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保温练8 语言文字运用+名句默写+文言文阅读(四)

时间:2024.4.14

保温练8 语言文字运用+名句默写+文言文阅读(四)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正因为李老师对学生的挚诚与关爱,学生才更愿意与她________地交谈,遇到困难时也主动向她寻求帮助。

②中美在大数据、云服务等多个方面都需要思想之间的碰撞,面对最为敏感的网络问题,________的探讨才是妥当地解决问题的方式。

③只有领导敢于把敏感的、实质性的问题摆在桌面上,不避重就轻,群众才会________,知无不言。

A.开诚布公      推心置腹  披肝沥胆

B.披肝沥胆    开诚布公    推心置腹

C.推心置腹    披肝沥胆    开诚布公

D.推心置腹    开诚布公    披肝沥胆

解析 推心置腹:把自己的心放在对方的肚子里,形容待人真诚。开诚布公:诚意待人,坦白无私。披肝沥胆:比喻开诚相见,也形容极尽忠诚。

答案 D

2.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中央高层对“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频繁发声,不仅反映新一届政府以精神文化力量推动社会健康发展的决心,更显示其对文化建设的重视。

B.小说家曹寇认为,“受难者”张贤亮的题材选择和书写方式属于一种艺术上的诚实,这种题材与方式向我们提供了个体在一种极端状态下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景观。

C.随着朝珠耳机、黄袍加身T恤衫等包含故宫元素的创意产品,公众对故宫的固有印象被大大颠覆了,不禁感叹原来故宫也可以这么有创意。

D.专为网络视频定制的微纪录片《中国词儿》,意在通过已离我们越来越远的那些“名词”为窗口,吸引每个人参与讲述历史、分享历史、重温历史。

解析 A项,语序不当,表示递进关系的内容应该调整为:“不仅反映新一届政府对文化建设的重视,更显示其以精神文化力量推动社会健康发展的决心。”C项,成分残缺,应在“创意产品”后添加“的推出”等内容。D项,结构混乱,两种句式:意在以已离我们越来越远的那些“名词”为窗口;意在通过已离我们越来越远的那些“名词”。

答案 B

3.(2015·苏锡常镇二模)下列各句中,所引名句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阔别家乡多年,如今刚一踏上故土,那种“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百感交集之情难以言表。

B.当前国际国内经济环境,竞争进一步加剧,不确定性增多,潜在风险积聚,许多国内企业管理者感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C.只有加强学习,才能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否则,“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虽勇气可嘉,却是鲁莽和不可取的。

D.纵观人生世事,推陈出新是不可更改的自然规律,正所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切都会过去,希望总在前方。

解析 “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形容谨慎戒惧。此处误用为指身处危险境地。

答案 B

4.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如果有黑洞撞向地球,那么________。当然,你听到的不是声波,而是引力波,因为________。当黑洞靠近时,引力波会“挤压”内耳骨,产生类似照相机闪光灯充电时发出的咝咝声。尽管天文学家认为,________,但正常情况下,________,因为引力波在广袤的宇宙中经过长途跋涉,抵达地球时强度已大大减弱。

①引力波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我们 ②你会听到它悄然逼近的声音 ③引力波是听不到的 ④声波在真空中无法传播

A.②③①④            B.②④①③          C.③②①④              D.③①④②

解析 从文段看,第一空后一句“当然,你听到的不是声波”说明前文必须提到“声音”或“波”,再结合选项看,②中“它悄然逼近的声音”与文段首句形成照应,所以第一空选②;而第二空前的“因为”说明该空要解释“听到的不是声波”的原因,所以选④;由此可确定答案。

答案 B

5.生活在河里的小鱼听说陆地上有一种动物叫奶牛,于是向青蛙询问奶牛的长相。青蛙说:“奶牛体形很大,四条腿站立,头顶上长着一对尖尖的犄角,身上布满黑色斑点,喜欢吃青草。”于是,小鱼脑海里生成了奶牛的形象。小鱼脑海中的奶牛形象及其生成过程说明:(  )

A.没有亲身实践就不可能获得真知。

B.感性认识是丰富、生动和正确的。

C.认识的形成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

D.感性认识有必要上升到理性认识。

答案 C

二、名句默写

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子曰:“岁寒,______________。”                   (《孔子语录》)

(2)________________,用之如泥沙。                     (杜牧《阿房宫赋》)

(3)戍卒叫,________________,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杜牧《阿房宫赋》)

(4)母、孙二人,更相为命,________________。           (李密《陈情表》)

(5)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6)________________,枉用相存。                       (曹操《短歌行》)

(7)________________,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8)春水碧于天,________________。                     (韦庄《菩萨蛮》其二)

