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时间:2024.4.21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词的写作背景。

能力目标:1、诵读吟咏,感受诗词恢宏开阔的意境。

2、学习品析,感受词人壮志难酬的心怀。

情意目标: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教学重点:1、情与景的自然结合

2、诵读本词诵读吟咏,感受诗词意境。了解苏轼的创作风格。

教学难点:情与景的自然结合

教学方法:谈话法 讨论法

教学时数: 1课时

一、电视剧《三国演义》片头曲导入。

二、解题:

(1)说说苏轼:

(2)谈谈题目:《念奴娇·赤壁怀古》,看看“念奴娇”和“赤壁怀古”,哪个是题目?

(3)聊聊背景: 看看注释,这首诗是苏轼在什么境况下写的?

三、读读课文

(1)自由朗读;(2)集体朗读;(3)个别朗读;(4)听读课文。

四、感知文本

1、大家思考一下,感觉哪句写得比较有气势?可自由发言,说说你的理由。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几个词用得很好,江,直接用一个“大”字来修饰,有一种横空而来的磅礴气势,开篇就定下了这种高昂的气势。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三句更有气势。这三句分别从形、声、视等角度结合起来写,由岸边到江面、由江面到大江深处,写出了“赤壁”的雄伟壮丽,波澜壮阔的画面。 ——读一读,要读出气势。

2、读了这首词,你从中读到了什么?你能从中读出一些问题?

五、品读课文

(一)上片第一句

1、第一句的意思是――滚滚的长江水一直向东流去,大浪淘洗尽了千百年来江水中的风流人物。 对吗?

明确:“江水”比喻时光。如孔子曾经说过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苏轼只这一句就成了千古名句,想起苏轼,我们就想起这句“大江东去”。如此的气势、如此的磅礴,让我想起了李白的一句,写黄河的,―――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2、这句词写的江水有什么特点?此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 不仅写出了长江奔流浩浩荡荡、气势磅礴,而且将写景与写人融合为一体。

? 在这里,长江已不仅仅是一条江水的名,而是滔滔历史江水的代名词。作者面对江水不禁心潮起伏激荡,怀想往昔无数的风流人物。为下阕英雄出场作铺垫。

2、这一句似乎很熟悉,(唱),“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两句,跟苏轼这两句几乎完全一样,“滚滚长江东逝水”就是“大江东去”,“浪花淘尽英雄”就是“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样不一样?(把“风流人物”换成“英雄人物”,大家觉得可以不可以?) ——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是“英雄人物”,什么样的人称得上是“风流人物”?

3、背诵第一句。

(在苏轼的心中“风流人物”就是不同于“英雄人物”,究竟怎样不同,提醒接着往下看)

(二)上片第二句

1、“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你读出了什么意味?

——这里已经把前三个小句子具体化了,怎么具体化的?分别看看。

(1)“大江”具体化为“故垒”;

(2)“千古”这里具像化为“三国”;

(3)“风流人物”这里具像化为“周郎”。

——如果说,前面是大场景、远景,而这里就是小场景、近景了,如同镜头拉近了。 ——苏轼知道他所游览不是真正的赤壁,“人道是”三个字就特意说明,“是人们说”。

2、大家再考虑,这个地方能不能改成“周瑜赤壁”?

——不能,“周郎”给人一种年轻的感觉。 “郎”字,显得特别年轻潇洒。

3、大家再想想,人名与地名相提并论,即“周郎赤壁”,有什么特别意义吗?

——赤壁是因为周瑜才闻名的。反过来说,周瑜因为在赤壁指挥了赤壁大战,才名垂千古的,是赤壁让周瑜留名的。

4、齐背第二句。

5、那么,“赤壁”是一种什么景观呢?接下来就进行具体描写了。我们一起来读、背。

(三)上片第三句

1、大家考虑,这三句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来写的?

——“乱石穿空”是从形角度写的,写出了石头那种奇形怪状,那种参差交错。只有这样来写石头,才能写出战场的景观特点。

——“惊涛拍岸”是从声音的角度来写。

2、“惊”的繁体字怎么写?只有知道繁体字才知道这个“驚”的意义,这里是“驚馬”的意思,如惊马一样的波涛,拍击着岸边,非常凶猛,非常暴烈,翻江倒海,这是一江怒涛。

3、用散文化的语言描绘这幅画面,你觉得哪些字词用得好,为什么?

