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冰心散文创作中爱的哲学

时间:2024.4.30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

开放教育试点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

浅论冰心散文创作中爱的哲学

学生姓名:张克利 学号:061130288

入学时间:20xx年春季

指导老师:张广周 职称:副教授

试点学校:宿迁市广播电视大学

浅论冰心散文创作中爱的哲学

06汉春(本) 学号:061130288 张克利

内容摘要:在冰心的诸多作品中,我们可以读到一个永恒的主题,那就是爱。冰心爱儿童,爱亲人,爱母亲,爱父亲,爱家园,爱美丽的大自然,这些即“冰心爱的哲学”的主要内容。而也就是这经历时代风雨磨洗的,逐渐加深明朗的“爱”,使她以她优美的散文带领我们在不断变迁的时代风云中矢志不渝地追求真理,追求光明??这爱的世界是人类文明进化的归趋。 关键词:冰心 爱 追求 光明 真理

冰心,(1900.10.5-1999.2.28)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男士等。福建长乐人,19xx年10月5日生于福州隆普营一海军军官家庭,其父谢葆璋曾任清朝海军巡洋舰副舰长。19xx年考取福州女子师范学校预科读了3个学期,19xx年随父母迁往北京,19xx年进入贝满女中,19xx年考入协和女子大学预科。19xx年在北京求学时即投身五四文学革命,被选为北京女学界联合会宣传股成员。19xx年加入茅盾、郑振铎等人发起的“文学研究会”,努力实践“为人生”的艺术宗旨,出版了小说集《超人》,诗集《繁星》等。19xx年因成绩优异,提前获得燕京大学学士学位及学校颁发的金钥匙奖,与吴文藻(后为其夫)、许地山等赴美留学,在波士顿威尔斯利大学读书,19xx年夏,获硕士学位,随即回国,在燕京大学文学系任教,并在清华大学兼课。19xx年与吴文藻结婚。19xx年吴文藻赴欧美讲学,冰心同往,七.七事变时回国。19xx年9月举家迁居昆明,19xx年到重庆,任《妇女文化》主编,1941-19xx年担任国民党政府国民参政会议参政员。19xx年随丈夫赴日,19xx年应邀在东京大学开设中国文学课程,羁居日本5年,19xx年入中国作协,19xx年以来当选历届人大代表。19xx年续写《寄小读者》。19xx年到湖北沙洋“五七干校”劳动。19xx年《小桔灯》获第二次全国少儿文艺创作荣誉奖,《空巢》获优秀短篇小说奖。创作涉及新诗、小说和散文等领域,且多有成就,为中国新文 学史上著名的女作家之一。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超人》、《去国》、《冬儿姑娘》,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往事》、《关于女人》等。学习泰戈尔写的小诗体诗集《繁星》,《春水》,曾被公认为小诗的楷模。除继续致力于创作外,还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顾问、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名誉理事等职。

1

著译作品:

主要著作有散文集《寄小读者》,诗集《春水》、《繁星》,儿童文学集《小桔灯》。另有《冰心著译选集》(三卷)、《冰心文集》(六卷)等。

主要译作有:(叙)凯罗·纪伯伦《先知》(人民文学出版社,19xx年),穆拉·安纳德《印度童话集》(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19xx年),(印度)泰戈尔《吉檀迦利》(人民文学出版社,19xx年初版,19xx年再版),《泰戈尔剧作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xx年),《园丁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xx年),《诗集》(合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xx年),《诗选》(合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xx年),《泰戈尔抒情诗选》(香港万里书店,19xx年),《泰戈尔剧作集》(中国戏剧出版社,19xx年),《泰戈尔小说选》(合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xx年),《泰戈尔诗选》(《吉檀迦利》、《园丁集》,湖南人民出版社,19xx年),马亨德拉《马亨德拉诗抄》(合译,作家出版社,19xx年),安东·布蒂吉格《燃灯者》(人民文学出版社,19xx年)等

