《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读后感

时间:2024.3.31

《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读后感

作者:信息林 20xx-09-19

其实我听“学习共同体”听得比较多的是创建教师教研的学习共同体,拿到这本书,刚开始看书名以为创建“学习共同体”就是创建教师教研的学习共同体。翻开细看才发现原来是创建课堂上的学生学习共同体。

翻开书本,我似乎走进了异国的教室,倾听到异国的课堂教学的开展情况。同时也感受到日本与我国的教育中存在太多的相似之处。书中佐藤学先生向我们展示了非常理想的课堂――也就是合作学习的课堂。

一. 什么是合作学习

书中的“合作学习”主要讲的是基于小组学习的“合作学习”。

二. 合作学习开展的难度

1.教师的话语要有所选择,要有同学生之间的对话。

2.课题不能太简单。“合作学习”的意义在于,通过与同学的合作,一个学生能挑战其不能达到的水准。即便布置了业已掌握的课题或是一个人也能够达到的课题,“合作学习”是不能活跃地展开的。这涉及到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以及如何选题开展合作学习,具有很大的难度,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

3.为保障教学效率教师要有这样的能力:一,果断地处理单元的展开,有效地组织教学的内容:该压缩的压缩、该拓展的拓展。二,把“合作学习”作为“挑战性学习”来组织,亦即高水准地设定“合作学习”的课题。

4.小组学习要取得成功必须明晰:(1)应当怎样组织小组;(2)何时实施小组学习;(3)何时结束小组学习;(4)在小组学习期间,教师应当做些什么。

5.当教学过程中只有几个学生举手,多数学生浮现出困惑的表情的时候,就应当马上组织“合作学习”。小组学习应当是随“学习”的发生而发生,随“学习”的结束面结束。――要求教师有相当高的处理课堂教学的应变能力。

三.疑惑

书中说英语最差的幸子总想关照高志,于是积极的向组内同学由美和雅惠学习英语以应对高志。高志沉默寡言,从不跟他人搭话,但英语成绩总是优秀。我看了有点不明白,英语最差的幸子是如何关照高志?幸子为什么要询问由美和雅惠再请教高志?为何不直接问高志?以我的学习经历来分析通常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似乎都会出玩跳过询问由美和雅惠这一环节的。他们之间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关系?真的是随机分组就可以达到这样的理想境界吗?是否这只是某一特定情形的个案呢?随机分组真的可以达到让学力低下学生跳跃式地一举成功吗?对此我是抱有怀疑态度的。

书中以合作学习的形式改变低学力学生的学习状况,反对分层次教学,认为分层教学落后于时代,会扩大学力落差。的确,在普校大多数学生的智力相差不大,所以所谓的低学力学生应该是对学习不上心的学生,而书中认为合作学习能把学生的心拉回到学习上,从而能在某个时间点上摆脱低学力的状态。但在我们学校的学生中,有很多学生的智力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合作学习根本不能解决这样的问题,分层次教学还是有存在的必要的。

四.思考

1.在我的课堂能否开展合作学习?

书中说到:在学生之间只要不产生相互的关系,或许就不可能期望“合作学习”的成果,反过来,不实施“合作学习”,学生之间的倾听关系与互学关系就难以培育。

合作学习是一种理想的教学模式,至于适不适合特殊学校的学生,也许需要实践才可验证。

2.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也许只适合某些教学内容。我个人感觉很多知识还是需要教师讲授的。

3.教无定法,合作学习不是唯一提高学力的教学模式。

书中说“进行小组学习的时候老师对学生的提问不应直接作答,而必须要求其“问问邻坐的同学”,让小组里的同学之间展开互动。必须养成先同邻坐的同学商量,如果解决不了再问老师的习惯。”对于这一观点我持认同的态度,其实在我的课堂上合作学习已经开展了很久了,在我运用自己制作的视教程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时候就开始以这样的形式开展课堂教学工作了。由于我们的启聪部学生均需要参加考证,考证要求人人平等地,不存在分层次考证的情况,所以在课堂上也不能实现分层次教学,故低学力学生的学习任务与高学力学生是一样的。所以在课堂上我经常会先布置本节课的的学习任务,让学生们自己完成学习任务,方法可以是根据自己已掌握的知识进行理解并操作,也可以通过观看完教师制作的视频教程后进行操作或是边看边操作。这样你会发现学生们观看视频的时候都会很认真的在做笔记。在遇到知识难点的时候学生们也会问我,但我通常是通过巡视发现有同学会做的话就让这位提问的同学请教会做的同学,然后这个提问的同学在有下一个提问的同学的时候,他就要充当教师帮同学解决难题。如果只有一两个学生会做,大部分学生不会做的话,我会让学生上讲堂充当教师的角色来进行演示如何操作。以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们就能慢慢的摆脱对教师的依赖,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们也具备了学习网上的视频教程的能力。虽然这并不是书中所说的合作学习,但也切切实实的让学生提高了学力。 其实合作学习我们并不陌生,书中福岛县郡山市立金透小学的课例与我们之前学习的生本教育的课例就有着非常相似的地方。课堂均是以生为本,以学生的学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形式开展的生本教育。

