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案例——耳听为虚,眼见也不一定为实

时间:2024.4.20

德育案例——耳听为虚,眼见也不一定为实

20xx年我担任00级计算机班的班主任工作,该班女生较多,而其中一部分女生喜搬弄事非,导致同学之间特别是内宿生之间经常产生各种矛盾,严重影响了班集体的团结。为解决这个问题,并增强同学们明辩事非的能力,我专门为此开了一个主题班会。考虑到现在的学生都不喜欢听大道理,我决定以亲身体验,再结合事例作说明的方式来进行教育。

首先,和同学们玩个传话的游戏。我给每个小组排头的一位同学发了张写着“轻摇西湖小舟,缓缓划向溪流”的纸条,让他记住纸上的内容,然后用耳语的方式逐个同学向后传,传完话后分别由每个组的最后一名同学向大家说出自己所听到的东西,最后再由我说出原先的内容,看哪个组传得最准确。结果每个组说出来的内容与原来的相比都变得面目全非,令人抱腹大笑。待同学们笑完后,我让同学们思考为何一句话传了几遍后就变了样?为何同一句话会传出多个不同的版本?然后我对他们解释这是因为每个人的经历、知识面、思维方式等都不尽相同,对同一件事的理解可能就有所不同,所以当他们要向外界表达这件事的时候就或多或少都会渗透了自己的一些东西进去,特别是当听回来的内容不完整、不合理时,人们往往都会加入一些自认为合理的因素进去,让整件事“合理”一些。另外,在传播过程中,可能还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刻意歪曲事实。因此同一件事经过多个人传播后,其真实性就会值得怀疑。

接着,我在黑板上写了“我没偷他的钱!”这句话,让同学们看看是什么意思。待指定的几个同学发表完意见后,我引导大家读这几句话:

我没偷他的钱! .

我没偷他的钱! .

我没偷他的钱! .

我没偷他的钱! ..

我没偷他的钱! .

然后让大家思考重音在不同的字上是,这句话所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通过一番议论后,师生得出结论:同一句话,由于音调、语气的不同,就可能表达出不同的意思。因此单凭听回来的片言只语是不足为信的。

1

通过以上的活动后,引导同学们得出“耳听为虚”的结论。然后结合班中出现的一些同学间的矛盾,教育同学们以后当听到一些传言时,头脑要冷静,不要马上信以为真,要经过深思熟虑有真凭实据才好相信。

为了进一步提高同学们明辩事非的能力,我让大家思考“既然耳听为虚,那么眼见是否一定为实?”,并试让同学们举一些反例,最后我再举出了“瓜田李下”的例子,进一步说明“眼见不一定为实”的道理。

这次班会课,整个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同学们都很感兴趣,不少同学在周记中说亲身感受到了“耳听为虚,眼见也不一定为实”的道理。通过课后的跟踪调查,发现同学间互相讲坏话的现象少了,同学因为互相猜疑而产生的矛盾了也少了很多。

通过这次班会和以后的多次实践,我体会到要对我们学校的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单靠讲道理有时是很难有效果,因为10多岁的学生了,很多大道理他都会说,有些甚至已经很麻木了。而采取讲故事、搞亲身体验活动等多种形式进行教育,激起其内心的震撼,反而会有良好的效果。

2


第二篇:教育教学案例


加强反思  撰写案例  提升自我

一个案例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一个或多处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感情在内的故事。

小学教学案例必须包括背景介绍、实件发生发展过程的描述,同时还应包括教师与学生在思想上、认知上所发生的冲突。具体地说,小学教学案例一般包括教学背景、教学过程和点评、分析研究部分。教师撰写的案例主要格式是“片断+反思”,其变式主要有“背景——片断——反思”与“片断——评析——反思”,可见,案例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即“案例+反思”。

    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真切回顾,用新的观点进行严格审视,客观评价,反复分析。教学过程中的是非曲直、正确错误,都能由模糊变得清晰。能使教师把某些教学问题认识得比较深刻,解决得比较恰当。利于教师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看清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撰写教学案例的过程,就是重新认识教学事实的过程,就是反思的过程,研究的过程,总结的过程,提高的过程。

作业设计案例

毛秀芬

【背景】在复习“位置与方向”的知识比较抽象,大多数同学在具体的情境中用数对来表示具体的位置掌握很好。但要准确地描述出物体的位置方向,学生总是含糊不清,感到很困难。于是我设计了这样一道习题让学生练习。

如:学校在政府街的北偏东300方向上,让学生观察政府街在学校的什么位置?公园又在学校的什么位置方向上等等,学生都感到茫然。突然一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位置一会儿在北偏东,一会又在东偏南,我硬是搞不懂为啥,但我觉得很有趣,我想把它学懂。”学生能在老师面前说出真心话,那种渴求知识的热情令人欣慰,不能再在黑板上凭空说教了。

