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从众现象的认识和分析

时间:2024.5.14

关于从众现象的认识和分析

摘要:

20xx年11月5号,四川都江堰中兴镇老桥桥头发生了一起令人心寒的事件:一名弱女子深夜遭遇歹徒追杀。发出撕心裂肺的呼救声.整条大街的居民听到了呼救声却无人开门制止,唯一还开着门的店主居然马上拉下了卷帘门!这名女子最后在绝望中被暴徒殴打致死,整个过程持续了一个小时.也没有人喊一声。

这则新闻与许多年前纽约发生的一桩悲剧极为类似。凯蒂在清晨三点钟时遭遇歹徒袭击。她拼命地呼喊求助.然而她的38个邻居(或者更多些).在听到她可怕的喊叫声后,走到自家的窗前站在那里呆呆地看了30分钟.在这30分钟里凶手完成了他那可怕的暴行。先后攻击了三次,竟没有一个人来帮助她,几乎到最后才有人打电话叫警察。

同样的案例。同样的冷漠.在控诉良心被冻死的同时,我们更应深深地反省。“明哲保身”、“别人都没动静.我逞什么能”,这两个案例都反映了个人在群体中时常表现出来的一种心态——从众。社会心理学把从众定义为个人在社会群体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转变原有的态度,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随波逐流”、“人云亦云”、“随大流”就是从众的最好例证。以衣服为例,每年都有一种流行颜色、流行款式。今天某人穿了还是“独树一帜”,第二天一看:已是“千树万树梨花开”。可见从众在日常生活中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个体发生从众行为既有自身的原因,也有外在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作为迫使个体发生从众的社会群体压力,既可以是客观存在的,也可以是个体主观想象的。它使人们产生了符合社会要 求与团体要求的行为与信念,个体不仅在行动上表现出与群体的一致性,而且在信念上也改变了原来的观点,放弃了原有的意见。“心服口服”是从众的典型写照。

关键词:

从众 群体 因素 适应 影响

正文:

一、从众的概念

从众效应(conformity),也称乐队花车效应,是指当个体受到群体的影响(引导或施加的压力),会怀疑并改变自己的观点、判断和行为,朝着与群体大多数人一致的方向变化。也就是指:个体受到群体的影响而怀疑、改变自己的观点、判断和行为等,以和他人保持一致。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随大流”。

心理学家奥尔波特曾说:“我们从属于多数人的意志,当群众站起来时,我们亦自然站起;当群众鼓掌时,我们也随之鼓掌;群众提出反对时,我们也不提出异议。”

从心理学意义上来讲,从众,是指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直接或隐含的引导或压力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从众行为的本质,是个体受到某种社会影响力作用之后,所产生的一种适应性行为反应。

二、从众的类型

(一)真从众

外显行为,内心看法皆一致

表里如一,心服口服

任务难度大,依赖性较强

(二)权宜从众

表内不一致,迫于群体压力

阿希实验中的从众

(三)不从众

(1)表不从,内心从

群体的领导者,面对群体激奋,

(2)表里一致的真不从众

常见于比较自我,主见非常强的人

三、 从众的动机

(一)行为参照

个人知识储备的不足,经验背景的缺乏,可能并不能十分肯定的作出某种选择。 在情境不确定的时候,其他人的行为最具有参照价值。而从众所指向的是多数人的行为,自然就成了最可靠的参照系统。

大部分人都这样做,应该是有充足的理由,即使选择错了,也不是我一个人错,还有这么多人陪着。

(二)偏离恐惧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对于群体一般状况的偏离,会面临群体的强大压力乃至严厉制裁。

群体成员会更为喜欢与群体保持一致的成员,对于偏离群体的个人往往会厌恶、拒绝和制裁,当群体出现不稳定状态时,首先被排挤的往往是先前偏离群体的成员。

(三)人际适应

人是用社会定位自己的特性的。

人有的时候为了获得肯定,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关系,人在必要的时候就必须改变自己的行为和态度,以保持和大多数人的一致。

四、 从众的条件

(一)群体影响与少数群体作用

1.群体自身的一致性:

“别人都在吼,如果我安安静静地坐着,别人会针对我的,所以我就选择了加入” 在Asch的研究中,若是有一位实验者的同伙回答正确的答案,将大大降低从众行为

对多数人的信任度降低;为个体找到支持力量,提高个体对自我判断的信心;减小人们的偏离焦虑恐惧

2.群体的凝聚力

指群体对其成员的总吸引力水平。

高凝聚力群体的成员,对自己所属群体有强烈的认同感。他们与群体有密切的情感联系,有对群体做出贡献和履行义务的要求。

在竞赛的情境中,群体成员会努力地,有意识的,自愿的尽量达成一致意见。

3.群体规模

3至4人的团体从众最容易发生从众行为。

(二)情境因素

1.刺激物的性质:

整体来说,愈不熟悉的任务从众行为愈明显

2.社会地位:

中层度社会地位的人较高从众;

高的人自认处于较高的地位,所以无需从众;

低的人觉得没希望,所以不必从众

3.时间因素:

在交互作用的早期阶段更容易发生从众行为,因为双方都在相互适应,试图建立规范

(三)个体因素

1.个性特质差异

情绪不稳定,智力较低,意志较薄弱,缺乏自信,易受暗示,比较懦弱,患得患失的个体更易表现出从众。

“有几次我感到不对头,但还是跟从了大家。”

“开始我坚持,后来发现大家所得同我不一样,就开始怀疑自己眼睛有问题,害怕自己弄错了,跟随了大家。”

2.性别差异

女性在相应的困难程度下比男性更倾向于从众。

3.年龄差异

青少年期及其以前的年龄的阶段是易从众时期,个体处于发展阶段,通常称为可塑期。

4.个人的自我卷入水平

人们在意见表达后,在相关选择上的自我卷入水平会有实质的增加,并由此直接导致从众性的降低。

人们更喜欢自己所选的东西。

(四)教育和文化倾向

1.教育水平

广泛的知识背景,较高的教育水平

2.文化:

群体主义的社会有较多的从众行为;文化的作用在个人身上是逐步加强的。

五、从众的影响

从众有两种不同的性质:一种是对规范压力的自觉遵从.即不丧失个性的合理从众.另一种盲目的、去个性的不合理从众。从众的这二两重性必然使其对社会和个人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1.从众的积极影响

①任何一个社会.无论从社会功能的执行.还是从社会文化的延续角度说.多数人的观念与行为保持一致都是必要的。一个社会需要有共同语言、共同价值观与行为方式.也只 有这样,人与人之间才能顺利地进行交往.也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维护和社会的正常运转。②从众能使个体达到心理平衡,在群体中,当个人意识到自己与大多数人不一致时,往往会产生焦虑紧张的情绪,难以适应外部的环境.丽从众行为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或消除这种不安的情绪.使个人得到群体中大多数人的接纳,满足个人的安全和交往的需要。一个人也只有在更多的方面与社会的主导倾向取得一致。他才能适应其赖以生存的社会,否则他将困难重重。从某种意义上讲。从众就是个人适应生活的必要方式。

2.从众的消极影响

①盲目的、去个性的消极从众容易使人产生惰性,抑制了人的创造性,使个体的创新意识日益薄弱,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追求理想和真理的锋芒也渐被磨钝,失去了接受挑战的机会和个性发展的空间。由于从众的去个性.使得人一事当前首先想到的就是从众,于是一些本来是真知灼见的思想就被窒息,个性也被“众性”所淹没。模棱两可,左右逢源.八 面玲珑代替了独立思考。死气沉沉代替了生机勃勃。②盲目的、去个性的从众易使群体丧失活力,不利于群体的发展。群体内多数成员的从众容易使决策和决定出现偏差.在作决策和决定时人们往往由于受到某种压力而不愿发表个人的不同意见,是是非非都唯唯诺诺,不作出头的椽子,以致出现一致的强行通过或仓促作出不正确的结论。于是在团体中无法听到不同的意见.尤其是反对意见.则无法激起大家的思考,不利于督促群体防止不良的倾向。如果群体内各成员没有各抒己见.没有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丽是看法完全一致,毫无分

歧,这样的群体则会缺乏生命力和战斗力。⑧盲目的、去个性的消极从众使个体不加分析地跟随某种时尚的社会风气或思潮,助长社会上的不正之风。现在社会上很流行互相攀比,葬礼讲排场。为了与大家保持“步调一致”。他们不惜打肿脸去效法他人,结果弄得劳神伤财,负债累累。讲排场实是为了与别人一致,体现自我价值感,名则为哀悼死者,这表里不一难道不是极大的讽刺?另外,盲目的从众对不规范行为及陈规陋习予以宽容和维护。如今。假冒伪劣产品泛滥,“重复建设”屡禁不止,这些都是从众带来的不良后果。

五、 从众行为的利用与控制

从众是一把“双刃剑”,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当注意扬利除弊。利用从众的积极效应。一方面可帮助个体改进自身的不足之处,促进个体自身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则可利用它 来促进人们维护社会秩序、贯彻有关政策和发扬良好的道德风尚。另外,个体应抵制不良的社会风气和消除不正确的思想观念。

