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的学说为何有力量

时间:2024.3.31

陈寅恪的学说为何有力量?

刘梦溪

在座的很多都是陈寅恪先生以及义宁之学的“有缘”人,也有的是我个人的朋友。汪荣祖教授,是我多年的朋友。我还再次看到了陈寅恪先生的三位女公子。流求和美延,我见过。小彭是第一次见。刚才你讲曾经写信给我,非常抱歉,信我大概没有收到。你看到我在凤凰卫视讲《大师与传统》,里面很大程度讲陈寅恪先生。要是我看到你的信有多好。我还非常高兴、有点激动,昨天还看到了陈先生的隔代人,看到他的几位孙辈:流求的两位女儿,美延的一位女儿。昨天,她们站在那里跟我说话的时候,我流了泪,我想这是陈先生的隔代人啊,都长得这么大了,一个一个亭亭玉立、风度不凡。流求的一个女儿,长得跟唐先生非常相像,我还能从美延的女儿身上看到陈寅恪先生的一些相貌特点。 自从我差不多三十多年前开始读陈寅恪先生的著作,直到现在,我读陈著没有停止过。陈先生的书是我的案边书,无日不翻,无时不念。开始读的时候,没有想写文章。我在公共汽车上也读他的书。我读得非常仔细,像《柳如是别传》,也是逐字逐句细读的。当我熟悉了他的著作、他的人格精神之后,陈先生就始终伴随着我,陈先生的精神和学问影响了我整个的身心,他再也不会离开我。

大家了解,我们做人文学术研究的人,无论文学、史学还是哲学,常常有一种无力 感——这些学问有用吗?人文学术有什么用呢?我们常常感到人文学术是没有什么力量 的,内心常常充满了无奈。但念了陈寅恪先生的书之后,对他的学问有一定了解之后, 我觉得,史学、诗学等人文学术是有力量的。

陈寅恪先生的学问之所以有力量,一个他是大学问家,不是小学问家。能成其大,见得大体,所以有力量。就像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一样,王国维说他们的学问是能成其大者。还有,陈先生是思想家。简单以史学家目之,未免把他的学问看小了。他更不是一个简单的材料考据者。当然,他文、史二学方面做了大量考证,但是他在甄别考证这些材料的过程中常常放出思想的光辉。

大家了解他研究隋唐历史的两部书,《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和《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你注意他的材料的使用,一遍一遍的引证新、旧两唐书。如果不懂学问的人或者不耐烦的人,很容易略开他的大面积的引证。可是,只要略开他的这些引证,你就不能懂得陈先生的学问。他的每一条引证都不是无谓而引,材料举证本身就是思想的发现。然后你看他引证之后的三言两语,他可以使这些材料放出光辉。因此可以讲,他的关于唐代的两部著作既是史学的著作,也是文化史的著作,同时也是思想史的著作。《元白诗笺证稿》是对以元、白诗文为中心的考证,但是他实际上是研究唐代的思想文化史,研究中晚唐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以及在社会变迁过程中知识分子的心理、个性。陈寅恪先生的学问之所以有力量,首要的是因为他是一位思想家。

陈寅恪先生的学问所以有力量,还由于他的学问里面有一种顶天立地、独立不倚的精神。他的学行经历,体现了一般知识人士所不具备的节操和气节。这就是他晚年在给蒋秉南先生

赠序中所讲的“贬斥势利,尊崇气节”,以及绝不“侮食自矜,曲学阿世” 。所谓“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盖亦指此义。还有他在给杨树达先生的序言里讲 的,“始终未尝一藉时会毫末之助,自致於立言不朽之域”。为学从来不“藉时会毫末之助”,“贬斥势利,尊崇气节”,这是陈学最富光彩的精神层面。 他的学问之所以有力量,也还由于他的著作里面蕴涵有深沉的家国之情。我很喜欢他19xx年写的《读清史后妃传有感于珍妃事》那首诗,其中有两句写的是:“家国旧情迷纸上,兴亡遗恨照灯前。”这两句诗是陈先生整个诗歌创作的主题曲,也是打开他著作宝库的一把钥匙。因为他的精神力量跟他的家国之情紧密联系在一起。他在很多诗里都有类似的情结。“死生家国休回首,泪与湘江一样流。”“儿郎涑水空文藻,家国沅湘总泪流。”“衰泪已因家国尽,人亡学废更如何。”他的眼泪都哭干了。所以哭干了,是由于深沉的家国之情。这是他一生精神脉络之所出处。

