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步骤

时间:2024.4.14

浅谈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步骤

云南省临沧市镇康县勐捧中学:王文转

【内容摘要】:农村中学数学学习中,两级分化的问题极为突出,要改变这种状况,因材施教显得极为必要。在当前的教学改革中,分层教学成为一个热点问题,它似乎成为解决学生个别差异、实现最优发展的灵丹妙药。数学分层教学,它以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一种体现因材施教原则的教学,越来越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已在全国多所中学实施。它是以发展学生智能、潜能为出发点,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相结合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对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进行研究,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不同层次

引言:

作为教师要想在45分钟的课堂上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就应承认并接受学生学习上客观存在的差异性,针对每一类甚至每一名学生的不同情况,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和要求,施以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辅导和训练。这样一来,教师不再是从自身和教材出发,而是从学生实际出发,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排其忧,解其难,学生肯定会树立信心,取得进步,喜欢上数学课。

一、分层教学的概念

分层教学就是在班级授课制不变的前提条件下,教师在学生基础知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差异的情况下,有区别地设计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和教学手段,遵循因材施教原则,有针对性的对不同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从而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在每一节课都有自己的收获,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这样才能使他们越学越想学,久而久之也调动了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他们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二、分层教学实施的步骤

1、摸底调查

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教师首先必须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现状了然于胸,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我们在接手新上来的七年级新生的时候,对学生不了解,要想很好的进行分层教学,首先就应该对学生进行摸底调查,当靠六年级学生的毕业成绩分层是不行的,毕竟成绩只代表单个方面的评价,我们应该做到深入的了解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学生进行一个综合的评价。不仅仅考虑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成长环境、家庭教育、个人兴趣等等因素,找准学生学习成绩相对滞后的真正原因。怎样进行摸底调查呢?我是这样做的:一是家访,及时进行家访,主动与家长沟通、交流,这是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主要渠道,也是取得家长支持的重要方式,家访中我们可以掌握学生的学习习惯、家庭教育和所处的家庭环境,为准确分层提供坚实的基础。二是测试,教师自己出一套难易适中的题目对所教班级进行测验,测试不仅仅看学生的考试成绩,更重要的是测试学生对基本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对解题思路的掌握技巧,有的学习成绩滞后的原因,不是因为知识点没有掌握,而是学习习惯的不准确导致考试中的马虎大意。通过摸底调查以后,综合种种情况进行分析,对学生作出一个全面、公正、客观的复习和判断,既对他的优点进行肯定,又对他的缺点进行改正。

2、学生分层

我们按照学生的综合情况对学生进行分层,将各班的学生分为加油A级、前进B级、奋斗C级三个学习级别,其中C级为成绩优秀组,学习兴趣浓厚,爱好广泛,求知欲强,基础扎实,学习成绩好而稳定;B级为中等成绩组,智力因素较优,有一定的潜力,但缺乏刻苦学习精神,学习兴趣较淡薄,学习成绩不稳定。A级为最基础的小组,智力或非智力因素相对较差,学习较为吃力,成绩不理想。为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在分级别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使用差生这样的词语,同时对学生说,我们的分级别只是暂时的,每一次测验我们都会对学生进行重新分级,并且在学习中途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情况参加高一级小组的学习。

3、教学目标分层

课堂教学目标是支配课堂教学进行的主线,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因此,教师课前应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学大纲及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把教学目标分为两种,一种是人人都能达到的基本知识

教学目标,另一种是程度较好的学生或学有余力的学生应该发挥他们潜力的提高性教学目标。例如我们在有理数加法这一节的时候,把教学目标分为两层: 基本知识教学目标:

1. 通过学生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

2.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正确运用法则进行有理数加法的运算

提高性教学目标:

1、会用有理数加法进行一些实际问题的应用

要求A级学生达到“基本教学目标”,做相应练习,C级学生达到“提高性教学目标”,B级学生在完成“基本教学目标”的同时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提高性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3、备课分层