【过程】我急中生智利用学生身边的材料来帮助学生理解。我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问:“你们现在能不能说老师现在的位置呀。”立刻,学生热情高涨:“老师在我的东北方向。”“老师在我的正南方向。”“老师在我的西北方向。”……看到同学们兴奋的样子,我故作不解地问:“听你们这样说,好像老师位置在不停地变哟!可是我站着没动啊!位置怎么变了?”想不到全班学生异口同声说道:“是我们的位置不同啊!”学生终于明白了站的位置不一样观察出的方向就不一样。

【反思】1、说明了我们设计作业时也要变抽象为具体,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去领悟掌握知识,学生学得轻松,懂得快,知识掌握牢固。

2、老师平时上课的站位无疑会左右学生的视线,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站位规矩,也要防止畸变成“画地为牢”,不敢越雷池一步的自我捆绑,有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需要“走下来”与学生亲密接触。

留守儿童教育案案例

孟国金

【案例】爱心是老师亲近学生,学生爱戴老师的基础,是“爱其师,信其通”的关键。对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单亲或无亲的学生,更应该付出爱心。

我班的留守学生占班级总人数的82%,其中有两个孩子自主意识差,学习差,打架,骂人,经常偷拿别人的学习用品,违纪现象时有发生。

【做法】我首先用自己的爱心,关怀这两个孩子,从生活上、思想上去教育他们,让孩子感受被人关怀的温暖。同时用严格的纪律约束他们,并针对偷拿别人东西的这种行为进行严厉地批评。

【反思】两年下来,这两名学生逐渐转化,让我深深地感受到教育的付出绝对大于孩子的成长。

课堂片断实录

马正锦

那是午后第一节课,我在五二班上科学课,离下课还有十五分钟左右,突然一位男生站起来告诉我:“老师,王夏同学口腔发炎,无法讲话。”我走到王夏的面前,摸摸头,有些低烧,我问她:“你去医院吗,老师或同学陪你去。”她用肢体语言(摇摇头)告诉我她不去,我又问:“有病为什么不看医生呢?”她用小手指了指放在她胸前的教科书。我明白了,她要坚持听课。同时,我也感动了,多么懂事的孩子!

第三天,王夏同学的病好多了,我有意识地抽她说上节课学习的内容,结果她掌握得很好。于是,借着这件事,我让全班同学讨论总结。同学说:“坚持就是胜利。”有的说:“她热爱学习。”有的说:“她珍惜时间。”还有的说:“她在自觉锻炼意志”……说得很多很多。我想这件平常而普通的事,却对对学生进行了一次较深刻思想品德教育。

跟踪调查出效果

黄光远

【案例】一(2)班学生仲淦,今年春季开学后一段时间每周布置的家庭作业,老师检查时他要么就是忘了带,要么就是没有完成。其实他根本不是忘了带,而是没有做,我找他到办公室进行个别谈话,开始一句也问不出来。后来我用夸奖的口吻说:“你长得这么乖,这么漂亮一个娃儿,不好好学习,今后长大了没有出息怎么能行呢?”这样一来他听我语气比较温和,于是就开口了,说:“是妈妈不关心我的学习,她每天在茶馆里帮忙,有时候很晚才回来,根本没有问过我的学习,我有些题不懂问她,有时还骂我笨蛋,这样一来我对学习也失去了信心,干脆就玩个痛快,不做作业了,所以就成了这样了。”于是下午放学后我与仲淦一同到茶馆里找到了他母亲,把仲淦最近在学校里的学习和思想表现情况告诉了她。当时他妈大吃一惊,同时我也狠狠地批评了她一顿,严厉地对她说:“如果你继续是只管挣钱,不管孩子的成长,我们也像你一样,不管了。”她听了这话赶忙向我道歉,并说:“今后一定要全身心地关心孩子,也希望老师不要放松对他的管教……”又过了一周左右,我检查仲淦的家庭作业,确实变了样,不但完成了,而且书写也比较工整,家长还进行了批改。

【反思】经过这件事使我感到教书育人,要让孩子健康成长,老师与家长经常沟通非常重要。

关于倾听习惯培养的个案

姚  琴

教学片断一】当时我正准备组织大家以小组的形式学习生字“春、夏、秋、冬”。我说道:“请大家在小组中学习这些生字,读准它们的音,再讨论一下,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未等老师说完,孩子们己迫不及待地行动了起来,轰轰烈烈地展开了讨论,我的后半句话早已淹没在了孩子们的声浪中。我怕孩子们没听清要求,又提高嗓门,把后半句话重复了一遍。我在参与有些小组的讨论中,发现还是有不少孩子没有听到老师后半个要求。

      【分析】学生们还没有听完老师的要求,便展开了讨论。表面看是热热闹闹的,但实际上并没有达到老师的要求。有不少小组只是停留在了对字音的反复学习上,并没有对每个字作更深入的了解。