合作学习、分层教学、学案学习等,我认为什么形式的教学均不是万能的,教无定法,不同的学生适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的教学内容也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只要教师将身心投入于教学、课堂中,专注于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关心学习、了解学生,能善于灵活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学力就会得以提升。


第二篇:赵淑华 《学校见闻录---学习共同体的实践》读后感


《学校见闻录---学习共同体的实践》读后感

昌乐外国语学校 赵淑华

《学校见闻录----学习共同体的实践》是日本著名教育学家佐藤学所著的一本优秀的教育学著作。暑假期间我拜读了这本书,受益良多。学校见闻录(学习共同体的实践)》旨在通过仔细描述学校这一“现场”的动态,从学校层面来验证今日教育改革的趋势,探索其可能性。学校改革的实现必须有传统的传承,必须有经过缜密思考的明晰的见识、不惧失败的不屈不挠的勇气和对于明日教育的希望。变革了课堂,教师才会变;变革了教师,学校才会变。这条道路绝不是平坦的,而是需要庞大的能量、精力与睿智。书中的所涉及的一些教学方法及理念与我校正在实施的“三校课堂”很是相似,所以读这本书对我们的教学理念会有很大影响,总结这半年来的三校课堂实践,结合刚刚读过的《学校见闻录----学习共同体的实践》这本书,谈谈自己在“三效课堂”中有关小组学习方面的一些体会和感受。

小组合作学习是我校“三效课堂”中学生学习的一种主要学习方式,《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所谓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是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特征是:以讨论的形式研讨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学生在讨论中要倾听(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价和补充)、协作(用不同形式展示问题的解决过程)、分享(让每个人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从中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它强调学生学习的亲历性、参与性、合作性,是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学习方式。“三效课堂”倡导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独立获取新知的机会,尽可能多地

让学生体验尝试成功、探索与发现的快乐。现在我校所有学科的教师都在尝试运用这种新的教学理念,并达到了一定的效果。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能将教材及教师的思维过程转化为学生的思维过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的思维再现出来。但在探索尝试过程中,有许多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如:学的慢的学生需要得到学得快的学生的帮助才会进步,那么对学得快的学生来说,在一定程度上就得放慢学习进度,影响自身的发展。但我们在实验中尝到“小组合作学习”的甜头,它不失为一种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效方法。

第一、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

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学生在课堂上互帮互学的客观条件,提供了多于以往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学生在小组中学习没有心理负担,不会感到紧无所适从,为学生创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情境,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有机会发言,人人有机会操作学具,人人有机会参与竞赛,人人做学习的主人,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在学生自己学习,互助活动中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发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第二、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避免了集体教学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因得不到充分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不得不处于“旁听”地位的被动状况,为各层次学生的普遍参与提供机会、创造条件。合作小组中,包括学困生在内的每一个成员都能自由表述自己的意见,这种信息的多向交流能促进智力的相互激发,情感的相互感染、操作的相互合作以及学习结果的相互评价,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使学习内容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在这种宽松自由的氛围中,学生理解新知、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加强,教学质量得到大面积提高。

第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现代社会、科技高度发展,它要求人们进行激烈竞争的同时,更需要人们进行广泛的合作,合作学习是培养协作精神的有效途径。为达成小组的预期目标,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因此,小组成员之间必须相互了解、彼此信任、经常进行交流,互相帮助和支持,同伴之间建立起一种融洽、友爱的伙伴关系,许多学生在与同伴的交往活动中,逐步学会了如何有效地表述自己的观点,认真地倾听他人的意见,概括吸收同伴经验,从而形成团结、合作、相互尊重、互帮互助的优良作风。

第四、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学生作为认识的主体,只有在交往中,其主体性的发展才能得到真正实现。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主体性发展的良好途径。小组合作有利于学生从同伴身上看到自己,逐渐学会以自身为尺度,客观地评价他人,从而也形成符合实际的自我评价,提高自我调控的能力。同时,群体中的认同、理解,将有效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和创新意识,使自身向更完善的方向发展。

