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发展性学习评价体系的探索与研究

时间:2024.4.21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发展性学习评价体系的探索与研究

【摘  要】

发展性教学评价是指一种以促进评价对象发展为根本目的,重过程、重评价对象主体性的教学评价。传统教学由于过于强调以学科价值为本,以知识技能体系为目标参照,以教师为中心,重结果、求一律,把教学评价本身当作目的与终结,存在着许多弊端和局限性,制约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新课程强调构建侧重评价过程、强调评价对象主体参与、重视评价方法多样、以促进评价对象的发展为根本目的的发展性教学评价体系,重视发挥教学评价的诊断、导向、激励、教学等功能。本文就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发展性学习评价体系的构建作粗浅的探索,以促进评价改革,并供参考。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发展性学习评价      评价体系   探索研究

一、课题的缘起

一)、基础教育课程评价改革的要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课程改革目标中提到:“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并且在课程评价的章节中的第十四条中规定:“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新课程强调建立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强调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重视评价的激励与改进功能;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

二)、传统学业评价的缺陷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知识性、技能性、工具性非常强的学科,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个性的发展、创造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信息技术学科是新兴学科,学生学习成绩评价体系还不够完善。信息技术教师在实际操作中很少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认知方法、技能形成、情感等方面能力的评价而注重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注重结果评价,而忽视了过程评价,主要表现为:一、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过程的评价过于简单、含糊,并流于形式,较为普遍的为教师的口头评价,评价语大多为“你真棒!你真行!”等;二、教师对学生平时课堂学习情况的评价不够及时,往往是一个学期结束了,教师给学生一个期末学习成绩,如优秀、合格、不合格,使学生难以明白自己到底在什么方面比较成功,那些地方需要努力;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往往侧重于计算机操作结果的评价,而忽视了整个学习过程,操作过程和学生情感态度的评价,致使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往往着眼于学习优秀的学生,表现显眼的学生,而忽视了一大批表现一般和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

三)、学生发展的需要

学生在学习上的差异是普遍存在的,这一事实不容更改,因此这种评价现状导致学习优秀的学生在教师评价,学习小组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都始终成功,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始终失败这一事实,而表现一般的学生在计算机学习中得不到教师的关注,同学的重视,久而久之,使这批学生的自我评价定位过低,渐渐失去学习的积极性。而这与《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修订稿)》的精神“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提高其科学文化素质。”是背道而驰的。

《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修订稿)》(小学部分)明确指出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是:帮助学生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习惯;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评价以形成性评价为主。

由此可见,树立与新课程标准相适应的教学评价观,构建侧重评价过程、强调评价对象主体参与、重视评价方法多样、以促进评价对象的发展为根本目的的发展性教学评价体系,重视和加强教学评价的诊断、导向、激励、教学等功能,把课堂教学的重心从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转移到正视学生的基础和促进学生发展上来刻不容缓。基于以上考虑,我们提出了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进行发展性学习成绩评价体系建构的研究,期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推进评价改革,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二、研究诠释

一)、构建《信息技术》发展性学习评价体系的理论基础和依据

1、多元智力理论

多元智力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提出。加德纳认为人类至少有七种认识世界的智力方式,即:语言、数理逻辑、视觉空间、身体动作、音乐、人际和自我等。不同的人可能擅长于特定的智力方式学习,因而人类的知识表征与学习方式有许多不同的形态,个别差异在教学中不可忽视。多元智力理论的广阔性和开放性对于我们正确地、全面地认识学生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各种智力只有领域的不同,而没有优劣之分,轻重之别。如果学生可以使用不同的智力方式来学习、记忆、表征和应用知识,那么用单一的教学评价方式来评价学生必定是有局限性的,取而代之的方法应该是多元评价,用多种评价手段和方法来衡量不同的学生。只有这样才可能真正发挥评价的功能,培养出具有分析、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学生,让学生发挥其所长。

2、建构主义教育理论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的主观认识,重视建立有利于学习者主动探索知识的情境。建构主义者认为,虽然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人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或解释现实,由于个人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因此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也不同,而通过学习者的合作可以使理解更加正确、丰富和全面。

建构主义教学评价的重点在于知识获得的过程,认为对建构知识的评价比对结果的评价更为重要。“立足过程、促进发展”,是这种评价思想的集中代表。以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来说,它包括了学生自我评价、学习小组对个人的学习评价、教师对学生激励性评价、以及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评价。评价内容从重知识记识向重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心理素质、学习态度的综合考查转变,评价标准从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向重视个体差异个性发展的评价,评价方法除了传统笔试,更多倚重多元参照系评价,评价主体由单一教师向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共同参与的交互评价转变,评价重心由关注结果向关注知识形成的过程和促进学生的发展转变,即由终结性评价向形成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转变。