     【 教学片断二】熟读了儿歌之后,我问大家:“每一个季节都唱到了什么景物?”孩子们纷纷举手,其中A回答了这个问题:“花儿,蝉儿,嗯——”A稍微停了一会儿,正思索着。这时有那么几个孩子,边举手,嘴中边喊着:“枫叶!雪花!枫叶!雪花!”A尴尬地望着我,嘴里咕哝着:“噢,枫叶,雪花。”坐下了。

      【分析】A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只作了短暂的停顿,稍加思考。其余孩子便没有耐心听下去,着急的代替他回答。这实际上,等于剥夺了A思考、回答的权利。

      【 教学片断三】在拓展说话训练时,我要孩子们挑一个喜欢的季节说说它的特征。B说道:“春天,柳树发芽了。”几个同学发言之后,我见C举手特别积极,便请他发言,他说:“春天,柳树发芽了。”此语一出,有的孩子便说:“刚刚说过了!”C不服气,有些委屈地说:“我又没有听到。”

      【分析】C在别人发言时,没有认真听,结果,重复回答了。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人文素养”个案

李小菊

《夜莺的歌声》教学片断

师:在那惊心动魄的卫国战争年代,一个和我们年龄相仿的孩子却如此沉着、机智地与敌人斗智斗勇,在课文字里行间中,你能捕捉到他的机智、勇敢吗?

(学生边读边画出相关的句子)

师:在读一读这些句子,边读边想象:当时是怎样的一番情景?

生:孩子把口哨递给德国兵时,用快活的蓝眼睛望着他。我想小夜莺在敌人面前一点也不害怕,他的神情很自然,而且好像玩得很开心。德国兵完全不会在意有别的什么事情发生。

生:“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哩,夜莺倒只有我一个!”我想小夜莺还真是很机智,他在骂那些德国兵,他恨敌人,他却笑着去骂敌人,那样的沉着,而德国兵却丝毫没有觉察到,还以为他是一个调皮蛋呢!

生:“边走边打树枝、拾球果,还用脚去踢,学鸟叫。好像敌人根本就不存在,他在玩他自己的,完全沉浸在孩子玩的世界中,其实他在报信,很机灵。

……

师:同学们也很机灵,小夜莺的心思让大家想得精彩极了!课文中将这些内容通过对话的形式展现出来了,试着读一读。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师:读了这些对话,有什么感受吗?

生:小夜莺真勇敢。

生:小夜莺真是个机智的孩子,我很佩服他!

生:敌人那么凶残,他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但为了自己的祖国,他沉着、机智地和敌人战斗,我们要向他学习,爱自己的祖国!

师:是啊!当祖国妈妈惨遭侵略时,祖国的孩子们只有团结起来,机智、勇敢去斗争,才能赢得胜利。

让我们在动情地读一读这些对话,从中吸取力量,从中受到感染。

《燕子》教学片段

陈秀丽

教学片断】师:我们接着读第四节。看看这一小节写的什么,谁读懂了谁说。

生:这节写的是燕子落在电线上休息的样子。

师:对,你读懂了。这一节写的很美,大家读读、划划,再说说你觉得哪一句写得美,给你的印象最深刻,而且要说说为什么。

生:“这多么像一首正待演奏的曲谱啊!”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这是指燕子,燕子叫起来很好听,它正在唱一首赞美春天的歌。”

师:是吗?“这”光指燕子吗?“曲谱”跟“唱歌”是一码事吗?再仔细读读。

生:他说得不全面。“这”不光指燕子,也指燕子停歇的电线,“曲谱”我想指的是五线谱,而不是指燕子唱歌。

(许多同学表示赞同)

师:说得有道理。“曲谱”不是指燕子唱歌,这跟“正待演奏”有什么关系?你想会演奏什么乐曲?

生:“正待演奏”就是说刚要演奏,指的是演奏哪个曲谱。这曲谱我想应该是“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那首歌的曲谱。

生:不,我觉得是“小燕子穿花衣……”那首歌的曲谱。

教学反思】教学中,以学生说代替了老师的讲,学生在自己想、自己说,听别人说的过程中学会了认真阅读,抓住关键字词阅读,边读边思考,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潜移默化地掌握了阅读方法,致使阅读能力得以提高。尤其是打破学科界限,体现出音乐学科与语文学科的融合。

教学《日月潭》片断

杨玲华

教学片断】在上《日月潭》一课结束时,我提出一个问题:我们刚刚一起领略了日月潭秀丽的风光,这会你最想干什么?

生1:我想去台湾的日月潭旅游。

生2:我想拿起来笔画一画日月潭秀丽的风光。

师:你的想法真好!那就赶快动笔吧!

