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重点知识

时间:2024.4.20

(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舜从田野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提拔,胶鬲自鱼盐贩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获释被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海边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之间而登上了相位。

2、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 拂 乱其所为,所以 动心忍性,曾 益其所不能。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责任给这个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使他身受贫困之苦,使他做事不顺利,用来(通过那样的途径)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强起来,以不断增加他的才干。

3、 人恒 过,然后能改 一个人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

4、 困 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5、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被人们所了解。

6、 入则无法家 拂士,出则无敌国 外患者,国恒亡。 在国内如果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没有(相与抗衡的)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导致灭亡。然后知生于

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重点字词解释:

1.(发)于畎亩:起,被任用。 2.(举)于版筑之间:

被选拔。

3. 举于(士):狱官。 4.举于(市):集市。

5.(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故:所以; 任:使

命。 于:给。是:这。

6.(苦)其心志:使??痛苦。 7.(劳)其筋骨:使??

劳累。

8.(饿)其体肤:使??饥饿。 9.(空乏)其身:使??

贫困。

10.行(拂)(乱)其所为:违背; 乱:扰乱。

11.所以(动)心(忍)性:使??惊动。 忍:通“韧”,使??

坚韧。

12(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 13.人(恒)过:常

常。

14.(然后)能改:这样以后。

15.(衡)于虑:通“横”,梗塞,不顺。

16.而后(所):有所作为。

17.(征)于(色)(发)于声:表现。 色:脸色。 发:抒发。

18.而后(喻):明白,了解。

19.(入)则无(法家)(拂士):在国内。 法家:守法度的大臣。 “拂”通“弼”,辅佐。 拂士:辅佐君主的贤士。

20.(出)则无敌国外患:在国外。 21.生(于)忧患:在。

[内容理解]

1、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这一章讲的是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造就的,所以说“必先苦其心志------行拂乱其所为”有了这样的磨练,才能“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 首段列举古代六位贤士的事例,是为了证明人才是在艰难困苦中造就的道理。

3、 联系自身的实际,谈谈我们应该有怎样的忧患意识。 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不可以掉以轻心,要时时提醒自己勤奋学习,努力拼搏,积极进取,与是俱进,否则就会停滞不前,甚至落后落伍。

4.本文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类比论证。

[思路结构]

本文先接连举事例,再讲道理,最后明确观点,全文4节,可以分为三段。

第一段(1-2):列举历史上圣贤们大苦大难的遭遇,论述担负大任并有所成就的人,必须先经历一番苦难的磨练。

第二段(3):论述人常处于困境之中才能振作奋发,国家没有忧

惧则要灭亡的道理。

第三段(4):点明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第一段运用排比句列举事实,这些人物的共同点是什么?列举人物的目的是什么?

点拨:都经历了艰难困苦之后才成就了大业。目的是以事实证明只有经历艰难困苦的磨炼才能成就大业(逆境造就人才),从而证明“生于忧患”的道理。

2、“是人”指什么人?作者由列举的历史人物写到“是人”,这是什么顺序?

点拨:指像上文所列举的经历了艰难困苦之后才成就了大业的人。采用了从个别到一般的顺序。

3、作者在第一段列举事实之后,以“天将降大任于??”一段话说明了什么道理?

点拨:说明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在生活、思想和行为等方面都经受一番艰难困苦的磨炼。

4.第一段的内容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二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点拨:先列举事实,再从事实中归纳出作者的基本观点。

5、人经受一番磨练的目的是什么?(原文回答)

点拨:“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使其内心惊动,性情坚韧,原来所没有的才能得以增长,从而担当起上天下达的重大担子。)

6、造就人才的客观(外部)条件是什么?

点拨: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艰难困苦的磨炼)

7、造就人才的主观(内部)条件是什么?

点拨:困于心,衡于虑。(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经历一番艰苦的思想斗争)

8、“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说明了什么道理?

点拨:人处于困境能激发斗志。

9、“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这句论述了什么道理?怎样理解这句话?

点拨:论述了“死于安乐”的道理。这句针对国君提出,意思是说如果国内没有执法严格、敢于直谏的臣子,国君就会胡作非为;外面如果没有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国君就会耽于安乐。这样,国家常常会灭亡。

10、文中由个人升华到国家,论证“死于安乐”的道理的句子是什么?

