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原理简答题、名词解释

时间:2024.4.13

第六章  文学的创作方法、风格与流派

1超现实主义:a超现实主义文学诞生于1924年的法国,单就文学领域而言,实际成就主要在诗歌领域。超现实主义是兰波文学主张的直接继承。兰波在《第二种疯癫:字的炼金术》(《地狱一季》)倡导“凭着幻觉、错觉来写诗”,对超现实主义颇有影响。但影响更大的则是一战给青年知识分子带来的幻灭感、对现状的不满、对传统价值体系的反叛,以及随之而来的非理性主义思潮。超现实主义的前身是盛行于1916-1923年之间的达达主义运动。达达主义者反对一切体系,号称要摧毁一切偶像,乃至艺术本身。他们以笛卡尔的名言“我甚至不想知道在我之前是否有过人”为座右铭。b崇尚梦幻和无意识.c反理性主义的美学思想.d自动写作法为了排除规则、惯例等干扰,把纯粹的精神活动忠实的记录下来,布勒东等提出“自动写作法”,并进行了多方实验。他把一些朋友集合起来,在半催眠的状态下,写下自己的真实思想,然后合在一起拼成一篇文字。结果自然是会有偶尔出现的奇妙比喻以及大量的不通文句。这种写法强调创作的自发性、偶然性,反对事后修改删除。当然,布勒东很快便承认,这种写作方法仍是不够完美的,因为即使在最不受支配的情况下,总是还有最低限度的理性活动在引导写作。

2、萨特存在主义哲学的主要特点:

a存在先于本质—行动哲学。B选择即自由。c人不是自在的存在,而是自为的存在。D自由与责任同在,对自己负责,也对他人负责,是自由的应有之义—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3、荒诞派两巨头:贝克特与尤奈斯库。(法)

4、现代主义文艺的基本精神:

a从“镜”走向非镜。B从“灯”走向非灯。C从“人”走向非人。D从艺术走向非艺术,从美走向非美。

5、法国杜尚以故意亵渎美的方式来宣告对传统的叛逆姿态,他的艺术是晦涩

6、现代派艺术:美→丑,和谐→失谐,规则→叛逆。

7、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关系:后现代主义文学是对现代主义文学的叛逆和继承

8、社会主义文学之性质和特点的具体内涵

a自觉地以马克思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规律和历史发展方向。B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C正确处理歌颂和暴露的辩证关系,既有对美好事物的歌颂,也有对不良现象的批评d社会主义文学不是排他性的文学,而是鼓励和提倡其他性质的能够满足人民审美需要的文学的存在。

9、两结合的创作方法: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

11、创作个性与风格的关系:

1)艺术感受刘禹锡《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2)艺术趣味。金    庸:孤儿(郭靖、令狐冲、张无忌、杨过)。古 龙:浪子(李寻欢、楚留香、陆小凤)。梁羽生:名士( 《云海玉弓缘》金世遗、《白发魔女传》卓一航)3)艺术传达(结构安排与语言表达)。“作诗譬如江南诸郡造酒,皆以曲米为料,酿成则醇味如一。善饮者历历尝之曰:‘此南京酒也,此苏州酒也,此镇江酒也,此金华酒也。’其美虽同,尝之各有甄别,何哉?做手不同故尔。” ——谢榛:《四溟诗话》

12、20世纪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

欧亨利:《警察和赞美诗》、《麦琪的礼物》、《最后一片树叶》,契科夫:《套中人》《万卡》《变色龙》。莫泊桑:《羊脂球》《项链》。

13、文学风格的审美价值:

a不同的文学风格有不同的审美价值.b风格的审美价值可以超越时代,但它在多大程度上得到实现,却往往又受到时代的价值取向的影响和制约

14、风格的多样性表现:

(1)从历时态看:文学总体风格的时代性;作家个人风格的发展变化性。(2)共时态看:文学总体风格的民族性,地域性;作家个人风格的独特性。

15、风格多样性的原因:(1)客观方面:生活的多样性;审美需求的多样性。(2)主观方面:作家个体的多样性。

16、文学流派的类型:

a结社严密。有纲领有组织,如文研会。B结社松散。无纲领无组织,如江西诗派,以杜甫为祖,以黄庭坚为旗,形成一祖三宗(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c不自觉组合。如唐朝边塞诗派、田园诗派。

