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测试用普通话与方言词语对照表(全)

时间:2024.4.21

普通话与方言常见语法差异对照表

1、本材料供普通话水平测试第三项——选择、判断测试使用。

2、内容大致按词法和句法分类排列,词法在前,句法在后。量词、名词搭配表请参看另外一个文件。

3、本材料各语法类别下所列若干组句子,仅为举例性质,远非普通话与方言语法差异的全部,而且同一格式的句子(或词语)尽量不多举,测试命题时可按同格式替换、类推。

4、所列句子采用单一的选择题型,答案一般是普通话说法(题号右边标注*)放在前边,方言说法(题号后标“方”的)放在后边,命题时排列顺序应随机变动。

5、a≠b* ,表示当a b两句表达的意思不同时,两句都是普通话的说法。a=b方,表示a b两句表达的意思相同时,b句是方言说法。

汉语普通话与各方言之间的差别,总的来说语音方面表现最突出,因此,在进行普通话教学和训练的过程中,首先抓住方言区语音上的难点是完全正确的。其次是词汇,这一部分要比语音上的差别小一些。相对前两者而言,普通话与方言在语法上的差别显得小得多,不过,决不能因此而忽视语法上的差别。事实上,语法上的差别虽然小些,某些突出的现象却非格外留心不可。例如有些方言区的人学说普通话很容易就会说出“你走先”“我有看”“你讲少两句”一类的句子来。这些句子格式都不合乎普通话语法规范,直接影响表达效果。

这里说的方言和普通话的差异,实际上主要是指在测试中表现出来的地方普通话(指处于方言向普通话过渡中的一种“中介状态”)和标准普通话之间的差别。同是差异和问题,在语音和语法上的表现又有不同。语音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地区上,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差别和问题,主要是带着不同口音的地方腔。而语法差异则不同,有时不同方言区之间会相互渗透一些方言的句式或表达习惯,几个不同方言区可能在在同样的语法问题,所以我们在做语法差异对比时,不以地区分类,而是按不同问题的类型进行分类。

方言中有一些句式,似乎和普通话一样,比如广西方言说“我不比他好”,意思是“我没有他好”。孤立地看,这句话没有语法错误,因为普通话中也有这样的句式。但是普通话中“我不比他好”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我没有他好”,二是“我和他一样”。广西话“我不比他好”只能表达前一层意思,如果要表达的是后一层意思,这种说法就错了。所以对于这一类句式,只有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才能判断出正误来。

一、词 尾

普通话和各方言都有一些词尾,最常见的如“子、儿、头”等,但这些词尾用在什么词语里,普通话和方言不所不同。最常见的是“子”尾,但普通话说“虾”,不带“子”,江苏很多地方都说“虾子”。与此相反,普通话中的“袜子”,在吴方言大都说“袜”或“洋袜”。普通话的“鼻子”,吴方言说成“鼻头”。江淮方言中名词的“子”尾特别多,儿化普遍比普通话少,甚至完全没有儿化。普通话中的“明年、麦穗儿、

豆角儿、鸡、蝴蝶、脸盆、嘴唇、脚底板儿、肚脐眼儿、裤头儿、面条儿”等,在江淮方言中说成“明年子、麦穗子、豆角子、鸡子、蝴蝶子、脸盆子、嘴唇子、脚底板子、肚脐眼子、裤头子、面条子”。“裤子”“帽子”,山西某些地区说成“帽的”“裤的”或“帽儿”“裤儿”,“狐狸”说成“狐的”“狐子”。山西方言还往往把儿化词语的“儿”尾去掉,前边的词语重叠。各方言区还有一些普通话中没有的词尾,如吴方言普遍有“厨房间、厕所间、客堂间”的说法,普通话都不带“间”字。南昌话中重叠副词的词尾“子”,相当于北京话的“儿”。总体上说,方言中的词尾比普通话用得多些。我们说普通话时,要多加注意,去掉这些词尾,或改用普通话的词尾。

a、腿变粗了。 b、腿子变粗了。(选对a* b方)

a、我买了一顶帽子、一条裤子。 b、我买了一顶帽的、一条裤的。 c、我买了一顶帽儿、一条裤儿。(选对a* b c方)

a、有一窝鸡都让狐狸吃了。 b、有一窝鸡都让狐的吃了。 c、有一窝鸡都让狐子给吃了。(选对a* b c方)

a、灯丝儿又断了。 b、灯丝的又断了。 c、灯丝子又断的。(选对a* b c方)

a、门上有一个眼儿。 b、门上有一个眼眼。(选对a* b方) a、把瓶子上的盖儿拧开。 b、把瓶瓶上的盖盖拧开。(选对a* b方)

a、我捉住它的小腿,把它带回去。b、我捉住它的小腿子,把它带回去。(选对a* b方)

a、我就这样度过了童年。 b、我就这样子度过了童年。(选对a* b方)

二、这 普通话中,指示代词“这”用来指代人和事物,表示“近指”,与“那”(远指)相对。在一些方言里常常没有“这”。

a、这支笔是谁的? b、支笔是谁的? (选对a* b方) a、这朵花真好看。 b、朵花真好看。(选对a* b方) a、这本书是我的。b、本书是我的。(选对a* b方)

三、数 量

福建等一些方言的称数法与普通话说法不大一样,有的方言区的人说普通话往往在数量上加以替代或省略。

a、他今年二十一岁。 b、他今年二一岁。 (选对a* b方) a、我有一百一十八块钱。 b、我有百一八块钱。(选对a* b方) a、这大米有一千三百公斤 b、这大米有千三公斤。 (选对a* b方)

a、这座山有一千九百五十米高。 b、这座山有千九五米高。 c、这座山有一千九五为高。(选对a* b c方)

a、距离考试还有一个多月。 b、距离考试还有月把天/月把日。(选对a* b方)

a、我们写作业用了一个多月。 b、我们写作业用了一点半钟。 c、我们写作业用了点半钟。 (选对a* b c方)

a、他审阅了二百一十三个方案。 b、他审阅了二百十三个方案。 (选

对a* b方)

四、二与两

在普通话里,“两”一般只作基数词,“二”除了作基数词,还可以作序数词,但在一般量词如“层”的前面,“二”只能作序数词,“二层楼”是第二层楼的意思。“二”与“两”都作基数词的时候,意思是一样的,但是根据普通话的习惯,用法也有许多不同。一些方言的习惯说法也与普通话不一样。

a、二比二(竞赛比分)。 b、两比两。(选对a* b方) a、二比五。 b、两比五。(选对a* b方)

a、他大约要两三个月才能回来。 b、他大约要二三个月才能回来。(选对a* b方)

a、还有二两油。 b、还有两两油。 (选对a* b方) a、下午两点多。 b、下午二点多。(选对a* b方) a、我家住在二层。 b、我家住在两层。(选对a* b方) a、两个人的世界。 b、二个人的世界。(选对a* b方)

