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商大学 环境与健康选修课 11安全29手打 ppt摘抄

时间:2024.4.26

绪论

环境的定义:

环境 (Environment):是指以人为主体的外部世界,是地球表面的物质和现象与人类发生相互作用的各种自然及社会要素构成的统一体,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的重要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环境的定义:环境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体、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WHO关于环境的定义:环境是在特定时刻有物理、化学、生物及社会各种因素构成的整体状态,这些因素可能对生命机体或人类活动直接地或间接地产生现时或远期作用。

环境的基本特征:

   环境的整体性指的是环境的各个组成部分或要素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故又称系统性,也就是说,环境的各组成部分之间以特定的方式联系在一起,形成了特定的结构。通过稳定的物质、能量流动网络以及彼此关联的变化规律,该结构在不同的时刻呈现出不同的状态。

      整体性是环境的最基本特性,整体虽由部分组成,但整体的功能却不是各组成部分的功能之和,而是由各部分之间通过一定的联系方式所形成的结构以及所呈现出的状态决定的。

 环境的区域性指的是环境(整体)特性的区域差异,具体说来就是:不同(面积大小的不同地理位置的不同)区域的环境有不同的整体特性。

   环境的变动性是指在自然和人类社会行为的共同作用下,环境的内部结构和外在状态始终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环境的稳定性,是与变动性相对应的,是指环境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的能力,即在人类社会行为作用下,环境结构与环境状态所发生的变化不超过一定的限度时,环境可以借助于自身的调解能力使这些变化逐渐消失,结构和状态得以恢复。

   资源性与价值性.

   

环境的分类

按照环境主体分:

   环境科学中一般以人或人类作为主体,其他生命物质和非生命物质视为环境要素,即环境就是指人类的生存环境。

   生态学中往往以生物体(界)作为环境的主体,不把人以外的生物看成环境要素。

   按照环境的范围大小分:如聚落环境,区域环境,全球环境和宇宙环境等。

   按照环境要素的属性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

   聚落环境是人类群居生活的场所。是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而创造出来的与人类关系最密切、最直接的生存环境。按其性质、功能和规模大小可分为:居室环境,院落环境,村落环境,城市环境.

   区域环境是包括人工环境在内的占有一定地域空间的自然环境。以自然环境为主体的区域环境有森林、草原、沙漠、冰川、海洋湖泊、河流、山地、平原等多种类型。

   以人工环境为主体的区域环境有城市、农村、工业区、 旅游区、开发区等多种类型现实社会中,区域环境往往兼具二者的特点,是一种结构复杂,功能多样的环境。

   全球环境:又称地球环境。范围包括大气圈中的对流层和平流层的下部、水圈、土壤岩石圈和生物圈。它是人类生活和生物栖息繁衍的场所,是向人类提供各种资源的场所,也是不断受到人类活动改造和冲击的空间。

   宇宙环境: 指的是大气层以外的环境。它是人类生存环境的最外圈部分,即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这是人类活动进入大气层以外的空间和地球邻近的天体的过程中提出来的概念,也称空间环境.

   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指环绕于人类周围,能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活与生产的一切自然形成的物质和能量的总体。按照是否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可以分为:原生环境.次生环境

   原生环境:指天然形成的并未受到人为活动影响或影响较少的自然环境,如清洁的水、空气、土壤和气候。第一类环境问题(即原生环境问题)自然力作用的各种自然灾害地方性疾病(地球化学疾病)

   次生环境 :指在人类活动影响下,其中物质的交换、迁移和转化以及能量和信息的传递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的自然环境。改造后的环境有更加适合于人类生存的一面,如房屋、风景区、疗养院等。第二类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社会环境:它是在自然环境基础上,人类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加工和改造自然所创造的物质生产体系。社会制度、经济水平、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人们的年龄、性别、职业、家庭、婚姻状况等是构成社会环境的主要因素。

   

   

    环境因素:

   生物因素:主要指环境中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

   化学因素:既包括许多对人类生存和健康必需的有机和无机物质,又含有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中排出的大量有害化学物质。

   物理因素:主要包括温度、湿度、气流热辐射、气压、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噪声、振动等。

   社会环境因素:如不同层次的教育,人口的结构和动态变化,各类产业的构造,医疗保险制度,各类文化艺术以及经济体制等。

   

   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几个重要阶段:

   20世纪50年代前后出现的八大公害事件

   1962年《寂静的春天》出版

   《增长的极限》

   1972年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大会

   1987年《我们共同的未来》的出版

   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

   20##年约翰内斯堡首脑会议

   

   八大公害事件

   

   马斯河谷事件 :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工厂排出的有害气体在近地层积累,三天后有人发病,症状表现为胸痛、咳嗽、呼吸困难等。

   多诺拉事件 :1948年10月26~31日美国宾夕法尼亚洲多诺拉镇,该镇处于河谷,10月最后一个星期大部分地区受反气旋和逆温控制,加上26~30日持续有雾,使大气污染物在近地层积累。二氧化硫及其氧化作用的产物与大气中尘粒结合是致害因素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20世纪40年代初期 美国洛杉矶市,全市250多万辆汽车每天消耗汽油约1600万升,向大气排放大量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

   伦敦烟雾事件: 1952年12月5~8日英国伦敦市,5~8日英国几乎全境为浓雾覆盖。

   四日市哮喘事件 :1961年 日本四日市。 1955年以来,该市石油冶炼和工业燃油产生的废气,严重污染城市空气。重金属微粒与二氧化硫形成硫酸烟雾。

   米糠油事件:1968年3月日本北九洲市、爱知县一带 生产米糠油用多氯联苯作脱臭工艺中的热载体,由于生产管理不善,混入米糠油,食用后中毒。

   水俣病事件:1953~1956年日本熊本县水俣市 含甲基汞的工业废水污染水体,使水俣湾和不知火海的鱼中毒,人食用毒鱼后受害。

   痛痛病事件:1955~1972年日本富山县神通川流域 锌、铅冶炼厂等排放的含废水污染了神通川水体,两岸居民利用河水灌溉农田,使稻米和饮用水含镉而中毒。

   

   

    1972年6月5日,第一次国际环保大会——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世界上133个国家的1300多名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这是世界各国政府共同探讨当代环境问题,探讨保护全球环境战略的第一次国际会议。会议通过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简称《人类环境宣言》或斯德哥尔摩宣言》)和《行动计划》,宣告了人类对环境的传统观念的终结,达成了“只有一个地球”,人类与环境是不可分割的“共同体”的共识。

   这次会议的主要成果在于达成了以下四项协议:

   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

   确定了扩大的国际行动计划;

   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设立常设的环境秘书处;

   设立一项1亿美元的环境基金,以满足会后5年环境保护工作的需要。

   

   据这次会议的精神,同年召开的联合国第27届大会把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1987年,以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为首的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影响全球的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它分为“共同的问题”、“共同的挑战”和“共同的努力”三大部分。这份报告鲜明地提出了三个观点:

   环境危机、能源危机和发展危机不能分割;

    地球的资源和能源远不能满足人类发展的需要;

    必须为当代人和下代人的利益改变发展模式。

 在此基础上报告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目前需要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的发展。

1992年6月3日至14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地球首脑会议)。180多个国家和地区、60多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和118个国家的元首或政府首脑出席了大会。中国总理李鹏出席了这次首脑会议。

会议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又名《地球宪章》)和《21世纪议程》两个纲领性文件,以及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签暑了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两个公约。这是联合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级别最高、影响深远的一次盛会,标志着在环境与发展领域人类自觉行动的开始。里约会议以后,我国从自己国情出发,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将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实现现代化的一项重大战略

20##年8月26日-9月4日,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开幕,来自世界192个国家包括104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在内的7000多名政府和各界代表出席会议,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出席首脑会议并发表讲话,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等中国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经过10天与会代表的共同努力,会议通过了《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承诺》和《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执行计划》。

环境问题的由来与发展

环境问题萌芽阶段(工业革命以前)

环境问题恶化阶段(工业革命至20世纪50年代)

环境问题的第一次高潮(20世纪50年代-80年代)

环境问题的第二次高潮(20世纪80年代后)

全球环境性问题

   全球气候变化:由人类燃烧化石燃料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而造成的暴雪、飓风、雷击、洪水、干旱……全球气候变化还引起冰川崩塌消融、海平面上升、粮食减产、物种灭绝……

   臭氧层破坏:臭氧层:上空平流层约 25 - 40km处有 4cm厚的臭氧层,它的主要作用是阻止过量的紫外线直接到达地表. 1958年,人们发现高空臭氧有減少趋势,1985年,在南极上空首次观察到“臭氧空洞”,至今,北极澳大利亚上空也观测到了臭氧空洞,在我国的青藏高原也出現了季节性臭氧层大幅度降低的現象。有臭氧洞。

   产生原因:超音速飞机产生氮氧化物,氯氟烷烃的使用(如哈龙灭火器)

   危害:研究表明,平流层臭氧浓度減少10%,地球表面的紫外线輻射強度将增加20%,人类的皮肤癌、白内障患者将增加,身体免疫功能下降,动物灭绝、植物减产,气候变化,自然灾害。

   酸雨的形成与蔓延

   生物种类减少:生物多样化是大自然留给人类最宝贵的财富,也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        的问题之一。地球物种保守的估计是1000万种。

   据科学家估测:目前已有 50 %海洋类物种, 78 %两栖类, 81 %爬虫类消失。  特别是自工业革命以来,人为造成生生物物种灭绝的速度大大超过了以前任何一个  时期,预计到20##年,全世界15%----33%的野生生物行将灭绝。(位于北京南郊的 南海子麋鹿苑,环保人士郭耕先生建立了一座特殊墓地——世界灭绝动物墓地。)

   海洋污染:人类每年向海洋倾倒约600~1000石油,约1万吨汞,约25万吨铜,约390万     吨锌,约30万吨铅,约100万吨有机氯农药等垃圾、废水污染了海洋。

   废弃物和污染物对海洋系统特別是海洋生物构成巨大威胁,浮游生物、海鸟、鱼类  死亡。

   

   有毒有害化学物资污染与越境转移:工业生产产生的有毒有害化学物资随意排放。污染越        境转移、危险废物越境转移,破坏生态,损发展中国家人的健康。大气、水、和土      壤污染,从而污染粮食、蔬菜、水果危害人体健康。

   水体污染水资源危机:全球总贮水量估计为 13.9亿立方千米,其中淡水总量为0.36亿立        方千米,可利用的不足世界总贮水量1%的淡水。

   水资源的大量消耗及水质的污染造成了水资源危机。我国农业每年受干旱面积约    2000万公顷, 8000万农村人口饮水困难。城市缺水问题日益严重,缺水城市占总  城市60%--70%。我国的第二大河黄河近十年来,由于上游水量过度利用,已出现了  断流现象,断流的时间越来越长。

   土地退化、沙漠化和耕地損失:由于人口增长,农业生产规模扩大的强度增加,过度放牧        以及人为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沙漠化土地贫瘠化及土地盐碱化。