第七章   文学的接受

1、文学接受的过程:感知语言-生成形象-把握意蕴

2、期待视野的层次:文体期待、形象期待、意蕴期待。

3、期待视野变化的原因;期待受挫,接受者主观因素发生改变。

4、期待视野的形成:a接受者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审美趣味、情感倾向、人生追求、政治态度等b一定的文学艺术素养c特定的生理机制,即读者的性别,年龄,气质类型等生理特征。

5、审美享受的层次:悦耳悦目—应目;悦心悦意—会心;悦志悦神—畅神

6、文学鉴赏产生的条件:a可供鉴赏的客体b能够感受艺术美的鉴赏主体。C鉴赏主体和鉴赏客体之间必须建立某种联系。

7、共鸣的原因:a读者期待视野中的思想观念与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的思想观念相通。B读者期待视野中的情感体验与作者或作品中人物情感经验相同或相似c读者期待视野中的意志愿望与作者或作品中人物意愿的相近d读者期待视野中形成的特定历史处境与一定的作品所反映的历史状况有某种相通相类之处。

8、文学批评:文学批评是对以文学作品为中心兼及一切文学活动和文学现象的理性分析、评价和判断。

9、(一)文学批评与文学的生产和接受a文学批评的主要对象是作品,与文学创造密切相关.b文学批评是文学接受过程中偏重理论要求的一部分.c文学批评兼及各种文学现象,包括对其本身的评价与判断,即“批评的批评”

(二)文学批评作为意识形态评价.文学批评虽然着手于文学作品的解析,但却必须着眼于它的意识形态归属,以求确立某种批评者所遵奉和维护的那种意识形态的主导性或权威性。这在文学思潮、运动和文学论争中体现的尤为明显。

10、马克思主义的文学批评及其标准

(一)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美学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是文学批评的最高标准并构成方法论思想和一种基本原则 。反映了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为用

    美学观点的内涵:作家的创作是否符合艺术的规律和遵循正确的美学法则,是否有艺术独创性和较高的审美价值。

历史观点的内涵:一方面是文学作品,要看其是否描写了某一历史的客观真实面貌,是否反映了历史过程的进步要求,是否体现了历史发展的必然内涵和趋势;一方面则是批评家,在评价作品时应该具有所处历史时代的先进的历史视野和科学的历史眼光。

    (二)文学批评的思想标准和艺术标准。a思想性:高度的真实性 ,进步的倾向性 ,积极健康的情感性 。b艺术性 。文体的评价 ,艺术形象的评价,意蕴批评

11、文学批评的模式

a传统批评模式。出现在20世纪之前,包括伦理道德批评、社会历史批评、审美批评。b现代批评模式。出现在20世纪后,包括心理学批评、语言学批评、文化批评。

    *伦理道德批评; 伦理道德批评是以一定的道德意识及其由之而形成的伦理关系作为规范来评价作品,以善、恶为基本范畴来决定对批评对象的取舍。这种批评着重于对文学作品的道德意识性质和品位的评价,实现作品的伦理价值及道德教化作用。

    *社会历史批评: 强调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认为文学是再现生活并为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所形成的,因而文学作品的主要价值在于它的社会认识功用和历史意义

分析、理解和评价作品,必须将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以及作家的生活经历等与作品联系起来考察

    *审美批评: 中国赏鉴式的“品”、“悟”西方各审美批评流派的众说纷纭

中西审美批评模式的共同特点 .(1).情感性评价。(2).体验与超越矛盾统一的批评,超功利性(3).一种形式或形象的直觉批评。

*语言学批评:语境: “语言学转向”(lingustic turn)、索绪尔(1)俄国形式主义:什克洛夫斯基、罗曼·雅各布森(2)英美新批评:艾略特、理查兹、燕卜荪、兰塞姆(3)法国结构主义:罗兰·巴特、列维-斯特劳斯认为文学作品是一个独立自足的整体,是一种有组织的符号结构,意义只需要从文本去寻求而无需借助于外部因素加以说明。文学批评的主体就是对文本的语言分析。

12、语义分析学文学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批评的任务是在作品的范围内进行文字分析。文学作品中的文字不仅互相起作用,不仅受上下文(语境)的影响,而且受到一切出现过的上下文和其他因素的制约。