冰心虽然从事多种文体的写作,但她最喜欢运用的体裁是散文,正如她自己在《关于散文》一文中所说明的:“散文是我最喜爱的文学样式”。的确,从二十年代初期直至现在漫长的七十多年间里,她许多优美的,与时俱进的散文篇章,吸引着一代又一代读者。冰心的创作立足于自身本色和生活体验,正如三十年代出版的《冰心全集》自序中所述:“我知道我的弱的,也知道我的长处。我是一个有学问的人,也没有喷溢的情感,然而我有坚定的信仰和深厚的同情心。在平凡的小小事物上,我仍宝贵这自己的一方园地。我要栽下平凡的小小的花,给平凡的小小的人看”!所以冰心在创作中有意选择切合自身特长的题材,体式与读者对象,并以坚定的信仰和深厚的同情垦植自己的园地。她的这方园地体现着她对光明和真理的追求,并且这追求充满着信心和使命感。

一、 冰心爱的表现

如果说,“爱”是冰心散文的聚焦点,那么,往事,儿童,山水,人物题材则是她的四方敏感区。冰心散文一贯关注这些题材领域,环绕爱心构筑了四条光彩耀眼的风景线,既辐射爱的光辉,又散发着各自的魅力。这便是冰心爱的哲学在散文中的具体表现。

1.人们的往事回忆,大体上有三种价值取向,或因已流逝而倍觉珍惜,或凭借阅历而反思历史,或发掘人格印痕而领悟人生。冰心散文更注重后者,着眼于寻味 2

生命历程尤其是童年生活的丰富蕴涵。她不仅在早年“凭着深刻的印象”追述往事,展示“生命历史中的几而图画”,让童稚之梦、家人之爱、大海之恋、童真之趣,不绝如缕的流向笔端;直到晚年对于故乡、童年的甜蜜回忆,仍象“初融的春水,涌溢奔流”,写下大量文章,曾汇编为《记事珠》、《我的故乡》等专辑。她说回忆中留下的痕迹,“最深刻而清晰的就是童年时代的往事。我觉得我的童年生活是快乐的,开朗的,首先是健康的。该得的爱,我都得到了,该爱的人,我也都爱了。我的母亲,父亲,祖父,舅舅,老师以及我周围的人都帮助我的思想、感情往正常、健康里成长。二十岁以后的我,不能说是没有经历风吹雨打,但是我比较是没有受过感情上摧残的人,我就能够禁受身外的一切。”(《童年杂忆》)这里的深情回味,表明冰心的往事追忆,主要不是恋旧心理的驱动,而是审美心理的一种定向,她已把童年的美满生活视为爱的结晶,美的范本,生命的摇篮,幸福的源头,再三加以追寻、体认和阐发。因此,她追寻往事的系列散文,较少染上失乐园般的伤逝气息或针砭现实的反讽意味,更多的是体味和升华童年时代的纯真与活趣、感念和弘扬父母师长的爱与美德,领悟生命哺育的真谛和价值,探索人格塑造的途径和成效,这是冰心区别于其他作家同类一个显著特征。

冰心对往事的每次回味,既是鲜活如初,又新意迭出。便入《记事珠》里的《梦》、《我的童年》(一、二)和《童年杂忆》四篇,分别写于21、42、79和81岁,可以代表她不同时期对童年的感悟。年轻时的童年梦,既神往于男装小军人那横刀跃马的壮美生涯,又迷离姊妹群里调脂弄粉的温柔境地,体认这两种环境交错造就了自身既矫健又娇柔的性情。她顺应境遇的造化,但对生命的流变、女子的归约不免怀有无穷的怅惘,带上了生命意识初觉者多悉善感的印记。到了中年写《我的童年》,已意识到童年“是生命中最深刻的一段;有许多印象,许多习惯,深固的刻画在她的人格及气质上,而影响她的一生”,并非随着时光流逝而失落。因此,她着重发掘和领悟生命中所积淀的童年印痕的内涵和意义,藉此强调从小养成健全人格的重要性,在感念父母养育爱化之恩的同时也“常常警惕我们应当怎样作父母”,抵达了明心见性、反躬自勉的境地。晚年续写的《我的童年》和《童年杂忆》等,追怀的画面更为开阔,尤其是增添了启蒙教育、文化熏陶、社会影响和家国意识诸内容,把个体生长与时代环境有机联系起来,他进一步确认童年形成的健全心理,经得起风吹雨打,有助于树立坚定的精神信念。历经沧桑的冰心老人,一贯葆有积极乐观的 3