? 明确:实写赤壁之险峻雄奇,动心骇目。巨涛拍岸,怒涛汹涌,浪花千叠,如雪堆积不

断。

? “穿”——写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气势;

? “拍”——写出江水与岸拍击的力度;

? “卷”——写出波涛的巨大力量。

? 有动有静、有声有色,寥寥数笔便勾画出一幅雄奇壮丽的雪浪图。令人想到当年赤壁鏖

战的壮阔场面,为下片追怀英雄渲染气氛。

(四)上片第四句

1、这一句有什么作用?

――“江山如画”是对前三句的概括,“一时多少豪杰”是对下阕写人的开启。

——“如画的江山”是一个舞台,是风流人物活动的一个舞台,在某种程度上,是如画的江山蕴育、塑造了风流人物。“一时”,指的当然是三国这段时期,而下片就集中笔墨描绘周瑜。 ——上片描绘了一种雄奇壮丽的景观,下片主要塑造的是周瑜这个人。

2、我们还是把上片一起来诵读一下。要读了豪情,读出气势。

(1)男女生分句轮流读。(2)齐背。

(五)“公瑾”如何?

1、试着修改一下原词,“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我们能否把“公瑾”换成“周郎”,能否把“初嫁”换成“出嫁”。

明确:不能换。

——公瑾是字,这里带着尊敬的态度去写。

——再用“周郎”就与前面重复了。

——初嫁,是刚刚出嫁,而“出嫁”则没有这种刚出嫁的意思。

——如果用“出嫁”,那就体现不出是小乔,而是老乔了。

——可是,我要告诉大家,这里,苏轼是真的“错”了,在指挥赤壁之战的时候,小乔并不是刚刚嫁给周瑜,而是已经嫁给周瑜十年了。赤壁之战是建安十三年发生,而小乔嫁给周瑜是建安三年。已经真的不是小乔,的确是老乔了。

疑问:大家主要考虑一下,此处,苏轼恐怕不是真的不知道小乔已经嫁给周瑜十年了,那么,苏轼为什么非得那样写不可呢?

——“风流人物”就是跟美女与英雄有关,是用美女来陪衬英雄,说明周瑜是特别懂得情感的,是懂得爱情的。

——在苏轼心目中,只会冲冲杀杀的,不能算作“风流人物”,“风流人物”须得有儿女情长。 “风流人物”不但要有武胆,还得要有柔肠。

——所以,苏轼这里故意把建安十三年的赤壁之战,跟十年前的周瑜的燕尔新婚放在一块来写,突出自己所敬佩所向往的周瑜“风流人物”那“儿女情长”的一面。

2、“英雄人物”似乎只让人们想到了英勇顽强、刚毅果决、坚忍不拔,那样一种豪气,一种气概。就如同词中四字写英雄气概英雄气概。

——“雄姿英发”。描写的又是风流人物的另一面,即英雄气概的一面。

3、那么“羽扇纶巾”说的是“风流人物”的哪一面呢?

——“羽扇纶巾”实际不是武将的装扮,而是文臣的装扮。是说周瑜有文采的一面。 ——这里表面上写周瑜的外在装扮,其实以此来写周瑜智慧与聪明的一面。

4、这样,我们就已经把“风流人物”解释清楚了。苏轼心目中所敬仰、所向往的,就是要做周瑜那样的刚柔相济、文武双全的“风流人物”!

5、大家想想,毛泽东诗的《沁园春·雪》里的“风流人物”,能不能这样理解?

——毛词中的“风流人物”,当然不能等同于苏轼词中的“风流人物”。

——毛泽东的词中的“风流人物”有一定的政治意义,是指才能出众、品格超群、对历史发展有巨大影响的杰出人物。毛泽东在词中也一一列举历史上的“唐宗宋祖,略输文采”“成吉思汉,只识弯弓射大雕”,说他们够不上“风流人物”,也就是说,他们这些人是“武”有余而“文”不足,只有武略,而缺少文韬。所以,毛泽东才说“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6、接下来,苏轼仍然围绕着周瑜进行细致描写,“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如果说前面几句属于正面描写的的话,那么,这一句就应当属于??

——侧面描写。用“樯橹灰飞烟灭”来衬托他的指挥艺术。

——“谈笑间”与“樯橹灰飞烟灭”就是对比。前面十分轻松,跟玩似地,后面就出现了那么强烈的效果。

7、“樯橹灰飞烟灭”由于版本不同,“樯橹”有的版本作“强虏”。这两个词,你觉得哪个更好? ——“强虏”好,强调了人的强大,恰好与“灰飞烟灭”形成一种强烈的效果,敌人非常强大,但是,在周瑜的镇定自若的指挥下,强大的敌人“灰飞烟灭”,变成了烟云。

——“樯橹”更巧妙,更含蓄。大家都知道,文章的用词,直接好呢,还是含蓄好?当然还是含蓄更好。樯橹,这里不应该只指舰船,更应当指曹操的所有八十万水军。樯橹,更能够体现曹军的“水军”的特点。樯橹,更可以让我们想起曹操的武装,就如同现在的什么驱逐舰、巡洋舰、鱼雷艇之类的??