   世界每年流失土壤达250亿吨,高出世界土壤再造速度数倍,全世界每年损失土地  600~700 万公顷受土壤侵蚀影响的人口80%在发展中国家。我国的荒漠化也很严   重,全国约1.7亿 人口受到土壤荒漠化的危害和威胁。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经济    约损失20~30亿美元。

   森林减少:报告指出,全球一半湿地在20 世纪消失,全世界的森林减少了一半,30% 的     原始森林已经变成农业用地,9% 的树种面临灭绝,热带森林正以每年13万 ... 农       田的生物种类比森林里的物种少得多,但农田面积的扩展却是以森林减少为代价的      由于森林减少和植被破坏,直接导致大风天气增多,风力加大。

   森林减少主要是由于人们过度的砍伐。这种持续性的大量的索取超过了自然所能承  受的能力,对整个林区连带的生态环境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城市环境问题:由于城市人口大量聚集,工业大量集中的结果。它主要表现在水污染严重,      城市空气质量下降, NOX、 CO、 SO2等浓度增高,能见度降底;工业噪声、建       筑噪声、交通噪声、娱乐噪声污染、构成城市的喧闹与嘈杂。

   工业与民用垃圾量巨大,城市人均年产生活垃圾44kg ,年增长率为8%~10%。而我  国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不到2%,历年堆存量高达60亿吨,侵占5亿多平方米的 土地, 200多个城市陷入垃圾包围之中。

   

   温室效应:大气中某些痕量气体含量增加,而引起的地球平衡气温上升的情况。

   痕量气体:CO2、O3、NOX 、氯氟烷烃。

   危害:自然灾害增加,洪水、台风、干旱。全球变暖,到 20## 年可能升高 5 到 10    度,海水上升 1 米多。

   减少途径:减少石油的使用、开发新能源、提高能源转化率。

   (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两国的旁边,有个岛国,叫图瓦卢,总面积26平方公里,总 人口1.1 万,风景四季如画,算是个与世无争的小国。随着全球变暖,海平面不断  提高,它随时有  被海水吞没的危险,因为其最高海拔也不过4.5米。20##年2月 18   日,图瓦卢曾经受过  一次灭顶之灾,那一天,大部分地区都被海水淹没,连首都机    场都泡了汤。事不宜迟,图    瓦卢已经与新西兰达成协议,分批进行移民。)

   (”谷歌地球”网站的一幅对比照片,显示的是冰岛布莱特美克冰川消退的景象)

   (乞力马扎罗山是非洲最高的山脉,素有“非洲屋脊”之称,而许多地理学家则喜欢 称它为“非洲之王”。它距离赤道仅仅300多公里,顶部却终年满布冰雪。但是,全  球变暖导致这座非洲最高峰山顶的终年积雪不断消融,专家预言,“雪帽”将在15   年内被摘掉。 )

   酸雨:定义:指 PH<5.6 的大气降水包括雨,雪,雾,露,雹等。

   产生原因:化石燃料燃烧造成 SO2 ,NOX 排放。

   危害:破坏森林生态系统、改变土壤性质与结构,破坏水生生态系统、腐蚀建筑物、    破坏文物古迹和损坏人体的呼吸系统和皮肤。

   

   

我国的环境形势:

   大气污染问题十分突出:煤烟、氮氧化物全球 50 个污染严重城市,我国占 31 个。酸雨            覆盖面积占国土面积 30 %以上。

   水体污染情况相当严重:

             七大水系和太湖、巢湖、滇池中不适合作饮用水源的河段已超过 60 %,我国是         水资源短缺国家。

   生态恶化:

              森林资源贫乏、草地退化严重、耕地质量下降、荒漠化现象严重、生物物种减          少等。

   城市垃圾污染日渐突出:

              垃圾多,处理率低,危害健康。

全球环境问题的共同特点

人为性:虽然每一种具体的环境问题有其各自的人为原因,但从整体来看,人类不当的生产模式、消费方式、贫穷、人口快速增长及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是全球性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隐蔽性:许多重大环境问题是缓慢的积累性灾害现象,在形成过程中难以发现,当严重至一定程度时方引起注意,问题一旦形成短时间内难以消失。

巨害性:灾害频发且日益严重。

移动性:许多重大环境问题具有跨国性,使有害现象扩大化。

加速性:社会愈发展,致灾因素愈复杂,有害现象亦愈多,其强度也愈大。

可变性:重大环境问题均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但由于人口密度增加,很难彻底恢复至原始状态。

相关性:各种全球环境问题间具有成因相关性,构成环境问题的网络结构和复杂性。

环境问题的分布特点:

城市和农村的比较

发展中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比较

环境问题的全球化趋向

   

   

烟波浩渺的世界第6大浅水湖,不到30年间,乍得湖就退化成为湿地,湖泊面积缩小了90%,从22902平方公里锐减到304平方公里,几近于消亡。

   环境因素的健康效应

   

健康的定义:20世纪70年代,WHO在世界保健大宪章做了如下定义:“健康不仅是身体没有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的适应能力”。

健康的10项标准:

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的压力而不感到过份紧张;

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善于休息, 睡眠良好;

应变能力强,能够较好地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化;

对一般感冒和传染病有抵抗力;

体重适当,体态匀称,站立时身体各部位协调;

眼睛明亮,反应敏捷无炎症;

牙齿清洁,无龋齿,无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

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骨骼健康,肌肉、皮肤有弹性,走路轻松。

影响健康的因素:

   (一) 生物学因素:生物学因素主要指遗传和心理。主要包括遗传、生长发育、衰老等。除了明确的遗传疾病外,许多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的发生,亦包含有一定的遗传因素。寿命的长短,遗传是一个不可排除的重要因素。还包括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对健康和寿命的影响占15%。

    (二) 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对健康和寿命的影响占17%。自然环境中的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大气、水体、土壤、食品的污染程度都与人体的健康有密切的关系。社会环境因素更复杂,包括政治制度、经济水平、科技发展、文化教育等诸多因素。安定的社会、良好的教育、发达的科学技术等,无疑对健康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和谐的人际关系、美好的家庭环境、融洽的工作、学习环境等均会促进健康。反之,则可能会影响健康 。         

    (三) 医疗保健卫生服务因素:包括良好的医疗服务和卫生保健系统,必要的药物供应,健全的疫苗供应与冷链系统,足够的医务人员的良好服务等。对健康和寿命的影响占8%。

    (四) 行为与生活方式因素:又称为健康行为因素。系指因自身的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对健康带来不利的影响。它包括嗜好(如吸烟、酗酒、吸毒)、饮食习惯、风俗、运动、精神紧张、劳动与交通行为等。在当今社会中,由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导致多种疾病。癌症、脑血管病的发生,与吸烟、酗酒、膳食结构不均衡、缺少运动及精神紧张等有关;意外死亡,特别是交通意外与工伤意外等也与行为不良有关。我国死因谱已与世界上发达国家的死因谱趋同。对健康和寿命的影响占60%。

新陈代谢:定义:活细胞中全部有序的化学反应的总称,它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两个方面。新陈代谢中有物质代谢、能量代谢;同化作用、异化作用。人在整个生命活动中,通过呼吸,饮水,进食、排泄等各种方式与周围环境进行着多种形式的物质和能量交换。

生态平衡:生态系统是一种复杂的、随时间而发生变化的动态系统。它不断发生能量、物质和信息的交换和转移,形成连续流动。当这一运行处于平衡状态时,称生态平衡。这种平衡是相对的。任何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都可以破坏这种平衡。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各个环节的质和量相对稳定和相对适应的状态。即指生态系统各部分的结构与功能均处于相互适应、相互协调的状态。

   生态系统能维持平衡的原因:①具有自动调节自己的功能,②生态系统内小生物类型愈多、物种愈丰富、愈容易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生态平衡是生物生存、活动、繁衍得以正常进行的基础。

     只有当某些环境因素的改变导致原有的生态系统出现了不可逆转的变化,仅仅依靠自然净化能力已无法使环境系统再恢复或达到新的生态平衡,而且在一定的人群或生物群中产生了相应的生态效应,才算是出现了环境破坏和污染问题。

人体的化学组成:

   人类是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物质的基本单位是化学元素,因此可以认为人    体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

         人体内有60中元素,常量元素有 碳、氢、氧、氮、磷、硫、氯、钠、钾、钙、镁等 11种,微量元素硅、铁、氟、锌、碘、铜、钡、锰、镍、钴、铬、硒等14种。人体微量 元素    称为“生命的钥匙”。

   人体中的微量元素通常是人体激素、酶和维生素的组成成分。微量元素在人体中分布不均匀,某些器官和组织对其有明显的选择性。例如碘集中在甲状腺,铁集中在红细胞内,钒集中在脂肪组织,钴集中于造血器官,锌集中在肌肉组织等。

   微量元素的代谢情况可以通过分析血液、头发、尿液或组织中的浓度来判断。人体内60多种元素的相对含量与地壳中元素的相对组成十分相似。

   惰性元素是对人体有无特殊生理功效,尚不清楚,如铝、铷、锆等。

   毒性元素指对人体有毒害的元素如铍、镉、汞、砷、铊等。

   

适应性和致病过程:

环境污染物的作用,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反应。有个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

   环境污染物不超过一定的范围和水平,人体可以通过正常的生理调节,使机体适应和忍受。

人体的这种生理调节是有限度的,当环境污染物超过人体生理调节能力的限度,就可能造成人体某些组织功能、结构的损害,引起疾病。

   高危人群就是指一人群在接触到有毒物质或致癌物质时,由于个体的生物学性质使其毒性反应的出现较一般人群快而且强。

   

人体对环境污染物的反应过程可分为:正常调节、代偿状态和失代偿状态三个阶段:

   (一)正常调节

              又称生理适应阶段。少量污染物进入人体,由于生理正常调节功能的作用,毒物通过生物转化、排泄等方式,使其毒性降低或及时排出体外,不致产生典型的损害和疾病。

   (二)代偿状态

              又称有代偿功能的亚病态阶段。污染物数量的增加,超过了人体的正常生理调节能力的范围,但人体还可动用代偿适应机制,便机体保持相对稳定或未造成典型的损害,暂不出现临床症状和体征。这一阶段看上去是“健康人”,实际上是疾病的早期,也可称为亚病态或临床前期。

   (三)失代偿状态

              又称病态阶段。环境污染物数量的继续增加,超过了人体代偿功能,造成典型的损害,出现某一损害(疾病)的临床症状,甚至死亡。             

     一般说,三个阶段中,前两个阶段属于预防医学范畴,后一阶段属于临床医学范畴。

环境污染对人体作用规律呈现剂量—时间—反应的线性关系。

(1)生命必须物质:这些物质对人体的作用特点呈近似抛物线形式,当剂量率在一定范围内,机体内不会出现生理功能波动的峰值。

(2)大多数污染物的剂量率与反应的关系呈反“S”形。按一定的剂量输入有机体后,呈现的反应不强度不明显,随着剂量率的逐渐增加,反应趋于明显。

(3)致癌物质和放射性物质的剂量一般呈直线。

环境因素对健康作用的特点:

环境污染物质种类多,作用多样性,影响范围广;

涉及人群广,接触时间长,影响高危人群;

污染物物质浓度低,作用时间长,危害易被忽视;

