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与处世教案

时间:2024.4.9

做人与处世

一、导入新课:我们每个人生活在天地间、社会之中,每天都要处理很多复杂的关系。比如与家人的关系、与老师同学的关系、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等等。如果这些关系处理得恰当,我们的生活就会顺心,否则,我们就可能陷入苦恼。我国著名的学者和散文家季羡林先生就有这方面的感悟,我们来看看在他的心里,人们需要处理好的最重要的关系有哪些。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作品《做人与处世》。

二、作家及作品介绍

季羡林先生的一生可以说是富有传奇色彩的:他19xx年出生在鲁西北一个极端贫困的村庄里。用他自己的话说,他的家“是贫中之贫,真可以说是无立锥之地。”6岁以前,他甚至从没有接触过纸和笔。6岁那年,他到济南投靠叔叔,开始念书,19xx年同时考取了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后又考取清华大学交换研究生赴德留学。回国后曾担任北京大学教授、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北京大学副校长的职务。读过他的传记的人感慨地说:“作者不盛气凌人,书写的亲切,使人感到,资质平常的人只要勤勤恳恳,也总能多少有点收获。”勤奋确实是季羡林由一个最贫苦的少年转变为知名学者的关键之所在,直到步入晚年,他仍然保持着一个习惯——每天四点起床开始研究写作,号称“北大一盏灯”。他的文章自然清新,且十分关注人与大自然的和谐问题、社会公德问题、爱国主义与奉献精神,他精练的语言、优美的文字感召了无数的青年人。今天,就让我们在他的带领下,共同思考“做人与处世”的话题。

三、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与学生合作范读课文(教师范读第一段,指定几名学生分段读),提出要求:

参与朗读的同学吐字清楚,准确把握朗读的节奏;其他同学画生字词,并能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

2、教师与学生合作朗读。

整理生字词。

范畴 惩罚 不一而足 屡创奇迹 匮乏 简明扼要 天人合一 发人深省 箴言 磕磕碰碰 庶几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4、作者认为“做人与处事”的关键是什么?

做人与处世的关键在于处理好三个关系,即人与大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和个人心中思想与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

5、作者开篇就指出自己的想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开门见山,第一段统领全文,使读者能够一下子把握文章的内容。

四、深入研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1、我们先来看看“人与大自然的关系”。文中哪几段在谈这个话题? 明确:第二段至第四段。

2、从篇幅上不难看出这是作者重点论述的一个方面。默读这三个自然段,看 1

看作者认为人与大自然该是什么关系?作者是怎样论述自己的观点的?

明确:作者认为人与自然应当是伙伴关系,即“天人合一”。人类应当采用和平手段向大自然索取。

作者在第二自然段先列举了人类向大自然索取的两种手段:和平手段与强制手段。并举出采用强制手段的西方人所取得的眼前利益。紧接着在第三段即指明这种看似“征服”的做法所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即大自然的报复欲惩罚,两段内容一对比,不难的出这种“征服自然”的强制手段是错误的,在此基础上引出人们高呼环保的做法是附和东方“天人合一”的思想,并希望人们能够说到做到。

3、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你认为人与自然应是什么关系?人类应如何面对自然才能得到自然的善待?(“思考与讨论”二)

明确:正如作者在文中所说:“人本来也是属于大自然范畴的。”即人类是大自然中的普通一员,人类要想生存,必须有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物质供应,这种供应只取之大自然,我们要依赖大自然而生存。

人类在面对大自然时,需要的是谦逊,而非傲视;是友善,而非征服;是保护,而非破坏。我们应像作者所说的,在保护自然的基础上以和平的手段向大自然索取自己所需要的生活生产资料。造物是有尽藏的,用之是有竭的。我们在使用大自然资源方面,决不能肆无忌惮地浪费,只有这样,我们及我们的后代才能向自然索取必要的生活生产资料。

4、除了文中所举出的实例,你还能举出那些以强制手段向大自然索取或大自然给我们以惩罚的例子?

明确:如人们为了牟取暴利而大肆捕杀藏羚羊等野生动物,使得许多物种濒临灭绝;近几年我们所遭受的“非典”和“禽流感”等流行疾病;沙尘暴对我国北方地区气候的严重影响、大范围的干旱或冰雪灾害等。确实到了我们该深刻反省的时候了。

5、与后两种关系相比,作者为什么不惜大量笔墨论述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呢?

