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训练

时间:2024.4.21

[阅读训练]高考散文阅读题的复习训练

现代文阅读,目前大都考的是散文的阅读,这是高考语文试题中集中体现语文课程人文性的考题,分值重,主观性强,答题要求严密,评分要求严格,对考生的语文素养要求较高。本题一直是全卷各题中得分率最低的。因此在考试中应该采取更为有效的策略,把握规律,掌握技巧,从而越过这道高考中考生的“伤心岭”。

散文阅读考试命题往往在4个方面设置题目:一是理解文章的主旨;二是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三是鉴赏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四是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0xx年高考题,从选材看,一是内容丰富。多半涉及人与人(含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艺术(含审美);富有知识与意蕴的作品多于直白浅显的文章;题目多半朴素而有内涵;一般不选敏感的政治类话题的文章。二是体裁多样。以记叙类、艺术类为主,兼及随笔和历史散文。既有游记性散文,如江苏卷,又有回忆性散文,如湖北卷;既有哲理性散文如全国卷Ⅲ,又有议论性散文,如福建卷。

传统题型地位稳固,能力要求变中有升,整合信息高于提取信息,主观答题高于客观选择。创新意识有所体现,特色好题新人耳目。如北京卷设计了一道开放性的题目,“试就本文所说的?通才?问题,举例谈谈你个人的看法。”要求是;“联系本文之外的典型例子。”从选文内容可知作者对“通才”持肯定态度,即认为人的各项才能可互相促进;而题目要求谈谈“个人”的看法,而且要求联系文本之外的典型例子,这样既能考查考生联系实际的能力,又能考查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北京卷的这道题,一扫传统的命题重结果,轻过程,重文内,轻文外,重求同,轻求异的弊端,使得现代文阅读有封闭走向开放,由文内走向文外。这一改革对《课程标准》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虽然,这种改革不会迅速推及全国,但它必然会对全国的高考试题产生影响。

对现代文阅读的应考,我们要针对性地强化解题过程中的6种相关联的基本能力,并掌握相应的基本方法:

一是快速阅读和整体认知文章的能力。

要把握行文的一般规律,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文章的起承转合都是遵循一定的规律的,往往有一定的语言标志。如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段,领起句或总括句,表示主次轻重的词语等。

要把握文体特点。散文要注意梳理作者的情感脉络和把握文章的内容主旨。阅读时心中要有文体意识,要首先注意文题、作者、写作时间、注释说明等,然后找出画龙点睛的句子。托物言志类的哲理性散文,

在叙述和描写中总有一些议论和抒情的语句,阅读时一定要善于抓住议论抒情的句子,尤其是文章结尾的议论抒情,往往就是全文的主旨所在。

要抓住每段的主旨句或关键句,化面为点(浓缩每段内容),连点成线(串起各段内容),看作品写了什么人(事),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什么感情,如何评价这些人(事)等。注意指示语、概括语、情态语。

二是全面审题与确认阅读区间的能力。

要注意体会命题意图。题干的设置通常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创设情境、设问角度和命题意图。前两者是显性的,后者是隐性的,但却是最为关键的,它直接关系到答题的方向,与命题意图吻合的答案才是正确的。

要明确答题的方向,寻找阅读区间,确定答题方法。

三是信息筛选与语言转换能力。

要注意信息间的各种关系(解证、总分、因果、本原与转折、前后照应、替代与被替代),分清主次。 要特别注意信息的标志。如顺序词(首先、其次等)、关系词、提示词(如19xx年《创造宣言》中的“说得正确些”、20xx年《话说知音》中的“更何况”、20xx年的《乡土情结》中“有的只是”与“多数却完全是”等)。

转换说法,要紧扣题意,选用恰当的句式、适宜的角度作答。要有效利用文中的重要词句。需要高度概括的题,要把握好角度,对文章主旨形成清晰明确的认识,的文章的前后关联要心中有数,对相关信息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要清楚明确。

了解一些基本规律:

一是看赋分,配答案。一般来说,4分的题目,答案要点一般不止一点,往往有两点,6分往往有三点。 二是合理安排答题顺序。从命题的一般原则上说,题目有一个从易到难的梯度,应该从前到后步步推进。而最后一个多选题,从不同角度对文章进行赏析,一般是从前到后从局部到整体来安排选项。如果先做完这道题,对全文的理解有重要作用。

