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师风读书笔记

时间:2024.3.31

教师思想作风学习之读书笔记一

做优秀合格的新教师

在我校组织召开教职工纪律作风整顿,通过纪律作风整顿活动,我收获颇多。通过第二阶段教师思想纪律作风整顿的学习,我的思想又进行了一次洗礼,更加坚定了奉献教育事业的信心。同时教师要自觉抵制教育领域的不正之风,维护学校这一方净土。就是在八小时之外的日常生活中,在家庭生活、朋友相处中,教师也要严格要求自己。主要总结为一下几方面:

教师十不准的核心问题为师德问题,师德的核心问题是"爱",这种"爱"必须是排除了私心和杂念的父母般温暖慈祥的爱,恩师般高尚纯洁的爱。它表现在:当学生受到挫折、处境困难的时候,给学生以同情、关怀、体贴和帮助;当学生生病的时候,主动嘘寒问暖,送药送饭;对待学生的提问,耐心细致,和蔼可亲地给予解答;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我们应对孩子做出良好的榜样,把学生看作学习、生活的主人;对学生严格要求,帮助他们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将教书和育人有机的统一起来。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教师的职责不仅要做好教学工作。同时,要更积极主动的教育好孩子,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所以,这就要求我们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从自身的每一句言谈做起。时时刻刻的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对得起家长,也对得起我们自己的师德心。

总之,教师必须有高尚的品德。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培养、塑 1

造新一代,自己的道德品质将直接影响下一代的成长。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既要把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响学生、感化学生,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长发展。因而教师必须要有高尚的思想境界,纯洁美好的心灵。在工作中,教师要安贫乐教,甘于奉献。必须耐得住寂寞,受得住挫折,将自己的所有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去,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的“捧得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做到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2


第二篇:师德、业务、读书笔记


师德笔记:

红烛燃尽皆为爱

——送别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汪金权

“也许我的肉体只能蜗居在大别山的一隅,但我的灵魂会跟随我的学生走向四方;也许我可能永远是一座桥,但能让学生踏着我的身躯走向希望的彼岸,我就心满意足了……” 6月14日,首届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被称为“大别山师魂”的湖北蕲春四中教师汪金权在与病魔斗争了1179个日夜后,离开了他心爱的教育事业,生命被永远定格在了52

师德业务读书笔记

岁。今天上午,汪金权遗体告别仪式,在蕲春县烈士陵园举

行。

从14日晚至今,千余名社会各界人士,自发赶到蕲春吊唁汪金权。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亲自撰文,缅怀这位追求纯粹的山村教师。

扎根大山,27年从青丝变成了白发

“由满头青丝到斑斑白发,我对自己的选择毫不后悔。因为我在蕲春四中收获了喜悦,收获了希望,也收获了社会的理解和尊重……我愿永远扎根大山,用一生经历,做一个人民满意的好老师!”

当年的先进事迹巡回演讲中,汪金权这句朴素的话语让人感动。如今,音容犹存,斯人已去。

19xx年,汪金权从蕲春四中毕业考上华中师范大学。村支书汪和平还记得,当年的金权哥读高中时,一个星期只带三斤米,回家后,抢着割谷插秧犁田打柴火,“19xx年考上华师,是全村第一个名牌大学生,我们锣鼓都敲得发烫!” 19xx年,汪金权大学毕业,分配到黄冈中学工作。一天,他回蕲春四中看望自己的老师,得知母校因条件差留不住教师时,他当即表示愿意调到四中。一年后,他果然请求调了回来。

“我也有过彷徨、怀疑和动摇,但最后我想明白了我到底追求什么。大别山下有我的故园、父母和亲人,还有纯朴的孩子们。”汪金权在日记里写道。

山区一待就是27年,直到红烛燃尽。

20xx年,汪金权被查出患有鼻咽癌,不得不住院接受治疗。蕲春四中的石校长回忆,汪金权在治疗期间,还不断地从武汉打来电话,让他注意叮嘱学生别感冒了,教室的窗户别老关着,容易交叉感染,要通风;不知道他们班里的学生能不能适应新老师的教学方法,请校长多费心…… 爱心助学,培养千名孩子上大学

15日下午5点,一名妇女站在汪金权的遗像前,泣不成声。

她叫柯玉花,今年59岁,是蕲春县盘龙村人。当天下

午4点多,她正在地里忙农活儿,有人过来问路。 “大姐,你知道汪金权老师的家怎么走?”