在新课程条件下,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的要求,备课不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的诠释、教学过程的简单的安排、教学方法的简单的展示,它的性质、功能、方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要求教师从新课程理念出发,在落实学生主体学习地位上下功夫,在落实每一个学生自主学习上下功夫,在落实学生合作学习上下功夫,在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下功夫,在防止学生的学习活动流于形式、切实提高课堂效益上下功夫。因此教师备课已升华为教师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分层教学要求教师在把好教材重难点的前提下,深入了解学生实际,在总体构思和设计上要辊具匠心,要备好各层次学生对知识接收情况,要给第a级学生提供一些课堂上解答问题的机会,注重备好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我们在备课时,我们应认真分析学生的知识结构的差异,找准新知识学习的切入点;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差异,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情绪,设计课堂教学,把握学习的鼓动点;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差异,根据对象确定分层施教,架好学习的桥梁。

4、授课分层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和教学目标,对课本内容作相应的调整和组合,注意内容的难度和坡度,以适应各层次学生的水平。在讲解新课时,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设计。(1)创设好情境,让学生从一开始就产生兴趣,然后通过老师引导、启发、讲解,让学生讨论,然后回答,以求得问题的解决。例如有理数加法教学中,我采取如下的教学方法,先通过提问带领学生复习前面所学知识,(1)什么是数轴?(2)如何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通过复习提问,可以为本节课的顺利进行做好铺垫,教师接着还需要研究的问题,引出本节课题。教师以课本里的净胜球数引出有理数的加法,在以一个物体左右运动的问题指导学指导学生画出数轴,并列出式子,学生动手操作,亲身参与数学研究的过程,总结出有理数加法的法则,并在此过程中体会数学研究的乐趣。然后教师向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既有深浅差别,又有联系,并能形成递进台阶的分层问题,让学生思考。

A层学生回答的问题:有理数加法的法则是哪几条?

B层学生回答的问题:能正确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

C层学生回答的问题:能正确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先由A层学生回答低层问题,其他学生补充;再由B层学生回答中层问题,其他学生补充;最后由C层学生回答高层问题,然后由教师补充或纠正。

只有这样,在掌握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体需求的前提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使每个人都获得身心的愉悦和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发展。

(2)课堂训练,课堂训练既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主要方法,也是老师检验当堂课教学效果的一个主要方法,所以教师应该设计多层次的练习供不同学生选择,题型应由易到难,呈阶梯型。教师在讲解课堂练习中,先对a级的学生进行专门辅导,而且在辅导上要发挥学生的作用,毕竟学生与学生在一起相处的时间更多、彼此关系更亲密。我们要让优秀的学生辅导稍次一点的学生,稍次一点的学生又辅导更差一点的学生,让学生进行一帮一责任辅导。我想这样做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能很好的发挥他们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提高解题能力。

5、布置作业分层

课外作业也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它是巩固和提高学生所学知识的重要途径。我们不但要关注课堂,更要关注课外作业的设计。数学课外作业的具体形式学生常常把作业视为沉重的负担,这与作业缺少情趣,脱离学生的实际,忽视活学活用有关,数学课作业设计要切合学生的见闻、理解、情感、思维和实际情况。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对于低层次的学生布置一些相对比较简单的作业,使绝大多数学生都乐意去做,避免这一层的学生在难题面前的受挫和无奈,这样就减少抄作业的现象。对于优等生我们要布置一些较深的、思维要求较高的、难度较大的题。才能避免优等生对大量基础题的趣味索然,才能培养他们学习能力和提高解题能力。只有作业分层,才能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在作业中得到自己所需的。只有这样做,对每一个学生学习的巩固,还有提高,都能给以满足。

结语:

总之,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合理的实施分层教学,实施分层教学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内在的需求,这种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不仅体现了在教学方式上的创新,也体现了教师对教学的负责,对学生的负责和尊重。

【参考文献】:

[1]荣德基 剖析新课标教材

[2]课程教材研究所编著 教师教学用书 数学八年级下册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3]靳玉乐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创新.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4]赵树峰 新课程理念下实施中学数学分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5]程文 提高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研究