多种途径进入人体,污染物相互转化,诸因素综合作用;

得病容易去病难,危害事件长。

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

1、特异性损害

     污染物可直接作用于组织、器官、细胞,或者在侵入体内后选择性地作用于一定的组织或器官,引起这些组织、器官的特异性损害。

     高温直接作用于皮肤可引起烧伤,汞作用于肾脏可引起肾小管坏死,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可引起一氧化碳中毒,某些污染物质可以致癌、致畸、致突变等等。

特异性损害:从临床角度可分为急性损害、慢性作用和远期效应。

急性损害:是环境污染物在短期内突然增高时,引起机体急性中毒。

慢性作用:环境污染物小剂量长时间反复作用于人体,对人体微小损害的积累,或污染物在体内的蓄积,至一定程度就可以产生慢性损害。

远期效应:对人群健康来说,远期危害是指此种危害作用并不是在短期内表现出来。(肿瘤:化学性致癌因素,物理性因素,生物性因素。环境污染引起致畸变作用:生物性因素,物理性因素,化学性因素,其他因素。环境污染引起致突变作用:X射线、电离辐射等物理因素,某些化学品包括工业化学品、药品、农药、食品添加剂等,某些病毒如麻疹、风疹、肝炎病毒等生物因素,都可以是致突变原,有致突变作用。)

影响环境污染物对人体作用的因素: 污染物的理化特性:化学结构,物理特性。剂量与强度:必需的元素,非必需元素。(剂量-效应(dose-effect)关系,剂量-反应(dose-response)关系)作用时间:污染物在体内的蓄积量与摄入量、作用时间及污染物本身的生物半减期三个因素有密切关系。环境因素的联合作用:环境污染物对人体的作用,常常不是单一的,它受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个体感受性差异:个体的年龄、性别、生理和心理状态、健康和营养状况、遗传因素等。

环境中各种污染物进入体内对机体产生的作用,依污染物的性质和所处条件不同,可以呈现:

1. 独立作用  各个单项污染物对机体的作用途径、部位均不同,即它的危害是各个污染物独立作用的结果。

2. 相加作用  其毒性等于各个污染物毒性作用的总和。

3. 协同作用 污染物对人体的毒性大于各个污染物毒性作用的总和。

4. 拮抗作用  污染物对人体的毒性小于各个污染物毒性作用的总和。下列环境污染物共同存在时,对人体都有协同作用和综合影响。

受恶劣环境影响的几种主要疾病:

腹泻:94%由不安全饮用水、卫生设施和个人卫生问题造成。

下呼吸道感染:20%(发达国家)42%(发展中国家)主要由室内外空气污染造成。

疟疾:42%主要由水资源、住房和土地使用管理不良,从而未能有效地控制媒介种群造成。

意外伤害:包括道路交通伤害、工作场所危害、辐射和工业事故导致的伤害。其中40%-44%由环境因素引起。

环境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传染病类:发展中国家为发达国家的15倍

腹泻:120倍 下呼吸道感染:150倍

 心血管与癌症:发达国家为发展中国家的6倍和3倍

 意外伤害: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高出一倍

环境对不同人群的影响

健康危险度评价(health risk assessment,HRA )是对某一特定环境条件下,该环境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因素)可能引起个人和群体产生某有害健康效应伤、残、病、出生缺陷和死亡等)的概率进行定性、定量评价。在已知的暴露条件下,危险度评价可以提供。

健康危险度评价的内容:

①估计可能产生的健康效应类型及其特征;

②估计这些健康效应发生的概率(危险度)及其健康效应 的人数;

③在空气、水、食品中某种有毒物质的可接受浓度的建议;

④为治理环境污染采取重大决策及措施提供充分的科学依据。

健康危险度评价的基本组成:

危害鉴定:一般将健康有害效应分为四类:

  1. 致癌(包括体细胞致突变)性;

  2. 致生殖细胞突变;

  3. 发育毒性(致畸性);

  4. 器官/细胞病理损伤。

暴露评价:暴露评价可以根据对多种暴露介质的实测值来估算。与暴露评价关系最为密切的应  当是暴露剂量。暴露剂量分为外暴露剂量和内暴露剂量两种。

剂量-反应关系评定:剂量-反应关系评定是环境化学物暴露与健康不良效应之间的定量评价,  是健康危险度评价的核心。

危险度特征分析:它是分析判断人群发生某中健康危害的可能性和指出各种不确定因素。

健康危险度评价的应用:

1.预测预报在特定环境因素暴露条件下,暴露人群终生发病或死亡的概率(危险度)。

2.对各种有害化学物或其他环境因素的危险度进行比较评价,排列治理次序,用于新化学物的 筛选,并从公共卫生、经济、社会、政治等方面进行论证及各种经济效应利弊分析,为环  境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 有害物及致癌物环境卫生标准的研制,提出环境中有害化学物及致癌物的可接受浓度,同时 研制有关法规、管理条例,为卫生监督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大气污染与人类健康

 大气污染的定义与分类:

●地球的最外层包围着3.9×1015吨的混合气体,占地球总质量的百万分之一。

●大气的质量在垂直方向的分布是极不均匀的。

 大气结构:根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化学成分、荷电等物理性质以及大气垂直运动状况等,可将大气圈分成 5 层:对流层(对流层是大气的最低层,其厚度随纬度和季节而变化。1.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递减,在垂直方向上形成强烈对流。2. 密度大,大气总质量的  3/4  以上集中在此层),平流层(对流层顶到约50Km的大气层为平流层。空气没有对流运动,以平流运动为主。空气稀薄干燥,水气、尘埃的含量小,大气透明度高,很难出现云、雨等天气现象。

),中间层(从平流层顶到80公里高度这一层称为中间层。在这一层里有强烈的垂直对流运动,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下降,中间层顶温可降至-83—-113?C。),热成层(位于中间层之上,上界达800公里,气体温度随高度增加而迅速增加。上部——原子氧(O )组成下部——分子氮(N2)组成。由于太阳和宇宙射线的作用,该层大部分空气分子发生电离,又称为电离层,对全球的无线电通讯有重要作用),逸散层(大气圈的最外层,800公里以上。大部分分子发生电离。空气极为稀薄。)

大气的组成:

地球表面大气主要由氧、氮和几种惰性气体组成,这些成份占空气总量的99.9%。大气中的稳定成份:氧、氮、惰性气体。大气中的可变成份:二氧化碳(0.033%)和水蒸气(0—4%)。

大气组成稳定的原因:反消化作用,光合作用,燃烧、氧化,固氮作用

大气污染的含义:由于自然或人为的过程,改变了大气圈中某些原有成分或增加了某些有毒有害物质,致使大气质量恶化,影响原来有利的生态平衡体系,严重威胁着人体健康和正常的工农业生产,以及对建筑物和设备财产等造成损坏,这种现象称为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分类:

(1)按照大气污染影响所及的范围分类:局部性污染、地区性污染、广域性污染和全球性污染。

(2)按照能源性质和大气污染物组成及反应分类:

煤炭型:一次污染物是烟气、粉尘和二氧化硫;二次污染物是硫酸及其盐类所构成的气溶胶。

石油型:一次污染物是烯烃、二氧化氮以及烷、醇、羧基化合物;二次污染物主要是臭氧、氢氧基、过氧氢基等自由基以及醛、PNA(过氧乙酰硝酸酯)。

混合型:以煤炭为主,并包括以石油为燃料的污染源排放出的污染物体系。

特殊性:某些工矿企业排放的特殊气体所造成的污染,如氯气、金属蒸汽或硫化氢、氟化氢等气体。

(3)按照污染物的化学性质及其存在的大气环境状况分类:还原性和氧化性。

还原型污染:多发生在以燃煤为主,兼有燃油的地区,主要污染物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和颗粒物。

氧化性污染:多发生在以石油为燃料的地区,主要污染源为汽车尾气、燃油锅炉和石油化工企业。一次污染物是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二次污染物是臭氧、醛类和PNA等。

大气污染源 :是指向大气排放有害物质或对大气环境产生

天然污染源,人为污染源

 大气中主要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大气污染物的种类

根据污染物的性质,大气污染可分为一次污染物(原发性污染物)与二次污染物(继发性污染物),一次污染物是从污染源直接排出的污染物,二次污染物是指不稳定的一次污染物与大气中有机物质发生反应,或者污染物之间相互反应,从而生成新的污染物质。

根据化学性质的不同,大气污染物可以分为以下八类:

(1)碳氧化物,指CO2和CO;(2)氮氧化物,指NO和NO2;

(3)硫氧化物,指SO2;(4)碳氢化合物,包括醛、酮和H-C-O化合物

(5)卤素化合物,指氟利昂;(6)氧化剂,指O3、PAN和过氧化物等

(7)颗粒物和气溶胶;(8)发射性物质等。

碳氧化物 :碳的氧化物在大气中主要包括CO 和 CO2;

        CO2 是大气中的正常组分;

        CO 是大气中排放量极大的污染物。(1、引起视力下降、头痛;2、同血液中血红蛋白                               (Hb)的化合物反应,产生碳氧血红蛋白(COHb),                               减少血液的载氧能力,危害中枢神经系统,发生头                               晕 头痛、恶心等症状,严重时窒息和死亡;3、参与                                光化学烟雾形成; 4、转化成 CO2 影响全球气候。)

关于温室效应:

CO2 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对人体无显著危害作用,在自然界的碳素循环中扮演重要角色,近代以来CO2急剧增高,CH4增多。

        温室效应是由于大气中CO2的增加和CH4的增多引起了全球气候变暖,从而导致了一系列全球环境和生态的变化。

温室效应的影响:冰山融化,海平面上升,陆地下沉;气候变迁;自然灾害频发;生态物种锐减等。

硫氧化物:主要指SO2和SO3,它们本身毒性不大,但通过二次氧化和与水结合形成硫酸烟雾和酸雨。 造成呼吸道内径狭窄,使空气进入肺部受到阻碍,浓度高时出现呼吸困难,造成支气管炎和哮喘病,严重者引起肺气肿,甚至致人死亡;与血液中的维生素B1结合,是体内维生素C的平衡失调,影响新陈代谢活动;致突变和促癌作用,可加强苯并 (a)芘的致癌作用; 抑制或者破坏某些酶的活性,影响生长发育;与大气中颗粒物结合产生“协同作用”,对人体健康危害更大。

氮氧化物:(酸雨,光化学污染)造成大气污染的NOX主要是指NO 和NO2,另有N2、N2O,N2O3,N2O5,NH3以及它们经过各种大气反应而形成的硝酸盐、亚硝酸盐(酸雨成分)铵盐和过氧乙酰硝酸酯(PAN—光化学烟雾成分)。大气中NOX的人为源主要是燃料燃烧。

碳氢化合物(HC):含C1-C8的可挥发的所有碳氢化合物—烃类(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等)。由HC、NOX及光化学反应的中间产物和最终产物所组成的特殊混合物,称为光化学烟雾。