他的学问之所以有力量,还由于优美的家风门风使然。“优美之门风”这句话,是陈先生在讲到汉以后的学术发展,很重要的一个思想学说。刚才提到的陈先生的《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和《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两部著作,其实此两部著作非常强调地域和家世信仰的熏习作用。陈寅恪先生对中国学术思想史有一重要假设,即认为汉以后学校制度废弛,学术中心逐渐由官学转移到家族。但“家族复限于地域”,所以他提出:“魏、晋、南北朝之学术、宗教皆与家族、地域两点不可分离”(三联版《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页20)。而家族所起的作用在于:“士族之特点既在其门风之优美,不同于凡庶,而优美之门风实基于学业之因袭。”因此可以说,魏晋南北朝以后,如果没有家学传统,就没有学术思想的建立。

当然很遗憾,晚清到民国这百多年,19xx年代以后不必讲,最大的问题就是家庭与家族的解体。家庭与家族解体,就谈不上学术的传承了。文化传承有三个渠道,一个是家族,一个是学校,还有一个是宗教系统。中国文化的传承,家族的传承非常之重要。所以说,现今的文化重建是比较困难的,这跟家族的解体有极大的关系。但是我们庆幸,义宁之学有陈先生这样了不起的思想家和学者,他们家族的文脉完全承继了下来,并有新的发展。义宁之学不是陈寅恪先生一代之学,从陈伟琳先生读阳明书而发为感叹开始,到陈宝箴到陈三立,最后到陈三立后边的大家常讲的一些杰出的人物,包括庐山植物园的创建者陈封怀先生,都是这样。

我最近刚出版一本书,叫《陈宝箴和湖南新政》。从1895年到1898年,陈宝箴在陈三立的襄助之下推动湖南的变革维新。三年之功,改革走在全国的最前列。但是到1898年戊戌之年的八月初六,慈禧太后发动政变,维新变法的浪潮被打下去了,“六君子”被杀,康、梁被通缉,陈宝箴和陈三立受到“革职,永不叙用”的处分。当时跟随陈宝箴、陈三立父子参与改革的诸多人物,梁启超、谭嗣同不必说,包括黄遵宪、熊希龄、皮锡瑞,也多受到了处分。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剧,也是陈氏家族的悲剧。陈寅恪先生一生,他的内心常常充满苦痛,他的苦痛不是个人的苦痛,而是家国兴亡的苦痛。按照心理学的分析,任何苦痛都跟他的记忆有关,而陈寅恪先生内心的苦痛,据我的研究,跟他的家族在戊戌之年的悲剧有深切的关

系。所以他在诗里常常把湘江、湖南跟他的苦痛连在一起。所谓“家国沅湘总泪”、“泪与湘江一样流”,就是指此。

为什么?仅仅是由于祖父和父亲受到了处分吗?不是的。他这个苦痛,是因为对家国有更大的关切。因为在陈先生看来,陈宝箴和陈三立在戊戌变法时期的变革主张,属于“渐变”,是稳健的改革派。如果按他们的主张行事,最后推荐张之洞到朝廷主持变法,由于慈禧太后喜欢张之洞,就不致使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之间的矛盾,发展到完全对立冲突的地步。如果1898年的变法得以善终的话,后来的中国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变乱。这就是陈先生的苦痛之处。1898年底,受处分的陈氏父子由湖南回到江西,住在南昌的磨子巷,后来陈宝箴在西山建崝庐,陈氏父子在灯下想到湖南变革的遭遇,孤灯对坐长嘘,这种情境下的心理情绪绝对不是个人的处境问题,而是对整个国家前途的忧思。