三是把握各题间的相互关联。(读文-读题-审题-阅文)

四是了解错误选项的设置方法(程度深浅和范围大小的有意混淆、偶然和必然的有意混淆、已然和未然的有意混淆;以偏概全、张冠李戴、因果颠倒、误划类别——把同类的拆开或把不同类的归在一起、无中生有、偷换概念、)。

五是对开放性试题,在语言组织上要注意点面结合,避免抽象的公式化概念化的表述。

近几年高考散文阅读题目情况统计

卷名 阅读文章 作者 时代 题量 题型

20xx年全国卷 《门》 外国散文 当代 4道 3 道简答1道多选

20xx年全国卷 《话说知音》 林非 当代 4道 3 道简答1道多选

20xx年全国卷 《乡土情结》 柯灵 当代 4道 3道简答1 道多选

20xx年高考散文阅读题目情况统计

卷名 篇名 主题 字数 题量 题型 能级

全国卷Ⅰ(河南等) 大地山河(茅盾) 赞美祖国河山 1312 4 3/1 ④⑤⑥⑧⑨

全国卷Ⅱ(四川等) 老家(孙犁) 思乡 1057 4 3/1 ②③⑤⑧⑨

全国卷Ⅲ(广西等) 快乐的死亡(陆文夫)杂文 作家作品关系 769 4 3/1 ③④⑧⑨

全国卷Ⅳ(青海等) 痛哭和珍(石评梅) 揭露与悼念 1001 4 3/1 ②③⑧⑨

北京卷 普希金之家 【艺术评论】 通才与专才 1410 4 1/3 ①②③⑤⑦⑨

上海卷 我看舞蹈的美 【艺术评论】 舞蹈与艺术关系 2082 8 6/2 ②③⑤⑧

天津卷 春从心出(刘心武) 人生真谛 1147 4 3/1 ②④⑤⑧⑨

重庆卷 山峦(筱敏) 【历史题材】 女性如山峦般的爱 1197 4 3/1 ②③⑥⑧⑨

湖北卷 怀表,很老很老了(骆文) 歌颂父亲 925 4 3/1 ②③④⑧

湖南卷 翡冷翠山居闲话(徐志摩) 回归自然的自由 1430 4 3/1 ①③⑥⑧⑨

江苏卷 草堂?诗魂 怀念杜甫 1355 4 3/1 ②③④⑥⑧⑨

浙江卷 白鹤翔集的记忆(刘长春) 委羽洞的景物 1284 4 3/1 ②③⑤⑧⑨

广东卷 说树(吴冠中) 人、树和艺术 1258 4 3/1 ②③⑤⑧

福建卷 书(朱湘)【杂文?】 书与几种人的人生 1283 4 3/1 ②③④⑤⑧

辽宁卷 “认识自我”(纪伯伦)小说 赛艾姆的自欺 1202 4 4 ③⑤⑧⑨

(未标者散文-包括艺、史) 简/选

注:①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③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④分析文章结构,本文文章思路⑤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⑦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像⑧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⑨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命题稳中有变,稳中求进,有新意,反映了语文教学现状及考生语文学习和语文能力的现状,对教学将产生积极影响。阅读材料体现出一定新意。试卷中的阅读材料文化含量大。选用的大多是优美的散文,这种名家名篇的 阅读,自然能让认得到美的陶冶和享受。重视经典、重视名家名作,重视传统文化积淀,是试卷选文体现出的最大特色。

1. 试题比较全面地涵盖能力考查点。

(1)考查对关键性词语的正确理解、判断及阐释能力。从判断概念的内涵外延以及揭示它所指代的具体内容上命题。如北京卷第20题:“第一段末有两个画横线的短语,请解释它们在文中的含义。A。生命气息的载体b。心灵欲望的载体”等等,就是对概念的理解。

我们可以从中发现其命题规律:概念性的选择题多是就其代词的具体内容以及几个概念间的相互关系等方面作出正确的判断;阐释性题型则要求根据原文语境即依据它上下文的联系来揭示它所包蕴的内涵,在阐释其含义时又有严格的字数限制,答题时只能少于而不能超出规定的字数。事实上答案就隐藏在原文中,只要你对原文有透彻的理解,在规定字数内完全可以答得完整、全面。