生3:我想睡觉。

师:为什么?(很惊讶)

生3:我想做个梦,在梦中去日月潭旅游。

师:说明日月潭秀丽的风光已印在了李奇峰的脑海里了。

生4:我想当名导游,带领游客到日月潭去旅游。

师:那你就马上当一次导游,带领我们去日月潭旅游吧。

教学反思】学生们的回答各不相同,各有各的想法,是那么真实。我就满足他们的愿望,让他们行动起来,这样即锻炼学生的能力,拓展了他们的思维,也丰富了课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注需要,给予成功学习体验

马怀忠

背景】成功学习体验最能引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教师的赞美鼓励对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常有强烈的效果,因此,教师无论如何要让所有的学生确知其所得到的赞赏与鼓励,而不是只限于几个优等生而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儿童自身的性格,气质对良好个性的形成起着很大的作用。尤其是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关注需要,针对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提供参与式学习和充实的心理体验活动,对学生的努力与学习成功不断地给予奖赏与鼓励。

案例】我在教学中,有一位这样的学生,他是二年级安全班的蔡瑞同学,是一个非常机灵的小男孩,活泼聪明,但平时上课总沉默、爱说谎、很贪玩,一说到玩,他立马来了兴趣,你让他做什么都行,也因此导致他学习成绩不好。他生活在农村,父亲长期在外打工,由于母亲整天忙于农活,很少管他,随他自由发展,学习不够主动,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开小差,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这个小孩子比较贪玩,作业要经常进行督促才能完成。他的数学还可以,但语文基础差,二年级了,连基本的握笔都不会。针对这一情况,我上课时就经常给他表现和表达的机会,这一切可以看出他的安全感和信任度不强。要改善这一点,需要家长和学校共同努力,多关注他,给他一些关怀和鼓励,仅给物质上的满足是不够的,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关心,多与他沟通,慢慢消除他内心的恐惧和不安,使其敞开心胸,培养其勇敢坚强的良好人格。对于小孩子,我觉得只要耐心地去教他,运用正确的方法,成绩是会有好转的。我注意从培养他的学习兴趣入手,引起孩子的好奇心,从易到难,一步步创造机会,使他不断获得成功,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发其求知欲,变“苦学”为“乐学”,“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培养其学习兴趣,引导他交一些努力学习的伙伴,在同伴交往中,受到热爱的学习,不断上进的良好影响。

反思】根据这个案例,总的来说,影响孩子成长有多方面的原因。作为教师应不要给孩子太多压力,多给孩子一些关注和问候,沟通与交流的时间,让孩子多一些快乐,多一些轻松!

老师多付出,定会有收获

任兴发

开学前一天,校长在教师会议上宣读了本学期教师工作安排,我为之一惊,有点不舒服,但没有办法。这是工作,只能服从,因为上学期刚刚送走一个毕业班,这期叫我去教二年级,我深知,人小,不听话,工作不轻松。

刚到新班,学习习惯差,上课乱哄哄,不是摇桌子,就是拍凳子。有一天,老师检查作业,大部分学生都自觉拿来老师检查,只有三个学生坐在座位上,一动不动,老师走到他的面前,轻声问:“你叫什么名字?”他们低着头,一言不发。

“老师,他叫田力,是个垮班生。”

“他叫杨明锦。”

“他叫仲奎先,打人最行。”

同学们齐声回答了老师的问题,我只好作罢,暂时不管他们。

下午上课时,老师走到杨明锦座位前,老师问:“你想读书吗?”杨明锦抬起头:我想读书,但不想做作业。

三个差生在老师的脑海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于是老师课上课下多和他们接触,上课发作业本时就叫他们去发,收作业时,就叫他们去收,慢慢地,他们认识了老师没有放弃他们,还很尊重他们,很快,他们就认识了老师,一有事就跑来向我汇报,作业也按时完成了,学习有了很大进步,由原来的贪玩,不守纪律,变成了积极、认真,成了我的好朋友,上课前主动到办公室帮我抱作业本,下课后,主动给老师倒开水,对我无话不说。

我深知:只要老师肯付出,一定会有收获的。

字典是最好的老师

陈秀丽

综合练习题中有这样一道题,要求填写“肃”字的部首。巡堂中,我发现许多学生无法下笔,“肃”字的部首是啥,我一时也弄不清楚,是“肀”吗,字典部首中好像没这个部首。

“同学们,‘肃’字的部首是啥?”

“是‘丨’部。”有人回答。

“不是‘丨’,在‘丨’部中查不出‘肃’字。”有人马上否定。

“是中间那个字。”有人边说边走上讲台,将一个大大的“肀”字写在黑板上。

“肀读啥?”有人马上问。

“是乱猜的吧,字典上没有啊!”有人嘲笑说。

“老师,我在词语手册上找到了,‘肃’字的部首是‘聿’。”他马上上讲台在“肀”字的下边加上两横。

有学生赶忙将“聿”字填在空白处,后边的数笔画又让学生犯难了,“肃”字中又没有“聿”嘛,怎样数笔画?除部首以外的笔画该怎样数?