第八章   文学的生产、消费与传播

1、文学创作与文学生产的联系与区别

一、联系:1、生产包括创作。2、创作需要生产环节:物化→二次物化;个人性→社会性。

    二、区别:1、文学创作主要是从精神生产的角度来探讨的,而文学生产则主要从商品生产的角度探讨。2、文学创作主要是作者个人的劳动;文学生产则是一种社会性的集体生产活动,需要一定的组织与机构才能进行。3、文学创作所需的物质基础较少,而文学生产不仅需要庞大的编辑、排版系统,高度发达的印刷工业,而且要消耗大量的纸张、油墨等相关物质。4、文学创作受外界的影响较小;而文学生产受外界的影响较大,受社会因素与物质因素的双重制约。5、文学创作中,作者与读者的联系相对而言比较松散;而文学生产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相对而言比较紧密。

2、文学生产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

a、文学生产是一种具有主体性特征的情感化与诗意化的活动b、文学生产是以语言为符号而展开的观念世界的生产c、文学生产的观念世界具有非感官把握性

3、文学生产与市场的关系

一、积极影响a、精英、上层→民间大众b、消费的民主化→反馈范围和力度增大c、改善经济状况,培养作家独立意识d、增添创作的内在动力与活力,促进文学繁荣

    二、消极影响:利润诉求→媚俗动机→降格以求

4、文学消费作为一般商品消费的特点

a文学生产者与文学消费者的关系成为一种纯粹的商品交换关系。b一般商品消费的规律在文学消费中同样存在并发挥着作用。c商品消费的所有运作方式在文学消费中也同样存在。

5、文学消费成为一种特殊商品消费的原因

a一般的物质产品主要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而文学作品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主要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b文学产品的消费具有超时空性。c文学消费不仅仅是一种商品消费,也是一种文化信息的传播与接受,并且具有参与性,要求消费者投身其中。

6、文学消费中精神价值与市场价值的不一致

a文学作品的精神价值难以判定。b两者之间衡量的标准不同。c学科的金字塔结构与文学消费的大众性之间的矛盾。d是出版商与发行商的中介。

7、文学消费作为一种意识形态

文学生产者通过文学作品传达的意识形态性,在文学的阅读过程中,影响消费者

文学消费对于意识形态的三种反应模式:直接服务于现行体制与社会结构;直接批判现行制度的不合理性;声称远离现行政治制度的“非意识形态化”

8、文学消费作为意识形态消费的特殊性

  不是以概念形式的意识形态观念直接灌输给消费者,而是寓思想观念于艺术形式的结构和艺术娱乐的效果之中 。

9、文学生产规定着文学消费文学生产提供文学消费的对象,规定文学消费的方式,规定文学消费的需要

文学消费制约着文学生产:文学消费决定着文学生产的最后完成,制约着文学生产的方式和规模,体现为文学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10、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的区别

文学消费: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二重性;既包括阅读行为,也包括未含阅读活动的消费行为

文学接受:精神文化属性;一种阅读或欣赏的精神活动

主客观条件不同:文学消费:综合的多视角    文学接受;偏于审美经验或艺术心理这一独特视角

文学消费:a主观:文化知识、阅读能力、消费心理等b客观:经济能力、闲暇时间、适当的空间等

文学接受:a主观: 阅读能力、个性、气质、性别、年龄、职业、经历、人生观、文化修养、审美趣味、艺术经验、期待视野及阅读心境等。b客观:接受对象(文本)、接受者的历史 、时代背景等。

11、文学消费、文学接受和文学鉴赏的关系

文学消费(初始阶段)---文学接受(文学阅读)---文学鉴赏(高级阶段)

12、文学传播活动及其变迁

变迁轨迹a口头传播:作家、职业说书人b书籍传播(纸面传播):从手抄本到机械印刷品c电子传播:广播、电影、电视、网络d大众传播:使用印刷媒介(书籍、报纸、杂志)和电子媒介(广播、电影、电视以及电脑网络等)大量收集、复制和传播信息。

具有大范围播布、传递迅速和单向扩散或互动交流等特点

13、口头传播的特点

首先,直接性。其次,传播者与创作者难以截然分开。第三,口头传播时期的文学作品一般都是集体的创作。第四,口头传播是一种视听复合的符号传播方式。第五,口头传播的受众范围比较狭窄。