(2)考查对有效信息筛选并整合的能力。

从对某一现象的揭示,某一特点的分析以及原因的探究上命题,例如“根据原文所给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这些题型的命题规律是:抓住原文中提示的一个特点,要求考生说出特点的具体内容;或者指出原文论述的某一规律,要求考生阐述形成这一现象的具体原因等等。

这些试题都需要考生或追本溯源,或探因求果,或寻幽发微,它的答案常常是分散在原文某一段或几段文字中,这实际上是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有效信息的能力。

(3)考查对句子语意、段落文意要旨的把握、感悟能力。

从对文中重要语句、核心段落的正确理解、合理说明上命题。例如青海卷第20题。鲁迅先生在《记念刘和珍君》中写道:“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而本文写道:“沉默是最深的悲哀,此后你便赠给我永久的沉默。”试比较这两段话的含意。又如湖北卷第19题,从文中看,“我还要追赶时间的晨曦哩”这句话有什么含意?

我们可以看出命题者常常选取原文中含意深邃且较为隐晦的话——它具有潜在义、引申义、双关义、多重义等等,要求考生作出正确的理解或阐述,或者就某一个或几个含意丰富的段落,要求考生揭示其段意,这些重要段落又是与作者观点、全文核心内容密切联系的。考生解答这类试题必须结合语境瞻前顾后,披文入理,据其语句、文段的“形”,深入悟其语意段意的“意”,达到得“意”忘“形”的境界。

(4)考查对全文主旨的归纳概括能力。

从全文的核心内容、主要特点、主题精神的归纳上命题。如湖南卷第20题:在畅叙如何领略作客山中的妙处之后,作者在最后一段作了怎样的拓展与深化?(答案:自然是最伟大的一部书,既深奥又浅易;只要性灵上不长疮瘢,眼不盲,耳不塞,任何人随时随地都可以享受大自然;大自然可以慰藉我们的心灵,

指示我们的人生方向。)又如全国卷Ⅱ(《老家》第20题:通观全文,简要分析作者对老家有什么样的复杂的心情。(答案:作者对老家的心情是复杂的,矛盾的。作者思念故乡,尊重故乡,却不想再回去。一是因为家里已经没有亲人;二是因为所认识的老年人越来越少,中年以下都不认识;三是因为新的正在突起,旧的终归要消失。因此,作者只得以不断的梦境和悠悠的回忆来化解这种内心世界的矛盾。)

这类题型是阅读文题的重头戏,它的题量最大,赋分最重,难度也较大。考生要根据全文思路,对文章题目、段落中心句、不同论点、重要观点提示语作全面把握,以期抓住主旨加以概括。

(5)考查对文章的表现技法、表达效果的评价能力。

从对文章写作特色的分析、艺术特色的审美角度命题。

这类试题往往从写作手法入手,抓住修辞手法与文学方式的运用来命题。比喻,找本体、喻体;用对比、衬托、夸张、排比、拟人等手法加以渲染、烘托、强调、引申。特别是衬托(反衬)手法,在散文阅读类的试题中经常出现,值得重视。如广西卷第21题C项让判断“第五段?快乐的死亡却很快乐,不仅他自己感到快乐,别人看来也很快乐?。巧妙地运用了反语,极具讽刺意味,引人警醒,发人深思”这一说法是否正确,就考查了“反语”这一形式的运用。利用名言名句来对阅读主旨加以引申,也是一种题型,这实质上是增强了评价、鉴赏功能。

近年来,高考语文将阅读能力的测试目标界定为“要具有认读、理解的能力,分析、综合的能力,鉴赏、评价的能力”。这三个层面、六种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一蹴而就的,这是一个对自身母语的长期体验、感受、揣摩、领悟的潜移默化的积累过程。

要掌握散文阅读鉴赏的一般步骤:

一、从整体上理解作品。先辨其类型(是叙事、写景,还是咏史;是托物言志,还是发挥人生哲理);次看话题(是对社会现象的思考,还是对个人生活的感悟;是就历史作阐发,还是就现实作联想);再逐段概括内容大意,以辨清段落之间的关系,进而对文章的思路和结构框架形成明确的认识。在这个基础上再研究主要表达技巧和重要语句,并获得正确的认识,这样就可以看作对作品有了整体的把握。