许多学生已动手翻起字典了,终究没有眉目。有人气馁了,干脆不理睬,真奔下文而去。

我接过一位学生手中的字典,我翻出“聿”字部,并知道了它读“yù”,这个部首又派生出三个部首,即肀,聿和肀,如果在字典中找“肀”字部是找不出的。做题时,“肃”字的部首应先填写为“聿”部。

中国的汉字是很复杂的,没有人敢说自己弄懂了中国的汉字,这节课我和学生一起动手获取了新知。

《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案例

陈菊

在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时,由于受2.5的倍数特征的影响。学生在我一提出问题后就不假思索地回答:“个位是3、6、9的数都是3的倍数。”“不对,13就不是3的倍数。”有同学在说,在他的启发下,几个学生都嚷嚷起来,说还有“16、19、23”都不是3的倍数。我提示,你们再多写一些3的倍数,看看个位可能是多少? 学生便开始忙起来,不到1分钟,有学生发言了:“我发现写出来的3的倍数的数个位上是0、1、2、3、4、5、6、7、8、9,找不到什么特征。”学生沉默了,有人提议,再看看十位?“十位和个位一们,每个数字都有出现。”我吃惊,居然有人想到了。“那3的倍数有特征吗?”有学生疑惑地问我,我不置可否,随手在黑板上写了两数“13839”、“28160”,并且很快他们“13839”是3的倍数,“28160”不是3的倍数。“这么快!”学生好惊讶。“那3的倍数的特征是什么呢?”学生一个个急切地说。趁着机会,我提示学生,把个位和十位合起来想想?然后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一下。把他们各位上的数加起来的和都是3的倍数,很多同学高兴直叫了起来。接下来的验证和结论都进行得很顺利。

回头想想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得实在有些艰难,浪费了时间,可我觉得让学生真真实实经历了自主探究、猜测、验证的过程,也是值得的。

实验联系生活

——《轮轴》教学例谈

[片断]

在学完了《杠杆》一课后,继续学习《轮轴》一课。上课时,我拿出一个自来水阀门。

提问:如何开关?

学生:只有旋动阀门上的轮子就可以打开或者关闭。

我把轮子拿掉,请班里力气最大的同学试着开关,没有成功。

继续提问:这是为什么?

生1:轮子拿掉了,光有一根杆子,手使不上劲。

生2:我也认为,在这根既短又光的杆子上,我们有劲使不上。

我的本意,是让学生针对轮子进行思考,出现上面的情况是我没有想到的。一“计”不成,再生一“计”。我又拿出一个自来水龙头,尽力将龙头旋紧,请一名女学生先在竖轴上用力将它打开,她用尽力气也没打开。

生(抱怨):老师,你要是允许我在水龙头的横杆上用力,我肯定能打开。

师(故作姿态):你刚才不是说光滑的杆子有劲使不上,竖着和横着的都是光滑的杆子,不都是一样吗?

生(不服):我认为不是这样的,你要是同意在横的杆子上用力,肯定能成功。

我当然同意学生用自己的办法再试。她不费多大力气就打开了。学生们欢呼雀跃。

师(再次提示):那么,你们现在对阀门上轮子的问题应怎样思考?

生1:现在我觉得阀门上的轮子除了能让我们更容易用力,也能起到省力的作用。

生2:我们上节课学过杠杆能省力,阀门又不是杠杆,怎么能省力呢?

师(假装附和):是呀,既然不是杠杆怎么能省力呢?

生3:从老师的表情,我就感觉你在说反话。我想阀门肯定是运用了杠杆原理,因为它们都是在围绕着一个点转动,我们通过画图肯定能找出其中的支点和力点。

我立即让学生去分组测量实物,画图分析。然后过程中,学生交流很快发现,阀门不仅运用了杠杆原理,耐用可以节省几倍的力。

课后分析:

简单机械单元教学一直令很多教师“头疼”。这部分内容包含了经典力学知识,如果教师只想着如何把这点知识“教”给学生,教师越费尽口舌,教学越显得枯燥无味,学生不会喜欢。所以让学生通过反复观察、实验、了解轮轴组成。课堂是个学生都在经历着生命历程,学生渴望这个历程丰富多彩。如何在这个过程中教会学生思维,促进他们辩论,引领他们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中走出来。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运用了种种“计谋

,甚至不失时机地“耍耍花招”。学生在这节“头疼课

上学得兴趣盎然,让我兴奋。而让我感动的是当下课后我走进教室。还有好几个学生追着我,与我讨论自行车上的轮轴。在学生这个生命历程中,我和学生一样,都获得了感悟与成功。

教学个例

毛秀芬

甲数的等于乙数的,甲数(  )乙数。(在括号里填上<、>或=)

当学生学习分数乘除法后,这是一类经常出现的题型。以往我总是先让学生列出等式,再利用倒数知识计算出甲、乙两数的大小,最后比较大小。一遍讲完,有学生直喊听不懂,两遍讲完,还有学生一脸疑惑,三遍讲完,所有学生无语了。课后一问才知许多学生怕别人笑话,所以装懂。于是,我再不厌其烦地辅导,形成了“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默默无声地听”的局面,细细想来,这样的教学是有问题的。

今年又教六年级,理所当然地又遭遇此类题型,掂量再三,决定放手一回,让学生自己解决。

师:第一次碰到这样的题目,你们有没有办法自己解决?