人生信仰和柔韧强健的人格力量,这与她童年天性的健全发展却有内在联系。她的生命体验尤其是童年经验,经过岁月的淘洗而遗留在记忆深处的,沉淀于人格气质里的,越发显示出生命和人性的魅力。应该说,她再三描绘的不只是令人向往的儿童乐园,还是耐人寻味的生命现象,引人深思的立人之道,昭示来者的人生箴言。

2.冰心一贯热心为儿童写作。她认为:“给儿童写作,对象虽小,而意义却不小,因为,儿童是大树的幼芽,为儿童服务的作品,必须激发他们高尚美好的情操,而描写的又必须是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关心,而能够理解、接受的事情。”1他早已体认儿童教育的至关重大,注重从小养成健康美好的心灵,因而从早年为《晨报·儿童世界》写《寄小读者》开始,先后写了“三寄”等大量的儿童通讯。“三寄”始终跳跃着一颗纯真的童心。这颗童心既是天真活泼的,与小读者息息相通,又是成熟健全的,理解和关爱儿童的一切,自觉负起滋润幼苗的天职,怀有一副慈母心肠。她在《寄小读者》开篇里就表白:“我从前是一个小孩子,现在还有时仍是一个小孩子”,“我若不是在童心来复的一刹那拿起笔来,我决不敢以成人烦杂之心,来写这通讯。”当时,她虽已大学毕业,出洋留学,但仍像刚离开母亲怀抱的姑娘那样,童心未泯,儿女情长。诸多感怀,如母爱的回味,游子的乡思,病友的爱怜,山中的嬉游和异域额观感等等,充满着纯真的童趣,温存的爱心,美妙的直觉和鲜活的诗意,大抵是赤子之心与大姊情怀交融的产物。这一切又出之于姊弟谈心般的亲昵口吻,表里都儿童化了,自然最能打动小读者的心弦,成为新文学史上最受小读者喜爱的审美教育书简。中老年续写的儿童通讯,主要以慈母关爱儿童的身心成长,内容比以前开阔重大,文体也亲切活泼,切合小读者的精神需要,但毕竟淡化了童真稚气,影响就不如“初寄”强烈而持久。从冰心一直关爱儿童身心健康的创作倾向来看,显然带有其同年体验和母性心怀的深刻印记。她推己及人而又反求自身,以启迪童真爱心,陶冶美好情操为己任,致力营造有益于儿童身心成长的精神天地,这跟她一再追求童年家园的旨趣是殊途同归的。

3、冰心曾把山水和人物列为自己的两大“癖爱”。2她的写景写人散文,始终把人与自然,人与人的沟通、协调作为主要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从而在生态环境和人际领域拓展了她的审美天地,人与万物想通的精神家园。