二、 揣摩语言。就是通过辨别、比较、思索,正确把握语句的含蕴,注意语言的组合关系(如湖南卷《翡冷翠山居闲话》第19题:“扮一个牧童,扮一个渔翁,装一个农夫,装一个走江湖的吉普赛人,装一个猎户”,世界上的人还有很多,作者为什么偏偏提到这几种人?为什么用“扮”“装”这两个字眼?——答案:

在作者眼里这几种人在装束上是最无拘无束的,也是最接近大自然的、最自由的。许多人在现实生活中不像牧童等人那样自由,那样接近大自然。)注意品出语言的情味(文学作品是情感的艺术,在散文中,作者总是非常重视把深刻的思想、动人的感情,通过生动的画面和蕴含作者主观情感的景物表现出来,达到内情和外物的高度和谐一致。在情物处理上主要有三种方式:托物抒情、融情于景和移物就情。如北京卷《普希金之家》第21题②:作者为什么强调“文字与图画自由融混的现象”“中国之外惟普希金一人”?通读全文,仔细揣摩语言的情味,便可得出答案要点——总起来说,作者要强调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古代东方写字与绘画的工具、材料差异不大,而西方写字与绘画的工具、材料完全两样;西方绘画另有一套训练方法与绘画理论;西方强调解析与分类,不推崇全能,不大讲究触类旁通——导致各种艺术之间的壁垒不容易逾越。而作者认为提倡逾越这种壁垒,有利于发挥人的潜能。)

三、 注意因果分析。带着问题到文中去,从上下文梳理中,辨析考查点所涉及的形式怎样为表达内容服务,达到什么效果,然后结合头脑中原有的关于考题的文学知识,和写作知识,加以条分缕析的理性判断,筛选出答题要点,再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组织文字作答。一要保证原因的真实性,二要保证原因的充足性,三要揭示出“因”与“果”之间的必然联系。

四、 注意对散文形象的鉴赏。就是要赏析作品的主旨美、情趣美、意境美。根据题目指导语的要求、导引或暗示,到原文中去理清作者的思路、意图、感受,体验作品的思想境界和情感,再经过分析达到理性的判断。选文往往具有情景交融的特点,在写景状物中另有一根情感的线索;设譬取喻,在形象的描绘中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精巧构思,在独特的章法中寓有作者旨趣倾向。

五、 注意对散文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其一是抓住文章主要人物和关键语言;其二是必须整合此前对作品的形象分析、对结构和表现手法的揣摩,成为正确评价的依据;其三是必须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和写作意图。

简答题的答题要素:

一是审析题干定准坐标;

二是整体搜索准确提取;

三是理清意脉优化组合。

应试技巧:

一是字数范围内(阅读题往往无字数限制)尽量答全答多; 二是题文互参,前后互参;

三是勾取原句,连缀概括。


第二篇:阅读训练——3


(二)阅读《踩踏为何会发生?》,完成第12~14题。(共12分)

踩踏为何会发生?

林森

①20xx年12月31日,上海外滩陈毅广场发生踩踏事件,造成36人死亡,49人受伤,其中大多是年轻女性。当得知36个原本鲜活的生命将永远无法再看到新年的第一缕阳光时,人们的心被深深地刺痛了,而此时此刻,亡羊补牢将是对他们最好的哀悼,也是对生者的最好救赎,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让更多的年轻生命在今后有安全保障地迎接精彩的人生。

②人多、爱扎堆和凑热闹固然是这次上海外滩灾难的一个原因,但肯定不是首要原因,甚至不是重要原因。因为,人类群居的天性决定了人们喜欢聚会和举办庆祝活动,而且会千方百计找出各种理由来狂欢。如果事先能够采取合理有效的管理措施,引导人群在理性轨道内流动,这种欢聚本不会造成可怕的灾难。