生:当然能。

师:好,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行,先自己寻找解题的方法,然后再和同桌交流自己的解题方法。

两分钟后,同桌开始讨论,随后有人开始举手。

生1:假设不是把甲数平均分成7份,而是6份,那么甲数的一定大于甲数的,甲数的等于乙数的,所以甲数的大于乙数的。甲数大于乙数。

生2:根据“甲数的等于乙数的”可以列出等式。“甲数×=乙数×”,由于两组因数的积相等,而<,一个因数越大,另一个因数越小,所以甲数大于乙数。

生3:我是用倒数来算的,根据“甲数的等于乙数的”,可以列出等式,“甲数×=乙数×”。假设都等于1,那么甲数和互为倒数,乙数和互为倒数,甲数是7,乙数就是6,所以甲数大于乙数。

生4:我举了个例子,假如甲数是1,那么甲数的等于,乙数的也等于,乙数等于÷=,所以甲数大于乙数。

生5:他的方法很好,但我觉得假设甲数是7或7的倍数更简单,因为甲数的是一个整数,然后可以用这个整数除以,求出乙数。

生6:我是请线段图帮忙的,假设甲数和乙数相等,那么甲数的大于乙数的,要使甲数的等于乙数的,必须扩大甲数,因此,甲数大于乙数。

 

生7:我也是用画图的方法来解决,因为甲数的等于乙数的,所以每一份相等,而甲数有这样的7份,乙数有6份,所以甲数大于乙数。

甲:

乙:

听着听着,我从来没有想过学生的解题方法,竟如此之多。对比自己以往的教学,学生总是被塞得满满的,哪有时间悟自己所学的东西?要学生悟,就要给他们一些启发,一些思考的余地和能够自由控制的时间,让他们能自由地活动,从“无”生出“有”来,从自由的活动中发出自主性和创造性。

互动合作、主动学习

——“分数的意义”教学片断分析

李开明

怎样把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认为改变学习方式是关键,而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是有效途径之一。目前,新课程的理念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教师由过去一味传授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不再是单纯传授知识解答疑惑,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究知识。课堂成了一个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互教互学的活动场面,让学生愉快的活动中主动学习。因此,教师在上课是必须尽快地使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手脑并用的活动中,让他们自己去实践与探索,在快乐的活动中发展自我。

  “分数的意义”是小学五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的内容,下面我结合这一课教学的几个片断,谈谈对上述问题的一点浅见。

  (一)初步认识分数的意义:

  分数概念的建立,必须以学生实践操作为支撑,只有在操作中,才能帮助学生不断丰富有关分数的表象,逐步形成认识。在学生知道什么叫单位“1”后,让学生们拿出自己带来的材料,按下面要求小组合作,看能得到哪些分数:

  (1)小组内先确定一个分数;

  (2)分一分:选择材料表示这个分数;

  (3)画一画:用简单的图形表示这个分数;

  (4)说一说:组内互相说说这个分数。

  接下来,让各个小组派代表汇报展示他们的成果,进行交流,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或正确或错误的思维过程。由于他们都带来自己喜欢的材料,答案也就多种多样。很自然,其中也允许学生争论,如:把一个物体(一个苹果)看作单位“1”和把许多物体(4个苹果)看作单位“1”的结果怎么样呢?等等(这个下面再具体说明)。促使互相启发,共同发展。从而,互动合作,自主学习的氛围逐步形成。

  这个过程是让学生采用小组活动的形式,设计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来参与概念学习,引导学生分一分——画一画——说一说,向学生提供了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分工合作,人人参与,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二)加深理解分数的意义:

  《分数的意义》一课中,学生对于单位“1”的理解是一个难点,突破了这个难点,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也就掌握得牢固了。当学生面对提出疑问时:把一个物体(一个苹果)看作单位“1”和把许多物体(4个苹果)看作单位“1”的结果怎么样呢?老师不急于回答,而是出示6只玩具熊猫,让学生想一想:用多种方法,可以怎样平均分?老师在核心处引导,在关键处点拨,启发学生:谁是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同学们的热情非常高涨,很快就得出不同的三种分法:

  (1)熊猫总数是单位“1”,平均分成6份,每份(一只熊猫)是总数的六分之一。

  (2)熊猫总数是单位“1”,平均分成3份,每份(两只熊猫)是总数的三分之一。

  (3)熊猫总数是单位“1”,平均分成2份,每份(三只熊猫)是总数的二分之一。

  在学生动手操作后,同桌讨论:分的时候要注意什么?表示成分数时,与单位“1”的具体数量有没有关系?让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分时要注意平均分;表示的分数与具体数量没有关系,只要看平均分成多少份和表示了多少份。平均分的份数是分母,表示的份数是分子。得出了这个结论后,前面遇到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这个过程让学生用有结构的物质材料,让学生充分感知,充分思维,使学生有学习的自主性,教师只起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的作用。