3、人本主义教育思想

人本主义教育认为,长期盛行的以作为客观知识测验结果的分数的评价范围是极其有限的,它仅能就学生现有的知识以及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某些技能技巧做出评价,而无法衡量学生成长中的意志努力,刻苦勤奋和态度、动机等因素,也无法判断学生学习活动的性质。这种外在的、机械的评价方法所造成的不良后果是:一方面迫使教师只重视学生成绩而忽视整体人的成长,另一方面也滋长了学生的一种错误观念,认为学习就是为了获取高分,而获得了高分就意味着某门功课的最终完成,无需再继续深入钻研了,对分数的追求掩盖了真正的求知、认识与发展。同时,分数是由教师给出的,学生被排除在评价过程之外,既没有评价的义务,也没有评价的积极性。长此以往,学生逐渐形成了依赖和恐惧的心理,与教师的疏远不断加深、扩大,由分数而引起的忧虑和苦恼愈来愈多,最终导致学生成为分数的“奴隶”,丧失了自我评价、自我调整的能力。

4、新课程评价理念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学习的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法;应该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评价的手段与形式应该多样化,应以过程评价为主。对评价结果的描述,应采用鼓励性语言,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二)、发展性学习评价体系的概念界定

综合以上理论与《信息技术》学科特点,我们认为《信息技术》发展性学习评价体系应是“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强调评价指标的多元性,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评价要保护学生的自信心与自尊心,体现尊重和爱护,关注个体的处境和需要;评价应突出发展、变化的过程,关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积极主动的态度;要将评价贯穿于日常教育活动中。”是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以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等为理论基础,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应用为评价基础的评价体系。它确立受教育者评价的主体地位,积极、主动的参与评价过程,坚持评价的民主性,注重启发和提高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培养受教育者自我分析、自我评价、自我调节的习惯和能力。教育者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跨越多时间段、多空间观察受教育者的进步与改变情形,了解其动态的认知过程,给予个性化的诊断与评价。在评价中采用静态、动态评价法相结合,采用多纬度的评价指标,发现受教育者的擅长领域,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

发展性学习成绩评价体系与传统静态学习评价体系相比较具有以下特点:

1、评价内容的多元性、评价方法的多样性。

 评价体系从学习参与、基础知识、操作技能、社会适应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的、全面的素质能力考察。评价过程中采用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展览评价、动态日常记录评价等,使用多种评价方法确保评价的全面性,准确性。

2、确立学生评价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评价的积极性。

传统考核评价的方法注重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发展性学习评价确立了学生评价的主体地位,教学中让学生自我评价,引导学生成为自律者,发挥学生在评价过程的主体性。让学生在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的共同努力下促进发展、学会合作。学生学习前了解自己现有的基础,通过对自己日常学习中良好学习行为的记录,激发学生关注自己的优点,结合课堂学习反思表看到自己的进步,通过多方位的评价与展览性评价验证自己的学习能力。

   3、重视学生进步过程的评价,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传统的评价方法注重静态的评价,忽视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优良品质和潜在能力。发展性学习评价体系重视学生对学生解决问题过程的评价,从中发现学生优良的学习品质和潜在学习能力,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通过建立个人学习成长档案、学习成长日志评价让等形式关注学生日常学习中点滴积累和优良的学习品质;并通过展览评价使学生明确下阶段努力的方向;结合个人学习成长档案、课堂学习成长日志、研究性作业、展览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评价,激发其学习的潜能。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研究为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寻找较为科学的学业评价内容、评价方法与评价形式,建立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和可持续性发展的科学评价体系。

2、通过改革评价内容与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激励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计算机学习习惯。

   3、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全面和谐地发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4、提高信息教师掌握发展性评价的艺术,深刻理解“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理念,自觉发挥评价的激励性、发展性功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同时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四)、研究的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构建教学评价体系的首要标准。当代教育教学是一个合乎规律的社会实践活动,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必然要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符合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教学符合客观规律在评价上体现为评价的科学性,评价体系的构建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情感、意志等发展规律、学科知识的组合规律等,这是评价体系确立的最基本的条件。

2、全面性原则

教学评价要以学生的各个方面为评价对象。因为学生是人而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人的一切活动,包括学习要受人的意识支配,所以教学评价就不能仅仅局限于关注知识的掌握,更要促进其兴趣、爱好、意志等个性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3、发展性原则

评价是与教学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的过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发展性评价体系除了基本的区分优良和分等鉴定功能、固有的诊断功能改进与形成性功能以外,更重要的是具有了记录成长的功能、反馈调节功能、反思总结功能和积极导向功能,它提供的是强有力的信息、洞察力和指导,旨在促进发展而不是简单的优劣区分。评价的基本目标是为了教育并促进学生的发展,是为学习服务的,是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的。

4、激励性原则

评价能使学生适时了解自我发展的状况,从而激发新的需要,增强目标意识,促使自己不断向既定目标迈进。激励不在于对学生一味表扬,教师应逐步培养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提高他们反省能力,不因存在某些不足而怀疑自我价值。这样即使教师指出学生的不足甚至是批评,学生所感受到的仍是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和期望,形成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达到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

三、小学信息技术发展性学习评价体系的建构

一)、优化评价环境,保障评价改革的健康发展。

    要真正发挥评价的导向和激励作用,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采取一系列配套措施,建立一整套保障机制。