五、给

动词“给”在湖北、湖南等地常说成“把”,南昌话把“给”说成“到”,在结构上也有不同。

a、把书给他。b、把书把给他。 c、把书把我。(选对a* b c方)

a、给我一本书。 b、拿一本书到我 (选对a* b方)

六、能(善于)

“能”在普通话里一种意思是表示“善于”,前边可以有程度副词

“很”“非常”修饰。有些方言区用“会”代替“能”,普通话“程度副词+会”也有“善于”的意义,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能”和“会”通用。“程度副词+不会”表示不善于,但“不能”的前面不可以用程度副词。前面没有程度副词的“不会”和“不能”意义不同。

a、他很能说。 b、他很会说。c、他很不会说话。 d、他很不能说话。(选对a* b* c* d方)

a、妈妈很能干活。 b、妈妈很会干活。 c、妈妈很不会干活。 d、妈妈很不能干活。

(选对a* b* c* d方)

a、他不会不来。(一定会来) b、他不能不来。(一定要来) (选择a≠b* a=b方)

七、能(可以)

“能”在普通话中,还有“可以”的意思。四川等地在句中动词的后面加“得”表示可以,可能做某种动作。闽南方言也用“会”来表示可以、可能做某种动作。

a、这凳子能坐三个人。 b、这凳子坐得三个人。 c、这凳子会坐得三个人。 d、这凳子会坐三个人。(选对a* b c d方)

a、你能走吗?能走。 b、你会走吗?会。c、你走得不?走得。(选对a* a=b方 c方)

a、这条裤子你能穿。 b、这条裤子你会穿。c、这条裤子你穿得。(选对a* a=b方 c方)

a、开了刀,他笑都不能笑。 b、开了刀,他笑都笑不得。 (选对a* b方)

a、他伤好了,能走路了。 b、他伤没好,不能走路。c、他伤好了,会走路了。 d、他伤没好,不会走路。(选对a* a=c方 b=d方) a、可以看,不可以摸。 b、会看得,不会摸得。(选对a* b方) a、路太滑,我不能开快车 b、路太滑,我不敢开快车。(选择a≠b* a=b方)

a、他能听得懂。 b、他会听得来。c、他听会来。 d、他能听得知。 e、他晓得听。 (选对a* b c d e方)

八、来、去

“来”“去”在普通话句子中都有两种功能:一个是实意动词,一个是意义虚化,在动词后只表示一咱趋向;但“来”“去”所表示的趋向相反。在一些方言区中常常在“去”之前衍生出一个“来”字。有的动词后的“去”又说成“来”。闽南话中“来去”还有“将要”的意思,表示一种意向,指现在正开始行动。

a、我正要吃饭去 b、我正要去吃饭。 c、我来去吃饭。 (选对a* b* c方)

a、我告诉他。 b、我去告诉他。 c、我来去告诉他。(选对a* b* c方)

a、咱们逛街去。 b、咱们去逛街。 c、咱们来去逛街。(选对a* b* c方)

a、我们去问他。 b、我们来问他。 c、我们问他去。 d、我们去问他来。(选对a≠b* “趋向不同”c* a=b方 d方)

a、我们一起去看电影好吗?b、我们一起来去看电影好吗?(选对a* b方

九、起 来

普通话里趋向动词“起来”常放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后,表示动作或状态的开始,格式有“动词+起+宾语+来”,有时也可以说成“宾语+动词+起来”。有些方言把“起来”放在宾语之后。

a、下起雨来了。 b、下雨起来了。 (选对a* b方)

a、说起话来没个完。 b、话说起来没个完 c、说话起来没个完。(选对a* b* c方)

十、形容词重叠

形容词在普通话中可以重叠,但单音节重叠一般要在后面加上“的”字,如“红”重叠为“红红的”。但在湖北、浙江等一些方言里常常没有“的”。有的方言里有三叠。状态形容词及其重叠形式和某些方言中的表示法也不同。另外要注意,性质形容词的重叠式和状态形容词不再受程度副词的修饰。

a、他的手洗得很白。 b、他的手洗得白白。c、他的手洗得白白白 (选对a* b c方)

a、他穿着谈红色衣服。 b、他穿着浅红色衣服。 c、他穿着红红的衣服。(普通话话“红红”是“很红”,闽南话“红红”是“有点儿红”) (选对a* b* c方)

a、血红血红的 b、血红红的 c、红蛮红的 d、红红哇的(选对a* b c d方)

a、冷冰冰 b、冰冰冷 c、冷冰哒 d、冰嘎 (选对a* b c d方) a、雪白雪白的b、雪雪白的 c、雪白白的(选对a* b c方) a、喷喷香 b、香喷喷 c、喷香香 (选对a* b* c方)

a、清清白白 b、清清白 c、清白清白 (选对a* b c方) a、认认真真 b、认认真(选对a* b方)

a、高高兴兴 b、高高兴(选对a* b方)

a、大大方方 b、大大方 c、大方大方 (选对a* b a≠c*) a、普普通通 b、普普通 (选对a* b方)

十一、程度副词

普通话里“很、太、非常”等程度副词可以直接放在动词、形容词之前表示动作、性状的程度,不能直接放在动词、形容词之后。有些方言(如四川话)里却常把“很”直接放在动词、形容词之后表示程度。有些方言虽然程度副词也可直接放在动词、形容词之前,但所用的是不同于普通话的方言副词,如“好、好好、忒、过、老、异”等。

a、菜太老了,不能吃了 b、菜老很啰,吃不得啰。(选对a* b c方)

a、这花儿多好看啊! b、这花儿好好看啊! (选对a* b c方) a、这天真蓝啊! b、这天好好蓝啊! (选对a* b c方)

a、冬天北方非常冷。 b、冬天北方过冷。 c、冬天北方老冷 d、冬天北方异冷。 (选对a* b c d方)

a、我太紧张了。 b、我过紧张了 c、我忒紧张了。 d、我太过紧张了。 (选对a* b c d方)

a、他非常可爱。 b、他好好可爱。 c、他上可爱。(选对a* b c方)

a、这朵花真香。 b、这朵花几香啊。 c、这朵花老香。 (选对a* b c方)

a、这菜太咸 b、这菜齁咸。 c、这菜伤咸。 d、这菜咸伤了。 e、这菜老咸。(选对a* b c d e方)