14、纸面传播的特点

首先,纸面传播是一种非直接性的单向信息的传递。其次,是纸面传播的单一性与非直观性。第三,是对消费者的选择性。第四,纸面传播使文学生产者相对而言处于比较优势的地位。第五,纸面传播使文学成为大众消费品成为可能。

15、 电子网络传播的特点

首先,电子传播具有广泛的参与性。其次,是即时性、直接性与互动性。第三,是消费者的高选择率和伴随而来的高淘汰率。第四,新的文学手段的出现。

16、与文学相关的文化产业的类型

(1)与文学产品直接相关,以文学产品的生产、传播与消费为直接内容的文化产业。(2)与文学内容相关的文化产业。(3)与文学活动相关的文化产业。(4)与文学作品与文学活动的翻译转化相关的文化产业。

17、文学产业化对文学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1、文学的产业化充分发挥了文学的商品效益与经济效益,增加了文学从业者的数量,提高了文学从业者的生活水平,为国民经济的增长做出了一定的贡献。2、文学产业化扩大了文学活动的规模,增加了文学作品的数量,使人民群众在文学消费方面有了更多的选择。3、文学产业化使文学增加了新的内容。

    二、消极影响:1、文学作品质量的下降2、文学的快餐化倾向

第九章   文学的发生与发展

1、研究文艺起源的途径a考古学——最为可靠b文化社会学c儿童心理学

2、文艺起源的主要学说:摹仿说;游戏说;巫术说;表现说

3、文艺起源于以劳动为中心的人类生存活动

4、文学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a文学随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b经济对文学发展起最后的决定作用c文学发展与社会物质生产发展具有不平衡关系

5、文学与其他意识形态的关系

a文学与哲学:哲学使文学深刻,文学让哲学形象。 蒙田:哲学是最深奥的诗歌。苏格拉底:哲学(智慧)始于惊叹孔孟使中国文学沉重,老庄让中国文学轻灵.b文学与道德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文学是社会的良心,学术乃天下之公器.c文学与宗教宗教与四大文化圈:儒家、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宗教的影响:观念(神灵、超越等);题材;文体(俗讲→变文).d文学与政治。正例:雅典、盛唐气象;反例:斯巴达、秦、清

6、文学随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

a是文学在整个社会结构中的位置及其关系所决定的。b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根本关系决定的。c是文学的本质特征决定的。

7、经济对文学发展起最后的决定作用

a经济发展导致社会分工,对文学艺术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社会分工对文学的影响:一方面,促进艺术的独立发展和繁荣。另一方面,使一般民众的艺术才能受到压抑。b经济基础决定文学的社会性质及其变化发展。c经济为文学的发展创造了社会条件和物质基础,这也促进了文学的发展。

8文学发展与社会物质生产发展的不平衡关系

一、表现:1、某些有重大意义的艺术形式,只可能出现在社会发展的特定阶段,在后世反而会停滞或衰落。2、文学的繁荣有时不是出现在经济高度发展的时期或地区,而是出现在经济相对落后的时期或地区。

    二、原因:1、经济对文学发展的作用,往往不是直接的。2、经济虽然是文学发展的最后决定因素,但又并非唯一的因素。3、文学艺术的发展,除了有经济、社会意识的外因外,还有其自身的独立性和发展规律。

9、文学发展中的历史继承性

一、概念.所谓文学发展的历史继承性,是指任何时代的文学发展都是以以往的文学遗产为基础的,必然受到业已形成的文学惯例和传统的影响,始终处于与以往文学传统的历史联系之中。二、表现:a表现在思想内容上。b表现在艺术形式上。c表现在创作方法上。

10、继承文学遗产的原则:批判地继承

一、原因。a任何时代都既有健康、文明、进步的文学,也有颓废、庸俗、腐朽的文学。b历史上即使是具有进步性质的文学,也必然有历史和思想的局限,其作品可能既有优秀的一面,也有不足的一面。c文学遗产中优秀的成分,也有一个与新的历史时代是否相适应,是否能满足新的历史时代发展需要的问题。

