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东方唯美气质与文化底蕴的川端康成

时间:2024.4.20

具有东方唯美气质与文化底蕴的川端康成

川端康成(1899-1972),是享有国际盛誉的日本现代小说家。他以《雪国》、《千鹤》和《古都》三部小说创作的出色成就,获得19xx年诺贝尔文学奖,成为亚洲第二位获此殊荣的作家。

川端出生于大阪一个医生之家,其祖父和父亲都是名医。川端的童年没有幸福,没有快乐,没有感受过人世间的温暖,相反,对人生的虚幻感和对死亡的恐惧感一直围绕着他。畸形的家庭、封闭的环境,造就了川端忧郁、孤僻、内向的性格与气质。

川端自幼好学,博览群书,并立志文学创作。19xx年考入东京帝国大学英文系,翌年转入国文系。19xx年发表成名作《伊豆的歌女》以及处女作小说集《感情的装饰》,奠定了其作家的地位。30年代末,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国和亚洲前面燃起战火,川端隐居镰仓,仅写出《母亲的初恋》等少量作品。19xx年应关东军之邀曾到中国东北、华北采访,但没有写下为日军邀功颂德的文字。 战后,川端致力于日本传统美的抒写。19xx年完成《雪国》,被誉为日本“抒情文学的最高峰”。而后,陆续发表短篇《重逢》、《水月》、《舞姬》以及中长篇《千鹤》、《古都》、《睡美人》等,由此成为蜚声中外的名家。 在《伊豆的歌女》中,川端康成描绘了少男少女幽雅纯真的朦胧爱情,以及人与人之间纯洁无暇的友情。这种爱恋和友谊是真挚、诚实、淳朴的,也是川端一直向往和追求的一种情感境界。小说中都是小人物,他们的悲欢离合是真实的,感人的,又透露出淡淡的哀愁与悲伤。小说出色地继承了日本文学自《源氏物语》以来所特有的审美传统,幽微雅致、纤细深沉,具有抒情美、自然美与人性美。

川端康成在《雪国》中表现出的虚无思想与《源氏物语》中的物哀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物哀的第一层是对人的感动,尤其是男女恋情的哀感,这是日本古典文学的传统。《雪国》中驹子真心爱上岛村,但是岛村认为驹子的爱情追求甚至她的生存本身就是徒劳的,可悲的。物哀的第二层是对世相的感动。川端康成把现实抽象化,把对虚无世界和对现实的感动贯穿在人情世相中,暗示人生是徒劳的。物哀的第三层是观照性,它是对自然景物的感动。日本文学家以自然为友,很了解自然的灵性。他们在自然中发现美的存在,进而创造文学的美。雪国在夜空下一片白茫茫,山上还有白花、杉树,月光也是别有特色,在这些景物描写中浸透着人的主观情绪,流露出淡淡的哀愁,包含无常的哀感和无常的美感。