明确:因为这是人类共同面对的大话题,而后两者则更倾向于个人的处世之道。如果解决不好人与大自然这个最根本的关系,整个人类将陷入生存的危机,也就谈不上个人的处世问题了。

教师总结:所以季羡林在其他很多文章中都反复提及人与自然应当和谐相处的问题,并说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本世纪人类需要解决好的最重要的问题。他还在一些文章中引用了诗人歌德的名言:“大自然从未犯错误,犯错误的是人。”就让我们虔诚地接受作者的观点:天人合一,只有把大自然的利益看做我们自身的利益,我们才有可能更长久地在大自然中繁衍生息。

6、作者认为应怎样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明确:“真”和“忍”。即真情实意相待,相互容忍。

7、对于这方面,你有切身体验吗?能不能说说你是怎样处理日常生活中与别人的关系的?

2

(鼓励学生交流自己的生活经历及感悟,可围绕真诚与容忍展开,也可提出其他的观点。关注课下注释对张公艺的介绍,加以积累。)

8.作者只以寥寥数笔阐述自己对个人心中思想感情的矛盾与平衡的关系的看法,认为诸葛亮的名言“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你是怎样理解诸葛亮这两句名言的?

明确:保持清心寡欲,以塑造高尚的道德情操。只有摒除心中的私心杂念,对生活持淡泊之心,令心神宁静,才可以令自己的精神追求进入更高的境界,令自己的志向更加远大。这样的人没有私心,也就没有了思想 感情的矛盾。诸葛亮的一生正是如此,为蜀汉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毫无私心杂念。

五、语言积累

学生再次浏览全文,画出值得积累的语言点。

1、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东隅:东方日出处,指早晨;桑榆:指日落处,也指日暮。比喻开始在这一方面失败了,最后在另一方面取得胜利。

出处:《后汉书·冯异传》: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2、天人合一:用多种理解,文中解释为:“天”即自然,“人”即人类。“天人合一”即人类与大自然要和谐统一,不要成为敌人。

3、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淡泊:恬淡寡欲;宁静:安宁恬静;致:达到。不追求名利,生活俭朴以表现自己高尚的情趣;心情平稳沉着,才可有所作为。出处:汉·刘安《淮南子·主术训》:“是故非淡泊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宽大无以兼覆。”

六、作业

查找季羡林其他散文作品自读。(推荐篇目:《月是故乡明》《清塘荷韵》《赋得永久的悔》《春归燕园》《八十述怀》)

板书设计: 做人与处世

季羡林

天人关系——————————→天人合一

三个关系 人人关系——————————→真诚容忍

思想感情矛盾平衡关系————→淡泊宁静

3


第二篇:做人与处世定讲课稿好


一、导入

     在《感动中国》20##年度人物的颁奖典礼上有这样的一段颁奖词,“智者永,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德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这是给谁的呢?是季羡林老先生,今天我们就跟随他的文章《做人与处世》走进季老的心灵。(情感饱满)

二、解读教学目标

1齐读

2解读: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我们主要得理解作者论证的三个关系,进而能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来反观自己的所作所为。同时尝试着写一写简单的议论文。

三、作者介绍

对作者有了了解才能更好地把握文章,刚才的颁奖词给予了季老高度的评价, 对于季老的主要介绍相信大家都在导学案上圈点勾画过了,了解了这几点,看一下,出示幻灯片,他有哪些头衔,在哪任职过,世人给予他的三项桂冠,如此传奇的人物我想大家一定很想走进他的文章了。下面我们来读课文吧

四、读课文(在朗读过程中,大家注意字音的同时把握文章的整体内容及结构层次)我先起个头(一定注意让同学纠错,教师别忘评价)

五、自主学习(找差生,声音大的同学)

1看一下字音有错误让学生纠正,没有直接过

2解词,结合第三个可以顺便让他们课后整理到积累本上

3归纳段意。教师做好引导。(幻灯片停留一会)

六合作探究

     大家都知道本文的体裁是一篇议论文,那结合知识链接里的文体知识,我们猜猜文章属于哪种结构?齐答总分,那很显然分为几个部分?齐答2个,第一部分是第几段?齐答第1段,那就结合着第1段,考虑这样一个问题,文章的题目是做人与处世,针对做人与处世,作者有怎样的主张,他认为关键是什么?找同学呈现在黑板上,教师总结(三个关系:人与自然,人与人,个人思想感情与矛盾)文章开门见山,开篇统领全文,让我们一下子就把握了作者的核心观点,这也是本文的一个特点,要处理好这三种关系就生活的愉快,否则就苦恼。大括号板书。