    1、召开家长会,争取家长和社会的支持,评价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首要的任务是转变观念,不仅教师和学生要转变观念,家长和社会也要转变观念。我们努力构建学校、家庭有机结合的网络,召开家长全体会议、家长委员会会议,引导家长真正地理解、支持、参与评价改革,争取家长和社会对发展性评介的支持,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评价环境。

2、让学生参与评价办法和细则的制定,明确评价的目的。评价不是目的,而是手段,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甄别与选拔,而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学生是评价的主体,如果学生不支持、不理解评价改革,或学生被动地接受评价改革,评价改革将失去“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目的与意义。让学生参与评价办法和细则的制定,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明确评价的目的,在校园内营造一个支持评价改革的心理氛围,使改革能顺利推进。

3、建立协调完善的交流培训机制。学习评价改革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处于实践探索阶段。为了保证学习评价改革科学、有效、持续、深入地推进,必须建立一个深入畅道的交流机制。

二)、创建平台,构建合作评价的机制。

1、让学生家长参与使用成长日志,促进学生发展。为学生精心设计“学生成长日志”,每本日志册由学生随时携带,封面上有学生的班级、姓名、家长姓名、联系电话等,记录册里有信息技术日常学习评价细则,有学习评价的目标、标准、内容和评价方式等。评价栏内容有教师反馈、学生反思、家长的话三个项目,分别由老师、学生、家长填写,每周学生反思一次,每月教师、家长评价反馈一次。

2、构建多向传输的学习评价网络,让学生在评价中成长。在课堂学习中,构建同桌二人学习评价组、前后两桌四人学习评价组,将自然组一分为二的学习评价组、学习组与学习组构成的学习评价大组相互结合、合作学习评价的网络。这些学习评价组,不仅完成学习的交流讨论,也完成小组互评的任务。这些学习评价组主要完成日常学习形成性评价。当然,学生进行互评并非是为了给某学生定个级别,目的是让学生在互评中看到自己的成绩,找出自己与其他学生的差距,进行自我反思自我调控,在成绩与差距面前,不断激励自我,不断发展自我。

3、评选优秀合作学习小组,调动小组密切配合,协作探究、共同发展的积极性。在小组互评中,一方面要淡化个人之间过于激烈的竞争,另一方面也要强化小组之间的合作和竞争。为了强化小组之间的学习竞争,每个月在班中评选优秀合作学习小组,给全班每个学习小组定个级别。优秀合作学习小组,主要视前一个月小组成员个人学习的状况与合作程度评出。合作学习小组的级别高低,直接影响下一个月的日常学习形成性评价中,合作学习小组的个人等级将向上浮动。具体操作方法是:每个月根据合作学习小组学习的状况和小组合作的成果与程度,评选出ABC三个不同等级的合作学习小组。

三)、评价内容多元化,促进学生多项潜能的发展。

    1评价内容的多元性,较好地促进学生多项能力的发展。

     将单一的上机考核改为多项内容组合的开放性考查方式,能较好地考查学生的多方面能力,使学生从不同的考查项目中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为具有不同智力特征的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能更好地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在能力。

2、评价内容的开放性和选择性,促进学生自主能力的发展

在考查项目中,既有基本的要求和规定,也有很多供选择的内容和形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自主选择考查内容和形式,决定考查的时间。学生既可以连续进行某一方面的研究,也可以进行不同的方式的尝试。考查方式既可以小组合作也可以单独进行,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交流与独立思考能力,学生还可以根据考查内容和学习情况,在一定的范围自主支配和控制完成的时间,给学生更多自主的权力和发展空间,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自我控制的能力。

3、评价内容的多元化,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评价内容由重知识考查向重能力发展转化,也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考查的重心由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向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转移,学生不光要记住教材内容,更重要的是要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死记硬背教材内容的学习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死记硬背转向主动探索,灵活应用。在学习中感悟与体验,总结一定的规律和方法,促进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发展。

     4评价内容的多角度。

    内容的多角度,关注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他们的使命感、责任感、自信心、进取心、意志、毅力、气质等方面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发展。评价学生的学习不再仅仅依靠成绩测验,还包括了对和学生学习有关的态度、兴趣、行为等等的考查。用一句话说,就是以多维视角的评价内容和结果,综合衡量学生的发展状况。

四)、评价主体多元化,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构建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复评相结合的多元评价体系,更好地发挥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将学生由被动接受评价到主动参与评价,将评价过程变成一种民主参与、协商和交往的过程。

1、学生自评

在评价中先由学生进行自评。首先使学生明确评价的意义在于客观地认识自己,看到自己的成功与不足,促进自己今后更好地发展,不要纠缠于分数。其次是要学生掌握评价的方法,学会依据一定的标准进行评判,提高具体情景中的分析与判断能力。为了便于操作,在各考核项目中设置自评项目,学生对照评价表分项进行自评,再通过同学互评,进行对照与反思,逐步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