第二篇:川端康成


在日本古代文学中,清少纳言的《枕草子》(又作《枕草纸》)与紫式部的《源氏物语》都是诞生在平安王朝极盛的中期,都记录了作者身处宫中的见闻与感怀,只是体裁和形态不同,前者是随笔集,后者是被称为物语文学的长篇小说。《枕草子》(约1001)的作者清少纳言,与紫式部、和泉式部是当时的三大才女,有很高的汉学修养。她生殁年未详,据她入宫侍从一条天皇的中宫(后为皇后)定子时是二十四五岁来推测,是生于天禄年间(970-972),殁于万寿年间(1021-1028)。名字不详,是清原元辅之女,以清字为姓,以父兄辈的中纳言的官职为名,遂称清少纳言。她是中层贵族书香门第出身,曾祖父、祖父都是著名歌人,父亲是《后撰和歌集》的编撰者之一,自然从小便受到文学的熏陶。比如定子经常举办文学聚会,当时并称四纳言的藤原公任、藤原斋信、源俊贤、藤原行成也成常客。清少纳言在聚会上表现出来的才华,在场出席者无不惊叹不已,她更为定子所钟爱,两人建立了互信的关系。由于宫中权力争斗,定子先遭幽禁,后被驱逐出宫,清少纳言不为新贵效力,辞仕闲居家中。宫廷权力斗争结束,她才与定子返回宫中,直至定子辞世后,她终于弃仕出宫,坚守“做人始终如一”的信条,由此可见其具备相当高尚的人品。清少纳言的婚姻生活并不美满,她与橘则光成婚,由于情感的不合和官场人事的纷扰,婚后三年便离异,青年时期便独自一人生活!这种家庭生活和宫廷生活的阅历,为她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成为《枕草子》诞生的人文基础和主要记事内容。集子全12卷,约分为300段(各版本不一,多者305段),主题虽各异,然段章的结构是按照形式和内容的类似性分类构成,分列举、随想、日记回忆三种,惟尚未达到具有严格意义上的统一分类意识,有的章段,杂然配列,是一种杂纂的形态,后来的稿本是经过整理的。其内各段文章长短不一,长篇有如“草庵”、“积善寺”、“陆常介”、“听子规”、“二条宫”等达数页之多;短篇有如“歌集”,只列举了三部歌集的名字,不到一行;“陀罗尼”也只记“陀罗尼是:宜于黎明”一句。全集子内容丰富,涉及四季的节令、情趣,宫中的礼仪、佛法人事,都城的山水、花鸟、草木、日月星辰等自然景象,以及宫中主家各种人物形象和人际关系,有赞颂也有贬低,还议论歌谣、和歌、小说、绘画、舞乐、艺道、棋道、语言,乃至涉及猜字、蹴鞠游戏等广泛的题材。作者在题跋中谈到自己创作这部集子的动机时强调,“这只是凭着自己的兴趣,将自然的感怀,随意记

录下来而已。”她这样写道:“这部随笔集,只是散居家中,闲来无事,将自己所见所闻的事记录下来,本来是没有打算让别人看的。这里面一些篇章有失言之处在所难免,别人看来,实是不妥。所以本要藏而不露,没想到却已暴露在世上,此乃不幸之事也。”作为日本随笔文学的嚆矢《枕草子》的主要特征是:一.从琐事中见巨细纷繁的世态。作者运用列举文、随想文、日记文诸种文体,把所见所闻中扫兴的事、可憎的事、惊喜的事、怀恋的事等等,以及高雅的事物、不相配的事物等都在散文随笔中有所体现。而所有这些事物都是发生在久远的平安朝时代,也着重反映出了当时的社会世态。比如作者在“积善寺”这一最长的的章节中,通过瞻仰法会的盛大,赞颂了藤原道隆家族的繁荣,以及在“月与秋期身何去”和“世间多有事故,骚扰不安,中宫也不进宫”,“(中宫)那边的情形很凄凉”,“有人恨我”,暗喻了道隆之子伊周、道隆家因对花山天皇的“不敬罪”而被流放,中宫自慎,回到伯父家中。作者也受牵连,被女官传为内通政敌而遭人恨。通过这些事,作者记录了中宫的荣华与厄运,这里就有摄政的藤原道隆家族盛衰的历史背景。作者在随笔中也多记录了一些中宫的生活经历,以折射宫廷里的生活的喜努哀乐。有这么一段记录,她刚进宫侍奉中宫定子不久,中宫问她:“你想念我吗?”她回答说:“为什么不想念呢。”这时传来了一个打喷嚏声,中宫质疑说:“你是说了假话吧?”回到女宫房里,女官拿了一首歌让她看,歌曰:“真话假话谁知道,上天又无英明神。”她哀怨地咏道:“想念心浅也难怪,为了喷嚏受牵连,不幸,不幸啊。”于是她以“喷嚏”为题,将这讨人厌的、可恨可叹的事写了一段,描述了她埋怨打喷嚏的人使自己受了连累的事情。这看似琐碎的事,不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宫里人际的纷繁吗?所有这些日常感受的事,虽尽是琐事,皆兴之所至,漫然书之。正如作者所言,凡事必录,“只要想到的便记录下来”,“笔也写秃了”。然笔致却简洁明了,以其冷彻的知性,写实地尽展那个斑驳的风俗世相、那个纷繁复杂的世态。二.富含诗情的想像性、纤细的感受性。作者以浪漫的笔触,抒写了四季自然的瞬间微妙变化之美,抒写山川草木的自然风情和花鸟鱼虫的千姿百态,不仅内容异彩纷呈,而且文字也充满了诗的节奏感和韵律美。在此摘录“雨后秋色”一段为例:“九月时分,一场夜雨,清晨已止,朝阳普照,一派明亮。庭前种着的菊花全被雨水打湿了,水珠晶莹欲滴,颇具情趣。挂在攀满

