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作品价值

时间:2024.4.20

鲁迅离初中生有多远

——结合初中语文课本所学鲁迅作品论述

摘要:鲁迅作为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在中国的文化历史进程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可是在鲁迅作品教学中却遇到了很多问题,很多中学语文教师感到鲁迅作品很难教,很多中学生也感到鲁迅作品很难懂,在近几年的教材编排中鲁迅作品的篇目在不断减少。这种尴尬的局面其实与教师的讲授以及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有很大关系。鲁迅作为我们中华民族现代精神的代表,不应该遭遇这样的“冷寞”。本文旨在通过初中语文课本鲁迅作品体会鲁迅作品在教学中的价值与地位、以及鲁迅作品入编语文教材的比重变化、鲁迅作品在教学中的困惑,中学鲁迅作品教学的几点建议等五个方面来探究中学生离鲁迅到底有多远。

关键字:鲁迅作品价值 篇目变化 争议 教学建议

一、鲁迅作品对中学生的意义

中学语文课本中所选鲁迅作品的主要内容(1)黄婷.《初中语文鲁迅作品的解读和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10.5

在近十年中学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内容主要表现为以下两大方面:

(1)鲁迅浓厚的“故乡情结”。 故乡是我们每个人都难以忘记的地方,古今中外的人们,都有这种情结,一提起故乡这两个字,无论是男女老少,贫穷富有内心都有很多的感慨,或喜或悲,可是不变的是对故乡的情感都是那么真实。在中学语文人教版的语文书中有很多篇文章都是关于故乡的,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故乡》、《社戏》。我们不难看出故乡是他们共同的主题。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章开头就写到“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让我们看到了鲁迅那梦幻般的童年。因为在那些天真的孩子们的眼里一切都是美的,鲁迅对于那段日子充满着深深地留恋之情。 《社戏》这篇文章描绘了一幅优美的故乡生活图画,一个僻静的小山村里生活着一群淳朴善良的人们,这里没有饥饿之苦,更没有战争的喧嚣,空气里弥漫的都是庄稼和水草的芳香,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们趁着月夜划着小船嬉戏玩耍,如梦如画仿佛生活在一种仙境里。 《故乡》则是作者以一种充满激情的笔触描绘了故乡“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海边的沙地、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构成了一副寂静而优美的图画,刺猹、捕鸟,拾

贝壳更是充满了神奇的诱惑。

作者对故乡的回忆有痛苦也有快乐,但最终他还是逃离了那个让他既爱又恨的的地方,心里的故乡了无踪影,现实的故乡又不愿意承认,生活还要继续,作者只有带着失落远离故乡。在《故乡》一文中写道:“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作者还是用逃离来对抗自己内心的绝望。

(2)对国民劣根性的揭示

可以说鲁迅的大部分作品都是植根与他对于民族的忧患。鲁迅的小说永远具有那么深刻的警醒意义,他的文章都很彻底的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生活状态,同时也将人们的状态表现的淋漓尽致。他的作品似乎就是一面镜子,将我们民族的状态都请清楚楚的展现出来。他的精神深深植根于我们民族特有的土壤中,在那个非常混乱的年代里,鲁迅作品的精神主旨就是揭露黑暗的社会和腐朽的思想,为了使人们觉醒,呼唤起人们的斗志,鲁迅意识到仅仅是拯救中国人的身体是不够的,最重要的是要拯救中国人的精神,于是他弃医从文,开始了他的文学之路。 他呼唤着沉睡的人们,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鲁迅在为国人争辩的同时,也呼唤人们自信自强,向世界呐喊:“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在《孔乙己》一文中,他深刻的揭露了封建的科举制度对人们精神上的残害和压迫。《藤野先生》一文中则揭露了中国人的麻木,这些都深刻的揭露着中国令人忧患的处境。

他又是一位关心农民善于将农民问题作为文章内容的作家,因此具有很多反映农民疾苦的文章,他对农民生活的关注倾注了他很大的心血,他苦苦的寻找着拯救百分之八十的农民的道路,他想要让农民摆脱压迫,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带领他们走上民主革命的道路上。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故乡》则是最具代表性的,《故乡》描写的是20世纪20年代的辛亥革命前后的农民的生活和精神现状的作品,小说开头就已经营造出了一种萧索的环境氛围,故乡前后的变化似乎也在预示着人的变化,润土的变化,杨二嫂的变化,这些无不揭示着封建制度对人们的摧残和折磨。闰土搬香台更是表现出闰土被旧思想所束缚和甘做命运的奴隶。闰土的悲剧并不是他自己不努力生活,而是和其它的农民一样,遭受着封建制度的侵蚀,他辛苦安分的劳作着,可还是避免不了封建制度的残害。这种悲惨的境遇随着帝国主义的侵略变得越来越严重。这种悲惨的命运似乎也是很普遍的,人民强国家才能更强大,如果想解决这种状况,必须从根本上解决最底层人民的精神和思想。在《故乡》中作者这样写道:“我希望后辈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清楚的表达了自己呼吁人们要大胆的改变自己的这种生活境遇,不能再