第二篇: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初步探索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初步探索”开题报告

一、本课题的根据

一位哲人说过:自然界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受遗传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每个学生个体存在着差异。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时代发展对教学的要求。既然要培养个性,当然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而我们的教学上统一的东西实在是太多,统一的教科书,统一的教学模式,统一的解读方法,统一的练习,统一的试题,统一的答案。统一的教学如何培养出有个性差异的人呢?我们要突破现有的思想框框,在注重共性的同时,也注重个性。比如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对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练习、测试不同的试题等等,在教学过程中尽量突出多样性和选择性,即分层、分类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展。 除了古老的个别差异和因材施教理论外,现代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掌握学习理论、教学形式最优化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都为分层递进教学模式奠定了理论基础。

维果茨基关于“最近发展区”的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现在水平和潜在水平,它们之间被称为“最近发展区”和“教学最佳期”。教学就是把学生的潜在水平化为新的现有水平,不断创造新的发展区的过程。根据这种理论,人体差异既包括现有水平的差异,也包括潜在水平的差异。我们只有从两种水平的不同层次的差异出发,才能不断地建立新的最近发展区,使教学成为发展的真正手段。

布卢姆的“掌握学习模式”理论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允许学得慢的学生用更多的时间来达到目的;不断评价学生的进步,以便确定学生对学习目标掌握的程度;提供不同的教学途径来适应不同学习者的能力和学习方式;为在通常的教学方式中没有达到目标的学生提供补救办法。在适应个别差异方面,掌握学习模式是通过向学得慢的学生提供补救措施和向学得快的学生提供扩充与加深活动这一方式来适应个别差异,力求做到消除差异,使全班程度整齐。

巴班斯基的“教学形式最优化”理论指出,在传授容易理解的新教材、进行书面练习和实验时采用个别教学最好。这时教师要个别指导,介绍独立学习的合理方法。当必须采用不同深度的新教材或练习演算时,可进行不同方案的临时分组:差生做容易做的题目,教师提供纲要信号、辅导卡片或助手辅导,优生做难题,讨论学习的多种方案。当讲授复杂、分量较多的新教材,又不能采用个别或分组教学形式时,应采取集体讲授或集体谈话的形式。

国外的建构主义认为:人的知识是在主体与其他人的对话和磋商中建立起来的,也就是把人与人之间的差异看作一种资源,这种知识构建的过程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来说是非常有利的,而学习好的学生也可以在交往中发展自身的交往能力,促进对他人的理解,提高对知识的表达、应用能力。

二、本课题的主要内容

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

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又称分组教学、能力分组,它是将学生按照智力测验分数和学业成绩分成不同水平的班组,教师根据不同班组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

然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个人认为:第一,广义的分层教学分成显性分层教学与隐性分层教学两大类。其中,现在的显性分层教学常见于教学班之间的显性分层与教学班内部的显性分层;而隐性分层教学常见于教学班内部的隐性分层。

例如:20xx学年,我校初三年级在开学初,根据学生初二学年末的考试成绩,以及原班主任、原任课教师对学生潜在学习能力的评估,把学生科学地分到两种不同层次的教学班中学习。其中“好班”学生约占全级学生的43%,“基础班”学生约占全级学生的57%;另外,“好班”、“基础班”之称只是教师间的交流用语,没有向学生挑明。当然,学生还是会知道:自己是被分到了好点的教学班,或是被分到了较普通的班。这是比较典型的显性分层教学。

除了根据以上分层情况开展分层辅导、分层评价等工作外,我还根据以上分层情况组成四人合作学习小组,一般地,新授课的课堂教学中采用异质同组的合作性学习小组形式,而在复习课中多采用同质同组的合作性学习小组形式。

美国的“分层教学”与“小班化”教学,“主体教育”与“赏识教育”相结合,更能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在国外,分层教学的形式多样,有基础班、提高班等,并形成走班的选修制。但是我国的学校多数是大班额超负荷教学,盲目地照搬国外的分层教学模式确实行不

通。因此,在中国如何实施分层教学值得探究。因此,本题提出重点研究以下内容:

1.通过问卷调查、统考成绩等方面所收集的对比数据,研究有分层与无分层的班级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成绩等方面的区别;

2.研究分层的原则和依据。例如:研究怎样对学生的原有水平进行分层?研究怎样对学生的当前学习要求进行分层?