    二、原则:a坚持唯物史观,正确评价文学遗产。b坚持“古为今用”,确定文学遗产的现实意义和作用。c认识和尊重不同时代文学遗产的特点,坚持融合,反对机械照搬。

11、文学发展中的革新与创造

一、原因a革新与创造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b文学的革新与创造是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决定的。c人们审美意识的发展和审美需求也要求文学不断革新创造。

    二、表现:a题材的创新和主题的开掘。(唐诗主“情”→宋诗主“意”)b形式的求新。(诗→词→曲)

12、继承与革新的辩证关系:推陈出新

13、民族文学的相互影响a思想内容方面。b艺术的形式技巧方面。c文学思潮和创作方法方面。

14、各民族文学相互影响的基本规律

a社会需要是促使各民族文学相互影响的最主要的因素。b各民族文学的相互影响总是出现在各民族政治、经济交流的同时或之后。c各民族文学之间的影响是双向的,但有时并不表现为对等的作用关系。

15、全球化语境中文学民族性的新特质一是开放性。二是现代性。三是普适性。

16、萌芽时期的文学:原始社会

a诗、乐、舞一体.b文学与文章一体.c口耳相传为主.d神话与史诗的时代

17、农耕时代的文学  a 阶级性。b区域性和民族性.c 初步审美自觉。

18、工业时代的文学a党性。b商品性。c现代性。

19、高科技时代的文学  文学与图像共存(图像时代与图像霸权)

20、图像时代的文化症候

a虚拟世界的仿真。b对事物时空距离的消解。c对图像接受主体差别的消解。d深度缺失。e受图像的商业化诉求的影响而走向通俗化和大众化。

21、高科技时代文学存在的必然性

a这是文化多样性发展的基本规律决定的。b这是人的创造性本质决定的。c这是文学的特殊性决定的

22、高科技时代文学的新发展

a文学的优势突显。b文学的领域扩展。c文学的品种增多

23、网络文学

从宏观看,网络文学是指所有在网络上传播的文学作品;从中观看,网络文学是指网络原创文学即首先在网络上发表的文学作品;从微观看,网络文学是指具有网络独特形式,脱离了网络就不能生存的文学作品如超文本、互动文学作品等,这种类型的网络文学可以称为网络依存文学。

24、网络及网络文学

a四大门户网站:雅虎、搜狐、新浪、网易.b网络文学进入中国内地:1994年

c第一个女子文学网站:花招,1996年.d中国最大的中文原创文学网站:榕树下,1997年,上海.e中国第一部网络小说:痞子蔡《第一次亲密接触》

25、网络文学的特点

a创作主体的平民化.b创作内容的低俗性和滥情性(网下是人,网上是兽).c创作过程的互动性(如接龙) d文本载体的拼贴性(超文本链接)——多媒体技术把多种艺术形式融合在一起,达到图、文、声、像并茂。在网络上,诗歌、小说、广告、戏曲、散文、绘画、动画、流行音乐、电影(画面)、电视等均可相互交融,相互拼凑、剪切、粘贴在同一主页上,或者建立起从一种艺术样式到另一种艺术样式的超文体链接。e创作动机的宣泄性(欲望叙事、生理现象(王朔)).f创作语言的生活化和幽默性(语言嬉戏、调侃、戏仿、幽默、无厘头)

26、网络文学的二律背反

a网络文学的自由与不自由.b网络文学的规范与反规范.c网络文学形象建构手段的单元与多元

27、拇指族时代的短信文学

a短信文学——手机短信文学,手机小说   b中国第一短信写手——戴鹏飞

c中国第一部短信小说——戴鹏飞《谁让你爱上洋葱的》,20##年。

补充试题

1风格的创造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分别说明

(1)体现在题材的选择和处理上;(2)体现在艺术形象的塑造和艺术意境的建构上(3)体现在主题、意境的侧重上;(4)体现在创作原则和艺术手法的选用上;(5)体现在文学体裁的驾驭上;(6)体现在语言的运用上。

2文学批评的性质和意义是什么?