点拨: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11、第一段和第二段分别论述了什么?

点拨:第一段侧重论述“生于忧患”,第二段侧重论述“死于安乐”。

1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3、全文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归纳论点,得出结论。

14、全文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点拨:举例论证——列举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等历史上六个著名人物从卑微到显贵的事例。

类比论证——从个人事例说起,在得出“困境出人才”这个观点后,转到统治者治国上,指出决定国家存亡的因素和个人能否成就大事业的因素相仿。

对比论证——从正反两方面论证经过磨炼的益处,说明人处困境能激发斗志,国无忧患易遭灭亡的道理。

14、在论证结构上,采用的是先分后总的结构方式。

15、从行文上看,文章中哪句话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点拨: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七、中心思想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论述逆境对人才成长、国家兴衰的重要性。

八、课外拓展

4、有人说,现在生活条件优越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已经失去了意义,请谈谈对此观点的看法。

点拨:这一观点不正确。越是生活条件优越,越要居安思危。一方面,优越的条件容易使人懒散、堕落、不思进取。另一方面,即使在优越的生活中,也会有各种各样的挫折,要想战胜这些挫折,必须

树立忧患意识。其三,经历过困境的人,才干会得以增长,这会提高他应对各种复杂多变的客观世界的能力。所以,生活条件优越与树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意识并不矛盾。

7、勉励人们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的名言警句或典型事例 ①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②思所以危则安矣,思所以乱则治矣,思所以亡则存矣。

③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带领义军打进北京城,志得意满,终致失败。

8、请摘录一个逆境磨炼人才的典型事例或名言警句

①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②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第二篇:★生于忧患★ ●重点、考点、考题、知识点●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重点、考点、考题、知识点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过:犯错误)

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被选拔)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任:责任,使命)

C.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 D.人恒过然后能改(过:过去)

2.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A.必先苦其心志 行拂乱其所为 都是代词,都指代“将接受大任的人”

B.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出淤泥而不染 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

C.舜发于畎亩之中 宋何罪之有 结构助词,“的”;不译,宾语前置标志

D.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贤于材人远矣(介词,“给”;介词,表比较,“比”)

3.下面是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C(应该是先正面论证后反面论证)

A.本文主要讲了两个问题:如何造就人才;如何治理国家。

B.文章开头先用六位名君贤臣的事例来引出论题。

C.第二段先反面论述磨难对人生的意义,再从正面论证没有忧患的危害性。

D.文中画线句子的朗读节奏是正确的。

第Ⅱ卷:非选择题(第14~26题,共94分)

阅读第I卷中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完成14~15题。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2分)

译文:(通过这些)来使他内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不断增长他的才干。(关键词:“所以”译为“用(通过)……来”;“动””忍”,使动用法。

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2分)

译文:)②(2分)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忧患可以使人谋求生存,而安乐必将导致灭亡。(关键词:然:这样;后:以后,之后。

15.有人认为,国歌的歌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应该改掉,因为现在中国的国力强大了,“最危险的时候”已经过去了。请结合这篇课文谈谈你的看法。(3分) 不同意。(1分)虽然我们国家现在国力强大,繁荣富强,令世人瞩目,但是,我们不能就此停滞不前,而要时刻保持忧患意识,牢记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古训,积极进取。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永远繁荣富强,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2分)(同意修改歌词的不给分)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答: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 第一段的修辞手法是什么?这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排比;列举事例,增强气势,说服力更强

3、第一段属于什么论据?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

用?

答:事实;例证法(事实论证),有力证明磨难(忧患)使

人生存发展。

4、“是人”指什么人?人能担大任的先决条件是什么?(人

能担大任的客观条件是什么?)文章从哪几方面阐述?

答:能承担大任的人;苦其心志——行拂乱其所为。精神、

生活、身体、行为。

5、受磨难为什么能使人承受大任?(能担大任者必须具备

哪些性格?)

答: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6、人在磨难中有什么益处?(人能担大任的主观条件?)

