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东北二人转的艺术特质-毕业论文 (23)

时间:2024.4.30

内容摘要:二人转是当今广大群众喜爱的戏曲艺术,其艺术特质表现出很强的地域性,同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东三省地方文化的精髓。文章从二人转独有的艺术特质来探究二人转丰富多彩的艺术魅力,从而使喜爱二人转的广大民众对这门土生土长的艺术有进一步的了解。

关键词:二人转 民间戏曲 艺术特质 文化遗产

二人转是东北黑土地土生土长的地方戏曲形式,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山野情趣,充满了大东北的乡音乡情,在东北民间就有“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的说法,老百姓对二人转的痴迷程度由此可见一斑。二人转也是一部全面反映东北地区人文地理、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的百科全书,是东北地区最有代表性的民间艺术表现形式。二人转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反映的是东北地域文化的特色,同时也反映出这个地域文化的精髓和魅力所在。近年来,二人转所散发的艺术魅力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借助传媒的力量,其流行范围甚广。可以说,雅俗共赏的二人转艺术已然成为普通老百姓茶余饭后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探究二人转艺术就要从其发源说起。

一、二人转艺术的历史源头

关于二人转到底起源于哪里众说纷纭,如果想要详细地追其源头还是比较困难的。因为二人转艺术产生于民间,与其发展历史相关的文献记载不是很全面,但是目前有3种观点还是比较有说服力的。

(一)第一种观点,地处辽西走廊东端的黑山县是二人转的发祥地之一。东北二人转已知最早的艺人是王纶生(艺名“老叉婆”)。据19xx年编撰的《锦县志略》之《名伶》篇记载:王纶生(1723—1776年),名蹇,字纶生,艺名笑尘,锦州镇远堡(今黑山县)人。1734年(雍正十二年),他在锦州东关老爷庙演唱“蹦蹦”。“蹦蹦”就是二人转当时的民间称谓,还有俗称“双玩艺儿”的,也是二人转最早的称谓之一。在发现《锦县志略》记载王纶生的史料之前,学者认为二人转有250年的历史。但根据对王纶生身世和演出情况的记载,学者们便把二人转历史向前推进了几十年,因此便有了“300年二人转”之说。20xx年,辽宁有两位二人转艺人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一位是赵本山,另一位就是黑山县老艺人李秀媛。

(二)第二种说法,二人转是由河北“莲花落”于清末在东北民间衍变出来的一种歌舞演唱形式。“莲花落,起源于隋唐,是由僧侣们宣讲佛经时演唱的音乐曲牌《落花》和《散花》演变而来的,二人转和“莲花落”在演唱的基本形式上有诸多相似之处,所以有人认为“莲花落”是二人转的母体和源头。二人转大部分唱调都与“莲花落”有关,其中有一些是“莲花落”的原型,另外有许多唱调则是“莲花落”唱调的衍变形式,在结构上也采用了“莲花落”唱调,所以说二人转源于“莲花落”有大量的考证与论据。

(三)第三种说法,二人转与东北地区的民间萨满歌舞有密切联系。两个人的演唱形式是典型的萨满教祭祀歌舞形式的承袭,二人转的音乐唱腔来自于萨满神歌,唱段曲目多数也出自萨满神歌。二人转的舞蹈动作也与萨满祭祀歌舞非常相似。这种说法由于萨满教的失传也已经无从考证了。

二人转的源头现在虽然没有确凿的论证,但是它的发展历史体现出了二人转艺术是多元文化相融合的产物,其艺术魅力来源于多元文化的精华。二人转所涉及的艺术形式众多,它是在广泛吸纳多种东北民间音乐元素的基础上重构与发展而成的。无论是“乞讨之歌”的莲花落、凤阳歌的“要饭曲子”,还是大秧歌的叙事抒情曲,民间艺人都在音乐唱腔上做了一番“滚雪球”式的摸索和积累。经过200多年的沉淀,才形成了现在“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嗨嗨”的多元多体多变的音乐体系。