十二、范围副词

范围副词“都”“全”在普通话中表意基本相同,在“都/全+动词+补语”的格式中,表示“全部”。一些方言表示该意义往往用“动+动+补语”的格式。

a、你们都出去。 b、你们全出去。 c、你们全都出去。 d、你们出出去。 (选对a* b* c* d方)

a、都收起来。 b、收收起来。(选对a* b方)

十三、否定副词“不”

普通话里表示否定的副词“不”,在福建等一些方言中常常说成“没,没有”。

普通话中表示“完成、存在状态”,一般在动词后带助词“了 le、着 zhe”。四川等地方言中经常在动词后带“得有”或“有”再带宾语,表示事物的存在,即“(动)得有(宾语)”。有时普通话中需要用“有”来表示的,方言里也用“得有”来表示。有的方言里用“有”表示曾经等,直接放在动词前面。

a、他手表丢了找不到。 b、他手表丢了没有地方找。(选择a≠b* a=b方)

a、你去,我不去。 b、你去,我没有去。 (选对a* b方) a、不,他不是这样唱的。 b、没有,他不是这样唱的。(选对a* b方)

a、这菜不咸。 b、这菜没有咸。 (选对a* b方)

a、他不回家。b、他没有回家。(选择a≠b* a=b方)

a、我吃不到荔枝。 b、我吃没有荔枝。(选对a* b方)

a、妈妈说红的花多半不香。 b、妈妈说红的花多半没有香。 (选对a* b方)

a、他脑子不笨。 b、他脑子没有笨。(选对a* a=b方) 十四、介词:被

普通话里常用介词“被”(口语里常用“叫、让”等)或者用“被”引进施事宾语,放在谓语动词前,构成表示被动意义的“被字句”。一些方言里表示被动意义的介词的位置跟普通话相同,但所用介词与普通话不同。如湖南长沙把“被”说成“捞”,临武把“被”说成“阿”。山西把“被”说成“招”“得”。四川等地把“被”说成“遭”“拿给”等。湖北等方言区把“让”说成“尽”“把”等。甚至用“把”兼当“把字句”和“被字句”的公词,如“弟弟把他哥哥打了”。福建等地区口语里还常用“给”表示被动意义,有时会造成歧义。

a、书被弟弟撕坏了。 b、书阿弟弟撕坏了。(选择a* b方) a、妹妹的书包被树枝挂破了。 b、妹妹的书包遭树枝枝挂破啰。(选对a* b方)

a、我的书被别人借走了。 b、我的书遭别人借走啰。c、我的书拿给别人借走了。 (选对a* b c方)

a、我们被他骂了一顿。 b、我们遭他骂了一顿。 c、我们招他骂了一顿。(选对a* b c方)

a、大家都被他说乐了。 b、大家都叫他说乐了。 c、大家都招他说乐了。 d、众人都得他说乐了。 (选对a* b* c d方)

a、别让他跑了。 b、别尽他跑了。 c、别被他跑了。 (选对a* b c方)

十五、介词:从、在、到、向、往

“从”在普通话里是表示动作起始点的介词,常常宾语构成介词短语作状语。福建常把“从”说成“对”“走”等。山西地区说成

“朝”“赶”“假”“跟”“以”“拿”“到”等。

普通话里常用介词“在、到”构成介词短语作谓语动词的状语或补语表示处所。有些方言区把“在、到”说成“咧、撂、搁”等,有的干脆省略掉介词,让谓语动词与后面的处所名词直接组合。

表示方向的介词“往”山西地区说成“去”。“向”福建地区说成“给”。 a、从杭州出发。 b、对杭州出发。 c、起杭州出发。(选对a* b c方)

a、从这儿离开。 b、走这儿离开。 c、起这儿离开。(选对a* b c方)

a、我从太原来。 b、我朝太原来。 c、我赶太原来。 d、我迎太原来。 e、我假太原来。 f、我以太原来。 g、我拿太原来。(选对a* b c d e f g方)

a、面包掉在地上了。 b、面包掉咧地上了。 c、面包掉撂地上了。( 选对a* b c方)

a、把花放到窗台上吧。 b、把花放咧窗台上吧。 c、把花放撂窗台上吧。 (选对a* b c方)

a、你把钱放在桌子上吧! b、你把钱放桌子上吧! c、你把钱稳儿桌子上吧!(选对a* b c方)

a、在黑板上写字。b、搁黑板上写字。 c、跟黑板上写字。 (选对a* b c方)

a、你往东走,我往西走。 b、你去东走,我去西走。 (选对a* b方)

a、向老师借书。 b、给老师借书。(选择a≠b* a=b方) 十一、程度副词

普通话里“很、太、非常”等程度副词可以直接放在动词、形容词之前表示动作、性状的程度,不能直接放在动词、形容词之后。有些方言(如四川话)里却常把“很”直接放在动词、形容词之后表示程度。有些方言虽然程度副词也可直接放在动词、形容词之前,但所用的是不同于普通话的方言副词,如“好、好好、忒、过、老、异”等。 a、菜太老了,不能吃了。 b、菜老很啰,吃不得啰。 (选对a* b c方)

a、这花儿多好看啊! b、这花儿好好看啊! (选对a* b c方) a、这天真蓝啊! b、这天好好蓝啊! (选对a* b c方)

a、冬天北方非常冷。 b、冬天北方过冷。 c、冬天北方老冷。 d、冬天北方异冷。 (选对a* b c d方)

a、我太紧张了。 b、我过紧张了。 c、我忒紧张了。 d、我太过紧张了。 (选对a* b c d方)

a、他非常可爱。 b、他好好可爱。 c、他上可爱。 (选对a* b c方)

a、这朵花真香。 b、这朵花几香啊。 c、这朵花老香。 (选对a* b c方)

a、这菜太咸。 b、这菜齁咸。 c、这菜伤咸。 d、这菜咸伤了。 e、这菜老咸。(选对a* b c d e方)

十二、范围副词

范围副词“都”“全”在普通话中表意基本相同,在“都/全+动词+补语”的格式中,表示“全部”。一些方言表示该意义往往用“动+动+补语”的格式。

a、你们都出去。 b、你们全出去。c、你们全都出去。 d、你们出出去。 (选对a* b* c* d方)

a、都收起来。 b、收收起来。 (选对a* b方)

十三、否定副词“不”