1.从众积极效应的利用

利用榜样的力量,激发好的行为作为行为榜样而激发从众行为,是引导从众良性效应的一种有效方式。

从众的实质是通过群体来影响和改变个人的观念和行为.增加了群体行为的相似性和一致性。群体对其有吸引力.说明个体对群体有依附、有向心力。这样就可利用群体.对个体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感化.增强群体的凝聚力和工作效率。当社会上产生了一种良好时尚,进行大力宣传。造成一种积极向上、健康活泼的社会舆论。使人们感到有一种无形的压力,从而发生与群体~致的行为。如今提倡“三个代表”、义务献血以及农村提倡的火葬。各责任部门都要加大宣传力度.形成一股舆论压力。让这种压力化为无形的“鞭”.督促人们自觉去履行。俗话说“环境可改变一个人”.在帮助个体改进自身的不足之处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把他安排到一个先进的集体中去。这时候.新环境中的良好气氛对他来讲就是一种团体压力。在压力下,个体在刚开始的时候会循规蹈矩.努力克制自己的缺点,争取和大家表现致。这时旁人如果能根据强化的原理,适时加以强化,个体就可能取得进步。另外,从众表现为模仿.我们就要选择一些先进的、优秀的“参照物”,并且大力宣传号召人们向他学习,产生正面的从众效应。但要注意在宣传时切勿人为拔高。不要搞假、大、空.否则使人产生逆反心理,结果会事与愿违。

2.避免和消除从众的做法

①提高个体的认知能力。当个体遇到非本专业的问题情境时。他的反应往往趋向于其他人的看法。考勒曼等人在~种从众的情境中给被试者提出了一系列难度不同的实际问题。结果发现,无论男女.项目越困难,被试者对一个错误反应遵从的可能性也就越大。以上说明了当个体的认知能力较弱,也即在某方面的知识比较缺乏时,自信心就不足,从而比较容易从众。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认知能力弱、智力水平低的人.自尊心亦弱。他们认为自己能力比不上别人,知道的事情也比别人少。因此缺乏自信.受不了社会压力而发生从众行为。所以应当通过各种适当的手段和途径,努力提高个体的认知能力。增强个体的自信心。

②“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对于群体一般状况的偏离,会面临群体的强大压力乃至严厉制裁。沙赫特、弗里德曼和霍桑通过研究发现,对于没有同群体保持一致的成员,群体的反应是倾向于厌恶、拒绝和制裁。群体会通过各种方式,使一个人的行为倾向于同群体取得一致。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个体有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当个体面临和群体中的大多数成员意见不一致时,他是不愿意偏离群体规范的.即他不希望自己成为一个“越轨者”,担心会遭受社会排斥。正是这种对偏离的恐惧,约束着人们的言行。所以应当创设一种宽松的民主的氛围,淡化群体规范。鼓励大家畅所欲言.发表个人见解.提倡创造性与独特性,集思广益。

③ 根据社会比较理论.在遇到不明确情境,没有客观的物理性标准可兹比较时,其他

人的行为最具有参考价值。人们对于多数人的行为尤为信任,往往以他人的意见和行为作为自己的参照依据。与群体乃至社会中的其他人怀有共同的信念和看法,个体就会产生一种没有错的安全感。例如,到一个地方旅行.在不熟悉当地的礼节、风俗习惯的情况下,人们自然会参照多数人的行为来行动。所以,社会的各个领域要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让个体的言行有明确的参照框架,从而降低盲目从众的可能性。

④ 要尽量避免大规模的群体集结.降低个体在群体中由于情绪互相感染、暗示和模仿.作出失去理智行为的可能性。在群体中出现不良的情绪时。各责任人尽可能将聚集的人群分散开来,个别治之,以免发生破坏性的群体运动。

⑤文章开头的那两个案例,就是因为当时没有人站出来打破那冷漠的一致性,从而导致两名女性惨死街头。群体中站出一个反对者,出现不一致.表明了群体的意见存在可以怀疑的余地.从而降低了个体将多数人的意见作为参考体系的可能性。再则.那个反对者如果和个体的立场相同就会增强个体的信心。减小个体的偏离焦虑。所以.当不良情绪出现、舆论一边倒时,个体要敢于挺身而出,坚持己见,促使其他人进行积极思考.从而避免出现类似谣言“一传十,十传百”的现象。