答案 (1)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奈何取之尽锱铢 (3)函谷举 (4)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5)唯见江心秋月白 (6)越陌度阡 (7)遥岑远目 (8)画船听雨眠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陶元淳,字子师,江苏常熟人。康熙中举博学鸿词,以疾不与试。二十七年,成进士,廷对,论西北赋轻而役重,东南役均而赋重,愿减浮额之粮,罢无益之费。阅者以其言戆,置二甲。三十三年,授广东昌化知县,到官,首定赋役,均粮于米,均役于粮。裁革杂征,相率以力耕为业。县隶琼州,与黎为界,旧设土舍,制其出入,吏得因缘为奸,元淳立撤去。一权量,定法度,黎人便之。城中居人,旧不满百家,至此户口渐蕃。元淳时步行闾里间,周咨疾苦,煦妪如家人。

琼郡处海外,军将多骄横,崖州尤甚。元淳尝署州事,守备黄镇中以非刑杀人,游击余虎纵不问;且贪,索黎人献纳。元淳访得其状,列款以上,虎私以金贿之不得,造蜚语揭之。总督石琳下琼州总兵会讯,元淳申牍曰:“私揭不应发审,镇臣不应侵官,必挫执法之气,灰任事之心。元淳当弃官以全政体,不能蒲伏武臣,贻州县羞也。”初鞫是狱,镇中令甲士百人佩刀入署,元淳据案怒叱曰:“吾奉命治事,守备敢令甲士劫持,是藐国法也。”镇中气慑,疾挥去,卒定谳,论罪如律。崖人为语曰:“虽有余虎,不敌陶公一怒。”而总督卒因元淳倔强,坐不检验失实,会赦免。复欲于计典黜之,巡抚萧永藻初授事,曰:“吾初下车,便劾廉吏,何以率属?”为言于总督,乃已。

元淳自奉俭约,在官惟日供韭一束,喜接诸生,讲论至夜分不倦,屡乞病未果,竟以劳卒于官。昌化额田四百余顷,半沦于海,赋不及二千,浮粮居三之一,民重困。元淳为浮粮考,屡请于上官,乞豁除,无应者。乾隆三年,元淳子正靖官御史,疏以入告,竟获俞旨免焉。

(节选自《清史稿·列传》)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煦妪如家人         煦:温暖。

B.元淳尝署州事                署:部署。

C.卒定谳,论罪如律            论:判处。

D.坐不检验失实                坐:治罪。

解析 署:代理。

答案 B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元淳爱民如子,关心民生疾苦。初任昌化县知县时,厘定赋役,裁减额外的赋税,减轻了百姓的负担,发展了当地的农业生产。

B.陶元淳一身正气,不惧威胁。在他初审黄镇中违法杀人的案子时,黄镇中命令士兵冲入衙内以武力相威逼,陶元淳拍案怒斥,黄镇中“气慑”而退。

C.陶元淳为官刚正,不怕得罪上司。在任崖州知州时,守备黄镇中违法杀人,陶元淳依法审案却被诬陷。总督终因陶元淳的倔强而赦免了他。

D.陶元淳厉行节约,生活俭朴,为官时平日所吃,只是“韭一束”。他喜欢与读书人交往,常常与他们讨论问题到三更半夜也不知疲倦。

解析 C项,总督终因陶元淳的倔强,便定了他“检察失实”的罪名。

答案 C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元淳访得其状,列款以上,虎私以金贿之不得,造蜚语揭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初下车,便劾廉吏,何以率属?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陶元淳查访到他们的罪状,列成条款向上级报告。余虎私下用重金贿赂陶元淳被拒绝,就造谣诬告他。

(2)我刚上任,便弹劾正直的官吏,(将来)靠什么率领(管理)下属呢?

10.列举表明陶元淳关心民生疾苦的事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愿减浮额之粮,罢无益之费。

②时步行闾里间,周咨疾苦。

③为浮粮考,屡请于上官,乞豁除。

【参考译文】

陶元淳,字子师,江苏常熟人。康熙年间被推荐参加博学鸿词科的考试,因为疾病而没能参加考试。康熙二十七年,考中进士,在朝廷策对中,他论述西北地区赋税轻而徭役重,东南地区徭役与西北地区相同而赋税较重,希望减免超出额度的粮税,免除没有益处之费用。阅卷者认为他的话很愚直,将他置于二甲中。康熙三十三年,被任命为广东昌化知县,到官任后,第一件事就是厘定赋税徭役,把各种实物田赋统一为交稻米,把应服的徭役均衡到田赋上。裁减、革除各种杂税,百姓纷纷以努力耕作为业。昌化县隶属于琼州,与黎族交界,过去设置土舍,限制黎人出入,官吏得以趁机做坏事,元淳到任后立即撤去土舍。统一了测定物体轻重大小的器具,制定法令制度,黎人对此感觉很方便。城中居民,原来不满百家,到此时户口渐渐增多。元淳常常步行到乡间,详细询问百姓疾苦,亲切温暖如一家人。