二、二人转艺术的唱腔特点

二人转能在中国迅速传播,吸引人们的主要还是其独特的唱腔和俏皮的表演。二人转除了“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嗨嗨”的多变唱腔之外,在表演上还有“四功一绝”的特点。“四功”是指说、唱、扮、舞,“一绝”是指在表演中运用手绢、扇子、大板、玉子板等。唱词以七言、十句为主,兼有民歌长短句。说口包括说白和数板,多用韵白。二人转的唱腔通俗易懂,说口幽默风趣,不同地域表现的唱腔特点也不尽相同。(一)二人转在其发展历史上按照地域划分曾经形成东、西、南、北四个流派,这四个流派在唱腔和表演上各有不同,每个流派都有自身的特点。东路以吉林市为重点的二人转多舞彩棒,在表演中有武打成分;西路以黑山为重点,这一带主要受到河北莲花落唱腔的影响,在唱腔中比较讲究板头;南路以营口市为重点,表演风格受大秧歌的影响比较大,在唱腔上体现出热情豪放及歌舞并重的特点;北路以黑龙江北大荒为重点,在唱腔上受到当地民歌的的影响较大,唱腔优美,内容丰富。这四个流派在唱腔上取长补短相互融合,形成了东北二人转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唱腔上形容二人转的艺术特质有一句俗语:“南靠浪,北靠唱,西讲板头,东要棒。”这也充分说明了二人转在唱腔上具有地域性特色。

(二)辽西地区二人转的唱腔“纯正、优美、字重、腔清”,是黑山二人转的特质。在过去,因为黑山二人转表演的内容与农民生活息息相关,所以主要观众来源是农民,深受当地农民的喜爱,许多农民都会唱上几句。因为二人转的语言多属于“实惠磕儿、扎心话、喜兴词、活动篇和优美句”,从二人转的唱词和说口能感受到东北人那种真挚朴实和憨厚有趣的性格。这对二人转的推广传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二人转就像熔炉一样汲取了多种艺术成分,丰富了伴奏、改进了服饰、充实了舞蹈美术,以崭新的面貌面对大众,并且迅速地由东三省向全国传播开来。同时,各地二人转文化的精髓相互渗透,形成了二人转文化特有的艺术表现魅力。

三、二人转作品的“本色”表演

二人转的创作来源是老百姓生活中的大事小情,每一位熟悉二人转的东北人都会认为二人转说的是家乡事、唠的是家乡磕、唱的是家乡调,这种本色的表演特质也只有二人转才具备。在二人转表演中把东北人粗放、憨厚、自然、纯朴、幽默的特质通过“说、唱、扮、舞、绝”表现出来,老百姓爱看,因为它带给人们的是真实的本色艺术。二人转的“本色”表演贴近生活,其语言的生活化不同于其他民间戏曲的特质。

在二人转《冯奎卖妻》中,故事讲述了妻子李金莲为了让全家在大灾之年能活,不惜让丈夫把自己卖掉,临走时她叮嘱自己的孩子小桂姐。以下是这段唱段:

“别人家小孩打你别还手,别人家骂你别还言,

到晚间妈妈我不回转,给你弟弟做晚餐。

门口还有秫秸半捆,盐娄里还有半把盐,葫芦头里还有一碗小米,炕席底下还有三个大钱??”

唱词中的“本色”和平时老百姓说话的语言没有两样,能使听众产生共鸣。就这段“扎心段”而言,深刻反映了当时关东妇女生活艰辛、勇于牺牲的高贵品质。

二人转在人们心目中始终是一种喜剧的形象,当然在作品中这种幽默式的唱腔也比比皆是。

在《回杯记》中,王二姐骂张廷秀的唱段就充满了幽默的元素:

“从前看你像个竹竿子样,哪曾想长来长去节节空。

从前我看你像个豆芽菜,哪曾想长来长去弯了弓。

车道沟的泥鳅来回跑,你长到多咱也不能成龙。”

在这段风趣的唱段中,没有一个难听字,但是这种幽默的数落听后让人忍俊不禁、哈哈大笑。

二人转的语言生动、有趣,体现出关东人性格的本色。这种语言的艺术特征及表现力完全建立在“东北式”的基础上,主体与对象同构贴切、逼真,这也是二人转所特有的艺术特质。

四、二人转表演的“喜、浪、逗”