陈先生学说的力量,还有一点,陈先生对古人——我们可以引申为除己身之外的他人的学说——持有一种“了解之同情”的态度。这一思想是在他给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写审查报告当时讲的,反映了陈先生内心世界的恕道。“恕”是孔子思想,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后生轻薄古人,陈先生不持这种态度。这个非常之难啊!对历史上的一些人物,陈先生总是有一种“了解之同情”。所以你看三卷本的《柳如是别传》,很多人很奇怪,包括一些老辈,很纳闷陈先生为什么写《柳如是别传》。我认为这是陈先生一生当中最大的著述,绝对不是简单的为一位女子立传,而是“借传修史”,撰写一部明清文化痛史。 很多朋友遗憾陈先生没有写出一部通史来,其实那不重要。他的《柳如是别传》的学术价值,远远超过一部所谓通史的价值。这部书对明清时期众多历史人物那种恰当的评价,那种深切的“了解之同情”,令我们读后非常感动。女主人公后来嫁给晚明的文坛领袖,有“当代李杜”之称的钱谦益。他是江苏常熟人。1644年清兵入关以后,明朝垮台,南京建立了弘光政权,是为南明。钱谦益在南明小朝廷入阁,当了礼部尚书。柳如是跟钱谦益一道从常熟来到南京。但1645年清兵南下,打到南京城下,扬州守不住了,史可法自尽,南明朝廷垮台。而率先投降的是两位文化名人,诗文名气特别大的是钱谦益,另一位是大书法家王铎。但是,柳如是并没有投降,后来钱谦益“循例北迁”,柳如没有跟去,独自留在南京,后来又回到常熟。陈先生讲她是一个奇女子,是一个民族英雄,这样讲看来不为过。钱谦益在北京也没有恋栈,很快就告老而归,回到常熟。后来,他跟柳如是直到死都是从事反清复明的活动。虽然他投降了清朝,但是他后期的作为有所弥补。所以陈先生对钱谦益这种两重性的人格、前后的表现作了很多具体分析,指出降清固然是其一生污点,但后来的悔过,其情可悯,应给予“了解之同情”。陈先生对于古人、对于古人的学说,持有“了解之同情”的态度,陈先生的这一学说,看来今天没有传承下来。

我很高兴,近年有一些年轻的学者在研究义宁之学方面取得很好的成绩。像我熟悉的年轻的朋友张求会先生、胡迎建先生、刘经富先生、刘克敌先生,他们近年的研究很有成绩。还有一位广东的胡文辉先生,他注释陈寅恪的诗作,对陈诗的出典,一一稽查清楚。还有山东大学的李开军先生,对陈三立诗文的整理很见功底,他正在写陈三立的年谱,有七八十万

字。如果需要我对这些年轻的朋友说一句什么话,那就是——对陈先生学问的梳理,对史料的收集整理,固然是研究陈学必不可少的功夫,但如何体认陈学的精神脉理,如何将陈学的精神变成自己身心的一部分,这比研究陈寅恪的学问本身还要重要。

(本文系作者在20xx年陈寅恪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第二篇: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关键词:听说能力 读写能力 交际能力 良好的习惯 值日报告

摘要: 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在于培养学生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切实抓好起始阶段的英语教学,养成一个良好的听说习惯,听说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有计划、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听力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在于培养学生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也就是说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听、说、读、写四项技能是学生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也是学好英语的必要途径。听说领先,读写跟上。所以学语言首要是能“听”会“说”。听说能力的提高为发展学生其他各项能力如读、写的能力起到促进作用。所以要想真正掌握一门外语必须尽快提高自己的听说水平。只有听得正确,才能读得流畅,说得流利。《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技术,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和兴趣上.教学中可根据学生年龄、实际水平、学习进度,及时布置难易适中的层次性练习,开展一些适合学生心理特征的兴趣活动,使学生思维敏捷,以最快最有效的方法去获得新知识,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产生一定的成功感。听说在初中英语教学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听说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有计划、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听力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听说在每年的中考英语试卷中占的比重不小于30分。是不可忽视的一条大题目。同时听说不仅是英语测试的需要,更是英语知识的实际运用和英语综合能力的体现。由于平时学生对英语听说的重视程度不足,大部分学生的英语听说水平比较差,哪怕只是听说简单的日常用语,往往也会觉得不知所云,无从应付。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水平呢?在实践教学中,我是这样尝试和探索的,与大家共享。