琼州地处海外,军中将领大多骄横,崖州尤其严重。元淳曾经代理崖州事务,守备黄镇中用酷刑杀人,游击余虎却放纵不管;而且贪婪,要求黎人进献财物。陶元淳查访到他们的罪状,列成条款向上级报告,余虎私下用重金贿赂陶元淳被拒绝,就造谣诬告他。总督石琳下令琼州总兵会同审讯陶元淳,元淳在申述的文书中说:“私人的揭发不应该交付审讯,守备的大臣不应侵犯地方官的职守,(你们这样做)必将会压制执法的正气,让办事的人灰心。我应当放弃官职来保全政体,而不能屈服于武臣,让州县蒙羞。”当初审讯这场官司时,黄镇中命令甲士一百多人佩刀闯入崖州官署,元淳按着桌案怒叱到:“我奉命治理崖州事务,守备竟敢命令甲士劫持,这是藐视国法。”黄镇中的气焰被震慑下去,急忙命令甲士撤去,最终审判定罪,依法判处黄镇中、余虎有罪。崖州人因此说:“崖州虽有余虎,却敌不过陶公一怒。”总督最终因为元淳性情倔强,就以不认真考查、审理不合实情为由将其治罪,恰好赶上大赦而被免罪。总督又想在对官员进行三年政绩考核时趁机罢免他,巡抚萧永藻刚被任命,曰:“我刚上任,便弹劾正直的官吏,(将来)靠什么率领(管理)下属呢?”替元淳在总督面前说话,总督才罢休。

元淳生活非常节俭,为官时每日只需供应一束韭菜。元淳喜欢接交读书人,常常讲学论道到深夜也不疲倦。元淳多次因病请求辞官而没被允许,最终因积劳成疾而死在官任上。昌化规定的田地数目是四百多顷,但一半沦陷于海中,赋税不到二千,而超额的田赋占到三之一,百姓十分困窘。元淳对超过的田赋做了考核,多次向上级官吏请示,请求免除超额的田赋,但无人理会此事。乾隆三年,元淳的儿子陶正靖做了御史,上疏把这件事报告了朝廷,最终得到皇上旨意,免除了这些超额的田赋。


第二篇:20xx高考语文测试题 专题检测10 文言文阅读2(含详细解析)


专题检测(十)

传记类文章阅读(二)

(时间:45分钟 满分:59分)

一、(2014·江西南昌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21分)

唐顺之

唐顺之,字应德,武进人。祖贵,户科给事中。父宝,永州知府。顺之生有异禀。稍长,洽贯群籍。年二十三,举嘉靖八年会试第一,改庶吉士。座主张璁疾翰林,出诸吉士为他曹,独欲留顺之。固辞,乃调兵部主事。引疾归。久之,除吏部。十二年秋,诏选朝官为翰林,乃改顺之编修,校累朝实录。事将竣,复以疾告,璁持其疏不下。有言顺之欲远璁者,璁发怒,拟旨以吏部主事罢归,永不复叙。至十八..

年选宫僚,乃起故官兼春坊右司谏。与罗洪先、赵时春请朝太子,复削籍归。卜筑阳羡山中,读书十余年。中外论荐,并报寝。

倭躏江南北。赵文华出视师,疏荐顺之。起南京兵部主事。父忧未终,不果出。免丧召为职方员外郎进郎中出覈蓟镇兵籍还奏缺伍三万有奇见兵亦不任战因条上便宜九事。总督王忬以下俱贬秩。

寻命往南畿、浙江视师,与胡宗宪协谋讨贼。顺之以御贼上策,当截之海外,纵使登陆,则内地咸受祸。乃躬泛海,自江阴抵蛟门大洋,一昼夜行六七百里。从者咸惊呕,顺之意气自如。倭泊崇明三沙,督舟师邀之海外。斩馘一百二十,沉其舟十三。擢太仆少卿。宗宪言.

顺之权轻,乃加右通政。顺之闻贼犯江北,急令总兵官卢镗拒三沙,自率副总兵刘显驰援,与凤阳巡抚李遂大破之姚家荡。贼窘,退巢庙湾。顺之薄之,杀伤相当。遂欲列围困贼,顺之以为非计,麾兵薄其

营,以火炮攻之,不能克。三沙又屡告急,顺之乃复援三沙,督镗、显进击,再失利。顺之愤,亲跃马布阵。贼构高楼望官军,见顺之军整,坚壁不出。显请退师,顺之不可,持刀直前,去贼营百余步。镗、.

显惧失利,固要顺之还。时盛暑,居海舟两月,遂得疾,返太仓。李遂改官南京,即擢顺之右佥都御史,代遂巡抚。顺之疾甚,以兵事棘,不敢辞。渡江,贼已为遂等所灭。淮、扬适大饥,条上海防善后九事。.

三十九年春,汛期至。力疾泛海,度焦山,至通州卒,年五十四。讣闻,予祭葬。故事,四品但赐祭,顺之以劳得赐葬云。

(节选自《明史》,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永不复叙 复叙:再度任用 .

B.督舟师邀之海外 督:督促 .

C.坚壁不出 壁:营垒 .

D.条上海防善后九事 条:分条陈述 .