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评比,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让他们做得更好。教师也可以在课始提供一些现成的学生作品,让大家评判什么样的作品是美的、合理的。对学生范例的分析,不仅给出了一个较为形象直观的评价标准,而且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给他们以启发。一旦产生有创意的作品,教师应及时给予演播来引导学生努力的方向。比如《校园里的树》一课,通过画各种各样的树这一任务让学生自主学习“画图”软件中几个常用工具的使用。当树在几个孩子那儿被拟人化后,教师立即抓住机会展现给所有的学生。生动有趣的画面将学生的思路打开了,于是有的学生给树扎上了小辫子,有的学生在树杆上开了一扇小门,说那是小动物的家……

2、学生小组互评

在学生自评的基础上,通过同学或小组互评,进行对照和反思,促进学生自我认识的提高,学生在互评过程中也会从中受到一定的启发和帮助,会吸取别人的经验和教训,会有所感悟,在给他人帮助的同时也能促进自身的提高。一些不同看法和模糊认识,可以通过讨论和对照,达成共识,在互评中尽量以质性评价为主,淡化分数的作用,提倡多看他人的成功之处,相互学习和鼓励,共同提高。

例如:在进行典型性学生作品评价时,可以是由学生每人选择一件作品(包括对自己作品的文字介绍)进行展出。学生可以由上台围绕“为什么选择这幅作品?”“这幅作品的最成功之处在哪里?”等主题进行介绍和自评。同学之间可离开座位互相欣赏参观、浏览作品,围绕“你最欣赏哪一幅作品?为什么?”“这幅作品的闪光点在哪里?”“作者平时的学习态度,知识技能等方面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地方?”等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在同学互评的过程中,如果有什么疑问或想了解的地方可以与作者交流,请他(她)谈谈自己的感想和体会,作者需作出回答。学生在与他人作品的欣赏对比中互相了解,互相促进,同时也能更清楚地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

3、教师复评

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复评,其目的是增进师生间的相互了解,促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着重在于帮助学生分析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原因,有针对性地给予具体指导,使评价真正成为教育的手段,成为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的动力。教师复评的另一个作用,还在于对学生自评或互评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学生提高评价的能力。在评价过程中师生应处于平等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情况,使评价过程成为民主参与、协商和交往的过程,最大限度地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

如在教学word程序时,我让学生设计一件反映申奥成功的作品,要求图文并茂,主题突出。有一个学生的制作过程是这样的:他首先从素材库中插入了一幅天安门及鲜花广场图片作水印背景,然后使用画图软件做了一个五环标志贴到了文档中,由于操作较慢的原因,最后的作品没能输入文字,画面布局也不是很合理。在评价时我没有单纯就作品好坏下一个结论,我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这个学生的操作过程、解决问题的思路,能使用多种软件和技巧来创作作品的方法,并“大胆”地给了他一个“优秀”。因为这个学生基础不是很好,能有这样的表现是相当不错了,只要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提高、有发展、有创新,就要积极给予肯定和鼓励。

有时,我也会根据学生的要求采取延缓评价的方式,当学生觉得作品不理想时,可以要求暂时不评价,待满意后再给予评价。上面那个学生我让他课外继续操作,在他认为满意时再请老师和同学去欣赏,在第二次课上他给我们展示了他的作品,并赢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

下面以第二册第11课《图文并茂的效果》的课堂评价实录为例具体介绍构建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复评相结合的多元评价体系,更好地发挥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将学生由被动接受评价到主动参与评价,将评价过程变成一种民主参与、协商和交往的过程的实践。

1、师:请同学们保存一下自己的作品吧!

2、请学生放下鼠标;

3、师:同学们,看了自己完成的作品,你感到满意吗?(有的生答满意,有的答不满意;)对自己的作品,你自己肯定有很多想说的,比如哪个地方我做得很漂亮,哪个地方有缺陷。现在就请同学们对你的同桌说说自己的作品怎么样,然后请你的同桌评评你的作品好吗?

4、学生自评、互评作品,教师巡回参与;

5、你愿意将你的作品展示给同学们看吗?

6、学生展示作品(教师打开他保存的作品,然后广播给学生们),请学生评价:

作品一:(略)

生1:他在中间插入了一个雪人,并且将雪人的环绕方式设置为四周型,完成了任务,但是他的文字都加了下划线,并且都有底纹,不是很好看;

生2:他这个雪人不是很合适,既然是种西瓜,放一个西瓜应该更好。

师:是啊,有时我们不只一味地把各种效果加上去,这样结果反而不好看,另外,插入的图画最好能跟文章的意思一致。

作品二:(略)

生1:他的字太小了,颜色看上去很好看;

生2:他的错别字很多;

生3:他的剪贴画很好,里面的人就好像文章里的妈妈与孩子们;

师:这幅作品整体看上去很美,画的含义与文章的意思也相近,位置也放得不错,没有影响正文的可读性,就是错别字多了一点,这可不像我们小朋友们平时的作文哦。

7、学生适当修改自己的作品,然后保存。

点评:电脑中作文跟语文课中的作文相似,不能有错别字,插入的图画要对应文章的内容,格式的设计上要有整体美。

在课题的实践中,我们也借鉴了富阳万市镇小的一些做法,设计了学生小组互评活动评价建议表,供上课时使用,意在提高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和逐渐掌握评价的方法,并在评价中提高自己。见附表一。