“汪老师呀,他是我儿子的老师,就在隔壁的郝子堡村,拐个弯就到了。”

问路的是黄冈市长陈安丽。当从市长口中得知汪老师去世的消息后,柯玉花半天没缓过神来。

“我家还欠汪老师3000多元学费呢,他怎么说走就走了?我一定要去送送他!”随着陈市长的车,柯玉花成为众多悼念汪金权人中的一员。

地处鄂皖交界处的蕲春四中离县城有50多公里,学生大多是安徽太湖县和蕲春北部贫困山区的孩子。汪金权对寒门学子有着特殊的感情,27年来,他竭尽所能,先后资助近200名学生,垫付的学费、生活费高达10万余元;亲手培养了上千个孩子走进大学校园。

蕲春四中青年教师汪红奎,曾是汪金权资助最多的学生之一。从他读高中起,汪金权就帮助他。从上大学到读研究生,所有的学费和生活费全部都是汪金权资助的。为了报答师恩,汪红奎毕业后也回到了蕲春四中教书。

甘守清贫,一片热忱铸就无悔人生

汪金权的母亲陈细花,今年74岁。面对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老人频抹眼泪。因为经济困难,汪金权的家人一直居住在离学校30里远的大山深处。在他的老家,除了几间漏雨的土砖房外,连电视机也没有。

曾经很多次,身边的朋友都劝他放弃这份苦差事,寻求更好的发展,但都被他婉拒了。

在儿子汪品超心中,父亲永远是那么顽强。父亲重病后,先后入住湖北省人民医院、同济医院。他记得,“每次离开时,父亲总是微笑示人,从不留一个痛苦的表情让我们担心”。 就诊期间,汪金权习惯用枕头垫起腰部,倚靠在病床头阅读或做笔记。稿纸写完了,汪金权就用病历、台历、单据空白处写,这样的手稿不下数百张,密密麻麻地塞满了床垫。 除了出版《千家诗诵读》外,汪金权的“学系列”图书已出版了《学林探步》《学会阅读》《学有所思》3部。仅病

重3年间,他就出版了4部著作。

“汪老师把毕生所学所思所悟所盼都浓缩在这几本书里。在书中,他剖析了教育问题,提出了中肯的建议,饱含着对中国基础教育的期待。”汪红奎说。

斯人已去,留下的笔记本扉页上清晰地记着他的笔迹:“学林探步贵涉远,无人迹处有奇观。”

记者程墨 通讯员徐世兵杨保华 6月19日发自湖北蕲春

业务笔记: 《中国教育报》20xx年6月30日第9版

做个走进儿童内心的“立体老师”

吴正宪

我清楚地记得,一个风雪交加的下午,数十位青年教师坐在北京崇文区育锋小学的大教室中,静静地等待中国科学院儿童心理研究所的一位教授来做报告。下午2时整,一位风姿潇洒的女教师走上讲台,黑板上一行醒目的大字跳跃在眼前:儿童心理学与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接下来就是她的演讲。

青年教师朋友们:

我们教育工作者不仅是青少年的老师,还应该成为他们亲密的朋友。当孩子的内心充满孤独和惆怅时,教师应该走近他们,理解他们,善待他们,尊重他们,激励他们。教师不能只关心孩子们的学习,更应关心他们的心理发展。教师要读懂青少年心理这本书。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心理健康的支持性的学习环境。教师要关注孩子们的心理体验、个性发展,建立平等、友好、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要以人文精神去感染学生,和他们手牵手共同走过成长中的欢乐与烦恼…… 那是我第一次见到她——著名的心理学专家张梅玲教授,也正是在那次报告中第一次听到“心理健康”、“支持学习的心理”、“心理体验”、“新型师生关系”、“人文精神”这些新名词。我被她娓娓道来的极富人情味的演讲感动着,不知不觉已经融入她的报告之中。报告中列举的那么多的课堂教学实例不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吗?我怎么就没想到孩子们喜怒哀乐会与学习数学连在一起呢?凡事都认真的我,扎扎实实地进行了一次自我教学行为的反思。

在过去的课堂中,我面对着无论是勇敢热情、思维活跃、开朗大方的学生,还是性格内向、不善言谈、胆小忧郁的学生,常常是“一刀切”地统一要求,千篇一律用“一把尺子”来评价,要求每个学生按照同样的方法学习数学的概念、法则、定理、公式。学生不得不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去背定义、套公式、记题型,为的是共同达到理想的分数线。课堂上缺少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缺少思维的碰撞、情感的沟通,使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很难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和魅力,忽视了学生丰富的心理体验。

课堂上我俨然是一个主宰孩子们学习命运的救世主。教材上有什么,我就讲什么;我讲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学生学什么,就得会什么。课间巡视,我睁大眼睛寻找的是哪道题答案正确、哪道题答案有误,就连结果正确,中间环节常常少步骤的那几个机灵鬼耍的小花招也逃不脱我锐利的眼

睛。然而,我从来没有用心观察过哪个孩子的脸上流露着惆怅和孤独,哪个孩子的目光里有不安和期待。我走进的是学生的中间,而不是学生的心间。我的头脑中潜藏着这样一种意识:我是数学教师,把1+1为什么等于2讲清楚了,学生会解题了,成绩提高了,教学目的也就达到了。至于学生的喜怒哀乐,学生的心理健康似乎与数学学习关系不大。当时只是单纯从知识系统方面评价学生,而忽视了学生心理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对人生发展的重大影响。

在那天晚上的学习笔记中,我写下了我的思考:教师为什么要读懂青少年心理这本书?青少年心理状态对其一生的发展有什么影响?为什么要提倡建立平等友好民主的师生关系?难道教师的微笑也有学问吗?

带着一个个疑问,我连续听了有关儿童心理学的系列讲座,顿开茅塞,豁然开朗,似有登高远望之感。它使我走进一个崭新的教学层面,我感受到拂面而来的教改春风。那份久违了的热情再一次在我的生命中燃起。从那时起,我开始用心去感悟孩子们的每一丝变化,用情去激励孩子们的每一点进步。我开始动脑筋想尽办法全身心地投入,努力为孩子们创设一个有利于成长的支持性学习环境。当孩子们的学习遇到困难时,我伸出热情的手,帮助他们扫清障碍;当孩子们内心充满孤独和惆怅时,我为他们分担忧愁,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当他们有了点滴进步的时候,我满怀真诚地欣赏和赞美他们,和他们共同体验成功的快慰。在学生们的眼中,我再也不是那个只管传道、授业、解惑的“平面教师”,而是一个有血有肉、充满情和爱、能给予他们智慧和力量的“立体教师”。

正是这“顿开茅塞”的经历,才使我的教育思想、教学行为开始发生变化。当初的“小学生学习心理与小学数学”讲座,犹如在当时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忽视学生全面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吹进来一缕春风。我的体会是肤浅的,但它是我今天儿童数学教育思想形成的基础,为我教学特色的定位给予了关键性的支持。我从过分强调传授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到开始关注学生人格发展的健全性、全面性转变;从过分强调严格划一的统一要求,到开始关注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和个性发展;从偏重知识传授、智力开发,到开始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情感体验等非智力因素;从偏重课堂教学具体环节程序的设计,到开始向注重创设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而努力。课堂教学的过程,不再是单纯的认知过程,学生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体验着数学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体验着与伙伴们合作的过程,体验着亲自实践和创造的过程。课堂教学中“认知、体验、实践”这三个层面互相