一、切实抓好起始阶段的英语教学,养成一个良好的听说习惯。

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刚学英语时的好奇心理,充分利用各种有利的条件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并且逐渐培养学生爱听愿说英语的习惯,使学生从学习英语一开始就养成一个愿意认真去听别人说英语的好习惯,大胆模仿录音的习惯。比如,在课堂上能够大胆地运用英语来提问以及回答问题,自觉地运用礼貌

语言。如:Hello,Good morning. Nice to meet you 等等。同时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尽量使用课堂用语,从简单的着手,重复使用。如:Read after the tape. Open your books and turn to page 31.Look at the blackboard等等。学生听多了,不仅仅是听懂了,而且也能说上几句,这时,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将课堂上的这种机械的听说扩展到生活中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好奇心,使学生的好奇心转为说英语的兴趣。有了兴趣,必然给学生带来强烈的求知欲。因此抓好起始阶段的英语教学,是提高听说水平的重要一步。

二、课前五分钟的英语值日报告。

把每节课开始的五分钟固定为讲英语的时间,让全班同学轮流作简短的值日报告。其他同学认真的倾听。值日报告的内容可以是日常生活,如要求学生讲周末自己通常做什么,最近见到什么有趣的事儿,有什么快乐与大家分享。讲幽默笑话或小故事。比如我在教 Do you like bananas这个单元时,我让学生写了一个我喜欢吃的东西的值日报告。在还没有上新课之前,学生就能借助于以前学过的内容与课前的预习,列举出自己喜欢的各种食物,包括各种水果和快餐食品,在学生的值日报告结束后,我对学生的报告进行肯定的评价,我还针对学生说出的食物,对学生的饮食习惯做一个评价,引出一个新的单词healthy food。就很顺畅的进入当天的新课。为了提高值日报告的质量,轮到一些差生做值日报告之前,我要看一下该生的值日报告,提出改进建议,保证报告的质量。有的英语非常差的学生,可从“I’m on duty today. Today is Monday. It’s fine. Everyone is here. I am happy today.” 这些简单的开始,随着所学知识的增多,学生可以进一步扩大自己所作的值日报告的内容 ,由短小浅易过渡到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多彩。这种看似简单的英语值日报告尽管只占五分钟,但是对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也为口语训练提供了场所。

三、用英语组织教学,使英语听力经常化

课堂是实施英语听力训练的主阵地,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就必须用英语组织教学。例如:在教Do you like bananas中,向学生显示一副画着各种水果的背景图片时,然后对学生说:look at this picture , what can you see ?(I can see bananas, pears,strawberries, pineapples, watermelons and oranges.). 通过这样的情景教学,即使学生不看书,也能容易听懂对话内容,从而增加了学生在课内接受听力训练的机会。

四、课堂教学坚持听说领先。

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听力训练最基本、最简便、最实效的形

式,在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每次授新课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A.每次授新课时坚持让学生先听录音,然后根据所听内容来做一些简单的练习。

例如在教Do you like bananas这个单元时及的1b中的听力内容很简单,有

的老师干脆就把它省掉,我也不会因为它需要花费1分钟而减少一个学生听

标准英语的机会。

B.听完听力材料后,老师可以自己出几道题目如:判断句子的正误或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可以是一般疑问句,也可以是特殊疑问句,内容有简单的,也有复

杂的。这样可以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进来,真正达到

训练和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目的。

C. 同时在回答问题时尽可能地要求学生使用英语来回答。新课文讲完后,要求

学生熟读并能够背诵课文,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复述或

表演课文内容。这种形式是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最佳方式,同时也能进一

步起到强化学生听说能力的训练。

另外经常进行听写训练、发挥网络和多媒体的优势。 利用网络提高听说

能力好处很多,还有经常开展英语课外活动,加强语言实践也是提高英语听说

能力的好办法。

总之, 提高听说能力的根本途径就在于多听多说。多听,需要教师帮助提供

好的听力材料及保证足够量的训练。多说,需要教师帮助提供良好的训练机会及

训练场所。如果我们能够调动学生的热情,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多听与多说相结

合,一定会有所获。

参考文献:

1、英语(新目标)学生用书 七年级上册 英语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合

编 20xx年版

2、王松美主编 《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技能训练》,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xx年版

3、胡春洞主编 《英语教学法》19xx年版

更多相关推荐:
陈寅恪的读书与做人

陈寅恪的读书与做人陈寅恪是著名的国学大师几乎同时代的文人都极尊崇他他在课堂上讲授的学问贯通中西在课余分析各国文字的演变竟把葡萄酒原产何地流传何处的脉络给学生讲述得一清二楚他上课时连清华的教授们也常来听陈寅恪在日...