五)、评价方法过程化,记录学生点滴进步。

评价方式的过程化,关注学生进步的过程,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是评价方式多元化的根本所在,也是新课程倡导的发展性评价改革的核心,我们设想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载体)开展研究。

(一)个人学习成长档案

个人学习成长档案是指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独立的捕捉学习进步足迹的方法。在个人学习成长档案评价时,给学生设立两只档案袋,其中一只“档案袋”是在机房教师机上统一为每个学生建立一只文件夹,收集学生的电子作品,由学生自己对每一次的作品进行筛选,选择最得意的作品或能代表他信息技术学习成果的其它电子作品存入档案;另一只档案袋把显性成果(喜报、课前准备资料)收入档案中,对隐性的成果(学习过程中的收获、感受)用简短的文字描述并保存。

1、设计思想

使用个人学习成长档案评价的一个主要价值,在于允许学生学会判断自己的进步,提高学生评价能力。学生在反省自己的进步和连续自我评价的过程中,成了提交作品之质量和价值的最终仲裁者。个人学习成长档案评价是由学生自己根据教学要求的标准来观察、选择、修改、完善自己的成果,因此通过一阶段的收藏,师生共同分析成果探讨学习能力发展的足迹。并将阶段成果在公共栏中予以公布,强化学生学习的信心。

2、操作要点:

(1)作品集

作品集记录着学生成长的点滴,这部分评价中可以清晰反应学生在课堂中连续的、各阶段学习的民展过程。在这部分评价中对于学生在课堂或课外完成的作品(图画、Word、PowerPoint等)通过上传放入学校网站上的个人专辑中。

(2)喜报集

喜报的种类可以因表彰的内容不同而自定,如最佳合作小组、小画家、优秀个人、创新思路卡、精彩发言等。教师在评价起初,让学生明确有哪些喜报吉,然后在实施过程中,根据需要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使用。喜报的具体规格如下:5*8 单位:cm

(3)评语集

可以给学生的奖品、小礼物写一些简单的评语。对于小孩子而言教师给学生的一些简单的评语,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更有利于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同时也是增进师生思想、情感交流的好手段。为此我通常采用一些写有简单的评语的奖励卡片与小礼物,如“奖给一位有创意的学生!”等。

(4)感受集(收获集)

感受集主要记载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点滴的感受,如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成功感、失落感、对课堂中某一行为的看法等。从感受集的记录可以看出学生在这一阶段学习活动中的所得,能很好的描述学生在阶段性学习活动中的参与度。从而为教师从非智力因素角度评价学习情况提供了依据。感受集收获卡的具体设计如下:5*8单位CM

   (5)阶段成果卡

阶段成果卡是学生分析一阶段学习,记载其在这一阶段进步的卡片。卡片的内容包括:喜报、阶段个人进步点、自评阶段学习的态度等。(具体设计见附表二)

 (二)课堂学习成长日志

信息技术课堂学习学生成长日志。它在每一堂课中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学习能力、学习态度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对自己进行每一堂课的全面反思。

1、设计思想

在整个评价过程中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人”,学生学习评价必需扎根于日常教学,关注学生日常学习的点滴进步,发挥学生在学习中评价的主体地位。信息技术课堂学习成长日志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结束时对自己进行评价,同时也自然而然以成长日志中的要求来要求自己学习过程中的一举一动。

2、操作要点:

执行到的评价起始阶段,在教师指导下填写课堂学习成长日志,并逐渐放手由学生在课后进行。一个月教师对其进行检查并对写上建设性的评语。在期中与期末两个阶段进行档案袋资料展示。成长日志具体见附表三

(三)小组研究性作业评价

小组研究性作业在这里主要指信息技术学科综合性学习领域。即通过综合性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个人收集、阅读、分析相关信息,通过小组交流、合作,并以电子作品的形式展示研究作业的成果。

1、设计思想: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知识技能主要有画图、Word程序、PowerPoint、Internet上网基础等若干个项目。小学信息技术课关注的是学生的应用软件能力。通过小组研究性作业,可以发挥每个学生的强项,并以学生独立的收集、分析相关主题资料、小组交流等形式发展学生对学习过程评价、监控的能力,学会相互评价、相互合作。

2、操作要点:

在实施小组研究性作业时,首先教师在开学初就公布这学期小组研究的题目。让学生在这些研究项目中自定完成1-2个研究项目,也可以是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自定1-2个项目。在评价学生研究性作业时,只要学生能完成作业一律为优秀,并颁给证书。因为整个研究过程都是学生独立进行或小组合作的学习过程。并将所有作品在学习园地、学校网站上交流达到资源共享。

如在学习第五册内容时,学习内容主要以多媒体作品(PowerPoint)制作为主,根据教学内容我为学生设计了研究性作业,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个研究题限期可以为一个月、两个月、也可以是一个学期等各不相同)

(1)与语文学科的综合

介绍一位作家、诗人(包括生平、作品、生活轶事等);

介绍文章的一种题材(如什么是记叙文、写作特点、范例文章等);