这样一代代的继续下去了。特别是结尾处那句话:“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就说明作者想要呼吁像闰土这样的农民要勇敢地感于反抗,改变受压迫的生活状态。

一个民族,如果不消除这种奴隶意识,则社会上任何的新事物和新变化都会被扼杀在萌芽中,社会就不会进步,“一个个愚昧的民众,一群做惯了奴隶的农民,让鲁迅先生振臂呐喊希望唤醒他们麻木的精神,有一群甘愿做奴隶的民众那么国家又谈何振兴和富强呢?鲁迅先生对人民的拷问,恰巧就是他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的深层体现,一个极弱的国家要从根本上解决贫穷的落后,任人宰割的局面,首先要“立人”,从人民的精神开始疗救。”

此外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这一杂文中我们也能看到鲁迅的忧国忧民的精神,“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正是需要我们万众一心抵御外族入侵的时候,有一部分人却因为当前的局势,被悲观失望的情绪主宰了他们的头脑。”一个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如果荡然无存,那么这个民族不用外敌的入侵,他就会自动灭亡。

鲁迅就是这样一位敢于反抗,敢于面对自己惨淡人生的人。在那样一个动荡年代中,他是一位当之无愧的勇士,在他看来,一个愚昧的民族,即使体质在健全,也是毫无用处的,他要拯救他们更深层次的弊病,那就是要医治他们的精神疾病。、

二、鲁迅作品对初中生的影响(2)崔莹《浅析鲁迅作品对当代中学生精神性格的影响》[J].海门市城北初中226100

(1)鲁迅作品增强当代中学生的爱国情感

鲁迅用他锋利的文笔及无穷的艺术魅力,展现了他独特的思想和深厚的爱国情感,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是中国人当之无愧的精神导师。(1)鲁迅精神对于成长在新时期的中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中学时代是培养一个人人生观、价值观等最重要的时期,鲁迅作品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感受独特的艺术特色。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文章揭示了外国人对中国人的蔑视和污蔑,鲁迅的极力争辩,就是激励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要振奋起来,做一个自信、自强的人,以一种全新的面貌来面对世界,增强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对于当代中学生来说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是特别重要的。“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作为祖国伟大事业的接班人,应该怀着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为国效力。身为当代中学生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铭记历史,国安定则家安定。坚定信念,追求更好的明天。

(2)鲁迅作品激励当代中学生坚持不懈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上想要立足于不败之地,就要拥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失败了不要紧,要充实自己继续前进。鲁迅就是这样用自己手中的笔,坚持不懈的与黑暗势力作斗争,为自己的理想不断奋斗着。成功就是在日积月累的结果,用那颗最坚定的心去面对一切,放开自己的思想,充分利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为伟大的祖国事业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故乡》是鲁迅对儿时的回忆,文章展示出故乡的变化和故乡人的变化,看到故乡的萧条,和故乡人的麻木,感到痛心疾首,字里行间流露出对黑暗势力的不满和对光明与希望坚持不懈的追求,在当今社会黑暗势力依然存在,学习鲁迅的可贵精神,坚定自己的信念,用一颗积极的心去为美好的明天奋斗。

(3)鲁迅作品对学生写作方面的影响(3)陆晓燕《试论鲁迅的写作观对当今中学作文教学的启示》[D] 南京师范大学 2005.5

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鲁迅作品的语言简练、准确的,是文章创作中的典范,“我作完之后,总要看两遍,自己觉得拗口的,就增删几个字,一定要它读的顺口;没有相宜的话,宁可引古语,总希望有人会懂,只有自己懂得或连自己也不懂得生造出来的字句,是不大用的。”(4)《我怎么做起小说来》,《鲁迅命全集》.第4卷,512-513页)鲁迅的语言丰富、简练。他是我们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一位伟大的文体家,他的小说、散文都具有鲜活的生命力,无论是对人物的描写,还是对事件的描写,更可贵的是文章中有时还大量穿插诗的语言。《故乡》的结尾:“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正是诗情哲理融合的语句。