陈寅恪的精神与思想

陈寅恪的精神与思想文刘斌清华大学王观堂王国维纪念碑铭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固得以发扬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斯古今仁圣同殉之精义夫岂庸鄙之敢望先生一以死见其独立自由之意志非所论于一人之恩怨一姓之兴...

陈寅恪的学说为何有力量

陈寅恪的学说为何有力量在座的很多都是陈寅恪先生以及义宁之学的有缘人也有的是我个人的朋友汪荣祖教授是我多年的朋友我还再次看到了陈寅恪先生的三位女公子流求和美延我见过小彭是第一次见刚才你讲曾经写信给我非常抱歉信我大...

生命绽放的形式 陈寅恪读后感

生命绽放的形式有些人在国难当头时选择了拿起枪杆来抗争而有些人则选择了恪守一个民族的传统维护精神思想上的尊严陈寅恪是后者这种选择无对错但后者却思考得更长远陈寅恪正是选择了这样一种绽放的形式用生命去背负追求着传统文...

陈寅恪先生怎样读自己的名字

陈寅恪先生怎样读自己的名字20xx年12月02日1331凤凰网读书综合大中小打印共有评论8条陈寅恪与女儿蒋天枢致黄延复亲笔信陈寅恪先生名字中的恪字的读音多年以来一直存在着分歧相当一部分人读作qu但查古今词书诸如...

陈寅恪先生的名字怎么读

陈寅恪先生的名字怎么读20xx年2月28日安徽卫视超级新闻场节目社会透明度板块有一条新闻说最近微博上一张民国时的老毕业证引发了大伙的强烈兴趣甚至称它是史上最牛毕业证毕业证的主人叫李鸿樾清华学校研究院毕业导师一栏...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评《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评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儒学高等研究院20xx级硕士王荣鑫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是能见真性情的一部书作者对陈寅恪先生的景仰之情以尊重史料叙事和注重主观渲染两种方式贯穿始终传记文学必得带着充沛的感情和...

陈寅恪史学思想的精义

陈寅恪史学思想的精义日期20xx0712作者来源文汇报程念祺王永兴先生指出陈寅恪先生求真实供鉴戒之史学思想其根柢亦在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吸收外来之学要有自由之思想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应有独立精神可见吸收与不忘两方...

陈寅恪《对科学院的答复》

陈寅恪对科学院的答复19xx年12月1日说明这封信是关于中国科学院邀请陈寅恪担任一所所长一职的答复于19xx年12月1日陈寅恪口述由其弟子汪篯记录19xx年10月中国科学院准备设立三个历史研究所这三个所以及所长...

名言摘编

火是各处可烧的水是各处可流的日月是各处可照的爱情是各处可到的但这并不是很久的事日子一过去也就好了两人仍然划船过日子一切依旧惟对于生活却仿佛什么地方有了个看不见的缺口始终无法填补起来沈从文边城我们依着时间老人的导...

名人名言

有着纯正追求的青春岁月的确是人生最美好的岁月即使两人相爱他们的灵魂也无法同行世间最动人的爱仅是一颗独行的灵魂与另一颗独行的灵魂之间最深切的呼唤和应答人们不是献身于抽象的历史而是献身于大地上活生生的生活人高贵的灵...

名言警句很重要

名言警句很重要即使输掉一切也不要输掉微笑不管做了什么选择都不要后悔因为后悔也于事无补爱笑的男人运气不会太差2看穿但不说穿很多事情只要自己心里有数就好了没必要说出来3高兴就笑让大家都知道悲伤就假装什么都不知道在不...

陈寅恪的名言(1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