解析:B项中,督:率领。

答案:B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唐顺之奋勇抗倭的一组是(3分)( )

①倭躏江南北。赵文华出视师,疏荐顺之 ②乃躬泛海,自江阴抵蛟门大洋,一昼夜行六七百里 ③宗宪言顺之权轻,乃加右通政 ④顺之愤,亲跃马布阵 ⑤时盛暑,居海舟两月 ⑥力疾泛海,度焦山,至通州卒

A.①②③ B.①⑤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解析:①是说赵文华在浙江督察剿倭战事,上书推荐了唐顺之。③是说胡宗宪说唐顺之权力小,不宜于指挥战事,又加职为右通政。

⑥是说唐顺之带病巡视海上,过焦山,至通州病逝。这三句都不能表明唐顺之奋勇抗倭。

答案:C

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免丧/召为职方员外郎/进郎中/出覈蓟镇兵籍还/奏缺伍三万/有奇见兵亦不任战/因条上便宜九事。

B.免丧召/为职方员外郎进/郎中出覈蓟镇兵籍/还奏缺伍三万有奇/见兵亦不任战/因条上便宜九事。

C.免丧/召为职方员外郎/进郎中/出覈蓟镇兵籍/还奏缺伍三万有奇/见兵亦不任战/因条上便宜九事。

D.免丧/召为职方员外郎进/郎中出/覈蓟镇兵籍还/奏缺伍三万有奇/见兵亦不任战/因条上便宜九事。

解析: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通读文段,理解文段大意;其次要仔细体会词语的含义和词语之间的关系;三是先易后难,逐步缩小范围,直至断开整个文段。结合画线句所在文段可知,画线句主要交代唐顺之在父丧期满以后职务的变动及上书朝廷整顿军务的事宜。首先可由表示官职名称的“职方员外郎”和“郎中”两个词语排除B、D两项。接下来,由交代唐顺之活动的词语“出覈”与“还奏”可以排除A项,据此得出答案应为C项。

答案:C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事将竣,复以疾告,璁持其疏不下。(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遂欲列围困贼,顺之以为非计,麾兵薄其营。(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故事,四品但赐祭,顺之以劳得赐葬云。(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当任务快要完工时,唐顺之又一次声称有病,想请假回家,张璁扣下了他的请求报告,没有给予答复。

(2)李遂计划布臵军队包围倭寇,将其围住,唐顺之则认为这样不妥,他率领部下迫近倭寇营垒。

(3)按照旧例,四品官员只赐予祭奠,唐顺之因为有功劳,得到恩赐祭葬的待遇。

参考译文:

唐顺之,字应德,武进人。祖父唐贵曾任户科给事中。父亲唐宝做过永州知府。唐顺之颇有天赋,从小聪明异常,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博览了众多的文献典籍。在二十三岁时,他参加了嘉靖八年的会试,荣登榜首,(以进士资格入翰林院)任庶吉士。曾为会试主考官的张璁,与翰林学士们过不去,将诸位翰林学士调任其他部门,只想留唐顺之继续供职于翰林院。唐顺之坚决地辞却这一特别恩惠,于是调任兵部主事。(为此唐顺之)称病归家休养。过了一段时间,唐顺之被任命为吏部官员。嘉靖十二年秋天,皇帝下诏从朝臣中选拔翰林学士,唐顺之改任翰林院编修,校订各朝实录。当任务快要完工时,唐顺之又一次声称有病,想请假回家,张璁扣下了他的请求报告,没有给予答复。有人进言说唐顺之是为了回避张璁,张璁(听说)大为恼火,为皇帝拟出一道圣旨,将唐顺之从吏部主事任上罢免放归,并永不起用。直到十八年,朝廷选拔宫廷官员,才以以前的官职起用他兼任春坊右司谏。(后来唐顺之)与罗洪先、赵时春请求朝见皇太子,惹恼了嘉靖皇帝,又被削职归田。(从此,唐顺之)在阳羡山中隐居读书十多年。虽然朝廷内外不停地有人推荐唐顺之,但皇帝一概不予理会。

当倭寇蹂躏大江南北时,赵文华(在浙江)督察剿倭战事,上书推荐了唐顺之。唐顺之被起用为南京兵部主事。由于父丧期限未满,唐顺之并未立即出山。丧期结束后,朝廷召用为职方员外郎,并晋职为兵部郎中。兵部派唐顺之到蓟州镇查核军籍情况。回京后,唐顺之上奏报告说该镇缺额三万多员,在籍兵员也没有什么战斗力。为此,他上书提出了九条解决办法。(由于唐顺之的报告,)蓟州镇总督王忬以下诸将都受到降级处罚。