鲁迅的文章中的人物都是一个剪影或者是速写,他总是力求用最简洁的方法,直接揭示人物的精神灵魂。《孔乙己》的主人公形象,作者通过几个动作和简单的外貌描写就把人物鲜活的展现在读者面前。《故乡》中的“豆腐西施”,《阿Q正传》中的阿Q等,无不是就用几句话就把人物形象表现的淋漓尽致,栩栩如生。在描写人物的方面,鲁迅主要运用的是白描的方法,少修饰,少卖弄,依靠的是细心的观察和语言的准确,并且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经过精心加工,精心组织起来的语言。这样具有典范性的作品,如果我们中学生从中吸取和积累语言材料,对于中学生的写作和表达交际能力大有益处。 综上所述,鲁迅作品有利于中学生精神培养和人格的塑造,具有良好的激励和鼓舞作用。他滋养着我们民族的后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份难得的遗产,他是我们民族最

丰富精神资源,更是推动民族进步的主要力量。同时对于培养中学生的交流和表达能力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二、鲁迅作品入编语文教材的篇目变化

21世纪,在总结了过去20几年的教育经验上,中国开始重视对学生的“人文”教育,重点放在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过去被忽略的人本教育和尊重个性发展的教育观点,渐渐的受到了重视。21世纪的语文教材开始有了很大的变化,进而鲁迅作品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

1、20xx年-20xx年初中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

根据20xx年下半年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语文教科书》规定,这时期初中人教版语文教材中选入了鲁迅的作品分别是:

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鲁迅自传》、《阿长与<山海经>》。 小说:《孔乙己》、《社戏》、《故乡》。

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其中《阿长与<山海经>》、《鲁迅自传》是新增的。

2、20xx年-20xx年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鲁迅作品

根据20xx年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语文教科书》规定,在初中人教版语文教材中选入鲁迅作品:

散文:《风筝》、《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雪》。 小说:《孔乙己》,《社戏》、《故乡》。

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这一时期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呈上升趋势,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占领着重要地位。

3、20xx年-20xx年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鲁迅作品

散文:《风筝》、《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

小说:《孔乙己》,《社戏》、《故乡》。

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4、20xx年-20xx年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鲁迅作品

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

小说:《孔乙己》,《社戏》、《故乡》。

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从20xx年到20xx年教材的变化中,鲁迅作品所占比例越来越小,鲁迅作品为什么被删除,他的作品真的没有什么价值意义了吗?这真的值得每个人去深思。

三、鲁迅作品在教学中的困惑(5)

作为中国文学巅峰上的佼佼者,虽然他离我们已经有八十几个年头了,但是鲁迅精神还是影响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他的文章更是我们中华民族不可多的灿烂的文化遗产。(6)江泽民在 《进一步学习和发扬鲁迅精神》中指出: “作为中国人民为求得民族解放和社会解放而进行百折不挠斗争的伟大代表之一,鲁迅是不朽的战士,他的作品和思想,是鼓舞人民从事新的历史创造活动的永具生命力的精神遗产。”中学语文课堂在继承我们中华民族伟大精神遗产方面发挥着一种重要作用,可以说语文课堂是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传承者。我相信我们每个人对于鲁迅的认识都是在语文课堂中得来的。但是近几年对于鲁迅的褒贬评价此起彼伏,这也就反映出了在我们语文教学中存在着许多问题,至使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状况出现。当然也有一些人支持鲁迅作品继续在语文书中占大比例,可是在现行语文教材中我们不难发现,支持鲁迅的人还是少数的。

1、学生的困惑

在中学校园里,有这么一句顺口溜:“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学生对于鲁迅的困惑有很多,在笔者走访的几个学校里,学生们普遍都说对于鲁迅他们根本不了解,因为他们当中没有几个喜欢鲁迅的,鲁迅的文章中描写的事都是离他们很远的事情,语言也很难理解,因鲁迅的文章很多都是白话文和文言文掺杂在一起的,还有认为鲁迅太过尖酸刻薄,有点太过愤世嫉俗了,其次就是他文章里面描写的人物他们的所作所为根本不能理解,对于鲁迅描写的这个革命那个制度的他们根本就不能体会。还有的认为文章太长了等等。学生很难真正理解鲁迅以至于对于鲁迅产生了以上几种厌烦感,令他们苦恼的是他们不喜欢但是还得学习,因为如果想取得一个好成绩,就必须好好学习。这种状况真的令人忧虑,在笔者中学时代对于鲁迅的文章没有像他们这样强烈的厌烦感,那时只是感觉这是一篇课文,没什么想学不想学的,对于鲁迅更是没有什么概念。可是随着时间的变化,在读过很多文章的时候会清晰的发现,鲁迅的文章是为数不多的作家作品中能够给你留下印象的人,因为在读过以后,会发现心里会有很多感想,可是有的作家作品在读过以后,只是在当时有一点点印象,心里也没有太多的感想。这便是鲁迅的伟大力量。