个人文章的展示;

(2)与数学的综合

以数学天地、进军奥赛等为主题,介绍或交流数学知识;

(3)与常识学科的综合

介绍所在地区的历史;

以旅游公司的身份,介绍、展示所在地区的旅游胜地。;

(4)与美术学科的综合;

个人作品的展示

介绍本地的民间艺术

介绍自己感兴趣的美术文化以及特点、形式等

(5)与本土文化的综合

研究一种作物并写好观察日记;

以小记者、小调查员的身份去对一些有特色的农民企业家、菜农大户、蘑菇大王进行采访、调查;

选一种家乡特产,并介绍其特色、分类或者种植方法等。

具体的实践:如在学习了Powerpoint软件后的创作能力的测评中,教师有意的提示学生们以社会上的热点话题为主题(如北京申奥、环境保护、爱心助学、节约水资源等)设计一个幻灯片。要求主题明确,内容健康向上,恰当运用所学知识,作品要有创意、有创新,图片与文字的搭配不要太生硬,注重作品的美感和艺术性。在让同学们了解了整个作品的创作不仅需要操作技能,还需要自身的知识素养和美学素养,与此同时教师还为学生们提供一个可以互相交流、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氛围。在多种知识的组合下,在“成就感”这个内驱力的驱动下,每位同学都力争做出特色,显示才能。创造潜能的发挥、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是创作能力测评的宗旨。学生在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上项具体任务时,他们是把自己看作学习主体,使他们在完成各自任务时发挥最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体现个性发展和合作学习,也体现了个人在集体中的作用和价值。因此,评价的核心应放在学生的态度、运用知识和创作的全过程。又如学习画图程序中的矩形、直线、椭圆等工具的使用方法时,要求学生画出家居平面图、教室平面图、学校平面图等,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依据所学数学知识实地量出所需数据,然后绘制到画图软件中。任务完成后,通过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对创作的每一环节进行测评。所以说这种小组研究性作业评价形式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供了天地,创作测评的时间一般较长,可以是一周甚至是更长的时间。在不同创作中一方面使学生掌握不同的应用技巧,另一方面也逐渐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这样的小组研究性的形成性的作业评价过程不会让学生死记所学的知识,它将是终身受益的“能力”。

(四)展览评价

展览的过程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过程。作品展出可分为中期展览或期末展览,让学生在自己的档案袋中选择作品参加展览,用汇报的形式展示自己在信息技术学科上的特长或相对较强的项目技能。

 1、设计思想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知识技能主要有画图、Word程序、PowerPoint、Internet上网基础等若干个项目。其中关注的是学生对其的应用能力的培养,在展览评价中可以让学生自选相对的强项来进行展示,然后同学和老师按他的强项评定等级。展览评价可以扬长避短,增强学生的成功感。

 展览评价是一种适合儿童心理特点的评价方法。信息技术学科作品展览会的形式生动活泼,符合儿童喜新、好动的心理特征;同时,展览评价可以调节学生情绪。采用作品展览的形式进行评价,提供学生之间互相观摩,互相交流的场所,有利于激发对美术学科的兴趣和提高。

 2、操作要点

(1)展览评价以平时学业成绩为主。要做好学生平时成绩的评价和记载,展览评价作品的来源可以是本学期教学内容,也可以是课外学习的成果。如果对本学期的作品不满意,允许重新创作。期末举行的班级信息技术作品展览会,不求高水平,重在人人参与。展览会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布置。用信息技术课或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参观,欣赏同学的信息技术作品,同时互评。

(2)展览的形式应该是多方位的。学生作品展示的形式还可以有个人作品影集、个人作品电子档案、自制的个人画册、小名人档案、在校园网上建立学生美术作业展览站等。

(3)展览评价的形式主张多样性。评定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解释和评价。展览评价使学生选择的空间和自主性非常大,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强项和特长的机会,鼓励学生发展兴趣爱好。

  (4)指导学生填写“学习成果展示”文本,供展览总评价用。见附表四

四、研究成效与分析

经过一个多学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们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具体表现在:

一)、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

在发展性评价的课题研究中教师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教育思想观念发生重大转变,突破了传统的授课模式,形成了新的课堂评价理念。课堂上那种单一的,只注重学习结果的评价模式不见了,新的评价方法、评价手段层出不穷。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注重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形成,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和表现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良好信息素养的养成,努力寻求一条适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新路子。在发展性评价的学习、探索、实践、反思中教师提高了教学能力和教研能力,并逐步使课题研究走向规范化、科学化。

二)、关注了学生成长的全过程

发展性评价是通过观察学生的行为和展示的作品来评价学生,是基于全面评价的过程性评价。在评价过程中,都关注到了学生对表现任务的选择与尝试,关注到了学生具体的行为和作品,关注到了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关注到了学生的元认识(自我监控和学会学习的技能、态度、情感等)。学生通过及时记录自己学习进程中的各种收获、体会,其真实性、全面性的优点是不言而喻的;同时它也能敦促学生不断检查、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利用学生的自我评价来发展、提高自己。因此,这种评价活动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生活状态,引发学生建构更佳的学习质量。

