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阅读

时间:2024.5.8

享受阅读

伟大文学家罗伊·兰德曾经说过一句话,“阅读是永恒的乐趣”。是的,阅读是一种享受,给了我们精神的寄托,阅读可以驱使我们心中的烦闷,阅读它丰富了我们的知识,开阔了我们的眼界,让我们感到生活无比充实。

我享受阅读。阅读带来的欢乐可真多。有一次,语文老师跟我们谈到中国的四大名著,大家都大声说知道《西游记》。老师问同学们:“除了那本书外,还有没有看过其它的。“只有寥寥无几的人举手,但是却只是说到了他们某些人物的名称,有的甚至张冠李戴。 最后,老师点名叫我回答。同学们都用怀疑和担忧的眼神看着我。最终,我嘹亮准确的回答了问题。阅读带给我的好处就像那次。大谈”水浒传”的花和尚鲁智深倒拔垂杨柳,行者武松景阳冈打虎,三国演义的战神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刘备三顾茅庐......

文学巨匠沙士比亚有一句名言: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我想用这句话来作为我们大家的座右铭。生命有限,学海无涯。

享受阅读,便是享受生活中的一分一秒,好庆幸我学会了在阅读中享受,在享受中阅读。每一天,我都享受着阅读的快乐。


第二篇:让阅读成为一种享受(转载)


让阅读成为一种享受

(转载)

记者:如今的家长都很重视孩子的学业成绩,竞相花高价为孩子报课外班,请家教,买教辅书。但是,让孩子在业余时间大量阅读课外书,家长们就有些顾虑了,害怕顾此失彼:读书越多,学习成绩越差。对于阅读,家长们有必要这样担心吗?

朱永新:现在,孩子们的课业负担很重,很多家长都担心,在课业负担外再让孩子大量阅读,是否会影响孩子的学业成绩?从大量的实践来看,家长的这些担心是没有必要的。不喜欢阅读的孩子,他的知识面窄,生活枯燥,学习兴味寡淡,学习成绩自然不会太好;越往后走,学习古板、思维僵化的孩子的学习成绩必将会越发吃紧。而喜欢阅读的孩子,通过阅读,不但可以在阅读中学到很多知识,发现很多乐趣,而且可以开阔思维,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开发智力资源,提高发展潜力,越往后走,学习成绩必将越来越好。这一点已经被国内外的许多实验所证明。

当然,我们所说的课外阅读,不是读那些消遣、娱乐、搞笑的漫画书,而是读那些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开发智力、启迪人心的优质图书。孩子们学习累了,偶尔翻翻、看看那些漫画书不会产生什么负面影响;但是,把课余时间都用来读那些不用太动脑子的、打打杀杀的消遣娱乐书,就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和成长了。

尽管孩子的课外书不都是好书,但家长切不可因噎废食,因为排斥消遣娱乐的劣质书,就禁止孩子阅读其他的好的课外书。孩子小的时候,对他们读什么、怎么读多加关心、过问是正常的,必要的;一旦他们步入正轨,有了高品质的阅读需求,阅读成为他们的生活方式时,就没有必要再干涉了。

记者:为什么教科书、教辅书不能代替孩子的课外阅读呢?

朱永新:对于孩子们来说,教材教辅是必要的。教科书是由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专家精心编写的,根据学科特点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特征科学安排的,是孩子们在特定发展时期的精神主食。不读教材教辅,孩子们不知自己的主业是什么,不知相应的年龄应该构建怎样的知识框架;不受正规教育的孩子往往难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但是,只看教科书、教辅书又是远远不够的;长期排斥课外阅读的人,必然会成为精神发育不良的人。因为,教科书、教辅书只是人类精神文化产品的一部分,大量营养丰富的精神文化产品并没有收入教科书、教辅书。孩子们排斥课外书,就相当于排斥营养丰富的蔬菜、水果、蛋奶等副食品。

人的物质食粮需要丰富多彩、营养均衡,人的精神食粮同样需要丰富多彩、营养均衡。我曾经说过,教科书就像母亲乳水,在孩子最初的发展中起到了关键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给孩子最初的生命力量。但是,如果在两三岁还继续吃乳水,甚至只吃乳水,那就肯定会发育不良了。

一个精神世界丰富的人一定是大量阅读的人。人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是从小培养的。当一个人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时,那他就有了一种精神饥饿感。有精神饥饿感的孩子,每天都会主动地自觉自愿地阅读。就像高尔基说的,一个喜欢读书的人看到书就像一个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虽然高尔基没有进过正规的大学,但是他在《我的大学》里面就是把阅读作为了他的大学。