2、老师的困惑

在笔者走访的老师当中,他们的困惑也有很多,有的老师很实在,他们很直白的就

说,他们对鲁迅也不是很了解,在讲解的时候也就是参照教参,这种状况一方面由于时间原因,另一方面是作为老师他并没去彻底的去研究鲁迅,这是他们的不足之处,作为一名老师他必须做到通读百书,这样才能更好地胜任老师这一角色,特别是语文老师。其它老师表示,他们的课时是有限的,如果想彻底的讲好鲁迅的文章,仅仅那么三两课时是不够的,所以在他们讲解鲁迅文章的时候大多也就是简单的介绍一下鲁迅,认识一下生字,分一下段落,概括段落大意,再总结一下中心思想,也就这么几部分,所以很难让学生真正的理解鲁迅,更不用说让学生喜欢上鲁迅了。有的老师在讲解鲁迅文章的时候苦于找不到好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喜欢上鲁迅的方法等等,教师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对于鲁迅的讲解大概都是停留在怎样提高学生的成绩这个目的上。对于鲁迅的文章的文章主旨如果讲的太过深,又怕学生不能理解。经典的文章,对于文章主旨,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理解,可是还不能脱离文本去自由讲解,又要达到教育目标。鲁迅作品的讲解,如果仅仅停留在文本上是不能理解透彻的,如果限制学生的理解又达不到真正的教育意义,鲁迅有些文章的主题往往有很多,例如:《孔乙己》我们既可以理解为辛亥革命对人民的摧残,也可以理解为封建科举制度对人精神的残害,还有人的急功近利,过分满足欲望对自身造成的伤害等。并且“孔乙己”这个离学生有七八十年的人物对学生来说他的一举一动都很难理解,辛亥革命和科举制度更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仅仅是靠老师在课前那么几分钟的介绍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这些都是令老师困惑的事情。

3、困惑产生的原因(7)蔡焕杰.《中学鲁迅作品厌学现象的分析及对策》.[D]北京师范大学.2005.4

学生的困惑很大一方面是教师的教学方式引起的,在这里我们主要阐述一下教师产生困惑的原因,我们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时代的差异造成的心理隔膜

对于21世纪的中学生他们很难理解鲁迅作品所依靠产生的那个年代,对于《故乡》中的闰土和杨二嫂,他们就像鲁镇的看客看祥林嫂一样,没有太多的感情,只是将他们看成是鲁迅描写的作品中的人物,就像他们作文中所描写的人物一样。请不要批评这些孩子,毕竟生活在这个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上,理想主义、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离他们越来越远,在这个社会上如果让人们在选择和谐温馨的家庭、健康的体魄和理想主义、爱国主义这两大方面的时候,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前两者。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让学生去体会那个年代的事情,确实是很难的。当今这个时代人类的精神世界、人文世界整体呈现出一种荒芜景象,所以鲁迅很难走进学生的心里,这不得不让人感到忧虑。

鲁迅作为第一位用白话文创作的作家,在他的文章里,当然会留有他那个时代特有的语言,必然会掺杂一些白话文和一些让学生陌生的词语,一方面可能是作文大文豪在语言表达方面当然会很深刻,很精练。另一方面就像我们现在的方言一样,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特殊语言,其次随着时间的变化许多文学词语也会发生很大变化,有的词现在根本就不用了,所以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点困难。

(2)过分强调鲁迅文章政治意义 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开始,语文就被当做政治的传播者,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很多语文老师很自然的就会过分的强调文章的政治意义,这大概都成了一个传统,对鲁迅的作品更是这样,因此将鲁迅作品的革命性和政治性过分夸大,将鲁迅作品当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材料,忽视了它的真正价值,在20xx年出版的语文教材参考书中,对鲁迅的几篇文章的主旨是这样概括的: 《故乡》是“通过‘我’回故乡的所见和感受,描述农村的破败和闰土少年到中年的巨大变化,揭示了农村破产和农民痛苦生活的社会根源,表达了作者渴望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8)《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60、94) 《孔乙己》是“通过孔乙己这个备受科举制度摧残的下层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控诉了腐朽的科举制度的罪恶,鞭挞了丁举人之类的地主豪绅的冷酷和暴虐。作品对孔乙己的悲惨早遭遇寄予同情,对他的自命清高、好喝懒做、迂腐而又麻木不仁的思想行为作了批判。”