  (三)概括归纳出分数的意义:

  “分数的意义”是在学生已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的基础上,教材安排的一次理论上的概括。它不仅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归纳、总结,更是对分数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同桌的同学议一议:什么是单位“1”?什么叫做分数?这样把它上升为理论,得出了分数的意义。这个过程是让学生充分的交流,适时的抽象、归纳、概括、引导、总结,在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同时,教师很恰当地体现了自己指导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师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了抽象的分数的意义。

  “互动合作、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帮助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丰富语言积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通过合作学习去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充分体验享受每一次小小的成功的喜悦,这时他们对学习兴趣大增,一个个跃跃欲试总之。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并没有多少固定的模式让教师去借鉴,以上只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点尝试和探索。“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这是我们教学追求的境界。让我们尊重每一个学生独特的个性,为每个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空间,真正实现教育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教育学生个案

元坝镇中心小学校   黄理

一、基本情况分析

王松是我班的一名男生,今年 12岁,父母离异,跟随母亲。母亲在外打工,无暇顾及孩子,把孩子托付自己的姐姐照顾。随着年龄增长,渐渐喜欢讲一些不文明的脏话,因此同学都不愿意和他在一起,更谈不上有一个知心朋友,人际关系较差,上课不遵守纪律,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差,偶尔也有偷窃行为发生,如拿母亲口袋里的钱。

二、原因探究分析:

个人原因:上课听讲不太认真,课外作业也不能及时、认真地完成,日积月累,学习成绩也便越来越不理想。由于成绩差,在班中又经常做一些破坏性的事情,没有一个知心朋友。

家庭原因:虽然王松是独生子女,但由于父母离异,母亲身体不好,家境十分困难,从小缺少家庭的温暖,母亲并没有把他的思想引到正确的轨道上来,教育他如何去做一个真正健康有用的人。

学校原因:在学校里,王松在老师那儿得不到适时的表扬和赞叹,久而久之便否定了自己的一些行为和想法,慢慢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与水平,也就越来越不自信,此时自卑感却慢慢占了上风。

三、辅导措施:

1、实地进行家访,改变其家庭教育环境。王松自信心缺失,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家庭的教育环境与方式。首先,同他的母亲进行一次诚恳的谈心。通过谈话使他们明白,孩子的成长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教育。要求她多抽一些时间来关心她的学习和生活。当孩子有错时,应耐心开导,而不应用辱骂、欧打的教育方式。不能一味地放纵,要跟他多讲些他们那时学习生活的艰苦环境,使他从中受到一些启发。

2、激励教育,唤起他学习的信心。我在课余经常有意无意的找他闲谈,让他帮我送送作业、发发本子,上课时从不公开点名批评他,发现他有所进步及时表扬,经常对同学说:“看,王松今天的作业全部完成了!”“王松同学这次单元测试及格了。”“王松今天能举手发言了……”渐渐的,王松开始喜欢和我接近了,渐渐地开始和我交谈。我给他讲学习的目的,讲一些勤奋学习的小故事,要他端正学习态度,不懂的地方及时问老师,老师会帮助你的,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这学期至少在数学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每次的作业都能完成,测试都能及格。同学看到王松在学习上的进步,也逐渐和他接近,课间也愿意和他一起玩了。

四、辅导效果:

通过师生、家长的共同努力,他现在有了很大的变化。

1、学习成绩有所提高,特别表现在数学方面,几次的单元测试成绩都能及格。学校组织的活动都能积极参加。

2、能和学生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同学之间打闹次数明显减少。

虽然,王松在各方面有了一些进步,但他在学习上还不是很有自信,上课还要随便讲话,作业有时不能即使完成,但只要多关心他,在父母和老师的引导下,相信他会一天比一天会更有进步。

教育学生个案

元坝镇中心小学校  王莉

一、基本情况

王娇,女,12岁,小学六年级学生,成绩优异,善于表现自己。和同学之间相处融洽,同学都很崇敬她。但是思想不是太好,缺乏一定的爱心。父母的关系有时不够融洽,对孩子的影响很大,不懂得如何分辨事情。所以爱向他人诉说一些大人之间的事情或者同学的打扮,讨论谁喜欢谁,从各方面表现出早熟现象。

二、原因探究:

   1、自身原因:自身条件十分优越,长得漂亮,能歌善舞,表演能力很强,所以自我感觉良好,但是组织能力,自控能力不够强。

   2、家庭教育的影响:父母在家对她十分溺爱,母亲的话基本是不起太大的作用,从孩子的角度来说是根本与父亲无法沟通。而且从班级中献爱心义卖活动或一些捐款活动中表现出的态度十分冷淡,很不积极,而且父亲的一些不良的言行对其影响很大,孩子从父母的身上或者她所接触的事情中逐渐成熟,喜欢打扮,注重观察他人。