第二篇:大学生从众现象分析


大学生从众现象分析

摘要:由于客观环境与主观个人特征所引起的大学生从众现象在现在的高校中十分普遍,这种心理现象既有利又有弊,只有清楚的分析出其中的利弊,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为大学生的成才创造更好的环境。

关键词:从众、社会规范、心理

“跟风”、“赶潮流”、“随大流”,这些名词在社会中都很常见,在现在的大学校园中也并不陌生。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以上的这些名词都是一种社会心理现象的表现—从众。从众指个人的观点与行为由于群体直接或隐含的引导或压力而向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从众行为是个体在日常生活中调节自我的反应、适应社会的一种重要机制。在大学生活中,从众行为和从众现象比比皆是。王宝金、赵静华在《大学生从众心理探析》中将大学生从众现象分为学习从众、消费从众、恋爱从众、作弊从众等几类②,由此可以看出,从众现象遍布在大学生活的各个方面。探析大学生从众现象、研究其形成的原因以更好的利用其作用,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引起大学生从众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可分为客观环境因素与主观个人因素两类。

通常来讲,社会规范代表团体中大家所认可的标准;某种行为标准一经众人认可,即成为社会规范。社会规范建立后,对团体中的成员在行为上即具有约束作用;个人在团体中如按照社会规范形式,行为表现符合众人所认可的标准,就称为从众。社会团体中形成的社会

规范的制约,就是引起大学生从众现象的客观环境因素。社会规范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所以大学生的从众现象也有有益从众和无益从众之分,关于这点,在之后的内容中将近一步讨论。

除了客观的外部环境因素,大学生主观的个人特征也是不能忽略的。社会心理学家基斯勒认为,从个体看从众的动机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行为参照,即与大家保持一致,以形成群体的目标;偏离恐惧,为取得群体其他成员的好感;人际适应,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④。在大学生的从众现象中,大学生所具有的独特个性成为了引起大学生从众现象的重要原因。首先,中国的基础教育指的是高度集体化的,从这样的教育制度中成长起来的中国大学生刚刚进入自由的大学,难免会生出孤独感和无归属感,为了找到归属感而产生强烈的从众心理。其次,大学生普遍处于心理断乳期,还未形成较为健全独立的人格,因此在他们的内心充满了种种矛盾,在很多问题上无法形成自己的主见,每当这时,从众就成为了最好的选择。除此以外,大学生对于友情的需要和依赖,也成为大学生从众现象产生的原因之一。

在大学生活中,从众心理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如上文中提到的社会规范,如果社会规范正确,表现在大学的生活中即是学校、班级规章制度健全良好,班风、班级氛围积极向上,那么从众心理就可以促进大学生个体的发展。此外,从众心理还有利于形成班级凝聚力,价钱团结精神,是大学生更易于组织,方便班级和学校开展工作。

然而在现实中,从众心理对于大学生活的消极影响则更为突出。正如上文中曾提到过的那样,大学生普遍处在心里断乳期,独立人格

尚未形成,此时如果不对从众心理加以合理的引导和限制,致使大学生形成盲目从众心理,则会使其在校园生活中迷失自己,失去主见,无法形成独立自主的人格,这对于大学生今后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盲目从众还会使大学生不能提出自己的观点,缺少主动探索和研究的精神,致使创新精神的缺乏,失去青年人应有的活跃思维和创造力。

盲目从众危害如此巨大,如何避免盲目从众,发挥从众心理的积极作用就成为我们致力于解决的问题。作为学校和老师,应营造出宽松的校园环境与教学环境,鼓励大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对问题的见解,在给予这些看法充分尊重的同时做出正确的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独立的思维;合理利用大学生的从众心理,在校园中营造出一种氛围,将大学生创新创业变成一种潮流,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参与进来,培养出自己的创新精神。盲目从众的危害如此巨大更是因为大学生判断力不够,容易受错误方向的误导,所以学校与老师对于社会上各种热点问题的争论要详细了解,及时在课堂上做出正确的引导,把握住大学生思想发展的正确方向,避免大学生受误导而产生严重后果。作为一名大学生,真正的避免盲目从众带来的危害还要靠我们自己。首先,我们应发展自身的兴趣爱好,树立自信,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真是错误,用于犯错误,培养出自己对于问题的独特思维模式,形成自己对于各类问题的独特见解。其次,要广泛涉猎各种信息,丰富自身内涵,提高文化素养,进而提高自己分析和判断事物的能力,不随意被他人意见或所谓的“主流”意见所左右。