不久又派唐顺之到南畿、浙江督察军务,与胡宗宪一道商议剿除海盗诸事。唐顺之认为抵御海盗的上策是将海盗阻截在海岸线外,如果让其登上陆地,内地就都会受到祸害。于是唐顺之亲自巡视海上、从江阴抵达蛟门,一昼夜行驶六七百里,随从人员都惊恐呕吐,唐顺之依然精神抖擞。倭寇屯集在崇明三沙岛,唐顺之亲自率领水军在海上对其拦截攻击,斩敌一百二十人,击沉敌船十三艘。(因战功唐顺之)升为太仆少卿。胡宗宪说唐顺之权力小,(不宜于指挥战事,)又加职为右通政。唐顺之听说海寇将进犯江北,于是急令总兵官卢镗在三沙岛阻击,自己率副总兵刘显迅速增援,与凤阳巡抚李遂合力大败海寇于姚家荡。海寇困窘,退驻庙湾。唐顺之乘势进击,敌我伤亡相等。李遂计划布臵军队包围倭寇,将其围住,唐顺之则认为这样不妥,他率领部下迫近倭寇营垒,用火炮攻击,但没有攻克。三沙岛的官军又频频告急,唐顺之于是又率兵增援三沙,督率卢镗、刘显进攻,却再次失利。唐顺之十分愤恨,亲自跃马布阵。海寇构筑了高高的望楼,(在楼上)看见唐顺之军伍整齐,因而坚守阵地不出战。(见此情形,)刘显请求退兵,唐顺之不同意,他手提战刀,冲到距敌人营地百多米处,卢镗、刘显担心出事,坚决要唐顺之退回。这时正值酷暑,唐顺之在海船中居留两月之久,染上了疾病,于是返回太仓。李遂调任南

京,唐顺之即升为右佥都御史,并代替李遂为巡抚。唐顺之的病日益严重,由于战事棘手,他不便辞职归养。(唐顺之)到达江北时,海盗已被李遂等人剿灭。这时淮、扬二州正好发生了大饥荒,唐顺之因而上书提出了加强海防、处理善后事宜等九条措施。嘉靖三十九年春天,汛期到了,唐顺之带病巡视海上,过焦山,至通州病逝,时年五十四岁。讣告传到京师,皇帝令公祭安葬。按照旧例,四品官员只赐予祭奠,唐顺之因为有功劳,得到恩赐祭葬的待遇。

二、(2014·浙江六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19分)

朱竹君先生传

姚鼐

朱竹君先生,名筠,大兴人,字美叔,又字竹君,与其弟石君硅,少皆以能文有名。先生中乾隆十九年进士,授编修,进至日讲起居注①,官翰林院侍读学士,督安徽学政,以过降级,复为编修。 .

先生初为诸城刘文正公所知,以为疏俊奇士。及在安徽,会上下诏求遗书,先生奏言翰林院贮有《永乐大典》,内多有古书世未见者,.请开局使寻阅,且言搜辑之道甚备。时文正在军机处,顾不喜,谓非.

政之要而徒为烦,欲议寝②之,而金坛于文襄公独善先生奏,与文正.

固争执,卒用先生说上之,四库全书馆自是启矣。先生入京师,居馆中,纂修《日下旧闻》。未几,文正卒,文襄总裁馆事,尤重先生。先生顾不造谒,又时以持馆中事与意迕,文襄大憾。一日见上,语及.

先生,上遽称许朱筠学问文章殊过人,文襄默不得发,先生以是获安。其后,督福建学政,逾年,上使其弟珪代之,归数月,遂卒。

先生为人,内友于③兄弟,而外好交游。称述人善,惟恐不至;即有过,辄覆掩之。后进之士多因以得名。室中自晨至夕未尝无客,

与客饮酒谈笑穷日夜,而博学强识不衰,时于其间属文。其文才气奇纵,于义理、事物情态无不备,所欲言者无不尽。尤喜小学。为学政.

时,遇诸生贤者,与言论若同辈,劝人为学先识字,语意谆勤,去而.人爱思之。所欲著书皆未就,有诗文集合若干卷。

皆高才耽.酒。伯思中年致酒疾,不能极其才。先生以文名海内,豪逸过伯思,而伯思持论稍中焉。先生暮年,宾客转盛,入其门者,皆与交密,然亦劳矣。余南归数年,闻伯思亦衰病,而先生殁,年才逾五十,惜哉!当其使安徽、福建,每携宾客饮酒赋诗,游山水,幽险皆至。余间至山中岩谷,辄遇先生题名,为想见之矣。

【注】 ①日讲起居注:日讲是为帝王讲解经史之官,起居注是记述帝王言行之官。②寝:平息,停止。③友于:指兄弟之间的友爱。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官翰林院侍读学士,督安徽学政 督:督管 .

B.且言搜辑之道甚备 道:道理 .

C.而金坛于文襄公独善先生奏 善:认为??好 .

D.先生与伯思,皆高才耽酒 耽:沉溺 .

解析:B项,“道”是“方法”的意思。

答案:B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内多有古书世未见者. A.??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持馆中事与意迕?又时以.B.?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义理、事物情态无不备?于.C.? ?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人爱思之?去而.D.? ?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

解析:A项,者:助词,定语后臵的标志/??的人。B项,以:介词,因为/凭借??身份。C项,于:介词,对于/被。D项,而:“而”都是表因果的连词。

答案:D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朱筠曾得刘文正公和于文襄公的赏识,但朱筠并不像一般俗吏那样奉承上司,还时常因公事顶撞他们,是一位难得的不阿私情的耿介之士。