渗透,整合成一个有血有肉充满生机的教学过程。孩子们在教学活动中充分体验着课堂生活的愉悦,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等方面得到了和谐发展。

教改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现代教师要读懂每一个孩子的特殊心理。要真正了解每个孩子的情感、意志、能力、气质、性格等心理特征,尊重他们不同的心理体验。作为现代教师,要用心去感悟青少年的每一丝变化,让每一位青少年都能体会到教师的爱。教师要用真心去抚爱孩子,用智慧去启迪孩子,用人格去感化孩子,用权威去约束孩子,使每一个孩子不仅有知识,更有思想;不仅有文化,更有品位;不仅有个性,更有魅力。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以愉悦的心情经历每一天的新体验、新感受,从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促进学生心灵的净化和境界的升华,真正成长为一个心理健康、学有特长、全面发展的学生。

(作者系北京市教科院儿童教学研究所所长、特级教师)

读书笔记:

知行合一读叶老

熊振鸿

《教师要学叶圣陶》(雷玲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一书分“吾学篇”“吾行篇”“吾思篇”三大板块,每个板块都由“学校与管理”“教书与育人”“教与学”三个篇章构成,收录的作品都是教学一线老师们阅读叶圣陶著作后思考、行动的结晶,基本上解决了向叶圣陶先生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

向叶圣陶先生学什么?“吾学篇”中的作者们从叶老的教育思想各个方面作了思考。概括起来,作者对叶圣陶教育理论精髓的理解,大致有如下三个关键词:

第一个关键词是“做人”。叶老认为:“教育的根本价值是‘育人’,是培养‘自觉的,自动的,发展的,创造的,社会的’现代中国人,是‘使学生能做人,能做事,成为健全的公民’。”“做人,做社会的够格的成员,做国家的够格的公民。”教育的宗旨就是让受教育者学会“做人”,而不只是为了读几本教科书,读教科书只是读书的方式而已。第二个关键词是“习惯”。叶老说:“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具体来讲:“德育方面,要养成待人接物和对待工作的良好习惯;智育方面,要养成寻求知识和熟习技能的良好习惯;体育方面,要养成保护健康和促进健康的良好习惯。”叶老要求受教育者个个成为真知真能的人。这“真能”的标志就是要“习惯成自然”。叶老说:“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不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地步,勉勉强强地做一做,那就算不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从这个意义上来理解,叶老确信:教育的本旨就在于养成良好的习惯,并且终身以之。第三关键词是“自得”。对于教育,叶老提出过一条著名的原则,即: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他说:“我近来常以一语语人,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所谓“不需要教”,是怎样的一种境界呢?就是:“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换句话说,这就是具备了自我教育的本领。有了这一本领,再加上老师的引导,学生就能自学,从而学一辈

子,一直学到老。

怎么向叶圣陶先生学习?在“吾行篇”和“吾思篇”中,作者们用行动和反思作了回答。在《重拾教育精神:我们这样践行叶圣陶教育思想》一文中,从珍视传统、面向未来的角度,详细解说了苏州市第一中学是如何践行叶老“为人生”教育思想的历程。在《学习叶圣陶,创语文教学特色学校》一文中,作者谈到,在新形势下学校将语文教学作为特色学科,进一步加强学习、探索、实践,以努力使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精髓发扬光大,并有力地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另外,《用爱心拨动孩子的“心弦”》《三招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给孩子一个机会》《让孩子学会阅读的解构与建构》《叶圣陶写作教学思想的课堂演绎》等文章分别从育人、课堂教学的角度叙写了学校践行叶圣陶教育思想的故事,让老师们真切地感悟到了叶老教育思想的伟大。