二人转的迷人之处在于它在表演中的“喜、浪、逗”。

二人转的“喜”表现在“二人转穿红着绿,高腔本嗓,狂歌劲舞,嬉笑怒骂,铺排渲染,大起大落,见棱见角??其因慷慨,血气为之动荡”。二人转唱词中的祝福话、喜兴词让人听了心里美滋滋的,在关东农村,谁家办喜事都会请二人转剧团唱上半天,二人转已经成为东北农民生活中的一部分。所以,二人转是让人忘记烦恼、消除寂寞的艺术。二人转的“浪”就是一种美,它的美不是寻常意义上的美,是自由自在、狂放不羁的美,是土野、俗野的美,反映劳动者乐观向上的生活。二人转的唱调“浪”、身段“浪”、表情“浪”,是一种健康的美。同时它的这种美是社会底层劳动人民人性的释放,体现了生命的张扬美。二人转的“浪”是二人转特有的,这种美是二人转的标签,不是所有艺术形式都具备的。

二人转的“逗”就是幽默,具有喜剧性。二人转中丑角就是专门为“逗”而设的,丑角的塑造来源于生活,拉近了演员与观众的距离。在两个人的表演中专门有一个人搞笑,通过服装、语言、动作制造笑料,妙趣横生,让人捧腹大笑。

二人转的“喜、浪、逗”构成了二人转区别于其他地方戏曲的符号,是关东人特有的文化艺术,这种独特的艺术特质被小品、相声以及模仿秀等领域争相借鉴,并且发展成二人转式的小品、影视作品,成为新世纪艺术文化的奇葩,为世人所瞩目。

东北二人转的艺术特质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其丰富的表现手段和豪放的唱腔征服了广大观众。著名学者余秋雨在评价二人时转曾说:“创作是受地域限制的,接受并不受地域限制。二人转是民间的,而且它与民间保持着更多的联系。”二人转艺术必将突破地域上的限制,走向全国,走向繁荣。

参考文献: [1]霍长和,金芳.二人转档案[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2004. [2]王兆一,王肯.二人转史论[M].北京:时代文艺出版社,2002. [3]刘振德.二人转艺术[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 [4]周宪.审美现代性批判[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第二篇:东路二人转特色


东路二人转的艺术特色

东北二人转,“在长期流传中,形成以吉林市为重点的东路,以黑山县为重点的西路,以营口县大石桥为重点的南路,以黑龙江北大荒为重点的北路四个流派,各有特色。“ (引自《中国戏曲曲艺辞典》) 。东路,包括吉林, 敦化、通化、临江.延吉、舒兰、榆树、以及当年归吉林省管辖的五常、双城,和宁古塔一带 。 二人转界流传俗语,称:“南浪、北唱、西讲板头、东要棒。” 意指四路流派某一历史阶段最突出的特点。.所谓“东要棒“,即指当时东路除了讲唱、讲浪、讲板头,还擅于耍彩棒、端灯,花棍,并在有些戏中能开打。在二人转界还长期流传:“天下蹦蹦,数江东“。“有 ,往东走!” “好唱手,江东走,江东养活好唱手。” 东路艺人,被行内称为“木头老鸹“。意指嘴皮功夫历害能唱、能说。称东路唱腔为“东口调“。指东口调唱腔.说口,讲究字正腔圆,吐字不斜、不垮,不秃舌、咬舌,少有平卷舌不分现象。

东路二人转形成的因素

东路二人转形成有着丰厚的历史政治、经济、人文社会基础。清康熙年间,宁古塔将军移驻吉林,吉林市遂成为东北重镇。又因自明代始即在此设厂造船,至康熙东巡检阅水师营后,更显现吉林市“扼关东之要冲”地位。商贾云集,多民族聚居,,为多元民俗文化交融

提供了社会环境。至道光年间始其后九十余年,韩边外独霸一方,采金、挖参、伐木、农耕,养鹿,所辖宽300里长约500里。只金工达五万,兵丁千余。吉林将军也曾数次围剿,络因山林险阻,又因地在封禁,官家既畏于冒险,更恐获罪疏察,无耐申奏朝庭授与统领官职招安。韩边外即名正言顺扩充发展其业,世袭四代。韩为恋住金工,设戏台、养艺人。因此,以吉林市为重点的广大地域,二百年来一直是吸引聚集东北各路二人转高手的地方。群英荟萃,百花齐放,使不同风格交汇竞争,高手济济,师脉传承,人才辈出。是促成东路二人转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东路二人转传统的宏扬