通过发展性评价中收集取得的记录资料,我对一个班级试验前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情况作了统计对比,结果如下:

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统计表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在课堂教学上,使用发展性评价后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积极性和表现欲要远远大于试验前。特别是从“后进生”上比较,试验后学生表现出更大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并能积极主动参与思考,主动提出问题,主动参与讨论评价,在体验成功的喜悦后便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学习的表现欲。在学习任务的完成率和质量上,试验后明显的高于试验前。可见发展性评价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了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

三)、开辟了多种评价手段,引导学生学会全程自我监控。

学习档案袋的建立和运用,其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历程,在成长的喜悦中培养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能够从中激活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是师生进行双边互动、多向交流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组织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通过使用学习成长日志,学会在课堂中自我监控。

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伴随学生反思的有效载体是“我的成长日志”,它始终有机结合于学生课堂学习的活动中。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我们进行了精心设计与操作,从“自主定向”始,至“自主评价”终,学生始终以过程评价为工具,以成长日志的自选目标为学习方向,以自身的认知水平和情感态度为评价基础,随机进入评价反思状态,进行有选择性的自我评价,以实现课堂学习的自我监控目的。

同时,在每一次作品完成及其自评、互评、师评等过程中,学生都以前一阶段的评价标准为指标,从中学会了对以往学习信息的分析和鉴定,以弥补现阶段学习状态的不足,使学生的自我监控不仅仅在课堂学习中得以很好的运用,在课外学习中也能够自觉的进行自我监控。

因此通过发展性评价手段使学生在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中都能够自我监控,并且在整个学期的学习过程中也能够时时进行自我监控。

四)、发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学习中取得成功是学生精神力量的唯一源泉。”使学生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成功既是参与的结果,更是参与的起点。而发展性评价就是抓住了这一特点,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的予以反馈评价,并及时给予鼓励、加分,使每位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学习兴趣稳定持久。从而加深了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发展性学习评价对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发展、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提高学生对学习过程自我表现评价的能力有显著的效果。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明显提高,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学习积极主动;小组之间形成了互相合作、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协作关系,师生关系融洽,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良好习惯已经初步形成。大多数的学生已能够把计算机与自己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利用计算机和所学的知识给自己的亲人、好朋友、老师等制作节日贺卡。

与传统的学习评价相比较,发展性学习评价采用发展的观点描述学生的发展进步,保护了孩子的自尊、自信,促进了学生个性、心理健康的发展。从根本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学习评价过程。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学习评价的主人,促进了学生终身乐学习惯的养成。特别是尝试面向家长召开的学生成长展示会的召开,大大提高了“后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的做法是先让最出色、进步最大的学生向全体家长汇报和展示自己的成长记录,这样的典型要选好,要有各个层面的代表性,让家长看看人家的孩子是怎样成长进步的,要把家长关注孩子成长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然后再让家长去看学生成长档案展览,并让自己的孩子给自己作讲解。这样的会可以让家长学生一起到场,并让家长孩子坐在一起。事实证明,这样的“成长展示会”受到了所有学生和家长的欢迎,每一个学生都挺起胸膛,感到自己是一个成功者;以往的“不起眼的学生”家长脸上也绽开了少有的笑颜。

五)、增强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

由于发展性评价在操作中很多是通过小组合作进行的,在小组学习中,他们能合作互助、共同研究,小组长或技术指导师组织协调好小组同学的学习活动并定期相互轮换,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

在学生进行作品创作时是否进行小组合作也是发展性学习评价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一件优秀的作品要运用大家的智慧制作出来才能给予高分,对于评分也主要是以小组评价、班级评价为主。

           课题实践研究前后学生在综合应用方面对照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通过发展性学习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课题实验后的各方面能力都优于实验前,说明发展性评价能够有效地改善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从而对培养学生其他能力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六)、形成了一套比较科学的小学信息技术学习评价体系。

教育不仅要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公民和人才,还要使每一个学生成为有能力追求幸福生活的个体。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对一个公民的基本要求。因此,在新课程标准中,每一门学科都强调培养目标和评价内容的多元化,不仅包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学生在学习活动和未来的生活与工作中,其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与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是紧密联系的整体,它们之间没有主次之分,对任何一个方面的忽视都可能造成学生发展的偏颇。因此,通过形成性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有了明显的好转,得到了教师、学生及家长的认可,并且对知识的综合掌握程度也有一定的提高。

发展性评价中档案袋评价、课堂成长日志、小组活动评价建议表、成果展示卡等记录反映了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能力、态度、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与变化,较为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评价观,真正促进了学生信息素养的全面提高。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教学评价对教学行为都有着重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国际教科文组织理科教学评价专家温特(Stephen S.Winter)指出:“也许课程改革的最大问题是考试……如果理科教学不能激发好奇心,不要求进行观察和测量,不提出假设,不进行推断和估计,那是具有讽刺意味的,因为能力经验正是通过这些方法来获得知识的。科学家也是通过巧妙地运用这些方法而取得为他们的同行所公认的成就。然而,如果不加以培养,如果只要让学生死记硬背,他就无法学到这些技能和知识。因此在许多亚洲国家,改革考试评价制度也许是实现富有成效的教育的最重大的步骤。”