教科书读得好的孩子,需要大量的课外阅读来补充、完善、提升他们的知识、技能和境界;教科书读得不好的孩子同样需要大量的课外阅读来改善、扭转自己的不利局面。既不爱读教科书,又不爱读课外书的孩子,必然是个愚昧无知的孩子;既爱读教科书,又爱读课外书的孩子,必然是个发展潜力巨大的孩子;只读教科书,不读课外书的孩子,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暴露自身的缺陷和漏洞;不喜欢教科书,只喜欢课外书的孩子,虽然考试成绩不理想,但是,这样的孩子在升学、就业受阻之后,完全可能凭着浓厚的自学兴趣另谋出路。

所以,我要说,大量的课外阅读对每个孩子都是必不可少的。其实,在一定意义上说,学校只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读书的场所,一个真正的全天候的读书空间。在人生的这个时期,如果没有认真地读一些书,和那些最伟大的灵魂对话,与那些最伟大的思想交流,是非常可惜的。

记者:在孩子的阅读过程中,家长充当什么角色、采取什么行动才能对孩子的阅读更有帮助呢?

朱永新:我们给孩子推荐一些好书后,孩子读没读、读得怎样、有什么收获都是一个未知数。为此,我们正在做一个亲子共读的实验。大家不要以为阅读

就是孩子的事情,实际上,很多好书父母和孩子一起阅读效果会完全不一样。因为,只有共同的阅读才能拥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生活密码。父子之间、母子之间,整个家庭的语言有了书中的人物、书中的故事、书中的理念,那样的生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共同生活;亲子间才不是一个屋檐下的陌生人。

中小学是阅读的黄金时期,孩子在这个时期,有时间、有精力、有兴致进行大量的阅读;这些阅读,会为他们一生的幸福奠基。大学是阅读的最后阵地,过了这一时期,再想安心阅读、大规模阅读,已经没有那样的条件和心境。

所以,在孩子小的时候,我竭力鼓动亲子共读共享;让孩子感到阅读和吃饭、穿衣一样必不可少,他们就不会对阅读产生排斥、厌恶情绪了。

记者:孩子喜欢读书是好事,但是,仅有阅读又是远远不够的,怎么才能使孩子既爱读书,又能增长才干呢?

朱永新:阅读滋养底气,思考带来灵气,实践造就才气。“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古代知识分子的一种人生境界,也是我们今天培养、造就孩子的重要途径。孩子不读书,不继承前人的优秀文化传统,不可能凭空创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孩子不走进自然,不参与社会实践也不可能学以致用、拥有过硬的本领。

我的儿子朱墨是幸运的,他出生在一个拥有大量书籍的家庭,从幼儿园开始,图书就伴随着他。小学的时候,他就有了属于自己的书架。中学的时候,他又有了自己的书房。他还经常侵占我的领地,选择一些他感兴趣的书去读。

当然,我们清楚地意识到,孩子仅仅读有字书是不够的,必须读无字书,必须在行走中成长。因此,只要有时间,尤其在节日假期,我们尽可能让他忘情于山水之间。他的足迹踏遍了大江南北,甚至漂洋过海,来到了徐志摩吟唱“再别康桥”的英伦半岛——所到之处,差不多都留下了他的吟唱。朱墨的文字中很有一些人文的底蕴,这与他的大量阅读是分不开的。

令我倍感欣慰的是,朱墨的读书、行走和写作很大一部分时间都是在紧张的高中生活中进行的。为了写小说《梦之队》,他甚至请了一个星期的“创作假”。别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并未获得多么优异的成绩,他潇洒地读着、走着、写着,功课不但没有下降,还保持了相当的水准。儿子把阅读、思

考、创作有机地结合了起来,有了自己独特的生长、发展道路,这是我最为高兴的了。

读着、走着、写着,是我们父子共同的行动;成长着、幸福着、快乐着,是我们父子共同的感受。我感召着他,他也感召着我,在人类文化的长廊里,我俩成了忠实的同路人。我愿有更多的孩子和我们一起读、一起走、一起思,一起创造美好的生活。

记者:阅读是提高学习能力的过程,也是提升精神境界的过程。在阅读的过程中,怎么才能净化孩子的心灵,使他们从书中获取更多的精神滋养呢?