小花的篱笆上的蛛网也破了,篱笆上面布满断丝,水珠子像珍珠似的串在蛛丝上,非常可爱而有趣。”作者对这种四季自然之美的独特感受,是在时空的交错和色彩的变幻中,敏锐地发现和精确地捕捉瞬间的美之感受。书中的“四季情趣”一段,现摘春夏的描写如下:“春天,拂晓时分最美。山峰泛白,渐渐地亮了起来。紫色的云彩,飘忽其间,很有情趣。夏日,夜色最美。月光辉映下自不用说,就是昏暗之夜,萤火虫纷飞,发出点点微光,情趣依然。这般景象,尤其在雨中,就更有感觉。”作者用这样明与暗对照的文字,就像画家在画面上绘出的光与影,交织出一段自然美的文章来。三.确立了本土的“ぉかし”美理念。“ぉかし”即风情、有趣的审美情趣。在平安朝时期便确立了关于美意识的基本概念,如果说紫式部完成了“哀”到“物哀”的审美情趣,据不完全统计,全书用“哀”字多达1044次,“物哀”13次,乃属悲类型的话,那么清少纳言则完成了风情、趣味的审美观,在《枕草子》中使用“ぉかし”这个有关美之理念的词也多达466例,它是属于喜类型的,可见清少纳言的文风是以“风情”的审美意识为基调的,其美感的洗练性,可与紫式部媲美。她们两人从不同的人生体验出发,在审美领域创造了悲、喜的不同类型。她在“题跋”中就声言:“我把世间有风情、有趣的事情……都选择了写下来。”在平安朝时期,清少纳言将“ぉかし”限定在情趣的感觉上使用,确立了古代贵族审美的基准之一,到近古的狂言、俳谐、连歌,就将“ぉかし”演化为“滑稽”、“可笑”的审美情趣,转向庶民化了。四.谙熟地活用了许多佛典和汉籍。书中有不少佛事的记录,比如“小白河八讲”、“经”、“佛”等章段,根据《法华经》的佛法描写随处可见。同时,引用或应用了《文选》、《新赋》、《史记》、《汉书》、《四书》等汉籍中的不少中国典故,比如“假的鸡鸣”,写了头弁长成到中宫职院,已是深夜,翌晨他给作者写信道:“后朝之别,实是遗憾。本想彻夜不眠地畅谈昔日的闲话,然天亮鸡鸣所催,便匆匆归去。”作者读信后,写回信道:“半夜的鸡鸣,是孟尝君的鸡叫声吧?”头弁行成随即回信道:“在半夜里孟尝君的鸡鸣,使函谷关的门打开了,三千食客好不容易才得脱身,书里是如是说的。可是昨夜却是与你相会逢坂关啊。”于是两人又以逢坂关为题对起歌来,作者以孟尝君假的鸡叫骗得了函谷关的守关人,却骗不了逢坂关的细心的守关人啊,最后头弁行成认办理了。在这里作者反复地借用孟尝君的深夜函谷关鸡鸣