      那我们再来看看作者认为如何做才能处理好这三种关系呢,我们先来看看如何能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找同学来说,天人合一,很准确,那作者是怎样论证自己的观点的呢?作者用了几个自然段?3个,(找同学说,教师引导)(首先作者提出人类向大自然索取是不可避免的,人类的生存离不开大自然,(衣食住行水)又列举了人类向大自然索取资源的两种手段,一是和平手段,二是征服手段,又从东西方两个方面来对比说明,西方采用征服自然的态度带来了表面上看似胜利的结果,实则受到了大自然的惩罚,(说出惩罚的恶果)导致了好多恶果,(你还能举出人类征服自然表面胜利带来的恶果吗沙尘暴)老师给大家介绍个最常见现象,雾霾天气北京等地,形成后果,正是种种征服都影响人类的前途所以作者对东方的天人合一的态度是赞成的,然而东方行动没能跟得上也受到了惩罚,因此作者得出结论天人合一十分必要,光有态度不行,关键是要行动起来采取措施。) 那大家真正理解天人合一吗?大家看两张图片看第一张什么感受,只有伙伴全解只有尊重自然自然才能还你青山绿水,才能还你蓝天白云,这是一个叫理智村的新农村, 大家能清晰看到成群白鹤栖息当地,翩翩起舞,该村在新农村建设中,重视环境改善与保护工作。如今,该村庭院道路、治污、绿化等各项新农村建设指标已基本达标。由于环境的改善,理智村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家园。看了这些之后,我们也理解了文章为什么用了3个自然段来阐述人与自然的关系,可见“天人合一”的重要性,如果处理不好这个关系,后两个关系也无从谈起。如果没有长远的眼光我们很容易就忽视了这种关系,这种关系似乎离我们较远,然而有一种关系我们就置身其中,那就是人与人的关系,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无处不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有人说最难处理的也就是人与人的关系,那在作者看来处理好这种关系要做到什么呢?找同学说,板书真诚容忍。你赞成作者的观点吗?找同学说说为什么对人要真,教参一段一生都真季羡林真的故事抄书提出对待一切人都真吗?问题,这也体现了议论文语言严密性的特点,让学生为什么要忍?找同学说一说忍的重要性的名言警句或者事例(勾践),文章关于这个观点作者举了一个例子,找同学简单的介绍一下,老师作补充百忍堂,百忍歌。可见忍的重要性,提出问题然而什么时候忍什么时候不忍呢?参看课后推荐阅读《容忍》给我们做了很好的解答。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利益”这个词已成为好多矛盾的缘起,个人的内心也总会充满了矛盾,用作者的话来说多半源于私心杂念,那作者认为如何做才能处理好个人思想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呢?找同学答,板书消灭私心,淡泊宁静。这里引用了诸葛亮的名言,问题怎样理解诸葛亮这句名言答案书上,关于私心参考书上,大家能举出淡泊宁静的例子吗居里夫人,袁隆平

(总结板书)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明确了作者认为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就要做到天人合一,人与人的关系做到真诚容忍,个人思想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做到淡泊宁静。只有这样才能心情愉快。

作者所说的这三种矛盾我们每个人都存在,那对照一下自己的学习生活经历,看看现在这三种矛盾哪种在你身上最突出,学完这篇文章,是不是找到了合理的处理方式呢,你打算如何去化解呢?找同学说。

大家谈的都很好,我想能化解自身矛盾的同学就说明对本节课有了一个很好的掌握,那我再找两名同学说说其他收获,如文章形式上的收获,从文体知识上的把握,找同学说,好,这篇文章向我们展示了相关的议论文文体知识,最主要的是我们学会运用这种知识,初二的我们该去尝试着写议论文了,我看了一下,大家写的都不错,回去把它写到作文本上,我们来欣赏一下这篇文章,作者王傲,找同学读一下,读的过程中思考。论点,论据,是什么。找同学读他的。。。。。

                   


十 一  《做人与处事》导学案

主备人:王佳       审阅:         审批:         课型:自学验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常识,积累字词及文中引用的名句。

2.把握并结合自身经历深入思考文章的核心观点(重点)能够有理有据地论说一个观点(难点)。

3.培养高尚的情操,注重对精神世界地追求。改善自己对待大自然的态度。

教学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启发点拨,多媒体辅助教学

知识链接

一.走近季羡林:季羡林(1911-2009),山东临清人。他有语言学家、翻译家、散文家学者等称号。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系,1935年赴德留学,1946年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他通晓英语、德语、梵语、巴利语、吐火罗语等12种语言,尤其精于吐火罗文,是世界上仅有的几位从事吐火罗语研究的学者之一。他驰骋于多种学术领域,研究翻译了梵文著作和德、英等国的多部经典,诸如梵文名著《沙恭达罗》和世界瞩目的印度两大史诗之一《罗摩衍那》等。他在学习和从事学术研究之余,始终坚持写作,留下150万字散文作品,他的文章自然清新,且十分关注人与大自然的和谐问题、社会公德问题、爱国主义与奉献精神。他精练的语言、优美的文字感召了无数的青年人。值得一读的有《赋得永久的悔》《月是故乡明》《清塘荷韵》《八十述怀》《春归燕园》等文章。他就是头顶“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和“国宝”三项桂冠的季羡林。