作为一名学生干部,关于从众心理的研究对于我的工作也起到了

十分重要的作用。想要带领好一个班级,使身处其中的同学都受益,就需要营造出良好的班级氛围,形成群体压力,带动班级个体向好的方向发展。群体压力是指当一个人在群体中发现自己的行为和意见与群体不一致时,会感到一种心里紧张,促使他倾向于群体一致。在班级建立初期,班级组织者就应明确好班级这一团体的规章制度,并要求所有成员遵守,这样就形成了群体压力,对于不遵守班级制度的人形成了限制,有利于从众现象的形成。很多班级凝聚力不强,一盘散沙,究其原因就是在班级建立伊始没有建起规章制度,无法形成群体压力。美国学者梅约的研究发现,在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群体,班集体中也同样,在班级中,存在着因趣缘、志缘等因素而形成的小型非正式群体,掌握好这些非正式群体的存在,把握好其动向,有利于挨个突破,将其行为一致化,从而对松散的个体产生从众效应,将会更加有利于班级事务的处理和活动的开展。

参考文献:

【1】沙莲香,《社会心理学》,20xx年10月第一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王宝金、赵静华,《大学生从众心理探析》,《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2

【3】周三多、陈传明、鲁明泓,《管理学—原理与方法》,20xx年9月第四版,复旦大学出版社

【4】胡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20xx年8月第一版,湖南人民出版社

更多相关推荐:
关于人生与社会的名言警句

关于人生与社会的名言警句社会人生大地上最有黑暗的阴影可是对比起来光明是较为强烈的雨果悲剧世界当秩序成了混乱的时候就不得不用混乱来维持秩序罗曼罗兰哥拉布勒尼翁天堂就降生在大地母亲的怀抱里泰戈尔评传社会是一个泥坑我...

有关天才与勤奋的名言警句20条。

1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2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韩愈3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卡莱尔4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5好学而不勤问非真好学者6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7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

关于选择的名言与事例

选择名言1人的生命是一个灿烂的过程每个人都是世上的一个过客要做怎样的过客那是每个人的选择秦文君2最大的悲哀是生活中缺少选择的机会人到老年所以迟暮也在于他们已经无力选择了周国平3越是主动的选择对选择者来说就越不容...

与旅游有关的名言

与旅游有关的名言泊舟水心岩望渔网溪异绿染人虽荷田柳汁不足以写其殊艳也渔网溪步步寻往迹有处特依依陶渊明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孔丘一个人在旅游时必须带上知识如果他想带回知识的话约翰逊没有知识的旅游者是一只没有翅膀的鸟萨阿...

关于微笑的名言和格言_名人名言

关于微笑的名言和格言名人名言笑一笑十年少微笑是最好的名片幽默是心灵的微笑最深刻的幽默是一颗受了致命伤的心灵发出的微笑周国平笑是人类的特权卡耐基当你微笑时世界爱了他当他大笑时世界便怕了他泰戈尔微笑乃是具有多重意义...

关于责任的格言和警句

关于责任的格言和警句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孔子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

关于优点缺点的名言和俗语

关于优点缺点的名言和俗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梅花优于香桃花优于色长棍抵不了短石头你老虎口大我野牛颈粗车夫的脚律师的嘴闪闪发光的金子代替不了生铁的用途柯尔克孜族竹子榨不出粮水可是筑篱笆却不能没有它眼睛亮的人白天找不到...

关于自立的名人名言和名人故事

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个义务是一种光荣徐特立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司马迁国耻未雪何由成名李白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陆游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瞒人之事弗为害人之心...

关于信息的名言

世界经济学家说不管你现在做什么或有什么想法你必须要迎接互联网然后适应互联网除此之外你别无选择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说信息产业革命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革命也是人类几百年才有的一次机遇江泽民主席在亚太会议上说电子商务...

与机会有关的名言

与机会有关的名言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2愚蠢的行动能使人陷于贫困投合时机的行动却能令人致富克拉克3机会对于不能利用它的人又有什么用呢正如风只对于能利用它的人才是动力西蒙4人生颇富机会和变化人最得意的时候有最大的...

关于转变的名言

尽早注意细小的变化这将有助于你适应即将来临的更大的变化无数人事的变化孕育在时间的胚胎里无数人事的变化孕育在时间的胚胎里莎士比亚情况是在不断的变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就得学习毛泽东变者天下之公理也梁启超事隔...

关于诚信的故事与名言

关于诚信的故事18世纪英国的一位有钱的绅士一天深夜他走在回家的路上被一个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小男孩儿拦住了先生请您买一包火柴吧小男孩儿说道我不买绅士回答说说着绅士躲开男孩儿继续走先生请您买一包吧我今天还什么东西也...

关于和的名言(5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