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让作文更精彩

时间:2024.4.21

素材积累让作文更精彩

作文是一种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技能、技巧,不论是语言、思想还是技巧都需要积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素材方面的积累尤为重要,没有积累就难以写出佳作;只有长期积累才能写出文采斐然、思想深刻的文章。下面是我在写作素材积累方面的一些做法。

一、平时素材积累的方法.

1.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

作为教师,我们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观察生活中事物的特征,观察人情世态,观察自己的校园、观察自己的家庭。作文的一个鲜明特性是她的生命性,作文必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只有观察生活,有了自己的生活经历,有了自己的情感体验,然后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才能写出有生命特性的作文,才能写出有独特性的作文。

2.让学生每天做摘抄

摘抄要由浅入深,积少成多,学会运用。每天要求高中学生做300字的摘抄,等习惯养成后,再要求学生写上自己的感想和评价;时间长了,积累的多了,可以让学生交换摘抄,再做评价;经过一年的积累后,学生就能从摘抄中学到素材,而且有的学生还能活学活用,很好地使用摘抄中的用语;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鉴赏水平,能够体会语言和技巧方面的妙处。

3.教师讲课时适当补充

在授课的时候要结合相关内容穿插作文积累:哪些材料适合作为写作素材?哪些材料可以用来证明这个观点? 学生每天在学校上课,在讲解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穿插一些与写作密切相关的内容,这不仅仅指的是写作技法,更重要的应该是一些与生活、人生等相关的具有知识性的信息。

4.引导学生关注热点问题

比如我上课的时候专门让学生观看了“中国达人秀”的节目。学生对失去双臂的刘伟和残疾人舞蹈组合马丽和翟孝伟印象深刻,很多同学写到磨难的时候都能运用上,我觉得还是挺好的。有争议的热点问题也可以让学生讨论下,比如著名学者余秋雨的捐款事件。这样既可以积累素材,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二、高考前积累的方法.

对高考前作文的复习,师生都觉得漫无边际;高考前应该在平时积累的基础上重点关注以下几点,以避免学生在高考考场上茫然无措。

1.进一步熟悉一个作家:很多佳作都是源于学生对某一个作家认识深刻,对一个作家了解深透或者说很熟悉才能写出自己真切的体会,才能因此向改卷教师展示出自己的认识水平、思维能力、阅读视野、情感态度、价值取向等。比如说李清照,理解她的亡国之痛、丧夫之悲、漂泊之苦;理解她的婉约中也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放:如果能真正把握这一个作家的精髓所在,一定能写出打动人心、感染人的文章来。

2.进一步熟悉一本书:比如熟悉《红楼梦》,不论写什么体裁的文章,你都可以运用书中的人物,书中的立意。读者可以从中看到爱情,看到压迫,看到竞争。只要能深切理解一部书中间的精妙所在,就能在任何体裁的文章中运用自如。

3.了解十个社会热点:读书少的学生临时可以通过看电视栏目、查阅电脑、看报纸,了解社会热点。虽然说高考不一定考社会热点,但是能在作文中巧妙的

运用热点材料,展示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显示“文章合为时而作”的文以致用的作用,必然能让阅卷教师眼前一亮。

积累的方法虽然多种多样,但是写作素材方面的积累,还是要从平时点滴积累做起,然后才能做到厚积薄发。作文积累平时贵在通过观察、广泛阅读,扩大自己的视野;高考前则贵在精,可以从某个点上提高应考能力。


第二篇:高考语文 “扶”还是“不扶”何以让人如此困惑作文素材


高考作文素材:“扶”还是“不扶”何以让人如此困惑

“最美大妈”薛明秀、“最美女孩”余书华、“最美妈妈”吴菊萍、“撑伞仙女”??无数平民英雄的义举让我们明白,扶危济困、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仍是社会主流,基本的价值观和善恶判断标准一直存在,我们的社会仍然充满着阳光和正气——

看到有老人不幸跌倒了,在以往,很多人可能都会不经过大脑思维,出自本能地伸手去扶一把,将老人安置照料好。如今,在南京彭宇案余波未平、天津许云鹤案尘埃未定之际,福州、武汉等地近日接连发生的老人摔倒而无人帮扶事件,让人们的内心很是“困惑”。 20xx年3月5日,华南师范大学理论部谈方教授发起成立了"搀扶老人风险基金"。王商绘

分析导致人们内心“困惑”的原因不难发现,如果从人们内心的道德情感来说,几乎没有人会对伸手帮助摔倒老人持否定意见,真正让人们“困惑”的,是怕因为自己的伸手援助,给自己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