③那究竟为何会发生踩踏事故呢?当大量人群汇聚在一起庆贺和狂欢时,毫无疑问会形成人流。人流如果朝一个方向行进,是正常的人流流动,但是,有时人流也会出现异常流动,产生冲突、碰撞、挤压,然后在相互抗衡的力量之间打开一个缺口以释放压力,最常见的是力量小的一方退缩或倒下,然后力量大的一方趁势跟进,这就会造成踩踏和挤压,使人受伤或因窒息而死亡。

④人流出现异常主要由两个因素造成:一是环境狭小,容纳不下太多的人群,产生瓶颈效应。一篇研究踩踏事故的论文指出,人流密度安全值室内为1平方米1人,室外为0.75平方米1人,也即1平方米1.3人。二是人流没有向一个方向统一移动而产生紊流。紊流通常是在人流方向发生改变时产生,即上下、左右、前后方向的改变,如转弯、上下台阶和前后冲撞,这就会造成无序、混乱,此时就会有一方倒下或被挤压,受到伤害。

⑤要避免踩踏事故的发生,就要控制人流。控制人流应注意两个要点:一是要限制人数,谨防发生瓶颈效应;二是要让人流有序流动,不受干扰,避免形成紊流。多项研究表明,紊流最容易造成人流的冲突,从而产生跌倒和踩踏伤害。

⑥在控制人流的问题上,美国纽约的跨年辞旧迎新集会为我们提供了范例。纽约时代广场新年倒计时可谓全球最著名的跨年活动,近百年来每逢12月31日,上百万人从世界各地赶来,以朝圣的心态在寒风中等上数小时,只为目睹那颗水晶球零点准时降落。每年的12月31日下午15点,纽约警方就开始忙碌起来,用防护栅栏将广场从中心起分片隔离,游客陆续进入每片隔离区,当每片隔离区容纳的游客达到一定数量后,便预留出紧急通道,封锁该片区,只出不进。于是,每片隔离区顺序排开,按先来后到的顺序,满足所有游客在广场的跨年庆祝活动。

⑦纽约时代广场人群的行进方向也要保证不产生紊流,人们只能横进纵出。跨年活动结束后,则按照先外围后中心的原则有序逐步疏散人群。如此一来,就减小了人流,也避免了人流方向上的紊乱。

⑧当然,参加集会活动的个人也要有防灾自救的意识。首先,要能预判出踩踏危险,观察好集会场地情况,注意避让拥挤的人群,一旦人流的速度、流向突然发生了变化,要特别警觉。其次,如果不幸被卷入人流,也不要慌张,注意不要采取身体前倾的姿势,一定不要逆着人流前进,即使鞋子被踩掉或贵重物品被挤掉,也不要贸然弯腰提鞋或低头寻拾物品,而应迅速寻找身边一些比较坚固牢靠的东西,比如路边的灯柱之类抓紧抓牢,等待人群过去之后再赶快离开现场。再有如果发现前方有人突然摔倒,要大声呼喊,也要鼓励旁边的人大声呼喊,尽快让后面的人群知道前方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如果这个时候带着孩子,一定要把孩子抱起来,尽量稳住双脚,不要被绊倒。在拥挤的人群中前进时,两手伸在胸部互抱,形成一个三角形,给肺部呼吸留出一个空间,这可以避免长时间胸部受挤压而出现窒息。如果

不幸在拥挤的人流中摔倒,应该马上设法使身体蜷缩成球状,两手食指交叉相扣,置于颈后,保护好头、颈、胸、腹部,避免脊椎、脑部受到踩踏,同时利用胳膊和双腿形成一定的空间,保证呼吸,避免被踩踏后窒息而亡。

⑨总之,要避免踩踏事件的发生, 。踩踏事件无论是对社会还是对个体都会造成严重的伤害,但看似偶然发生的踩踏事件其中存在着必然的科学道理。我们对踩踏事件的成因做出认真的研究与分析,就不仅能做到亡羊补牢,还能做到防患于未然了。

(选自《百科知识》20xx年第4期,有删改)

阅读训练3

12.结合全文,具体说说文章第①段从上海外滩踩踏事件说起,有哪些作用?(3分) 答:

13.根据文意,在第⑨段画横线处应填入的句子是 。(2分,只填序号)

【甲】有关部门一定要注意处理好场地的问题,合理控制人流,更重要的是,参加集会

的个人必须要有相关的防灾自救意识。

【乙】参加集会的个人应该要有相关的防灾自救意识,而有关部门要注意处理好场地的

问题,合理控制人流则更为重要。

14. 阅读下面材料,借助上文中的相关知识,回答后面问题。(共7分)