气溶胶状态污染物:总悬浮颗粒物(TSP),飘尘:能在大气中长期漂浮的悬浮物质,直径 在10um以下。 降尘:总悬浮颗粒物中直径大于30um 的粒子, 在大气中因重力作用很快沉降下来。可吸入粒子(IP):粒子直径小于10um的悬浮颗粒物。 气溶胶粒子按其来源及其物理形态可分:天然气溶胶,人为气溶胶,烟、雾、尘等。

臭氧层破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影响对流层的化学过程:使化学反应中关键微量气体的光解速率提高,从而加速低层大气中臭氧等氧化剂的生成和破坏进程,进而影响其他化学过程的进程。改变平流层的化学组分:UV-B辐射增强可以打破参与化学过程的主要微量气体分子中的化学链,生成化学活性的原子、自由基或分子基团,并导致其它化学过程的进程,从而改变平流层中化学组分。导致严重的空气污染事件:人类排放到大气中的氮氧化物,在紫外辐射作用下会发生复杂的光化学反应,形成严重影响空气质量的光化学烟雾,进而恶化空气环境质量。

(2)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免疫系统的降低:过量的UV-B辐射可以局部地和系统地通过降低细胞的免疫反应而改变人体的免疫系统, 眼睛的损伤:过量的紫外辐射会使角膜和晶状体受到损伤,使更多的紫外辐射到达视网膜上,进而导致视网膜退化,使视力受到损害。

 对皮肤的损伤:过量的紫外辐射会对人的皮肤产生短期和长期的危害效果,典型的短期伤害是晒斑,皮肤遭受到强紫外线的长期照射会变厚、产生皱纹、失去弹性并有可能导致皮肤癌的发生。其它疾病:过量紫外辐射可以导致人体局部或系统的免疫能力改变,其结果也会对某些传染病和其他疾病的发生率产生影响。

酸雨 : 酸雨主要由SO2、NOX和氯化物等大气污染物,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化学反应而生成H2SO4、HNO3和HCl,并随雨雪降落到地面,酸雨的主要成分是H2SO4、HNO3。

天然源二氧化硫主要来自陆地和海洋生物残体的分解,火山爆发;人为源主要是化石燃料的燃烧。

目前还未发现酸雨对健康的直接影响,但是酸化湖泊中的鱼虾、酸化地下水和酸化土壤上的农作物,有毒污染物含量较高,对人体健康有潜在的威胁。

酸雨中可能存在一些对人体有害的有机化合物。

热污染:

 由于人类某些活动,使局部环境或全球环境发生增温,并可能形成对人类和生态系统产生直接或间接、即时或潜在的危害的现象。

危害:是各种传染病昆虫和病原体微生物等提供最佳滋生繁衍条件和传播体制,形成一种新的“互感连锁效应”,导致疟疾和登革热、血吸虫病、流行性脑膜炎等疾病的扩大和流行。

影响大气中污染物浓度的因素

l、污染源的排放情况

     (1)排出量

     (2)排出高度

     (3)距污染源的距离

   2、气象因素

     (1)风向、风速

     (2)气温:空气的温度来自地表物体的散热,所以距地面越近的气                           温越高。正常情况下大 气温度垂直递减率为 0.65度/100m。

         逆温:温度随着距地面高度的增加而上升的现象.

     (3)气压、气湿 

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 直接危害

 急性中毒  当大气污染物的浓度在短期内急剧增高,使周围人群吸人大量污染物可造成急性中毒。

 慢性及远期危害:慢性炎症,心血管疾病,免疫力下降,变态反应,致癌作用等

重要生理变化:感觉上首先受影响,再在生理上显出可逆性反应,如进一步恶化,就会出现急性病态。肺的换气功能和血色素输氧机能受到影响。

疑难症状:产生多种原因不明的疾病。

精神上受影响:如噪音带来精神紧张、烦躁不安,甚至产生自杀和谋杀等严重后果。

 汽车尾气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汽车尾气的化学成分:科学分析发现,汽车尾气中有上百种不同化合物,当中污染物有固体悬浮微粒、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铅及硫氧化合物、各种杂环和芳香烃类化合物、油烟等。

汽车尾气的主要有害成分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的速度比氧气快250倍。所以,即使有微量一氧化碳的吸入,也可能给人造成可怕的缺氧性伤害。轻者眩晕、头痛,重者脑细胞将受到永久性损伤。

 氮氧、氢氧化合物会使易感人群出现刺激反应,患上眼病、喉炎。

尾气中氮氢化合物所含苯并芘是致癌物质,它是一种高散度的颗粒,可在空气中悬浮几昼夜,被人体吸入后不能排出,积累到临界浓度便激发形成恶性肿瘤

铅化合物可通过肺部、消化器官、皮肤等途径进入人体积蓄起来,妨碍红血球的生长和发育。血液中含铅量超过10~16微克/100毫升时,将引起贫血、牙齿变黑、神经麻痹、腕臂不能屈伸、肝功能障碍等慢性中毒症状。当超过80微克/100毫升时,随着血液中血红球状态的变化,会出现四肢肌肉麻痹、严重腹痛、脸色苍白以致死亡等典型铅中毒症状。

汽车尾气的综合致病效应:

刺激性效应:急性眼刺激症状、头痛、喉痛、咳嗽、气喘、呼吸困难等。

对呼吸系统的影响:是主要靶器官,可造成支气管炎和肺部病变等。

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可导致免疫力低下引起的过敏性疾病增加。

对生殖系统的影响:影响内分泌功能而改变性激素平衡和生殖细胞的形态以及功能,引起精子畸变和新生儿缺陷等。

诱变和致癌效应:可以抑制细胞间通讯功能,引起致突变等。

汽车内空气污染与人体健康

有害气体:甲醛,苯类物质汽油中毒,汽车尾气的危害,空调综合症

水污染与人体健康

关于水的基本概念

水,分子式为H2O,在自然界以水体的方式存在。

水体:地球表面水覆盖地段的自然综合体。包括水、水中溶解物、悬浮物、水生动物、植物、微生物及底泥。

生活饮用水:集中式供水单位直接供给居民的;

 包括供居民饮用的饮水及生活用水 (淘米、做饭、个人卫生等);

 饮用水是居民终生饮用的,与饮料水不同。

纯净水:

纯水是以市政自来水为原水,经初步净化、软化(视原水硬度而定),主要采用反渗透、电渗析、蒸馏等工艺使水中溶解的矿物质以及其他有害物质全部去除,其电导率小于10μs/cm2,浊度≤ 1度,即除水分子外,基本上没有其他化学成分。用于电子工业、航天工业的纯水其电导率小于5μs/cm2或更低,其商品名称为纯净水、太空水、蒸馏水等。

净水是以市政自来水为原水通过吸附(多为活性炭或加入铜锌合金)、超滤(多用中空纤维膜或素烧瓷滤芯)以去除水中有害物质而保留原水的化学特征,即保留原水中的溶解性矿物质。

矿泉水:天然矿泉水,人工矿化水

安全饮用水:符合我国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水。

废水:亦称污水。在人类生活及生产活动中,净水被使用后,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都要发生变化,其水质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称之废水。

我国水资源概况:相对贫乏,分布不均。(南水北调工程)

水资源:是指全球水量中对人类生存、发展可用的水量,主要指逐年可以得到更新的那部分淡水。

种类 :降水,地面水,地下水

水体污染:指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进入水体,其数量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和水体底质的理化特性和水环境中的生物特性、组成等发生改变,从而影响水的使用价值,造成水质恶化,乃至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

我国水体污染的概况:总的来说,我国水体污染不断加剧。但是,由于我国国土辽阔,气候差异很大,降水分布极不均匀,加之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水体污染情况也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别。

水体污染的自净及机制:水体自净

我国汞污染情况

 自60年代以来,松花江受上游吉林化工厂所排的含汞废水的影响,其水质、底泥和江中鱼贝类均受到了甲基汞的污染,松花江上游肇源江段水中甲基汞为本底值的30~70倍,鱼汞值如用WHO的标准0.4mg/kg评价,第二松花江则有53.6%,松花江(黑龙江省境内)有24%的鱼汞值(1977年)超过上述标准。渔民及沿岸居民体内也出现汞蓄积。

痛痛病发生在日本富山县神通川流域的一种含镉废水污染农田而引起的公害病,患者全身疼痛,日夜呼叫,故名痛痛病。

血吸虫病简介

血吸虫病俗称“大肚子病”,是由于人或牛、羊、猪等哺乳动物感染了血吸虫所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世界上共有埃及血吸虫、曼氏血吸虫、日本血吸虫、间插血吸虫、湄公血吸虫等5种寄生于人体的血吸虫。日本血吸虫病目前主要流行于中国、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其传播环节多、流行因素复杂,是所有人体血吸虫病中对健康危害最严重的血吸虫病。

             日本血吸虫寄生在人或宿主动物的血管内,所产虫卵由粪便排出,在水中孵化出毛蚴,感染中间宿主钉螺,在钉螺体内发育成熟后大量逸放出尾蚴,尾蚴钻入人或动 物宿主,又发育成为成虫,交配产卵,引起病害。其中,可感染并传播日本血吸虫的动物宿主有牛、猪、羊等40多种哺乳动物。日本血吸虫是由日本学者于 1904年首先鉴定,并命名为日本血吸虫。

              血吸虫病有急性、慢性之分。急性血吸虫病是在大量感染尾蚴的情况下发生的,病人发病迅猛,可在短期内发展成为晚期或直接进入衰竭状态,导致死亡。慢性血吸 虫病一般发展较慢,早期对体力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进入晚期后则出现腹水、巨脾、侏儒等症,患者劳动力丧失,甚至造成死亡。

              目前,血吸虫病流行于世界74个国家和地区。估计目前有6.52亿人口受威胁,1.93亿感染者,有症状病例1.2亿。

控制血吸虫病的方法和措施 :

(一)?控制传染源:普查与普治受感染的人和动物。

(二)?切断传播途径

1、消灭钉螺。

2、管好粪便。

3、保护水源。

(三)? 保护易感人群:不接触疫水。

关于健康饮水的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WTO)提出健康饮用水要符合以下几点标准:

不含任何对人体有毒、有害以及有异味的物质;

水的硬度适度为宜;

人体所需矿物质含量及比例适当;

水中溶解度及二氧化碳含量适度;

水分子团小;

水的营养生理功能如水的溶解力、渗透力、扩散力、乳化力、洗净力等要强。

环境化学物质与人体健康

重金属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环境中的汞可分为无机汞(金属汞、汞的无机化合物)和有机汞。在空气、土壤和水体中都含有微量的汞及其化合物。人体内也有少量的汞负荷而对机体无害;但是汞是人体非必需元素。环境被汞污染,人群会受到危害。危害和机理汞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与汞的化学形态、环境条件和侵入人体的途径、方式有关。

镉不是人体的必需元素,它在人体内的理想含量为零,人体内的镉都是通过工业接触、饮食、吸烟等途径经消化道和肺吸收的。镉的毒性受其化学形态、浓度、作用部位和排泄等因素的影响。在未污染的大气、土壤和天然淡水中,镉的含量很低。在镉污染区,大气中镉含量高达1254ng/m3(正常为150μg/m3)地面水的含量高达3200μg/L(正常为0.01— 0.03,ug/L),土壤中含量高达50mg/kg(正常为0.012mg/kg).1 金属硫蛋白的解毒作用2 螯合剂的解毒作用