普通话里表示否定的副词“不”,在福建等一些方言中常常说成“没,没有”。

普通话中表示“完成、存在状态”,一般在动词后带助词“了 le、着 zhe”。四川等地方言中经常在动词后带“得有”或“有”再带宾语,表示事物的存在,即“(动)得有(宾语)”。有时普通话中需要用“有”来表示的,方言里也用“得有”来表示。有的方言里用“有”表示曾经等,直接放在动词前面。

a、他手表丢了找不到。b、他手表丢了没有地方找。 (选择a≠b* a=b方)

a、你去,我不去。 b、你去,我没有去。 (选对a* b方)

a、不,他不是这样唱的。 b、没有,他不是这样唱的。(选对a* b方)

a、这菜不咸。 b、这菜没有咸。 (选对a* b方)

a、他不回家。 b、他没有回家。(选择a≠b* a=b方) a、我吃不到荔枝。 b、我吃没有荔枝。(选对a* b方)

a、妈妈说红的花多半不香。 b、妈妈说红的花多半没有香。 (选对a* b方)

a、他脑子不笨。 b、他脑子没有笨。 (选对a* a=b方) 十四、介词:被

普通话里常用介词“被”(口语里常用“叫、让”等)或者用“被”引进施事宾语,放在谓语动词前,构成表示被动意义的“被字句”。一些方言里表示被动意义的介词的位置跟普通话相同,但所用介词与普通话不同。如湖南长沙把“被”说成“捞”,临武把“被”说成“阿”。山西把“被”说成“招”“得”。四川等地把“被”说成“遭”“拿给”等。湖北等方言区把“让”说成“尽”“把”等。甚至用“把”兼当“把字句”和“被字句”的公词,如“弟弟把他哥哥打了”。福建等地区口语里还常用“给”表示被动意义,有时会造成歧义。

a、书被弟弟撕坏了。b、书阿弟弟撕坏了。(选择a* b方) a、妹妹的书包被树枝挂破了。b、妹妹的书包遭树枝枝挂破啰。(选对a* b方)

a、我的书被别人借走了。 b、我的书遭别人借走啰。 c、我的书拿给别人借走了。(选对a* b c方)

a、我们被他骂了一顿。 b、我们遭他骂了一顿。 c、我们招他骂了一顿。(选对a* b c方)

a、大家都被他说乐了。 b、大家都叫他说乐了。 c、大家都招他说乐了。 d、众人都得他说乐了。 (选对a* b* c d方)

a、别让他跑了。 b、别尽他跑了。 c、别被他跑了。(选对a* b c方)

十五、介词:从、在、到、向、往

“从”在普通话里是表示动作起始点的介词,常常宾语构成介词短语作状语。福建常把“从”说成“对”“走”等。山西地区说成“朝”“赶”“假”“跟”“以”“拿”“到”等。

普通话里常用介词“在、到”构成介词短语作谓语动词的状语或补语表示处所。有些方言区把“在、到”说成“咧、撂、搁”等,有的干脆省略掉介词,让谓语动词与后面的处所名词直接组合。

表示方向的介词“往”山西地区说成“去”。“向”福建地区说成“给”。

a、从杭州出发。b、对杭州出发。 c、起杭州出发。 (选对a* b c方)

a、从这儿离开。 b、走这儿离开。 c、起这儿离开。 (选对a* b c方)

a、我从太原来。 b、我朝太原来。 c、我赶太原来。 d、我迎太原来。 e、我假太原来。 f、我以太原来。 g、我拿太原来。 (选对a* b c d e f g方)

a、面包掉在地上了。 b、面包掉咧地上了。 c、面包掉撂地上了。( 选对a* b c方)

a、把花放到窗台上吧。 b、把花放咧窗台上吧。 c、把花放撂窗台上吧。 (选对a* b c方)

a、你把钱放在桌子上吧! b、你把钱放桌子上吧! c、你把钱稳儿桌子上吧! (选对a* b c方)

a、在黑板上写字。 b、搁黑板上写字。 c、跟黑板上写字。(选对a* b c方)

a、你往东走,我往西走。 b、你去东走,我去西走。 (选对a* b方)

a、向老师借书。 b、给老师借书。(选择a≠b* a=b方) 十一、程度副词

普通话里“很、太、非常”等程度副词可以直接放在动词、形容词之前表示动作、性状的程度,不能直接放在动词、形容词之后。有些

方言(如四川话)里却常把“很”直接放在动词、形容词之后表示程度。有些方言虽然程度副词也可直接放在动词、形容词之前,但所用的是不同于普通话的方言副词,如“好、好好、忒、过、老、异”等。 a、菜太老了,不能吃了。 b、菜老很啰,吃不得啰。(选对a* b c方)

a、这花儿多好看啊 b、这花儿好好看啊! (选对a* b c方) a、这天真蓝啊!b、这天好好蓝啊!(选对a* b c方)

a、冬天北方非常冷。b、冬天北方过冷。 c、冬天北方老冷。 d、冬天北方异冷。 (选对a* b c d方)

a、我太紧张了。 b、我过紧张了。 c、我忒紧张了。 d、我太过紧张了。 (选对a* b c d方)

a、他非常可爱。 b、他好好可爱。 c、他上可爱。 (选对a* b c方)

a、这朵花真香。 b、这朵花几香啊。 c、这朵花老香。(选对a* b c方)

a、这菜太咸。 b、这菜齁咸。 c、这菜伤咸。 d、这菜咸伤了。 e、这菜老咸。(选对a* b c d e方)

十二、范围副词

范围副词“都”“全”在普通话中表意基本相同,在“都/全+动词+补语”的格式中,表示“全部”。一些方言表示该意义往往用“动+动+补语”的格式。

a、你们都出去。 b、你们全出去。 c、你们全都出去。 d、你们出出去。(选对a* b* c* d方)

a、都收起来。 b、收收起来。 (选对a* b方)

十三、否定副词“不”