某网站最近所做的一项调查,也证实了这一点。在参与投票的1883人中,44%的网友表示今后不会搀扶老人,38%的网友选择了“不好说”,18%的网友表示“肯定会扶”。一位网友说:“以前觉得自己一定会扶,因为过不了良心这关;现在肯定不会扶,因为过不了责任这关。”

这位网友的话虽然朴实但却真诚,道出了民众不愿意帮助“摔倒者”的真正原因——并不是内心不愿意帮,相反是很愿意的,之所以不敢伸手,确实是怕“惹祸上身”。

民众为何会因为怕“惹祸上身”而置“扶危济困”传统于不顾呢?这又不得不从1年多前南京“彭宇案”的审判结果和今年6月天津“许云鹤案”一审判决结果分析起。

在这两起影响深远的案件审判中,广受人们诟病的,是法院在审判这两起案件中采用各打“五十大板”的处理方式,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法院运用“疑罪从有”的断案思维,让被告承担了一定的民事责任。这样的司法行为,看似“不偏不倚”,实则“贻害无穷”。这种“贻害”正如新华社评论所指出的那样:“诚然,司法活动不应被舆论左右,道德审判也不能取代法律裁决,但司法活动如果偏离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轨道,显然与国家设立司法制度的初衷相悖。‘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是我国司法工作的基本原则,不容有丝毫扭曲。在证据不足、事实不清的情况下,以所谓的‘常理’为基础推断出的判决,也许在个案中有利于年迈体衰的‘弱者’一方,但从社会普遍意义上审视,必然伤及社会公平正义,使其他年迈体衰的‘弱者’在身临险境时因缺乏及时救助而险上加险。”

在现实中,做了好事反而被诬告,这样的事情有没有?确实有,但在每天发生的数以万计的扶危济困事件中,这样的个案终究只是小概率事件或者是特例。从概率学上说,甚至于可以小到忽略不计。我们应该深思的是,为何一个小概率事件或者说是极端个案会演变成社会公众事件,并出现了道德越位审判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媒介的角色和作用也应该深入反思。以最近发生在天津的“许云鹤案”为例,此案件最初引发社会关注,源于一个网帖:《天津车主搀扶违章爬马路护栏摔倒的老太反被讹10万》,从这个标题所传递出来的信息不言自明:就是做好事反被讹。此后,各类媒体大量跟进,“‘彭宇案’重现”、“好心司机救人反被诬”等夺人“眼球”的标题便频频见诸一些媒体。事实上,在当时,这仅是一个司法个案,车主撞不撞人,是一个依据证据来确认责任的法律问题。可在媒体上几乎一面倒的是,原告王秀芝老太太被当做一个白眼狼式的人被抨击,这种情况在一审宣判后,体现得更为明显。但事实是,随着案件进入二审程序,最终决定二审结果的依然应该是证据。因此,媒体上这种脱离事实依据而出现的未审先判的道德式审判,影响极其恶劣,它既可能干扰司法、影响案件审理结果,更容易强化“好心没好报”的负面预期,让人在扶与不扶时内心更

用心 爱心 专心 1

为“困惑”,以至于有人发出了“许云鹤案”让道德倒退三十年的极端感慨。

对于上述案件引发的社会不良后果,我们确实应该深刻汲取教训,但也不必对此过于悲观。我们应看到,与每天发生的数以万计的好人好事相比,上述案件仅是极端个案。我们更应看到,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具有扶危济困传统美德的民族,几千年来,“推己及人”、“与善仁”、守望相助、自强不息的中华传统美德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成为国民精神的基石所在。这些传统美德不会因为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而过时,更不会因为偶尔出现的“救人官司”而褪色。当然,我们也不必讳言,在扶助别人反而被诬告的风险面前,在空前深刻的社会变革冲击下,面对需要帮助的人,帮还是不帮?有的人可能会感到“困惑”,有的人可能会保持“冷漠”,甚至于有的人可能会临阵“退却”,但这并不能代表社会的“主流”。

近一段时间以来,从“最美大妈”薛明秀伸手接不慎从四楼窗户坠下的84岁高龄的老人,到“最美女孩”余书华口对口为溺水老人做人工呼吸,到“最美妈妈”吴菊萍奋不顾身地用双手接住10楼坠落的2岁女童,再到“撑伞仙女”暴雨中为行乞的残疾大爷撑伞而淋湿自己半边身子,无数平民英雄的义举让我们明白,扶危济困、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仍是社会主流,基本的价值观和善恶判断标准一直存在,我们的社会仍然充满着阳光和正气,无私帮助别人的人终究会得到公众的称颂和敬重。在中华民族的内心深处,传统美德虽然遭到了一定的冲击,但却是越发坚韧和顽强,它正像一棵常青树一样存活于中华民族世代繁衍的思想文化沃土中,成为激励人们奋发向上的精神动力。