“痛痛病”是因摄食被镉污染的水源引起的一种慢性镉中毒,实质上是前述镉慢性中毒时肾损伤、骨骼改变等的综合表现。

铅是一种有害人类健康的重金属元素,对神经有毒性作用,在人体内无任何生理功用,其理想的血铅浓度应为零。

       环境中的铅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来源,一是自然来源,二是非自然来源。自然来源是指火山爆发、森林火灾等自然现象释放到环境中的铅。非自然来源是指人类活动,主要是指工业和交通等方面的铅排放。铅的人为排放是造成当今世界铅污染的主要原因。

锌在人体内的分布锌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成人体内含锌约2~3g,存在于所有组织中。约60%存在于肌肉,30%在骨骼,5%在肝,1.5%在脑。正常人的血清锌仅占体锌的0.1%。

1.??锌可作为多种酶的功能成分或激活剂:锌是碳酸酐酶、DNA聚合酶、RNA聚合酶,胸嘧啶核苷激酶、碱性磷酸酶、亮氨酸氨肽酶等含锌酶的组成成分;

2.??促进机体生长发育,促进核酸及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缺锌后创伤溃疡难愈合,生长发育不良,性器官发育不全或减退,成为缺锌性侏儒或肠原性肢端皮炎;

3.? 抗氧化、抗衰老及抗癌作用:锌亦是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组成成分,能防止自由基对细胞膜造成的损伤,减少过氧化脂质的生成,某些肿瘤病人及衰老过程中有缺锌的倾向,因此锌可能具有抗氧化、抗衰老及抗癌作用;

4.?增强免疫及吞噬细胞的功能;

5.?促进食欲;

6.?锌缺乏对味觉系统有不良的影响,导致味觉迟钝;

7.?促进性器官和性机能的正常。

缺锌的临床表现:

1、食欲减退:缺锌时味蕾功能减退,味觉敏感度降低,食欲不振,摄食量减少。含锌消化酶活力降低,消化能力减退。食欲减退是小儿缺锌的早期症状之一。

2、体格生长迟缓:妨碍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并致纳食减少,影响小儿生长发育。严重可致侏儒症。补锌恢复快。缺锌影响小儿智能发育,有认知能力不良、精神萎靡,共济失调、精神发育迟缓、行为障碍等。

3、青春期性发育迟缓:青春期少年第二性征发育差,补锌后数周至数月第二性征出现。

4、免疫力降低:易患各种感染,如反复感冒、肺炎、腹泻等。

5、异食癖:可喜食泥土、墙皮、纸张、煤渣或其他异物等,补锌效果好。

6、胎儿生长发育落后、多发畸形。

7、其他:由于锌积极地参与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故能刺激淋巴细胞分裂和加快创伤愈合,对老年手术病人,术前给予一定量锌剂有肯定的实际意义。缺锌时颊黏膜乳酸脱氢酶活力增加,使该部位上皮增生和角化不全,人类口腔溃疡的发生频度和严重性与缺锌相平行。锌还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胃溃疡、精神分裂症和痤疮等疾病,并获得良好的效果。

锌缺乏症的治疗

1.去除引起缺锌的病因,积极治疗原有疾病;

2.改善饮食,适当增加富锌食物。母乳含锌量高、吸收率高;轻度缺锌的孩子只要多吃瘦肉、猪肝、禽蛋、鱼类便能很快好转;

3.服用锌剂:

①婴幼儿、学龄前、青春期前儿童缺锌影响生长发育,可按推荐摄入量加倍给予;

②硫酸锌、醋酸锌、枸椽酸锌、乳清酸-精氨酸锌、甘草酸锌和葡萄糖酸锌等均可;

③为了利于锌的吸收,口服锌剂最好在饭前1-2小时服用。

4.锌缺乏症的食物补充:

 锌的来源广泛,普遍存在于各种食物,其中动物性食物含锌丰富且吸收率高;含锌丰富的食物有:瘦肉、肝、禽蛋、鱼虾类、奶及奶制品;莲子、花生、芝麻、核桃等。

砷元素(As)及其化合物广泛存在于环境中。元素形态的砷,因其不溶于水,因此几乎没有毒性。有毒性的主要是砷的化合物其中三氧化二砷(As2O3)即砒霜是剧毒物。一般情况下,土壤、水、空气、植物和人体都含有微量的砷。环境中的砷化合物不超过人体负荷时不会对人体健康构成危害,但如果人体对砷的化合物 的摄入量超过排泄量,如饮用水含砷量较高,长期饮用,则会引起慢性中毒。煤炭中含砷量过高,因烧煤造成污染而使人慢性中毒的事例在国内也有报道。

 农药:是农用药剂的简称,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

此概念有三个层次:1、作用;2、来源;3、组成。

(1)限定用来防治、控制农、林业有害生物及调节植物生长;

(2)来源于化学合成、动植物、微生物、无机化合物等;

(3)单一有效成分或几种有效成分混合而成的制剂,包括加工剂型、改善其理化性能的各种助剂及增效剂。

农药环境污染特点

突发性:如生产过程中发生爆炸或者事故泄露;运输过程中泄露;生产使用过程中的中毒事件;贮存不当或被误食等。

地域不确定性:污染事故可以在各个环节发生,其发生地域具有随机性,无法事先确定事故发生地点。

危害严重性:事故一旦发生,其后果不堪设想,很大一部分可能都无法挽回。如农药误食事故到时人员死亡;生态环境破坏;农药对地下水污染等。危害难以消除甚至无法恢复。 

农药对人体的中毒危害急:急性中毒,慢性危害 ,致癌、致畸、致突变

如何清除果蔬中的农药残留:清水浸泡洗涤法,碱水浸泡清洗法 ,加热烹饪法,清洗去皮法,储存保管法

环境激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

糖尿病是一种多病因的代谢疾病,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岛素作用缺陷从而引起糖、蛋白质、脂肪代谢异常,特点是慢性高血糖。

环境激素:又叫环境荷尔蒙或内分泌干扰物,主要是指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而释放到周围环境中,对人体和动物体内的正常激素功能施加影响,具有类似雌性激素的作用,能导致各种生物生殖功能下降、生殖器肿瘤、免疫力低下,并引起各种生殖异常的外源性的干扰生物和扰乱人体正常内分泌的人工合成化学物质。

   1. 空气中的环境激素:①焚烧垃圾废物产生的二噁英类物质;②化学产品生产过程中某些物质的泄漏;③建筑材料、家具、日用品中污染成分(甲醛、增塑剂、防腐剂、杀虫剂、除污剂、洗涤剂等)的挥发。

   2. 水源中的环境激素:①降水(降水使散发在空气中的环境激素类化学物质流向大地,进入各种水系);②工厂排出的污水,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的渗出,医院医务用水的排放;③防止自来水管生锈的保护膜,塑料水管的添加剂。

     3. 食品中的环境激素:①蔬菜、水果、谷物生产中使用的农药,人工养殖鱼类、禽畜使用的生长激素;②食品包装(塑料薄膜、涂了防锈树脂的罐头等)中的环境激素;③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各种添加剂。

     4. 人体之间的传递:母亲可以通过胎盘或者乳汁把环境激素传给子女。

环境激素的特点

   1.持久性:在环境中不易分解;由于通常具有脂溶性,进入生物后不易排除。

     2.  潜伏性:即使浓度很低,它们也可能绕过血液的自然保护与受体结合。同时环境污       染作用爆发可能有一个较长的潜伏过程,往往在人意想不到的情况下,威胁就突然来临。

    3.  广域性:会形成区域性或全球性的威胁。                        

    4.  综合效应性:其与内分泌系统的相互作用相当复杂,除单独作用以外,还有相加、协  同、拮抗等作用。

电子废弃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电子废弃物, 又称电子垃圾, 已经成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固体废弃物。尽管一些国家、地区以及行业组织机构如欧盟、BAN 和SVTC 对电子废弃物有其明确定义, 但就全球范围内而言并没有被广泛接受的统一定义。它通常是指被用户淘汰或报废的电子电器、信息通讯、娱乐设备等产品, 如电视、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脑、手机和iPod 等。

电子废弃物具有数量多、产生速度快、组成结构复杂、处理困难等特点。

废旧电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一节电池可以污染数十万立方米的水.

一节一号电池埋在地里,能使1平方米的土地失去使用价值。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特点:

持久性/长期残留性:对于自然条件下的生物代谢、光降解、化学分解等具有很强的抵抗能力。一旦排放到环境中,它们难于被分解,因此可以在水体、土壤和底泥等环境介质中存留数年甚至数十年或更长的时间。

 生物蓄积性:分子结构中通常含有卤素原子,具有低水溶性、高脂溶性的特征,因而能够在脂肪组织中发生生物蓄积,从而导致POPs 从周围媒介物质中富集到生物体内,并通过食物链的生物放大作用达到中毒浓度。

半挥发性: 能够从水体或土壤中以蒸气形式进入大气环境或者吸附在大气颗粒物上,在大气环境中远距离迁移,同时这一适度的挥发性又使得它们不会永久停留在大气中,而能重新沉降到地球上。而且这种过程可以反复多次地发生。正是由于POPs 的高持久性和半挥发性,使得全球范围内,包括大陆、沙漠、海洋和南北极地区都可能监测出POPs 的存在。研究表明,即使是在人烟罕至的北极地区生活的哺乳动物,在其体内已经检测到部分POPs,且浓度较高。

  高毒性: 大多是对人类和动物有较高毒性的物质。近年来的实验室研究和流行病学调查都表明,POPs 能够导致生物体内分泌紊乱、生殖及免疫机能失调、神经行为和发育紊乱以及癌症等严重疾病。

POPs公约《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20##年5月22-23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大会通过。20##年5月17日,《公约》正式生效。中国政府于20##年5月23日在全权代表大会上签署了公约,并于20##年6月25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批准了公约,公约已于20##年11月11日正式对我国生效。截至20##年5月31日,127个国家及作为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欧盟已成为公约缔约方。

《公约》的目标:通过控制各国生产、进出口、使用和处置POPs,从而达到最终消除有意生产POPs。

  首批列入公约受控名单的POPs有12种:分别为滴滴涕、六氯苯、氯丹、灭蚁灵、毒杀酚、艾氏剂、狄氏剂、异狄氏剂、七氯、多氯联苯、多氯代二苯并二恶英(下称“二恶英”)和多氯代二苯并呋喃(下称“呋喃”)。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对免疫系统的危害:POPs会抑制免疫系统的正常反应、影响巨噬细胞的活性、降低生物体的病毒抵抗能力。

  对内分泌系统的危害:多种POPs被证实为潜在的内分泌干扰物质,它们与雌激素受体有较强的结合能力,会影响受体的活动进而改变基因组成。

  对生殖和发育的危害:生物体暴露于POPs会出现生殖障碍、先天畸形、机体死亡等现象。

  致癌作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特普费尔认为,在所有人为向环境释放的污染物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是最危险的。这类毒性很强的化学物不仅致癌,而且能破坏神经、生殖和免疫系统,使人和动物患病,甚至死亡。

 其他毒性:POPs还会引起一些其他器官组织的病变,导致皮肤表现出表皮角化、色素沉着、多汗症和弹性组织病变等症状。一些POPs还可能引起精神心理疾患症状,如焦虑、疲劳、易怒、忧郁等。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如何尽可能地避免这种污染呢?