【材料】

上海外滩观景平台地形狭长,所容人数有限。20xx年12月31日22点多的时候,外滩观光平台人流密度每平米已达到6~7人,大大超出了安全值。陈毅广场和观景平台的人流是迎头碰撞的,而非同一方向移动。当晚,作为迎接新年的重头表演之一的5D灯光表演成为诸多游客和市民共同的选择,人们争相上下,相向的人流在上下台阶上对撞,结果力量小的人最先摔倒,连带更多的人摔倒。

(1)结合选文中的知识,简要分析材料中踩踏事件的成因。(5分)

答:

(2)为了避免类似的踩踏事件再次发生,请给有关部门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训练3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5~17题。(共11分)

①美食、睡到自然醒、朋友的温暖祝福??这些生活中微小而确切的幸福,被称为“小确幸”。近年来,“小确幸”很受年轻人追捧,他们常常是在梦想遇挫之后,发热的头脑或者如火的热情开始降温,便开始慢慢学会享受“小确幸”。

②最初,“小确幸”是被各方肯定的。毕竟关注确切的幸福,意味着珍惜当下,不再躁动不安,不再好高骛远,没什么不好。不过,最早流行“小确幸”的台湾,今年以来却传出不少批评的声音。有人认为,很多年轻人最大的梦想就是开一间咖啡店,没有远大的目标。如果年轻人耽于“小确幸”,不思进取,将损及台湾未来的竞争力。

③当然,担忧者都是有一定年纪的老先生。他们担心,理想遇挫的年轻人,是通过生活细节寻找自我存在感,从而迷上“小确幸”;他们担心,如果最具活力和激情的年轻人,都失去朝气,安于现状,个人的“小确幸”将演变成社会之“大不幸”。而年轻人大都不认同

老先生们,他们认为“小确幸”不过是闻到雨后草香的片刻欢愉,享受几秒整理干净衣服的惬意宁静,哪能产生那么大的毒副作用?

④这场对话不仅有隔着“代沟”的误解,也有对“小确幸”本身的误会。同样是开咖啡店,有的是消沉后的归隐,有的却可能充满朝气和创意。追根溯源,“小确幸”一词来源于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作品,但享受生活中简单的快乐,却并非自村上始。数十年前,林语堂提倡闲适生活,便很有“小确幸”的味道。林语堂说,自己最幸福的时候就是躺在床上的那一刻。他还喜欢边吃花生,边写作。这些经典镜头无疑都是“小确幸”。可是,这位文学大师却从不颓废,晚年也笔耕不辍,77岁高龄时还完成了一部《当代汉英词典》。“小确幸”本身没有所谓对与错,重点在于它装点的是什么样的人生。

⑤梁漱溟在《朝话》中,谈到人生的三种态度。一是“逐求”,追求名利以及一切物质享受;二是“厌离”,厌离人世;三是“郑重”,“自觉地听其生命之自然流行”,“将全副精神照顾当下”。按照这种区分,逐名求利的“小确幸”只能让人“颠倒迷离于苦乐之中”,与其他动物没有差别。如果处于“厌离”状态,理想遇挫,心灰意冷,“小确幸”则只是精神麻醉剂,以点滴小欢愉,忘记人生的无聊和痛苦,那么老先生们将不幸言中。但是,“小确幸”也可以是“郑重”的。“郑重”两字用得极好,既有认真珍视当下、抓住一切机会之意,也有脚踏实地、不懈努力之心。怀着一颗“郑重”的心享受“小确幸”,既自觉、踏实地去工作生活,又懂得体会日常的小幸福,开间咖啡店又何妨?