第五、有利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

现代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与课堂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良好的课堂环境又是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和前提的。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母林斯基所言:“对学生来说,最好的教师是在教学活动中忘记自己是教师,而把自己的学生视为朋友和志同道合者的那种教师”。这是因为良好的课堂环境最能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思维敏捷,易于点燃心智火花和灵感。

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使教师置于学生之中,在与学生讨论、交流中,在师生易位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情感交流。“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对教师亲近引发

学生对教师所教的学科的兴趣和爱好,促使学生自动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态度,达到肯学、爱学。同时,小组合作学习,促使学生学会交际,在活动中学习其它同学的学习方法和品质意志,在帮助别人共同进步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社会活动能力

新课程理念下,合作学习这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正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深刻地影响着教师教学的方式和学生学习的方式的转变。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合作学习在形式上已经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明显特征,使我们的“三效课堂”更加贴近新课标的要求。

更多相关推荐:
《想象共同体》读后感

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大纲本文作者安德森通过对民族主义的相关概念的解读和历史背景的分析从文化根源和民族意识的角度将民族定义为一种想象的政治共同体跟我们阐述了民族这个想象的共同体的形成背景因素和扩散历程...

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

发展政治学论文黄云鹤D01114118想象共同体读后有感本书是美国学者本尼迪克特安德森于20世纪末所写主要运用比较分析法文献分析法历史分析的方法和人类学等方法通过对不同民族的民族主义崛起和散布的分析认为民族主义...

《社会学的想象力》读书报告

形势与政策读书报告社会学的想象力姓名专业班级学号现代人是如此紧密的与瞬息万变的社会相联系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信息和理性思考的能力还需要一种心智的品质这种品质可帮助他们利用信息增进理性从而使他们能看清世事以及或许就...

社会学的想像力-读书笔记

社会学的想象力读书笔记读完社会学的想象力一书我认为该书的主旨就是呼吁社会科学家都应该培养并具备社会学的想象力的能力此书不是对某一社会问题或现象进行解释的理论专著而是对学科发展的反思与展望米尔斯很犀利地揭露批判了...

《社会学的想象力》读后感

社会学的想象力读后感在读米尔斯的社会学的想象力是注意到这个观点一些看起来是个体的事情当把他放到一定的社会经济背景中去的时候却成为社会学的现象书中他举了一个很显而易见的例子就是喝咖啡的问题人们喝咖啡什么时候喝喝多...

《社会学的想象力》读后感

社会学的想象力读后感文法学院新闻1301贾晓琳20xx0203社会学的想象力最早问世于19xx年作者是C赖特米尔斯米尔斯在当时的体制内是失败的他一生都没有被转为正教授但是他的这本书长期以来一直被当作社会学科的经...

《社会学的想象力》读后感

社会学的想象力读后感赖特米尔斯的社会学想象力阐述的问题深刻对现代社会的变化和人的生存方式进行了深刻的揭示他认为我们的时代是一个不安和冷漠的时代在20世纪30年代期间有关价值和威胁等问题还提不到日程上来更不必说什...

社会学的想象力读书笔记

社会学的想象力读书笔记C赖特米尔斯第一章前景普通人个人困惑也不将个体遭遇与集体结构联系因为不知道因为社会变化快米尔斯认为在这个迅速变化的社会普通人需要一种心智的品质即社会学的想象力有了社会学的想象力腰不酸了腿不...

社会学的想象力 读书笔记

社会学的想象力读书笔记社会学的想象力堪称米尔斯一生学术精华的大成之作社会学课堂上我被分配的任务是读这本书的前景和附录部分初读社会学的想象力总是感觉到一头雾水读了半天不知道米尔斯说的事什么意思这两部分我读了三遍才...

社会学的想象力读书笔记

社会研究风格总论社会学的想象力社会学的想象力是什么米尔斯的定义是这种想象力是一种视角转换的能力从自己的视角转换到他人的视角从政治学转移到心理学从简单家庭的观察转换到整个世界各个国家的预算进行综合评估这种能力能涵...

读后感

《谁的青春不迷茫读后感》青春的岁月,谁都有过的迷茫,不论岁月多么荒诞,我们都始终要经历它。虽然当我们遇到的时候,有些迷茫有些伤感,甚至有时候有点顾装的成熟……刘同,一个奋斗小青年的逆袭人生,刘同的心路历程和奋斗…

《心眼力》读后感

心眼力读后感何谓心眼力心眼力即心灵之眼的力量用心看穿表象看到真相的能力一种将自己认可的事物转化成为现实的力量如何利用心眼力使自己获得成功和幸福人不是为了寻求活着的意义而提出问题而是为了要回答人生带给我们的问题而...

想象的共同体读后感(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