故事,以喻自己是不会被头弁行成这样的男子突破自己的“关”的,其含义是有趣而深刻的。随笔的文体也多学汉籍的书体,其中最显著的是学唐代诗人李商隐(义山)的《义山杂纂》,其词多沿《义山杂纂》,有不少类同的句子,比如“秋野狂风”类似“秋暮岚叶”、“鹿鸣”源自“深山鸣鹿”、“舟道”仿照“远道小舟”等等。作者对白居易诗文更是运用自如,活用得最多。试举一例:在一次文学聚会上,斋信让她对白居易诗“兰省花时锦帐下”的下句时,她谙熟白氏诗《庐山草堂雨独宿寄友》诗下句是“庐山夜雨草庵中”。但她觉得斋信“听了什么人无中生有的谗言,对于我说了许多坏话”,而且“把(我)清少纳言这个人完全忘掉了”,由此产生龃龉,不将自己算在女官之列,试图借此轻蔑她,所以她只用白诗下句“草庵”二字,接下句用和歌答曰“谁会寻访斯草庵”,回敬了斋信,以示自己已被你这个头中将憎恶了,有谁还会到自己的草庵里来呢。从此,这位官至头中将的大男子,“把脾气也完全改过来了”。再举一例,她对中宫弹琵琶有这样一段描写:带光泽的黑色琵琶,遮在袖子底下,非常的美。尤其白净的前额从琵琶的边里露出一丁点儿,真是艳美绝伦。我对坐在贴邻的女官说:“从前人说‘半遮面’的那个女人,恐怕还没有这样的美吧?何况那个人又只是一介平民呢。”作者描写中宫抱着琵琶,现出前额的姿态,便引用了白居易《琵琶行》诗中的“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这句,形容其美艳无比。还有一段“人间四月”写到女官们在宫里谈话间,宰相中将斋信、宣方中将走进来,她突然问道:“明天吟什么诗呢?”斋信稍加思索回答道:“当吟‘人间四月’吧。”于是作者接着这样写道:“这回答很有意思。关白公早已辞世的事,却还记挂着,实是令人可敬可佩。特别是女官们对此事是不会忘记的,男人就不会如此,也不会还记得自己曾吟过的诗。惟宰相中将能够记住关白公的忌辰,实是很有意思。帘内的女官和帘外的宣方中将都不明白我们说的是什么事,这并非是没有道理的。”宰相中将斋信一谈及咏“人间四月”,清少纳言知道关白公忌辰是四月,马上熟知此句“人间四月”乃出自白居易的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而他人还不知晓呢。此外,书中著名的“香炉峰雪”一段还记录了这样一件事:大雪纷扬,女官们在垂下帘子的宫里,侍候中宫时,围炉谈闲话。中宫说道:“少纳言呀,香炉峰的雪怎么样啊?”其他女官对中宫的话还没有

领会,少纳言却立即站了起来,将帘子卷起。中宫看见笑了。大家都对着她说:“你当中宫的女官最合适了。”因为清少纳言听了中宫问“香炉峰的雪怎么样啊?”马上联想到白居易《香炉峰下新卜山居》中的“日高睡足犹慵起,小阁重衾不怕寒。遗爱寺钟欹枕听,香炉峰雪拨帘看”句,就聪慧而机敏地领会了中宫的问话,是暗示要把帘子卷起来。由此可见作者对白居易诗文之熟习。《枕草子》书名的由来,有种种不同解读。也许还是受白居易的《秘省后厅》诗中的“尽日后厅无一事,白头老监枕书眠”句中“枕中”二字的启发而定此书名的吧。因为“枕草子”的意思是“枕边的草纸”,日文“草纸”是书本或用假名书写的随笔之意,即可以放松躺着阅读的文章。可以说,在《枕草子》中,女作家清少纳言尽展其优秀的文采、敏锐又不失纤细的观察力及感受力和丰富的汉学才华。在《枕草子》诞生前和诞生后的近200年间,未见此类随笔文学的出现,它与紫式部的《源氏物语》不愧是雄峙于日本古代文学史上的双峰。被称之为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将成为人类文学史上永恒的传世经典!