二.议论文文体知识:

(一)议论文的概念: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

(二)议论文三要素:

论点:作者所持的见解和主张(需要证明什么)。

论据:用于证明论点的材料(用什么证明)。论据分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论证: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怎样证明)。论证方式分为立论和驳论两大类型。论证方法是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三)议论文基本结构是: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它又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横式”。以“横式”结构为主的有1“总论—分论—总论”2“总论—分论”3“分论—总论”三种。以“纵式”结构为主的主要是层层深入式。 

(四)议论文语言:准确、严密、精当、概括、逻辑性强。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由季羡林的颁奖词导入

二.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范畴(      )  匮乏(       )   扼要(      )  箴言(      )

2.解词

不一而足:

危言耸听: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3.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课文每一段的主要内容。

三.合作探究

1.作者认为“做人与处世”的关键是什么?

2.作者认为怎样做才能处理好这三种关系?

3.在你的生活中,人与自然、人与他人和个人思想感情这三种矛盾,哪一种更加突出?你认为应该如何化解?

拓展延伸

1.写一个200字左右的小议论文。(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即可)

推荐阅读

一.名句积累

  1.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东隅:东方日出处,指早晨;桑榆:指日落处,也指日暮。比喻开始在这一方面失败了,最后在另一方面取得胜利。

    出处:《后汉书·冯异传》:“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2. 天人合一

    有多种理解,文中解释为:“天”即自然,“人”即人类。“天人合一”即人类与大自然要和谐统一,不要成为敌人。

  3.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淡泊:恬淡寡欲;宁静:安宁恬静;致:达到。不追求名利,生活俭朴以表现自己高尚的情趣;心情平稳沉着,才可有所作为。

出处:汉·刘安《淮南子·主术训》::“是故非淡薄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宽大无以兼覆。”

二.作品赏析

容  

人处在家庭和社会中,有时候恐怕需要讲点容忍的。
    唐朝有一个姓张的大官,家庭和睦,美名远扬,一直传到了皇帝的耳中。皇帝赞美他治家有道,问他道在何处,他一气写了一百个“忍”字。这说得非常清楚:家庭中要互相容忍,才能和睦。这个故事非常有名。在旧社会,新年贴春联,只要门楣上写着“百忍家声”就知道这一家一定姓张。中国姓张的全以祖先的容忍为荣了。
    但是容忍也并不容易。1935年,我乘西伯利亚铁路的火车经苏联赴德国,车过中苏边界上的满洲里,停车四小时,由苏联海关检查行李。这是无可厚非的,入国必须检查,这是世界公例。但是,当时的苏联大概认为,我们这一帮人,从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到另一个资本主义国家,恐怕没有好人,必须严查,以防万一。检查其他行李,我决无意见。但是,在哈尔滨买的一把最粗糙的铁皮壶,却成了被检查的首要对象。这里敲敲,那里敲敲,薄薄的一层铁皮决藏不下一颗炸弹的,然而他却敲打不止。我真有点无法容忍,想要发火。我身旁有一位年老的老外,是与我们同车的,看到我的神态,在我耳旁悄悄地说了句:Patience is thegreat virtue(容忍是很大的美德)。我对他微笑,表示致谢。我立即心平气和,天下太平。
    看来容忍确是一件好事,甚至是一种美德。但是,我认为,也必须有一个界限。我们到了德国以后,就碰到这个问题。旧时欧洲流行决斗之风,谁污辱了谁,特别是谁的女情人,被污辱者一定要提出决斗,或用手枪,或用剑。普希金就是在决斗中被枪打死的。我们到了的时候,此风已息,但仍发生。我们几个中国留学生相约:如果外国人污辱了我们自身,我们要揣度形势,主要要容忍,以东方的恕道克制自己。但是,如果他们污辱我们的国家,则无论如何也要同他们玩儿命,决不容忍。这就是我们容忍的界限。幸亏这样的事情没有发生,否则我就活不到今天在这里舞笔弄墨了。
    现在我们中国人的容忍水平,看了真让人气短。在公共汽车上,挤挤碰碰是常见的现象。如果碰了或者踩了别人,连忙说一声:“对不起!”就能够化干戈为玉帛。然而有不少人连“对不起”都不会说了,于是就相吵相骂,甚至于扭打,甚至打得头破血流。我们这个伟大的民族怎么竟变成了这个样子!我在自己心中暗暗祝愿:容忍兮,归来!
                                                                                                                                                        