东路二人转,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一吉林江城文化厚土蕴育出的一颗名珠,其文化传统与精髓一直在吉林市得以宏扬。由文化部批复明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东北二人转吉林省传承人王忠堂,即舒兰人。按其师脉上朔一王云鹏(双红) 一孙成和 (孙瞎子,) 一 马歪脸。(约生于嘉庆初 ) 仅从上朔四代,均为东路坐地扎根的艺人。上世纪五十年代舒兰著名艺人王希安、姜柏珍,他们师承李青山(金镶玉,李师承张相臣(玻璃棒子),张相臣师承赵富(赵破裤子),。也都是东路艺人。而永吉著名艺人谷柏林(小金钟)师承谷长河(西来花,),谷长河师承,彩云霞,彩云霞师承刘富贵(刘大头),人称“江东第一丑“。.李青山.王忠堂不仅对吉林舒兰二人转影响深远,以至涌现当代转星唐鉴军、郭旺等.而且因在省戏校地方戏科任教而桃李

纷芳。例如东北二人转皇后、影视明星阎学晶。谷家班传承则涌现出当代四大名旦、名丑杨金华与佟长江等。

(一) 唱屯 场

. 二人转是农耕文化产物,由农民的自娱自乐发展到自娱娱人。早期艺人分高梁红唱手与四季青唱手,高粱红唱手忙时务农,闲时唱戏;四季青则是常年唱戏,卖艺谋生。艺人在农村演出,行内称“唱屯场” 。.

(唱屯场,情景可设置在田间、地头、场垣.、村落等环境,季节可统筹设计。如冬天则在南北炕中间屋地演唱)。

(二) 唱木帮

长白山脉,林莽绵延。吉林自明代起即设厂造船,大批木材由松花江上游森林采伐后,随江放木排,主要至船厂制造各式船只战舰。唱木帮即为木帮的伐木工人演唱。(情景可设置在楞,厂,即深山老林中,堆放伐好圆木的场地。及圆木构造的工棚内演唱.。若晚间演唱,以`篝火、明子火照明。看戏的工人有些举明子火把照明者。演员中的丑,手持灯碗、或采棒一端沾上腊头称“端灯“,边舞边照旦脸。) 。

(三、) 唱金矿

自清代道光年间始,在桦氏家业历经时代近百年,期间为安民乐业广没戏台,招揽艺人恋住离家别亲的金工。二人转演出活跃。唱金矿常在工地、工棚演出。旧时采金,工人裸身赤膊纵火烧岩至灼热时再以冷水泼浇使岩石炸裂,再砸碎漂塞取金。金场正常以碎金作为酬劳给艺人。(金场情景注意工棚多属于地窨子式。矿工多属老少爷们,)

(四) 唱大车店

旧时,松花江封冻,沿江道有许多大车店。为招揽车老板入住,店主常供吃住,留艺人唱戏。大车店是大通铺,屋内也宽敞。老板子赶车累了一天,晚上看戏解解乏。唱大车店,艺人称作“唱轮子窑“。一般都处晚上唱。

(五) 唱网房子

在松花江碧波浩翰,苍岩翠壁 两岸横。鱼舟荡洋,渔民以鱼鹰、或撒网捕鱼、二人转艺人,为这些鱼民 演出渔舟邻次阶比于岸边,常坐于舟上观看,,艺人在岸上高坡平坦处演唱。

(六) 唱阳沟板

船厂吉林 ,当年木材丰富。马路用圆木铺。居民住宅家家院子用木板修筑,俗称板枝子。马路两侧有排水沟,俗称阳沟。因马路

两侧多有门市商贾,阳沟却把路上行人与应店铺隔开,因此在阳沟上面盖上厚木板。艺人流落城市,有时二人打起竹板,或哈拉巴即唱小帽、小曲。过往行人围观,按段收钱。(此场景可再现牛马行、头道码头等船厂旧景。