朱永新:阅读不是说教,不是讲大道理,阅读是一种情感陶冶、精神享受,许多文学名著和社会科学作品本身就具有强大的感染力,渗透着一种无形的精神震撼力。例如,孩子们讨论什么是美,什么是善,大家去看看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去读读《简·爱》《钢铁是怎么炼成的》《平凡的世界》等作品,通过阅读这些优秀作品,必然会给孩子以强烈的心灵撞击。如果一个孩子热爱读书,那么他会从书籍中得到心灵的慰藉,从书中寻找生活的榜样,从书籍中净化自己的心灵;书中的人物往往就成为他生活的旗帜;书中的道理往往就成为他人生的坐标。相反,不读书,不重自身修养的人,往往是不幸福、不快乐的人。

有人问智者:“为什么这里除了我,每个人都这么快乐?”“因为他们已学会在每一个地方看到善和美。”智者说道。“为什么我在每一个地方都看不到善和美?”“因为你无法在内在看到的,也无法在外在看到。”怎么才能提升自身内在的“法眼”呢?阅读是最为简单、便捷的方式。捧起书本,在我们的灵魂深处存一笔精神财富,我们将享用一生,荫及子孙。

有句话说得好:“我一个人无法改变世界,但我能改变一个人的世界。”改变,从阅读开始!当越来越多的人觉醒,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走进内在世界的价值,这个世界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

记者:在人们的日常生活里,什么样的阅读状态,才是最为理想的状态呢?

朱永新:著名文学理论家叶舒宪先生曾经讲述过这样一个故事。他在英国牛津访问讲学时,经常到市内各家新旧书店淘书。有一天看到一个戴帽子的乞丐坐在地上,不顾初冬的寒冷,专心致志地捧读一本书。看到这种“不协调”的景象,一种莫名的感动油然而生。他问乞丐看的是什么书,原来是英国名家凡尔纳的小说。温饱都不能保证,却照样需要幻想中的“环游地球”。在伦敦,需要阅读几乎像需要呼吸和吃喝一样,成为近乎本能的文化习惯。

叶先生所说的情况我也是感同身受。多次出国,我们会看到,无论是在火车车厢还是飞机场的候机室里,总有许多“老外”在静静地看书。在他们的行囊里,书是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现在的应试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挤占了学生读书的时间,学校中无书可读的现象远未销声匿迹,学生无暇读书、不想读书的情形也不少见。除了几本干巴巴的教科书,学生几乎不再有也不再读其他书。这就使他们的精神世界逐渐枯萎,他们的人生色彩逐渐黯淡。这是令人痛心、发人深省的。

什么时候,我们的社会不把读书、学习看成是负担,不把读书看成是一种为得到某种荣誉、获得某种证书的途径和工具,而仅仅作为生活的一部分、生命的一部分、享受的一部分,这样的阅读才是真正的理想的阅读,这样的状态才是我们希冀的、全民受益的状态。

采访感言

我们每个人都是阅读的受惠人。谁阅读越多,谁受惠就越多。看看那些社会成功人士,哪一个不是爱学习、爱读书的人?没有雄厚的知识储备,没有博闻强记的阅读理解能力,他们怎能建立自己的威信,博得别人的尊重和敬佩?一个不读书,不看报,不重自身修养的人,说不上三句话就会让人反感、厌倦;稍微有点文化,有点身份的人都不会与这样的人打交道——他们还能到哪里去寻求发展的机会?

改革开放三十年,虽然图书涨了一些价,但是,在所有精神文化产品中,书、报、杂志还是最经济、最实惠的,再穷的人都不可能看不起书、买不起报。

但是,令人无法理解的是,既然阅读那么重要,那么经济、实惠,可为什么现代人反而不爱阅读呢?

我反复思考,觉得也是有原因的。一是阅读是件费眼费脑费神的事,而看电视、玩电脑、搓麻将是无需费眼费脑费神的;二是学生课业负担繁重,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来读更多的课外书;三是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加快,人们习惯了在电脑上快速浏览,快速下载,就不习惯找书翻书阅读了;四是经典图书的行文、语言、风格、社会背景、历史风貌与现代人有一定的距离,普通人不静下心来,不具备一定的知识、学养是读不懂、看不了那些经典图书的;五是人们的交往已经远离图书,电视、电影、网络还能构成人们的交谈内容,图书已很难构成人们的交谈内容??这些原因造成了阅读与现代人的渐行渐远。

这是一个文化反常期:人心浮躁,人们单纯求快求乐求洋求刺激,就不再把经典图书纳入自己的视野。这勾起了许多仁人志士的担忧:如果这种情况长期持续下去的话,会不会使我们民族缺乏一种精神、一种气度,一种民族向心力?快餐文化、外来文化毕竟不是本民族的主流文化,本民族的主流文化得不到薪火传承,我们还能到哪里去寻根?我们的根都寻不到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荣耀感还会存在吗?别的国家的人还会看得起那些忘了祖宗,忘了自己是谁,每天只会跟在别人的屁股后面转的跟屁虫吗?