以上对两篇文章主旨的解释,对于我们现代社会上的中学生来说理解起来会有很大的难度,虽然现在的语文课标中强调要逐渐淡化语文的政治化和阶级化,可是语文教师受原有的语文教学模式很深,想要彻底消除是不可能的。

(3)教师教学的过分模式化 我国的教学模式,特别注重对系统知识的教育,这就会导致我们有时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而且在课堂中总是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跟着老师走,虽然具有一定的交流和探讨,但是那大部分都是老师发起的,所以这就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 在我国语文教学中,许多老师都是以一种模式讲课的,几乎每篇课文都是按照“作者简介--时代背景--字词注音解释--通读课文划分段落层次--分析段落层次大意--分析文章--总结中心--归纳文章写作特点”的步骤,学生没有主动参与的机会,他们充当的就是一个装知识的容器,因此这就违背了在语文课标中强调要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

造性,参与性的要求。在笔者上初中的时候,大多数语文课都是在拿着笔记老师提的问题,和最后老师总结的答案,而且老师不离嘴边的一句话就是“这个是考试重点”。这样的一节课是失败的,因为它过分强调了老师的主动性,学生只是参与者,而且没有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只是一味的讲,没有发挥教师的真正角色。

(4)教师知识储备不足 在笔者走访的几所学校中,很多老师都表示鲁迅文章很难教。而且很多老师根本没读过《鲁迅自传》,他们仅仅通过中学语文教材和教师用书来了解鲁迅的,老师都没有很好的了解鲁迅,学生更是不能做到去深入的了解鲁迅,做到对鲁迅的喜爱和研究,那真是无从谈起。而且学生与鲁迅作品的时代差异,特别老师这座桥梁,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的走进鲁迅,否则只是远远的观看,如果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足,必然影响教学质量。

(5)应试教育压力下的功利性的教学 拿成绩说话,不仅仅是对学生对老师有这种要求,现在对学校也有这种要求,这已经成为衡量学生、老师、学校的一个标准。所有的教学都是为了一个目标,那就是考试成绩,这也就促使所有的文学方面的教学,都向理科教学模式发展,追求知识点和标准答案,这就把文学的人文性、趣味性等统统忽略了,这很难真正的发挥文学真正的教育意义。在当今社会激烈的竞争中,教师面临着学生、学校、家长三方面的压力,过分的追求升学率导致教师在教学中不自觉的就会将语文教学过分功利化,他们没有时间去研究、实践、创新,而是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了做题方面训练,所以这就很难让学生喜欢鲁迅。

四、鲁迅作品删减引起的社会争议 正是由于学生和老师的这种困惑,也就引起了一次次的对鲁迅作品的争论,是否将鲁迅作品在语文教材中删除,争论已经在现代的语文教材中得到了验证,在去年的学生开学的时候,当语文老师接过语文课本的时候,他们惊讶的发现鲁迅的作品真的减少了,同时有加进去几篇其它作家的文章。鲁迅作品删减引起的社会争议已经不是一回两回了,现在来看鲁迅的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被删减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了。可以说从19xx年鲁迅逝世,鲁迅遭受的争论真的是有增无减。其实争论越多越证明这个人物越重要,也能看出这个人物的影响力有多么的大。很多支持删除鲁迅品人,他们的理由主要有一下几方面

1、认为鲁迅作品过分强调阴暗面

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中鲁迅的几篇文章,通常被强调的是他的政治意义,表现出

来的都是批判性、革命性,他们认为历史的继承,需要的不是让一代代的人去记住仇恨,记住历史的黑暗,不论是《孔乙己》、《藤野先生》、《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还是《故乡》,都具有一定的历史阴暗面,给人一种特变压抑和仇恨。让学生脑海中都是对封建社会的仇恨,他们认为鲁迅一生的文章传递的都是反社会、反传统的思想,只要是他看不惯的他都会破口大骂。

2、认为鲁迅作品过于陈旧

鲁迅作品描写的都是他所生活的那个年代的事情,这位离我们有其实多年的老革命,已经不适合我们现代社会的发展,现代社会没有什么封建制度,也没有混乱的军阀统治,整个社会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家昌盛,人民富足,所以鲁迅作品不适合现代人去品读。

3、认为鲁迅作品对于学生来说太难理解 鲁迅作品的文字大多数都晦涩难懂,这也是大多数学生和老师的困惑。所以部分人就认为学生很害怕学习鲁迅的作品,应该被删除。

4、认为是老师们的要求 有的人认为是为了让老师们更好的教学,因为大多数老师都反映鲁迅作品太难教,所以删除鲁迅鲁迅的作品有利于教学。

5、笔者观点

对于鲁迅作品笔者不赞同删除,对于以上反对观点,笔者认为都是不成立的。

说鲁迅作品过度反应阴暗面是不正确的,他所写的阴暗面只不过是我们当时社会的真实面目。他最终的目的就是要唤醒沉睡的人民,要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他想要拯救我们的民族。并且《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本的改革,应该是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传承和结合,在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的同时,更加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以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从而促进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而鲁迅的作品就体现了强烈的民族性,是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因此,这个观点是不合理的。