“叶圣陶教育思想对中国特色现代教育理论作出了具有独创性、系统性的重要贡献。这一教育思想,以中国教育改革实践为逻辑起点,形成了唯物辩证的中国教育改革之学;在探索和回答中国教育改革实际问题中,精辟、独到地揭示了中国现代教育基本原理;在总结和提炼中国教育改革实践经验中,发展、创新了中国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在课程改革进入深水区的今天,我们仍然需要从叶圣陶等老一辈教育家那里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将“为人生”的教育落到实处,将“三维目标”落到实处,将“自主、探究、合作”落到实处。

《教师要学叶圣陶》一书,是作者们含英咀华阅读的果实,值得细细品味。

更多相关推荐:
师德师风读书笔记

贵州省铜仁市印江民族中学历史组吴运江学生学习和掌握更多、更新的知识和技能,一个教师即便是知识再渊博,他也只能完成其教学的一部分,而不可能是全部。只有全体教师团结一致,相互协作,形成集体的智慧和教育的合力,才能产…

师德师风读书笔记

师德师风读书笔记师德主要从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的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师德”,它是教师和…

师德师风读书笔记

师德师风读书笔记很多时候我们教师被比喻成辛勤的园丁在精心的浇灌着祖国的花朵可是并不是所有的花都会同时绽放而有时一些花的孕育过程是比较长的需要我们这些园丁耐心地等待而这种等待犹如渔人手执鱼竿镇定自若等待鱼篓充盈满...

教师读书笔记摘抄《教海漫记》读书笔记摘抄

教师读书笔记摘抄教海漫记读书笔记摘抄教师读书笔记摘抄教海漫记读书笔记摘抄近日来我拜读了于永正老师的教海漫记教海漫记是于永正老师几年教育的经验集粹是于老师教学生涯的记录也是于老师内心情感的真实坦露其中蕴含着理论的...

师德师风读书笔记

师德师风读书笔记洪小平很多时候我们教师被比喻成辛勤的园丁在精心的浇灌着祖国的花朵可是并不是所有的花都会同时绽放而有时一些花的孕育过程是比较长的需要我们这些园丁耐心地等待而这种等待犹如渔人手执鱼竿镇定自若等待鱼篓...

师德师风读书笔记

师德师风读书笔记网艺工作室网艺潮人通过师德师风的学习让我深深的知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到底什么是师德师风所谓师德就是教师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师风是教师这个行业的风尚风气爱岗敬业教书...

师德师风读书笔记

师德师风读书笔记我是一名教师从事教育工作已经10多年了自从走上岗位后深感责任重大不仅要教好书还要在各方面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在开展师德师风的学习活动中我更深深的感到一个具有良好师德师风的教师会对受教育者产生多么大的...

师德师风读书笔记

师德师风学习笔记20xx0529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教师的道德是教育文化的深层内涵也是一个民族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富有强大生命力的优秀思想崇高品德和坚定行动是提高民...

教师读书笔记摘要

教师读书笔记摘要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劳动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教师要时常读书平时积累的知识越多上课就越轻松苏霍姆林斯基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陶行知教育...

读书笔记摘抄

现代教师要具备三种能力1自我更新的能力2教会学生学习的能力3科学评价学生的能力课堂教育要有三声1要有笑声2要有赞美声3要有惊讶声课堂教育要做到三实1做到真实2做到朴实3做到扎实摘自今天教师应该怎么上课陶行知先生...

《幼教名师成长案例解读》读书笔记摘抄

幼教名师成长案例解读读书笔记摘抄幼教名师成长案例解读一书捧在手里未曾翻启就开始了自身教育生涯的回忆从事幼教工作20余年却总觉得幼儿教师越来越不会当了不知道该如何为自己定位不知道教师的成功是什么越迷茫越胆怯渐渐地...

《给教师的建》读书摘抄笔记

暑假期间阅读了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现作一些简要的摘录和感想摘自2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怎样才能做到终生备课积累知识呢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

师德师风读书笔记摘抄(1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