性质:(1)文学批评是一种科学活动(2)文学批评是社会批评和美学批评的辩证统一;(3)文学批评具有倾向性和创造性。

意义:(1)总结创作经验,帮助作家正确认识自己的作品,提高文学创作能力;(2)指导阅读欣赏,帮助读者正确理解作品的思想和艺术价值,提高读者的鉴赏能力和艺术品味;(3)研究新的的问题,推动文学理论本身的发展,促进文学和社会的发展。

3风格的形成与发展是由哪些因素造成的?试述理由。

答:作家风格的形成与发展是与他的创作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同步进行、同步实现的。影响作家的创作个性从而导致艺术风格的形成与发展,有两个方面的条件,一个是社会历史的客观条件,一个是作家自己的主观

所谓社会历史的客观条件,主要是指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对经济状况、社会的风俗习惯、学术思想、文艺风尚、民族的文化艺术传统、其他民族文化艺术的影响以及群众的审美需要、欣赏习惯等等。

(1)作家生活的那个时代的社会经济、政治状况和面临的社会矛盾,对他的生活命运有关决定性的影响,这种影响必然会反映到创作上来,成为风格形成的重要因素。

(2)一定时代的社会风气、学术思想也会对作家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他的创作个性和风格。

(3)一定社会的阶级、阶层和人民群众的艺术趣味和欣赏习惯所形成的文艺风尚,也会影响作家的创作个性和风格。(4)中外文艺传统和别人的艺术经验,也会影响到作家的创作个性和风格。

(二)作家自己的主观条件

作家自己的主观条件主要是指作家的生活经历、人生态度、文化艺术修养、心理气质、审美情趣等所形成的独特个性。

对于作家的风格来说,客观历史条件只是造成主观条件的基础,而主观条件才是形成艺术风格的直接原因。因为,客观条件只有在影响了作家并成为他主观条件的原因时,才可以间接影响到他的风格。此外,作家的主观条件一旦形成,就会影响到他对客观条件的认识与感受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接受客观条件的影响。因此,不同的作家在客观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却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文学史上根本不存在主观条件完全相同的作家,而创作个性上的任何一点差异都会给其艺术风格造成影响,因而即使在一些方面相同或相似的作家,也会以迥然不同的风格相互区别着。

总之,促进作家风格形成和发展的主客观因素是多方面的,它们综合作用的结果决定了作家认识生活和表现生活的独创性。这种主客观因素的相互作用,不是机械的拼凑,而是化学的化合,它具有整合的特点。时代、民族、地域、生活实践、思想影响、艺术传统、心理特征等等都不是单一的层面,以孤立的形式对作家的创作个性、艺术风格发生影响,而是以同时出现的方式综合进行的,它们互相作用,或互为因果,或互为渗透。

还应当指出,作家的风格形成以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发展变化的。这是因为,形成作家风格的主客观因素都在不断地起变化,这些变化必然反映到风格中来。因此,作家风格不仅有一个形成的过程,而且还会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对创作经历较长的作家来说,更是如此。

名词解释

1创作方法:是指作家在文学创作过程中创造具有审美价值的形象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现实主义:是19世纪盛行于欧美的文学思潮。它的兴起是在19世纪30年代。首先在英法风行。三四十年代,法国的司汤达、巴乐扎克,英国的狄更斯、萨克雷是其杰出的代表,现实主义是面对现实生活的,它要求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来刻画、描写、其态度是客观的。现实主义并非对生活照相式的复写,而是要提炼、塑造出典型。(一是现实主义潮,二是现实主义创作所遵循的原则。)

3自然主义:是与现实主义密切相关的一种创作方法和文学思潮。排斥浪漫主义的想象与情感因素,片面发展现实主义再现生活的原则,追求纯粹客观。广义的说,具有自然主义因素的作品在中外文学史上也是普通存在的,人们一般把那些排斥浪漫主义的想象、夸张。轻视现实主义的典型概括。追求绝对的客观性,崇尚单纯的描摹自然,对生活现象作表面描绘和记录的作品称之为自然主义。狭义的说,自然主义是指19世纪下半叶在法国兴起的、以左拉等人为代表的一种文学思潮和运动。

4浪漫主义:有两种含义。一是浪漫主义思潮,二是浪漫主义创作所遵循的原则。

是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在欧洲盛行的文学思潮。它是对古典主义的一种反叛。浪漫主义侧重表现的是理想境界,注重于主观情感的抒发。其次在艺术形象的构思上,按照作家主观的情感逻辑而不是生活本身的逻辑,去想象和创造形象和理想境界。最后它往往着力于寄寓了主观理想的大自然的抒写。