(1)冰心从小生活在山陬海隅,跟大自然朝夕相处,受故乡山水的熏陶如同家庭教养一样直接而深刻,后来又通过旅行开阔了视野,因而对于各地美景都有独到 4

的体察和出色的写照。她既喜爱秀丽瑰奇、生意盎然的南国风物,也爱好雄伟坦荡、庄严苍凉的北方景观;既热爱祖国的锦绣河山,也眷恋异域的每处游踪。她总是以博爱的心怀亲近自然万物。这与她童年异地生长所培育起来的朴素健全的自然美感有着天然联系,跟她信服“宇宙和个人的性灵中间有一大调和”的泰戈尔学说也有密切关系3。冰心早就把地理环境、自然美景视为陶冶人格、造就作家的必要条件,4认为“我们都是自然的婴儿,卧在宇宙的摇篮里”5,强调人类深受自然母亲的爱哺育,应与自然生命取得调和统一,从中汲取精神滋养和生命活力。因此,她总是虚怀甚至带着虔敬心情静对山水自然,不仅敏锐捕捉各种景观的风姿神韵,还留心体察万物之间的关联协调,深入领悟自然生命与自我性灵的默契和交融,潜心营造神与物、物我同化的境界。特别是对于那些早已融入自我生命的景观,如大海、星空、慰冰湖、青山、绿树、云霞等等,她的歌咏抵达了浑然两忘、物我相生的境地。例如,她笔下的大海,就一直与自己的生命体验和人格追求融为一体,具有“温柔而沉静”、“超绝而威严”、“神秘而有容,也是虚坏,也是广博”的精神品格。冰心在感悟大海的同时也被大海同化了,她赋予大海的灵性又无疑融入了自身的襟怀和抱负。她以“海化”青年与读者共勉,借自然以淑性励志,是充分发挥了大自然孕育生命、滋润心灵、升华人格的审美意义。这与古典理想遥相呼应。

(3)冰心先后写过一百来篇人物素描和追悼文章,汇编为《关于女人和男人》。从家庭到校园,从国内到异邦,从奇女子到好男儿,从普通人到大人物,她所结识、所敬重、所眷恋的人物奔赴笔下的,不仅日渐丰富多样,还越发闪现出各自的人格光彩。冰心品评人物,一贯看重品行操守、情义气度,她认为“女人的没可分三种:第一种是乍看是美,越看越不美;第二种是乍看不美,越看越觉出美来;第三种是一看就美,越看越美!”6徒有美貌的,她从不欣赏;表里完美的又相当罕见;倒是具有内涵美的,成为她发掘和赞赏的主要对象。她既善于从凡人琐事中发现高尚优美的心灵,如《张嫂》和《记富奶奶》;又能够在杰出人物身上感知可敬可亲的品德,如《痛悼邓颖超大姐》和《悼念林巧稚大夫》。她笔下的女人和男子,大多不以事功名望令人敬畏,而以人格魅力引人入胜。《记萨镇冰先生》、《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的周总理》诸篇,就是范例。描写文化界友人的篇章,更是如此。她把朋友分为“有趣”、“有才”和“有情”三种,并以“有情”为交到密友的先决条件。7既强调朋友间志趣相投、同道精进的意义,又重视友伴中性格互补、殊途同归的价值,是友情为“人 5

我关系中最可宝贵的一段因缘”,“大海中的灯塔,沙漠里的绿洲”,人生路上“并肩携手,载欣载奔”的精神动力。8因此,尽管她前后写了各式各样的人物和交谊,仍有一贯的审美取向,在写实求真的基础上凸显的是各人的美德品质,渲染的是浓郁的友爱人情,展示的是社会生活中一个个大写的人,高尚的人,可敬可佩的而又可爱可亲的人,从而构成人格美人情美同在的人物长廊。这与她的童真家园和山水画卷的精神意蕴息息相通,而更为壮阔、丰美,更具有人格的感召力,更能引人向上思齐。