普通话里表示否定的副词“不”,在福建等一些方言中常常说成“没,没有”。

普通话中表示“完成、存在状态”,一般在动词后带助词“了 le、着 zhe”。四川等地方言中经常在动词后带“得有”或“有”再带宾语,表示事物的存在,即“(动)得有(宾语)”。有时普通话中需要用“有”来表示的,方言里也用“得有”来表示。有的方言里用“有”表示曾经等,直接放在动词前面。

a、他手表丢了找不到。 b、他手表丢了没有地方找。(选择a≠b* a=b方)

a、你去,我不去。 b、你去,我没有去。 (选对a* b方) a、不,他不是这样唱的。 b、没有,他不是这样唱的。 (选对a* b方)

a、这菜不咸。 b、这菜没有咸。(选对a* b方)

a、他不回家。 b、他没有回家。 (选择a≠b* a=b方) a、我吃不到荔枝。b、我吃没有荔枝。 (选对a* b方)

a、妈妈说红的花多半不香。 b、妈妈说红的花多半没有香。(选对a* b方)

a、他脑子不笨。 b、他脑子没有笨。 (选对a* a=b方) 十四、介词:被

普通话里常用介词“被”(口语里常用“叫、让”等)或者用“被”引进施事宾语,放在谓语动词前,构成表示被动意义的“被字句”。一些方言里表示被动意义的介词的位置跟普通话相同,但所用介词与普通话不同。如湖南长沙把“被”说成“捞”,临武把“被”说成“阿”。山西把“被”说成“招”“得”。四川等地把“被”说成“遭”“拿给”等。湖北等方言区把“让”说成“尽”“把”等。甚至用“把”兼当“把字句”和“被字句”的公词,如“弟弟把他哥哥打了”。福建等地区口语里还常用“给”表示被动意义,有时会造成歧义。

a、书被弟弟撕坏了。b、书阿弟弟撕坏了 (选择a* b方)

a、妹妹的书包被树枝挂破了。b、妹妹的书包遭树枝枝挂破啰。 (选对a* b方)

a、我的书被别人借走了。 b、我的书遭别人借走啰。 c、我的书拿给别人借走了。 (选对a* b c方)

a、我们被他骂了一顿。 b、我们遭他骂了一顿。 c、我们招他骂了一顿。 (选对a* b c方)

a、大家都被他说乐了。 b、大家都叫他说乐了。 c、大家都招他说乐了。 d、众人都得他说乐了。 (选对a* b* c d方)

a、别让他跑了。 b、别尽他跑了。 c、别被他跑了。 (选对a* b c方)

十五、介词:从、在、到、向、往

“从”在普通话里是表示动作起始点的介词,常常宾语构成介词短语作状语。福建常把“从”说成“对”“走”等。山西地区说成

“朝”“赶”“假”“跟”“以”“拿”“到”等。

普通话里常用介词“在、到”构成介词短语作谓语动词的状语或补语表示处所。有些方言区把“在、到”说成“咧、撂、搁”等,有的干脆省略掉介词,让谓语动词与后面的处所名词直接组合。

表示方向的介词“往”山西地区说成“去”。“向”福建地区说成“给”。 a、从杭州出发。 b、对杭州出发。 c、起杭州出发。(选对a* b c方)

a、从这儿离开。 b、走这儿离开。 c、起这儿离开。(选对a* b c方)

a、我从太原来。 b、我朝太原来。 c、我赶太原来。 d、我迎太原来。 e、我假太原来。 f、我以太原来。 g、我拿太原来。 (选对a* b c d e f g方)

a、面包掉在地上了。 b、面包掉咧地上了。 c、面包掉撂地上了。

(选对a* b c方)

a、把花放到窗台上吧。 b、把花放咧窗台上吧。 c、把花放撂窗台上吧。 (选对a* b c方)

a、你把钱放在桌子上吧! b、你把钱放桌子上吧! c、你把钱稳儿桌子上吧!

(选对a* b c方)

a、在黑板上写字。 b、搁黑板上写字。 c、跟黑板上写字。 (选对a* b c方)

a、你往东走,我往西走。 b、你去东走,我去西走。 (选对a* b方)

a、向老师借书。 b、给老师借书。 (选择a≠b* a=b方)b、姐姐看孩子的嘞。 c、姐姐看孩子的哩。 (选对a* b c方)

a、这是上次看的电影吧? b、这是上次看的电影哇? (选对a* b方)

十九、前 缀

在普通话中没有前缀的地方,晋方言区一些地方会加上前缀。 a、开了一朵红花。 b、开了一圪朵红花。 (选对a* b方) a、他可会哄人呢。 b、他可会日哄人哩。 (选对a* b方) a、那是个能人,要一套有一套。 b、那是个日能人,要一套有一套。(选

对a* b方)

a、溅了一地水。 b、不溅了一地水。 (选对a* b方) 二十、动不动、形不形

“动有动”和“形不形”句式,是普通话的一种选择疑问句式,选择项是一件事物的肯定和否定,常说成“A不A、AB不AB”或“A没A、AB没AB”等形式。烟台(老派)、威海、荣成、文登、乳山、牟平等县市,说成“是不A、是不AB”或“是没A、是没AB”的形式。龙口、蓬莱、长岛等地说成“实A、实AB”等的格式。湖北和山东有些地区(招远、长岛等)用动词、形容词重叠的形式来表示反复问的意义,构成“AA、AAB”形式。

山东潍坊、济宁等地常用简略的形式表示疑问,在动词、形容词后面加上“不”构成“A不”或“AB不”的格式,“不”后面的形容词和动词一般不再出现。

还有些地区(菏泽等地)则直接在动词、形容词后加助词“啵”来表示疑问。淄博、青州、临朐、寿光等地通用的格式是“A啊吧?”或者“A啊不?”“AB啊不?”

a、你看不看电影? b、你是不看电影?(选对a* b方)

a、你家里有没有人? b、你家里是没有人儿? (选对a* b方) a、天黑没黑? b、天是没黑? (选对a* b方)

a、菜咸不咸? b、菜实咸? c、菜阿咸?(选对a* b c方)

a、电影好看不好看? b、电影儿实好看? (选对a* b方) a、你去不去? b、你实去?(选对a* b方)

a、这菊花香不香? b、这菊花香香?(选对a* b方)

a、他聪明不聪明? b、他聪聪明?(选对a* b方)

a、你去不去逛街? b、你去去逛街?(选对a* b方)

a、你们来过没来过? b、你们来来没呐? (选对a* b方) a、他们坐不坐? b、他们坐不? (选对a* b方)

a、屋里热不热? b、屋里热啵?(选对a* b方)

a、行不行? b、中啊吧? c、中啊不? (选对a* b c方)

a、你有没有钱? b、你有钱啊吧? c、你不钱啊不? (选对a* b c方)

a、那东西重不重? b、那东西重咧不? c、那东西重啊不? d、那东西重咧不咧? (选对a* b c d方)

二十一、会不会、能不能、有没有

普通话里用来表示疑问的句式“会不会”,在四川等一些方言区中用“(动)得来(动)不来”“(动)得来不”(表示没有能力做某事)或“得不得(动)”(表可能)这样的句式。普通话回答是在动词前面加“会、不会”来表示,而四川等方言一般用“(动)得来”或“(动)不来”(表没有能力做某事),或者用“不得(动)、不得会(动)”(表可能)。但像“合得来、合不合来;谈得来、谈不来”等是一些方言和普通话里都有的说法,表达的意思也一样。普通话里表许可或可