我们中国人,要想在世界民族大家庭里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就得保留自己的传统,保留自己的有别于别人的精神、文化遗产。怎么保留?看电影、电视、网络能保留吗?能保留其中的非常肤浅、表皮的一小部分,而要保留中华文化的核心、精髓部分,只能靠全民阅读——去读那些经典好书。

所以,在“三屏”风靡世界的今天,朱永新老师才那么急切地呼吁全民阅读,呼吁全国的青少年都来阅读那些经典好书。正如朱老师在访谈中所说的,中小学时期,是孩子们阅读的黄金时期,孩子在这个时期,有时间、有精力、有兴致进行大量的阅读。大学是阅读的最后阵地,过了这一时期,再想安心阅读、大规模阅读,已经没有那样的条件和心境。

少年强,则国强。孩子们养成了阅读的好习惯,能够静下心来阅读一些经典好书,能够循着中华文化的脉络,找到中华民族绵延繁衍、生生不息的根源,创建本民族的精神、文化家园,我们还怕中华民族后继无人吗?我们还怕中华文化消失吗?我们还怕中华民族不能昂首挺胸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吗?

丢弃传统文化,我们会成为国家、民族的罪人;继承、发扬、传播传统文化,我们不仅不会成为千古罪人,还会博得国际友人的尊敬和爱戴。既然这天大的好事就在我们身边,只需我们亲子间一起看看书,一起分析、讨论书中的内容,一起把心得体会分享、传播出去,我们何乐而不为——把这美好的愿景变为美好的现实?

更多相关推荐:
如何阅读一本书 读后感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不得不承认选择这本书的原因是书名提起了我的好奇心读书但凡看得见且识字的人不就会读吗中国的孩子在很小的年纪便在家长的殷切教导下读起了书读书不就是拿一本书然后翻开扉页或精读或略读把书中所写都看完...

阅读经典读后感

我心中的榜样读西游记有感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它是明朝末年吴承恩写的这部小说讲述的是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故事在去西天的路上有很多妖魔鬼怪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和挫折终于到达了西天取到了真经在他们师徒四人当中我...

阅读读后感

把智慧的河流指引给孩子人们常说爱读书的孩子更聪明做为一个二年级孩子的母亲我非常赞同这句话从孩子两岁多我和孩子的爸爸就特别注重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我们都知道要想顺利的阅读前提是必需要积累一定的识字量关于识字其实到现...

课外阅读读后感

城南旧事自测题一填空1城南旧事这本书是由林海音写的2这本书主要写了她小时候的故事3在惠安馆一章当中妈妈叫惠安馆是灰娃馆宋妈叫惠安馆是惠难馆爸爸叫惠安馆是飞安馆4主人公小英子最喜欢吃八珍梅5秀贞的小桂子背上有一块...

读后感就是读了一本书

关于读后感读后感就是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或几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读后感也可以叫做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所谓感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

四年级课外阅读读后感

水浒传读后感花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终于被我读完了书中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位好汉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有优柔寡断的林冲嫉恶如仇的鲁智深有勇有谋的武松义薄云天的晁盖率直的李逵等等但我最佩服的就是智多...

中学生阅读读后感

中学生阅读我快乐成长的营养师作者学校辅导教师我是一名十四岁的中学生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是我最神往的地方每天的课余时间我都会沉醉其中在琳琅满目的书籍杂志间徘徊即使身处小小校园眼界和胸怀也会飞越时空被阅读中的世界带入...

暑期阅读读后感

读班主任工作漫谈有感柯岩中心小学孙丽娟炎炎夏日心里特别浮躁静不下心来心想心静自然凉于是打开自己的书柜蓦然魏书生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漫谈跳入我的眼帘做了3年的班主任在处理班级事务碰到一些问题的时候总觉得自己处理的过于...

《读书成就名师》读后感

读书成就名师读后感小庄小学朱秀玲在教师群体中总有这样一批出类拔萃者他们的课堂风趣幽默深受学生喜爱他们的教学质量优异受到各方赞誉他们充满着人格魅力影响着身边众多的人他们不停地跋涉探索找寻着教育的真谛人们通常称他们...

阅读课的设计读后感

阅读课的设计读后感孙凌宇阅读是什么planninglessonsforareadingclass阅读课的设计一书中作了较好的定义Readingistheprocessofconstructingmeaningt...

读读后感

读小学生之友有感白马桥乡中心小学六班李诗琦指导老师江芳兰读书使人善于思考读书使人深刻使人睿智书给了人成长与精神的营养这本小学生之友也给了我很多很多的启示与感动谁说伟大的莫言童年是一阵欢笑呢他是一个生活贫困的人嗜...

快乐英语阅读读后感

快乐英语阅读读后感InthishotbutenjoyablesummerholidayIhavetravelledalotofplaceswithmyfamilyAtfirstwewenttoseashoret...

阅读读后感(3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