B.乾隆皇帝“称许朱筠学问文章殊过人”一事,朱筠“以是获安”,这是文中颇有深意的一笔,由此可以想见朱筠与于公在馆中相顶撞之激烈程度。

C.朱筠诚恳待友、提携后进,“为学政时,遇诸生贤者,与言论若同辈,劝人为学先识字,语意谆勤”几句,描绘出了一位忠厚长者的形象。

D.陈伯思也是一个才华横溢而不随流俗之人,与朱筠一样“皆高才耽酒”。文中写伯思即是在衬托朱筠。

解析:文中并没有写到朱筠顶撞刘文正公,只是写到“与于文襄公意见抵触”。

答案:A

8.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余 始 识 竹 君 先 生 因 昌 平 陈 伯 思 是 时 皆 年 二

十 余 相 聚 慷 慨 论 事 摩 厉 讲 学 其 志 诚 伟 矣 岂 第 欲 为 文 士 已 哉

解析:通读了解大意。“余始识竹君先生”是一个完整的结构,后面可以停顿;“是时”是时间状语,前面可以停顿;“皆年二十余”是一个完整的结构,后面可以停顿;“慷慨论事”与“摩厉讲学”结构相同,后面均停顿;“矣”是句末语气词,后面可以停顿。

答案:余始识竹君先生/因昌平陈伯思/是时皆年二十余/相聚慷慨论事/摩厉讲学/其志诚伟矣/岂第欲为文士已哉

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及在安徽,会上下诏求遗书,先生奏言翰林院贮有《永乐大典》。(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余间至山中岩谷,辄遇先生题名,为想见之矣。(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后来到安徽,遇到皇上下诏搜求散佚的书籍,先生上奏说翰林院保存有《永乐大典》。

(2)我偶然来到山中崖谷,便遇见先生题名,是可推想而知的啊。 参考译文:

朱竹君先生,名筠,大兴人,字美叔,又字竹君,和他的弟弟石君珪,年少时都以会写文章而出名。先生在乾隆十九年中进士,授官编修,后升至日讲起居注官,翰林院侍读学士,督管安徽学政,因犯错误降级,又重为编修。

先生起初受到诸城刘文正公赏识,被认为是疏朗俊伟奇特之士。后来到安徽,遇到皇上下诏搜求散佚的书籍,先生上奏说翰林院保存有《永乐大典》,里面有很多当世见不着的古书,请求成立一个专门机构来搜寻校阅,并且陈述的搜集方法也十分完备。当时刘文正公在军机处,却不高兴,认为这不是紧要的政事而徒增烦恼,打算建议让这事停下来,而唯独金坛于文襄公认为先生的奏议很好,跟刘文正公坚决争执,最终采用先生的意见并上奏给了皇上,四库全书馆从此启动了。先生进入京城,住在馆中,纂修《日下旧闻》。不久,文正公去世,文襄公任四库馆事务总裁,特别看重先生。先生却不去拜访,还不时因主持馆中事跟他的意见抵触,文襄公感到十分遗憾。一天见到皇上,谈及先生,皇上便称许朱筠学问文章远超别人,文襄公默然不能发话,先生因此而安然无事。其后督理福建学政,过了一年,皇上派他弟弟珪接替他,回来几个月,就去世了。

先生为人,在家与兄弟友善,而在外喜好结交朋友。称赞别人的好处,唯恐没有说到极致;若有过错,就总是掩饰。后进之士多因他的称许而得名。先生房中从早到晚不曾没有客人,整日整夜跟客人饮酒谈笑,博学强记而不衰减,还时常在这期间写文章。他的文章才气新奇豪放,对于义理、事物、情态,无不具备,想要说的话无不穷尽,尤其喜爱小学(文字音韵训诂之学)。当学政时,遇到贤能的生员,跟他们说话谈论就好像同辈人一样,劝别人为学要先从识字开始,语意诚恳殷勤,离去之后人们都爱戴思念他。他想要写的书都没有写成,有诗文合集若干卷。

姚鼐说:我开始认识竹君先生,是因为昌平陈伯思的关系。当时都二十几岁,聚在一起慷慨激昂纵论时事,相互磨炼探讨学问,志向实在伟大啊,哪里只是要做一个文人学士而已呢!先生与伯思,都是

卓越人才而沉溺饮酒。伯思中年因酒致病,不能完全发挥他的才华。先生以文章名扬海内,豪放俊逸超过伯思,而伯思持论稍微中和一些。先生晚年,来访宾客更为繁盛,入了他门的,都跟他密切交往,这样先生也就很劳累了。我回到南方这几年,听说伯思也衰老病重了,而先生去世时年纪才过五十,令人痛惜啊!他在安徽、福建任上时,常常带领宾客饮酒赋诗,游玩山水,幽深险要处都到过。我偶然来到山中崖谷,便遇见先生题名,是可推想而知的啊。

三、(2014·云南昆明高三调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19分)

王缙

王缙字夏卿,本太原祁人,后客河中。少好学,与兄维俱以名闻。.

举草泽、文辞清丽科上第,历侍御史、武部员外郎。禄山乱,擢太原..

少尹,佐李光弼,以功加宪部侍郎,迁兵部。太原将王无纵、张奉璋恃功,以缙儒者易之,不如律令,缙斩以徇,诸将股慄。再岁还,以.