说鲁迅作品过时,过于陈旧。这是用时间来衡量一个作品的价值,真的是无稽之谈。如果这么说那岂不是孔子、老子、庄子的理论都过时了吗?一切离我们远一点的东西都要删除这是可行的吗?显然这是不可行的,我们现在不还是在用着孔子的许多理论呢吗?有些真理是适合不同时间的,况且鲁迅的有些文章所反映的现实在我们现代社会也会找到缩影的。所以教材是不可能用时代来作为筛选的标准。

对于说鲁迅作品中学生不能够理解,笔者也是从中学时代过来的,可能在那个时候,我们是不能很好地理解鲁迅,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发现,就算是中学时候对鲁迅机械式的记忆,也会对人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学生进入大学或者踏入社会,这种感觉会越来浓厚。 认为是教师的要求就更不合理了,如果是因为教师教不了鲁迅作品,笔者认为那不是一个合格的老师,对于鲁迅的作品,只要教师能够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多看鲁迅的作品就一定不会认为难教了。

因此笔者依旧支持鲁迅文章继续在语文教材中占一定比例,鲁迅作品在语文教材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继承发扬我们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渠道之一,例如《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激励我们要自信自强,《藤野先生》的“看电影事件”就在告诉我们全体中国人要增强我们的爱国情感,不忘国耻,这样才能让我们有动力去拼搏。其他国家都在教育孩子们要勿忘国耻,最明显的就是日本,那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重视这一问题,爱国精神永远不是过时的主题,所以鲁迅的作品永远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可能鲁迅有些文章确实很难理解,可是对于语文教材中所选的文章,只要老师好好教授,让学生理解他的作品是没有问题的。

五、中学鲁迅作品教学的几点建议

鲁迅文章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学功底是不能真正的体会到他的内涵的。其实有很多学生喜欢语文,可是出于考试的压力,他们不得不割舍所爱。这一方面是由于应试教育造成的,另一方面也与学生的观念有关,所以中学生要转变一下自己的观念,要认识到语文是所有科目的基础,只有语文学好了,才能更好的学习其他科目。

学生对于鲁迅的种种的认识,是喜欢也好,是不喜欢也罢,都与老师有很大的关系,所以要想培养学生对鲁迅的学习兴趣,建议做到以下几点:

1、教师在教学中要联系实际,认识鲁迅的价值。

在对鲁迅作品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联系实际,不要仅仅局限于鲁迅那个年代,如果仅仅局限于那个年代,学生当然不能理解离他们那么远的的事情,更不用提感兴趣了,不要在学生心理树立起这么一种观念:认为鲁迅的作品在当今社会没有价值。教师完全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寻找鲁迅文章的载体。例如:在《故乡》中,“我”和闰土在田间、地头、海边等做的许多童年的事情,还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那些童年的事情,许多学生都是经历过的,还有就是《藤野先生》当中的看电影事件当中的许多中国人的作为,在当今社会也是存在的,所以如果教师通过联系实际,一定

会发现鲁迅那个时代的事情是不难理解的。

2、教师不要过分的强调鲁迅作品的政治意图,应拓宽授课视野 一篇好的文章就是能够让读者找到共鸣,所以如果想要让学生对文章感兴趣,那就要将文章的大意贴近学生,对于鲁迅的文章如果过分的强调他的政治意义,那将大大的削弱鲁迅文章的价值,而且还会让学生产生厌烦心里。许多老师在讲解鲁迅文章的时候都忽视了学生内心的真正需求,把整篇的鲁迅的文章当成了纯粹的意义阐释,所以让学生根本无法理解,更无法让学生喜欢。

在《中学鲁迅作品教学存在问题》中李林海对这种现象做过以下分析,他说:“多年来的鲁迅作品教学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一是离开鲁迅思想的特殊形态,以机械的政治模式来规范鲁迅作品的思想意义;二是分裂鲁迅作品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以思想分析代替艺术分析,或者离开思想内容作单纯的写作方法分析;三是离开一定的时代背景和具体情况,以简单的阶级斗争、政治斗争理论解释历史现象。”所以一篇优秀的文章要让读者找到心灵上的感应,那样才能实现文章的价值。