5象征主义:主张通过象征、暗示、对比和联想表现作品主题,表达作者思想与哲理

6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指在以非理性主义为标志的各种文化思潮和哲学思想影响下所形成的文学流派,包括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意识流小说,超现实主义,存在主义,新小说派,荒诞派,黑色幽默等。

7文学风格:(核心是文学作品风格),就是指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中所呈现出来的作家精神个性和独特的审美风貌。文学作品风格就是作家精神个性的体现,具有独特风格的作品。应该是主体与客体,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课件: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中通过言语结构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审美享受的独创的艺术风貌。)

8创作个性:(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是指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形成的较稳定的主体心理结构特征,它是作家兴趣爱好,气质性格,艺术修养和才能禀赋等方面因素的总和。

9时代风格:每一个作家总是生活在一定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的主导的社会矛盾,社会心理,时代精神和审美趣味,总会影响到这时期的作家,使他们形成相同或相近的风格,这就是时代的风格。[就是作家在思想和艺术上所具有的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美学风貌]

10民族风格:一个民族有着共同的地域和生活,也有着共同的文化,心理,语言和审美趣味,这种民族的特点和差异必然反映在文学中,使某一民族的文学形成自己的风格特色,这就是民族风格的基本涵义

11地域风格:是某一地区的作家在创作上所形成的地方特色,它是某一地区的生活环境,民俗风情,地域文化心理所形成的独特风貌在作家作品中的表现

12文学流派:在一定有历史时期中具有相近或相同的文学观念、创作倾向、艺术追求和美学风格的作家群体。

13文学思潮:指在一定社会历史时期内,由于一定的社会历史运动或时代变革的推动,一些政治思想相近、艺术观念相似的作家创作所形成的一种文学运动和潮流。

14文学接受: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文学鉴赏,一是文学批评。文学接受是文学文本与读者之间的互动及其效应的全过程,是读者面对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并参与其中,运用想象与联想进行填补、创造、生产与译解的各种活动的总称。  —可接受的因素(语言形式、形象、意蕴)、接受心理、接受条件等。

15期待视野:在文学阅读之前阅读的过程中,接受主体由于本身的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生活经历、思想感情、文学修养、审美经验、欣赏习惯等等,会综合形成一种对于文学作品的期待、思维定势和欣赏水平。

16形成形象:是指读者调动自己的生活经历,阅读体验和想象力,把语言构建的形象转化为感性的生活表现形态,在自己的头脑中再现出来

17感知内涵:是指初步的掌握形象内含的某些思想。

18理解思想:是指读者运用一定的理论与方法,对文学形象进行深入地分析,把握形象内含的思想。

19鉴赏性接受:对文学作品的情感性参与、理解和创造,满足的主要是个体性的审美趣味需求。

20批评性接受:是对作品的理性检测和衡定。

21诠释性接受:对作品的历史性、知识性、社会性等进行多方面的考察与疏解,以帮助人们在接受过程中真实的重建作品。

22文学鉴赏:是人们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通过把握艺术形象,玩味作品中所隐含的思想感情而获得精神满足和情感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

23共鸣:是文学接受进入高潮阶段的一个标志,通常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读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及人物的命运遭际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另一种意义上的共鸣是指不同的读者,包括不同时代、阶级和民族的读者,在阅读同一文学作品时可能产生的大致相同或相近的情绪激动和审美趣味趋同现象。

24文学批评:广义的“文学批评”,实际上涵括了我们今天所说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狭义的文学批评,指在文学鉴赏的基础上对于各种文学现象的分析、研究、评价,是文学接受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有别于文学理论。(课件:文学批评是对以文学作品为中心兼及一切文学活动和文学现象的理性分析、评价和判断。)

25广义的生产:产品的制造(即狭义的生产);产品的交换与消费,由此构成一个完整的社会生产过程。广义的文学生产包括文学生产(即狭义的文学生产),文学传播和文学消费。

人类生产活动有两种基本的形式: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

26文学消费:是指人们为了满足自身文化、审美与娱乐等方面的精神需求而对文学产品加以加以占有、利用、阅读或欣赏的一项活动。
27文学传播:传播者借助于一定的物质媒介和传播方式,将文学信息或文学产品传递给消费者的行为与过程,主要包括文学作品的发行与流通,其主要目的是将作家的个人创作转化为某种程度的社会共享。