本官复知政事。

时元载专朝,天子拱手,缙曲意附离,无敢忤。又恃才多所狎侮,虽载亦疾其凌靳①也。京兆尹黎干数论执,载恶之,缙折干曰:“尹,南方孤生,安晓朝廷事?”

缙素奉佛,不茹荤食肉,晚节尤谨。妻死,以道政里第为佛祠,诸道节度、观察使来朝,必邀至其所,讽令出财佐营作。初,代宗喜祠祀,而未重浮屠法,每从容问所以然,缙与元载盛陈福业报应,帝意向之。繇是禁中祀佛,讽呗斋薰,号“内道场”,引内沙门日百馀,馔供珍滋,出入乘厩马,度支具禀给。或夷狄入寇,必合众沙门诵《护国仁王经》为禳厌,幸其去,则横加锡与,不知纪极。凡京畿上田美产,多归浮屠。虽藏奸宿乱踵相逮,而帝终不悟,诏天下官司不得箠

辱僧尼。初,五台山祠铸铜为瓦,金涂之,费亿万计。缙给中书符,遣浮屠数十辈行州县,敛丐赀货。缙为上言:“国家庆祚灵长,福报所冯,虽时多难,无足道者。禄山、思明毒乱方煽,而皆有子祸,西戎内寇,未及击辄去,非人事也。”故帝信愈笃。群臣承风,皆言生死报应,故人事臵而不修,大历政刑,日以堙陵②,由缙与元载倡之也。

性贪冒,纵亲戚尼姏招纳财贿,猥屑相稽,若市贾然。及败,刘晏等鞫其罪,同载论死,晏曰:“重刑再覆,有国常典,况大臣乎!法有首从,不容俱死。”于是以闻,上悯其耄,不加刑,乃贬括州刺史。建中二年死,年八十二。

(节选自《新唐书·王缙传》,有删改)

【注】 ①凌靳:冒犯戏弄。②堙陵:犹度臵,败落。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太原祁人,后客河中 客:客居 .

B.举草泽、文辞清丽科上第 举:推选 .

C.历侍御史、武部员外郎 历:历任 .

D.以缙儒者易之 易:轻视 .

解析:B项中,“举”应为“参加科举考试”之意。

答案:B

11.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王缙“性贪冒”的一组是(3分)( )

①讽令出财佐营作 ②馔供珍滋,出入乘厩马 ③京畿上田美产 ④五台山祠铸铜为瓦,金涂之,费亿万计 ⑤遣浮屠数十辈行州县,敛丐赀货 ⑥猥屑相稽

A.①⑤⑥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②⑤⑥

解析:②④句表现皇帝信佛,③句“京畿上田美产”是陈述其归于佛寺。

答案:A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王缙自幼好学,和兄长王维都很有名声。安史之乱时,王缙协助李光弼守太原,颇有功绩,加任宪部侍郎。

B.在太原少尹任上,王缙整肃纪律,将恃功自居不受约束的太原将王无纵、张奉璋等以军法处斩,全军将校再不敢居功自傲或玩忽职守。

C.王缙是虔诚的佛教徒,不吃肉食荤。妻子死后,他把宅邸改为佛祠。他和朝臣大谈福业报应,使原先喜好立祠祭神的皇帝都有意向佛了。

D.王缙使代宗笃信佛教,并深信只要如此,唐朝即便一时遭受什么灾难也能免于覆亡。群臣顺奉这种风气,都不理人事而大谈生死报应,政令刑罚日益废置。

解析:“再不敢居功自傲或玩忽职守”于文无据,原文仅有“诸将股慄”之说,所以B项有误。

答案:B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元载专朝,天子拱手,缙曲意附离,无敢忤。(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重刑再覆,有国常典,况大臣乎!法有首从,不容俱死。(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当时元载专权朝廷,天子无为,王缙曲意依附,不敢不顺从元载。

(2)重刑二次审查,是国家固定法典,何况是大臣呢!法律有首犯从犯之分,不容都处死。

参考译文:

王缙字夏卿,他原本是太原祁人,后来客居河中。年少好学,和兄长王维都名闻天下。参加草泽科、文辞清丽科考试都得了第一等,历任侍御史、武部员外郎。安禄山叛乱,王缙升任太原少尹,辅佐李光弼,因功加授宪部侍郎,迁任兵部。太原将领王无纵、张奉璋依仗有功,认为王缙是儒生而轻视他,不遵守律令,王缙斩杀他们示众,诸将吓得大腿发抖。第二年王缙回京城,以本官再次掌管政事。

当时元载专权朝廷,天子无为,王缙曲意依附,不敢不顺从元载。王缙又依仗自己有才能对元载多有轻侮,即使元载也恨他冒犯戏弄。京兆尹黎干多次议论政事固执己见,元载厌恶他,王缙羞辱黎干说:“京兆尹,南方浅陋卑微的人,怎么知晓朝廷的事?”