                                                           1996年12月17日

我的收获

更多相关推荐:
胡建民 读季羡林《做人与处世》有感

读季羡林做人与处世有感胡建民我读完了季羡林老先生写的做人与处世本书共分为三辑分别是做人本真处世丛谈和处世别话第一辑主要讲的是做人的原则令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文章有关于水的断想大自然的报复等第二辑说的是大众对处世的观...

长大的距离——读《做人与处世》有感

长大的距离读做人与处世有感距离是遥远的代名词可以被我们拉近也可以被我们疏远再遥远的距离达到了心与心的沟通也会感到近再近的距离没有做到心与心的交流也会觉得远姑娘期中考试卷中一篇做人与处世阅读文章给了我很深的思考孩...

做人要真实·《狐假虎威》读后感

做人要真实狐假虎威读后感在漫漫的尘土飞扬的荒原古道上旁边长满了茂密的蒿草和郁郁葱葱的森林圆圆的太阳高高地挂在天空中森林里暖洋洋的有一只长着火红色皮毛的狐狸骑在威武凶猛的老虎身上向正在集会的动物们走来得意洋洋的狐...

读《做人做事好心态》有感

学会做事更要学会做人读做人做事好心态有感之一前一段时间同事给我介绍了做人做事好心态这本书正好利用暑假来读顺便给自己充充电拿到这本书时立刻被封面中的一句话所吸引一个人只有有好心态他才能拥有成功的人生心态良好者少忧...

《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的读后感

时机未成熟时要挺住低调做人高调做事读后感自跨入大学的门槛起在各院系的学生会及社团的竞选中或是在毕业生就业洽谈会上时常听到有人介绍说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是我的座右铭的确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是一个亲情之邦且儒家的思想已经...

新建读知心姐姐卢勤的《做人与做事》有感

读知心姐姐卢勤的做人与做事有感其实这本书在几年前我就买来读过并且把她介绍给同学好友现在翻出来再读感觉收获依然是崭新的我认为这确实是本好书如今老师把她推广给更多的学生家长们来读真是个不错的主意诚然每个家庭的情况不...

读《做事先做人》有感--董明

读做事先做人有感近期读了本做事先做人一个小故事与大家分享共勉美国加州数码影像有限公司需要招聘一名技术工程师有一个叫史密斯的年轻人去面试他在一间空旷的会议室里忐忑不安地等待着不一会儿有一个相貌平平衣着朴素的老者进...

《低调做人高调做事》读后感-1

低调做人高调做事读后感书是心中永远的明灯引领自己时时清醒步步睿智读书是智慧的行为而这种行为本身却可以引领一个人走向更大的智慧工作之余我拜读了名为低调做人高调做事这本书书中提出无论你有怎样出众的才智也一定要谨记不...

读《低调做人 成功做事》有感

读低调做人ampnbsp成功做事有感读低调做人成功做事有感崔铭强近期我认真阅读了低调做人成功做事这本书后受益匪浅作为纪检监察干部更应做到谦虚谨慎低调做人沉下身子接地气兢兢业业做贡献首先怎样理解低调做人咱们中国有...

《做人靠德做事凭智》读后感

做人靠德做事凭智读后感诚信是做人的根本是人际关系的法宝是事业成功的基础做人要讲诚信不能只在外表上用工夫说话表情虽好而你的内心不诚至多是巧言令色罢了唯有内心的真诚才能得到更多的尊重和信任诚信是道路它会使你的脚步延...

《做人做事做学问》 读后感

做人做事做学问读后感这篇文章包括三个大的章节分别是时代篇挑战篇成才篇作者着重从时代背景做人之道创造个性运用典型案例等方面对青少年成才进行深入思考时代篇对我们中国现在的国情进行了详细的分析21世纪中国和世界的发展...

《读书与做人》读后感

读书与做人读后感金山镇石埠小学韦玉华如果读书也能算是一个嗜好的话我的唯一嗜好就是读书人必须读书才能继承和发扬先人的智慧人类之所以能进步靠的就是能读书又写书的本领季羡林先生在书中这样写道朴实中透露着一位学术大家的...

做人与处世读后感(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