更多相关推荐:
名人的成功心得_川端康成的故事

川端康成189919xx日本小说家生在大阪幼年饱经丧亡孤独忧郁伴其一生曾任记者杂志编辑大学讲师日本笔会会长等19xx年毕业成为新感觉派代表作家之一此后参加新兴艺术派和新心理主义文学运动一生创作小说100多篇中短...

川端康成的散文

川端康成的散文对我而言还是感动二字那种淡淡的略显安静的文风实在无可挑剔伊豆一向以温泉闻名川端康成把温泉比作女体这种女性般的温暖与丰足正是伊豆的生命伊豆的海岸是少女俏丽的容颜可见其柔和与清澈整篇文章在修善寺热海松...

川端康成的虚无思想的表现及根源

川端康成的虚无思想的表现及根源前言二十世纪的世界文坛上有一个作家是不可忽略的他就是川端康成19xx年他的雪国古都千羽鹤三部作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文学创作不仅在日本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而且在世界范围内...

川端康成的创作风格的成因

川端康成的创作风格的成因刘小翠丽水市缙云县水南小学邮编321400摘要川端康成日本新感觉派作家19xx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其作品始终贯穿着悲与美的交织作品富抒情性追求人生升华的美并深受佛教思想和虚无主义影响将本国古...

川端康成的四个千代

龙源期刊网cn川端康成的四个千代作者崔琳洁来源闽南风20xx年第07期川端康成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上个世纪日本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也是一个把恋爱当命根子的人他一生经历的女人很多最不能忘怀的是婚前的四段爱情巧合的是四...

浅谈川端康成的哲学美

浅谈川端康成的哲学美契合与和谐死亡意识也成为他小说创作的最高问题也成为最高的美学问题可以说川端康成最后的自杀是对艺术与美的终极追求总之川端康成的小说创作对于死亡的勾画均不同程度地赋予了哲学意味它所呈现的死亡意识...

读雪国寻川端康成淡淡的哀伤世界

走进雪国感受川端的思想读雪国寻川端康成淡淡的哀伤世界摘要川端笔下那像抽空现实后用细腻架起的空间雪国显得那么的遥不可及而又近在咫尺在那不乏颓废不乏放逐心灵的及肉体的空气中弥漫着令人哀伤的美即使看似难觅战争的影子却...

“不灭的美”——川端康成自杀之谜

龙源期刊网cn不灭的美川端康成自杀之谜作者成家来源闽南风20xx年第01期一九七二年四月十六日川端康成口含煤气管死在了他新购置的玛丽娜公寓四楼的工作室身边放着威士忌和酒杯就这样这位日本的大作家用七十三年的生命时...

浅析川端康成作品中的佛教思想

浅析川端康成作品中的佛教思想佛教的灵魂不灭轮回转生的生死观是指生命主体灵魂在不同的生命个体之间流转生生不息死亡不过是生命形式的转换而不是生命的结束轮回转生是基于自然节律和宇宙循环的想象以这一观念观照生与死就会发...

川端康成散文《我的伊豆》阅读

川端康成散文我的伊豆阅读我的伊豆日本川端康成伊豆是诗的故乡世上的人这么说伊豆是日本历史的缩影一个历史学家这么说伊豆是南国的楷模我要再加上一句伊豆是所有的山色海景的画廊还可以这么说整个伊豆半岛是一座大花园一所大游...

川端康成语录

死亡等于拒绝一切理解千只鹤女人在未坠入情网前是不知道男人下流的雪国请不要恶作剧也不要把手指放进昏睡的姑娘嘴里睡美人音乐是充满爱的东西名誉死人也有名誉问题吗这有个体面的问题啊也许不是为了死者而是为了死者家属吧人世...

川端康成经典语录

川端康成经典语录1我仿佛只有脚离开现实遨游于天空中了2我在根底上是东方人川端康成经典语录3凌晨四点钟看到海棠花未眠4即使靠一枝笔沦落于赤贫之中我微弱而敏感的心灵也已无法和文学分开5当我拥有你无论是在百货公司买领...

川端康成的名言(1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