3、还原一个真实的鲁迅 不要把鲁迅看的那么神化,见他看成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不要因他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身份,而将他拒之千里,认为他是不同于我们的人,要让学生看到他也有与他们共同的特点,例如《社戏》中和小伙伴们,划船偷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嬉戏调皮,在《故乡》中的捕鸟,拾贝等许多和学生童年都经历的事情,这样学生就会发现了鲁迅的可爱之处,他们就会感觉到鲁迅其实和他们一样,也有一颗顽皮的心,他们也就会喜欢鲁迅。

4、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

(1)打破模式化 太过模式化的教学,对孩子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很不利,所以作为教师不能急于想把课讲完,把讲课当成一种任务,你要先了解你所教授的课文,学生理解到什么程度,他们是怎么理解的,正所谓“一千个读者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时候学生的理解不一定就是错的,不要仅仅局限于教参中的讲解,要充分的调动学生积极性、创造性等,这才是教师真正的教学目标。 不要被应试教育的模式冲昏头脑,要敢于突破,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养成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好习惯,不要把学生当成一种装载知识的容器,一味的滔滔不绝的给学生讲来讲去,要让学生有自己的理解,老师要适当的起到一个正确的引导作用就好。

(2)教学系统化

在教授鲁迅的作品时,可以把语文教材中的所有文章看成一个系统,以他的散文为例:在中学语文教材中鲁迅的散文大多数是回忆性散文,是鲁迅对往事的真实回忆,这类作品大多数都是运用了平铺直叙的方式,语言表达真实亲切,将深邃的思想蕴藏在平淡质朴的写人记事中。从《阿长与山海经》,《故乡》到《藤野先生》所有的这些,追随着鲁迅对长妈妈的怀念,对闰土的回忆,对藤野先生的尊敬感激,处处都洋溢着人文主义精神。并且在《阿长与<山海经>》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也展现了鲁迅儿时的顽皮,描绘了快乐的童年,从中流露出真情实感,更让学生体会到了鲁迅先生温情的那一面。例如:在教授九年级《故乡》的时候,老师就可以带着学生一起重温一下在七年级学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与八年级的《社戏》,我们就可以进行比较着来教授,看看这三篇课文当中的故乡都是什么样的,他们的样子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能够很好地学习该课,而且能够更好地系统的了解鲁迅。

5、教师要成为一个“鲁迅通”

(1)多读书 如果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没有很好地学术功底,是不可以的,教师都没有很好地了解鲁迅,那学生更是如此,因为学生对鲁迅的理解大都是从教师这里得来,所以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多读一些鲁迅传记,了解真正的鲁迅,在教学的时候不时的加进一些鲁迅的生活事迹,一定会让学生更加的对鲁迅感兴趣。在适当的读一些鲁迅的作品,真正的了解鲁迅的思想,发现鲁迅文章的共通点,这样就会把每篇文章都会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总体的认识。

(2)多关注 所谓的“多关注”就是,多关注最新的学术成果,不要拘泥于过去对鲁迅文章的教学理论,要关注最新的教学动态,教学理念,敢于创新。对于鲁迅作品的新认识,一定要及时的传递到课堂中,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还可以让学生对鲁迅作品感兴趣。 多关注一些身边的事,来证明鲁迅活在当今,教师可以把他们当成授课材料,让学生感觉到鲁迅的精神与思想依然存在。

鲁迅作为中国伟大文化杰出代表,他的作品是中华民族可贵的精神财富。对鲁迅

作品教学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中学生人格的培养及其表达与交流能力的提高。鲁迅与我们的距离包括时间距离和人们对他的认知距离,从时间上来说他离我们是很远,这是无法改变的。可是从认知距离上来说这种距离是可以改变的,它取决于我们对鲁迅的认知程度,只要我们对鲁迅的文章有了深刻的认识,那么这种距离是根本不存在的,因为鲁迅文章所反映的事实在当代社会也是存在的。鲁迅对中国人的伟大意义是其他人无可替代的,所以有必要继续学习与研究。

参考文献:

【1】黄婷.《初中语文鲁迅作品的解读和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10.5

【2】崔莹.《浅析鲁迅作品对当代中学生精神性格的影响》[J].海门市城北初中226100 钱理群.《钱理群中学讲鲁迅》[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1

【3】陈国恩.《经典的阐释与中学鲁迅作品教学》[J].武汉大学文学院学报.2008第2期

【4】张伯阳.《中学鲁迅作品教学探微》[D].西北师范大学文史学院.2007.7

【5】岳琳琳.《中学语文鲁迅作品教学的反思与对策》[D].辽宁师范大学.2007.3

【6】罗颖娟.《鲁迅作品在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选编和使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9.9