王缙平素信佛,不吃肉食荤,晚年尤其谨慎。王缙的妻子死后,他就把道政里的宅第改为佛祠,各道节度使、观察使来朝,王缙必定邀请他们去那里,婉言让他们出钱帮助营建。当初,代宗喜好立祠祭神,并不重视佛法,常常在闲暇时询问王缙为什么这样,王缙与元载大谈福业报应,皇帝也有意崇佛了。由此在宫禁中祀佛,诵经供斋,号称“内道场”,每天引进一百多僧人,饮食供奉珍馐丰盛,出入乘坐官厩车马,经费开支全由国库给付。有夷狄入侵,必定集合众僧唱诵《护国仁王经》来祈祷消灾取胜,侥幸夷狄离开,皇帝就胡乱赏赐,不知限度。凡是京郊的上等田地美好产业,多归佛寺。虽然藏奸宿乱的事情相继发生,皇帝始终不觉悟,还下诏天下官员不得杖打羞辱僧

尼。当初,五台山佛祠铸铜为瓦,涂上金粉,耗费钱财以亿万计。王缙发给中书省符牒,派遣几十个僧人分行州县,聚敛钱财。王缙对皇帝说:“国家福运长久,是凭借了福报,虽然时事多难,不足挂齿。安禄山、史思明毒乱正盛时,百姓都遭逢灾祸,西戎入侵国内盗贼兴起,还没有反击他们就退去了,都不是人为的事啊。”因此皇帝信佛之心更加坚定。群臣遵奉顺从这种风气,都谈论生死报应,所以人事搁臵而不整治。大历时期的政令刑罚,日益废臵,就是由王缙与元载倡导造成的。

王缙生性贪婪,放纵亲戚、尼姑招财纳贿,一点一滴都要计较,就像市场上商人的样子。等到败露时,刘晏等人审问他的罪行,同元载一道被判处死刑,刘晏说:“重刑二次审查,是国家固定法典,何况是大臣呢!法律有首犯从犯之分,不容都处死。”于是奏报皇帝,皇帝怜悯王缙年老,不加刑,就贬王缙为括州刺史。建中二年死,时年八十二岁。

更多相关推荐:
高二语文名句默写

高二语文名句默写汇编1归去来兮奚惆怅而独悲2知来者之可追3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4三径就荒携幼入室有酒盈樽5引壶觞以自酌6园日涉以成趣观鸟倦飞而知还抚孤松而盘桓7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8...

高二语文名句名篇默写测试卷

高二语文名句名篇默写测试卷班级学号姓名本卷测试内容以高中语文第三册为主兼有第一二册所涉及到名句名篇一在横线上默写出原句23分1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杜牧阿房宫赋呜呼非秦也非天下也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

高考语文名句默写集锦

高三语文默写检测姓名必修一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浮问苍茫大地谁主沉2毛泽东沁园春长沙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劈波斩浪的气魄10年四川卷3恰同学少年41指点江山2苟利国家生死以山东省枣庄市20xx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韩愈师说...

高二语文名句默写

高二语文名句默写1觉今是而昨非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2眄庭柯以怡颜审容膝之易安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3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45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6访风景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

高二语文名句默写汇编

高二语文名句默写汇编1归去来兮奚惆怅而独悲2知来者之可追3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4载欣载奔僮仆欢迎携幼入室有酒盈樽5引壶觞以自酌6鸟倦飞而知还抚孤松而盘桓7归去来兮8农人告余以春及或命巾车或棹孤舟9感吾生之行...

高中语文名句默写(新课标)

课内名句晏飞诗经卫风氓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2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3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

高二语文名句默写汇编

高二语文名句默写汇编1归去来兮奚惆怅而独悲234载欣载奔僮仆欢迎携幼入室有酒盈樽5引壶觞以自酌6园日涉以成趣时矫首而遐观鸟倦飞而知还抚孤松而盘桓7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8农人告余以春及9亦...

高二语文名句名篇默写学生版

沭阳如东中学高二语文期末复习材料名句名篇默写高中部分20xx1221不如登高之博见也2善假于物也3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4吾师道也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6孔子曰三人行7盘盘焉蜂房水涡8辘辘远...

高二语文选修情景式名句默写

归去来兮辞陶渊明1回顾当初为了谋生而出仕而今感到悲哀自责之词是2诗人的自恕自慰之词是3回家途中表现自己摆脱束缚重返自然地欢快舒畅4归心似箭5诗人自斟自酌享受室中之乐6作者将精神上的富足孤高与物质生活的清贫之间的...

高二语文必修四五名句默写定稿

高二语文必修四名句默写1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云树绕堤沙市列珠玑市列珠玑2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千骑拥高牙3对长亭晚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念去去千里烟波4冷落清秋节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更...

新课标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五名句默写

新课标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五名句默写,内容附图。

高二语文必修5名句默写

高二语文必修5名句默写归去来兮辞陶渊明1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奚惆怅而独悲2知来者之可追觉今是而昨非3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4载欣载奔僮仆欢迎5引壶觞以自酌倚南窗以寄傲6门虽设而常关时矫首而遐观鸟倦飞而知还抚...

高二语文名句默写(4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