无论是往事追忆,儿童通讯,山水游记,人物画廊,冰心散文抒发的是健康、纯正、高尚、圣洁的情思,创造的是引人向上、洗涤心怀的真善美同一的境界,没有夹杂什么灰色、病态、乖戾、偏激的情绪,也不玩世、媚俗、炫奇;即使“微带着忧愁”,也“满蕴着温柔”,即使“头上顶着两团‘火’,我的一颗爱祖国、爱人民的心永远是坚如金石的”;9一切都出于爱心,都为了怡性淑世、移风易俗,堪称得性情之正,合美善之旨。她始终着眼于人的伦理关系和精神生活,立足于人际和谐、物我协调、人格完善、精神高尚的美学理想,着力发掘、体味和弘扬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人生常态中健全、美好、高贵的品性,人类既有而应有的向善的追求和人性的尊严。她早就愿有“太初洪水”般的“十万斛的水”来洗净“宇宙间山川人物”,造就清明和爱美满的大同世界(《新年试笔》);直到“无忧无虑,无牵无挂,抽身便走”的老境,还梦绕魂萦于“灵魂深处永久的家”,不只是充满父母的、手足之情的中剪子巷老家,而且是大街小巷里男女老幼亲如一家、互助相安的社会大家庭,这才是她毕生追寻的精神家园(《我的家在哪里?》)。她又一贯拥有任何力量也夺不走毁不掉的“最宝贵的珍宝”,“我尊敬生命,爱生命,我对于人类没有怨恨,我觉得很多缺憾是可以改进的,只要人们有决心,肯努力。”(《我的童年》)这样的精神信念和理想追求造就了冰心散文的清正之气,和乐之音。她坚信“只要人心中有了春气,秋风是不会引人悉思的”(《寄小读者·通讯八》)。她的散文就致力营造“春气”般温润清新的精神世界,让生命的活水、童真的心泉、山水的灵性和人格的光彩去激发读者心中的审美体验和美好向往,陶冶和沟通人们心中的“春气”以抵御“秋风”的侵袭。这或许是她一贯“喜欢描写快乐光明的事物”10的良苦用心和价值所在吧。

二、形成的原因

6

首先,冰心执着用爱开垦的一方散文园地,而且是伴随生命里程日渐扩充的。早年的《往事》、《寄小读者》和《山中杂记》等,在“五四”新思潮尤其是人道主义的影响下,“爱的哲学”领悟人生,讴歌亲情、友爱、童真和自然美,寻味人生的乐趣和慰藉,探求生命的奥秘和意义,营造了一方和爱温柔的精神乐园。步入中年后她涉世渐深,感叹“四海皆秋气,一室难为春”,在《平绥沿线旅行纪》、《默庐试笔》和《关于女人》等作品里拓宽了取材面,增添了现实感,也巩固和深化了她原有的精神信念。从海外回到新中国后,她年过半百而青春焕发,以《归来以后》,《樱花赞》和《拾穗小札》诸多篇章,反映祖国的新生气象和世界人民的友好交往,表达了一位跨时代老作家拥抱新生活的热情和忠诚。度过十年浩劫的冰心老人依然拥有一颗年轻的心,而且磨练得相当强韧、清澈、睿智和老辣,爆发出旺盛的创作活力,所作《晚晴集》、《我的故乡》、《关于男人》、《冰心九旬文选》等。

其次,“创作总根于爱” 12。鲁迅的名言揭示了创作心理的一条普遍规律。这对冰心来说尤其贴切。冰心创作不是“总根于爱”的范例,还独具“总根于爱”的特色。因为冰心还把爱作为文学母题、价值尺度和精神归宿,以爱心为文心,以布爱为天职。这在她早期散文中表现得最为突出。成名作《笑》就开启了爱的心幕,显露爱的笑容,那是天上人间融为一体的神奇美妙的意象,能使心灵“光明澄静,如登仙界,如归故乡”。作者的心幕被爱的微笑拉开之后,竞相涌出的有她从小承受的家人亲朋之爱,远游领会的异邦姊妹间的温情,与小孩子息息相通的童真,跟自然万物亲近同化的生趣??这些实感印象一经她爱的良知的点化,就升华为人生的要义。焕发出诱人的光华:“爱在右,同情在左,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经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扶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也不是悲凉。”(《寄小读者·通讯十九》)显然,爱意温情弥漫于《往事》、《寄小读者》、和《山中杂记》中,成为表现的意向指归和精神标记。