   三、辅导措施。

根据她的心理问题,我重点培养她的分辨能力和同情心,让她学会尊重他人,学会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乐于帮助他人,逐渐养成健康的个性。

1、谈话法。进入本学期以来她的作业总是做的很慢,对于这类心高气傲的学生,不能直接指出她的不良行为。于是,我先找她谈话,表扬她得字迹很端正,并且主持节目时也绘声绘色,她很高兴。

2、与家长沟通。希望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并与孩子经常沟通,多谈谈心。孩子的作业做的很晚,要从多的角度出发,建议其经过一段时间的陪同后看看孩子到底需要多少时间完成自己的作业。另外,对于一些班级里的集体活动应该支持和鼓励孩子踊跃参加,起模范带头作用。

经过那次的双方交谈,王娇的各方面表现有了明显的进步,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四、反思。

    王娇的问题还没有结束,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还是需要我们去进一步观察和关心她的成长。因为,一些问题的所在还是根本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学生心理异常的类型有很多种,对孩子心理辅导这条路我们还需要做很多事情,也需要走很久。生活每天都在变化,孩子的心理也在不断的成长和变幻。关键是我们老师一定要对症下药。但要切记无论我们教育哪类学生,都别忘了:教育像是涓涓细流,河中流淌的应是爱心、细心、恒心

更多相关推荐:
爱心教育教学案例评选工作总结

学校办公室为进一步激发老师们立德树人的责任感,引领大家追寻自己的教育足迹,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积极开展爱心教育行动研究,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引导老师们密切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及时总结教育教学的成功经验,提升我校…

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1案例描述一次公开课过后我把课堂上用过的精美卡片作为奖励发给同学们然后对他们课堂上踊跃的表现给予表扬从这以后我渐渐发现我班注意力不集中的宋振铭同学在课堂上的听课状态有了明显的好转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母亲说自从你给了...

教学案例范文

一案例背景1教材分析紧承上一单元硝烟弥漫的战争题材的作品本单元呈现出血与火涤荡后的明净和清晰的呼喊再也不能让人类间的残杀延续下去了应该让世界充满爱编者将这种强大的价值导向隐藏在了单元编排中本单元都是叙事性作品描...

教育教学案例分析经典试题100例(附答案)李敬之

教育教学案例分析经典试题100例附答案皇甫学校编辑李敬之注案例分析题答题要求对题目中所给的一些富有成效的教育现象的案例进行回答时只需说明其中所蕴涵的道理对题目中所给出的具体事例的案例解答时考生需要应用所学的教育...

中小学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中小学教育教学案例分析教育教学案例分析是指围绕一定的教育目的把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可供学习者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往往是一个故事一个事例或一个事件通过学习者独立分析或相互讨论来提高学习者...

教育案例范文

教育案例范文浅谈教育教学案例的写作及范例一个医生总是伴着对一个又一个的病例的研讨而逐步生长一个律师也是在一个又一个案例的分析中不时成熟我们教员也是如此所以我们不只要学习研讨教育教学案例还要学会案例的写作地方电视...

教学案例范文 (1)

让真实和感动绽放生命色彩记习作课中一个美丽而真实的意外故事应行久外语实验学校嵇益萍20xx年省教研室学科案例评比一等奖题记无意偶拾课堂意外有心创设动态生成师生共编绚丽篇章教学平添缤纷色彩一堂常规的习作课演绎一个...

怎样写一篇优秀的教育教学叙事案例

怎样写一篇优秀的教育教学叙事案例一个好的教育叙事研究案例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个有趣的论题上它应是生动事例的再现必须要有一个中心论题教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每天都要经历很难数清楚的许多事情教育叙事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思考合作学习是一种共同的开放的包容的学习它要求学习小组成员共享目标和资源共同参与任务直接交流相互依在教学中教师常常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要求小组成员共同完成某一设定目标它不仅可以使教学民主化活跃...

教学设计范例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设计参赛模板及范例第一部分教学设计模板教学设计标题课程标准中规定的教学主题副标题如果希望在标题中体现教学设计涉及到的活动主题实际任务或作品名称请统一在副标题中体现副标题要注意言简意赅一基本说明1...

小学教育案例分析

1孩子答案就在你手中啊曾有一个南非学者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很感人有几个调皮的小孩手中拿了一只小鸟打算以一种恶作剧的方法考一考那位拥有智慧的老师他们准备将一只小鸟握在手中藏在身后然后问老师手中的小鸟是活的还是死的如果...

中小学教育教学案例分析题

中小学教育教学案例分析题一什么是教育案例分析教育教学案例分析是指围绕一定的教育目的把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可供学习者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往往是一个故事一个事例或一个事件通过学习者独立分析...

教育教学案例(4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