能的疑问句式“能不能(动)”“能(动)不能(动)”,在有些方言里用“(动)得不”来表示,回答一般用“(动)得”表示肯定或许可,用“(动)不得”表示否定或不许可。普通话中“有没有”的意思,有的方言区用“得不得”来表示。

a、这种舞你会不会跳? b、你会跳这种舞吗? c、这种舞你会跳不会跳? d、这种舞你跳得来跳不来? e、你跳得来这起舞不? f、这种舞你跳得来不? (选对a* b* c* d e f方)

a、我们不会说谎。 b、我们说不来谎。(选对a* b方)

a、我不喜欢闻烟味儿。 b、我闻不来烟味儿。(选对a* b方) a、他不吃辣椒。 b、他吃不来辣椒。 (选对a* b方)

a、——他会不会不理我? ——不会,他不会。 b、——他得不得不理我? ——不得,他不得。(选对a* b方)

a、——他会不会来? ——他不会来。 b、——他得不得来? ——他不得来。 (选对a* b方)

a、他不会强迫我们走。 b、他不得会强迫我们走。(选对a* b方) a、——他行不行? ——不行,真的不行。 b、——他得不得行? ——不得行,真的不得行。(选对a* b方)

a、——你能不能走? ——我能走。/我不能走。 b、——你走得不? ——我走得。/我走不得。(选对a* b方)

a、这东西能不能吃? b、这东西能吃不能吃? c、这东西吃得不?(选对a* b* c方)

二十二、不知道、不认得

普通话里的“不知道、不认得”等表示法,湖北有的地区说成“找不到”。有些地区把“不认得”说成“认不到”或“不会认得到”。有的地区还把否定词“不”移位到“知道”或“认得”之间,或者说成“晓不得”。 a、这件事我不知道。 b、这件事我知不道。 c、这件事我晓不得。( 选对a* b c方)

a、这个人我不认得。 b、这个人我认不到。 c、这个人我不会认得到。 (选对a* b c方)

a、这道题怎么答,我不知道。 b、这道题怎么答,我知不道。 c、这道题怎么答,我找不到。 d、这道题怎么答,我晓不得。选对a* b c d方)

a、这事我真的不知道。b、这事我真的知不道。c、这事我真的找不到。(选对a* b c方)

二十三、动+宾+补、动+补+宾

补语和宾语都在动词后面,两个成分同时出现时,涉及语序问题。这种顺序有的时候取决于补语,即不同的补语和中心语结合的紧密程度不同。有时候又取决于宾语,即不同的宾语要求有不同的位置。表示结果、程度、可能的补语跟动词关系密切,一般紧接动词谓语后,

总是在宾语前面。有些方言把这个补语在宾语之后(如粤、闽、客家等方言)。湖南方言有些也常在否定句中把宾语放在补语前边。 在一些方言里,否定副词和数量补语的语序也常有变化。作为数量补语,在普通话里一般既可放在宾语前,又可置于宾语后,形成“动宾补”和“动补宾”两种句式,但两者表示的意义稍有不同,“动补宾”中更强调“宾语”。

a、我说(比、打、跑)得过他。 b、我说(比、打、跑)他得过。 c、我说(比、打、跑)得他过。 (选对a* b c方)

a、我说(比、打、跑)不过他。 b、我说(比、打、跑)他不过。c、我说(比、打、跑)不他过。 (选对a* b c方)

a、我想看他一下。 b、我想看一下他。 c、我想看他下子。 (选择a≠b* 其中b强调了“他”,a=b方 c方)

a、我找过他几次。 b、我找过几次他。(选择a≠b* 其中b强调了“他”,a=b方)

二十四、双宾语

a、我给他三的苹果。 b、我给三斤苹果他。 c、我苹果给他三斤。 d、我给三的苹果给他。 e、我苹果三斤给他。 (选对a* b c d e方) a、送我一件衣服。b、送一件衣服我。 c、送一件衣服给我。 d、衣服一件送我。 e、衣服送一件给我。 (选对a* c* b d e方) 二十五、状+动/形

普通话里,副词与动词、形容词组合时,副词放在被修饰、限制词语前作状语,而有些方言(如广东、广西、上海、福建一些地方)则把它们放在被修饰、限制词语后作补语。

a、别客气,你先走(去、洗、说、看、睡、吃)。 b、别客气,你走(去、洗、说、看、睡、吃)先。 c、别客气,你走(去、洗、说、看、睡、吃)头先。 d、别客气,你走(去、洗、说、看、睡、吃)在先。(选对a* b c d方)

a、注意,少喝点酒对身体有好处。 b、注意,喝少点酒对身体有好处。(选对a* b方)

a、上海快到了。 b、上海到快了。(选对a* b方)

a、汽车快来了。 b、汽车来快了。(选对a* b方)

a、他快吃完饭了。 b、他饭吃好快了。(选对a* b方) a、你再吃一碗。 b、你吃一碗添。(选对a* b方)

a、他们还没扫干净。 b、他们扫没没干净。 (选对a* b方) a、这朵花儿很红。 b、这朵花儿红极。 c、这朵花红得极。 二十六、状+动+补

在普通话里这种句式中的状语多为“多”或“少”,补语一般都是数量补语。在广西等一些方言里常常把在动词前的状语“多”“少”放在动词后。这样,有的形成了错误的句子,有的句子仍然是正确的,但是“多”“少”等词在功能上发生了变化,句子的意义也发生了变化。

a、 你少说两句。 b、你说少两句。(选对a* b方)

a、你多吃一点。 b、你吃多一点。 (选择a≠b* a=b方) a、多用一点时间来陪孩子。 b、用多一点时间来陪孩子。(选对a* b方)

a、今天多送你一点礼物。 b、今天给送多一点礼物。 (选对a* b方)

a、请你多拿点儿。 b、请你拿多点儿。 (选择a≠b* a=b方) a、请你多喝两杯。 b、请你喝多两杯。 (选对a* b方) 二十七、形/动+补<, /SPAN>