答:人恒过——而后喻。

7、人怎样才能生存发展?(用文中几个字作答)

答:改、作、喻。

8、作者认为导致国家灭亡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才能使国家

生存发展?

答:入则无法家弼士——国恒亡。国内有法家弼士,国外有

敌国外患。

9、 课文着重证明论点的哪一方面?

答: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0、第一,二,三段分别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答:事实(例证法);道理论证;道理论证、正反论证。

11、第四段的作用是什么?

答:照应题目,再次点明中心。

更多相关推荐:
生理学重点知识归纳

药学0601班期末复习资料人体生理学期末复习各章填空题归纳第一章绪论刺激引起反应所具备的条件是和机体不断地自身衰老的结构同时又不断地自身结构的过程称为新陈代谢分布于为细胞内液分布于为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包括和脑脊液...

生理学重点知识归纳

人体生理学期末复习各章填空题归纳第一章绪论刺激引起反应所具备的条件是和机体不断地自身衰老的结构同时又不断地自身结构的过程称为新陈代谢分布于为细胞内液分布于为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包括和脑脊液组织细胞对刺激产生称为兴奋...

生理学重点知识归纳

生理学期末复习各章填空题归纳第一章绪论刺激引起反应所具备的条件是和机体不断地自身衰老的结构同时又不断地自身结构的过程称为新陈代谢分布于为细胞内液分布于为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包括和脑脊液组织细胞对刺激产生称为兴奋性衡...

医学基础知识_生理学必须掌握重点知识归纳

1绪论掌握内环境与稳态反馈调节负反馈正反馈前馈等基本概念2细胞的基本功能1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形式2静息电位静息电位极化超极化的概念静息电位的产生机制静息电位和K平衡电位及其研究手段3动作电位动作电位去极化复极化反...

绝对的精辟精湛!生理学重点总结 (自己整理)

生理学知识点归纳第一章绪论一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生殖二内环境和稳态体液量占体重的60细胞内液40细胞外液20组织液血浆淋巴液等1内环境细胞生存的液体环境即细胞外液2稳态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如温度PH渗透...

医学基础知识:生理学必须掌握重点知识归纳(3)

中公医疗卫生网对生理学各章节需要掌握的重要内容做了归纳希望同学们能够根据这些要求的点去有重点地复习相关内容更好地掌握生理学9感觉器官的功能1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适宜刺激换能作用编码作用感受器的适应现象2视觉器官...

生理学课本重点期末知识整理

生理学课本重点期末知识整理名词解释简答题1阈刺激指能使静息电位降低到阈电位而引发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2阈电位能使膜上Na通道突然大量开放触发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值3内环境机体的大多数细胞实际上是侵润在包括血浆淋巴...

医学基础知识:生理学必须掌握重点知识归纳(1)

医学基础知识生理学必须掌握重点知识归纳11绪论掌握内环境与稳态反馈调节负反馈正反馈前馈等基本概念2细胞的基本功能1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形式2静息电位静息电位极化超极化的概念静息电位的产生机制静息电位和K平衡电位及其...

生理学中牵扯到计算部分的知识点总结

生理学中牵扯到计算部分的知识点总结发布时间20xx0530浏览次数8371P1941971潮气量tidalvolume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量2余气量residualvolume在尽量呼气后肺内仍保留的气...

生理学中牵扯到计算部分的知识点总结

生理学中牵扯到计算部分的知识点总结更新日期20xx1217作者凯程考研来源凯程考研P1941971潮气量tidalvolume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量2余气量residualvolume在尽量呼气后肺内仍...

生理学知识要点

生理学重点精华啊第一章绪论一什么是生理学生理学是生物科学中的一个分支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它以生物机体的功能为研究对象生理学的任务就是研究这些生理功能的发生机制条件机体的内外环境中各种变化对这些功能的影响以及生理功能...

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思考题-重点及答案[纯属个人总结]

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要点第一章绪论1组织器官系统概念结构及功能相似的一类细胞通过细胞间质聚合在一起构成组织不同组织有机组合构成器官结构及功能密切相关的几个器官协调配合共同实现特定的生理功能而成为系统2标准的解剖学...

生理学重点知识总结(2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