【7】蔡焕杰.《中学鲁迅作品厌学现象的分析及对策》.[D]北京师范大学.2005.4

丁丽.《中学语文教材鲁迅作品的选编及其教学问题研究》[D].扬州大学.2007.11

【8】王富仁.《鲁迅在中国文化史上地位和作用》[J].《中学语文教学》.2005第1期

【9】武伟伟.《初中语文鲁迅作品学生阅读兴趣培养研究》.[D]上东师范大学.2013.5

【10】张茅.《从中学语文视角看鲁迅作品的学者解读》.[D]首都师范大学.2011.4

【11】陈丽贞.《论鲁迅的写作思想对中学写作教学的启示》.[D]福建师范大学.2012.6

【12】王福民.《论鲁迅小说在中学的接受与解读》.[D]东北师范大学.2010.5

【13】屈绯莉.《论中学语文鲁迅作品教学现代性的缺失与补救》.[D]东北师范大学.2009.5

【14】代西敏.《中学鲁迅作品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11

【15】白勰.《中学文学教学研究——以鲁迅作品教学为例》.[D]广西师范大学. 2011.4

【16】

【17】赵静伟.《中学鲁迅作品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D]河北师范大学.2010.10

【18】陈丽贞.《论鲁迅的写作思想对中学生写作教学的启示》.[D]福建师范大学.2012.6

【19】邵琳.《中学鲁迅作品的变迁与教材的编订和解读》.[D]河南大学.2011.5

更多相关推荐:
价值评估工作通知

当代艺术家作品价值评估工作通知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艺术服务中心艺术品鉴定评估广东工作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艺术服务中心的直属机构本委将始终坚持公正公平诚信的原则严格遵守职业道德不受任何其他组织和个人影...

公司员工价值评估标准

员工价值评估标准一价值评估的目的通过岗位价值评估可以确定该岗位的起薪点通过员工价值评估可以确定该岗位上的员工在薪酬通道上的具体薪级二价值评估的要素员工的价值评估从在公司服务的年限管理能力工作态度专业能力等几个大...

岗位价值评估要素

岗位价值评估要素等级定义与分值标准公司管理岗位价值评估表所属部门岗位名称姓名薪酬委员会直接上级

工作态度决定你的职业价值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我是来自信息技术部的XX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工作态度决定你的职业价值同样一个人可以盖出华亭好宅也可以建造出粗制滥造的房子不是因为技艺减退而是因为工作态度的转变在开始演讲之前我想请大家与...

教师工作评价范文

教师考核工作总结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工作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吃苦耐劳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从而不断提...

20xx工作评价范文

20xx工作评价范文第1篇个人工作评价范文回顾自己这一年的工作自己在思想上工作上学习上既有收获的喜悦又常常有感到不足的失落从进入社会的那一天起我就把自己融入到社会的大家庭里以自己为责任我将这种意识贯彻到日常的点...

单位对个人工作鉴定评语大全

单位对个人工作鉴定评语大全单位对个人工作鉴定评语大全xxx同志政治坚定觉悟较高他衷心拥护党的领导响应党的号召关心国家大事积极践行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能够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创...

面试与工作中的自我评价范例1

求职招聘更轻松简历中的自我评价通常大家在写简历的时候会有一个部分叫自我评价这个部分就是给自己美言的地方了当然美言太多言过其实反而会起到反作用那么如何简明恰到好处的展示自己的长处呢这次就教大家如何说明自己性格上的...

工作能力自我评价鉴定范文

工作能力自我评价鉴定范文工作能力自我评价鉴定范文篇一我叫到公司上班已经有两年了在过去的两年里有成功有失败有欢乐也有苦恼在公司领导的关怀与指导下在各位同事的鼎力支持和帮助下我的工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现将两年来的工...

20xx年个人工作鉴定评语

20xx年个人工作鉴定评语20xx年个人工作鉴定评语1工作认真负责爱岗敬业服从整体安排形象良好对本职工作兢兢业业锐意进取乐于助人关心同事与同事相处融洽善于合作起带头作用2工作认真刻苦服务态度非常好使经理在XXX...

工作自我评价范文

工作自我评价范文自我评价本人性格开朗稳重有活力待人热情真诚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能吃苦耐劳用于承受压力勇于创新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纪律性强工作积极配合意志坚强具有较强的无私奉献精神对待...

员工自我评价范文 三篇

员工自我评价范文三篇员工自我评价范文1我叫xx到xx单位工作已经有x个月了在过去的工作x个月里有成功有失败有欢乐也有苦恼在领导及关怀与指导下在各位同事的鼎力支持帮助下我的工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现将x个月来的工作...

工作价值评价(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