应该说,冰心在则取爱作为人生指针和审美焦点的过程中是有过矛盾的。《问答词》里,“我”和“宛因”的对话实质上是作者在自问自答,通过“自己证实,自己怀疑”的方式揭开了“天国乐园”与“社会污浊,人生烦闷”的冲突,也以自省的方法领悟人生的真谛就在于脚踏实地地履行自身的使命。《寄小读者·通讯十二》里的印证就经历了“心潮几番动荡起落”,才“透彻地觉悟”,“死心塌地的肯定了我们居住的世界是极乐的‘母亲的爱’打千百转身,在世上幻出人和人,人和万物种种 7

一切的互助和同情。这如火如荼的爱力,使这疲缓的人世,一步一步的移向光明!”从而确定了自己的职责,“我只一心一念,永驻永存,尽我在世的光明,来讴歌颂扬这神圣无边的爱!”这个信念在后来虽然屡遭冲击,确从未被摧毁,只是有所变迁、逐渐深化而已。

慈母病逝对冰心来说是一次极严峻的考验。她尝到丧母的深悲极恸,写下长歌当哭的《南归》。在挽悼母爱的同时,她虽慨叹“人生本质是痛苦,痛苦之源,乃是爱情过重。但是我们仍不能不饮鸠止渴,仍从生痛苦之爱情中求慰安。何等的痴愚呵,何等的矛盾呵!”却甘当情痴,反躬自勉“以母亲之心为心”,“成为一个像母亲那样的人!”她义无反顾地负起身体力行的使命,开始以母性的爱心关爱一切,即便在战乱流离中“尝尽了爱的痛苦”,也坚信“人类是有爱的”,人类世界中“只有爱,只有互助,才能达到永久的安乐与和平”,进一步体认作为“人类以及一切生物的爱的起点”和“母亲的爱”,“是慈蔼的,是温柔的,是容忍的,是宽大的;但同时也是最严正的,最强烈的,最抵御的,最富有正义感的!”(《给日本的女性》)这就丰富和深化了爱的内涵,使之增强了壮肃神圣的命意。在举国讨伐“人性论”的年代,冰心不能不从理念上清算“爱的哲学”,接受“爱是有阶级的”学说;而在国际题材和儿童题材的散文中,她总是留心捕捉阶级友爱、和平友好的动人情景,多少体现了自身的思想个性。新时期的思想解放运动,激活了她那被冰冻多年的爱心。她不仅在一系列忆旧抒怀作品中张扬爱的美善内涵,即便在众多“醒世文章”中表达的忧愤意识,也正如萧乾所说的,是一种“植根于爱的恨”。13

冰心的散文,爱的主旨一脉相承,贯穿始终,构成其“坚定的信仰和深厚的同情”的内核。冰心立足于人生对爱的渴求,从切身体验起步,随时随处在发掘、寻味、扩升华爱的精神意蕴,也在漫长的探索中逐渐扬弃泛爱思想而深化爱的社会历史内容,把爱内化为自身的精神意志和审美品格,“提升为人格良知的标尺和风范,堪称在新文学史上对爱之母题进行着一次最执着最深入的审美巡礼和精神建构。”

总而言之,冰心是我们的诗人,我们的小说家,更是我们的大散文家;是我们中国新文学的第一开拓者,在她七十多年的文学创作中,真诚表现了自己的时代。她那光彩夺目的作品,是给人们及未来的最大奉献,是留给人类的宝贵精神遗产。从19xx年起,她开始了文学生涯,直到生命的最后都努力不懈地用实践进行着艰苦 8

的开垦,在这期间,她和她的作品虽然历经风雨的磨洗,但她仍踏踏实实写下去,把心交给祖国、交给孩子、交给光明和未来??