28文化产业: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

我国的文化产业概念: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服务的经营性行业。(文化属性:具有文化内涵;产业属性:按照经济规律从事生产经营和市场运作)

29网络文学:从宏观看,网络文学是指所有在网络上传播的文学作品;从中观看,网络文学是指网络原创文学即首先在网络上发表的文学作品;从微观看,网络文学是指具有网络独特形式,脱离了网络就不能生存的文学作品如超文字、互动文学作品等,这种类型的网络文学可以称为网络依存文学。

30文学发展的历史继承性:是指任何时代的文学发展都是以以往的文学遗产为基础的,必然受到业已形成的文学惯例和传统的影响,始终处于与以往文学传统的历史联系之中。文学发展中的历史继承性,是文学发展中客观存在的必然规律,是为文学发展的历史实际充分证明的。

31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主要是指运用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对作品进行分析的一种批评方法。

更多相关推荐: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20题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20题1八不主义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出文学改良quot须从八事入手quotquot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五曰务去滥调套语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20题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20题1八不主义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出文学改良须从八事入手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五曰务去滥调套语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语三大主义陈独秀...

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1伤痕文学自19xx年始一大批反映十年动乱给人们心灵带来创伤的小说相继问世这些小说沉痛地揭露出十年动乱给我们民族带来的灾难带给人的悲惨遭遇和内心创伤深刻地提出了一系列与千百万群众命运休戚相关的社会问题并引导人们...

《中国当代文学》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中国现当代文学是语文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主干课程是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提高影响较大的一门学科我们在讲授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胡时候尝试做一些教学改革以期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对学习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的学习兴趣...

英美二十世纪初文学反思

荒原上的救赎浅谈二十世纪初英美文学的艰难探索引言当二十世纪的大幕徐徐拉开人类由此进入了一个崭新却又迷惘的时代二十世纪是人类历史上最富于戏剧性变化的世纪科技革命两次世界大战共产主义革命民族主义运动等等注定让这个世...

《狂人日记》对文学革命的反思意义

狂人日记对文学革命的反思意义姓名李春考号320xx3100086考区丽江市古城区指导教师定稿教师内容摘要狂人日记最初发表于一九一八年五月新青年第五卷上这正是五四运动爆发的酝酿期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知识分子提出的民...

当下中国文学需求的培植和文学教育问题的反思

当下中国文学需求的培植和文学教育问题的反思杨文虎当下中国人对文学需求的萎缩有历史和现实两方面的原因要重振文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必须培植人们的文学需求文学教育是培植文学需求的重要途径但我国目前的文学教育本身还存在...

聚焦课堂《辉煌灿烂的文学》教学反思

交流合作完善自我促进发展聚焦课堂辉煌灿烂的文学教学反思宁夏育才中学翟国毅本次聚焦课堂活动由来自上海进才中学的李慧与我校历史组刘帮庆周丽媛张小亚老师在勤行学区参加了辉煌灿烂的文学同课异构聚焦活动活动分为两个环节上...

日本文学阅读赏析及对比反思

日本文学阅读赏析及对比反思摘要在日本文学的翻译工作上开始发掘日本文学与中国的联系及日本文学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日本俳句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对比揭示文化的互相作用文化间营养的互相汲取由日本文学作品的悲哀之美带出无常和美意...

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反思与展望

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反思与展望摘要中国当代文学最根本的弊病在于缺乏理想性超越性和精神性长期以来我们都渴望伟大作品的出现和文学大师的出现中国新文学经过近百年的积淀也应该是能够出现大师的时候了大师的真正标志其实只有一个...

反思文学篇目

反思文学茹志娟剪辑错了的故事高高的白杨树静静的产院百合花三走严庄春暖时节如愿里程关大妈澄河边上三走严庄草原上的小路高晓声李顺大造屋陈焕生上城漏斗户主解约钱包鱼钓绳子飞磨方之内奸李国文月食花园街五号改选危楼记事冬...

初三语文教学反思

初三语文教学反思汉源初中刘文莉兴趣是一种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向倾向是引起和维持人的注意力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初三学生在初中学习的最后阶段如何提高他们的语文学习成绩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兴趣是一条...

反思文学名词解释(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