普通话里“形/动+补”格式,在湖北、山西等一些方言里有不同的表示法,有的格式上有差别,有的补语用词有不同。

a、衣服叫他弄脏了。 b、衣服叫他弄脏了脏。 (选对a* b方) a、这本书给他弄丢了。b、这本书给他弄丢了丢。 (选对a* b方) a、天气热得很。 b、天热得太太。 c、天热得来来。 (选对a* b c方)

a、他累得满头大汗。 b、他累得汗流。 c、他累得汗滴滴声。 (选对a* b c方)

a、把桌子搬开了。 b、把桌子搬转了。 (选对a* b方) 二十八、够+形、动+清楚+了

普通话中有“够+形”或“动+清楚+了”等格式,表示动作或状态达到一定程度。一些方言则用“有+形”或“动+有”的格式来表示这种意思。

a、菜够咸了。 b、菜有咸。(选对a* b方)

a、我听清楚了。 b、我听有。 (选对a* b方)

二十九、补 语

普通话里表示可能或不可能的动补结构“动+得/不+了”,其中补语“了(liǎo)”在一些方言里说成“倒”或“脱”,有时也说成“起”。普通话里用趋向动词“上”“下”充当的补语,在四川方言中常用“起”。有些动补结构在吴方言和江淮方言中常常重复动词,然后加补语。 a、你们来得了来不了? b、你们来得倒来不倒? (选对a* b方) a、我们走不了啦。 b、我们走不倒啰。 (选对a* b方)

a、这件事现在还定不了。 b、这个事情现在还定不倒。 (选对a* b方)

a、妹妹只吃得了半碗饭。 b、妹妹只吃得倒半碗饭。(选对a* b方)

a、没有准备,我发不了言。 b、没有准备,我发不起言。(选对a* b方)

a、我们拿不走。b、我们拿不起。(选对a* b方)

a、快把你的东西弄走。 b、快把你的东西弄起走。(选对a* b方)

a、这稿子明天写得完吗? b、这稿子明天写得起吗?c、这稿子明天写不完。 d、这稿子明天写得完。 e、这稿子明天写不起。f、这稿子明天写得起。(选对a* c* d* b e f方)

a、你躲得了和尚躲不了庙。 b、你躲得脱和尚躲不脱庙。(选对a* b方)

a、你站好。 b、你站站好。选对a* b方)

a、我一定要弄清楚。 b、我一定要弄弄清楚。 (选对a* b方) 三十、比较句

普通话里表示比较的句式中有一类是用“比”字构成的,其基本格式为“甲+比+乙+比较语”。广西等地方有些方言不用“比”字,常用“过”字,其格式为“甲+比较语+过+乙”,或者不用“比、过”一类介词,格式为“甲+动词/形容词+乙”。青岛、烟台、威海、潍坊、新泰等有些地区常用的结构为“甲+形容词+起+乙”。而利津一带比较句常见的格式为“甲+比较语+的+乙”。

有些方言区,如济南、泰安、临沂等地,比较句式与普通话相当,但常用“伴”“给”“跟”等代替介词“比”,引进比较对象。还有些方言用“赶、跟、评、品、的”等引进比较对象。

普通话里表示比较的句式中还有一类是用动词“不如”构成的,格式为“甲不如乙+比较语”。有些方言区,如山东菏泽青州、临朐等地,把“不如”说成“不跟”。

a、牛比猪大很多。 b、牛大过猪很多。(选对a* b方)

a、四川省比广东省大。b、四川省大过广东省。 (选对a* b方) a、我唱歌比他好。 b、我唱歌好过他。 (选对a* b方) a、骑车比走路快。 b、骑车快过走路。 (选对a* b方) a、兔子跑得比乌龟快。b、兔子跑快乌龟。(选对a* b方)

a、你比我矮。 b、你矮我。 c、你比我过矮。 d、你比较矮我。 e、你比我较矮。 (选对a* b c d e方)

a、我一米六,你一米八,我没有你高。 b、我一米六,你一米八,我不比你高。(选对a* b=a方)

a、一天更比一天好。 b、一天强起一天。(选对a* b方)

a、哥哥长的不比我高。 b、哥哥长得不高起我。 c、哥哥长得不高过我。 (选对a* b c方)

a、这本书不比那本好看。 b、这本书不好看起那本。 c、这本书不好看过那本。 (选对a* b c方)

a、全班没有比他再聪明的了。 b、全班儿没聪明起他。 (选对a* b方)

a、他比我高。b、他赶我高。 c、他跟我高。 d、他评我高。 e、他品我高。(选对a* b c d e方)

a、这个不比那个更好。 b、这个不更强的那个。 (选对a* b方) a、他跑得不比我快。 b、他跑得不快的我。 c、他跑得不快过我。(选对a* b c方)

a、你穿着它不比我穿着好看。 b、你穿着它不好看的我穿着。(选对a* b方)

a、这件衣服不如那件漂亮。 b、这件衣服不跟那件漂亮。 (选对a* b方)

a、我不如他。 b、我不值他。c、我没有他有料。 (选对a* b c方)

a、他不会比你差。 b、他不得比你差。 c、差,他就不得来。 d、他不会差过你。(选对a* b c d方)

三十一、“把”字句

“把+宾语+谓语+补语”这种“把”字句是普通话里一种很常见的句型。它用介词“把”将谓语动词后的受事宾语提到动词之前,表示对一种事物或现象的处置,谓语动词后常带趋向补语或处所补语。但不些方言区(如山东西部)常常把代词宾语放在动词之后或复合趋向动词(如出来、起来)之间。

a、我们把他抓起来。 b、我们抓他起来。 (选对a* b方)

a、我把他拉上去。 b、我拉他上去。 c、我拉上他去。(选对a* b c方)

a、我把他推到地上。 b、我推他地下。 (选对a* b c方) a、他把我关在门外了。 b、他关我门外了。 (选对a* b方) 三十二、并列关系复句和关联词语

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相关的分句组成的较复杂的句子。复句里各个分句之间都有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常常通过一定的关联词语来表示,几个分句分别说明或描写几件事情、几种情况或同一事物的几个方面,分句间的关系是并举的或者是对举的,这就是并列关系。普通话常用的关联词是“也”“又”“还”“既……又……”“一边

儿……一边儿……”“一方面……一方面……”等。有些方言则不同。 a、咱们一边吃饭,一边说话。 b、咱赶着吃饭,赶着说话。 c、咱们一抹儿吃饭,一抹儿说话。(选对a* b c方)

a、一边看电视,一边打毛衣。 b、一不嘞看电视,一不嘞打毛衣。 c、一不瞧电视,一不地打毛衣。(选对a* b c方)

三十三、取舍关系复句和关联词语

选择关系复句里有一类取舍复句,两个分句表示不同的事物,说话者已经决定选取其中一种,舍弃另一种,常用的关联词有“与其……不如……”“宁可……也不……”等。有些方言使用不同的手段表达这种取舍关系。

a、宁肯我去,也不能叫你去。 b、能我去,也不能叫你去。 c、就算我去,也不能叫你去。 d、就是我去,也不能叫你去。 e、情愿我去,也不能叫你去。(选对a* b c d e方)