俗话说,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要真正化解人们为“扶”还是“不扶”而产生的内心“困惑”,既需要司法机关在处理类似案件中维护好社会的公平正义,也需要人们包括媒体在面对类似事例时保持足够的理性和宽容,尽量避免让极端个案演化成全民恐惧,进而共同让扶危济困、守望相助的传统美德在新时期正常成长。

用心 爱心 专心 2

更多相关推荐:
高考作文素材反思

努力是一艘船反省是一张帆只有张起这张帆你才能乘风破浪向着成功的彼岸先进李世民说以铜为镜可整衣冠以人为镜可照得失铜也好人也罢这些都是反省检点自己的工具在人的一生中反省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孔子身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千百...

作文素材:复旦投毒案给予我们的反思

作文素材复旦投毒案给予我们的反思写作佳苑05260631作文素材复旦投毒案给予我们的反思事件回放20xx年4月1日早上复旦医学院研究生黄洋在宿舍喝了一口饮水机中的水觉得味道不对以为水过期了为了避免别的同学喝到他...

《在生活中寻找作文素材》教学反思

在生活中寻找作文素材教学反思在生活中寻找作文素材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不少学生害怕作文一提起笔就抓耳挠腮经了解有几方面的原因1觉得无内容可写乱编的多2语言积累少干巴巴的难以写具体3对周围事物没有留心观察4缺乏...

作文素材:复旦投毒案给予我们的反思

作文素材复旦投毒案给予我们的反思写作佳苑20xx05260631作文素材复旦投毒案给予我们的反思事件回放20xx年4月1日早上复旦医学院研究生黄洋在宿舍喝了一口饮水机中的水觉得味道不对以为水过期了为了避免别的同...

作文素材:复旦投毒案给予我们的反思

作文素材复旦投毒案给予我们的反思写作佳苑05260631作文素材复旦投毒案给予我们的反思事件回放20xx年4月1日早上复旦医学院研究生黄洋在宿舍喝了一口饮水机中的水觉得味道不对以为水过期了为了避免别的同学喝到他...

高考作文素材:高考状元们的异举引起的反思

高考作文素材高考状元们的异举引起的反思高考作文20xx05110920高考状元们的异举引起的反思每年对于各地的高考状元社会舆论一片赞誉认为他们前途无量这似乎已经是中国固定的思维模式为他们描绘出大好前程而对于今后...

20xx年江苏高考作文阅卷汇报与反思

20xx年江苏高考作文阅卷汇报与反思朱孝伟20xx年江苏高考作文题七作文7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几位朋友说起这样一段探险经历他们无意中来到一个人迹罕至的山洞因对洞中环境不清楚便点燃了几支蜡烛靠在石壁上在...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和立意教学反思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和立意教学反思在今天的比教学活动中我于第三节课在阶梯教室主讲了新材料作文的审题和立意作文研讨课本节写作课属于写作方法指导的范畴授课过程按照课前预设有条不紊进行材料阅读材料中的对象和对象行为表象原...

20xx年江苏高考作文阅卷汇报与反思

20xx年江苏高考作文阅卷汇报与反思朱孝伟20xx年江苏高考作文题七作文7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几位朋友说起这样一段探险经历他们无意中来到一个人迹罕至的山洞因对洞中环境不清楚便点燃了几支蜡烛靠在石壁上在...

高考作文素材

20xx高考作文最新素材一92岁高龄的国家科技最高奖获得主吴良镛院士人民大会堂做报告学生睡倒一片反思如下1学生上课睡觉有时真与教师水平无关2教育不仅仅是教授一些知识还有很多更重要的成分在里面比如尊重道德诚信责任...

作文素材

20xx高考作文素材集锦有关理想追求等精神层面的命题观点人是要有一点追求的信念的伟力无穷精神的辐射能使弱者变强对精神追求的力量有时候更胜于对物质的追求对物质的追求是为了更好的活着对精神的追求可以超越生死孔子杀身...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教学反思(整理精校版)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教学反思作文辅导12131705学习目标1加深对审题立意要求的理解2培养审题立意良好的思维习惯课时1课时教学方式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一仔细分析两年高考作文形式的异同点20xx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

反思作文素材(2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