(七) 唱“拣板凳头“

蹦蹦艺人,刚进城市,因戏班不整等因素,难以进曲艺厅、茶社演出。只能在说书或鼓曲演出间隙,得到管事允许,演唱些短小节目。这种形式艺人俗称”拣板凳头。当年吉林市牛马行、水门洞子、草市、头道码头等均有此类演唱。(此情景可再现船厂老城旧貌场景)。

(八) 唱堂会

为大户人家,富绅权贵喜寿家宴演唱,因为观者老少男女皆有,所以不说春口。再有这种演唱,逢恶霸劣绅也常遭刁难、戏耍。

(九) 唱棒槌营

指为常年隐居深山,赶山挖参,采山货的人群演唱。所谓“营“即赶山人的聚集地。住“马架子“窝棚,及圆木垒起的木屋。(此情景可体现深山秋色,)

(十) 唱秧歌场

逢年过节,办秧歌是东北民间习俗。二人转与大秧歌,与生俱来就有不解之缘唱秧歌场即在秧歌打开场子后,二人转在中间演唱。

更多相关推荐:
优秀毕业论文范文

HUNANUNIVERSITY毕业论文论文题目新闻整体真实操作论学生姓名学生学号专业班级学院名称指导老师刘四20xx221024新闻学20xx级6班新闻与传播学院柳四四学院院长肖海梅20xx年6月5日湖南大学毕...

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北京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题目学生姓名指导老师学院专业班级完成时间北京大学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毕业论文设计题目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主观方面探析题目类型理论研究题目来源生产实际题网址毕业论文设计时间从20xx年3月1日至...

毕业论文例文

毕业论文题学专年姓20xx年5月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制I摘要近些年来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佛山广粮饮料食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规模在不断壮大因为客户的需求和生产的需要公司生产使用的机器设备在不断地更新换代并朝着集成化大型...

本科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题目程序在线评测系统题目程序在线评测系统姓名学号所在学院年级专业指导教师职称讲师完成时间20xx年月日指导教师评语评定成绩指导教师签名答辩小组意见评定成绩答辩小组长签名综合评定成绩日期日期程序在线评测系统后台评...

成都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优秀论文

本科毕业论文下面的字体:方正黑简体三号题目企业内部控制的诊断及对策研究以成都市G房地产企业为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专业会计学学生姓名学号年级20##级指导教师职称教授20##年5月30日《论文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

毕业论文写作的基本步骤

以下是硕士论文写作的基本步骤几个重点环节以及引证的规范问题第一节写作八个步骤严格地说提笔写或在电脑上打字之前的许多步骤都属于论文写作的必要环节一定程度上比实际动手写重要得多许多过来的人都有体会完成一篇较大的论文...

大学生毕业论文范文参考

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题目浅谈对报关行外勤工作的认识姓名江金晶学号0564414专业报关与国际货运年级班级05级报关4班指导教师职称江明光副教授系部管理系年六月1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表...

奥鹏毕业论文写作

奥鹏毕业论文写作学生端平台操作说明毕业论文设计是学习阶段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是各位同学几年寒窗之后知识与技能的展示因此需各位同学高度重视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在本专业知识范畴内挑选自己感兴趣而又有一定资料积累的问题...

工程测量毕业论文范文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RTK与全站仪联合定界的应用系别:测绘与城市空间信息系专业:工程测量技术姓名:***学号:指导教师:XX大学20##年5月15日XX大学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XX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任…

论文写作日志【16篇】【大学毕业论文必备】

20xx年12月14日今天学校举行了毕业论文动员大会听到这个消息时我才意识到毕业就要来临了一丝紧迫感油然而生大会主要给我们每个人分配了论文小组还为我们指派了论文的指导老师然后大会向我们公布了论文写作的主要日程从...

最新经典毕业论文范文

最新毕业论文范文HUNANUNIVERSITY毕业论文论文题目新闻整体真实操作论学生姓名学生学号专业班级学院名称指导老师刘四20xx221024新闻学20xx级6班新闻与传播学院柳四四湖南大学毕业论文学院院长肖...

毕业论文范文

安庆师范学院数学与计算科学与20xx届毕业论文群的扩张与群的上同调的研究作者秦涛指导老师孙广人摘要确定哪些G是给定群H通过群N扩张是群扩张问题从19世纪来就被广泛研究上同调是使用一系列函子Hn研究这个问题的重要...

毕业论文 (4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