作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学评价需要学生和教师共同积极参与。在师生、生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中展示评价的导向、管理、调控、诊断、反馈、激励的教学功能。教师要通过教学评价激起学生的主体参与热情,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进取的力量,分享合作的快乐。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2、《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周为勇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20##年版

3、《对多元化学生评价的理论基础知识的思考》蔡永红载《教育理论与实践》,20##年第5期。

4、《新课程评价中的发展性评价》张向众 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

5、《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赵明仁、王嘉毅载《教育理论与实践》,20##年第10期,第42页。

6、《用成长记录袋评价的理念与方法问答》张春莉 《小学青年教师》20##年10期

7、《多元性:素质教育评价的特征》吴迪载《中国教育学刊》。

8、《多元智能》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第5页,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

9、《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10、《小学生质量评价体系的探索》 王丽杰 现代中小学教育 

11、《新课程与评价改革》 曾琦 陈向明 教育科学出版社

附表一:

《信息技术》学科小组活动评价建议

  ——一个月的学习结束了,我们小组一起来找一找每个组员学习进步的表现吧!

 附表二:

阶段成果卡

附表三:                  我的成长日志

  姓名          班级     

 二00 学年  第 学期  第 月份  

备注:在每一项自评栏目里,用“☆”(做得很好)、“△”(做得较好、但一些不足)、“○”(做得不太好、有明显的缺点)、“╳” (没做到)四种符号如实记录你的学习情况,这样你就会清楚地看到自己的成长历程,你将会感到一种成长和进步的喜悦! 

附表四:

学习成果展示

在这一学期里,我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以下成果:

作品集:

1、我的优秀作品有:                             

                                      

2、对我有教育意义的作品有:                         

                                      

3、我认为值得收藏的作品有:                         

                                      

喜报集

我的喜报有:                                       

                                      

成长过程

这一学期里我学与同学一起合作开展了以下活动:                 

                                       

这一学期我对信息技术课学习的感受有:                     

                                       

老师的评语:                                        

                                       

                                                                             

父母的寄语:                                        

                                       

                                                                              

更多相关推荐:
信息技术培训心得体会

王维君愉快而又充实的培训时光弹指间就过去了,作为一位农村学校的校长,教育战线的一员,能够参加此次信息技术培训,我感到十分幸运。经过为期一周的培训学习,通过倾听专家名师的经验传授,跟诸多老师在一起学习、交流,我加…

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心得体会为提高教师教育技术水平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贯彻执行教师继续教育的相关政策这次国培开展了信息技术学习活动通过学习我深深感到现代化教学技术的科学性和优越性将信息技术用于教学中教师能省时省力...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法》学习体会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法学习体会通通过此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法网络培训学习我领略到了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融知识与技能于一体其目的是为了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学会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应用能力由于计...

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心得

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心得全面实施信息技术素质教育,全面实施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作为这场变革中站在第一线的我在不断地学习新课标,尝试着正确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和理念,期望能更好地应用于教学实践,…

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心得

当今社会科技发展异常迅猛它不但普及广大社会生活和工作的各个环节还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走进了各类校园无声的改变着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及教学手段等作为一名新手老师我也深深感受到了信息技术对学科的交融和充斥通过...

学习信息技术新课标心得体会

学习信息技术新课标心得体会通过这两天的学习,本人的教学观念以及在教材和评价等多方面感触很大。让我认识到“三维目标的确定”确实是新课标下的一个难点,教学目标要结合实际情况来定。目标定得太大,学生不好接受,那这堂课…

信息技术素养类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素养类课程学习心得体会今天我参加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培训对整合有了一些新的体会首先我想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虽然才起步虽然有一些人对此有这样那样的偏见但任何新生事物都是这样过来的我们既然已身处信息时代身处...

学习信息技术心得体会

学习信息技术心得体会学习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管理者培训心得今天参加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管理者培训班的培训上午听了市师专的王教授的一节信息技术提升的一个讲座王教授的讲座从信息技术包括的基本知识信息技术与计算...

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心得

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心得信息技术使用手册课程学习心得体会为了提高自身的计算机管理业务素质促进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我参与了南京教师培训网站进行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使用手册的课程学习这次培训非常适合我们中小学教师...

信息技术培训心得体会两篇

信息技术培训心得体会两篇信息技术培训心得体会范例1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对今后的教育教学方法产生极大影响感受到教学工作的艰巨同时对我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对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现在已不只停留在课件的制作上使...

谈信息技术新课程教学的心得体会

谈信息技术新课程教学的心得体会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信息技术已成为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必要的因素并非只是辅助更不是可有可无的新课程实施纲要要求运用信息技术新的教学活动需要信息技术其重要意义在于以此来促进教学方式...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学习心得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学习心得常州市谭市小学王旭在20xx寒假期间我认真学习了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学习过程中本人作了深入的思考谈一下以下几点心得体会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其根本目的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心得体会(3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