⑥倘能进入这样的人生状态,不仅青春无悔,遭遇的所有挫折也都是值得的了。

阅读训练3

20xx年8月5日《人民日报》,有改动)

15. 从“点滴小欢愉,生活小确幸”“个人小确幸,社会大不幸”“郑重看人生,何妨小确幸”三个语句中,选择你认为最适合作为本文题目的一个语句,用规范的正楷字抄写在答题卡的田字格内。(3分)

16. 请简要分析第⑤段的议论思路。(4分)

答:

17.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任选其中一则,结合上面选文的内容,谈谈你对所选材料中的“小

确幸”的看法。(4分)

【材料一】

某日,小李情绪低落时,突然在宿舍的转角,见到一朵向日葵正金灿灿地迎着太阳开放,他的心情豁然开朗。所以至今,小李都很喜欢向日葵,每次看到向日葵,都会驻足欣赏一会儿,享受心里的“小确幸”,再启程的时候总会觉得自己又充满了力量。

【材料二】

现实生活中,小王常常失败,也没什么可以交心的朋友,很偶然的在一次网络游戏里,他遇上了几位网友,跟他们一起玩游戏给小王带来很多快乐。为了这份难得的“小确幸”,小王废寝忘食地沉浸在网络游戏中,他觉得自己已经忘却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答:

阅读训练3

更多相关推荐:
如何阅读一本书 读后感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不得不承认选择这本书的原因是书名提起了我的好奇心读书但凡看得见且识字的人不就会读吗中国的孩子在很小的年纪便在家长的殷切教导下读起了书读书不就是拿一本书然后翻开扉页或精读或略读把书中所写都看完...

阅读经典读后感

我心中的榜样读西游记有感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它是明朝末年吴承恩写的这部小说讲述的是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故事在去西天的路上有很多妖魔鬼怪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和挫折终于到达了西天取到了真经在他们师徒四人当中我...

阅读读后感

把智慧的河流指引给孩子人们常说爱读书的孩子更聪明做为一个二年级孩子的母亲我非常赞同这句话从孩子两岁多我和孩子的爸爸就特别注重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我们都知道要想顺利的阅读前提是必需要积累一定的识字量关于识字其实到现...

课外阅读读后感

城南旧事自测题一填空1城南旧事这本书是由林海音写的2这本书主要写了她小时候的故事3在惠安馆一章当中妈妈叫惠安馆是灰娃馆宋妈叫惠安馆是惠难馆爸爸叫惠安馆是飞安馆4主人公小英子最喜欢吃八珍梅5秀贞的小桂子背上有一块...

读后感就是读了一本书

关于读后感读后感就是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或几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读后感也可以叫做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所谓感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

四年级课外阅读读后感

水浒传读后感花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终于被我读完了书中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位好汉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有优柔寡断的林冲嫉恶如仇的鲁智深有勇有谋的武松义薄云天的晁盖率直的李逵等等但我最佩服的就是智多...

中学生阅读读后感

中学生阅读我快乐成长的营养师作者学校辅导教师我是一名十四岁的中学生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是我最神往的地方每天的课余时间我都会沉醉其中在琳琅满目的书籍杂志间徘徊即使身处小小校园眼界和胸怀也会飞越时空被阅读中的世界带入...

暑期阅读读后感

读班主任工作漫谈有感柯岩中心小学孙丽娟炎炎夏日心里特别浮躁静不下心来心想心静自然凉于是打开自己的书柜蓦然魏书生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漫谈跳入我的眼帘做了3年的班主任在处理班级事务碰到一些问题的时候总觉得自己处理的过于...

《读书成就名师》读后感

读书成就名师读后感小庄小学朱秀玲在教师群体中总有这样一批出类拔萃者他们的课堂风趣幽默深受学生喜爱他们的教学质量优异受到各方赞誉他们充满着人格魅力影响着身边众多的人他们不停地跋涉探索找寻着教育的真谛人们通常称他们...

阅读课的设计读后感

阅读课的设计读后感孙凌宇阅读是什么planninglessonsforareadingclass阅读课的设计一书中作了较好的定义Readingistheprocessofconstructingmeaningt...

读读后感

读小学生之友有感白马桥乡中心小学六班李诗琦指导老师江芳兰读书使人善于思考读书使人深刻使人睿智书给了人成长与精神的营养这本小学生之友也给了我很多很多的启示与感动谁说伟大的莫言童年是一阵欢笑呢他是一个生活贫困的人嗜...

快乐英语阅读读后感

快乐英语阅读读后感InthishotbutenjoyablesummerholidayIhavetravelledalotofplaceswithmyfamilyAtfirstwewenttoseashoret...

阅读读后感(3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