尽量不食用近海鱼类

  控制食用肥肉和乳制品

不要用塑料容器加热食品

多食用食物纤维

二恶英(Dioxin)是一种无色无味、毒性严重的脂溶性物质。二恶英实际上是一个简称,它指的并不是一种单一物质,而是结构和性质都很相似的包含众多同类物或异构体的两大类有机化合物,全称分别叫多氯二苯并-对-二恶英(简称PCDDs)和多氯二苯并呋喃(简称PCDFs)二恶英的毒性因氯原子的取代位置不同而有差异,故在环境健康危险度评价中用他们的含量乘以等效毒性系数,二恶英是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代表。

环境物理因素与人体健康

物理性污染概述

物理性污染是指由物理因素引起的环境污染,如:放射性辐射、电磁辐射、噪声、光污染等。 它们在环境中是永远存在的,本身对人体无害,只是在环境中的量过高或过低时,才造成污染或异常。

特点: 是局部性的,区域性或者全球性的现象比较少见;

 是能量的污染,在环境中不会有残余物质存在,在污染源停止运转后,污染也就立即消失了

电磁辐射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电磁辐射污染,又称电子雾污染。高压线、变电站、电子仪器、医疗设备、办公自动化设备、微波炉、电脑以及手机等家用电器工作时均产生各种不同波长频率的电磁波,这些电磁波无色、无味、无形,可以穿透包括人体在内的多种物质。如果长期暴露在超过安全剂量的辐射下,人体细胞就会被大面积杀伤或杀死,所以称为电磁辐射污染。

 分类:电磁辐射污染分为两大类:自然产生的(包括太阳活动频繁时所发出的“电磁风暴”以及星际噪声、银河噪声等),这些对人类健康影响不大;人类活动产生的。  

防电磁辐射衣服简介

第一代产品采用喷涂工艺,

第二代产品是采用镀膜工艺。

第三代是采用金属纤维与纯棉混纺工艺

电磁辐射的防护

1. 距离防护 ???

2. 屏蔽防护与个人防护相结合

3. 加强锻炼与合理饮食

噪声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噪声是不同频率和强度的声音的杂乱组合。它通常是那些令人感到讨厌、烦躁、不协调的所有不需要的声音的统称。

特征

具有可感受性、即时性、局部性的特点。

1分贝是普通人刚刚能听到的声音,适合人生活的环境强度在15~45分贝之间。国际标准提出的环境噪声标准为:寝室20~50分贝,生活区30~60分贝,工厂70~75分贝

工业噪声: 交通噪声: 建筑施工噪声:社会噪声:

伤害: 噪声对听力的损伤 : 噪声能诱发多种疾病: 噪声对正常生活和工作的干扰 :

光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光污染是继废气、废水、废渣和噪声等污染之后的一种新的环境污染源。主要指逾量的光辐射(包括可见光、红外线和紫外线) 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的现象。

国际上通常将光污染分成三种,即白亮污染、人工白昼和彩光污染。

玻璃幕墙,绚丽的夜景。光入侵,过度照明混光眩光,人为白昼现象

光污染影响:伤害眼睛 ,扰乱生物钟,造成各种疾病

环境生物性污染与人体健康

生物性污染概述

        对人和生物有害的微生物、寄生虫等病原体和变应原等污染水、气、土壤和食品,影响生物产量和质量,危害人类健康,这种污染称为生物污染。

 水、气、土壤和食品中的有害生物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医院污水、屠宰、食品加工厂污水、未经无害化处理的垃圾和人畜粪便,以及大气中的飘浮物。 其中主要含有危害人与动物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病原菌、寄生虫,引起创伤和烧伤等继发性感染的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以及可引起呼吸道、肠道和 皮肤病变的花粉、毛虫毒毛、真菌孢子等大气变应原。这些有害生物对人和生物的危害程度主要取决于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病原性、人和生物的感受性以及环境条件三个因素。

生物性污染物的定义

        指一些存活的有机物或者曾经存活的有机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动物毛皮屑、宠物的唾液、灰尘微粒以及花粉等。

生物性污染物的种类

        常见的主要包括:动物毛皮屑;灰尘微粒和蟑螂的遗留物;霉菌;具有传染性的微生物(细菌和病毒);花粉等。

生物性污染的主要来源

主要来源:1)自然疫原地;2)医院排出的传染性污水,生物制品厂、肉类加工厂等排放的废水等。

生物性污染的传播方式

        在一定范围和不同程度上,通过空气、水和土壤、食物等扩散、传播,危害人体健康。也可通过直接接触或者喷嚏等飞沫方式在人群间传播,有时机体的排泄物污染了水和食物,这些被污染的食物又被另一食用者所吞食等方式传播。

空气生物性污染

主要指生物性病原体由传染源通过咳嗽、喷嚏、谈话排出的分泌物和飞沫,使易感者受染。这一类生物性病原体主要是可以经空气传播的各种细菌和病毒,如流感、流脑、猩红热、百日咳、麻疹等。

流行性感冒

        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为甲、乙、丙三型流行性感冒病毒,通过飞沫传播,临床上有急起高热、乏力,全身肌肉酸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病程短,有自限性,中年人和伴有慢性呼吸道疾病或心脏病患者易并发肺炎。流感病毒、尤以甲型 极易变异,往往造成暴发、流行或大流行 自本世纪以来已有五次世界性大流行的纪载,分别发生于1900、1918 1957、1968和1977年,其中以1918年的一次流行最为严重 死亡人数达2000万之多。我国从1953年至1976年已有12次中等或中等以上的流感流行,每次流行均由甲型流感病毒所引起 进入80年代以后流感的疫情以散发与小暴发为主,没有明显的流行发生。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致病菌由鼻咽部侵入血循环,形成败血症,最后局限于脑膜及脊髓膜,形成化脓性脑脊髓膜病变。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 头痛、呕吐、皮肤瘀点及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

       并发症包括继发感染,在败血症散播散至其他脏器而造成的化脓性病变与 脑膜本身对脑及其周围组织造成的损害以及变态反应性疾病。继发感染以肺炎最为常见,化脓性迁徙性病变有全眼炎、 中耳炎、化脓性关节炎(常为单关节炎)、肺炎、脓胸、心内膜炎、心肌炎、睾丸炎等。脑及周围组织因炎症或粘连而引起的损害有神经麻痹 、视神经炎、听神经及面神经损害、肢体运动障碍、失语、大脑功能不全、 癫痫、脑脓肿等 。

猩红热

        是由β(乙)型A群溶血性链球菌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也可引起扁桃体炎,丹毒,风湿热,心内膜炎及局部感染。临床以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猩红色皮疹和疹退后皮肤脱屑为特征。少数人在病后可出现变态反应性心、肾并发症。

百日咳

        是小儿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百日咳杆菌是本病的致病菌。其特征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 咳嗽末伴有特殊的吸气吼声,病程较长,可达数周甚至3个月左右,故有“百日咳”之称。幼婴患本病时易有窒息、肺炎、脑病等并发症,病死率高。近年来幼婴及成人发病有增多趋势 。

       

麻疹

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征为发热、流涕、咳嗽、眼结合膜炎、口腔粘膜斑及全身皮肤斑丘疹。本病传染性极强,在人口密集而未普种疫苗的地区易发生流行 约2~3年发生一次大流行。我国自1965年,开始普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后,已控制了大流行。

室内环境中主要的生物性污染物种类

 霉菌: 尘螨:动物毛皮屑:可吸入颗粒物:

生物性污染物对健康的危害与常见疾病

包括感染性、过敏性疾病,中毒效应等,例如:气喘、曲菌病、肺结核、流行性感冒、麻疹、过敏性肺炎、急性中毒疾病、癌症等。

 感染性疾病:泛指微生物侵入人体后大量繁殖所引起的病变,通常通过空气传播,如感冒、麻疹、肺结核等。

 过敏性疾病:包括过敏性鼻炎、气喘、过敏性肺炎、花粉症等。

 中毒效应:往往有微生物所产生的毒素或代谢产物对人体产生的毒性效应

病原微生物通过空气传播引发的疾病

 细菌性疾病:肺结核、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猩红热等。

 病毒性疾病:感冒、天花、水痘、流行性腮腺炎、麻疹等。

 其他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疾病: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支原体引起)等

空气生物性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霍乱(cholera),早期译作虎烈拉,是由霍乱弧菌所致的烈怀肠道传染病,临床上以剧烈无痛性泻吐,米泔样大便,严重脱水,肌肉痛性痉挛及周围循环衰竭等为特征。

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常见急性肠道传染病,以结肠化脓性炎症为主要病变,有全身中毒症状、 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脓血便等临床表现。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以持续菌血症,网状内皮系统受累,饮水或者食物微生物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甲型肝炎:是由通过感染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急性肝脏炎症 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发病以儿童和青少年多见,是我国常见的急性传染病之一。

炭疽:是由炭疽杆菌(Bacillus authracis)引起的传染性疾病。该病是牛、马、羊等动物传染病,但偶尔也可传染给从事皮革、畜牧工作的人员。

疯牛病:医学上称疯牛病为牛脑海绵状病,简称BSE。1985年4月,医学家们在英国首先发现了一种新病,专家们对 这一世界始发病例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并于1986年11月将该病定名为BSE,首次在英国报刊上报道。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英文简称SARS),一个曾经令人闻而生畏、无比恐慌的疾病,自从20##年11月16日在广东省出现第一个病例后,在20##年上半年迅速蔓延。

禽流感:全名鸟禽类流行性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动物传染病,通常只感染鸟类,少见情况会感染猪。

生物入侵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生物入侵一个让现代人头疼的生态难题。这些“入侵者”在原产地只是普普通通的物种,但是到了新家之后却如鱼得水,疯狂蔓延且非常难以遏止。它们严重的干 扰了当地的生态系统,导致景观被破坏、当地物种灭绝,威胁农作物和森林植被,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它们还传播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世界各国投 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去消灭入侵有害生物但是却收效甚微,而生物入侵随着全球贸易和人类活动的增加,危害却越来越大.......