参考文献:

1、参见《寄小读者·通讯二十七》 (19xx年)、《五行缺火》 (19xx年)、

《世纪印象》 (19xx年)诸篇。

2、参见《我的文学生活》 (19xx年)、《关于散文》

(19xx年)、《漫谈散文》 (19xx年)、《我与散文》

3、参见《文学家的造就》 (19xx年)、《一封公开信》

十六》 (19xx年)、《闲情》 (19xx年)诸篇。

4、鲁迅:《而已集·小杂感》。

5、子刚: 《冰心女士访问记》。

9 19xx年)、《谈散文》 (19xx年)诸篇。 (19xx年)、《寄小读者·通讯(

更多相关推荐:
张静中学作文系列之高考作文开头十忌

张静中学作文系列之高考作文开头十忌①忌陈词老套有些文章开头总是从形势写起,言心称“在××的领导下,在××的支持和关怀下,在××的帮助下”有的文章开头总是“太阳”、“月亮”,“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这些调子老唱,…

平江县恩溪中学作文竞赛活动方案

平江县恩溪中学作文竞赛活动方案一、活动宗旨为进一步提高我校学生的作文水平和语文素养,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推进“书香校园”建设,经研究、决定举办学生作文竞赛。本次作文竞赛活动,旨在让学生贴近生活,从生活中选取素材,…

《基于“生活教育”理念的中学作文教学实践》

阅读论文:1.《基于“生活教育”理念的中学作文教学实践》,作者洪路平,载《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xx年第2期。基于“生活教育”理念的中学作文教学实践20世纪xx年代以来,西方的教育教学理论大量地被…

中学作文教改实验报告

中学作文教改实验报告中学作文教改实验报告溪留梦痕中学作文教改实验报告一、实验课题名称:“自能式素质作文”教改实验二、实验背景目前,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是不尽人意的,尽管我们广大教师在这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但多年来…

浅谈中学作文教学的几点体会

中学作文教学的几点体会关键词:作文教学培养观察阅读想象能力加强批改力度摘要:学好语文写好作文是每位中学生必须的,如何改变写作课课堂枯燥低效的处境、提高写作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呢?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培…

大树坳中学作文竞赛总结

大树坳中学语文作文竞赛总结为了活跃校园文学氛围,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大树坳中学文科组开展组织全校作文竞赛,得到全校师生的积极响应。本次活动首先从全校学生中推选,各年级语文教师负…

农村中学作文教学心得

如何让农村学生的作文“文采”起来内容摘要:作文在语文教学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为了能让学生们写出一篇不错的作文,教师们冥思苦想,一直在寻求写作技巧与方法。我在农村教学时,作文也是一大难题,他们不太喜欢课外阅读…

中学英语作文范文

高中英语作文范文ProtectingtheEnvironment保护环境EnvironmentalproblemsarebecomingmoreandmoreseriousallovertheworldFore...

读懂中国征文(上海市天山中学范文)

读懂中国也许许多人只看到了中国在现代的落后进而认为中国人一无是处但是如果能静下心来细想一下我们的文明还真的是无比优秀坚韧勇敢团结包容仁爱为国家和民族慷慨赴死在被蒙古大肆破坏之前中华可是连说话都带幽默感的啊无论是...

五中初二第八届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及优秀范文交流

五中初二第八届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及优秀范文交流原题再现主题播种习惯收获命运要求请从下面的作文题目中任选一个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严禁仿写抄袭题目1快乐是一种能力2宽容是首诗3细节的魅力4沟通...

中学生端午节作文范文

中学生端午节作文范文同学们你们一定听过这首诗吧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赢躯亦点舟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这首诗描写了南宋诗人陆游在端午节这天的生活习惯作者吃粽子插艾枝储药配药方祈祷这一年能...

中学生作文范文2篇

遗落在钢笔里的忧伤本文来自初中作文cszw20xx09154725html遗落在钢笔里的忧伤一支钢笔在被拒绝后给我带来无尽的忧伤一支钢笔带来忧伤后给我带来深刻的思索一支钢笔在被思索后给我带来前进的动力一支钢笔带...

中学作文(3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