3.研究怎样开展有效的分层教学

(1)学习目标的分层研究不同水平层级学生适合于完成什么层级的要求层级的研究

(2)学习内容的分层研究怎样把数学学习内容进行整合、分类;不同的类型的学习内容可以划分为怎样的不同层级

(3)分层学习方式的研究对不同类别、不同层级的内容可以采用什么不同的学习方法去开展进行的实验研究

(4)对不同层级学生完成不同的学习任务的情况评价研究

三、完成期限,进行方式和主要措施

研究进程

1.准备阶段(20xx年x月—20xx年x月)

2.培训阶段(20xx年4年—20xx年x月)

3.全面研究阶段(20xx年4—20xx年x月)

研究目标及方法

1.采用调查法,收集有关数据,为行动研究提供数据依据。

2.制定周密有实效的行动方案与措施,突出实验学校初中数学教师与学生的实际参与,落实各项实在的管理与指导。

3.采用案例、课例、教学设计、实验论文、课堂实录(视频)、实验报告、问卷调查等科学的研究方式。

4.加强理论学习与实践,并不断总结、反思与提炼,进而推广成果。

5.行动研究,边行动、边研究、边反思。运用比较研究,对相同的操作内容、操作方法进行比较研究。

预期成果

.提交发表的20xx字以上论文1篇

更多相关推荐:
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反思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分数是学生在学习整数之后又一关于数的新的领域分数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是今后学习分数的起始点为下一阶段较全面的认识分数同分母分数加减分数大小比较分数基本性质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等学习奠定基础我执教的...

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本节课我紧扣新课改的理念密切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创设了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情境达到了新课标中要求的备学生备生活备教材在这堂课教学中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创设情境感悟知识在具体的...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角美中心上房小学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课一开始创设这样情境...

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教学反思分数是一个内涵复杂形式多样的数学概念分数的初步认识如果仅仅局限于形式上的认识学生的认识难免肤浅甚至在学生到第二学段进一步认识分数时出现认识上的断...

三年级上数学教学反思-分数的初步认识-人教新课标20xx【小学学科网】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是小学阶段一堂必不可少的概念课他为我们以后学习的小数认识性质及分数的意义等内容教学奠定基础当前老师们正在认真认真贯彻新课程的要求我作为一名课改一线的老师也努力把一些新的理...

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是小学阶段一堂必不可少的概念课他为我们以后学习的小数认识性质及分数的意义等内容教学奠定基础当前老师们正在认真贯彻新课程的要求我作为一名课改一线的老师也努力把一些新的理念应...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分数是三年级学生新认识的一类数在教学中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联系实际通过丰富的操作活动加强对分数的认识让学生亲身体验积极探索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为以后进一步认识分数打好基础课堂是学生自...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重点说明因为母亲总是喜欢把儿子高高举起所以分母在下分子在上读写分数时也要先读写分母有母才有子教后反思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以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人教版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一找准学生学习新知的最近发展区在大背景下认识分数1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如何将这一全新的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学生从实际发展水平向潜在发展...

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

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昌吉市第四小学教案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内容认识几分之一教材9193页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理解体验几分之一的意义会读写几分之一的分数2通过自主学习学生学会借...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郭松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的主要内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了解分数产生的过程理解分数的意义针对这一教学目标我进行了如下的教学设计1激趣导入此堂课是三年级的孩子第一次接触分数的学习所以就显得尤...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分数是一个内涵复杂形式多样的数学概念分数的初步认识如果仅仅局限于形式上的认识学生的认识难免肤浅甚至在学生到第二学段进一步认识分数时出现认识上的断节而如果过早的进入到抽象水平的认识学生的理解...

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4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