生物入侵 :通过人类活动,有意或无意地将原产于外地的生物引种到本地;这些生物能在新的生态系统中疯狂地生长繁衍,从而改变当地原初的生态系统,最后对自然环境以及人类社会产生毁灭性影响的一种现象。

       生物入侵能够带来难以预料的巨大灾难,因而也被称为“生态系统的癌变”。

危害: 对新环境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对人类经济活动造成影响。 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服装、玩具污染与人体健康

服装材料的污染

植物纤维污染动物纤维污染

人造材料对人体产生的不利影响

 可能引起皮肤变态反应性病变(尼龙等);人造丝服装容易引起感冒,对患有鼻炎、咽喉炎、扁桃体炎、气管炎、肺炎、肺结核等的人,有促使病症发作、加重病情、延长病程、妨碍痊愈等不良作用。

 化纤能吸附大量的尘埃,会间接诱发支气管哮喘;有些纤维会使一些人血液中的酸碱发生变化,使尿中钙质增加,破坏体内电解质的平衡;有些化纤衣物则与皮肤接触摩擦产生静电,干扰神经系统正常工作,招致病变。

服装染料的危害

    服装中的染料都有不同程度的毒性,大致包括以下三种:可分解为芳香胺的偶氮染料、致敏染料、致癌染料。

    我国70%以上的合成染料以偶氮化合物为基础。部分偶氮染料在一定条件会还原出某些对人体有致癌作用的芳香胺。

    致敏染料是指某些会引起人体或动物的皮肤、黏膜或呼吸道过敏的染料,可能会诱发接触变态反应光毒性皮炎等病症。

    致癌染料是指未经还原等化学变化即能诱发人体癌变的染料,绝对禁止使用。

    总体来说,目前制衣常用染料有191种,而禁用染料在其中占很大的比例,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

整理剂的种类和危害

整理剂主要包括:树脂整理剂、柔软剂、防水防污整理剂、阻燃整理剂、抗静电剂、抗菌防蛀整理剂、特殊整理剂。

甲醛树脂:防止缩水

荧光增白剂:增白

上浆:面料挺括

杀虫剂和消毒剂:面料防蛀、防霉

服装流通中的污染

销售中的污染:如“免费试穿 ”等

 穿着中的污染:如汗液、皮脂、脱落的表皮碎屑、环境中的灰尘、废气和微生物等

 储存过程中的污染:受潮变质、虫蛀、化学药物如“樟脑丸”等

 洗涤过程中的污染:残留的洗衣粉,干洗剂等

干洗,并非是干着洗,它也叫化学清洗法。就是使 用化学洗涤剂,如:四氯乙烯、汽油、三氯乙烯、F113等(目前干洗以四氯乙烯为主),经过清洗、漂洗、脱洗、烘干、脱臭、冷却等工艺流程,从而去除污垢 脏渍的洗涤方法。之所以称之为干洗是因为洗涤所用的溶剂中不含或只含有一点点水,不会发生像水渗透进织物纤维之类的事。

玩具与儿童健康

化学性损害。有些色彩鲜艳的积木、铁皮玩具等在制作过程中被喷涂上各种油漆或涂料,符合规格标准的油漆是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的,但超标油漆中会含有铅、铬、锑、砷、镉、汞等有害金属,给使用者造成潜在的危险。涂有水溶性颜料的木制玩具,婴幼儿如果把它放在嘴里长时间吮吸,会同时吞入这些颜料,引起慢性中毒。含有聚氯乙烯的玩具,对人的肝脏、神经及骨骼会有损害。

物理性损害。有的玩具表面存在锐利尖端,儿童玩耍时容易引起皮肤划伤,其尖角还容易刺伤孩子皮肤甚至眼睛;一些童车或滑 板车缺乏安全保护装置,或者其速度和方向设置不符合安全要求,很容易引起孩子外伤;大件玩具过重倒塌,容易砸伤孩子;有的毛绒玩具装饰用小纽扣缝制不牢固,拉脱后可能引起儿童吞食危险。还有玩具发出的噪声,长期下来会影响儿童听力。

病菌危害。据调查发现,现在孩子们手中的绒毛玩具90%以上有中度或重度病菌污染。而且相对于塑料类玩具来说,绒毛类玩具消毒相对困难,并且极容易再度沾染病菌,而 消毒后的塑料类玩具再度沾染病菌的可能性就会小很多。有鉴于此,专家特别强调,对于绒毛类玩具应经常消毒清洗,以免成为新的感染源,儿童也尽量少玩这类玩 具。

精神行为损害。市面上一些带有恐怖、黄色、暴力倾向的玩具,尽管可能不会对孩子造成有形的生理上的损害,但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发育具有很严重的不良影响。例如一些渲染恐怖的玩具可能引起惊恐、失眠、胆小以及不安情绪;而暴力玩具则容易引起攻击性心理和行为,使孩子的心理具有暴力性倾向。

居住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

根据美国供暖制冷空调工程师学会首次提出了可接受的室内空气质量定义:房间中绝大多数人没有对室内空气表示不满意,并且空气中没有已知的污染物达到了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威胁的浓度。

室内空气质量,包括了人的主观感受和客观指标两个部分。

 室内空气污染指由于室内引入能释放有害物质的污染源或室内空气通风不佳而导致室内空气中有害物质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种类上不断增加,并引起人的一系列不适症状的现象。

污染物类型  主要污染物

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    甲醛、苯系物等

无机污染物  臭氧、氨、氮氧化物等

可吸入颗粒物    PM10、PM2.5

生物性污染物    空气或者微尘中的病毒、细菌等

放射性污染物    氡

甲醛——最主要的室内空气污染源

直接来源:为脲醛树脂,酚醛树脂等用于黏合剂中的原料。

间接来源:主要是使用黏合剂的人造板和家具,涂料、油漆及香烟等也会产生甲醛污染。

危害:嗅觉异常、呼吸道刺激、发炎、过敏、肺功能异常、肝功能异常、免疫功能异常等方面。

其特点是:低浓度致毒,作用时间长,污染源普遍。

苯来源:建筑材料的有机溶剂;

           各种油漆的添加剂和稀释剂;

           防水材料的添加剂;

           空气消毒剂和杀虫剂的溶剂。

危害:血液毒性、遗传毒性和致癌性

三个方面

氨来源:在建筑施工中,为加快混凝土的凝固速度和冬季施工防冻。在混凝土中加入了含尿素与氨水的混凝土防冻剂,含有大量氨类物质。

危害:

 中毒轻度者:呼吸道炎症,黏膜、咽部充血、水肿;

 严重者:发生中毒性肺水肿,患者剧烈咳嗽、咳大量      粉红色泡沫痰、昏迷等。

可吸入颗粒物

来源:室内燃料的燃烧、喷烟、室外和空调系统带入,二次扬尘等。

危害:肺炎、肺气肿、肺癌、尘肺、矽肺等病变。

   毒性粒子还会穿透肺泡组织进入血液随血流至肝、肾、脑,进入骨内,以至危害神经系统,引发人体机能性变化,易患过敏性皮炎及白血病等症。

生物性污染物:

来源:空调内部存水盘的凝结水,以及周围湿度高的空气环境,给微生物的滋长提供了有利条件。微生物在此栖息并大量繁殖,停机一段时间后残留液体就会被室内空气所干燥,微生物便会飞散到室内空气中。

危害:肺炎、鼻炎、呼吸道过敏、皮肤过敏并感染;引起传染病和变性疾病,乃至肺癌。

来源:建筑材料是室内氡的最主要来源。如花岗岩、砖沙、水泥及石膏之类,特别是含有放射性元素的天然石材,易释放出氡。

危害:引起肺癌,致畸、致突变。

  目前已有很多家室内检测机构,可以通过这些机构对装修好的房屋进行检测,确保房屋的安全居住。但并非所有机构都是合法的,这里给大家一个提醒,核实检测单位资质必须认准三个章。其一是由省级技术监督局颁发的计量认证合格的CMA红色章,其二是省级技术监督局颁发的质量认证合格的CAL红色章,其三是中国实验室认可的CNACL蓝色章。

绿色建筑与材料的特征

洁净卫生,资源节约型,协同生态,绿色建材,少使用天然资源,多回收利用资源,低能耗工艺,不含有毒与有害物质,可循环再生,无环境污染废弃物

权威的绿色认证识别:

绿色材料质检报告采用骑缝章的盖章方式

质检报告上必须有国家计量许可(CMA标志)和质量检验报告(CAL标志)

查看该产品出厂时是否有有效的检验报告和质量监督监测部门的检测报告。

建筑材料和家具的选购:涂料

1、必须是水溶性的;

2、静置一段时间后,涂料粒子会下

沉,上面有一层保护胶水溶液,约占

总量的1/4;

3、质量好的涂料,保护胶水呈无色

或微黄色,而且比较清晰;

4、质量好的涂料,取少许涂料于盛有清水的水杯中

并搅动之,其杯中的水仍清晰可见。

建筑材料和家具的选购:黏合剂和人造板

建筑材料和家具的选购:空调及中央空调

建筑材料和家具的选购:天然石板

建筑材料和家具的选购:陶瓷

室内空气污染治理从三方面入手:

一、最重要的是源头上解决,根源上解决,及如何选择环保的材料,绿色建材,绿色家具等。

二、针对污染物,采取物理、化学等方法。

三、在污染途径中解决室内空气污染问题,通风是解决业已室内空气污染问题最有效的方法。

         

目前公认的最好的解决普通家庭室内空气污染问题的方式就是通风。文献和研究表明,只要通风率达到一定的标准,就可以显著有效的减少室内空气污染问题的出现。而经过我们软件模拟结果表明,在接近有感风速的缓慢空气流下,房屋内的空气就可以保持清新。然而,通风也有要求,就是室外空气必须清新无污染,否则无法有效解决室内空气污染问题。

对于房间里面的橱柜和空气流动性差的角落,我们可以置放活性炭,竹炭、茶叶等吸附物质。

          

此外,在室内种植以下的植物,也可以很好的改善室内空气质量,但是要保持室内植物的数量,尤其是晚上,必须减少植物置于室内的数量,以防止氧气过量消耗、二氧化碳的增加及一些植物产生的有害气体的挥发。

室内空气污染的八大误区

用空气清新剂把异味掩盖住即可

只重视甲醛,不重视其它有害气体

 凭气味来判断是否有污染

先装修、后治理

装修污染没多大危害

装修时全用合格的材料就没污染了 

没有快速彻底治理方法,就不需要治理

侥幸心理

室内空气污染的12种表现

1、每天清晨起床时,感到憋闷、恶心等;  

2、家里人经常容易患感冒;  

3、虽然不吸烟,也很少接触吸烟环境,但是经常感到嗓子不舒服,有异物感,呼吸不畅;  

4、家里小孩常咳嗽、打喷嚏、免疫力下降,新装修的房子孩子不愿意回家;

5、家人常有皮肤过敏等毛病,而且是群发性的;

6、家人共有一种疾病,而且离开这个环境后,症状就有明显变化和好转;   

7、新婚夫妇长时间不怀孕,查不出原因;

8、孕妇在正常怀孕情况下发现胎儿畸形;

9、新搬家或者新装修后,室内植物不易成活,叶子容易发黄、枯萎,特别是一些生命力最强的植物也难以正常生长;

10、新搬家后,家养的宠物猫、狗甚至热带鱼莫名其妙的死掉,而且邻居家也是这样; 

11、一上班就有感觉喉疼,呼吸道发干,时间长了头晕,容易疲劳,下班以后就没有问题了。而且同楼其他工作人员也有这种感觉;

12、新装修的家庭和写字楼的房间或者新买的家具有刺眼、刺鼻等刺激性异味,而且超过一年仍然气味不散。?