三十四、假设关系复句和关联词语

假设关系复句是指,一个分句假设一种情况,另一分句说明假设的情况实现了就会有怎样的结果,常用“如果(假如、要是)……就……”等关联词语来表明这种关系。山东烟台、威海、荣成、牟平、龙口、蓬莱、长岛等地还有一种很独特的说法:“不着……就……”。它表达的含义比较复杂,相当于普通话的“如果不是因为……就……”。

a、 如果不是因为姐姐扶着我,我就跌倒在那儿了。 b、不着姐姐扶着我,我就磕儿那去(选对a* b方)

a、如果不是因为你,妈妈就不来了。 b、不着你,妈妈就不来了。(选对a* b方)

a、如果不是因为你碰它,盘子能打碎吗? b、不着你碰它,盘子能打了吗?(选对a* b方)

普通话测试内容

试卷包括 4 个组成部分,满分为100分。

(一) 读单音节字词(100个音节,不含轻声、儿化音节),限时3.5分钟,共10分。

(二) 读多音节词语(100个音节),限时2.5分钟,共20分。

(三) 朗读短文(1篇,400个音节),限时4分钟,共30分。

注: 短文从《普通话水平测试用朗读作品》中选取。

(四) 命题说话,限时3分钟,共 4 0 分。( 从下面说话题目中抽出指定两题中任选一题)

1.目的:测查应试人在无文字凭借的情况下说普通话的水平,重点测查语音标准程度、词汇语法规范程度和自然流畅程度。

2.要求:

(1)说话话题从《普通话水平测试用话题》中选取,由应试人从给定的两个话题中选定1个话题,连续说一段话。

(2)应试人单向说话。如发现应试人有明显背稿、离题、说话难以继续等表现时,主试人应及时提示或引导。

1、我的愿望

2、我的学习生活

3、我尊敬的人

4、我喜爱的动物(或植物)

5、童年的记忆

6、我喜爱的职业

7、难忘的旅行

8、我的朋友

9、我喜爱的文学(或其他)艺术形式

10、谈谈卫生与健康

11、我的业余生活

12、我喜欢的季节(或天气)

13、学习普通话的体会

14、谈谈服饰

15、我的假日生活

16、我的成长之路

17、谈谈科技发展与社会生活

18、我知道的风俗

19、我和体育

20、我的家乡(或熟悉的地方)

21、谈谈美食

22、我喜欢的节日

23、我所在集体(学校,机关,公司等)

24、谈谈社会公德

25、谈谈个人修养

26、我喜欢的明星(或其他知名人士)

27、我喜爱的书刊

28、谈谈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29、我向住的地方

30、购物(消费)的感受

更多相关推荐:
普通话测试要点

普通话测试要点一、字【评分】(1)语音错误,每个音节扣0.1分。(2)语音缺陷,每个音节扣0.05分。(3)超时1分钟以内,扣0.5分;超时1分钟以上(含1分钟),扣1分。【总结】一个字可读两遍,以第二遍评分;…

普通话测试中的说话环节的技巧

普通话测试中的说话环节的技巧我自己考了两次普通话了,前天考了在说话环节自己总结了一些经验。说话环节,很多人都说不用怎么准备,但我花了不少时间。说话环节必须有所准备才能说得出来,想靠临场发挥是不实际的。准备的过程…

普通话测试命题说话【述说类】话题总结

述说类【说人为主】3、我尊敬的人;8、我的朋友生活中,我尊敬的人(朋友)有很多。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我的初中地理老师——陈老师。每次提起陈老师,我都有说不完的话,心里也瞬间变得暖暖的。陈老师和所有老师一样,传道…

两笔字检查和普通话测试小结

两笔字检查和普通话测试小结(4月x日)刘玉君粉笔字:近几次检查大家的粉笔字发现几个小问题:1、年轻教师练字态度不够认真,应付了事,希望你们能够从为了自己的角度加强练字。2、有错字现象,如“陵”下面不是“攵”,“…

普通话测试实训项目二jc

《普通话教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普通话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授课方式:课堂讲授;实训考核方式:口试课程总学时数:64学时分配:课堂讲授32,实训32项目二普通话的语音系统任务一利用对语音性质的认识进行发声训练重点…

普通话测试实训项目一jc

《普通话教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普通话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授课方式:课堂讲授;实训考核方式:口试课程总学时数:64学时分配:课堂讲授32,实训32项目一普通话概论任务一认识普通话与方言重点:(1)了解使用普通话…

普通话测试工作总结

普通话测试工作总结推普工作一直是我们测试员应当关注的一项工作。我自20xx年承担测试工作以来,在省语委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全省有关语言文字工作会议精神,并且不断加大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宣传,积极推进语言文字工…

普通话测试命题作文

30篇作文题目如下1我的愿望2我的学习生活3我尊敬的人4我喜爱的动物或植物5童年的记忆6我喜爱的职业7难忘的旅行8我的朋友9我喜爱的文学或其他艺术形式10谈谈卫生与健康11我的业余生活12我喜欢的季节或天气13...

普通话水平测试用话题30篇范文

例文4号1我喜爱的植物我最喜欢的一种花卉是夜来香记得刚上中师的时候因为人生地不熟的心里总觉得老大不习惯于是常常一个人坐在教室的走廊上托着双腮静静地着教室前面的一块花坪任凭思绪随着晚风的吹拂而放飞一天晚上我像往常...

普通话测试说话题范文50篇

作品1号我的学习生活我的学习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它给我带来无穷的乐趣在课堂上的学习是有老师跟我们一起进行的课堂气氛非常活跃给我的学习生活增添了色彩除了课堂上的学习之外在课外时间我的学习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比如在宿舍宿...

20xx年普通话考试测试30题范文

1我的愿望理想人是要有愿望的人没了愿望就像发动机没有了动力人没愿望就等于生命缺少了阳光雨露人在社会上扮演了多重角色有着多重的愿望愿望这是小时候的我们最经常使用的一个词那时候我们常常说我希望明天考试拿一百分或者说...

普通话考试说话范文30篇

广播站资料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考试参考版多个整合的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30个话题范文话题1我的愿望我的梦想范文1人是要有愿望梦想的人没了愿望梦想就像发动机没有了动力人没愿望梦想就等于生命缺少了阳光雨露人在社会上扮演...

普通话测试(5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