 以上这些现象都是由于室内空气质量不合格造成的。?人的一生80%以上的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室内空气质量的好坏与我们的健康是密切相关的。

食品污染与人体健康

食源性疾病的基本概念

食源性疾病是由存在自然界中可引起感染或中毒因子(包括病毒、细菌、寄生虫和农业、环境、危险化学品以及生物毒素),通过摄食方式进入人体内引起的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的食源性疾病的定义:通过摄食方式进入人体内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 

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有3个基本特征:

1、在食源性疾病暴发流行过程中,食物本身并不致病,只是起了携带和传播病原物质的媒介作用;

2、导致人体罹患食源性疾病的病原物质是食物中所含有的各种致病因子;

3、人体摄入食物中所含有的致病因子可以引起以急性中毒或急性感染两种病理变化为主要发病特点的各类临床综合征。

共分为五类:

 细菌性中毒食品

 真菌性中毒食品

 动物性中毒食品

 植物性中毒食品

 化学性中毒食品

食源性疾病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生物性食源性疾病对健康的危害:化学性食源性疾病对健康的危害:动物源性食源性疾病对健康的危害:植物源性食源性疾病对健康的危害:

食源性疾病的预防

一、避免在没有卫生保障的公共场所进餐。

二、在有卫生保障的超市或菜市场购买有安全系数的食品。

三、新鲜食品经充分加热后再食用,冰冻的肉类和禽类在烹调前应彻底

        化冻,再充分均匀加热煮透。避免进食生鲜的或未经彻底加热的水

        产品和水生植物,不饮用生水,生食瓜果必须洗净。

四、不用盛过生水产品的器皿盛放其它直接入口食品。

五、避免生熟食混放、混用菜板菜刀等,避免生熟食交叉污染。加工过

        生鲜水产品的刀具及砧板必须清洗消毒后方可再使用。

六、避免食用家庭自制的腌渍食品,重视加工凉拌和生冷类食品的清洁。

七、尽量每餐不剩饭菜,吃剩的饭菜尽量放10℃以下贮藏,食用前必须

        充分加热。

八、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

食品污染及其预防

苏丹红1号色素污染

三聚氰胺污染

食品污染的定义

食品污染是指一些有毒、有害物质进入正常食品的过程,食品从原料的种植、培育到收获、饲养、捕捞、屠宰、加工、运输、销售到使用的整个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被有害有毒物质污染,从而使食品的营养价值和卫生质量下降,或对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食品污染的分类 生物性污染:微生物、寄生虫和昆虫。

化学性污染:农药、兽药、有害金属、致癌化合物、食品添加剂、食品容器和包装材料。

物理性污染:玻璃、尘土、杂质、放射性元素等。

食品污染的特点

日趋严重,化学污染占主要地位,污染物由一种生物到达另一种生物最后进入人体;

污染物含量少,浓度低,其危害以慢性毒性较多;

浓度不断累积增加,出现生物富集作用,轻微的污染过程经生物富集之后,也可对人体造成危害。

食品污染的危害

食用被污染的食品导致机体损害,常表现为:

急性中毒

慢性中毒

致畸、致癌、致突变的“三致”病变。

食品污染的预防

加强食品卫生宣传教育工作,从思想上重视该项工作。

严格执行国家和部队食品卫生标准、法规和制度。

加强厨房和食堂卫生管理工作。

加强食品卫生检验和监督工作。

转基因食品及其安全性评价

转基因食品(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简称GMF)又称基因改良食品,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将某些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或改变的基因转移到其它物种中去,改造其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性状,营养物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变,以转基因生物为食品或以其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称为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植物食品(如转基因玉米、大豆、土豆、西红柿、香蕉、苹果、菠菜等)

转基因动物食品(如转基因鱼、肉类等)

转基因微生物食品如转基因发酵而得到的葡萄酒、啤酒、酱油等)

世界上最早的转基作物诞生于1983年,是一种含有抗生素类抗体的烟草。

1993年第一种市场化的转基因食品在美国出现,是一种可以延迟成熟的西红柿,具有长时间保存而不软化、不腐烂,且保持鲜艳红色等特点。

1996年由其制造的番茄酱才得以充许在超市出售。

美国 最早进行转基因食品研究

阿根廷 第二个采用转基因技术的国家

加拿大 转基因农业生产发展迅速

此外,还有澳大利亚、墨西哥、西班牙、法国和南非等国。

中国 90年代初进入商业型转基因农业生产的第一个发展中国家。

目前转基因主要产品:大豆、玉米、棉花、油菜、马铃薯

转基因主要性状:

     转抗除草剂基因作物;

     转抗虫剂基因作物;

     转抗除草剂和抗虫剂双价基因作物;

     抗病、抗不良环境因素和提高产量等

转基因食品的利与弊

1)筛选优良品种快而准

2)物种间的优化组合:植物与植物,动物与动物,动物与植物等

3)转基因技术可培育高产,优质,抗病毒,抗虫,抗寒,抗旱,抗涝,抗盐碱,抗除草等

4)利用转基因技术生产有利于健康和抗疾病的食品.

5) 转基因食品可以摆脱季节气候的影响,让人们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新鲜的瓜菜。

6)转基因食品技术可以培育出生长周期短、产仔多、生蛋多、泌乳量高、生产的肉类、皮毛品质和加工性能好并具有抗病性的动物。

任何一项新的科学技术的应用都有两面性:

1)转基因生物,产品可能含有有毒物质和过敏源,严重的甚至可以致癌或导致蔬菜某些遗传疾病,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2)转基因生物进入自然界后造成基因污染,该种污染对环境的污染难以消除。

3)抗虫转基因作物对目标生物起作用的同时也对非目标生物起作用,即杀死了环境中有益的昆虫和真菌,没有识别益虫和害虫的能力,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转基因食品的潜在安全问题

食品毒性:

导入的基因并非原来亲本动植物所有,该外源基因及其表达产物是否具有毒性

食品过敏:  

导入基因的来源及或其表达的蛋白氨基酸序列与已知的致敏原是否具有同源性甚至有没有产生新的致敏原?

产生对抗生素的抗性: 

由于目前在基因工程中选用的载体大多数为抗生素抗性标记。抗生素抗性通过转移或遗留转入食品而进入食物链。有否可能进入人和动物体内外的微生物,从而产生耐药性的细菌或病毒?

食物的营养价值下降或造成体内营养素紊乱:  

人为改变了蛋白质组成的食物是否能被人体有效地吸收利用?关键是外源基因的导入位点和外源蛋白德表达。因外源基因导入位点不同极可能产生基因缺失,移码等突变所表达的蛋白质产物的性状数量及部分与期望值不符。

发生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取决于基因转移。

国际上,对生物技术食品安全性评价主要应用“实质等同性原则”。这是1993年经济合作发展组织(DECD)提出的。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原则

根据受体生物,基因工程操作和转基因农业生物的安全等级,确定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进行分类评价

根据转基因食品的类型和用途等特性进行分类评价

对每一个转基因食品应用个案处理的原则

参照“实质等同性”原则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进行评价

对照国际组织国外相应机构对同一转基因食品的评价原则和方法进行评价

from wenku.baidu.com sign 20220427083936

更多相关推荐:
好段摘抄大全

好段摘抄大全1生命的幸福原来不在于人的环境人的地位人所能享受的物质而在于人的心灵如何与生活对应因此幸福不是由外在事物决定的贫困者有贫困者的幸福富有者有其幸福位尊权贵者有其幸福身份卑微者也自有其幸福在生命里人人都...

大学生励志言语摘抄

大学生励志言语幸福不会总来敲门爱你的人不会总是出现当有人愿意为你默默付出忍受改变时请记得一定要好好珍惜因为有的人错过了真的就再也回不来了有一种爱叫无法弥补朋友是另外一个自己和阳光的人在一起心里就不会晦暗和快乐的...

大学生心理健康摘抄

中南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平时作业课外心理书籍选读摘抄及心得专业班级姓名学号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学习中我读了几本和心理健康有关的书比如马斯洛人本哲学心灵鸡汤还有意林心灵书等等并且从中摘抄了一些个人认为比较有...

好词摘抄大全

形容外貌的好词闭花羞月沉鱼落雁出水芙蓉明眸皓齿美如冠玉倾国倾城国色天香鹤发童颜眉清目秀和蔼可亲心慈面善张牙舞爪愁眉苦脸冰清玉洁雍容华贵文质彬彬威风凛凛老态龙钟虎背熊腰如花似玉容光焕发落落大方弱不禁风大腹便便面黄...

精美摘抄——献给大学生

一汪国真1生活当欢笑淡成沉默当信心变成失落我走近梦想的脚步是否依生活当欢笑淡成沉默当信心变成失落我走近梦想的脚步生活旧坚定执着当笑颜流失在心的沙漠当霜雪冰封了亲情承诺旧坚定执着当笑颜流失在心的沙漠当霜雪冰封了亲...

好词好句好段摘抄大全[1]

好词好句好段摘抄大全叙事篇回忆童年趣事好词乐趣兴趣兴奋回味留恋童趣幼稚稚嫩纯真调皮撒娇嬉戏戏闹戏弄追逐奇特设想执着固执怄气捣鬼哭闹敏捷活泼浪漫失望喜爱愉悦得意惬意滑稽幼稚可笑调皮捣蛋哑哑学语爱不释手挤眉弄眼灵机...

中国大学改名大全

中国大学改名大全大学改名的历史19xx年后中国高校就经历过一次集体改名国内较好的大学包括国立中央大学国立西南联大国立浙大国立武汉大学等国立大学取消国立二字北洋大学更名天津大学所有私立大学包括教会大学齐鲁大学燕京...

精美摘抄,献给每一位有理想的大学生!

精美摘抄献给每一位有理想的大学生一汪国真1生活当欢笑淡成沉默当信心变成失落我走近梦想的脚步是否依旧坚定执着当笑颜流失在心的沙漠当霜雪冰封了亲情承诺我无奈的心中是否依然碧绿鲜活有谁不渴望收获有谁没有过苦涩有谁不希...

大学生顺口溜大全

大学生顺口溜大全txt43风帆不挂在桅杆上是一块无用的布桅杆不挂上风帆是一根平常的柱理想不付诸行动是虚无缥缈的雾行动而没有理想是徒走没有尽头的路44成功的门往往虚掩着只要你勇敢去推它就会豁然洞开日本女生对中国女...

精美摘抄,献给每一位有理想的大学生!

精美摘抄献给每一位有理想的大学生一汪国真1生活当欢笑淡成沉默当信心变成失落我走近梦想的脚步是否依旧坚定执着当笑颜流失在心的沙漠当霜雪冰封了亲情承诺我无奈的心中是否依然碧绿鲜活有谁不渴望收获有谁没有过苦涩有谁不希...

大学生审美心理摘抄

大学生审美心理1美的概念苏格拉底说美是难的柏拉图提出美的本质就是美的理式的命题亚里士多德则认为美产生于人对现实的模仿本能法国18世纪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唯物主义哲学家狄德罗提出美即关系的著名见解而俄国民主主义学者...

中国各大学校训大全

中国各大学校训北京大学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中国人民大学实事求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德才兼备知行合一北京交通大学知行北京理工大学团结勤奋求实创新北京科技大学学风严谨崇尚实践北京化工大学宏德博学化育...

大学摘抄大全(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