(六)苏轼何思?——“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作者为什么思慕周瑜?作者从几个方面将周瑜与自己进行比较?

? 词中的周瑜年轻有为,风流倜傥,温文尔雅却又有雄才大略,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 怀古是为了思今。词人赞美周瑜意在抒发自己年将半百(词人47岁,周瑜24岁)而功

业无成的感慨。 他是多么渴望有如三国那样的豪杰人物,来扭转宋廷不景气的现状啊!最最渴望的就是自己能象周瑜那样建功立业,一展宏图。这正是词人缅怀周瑜的原因之所

在。

? 作者从下面几个角度与自己比较:

周瑜 苏轼

年龄:20几岁 47岁

生活:幸福美满 屡遭不幸

外貌:英俊儒雅 早生华发

职位:东吴都督 团练副使

际遇:功成名就 功业未成

2、自由讨论一下大家一直在争论的话题:

第一,“故国神游”,“神游者”是谁?周瑜还是苏轼?“多情应笑我”,这句怎么理解?存在两种理解:

一种理解是,“应笑我多情”,即苏轼在人生失意、人生低潮、年华老大的时候,还怀想什么“风流人物”,太多情了,也就是说,是苏轼“多情”。

第二种理解是,“多情应笑”后面应当是逗号,“我”应当归属下面,形成“我早生华发”。“多情”实际是“多情人”,“多情人”指的是“周瑜”。

第二,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句,也有两种解释,一种理解是此时苏轼善于自我解脱,自解自慰,比较达观,一种理解是此时的苏轼有些消沉,愤懑无法排解,只好寄情山水。

3、讨论“神游者”和“多情者”。请发言

——还是同意课本上的解释。“神游者”应当是苏轼,苏轼从上片的来到大江边,描写长江的景观,然后又怀想英雄豪杰,怀想风流人物,也就是怀想周瑜,想做周瑜那样的风流人物。这些,都是苏轼在“神游”吧。就是苏轼的精神在这个旧战场上巡游。

——这里关键是“故国”二字怎么解释,如果当成“曾经的故土”讲呢,那么,这里显然不是苏轼的“曾经的故土”,而只能是周瑜曾经领兵打仗的地方。 这里的“故国”只能是周瑜的故土,不是苏轼的故土。

——苏轼是假设周瑜死后还有灵魂。苏轼是假设如果周瑜的神灵还在旧战场上的话,知道苏轼在怀想他,那么苏轼就想,周瑜会笑他,并且,“多情”二字正好扣合着前面“风流人物”,周瑜是一个感情丰富的人。

——“多情自古伤离别”,“多情”就是“多情人”,是名词。如果理解成“应笑我多情”,那么,就是苏轼“多情”,“多情”就是动词了。

——苏轼的“多情”二字与柳永的“多情”二字是一个意思,都是“多情人”的意思。

——如果“神游人”是苏轼的话,那么,他就不会写成“故国”了,而是写成“古国”,“古国”才能是“旧战场”。而“故国”一般应解释成“故土”“故乡”,或者引申解释成“故地”,即曾经到过的地方。此地是周瑜的“故地”而非苏轼的“故地”。

——有人查阅了统计了几百首《念奴娇》词,当然是不同人写的,这两句的句逗90%都是前四后五式,就是上句是四字,下句是五字。只有一首例外,是前五后四式。也就是说绝大部分人在填写《念奴娇》词时,在这里是用前四后五式。

4、继续讨论“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同意第一种。全诗比较格调比较昂扬向上。

——两方面都得顾及到才好,不能过分强调哪一方面。大家想想,苏轼此时已经47岁了,他被贬谪到黄州,游览赤壁美景,如画江山,肯定深深感到特别有一种深深的失落感,年华老大,功业少成,想想人家周瑜,在三十四岁的时候,就已经名垂青史,已经立下赫赫战功。而自己还可能如周瑜那样吗?想到这,肯定心境苍凉,消沉之情是难免的。

——但是,苏轼毕竟是苏轼,他并没有真的消极,他又特别想得开,苏轼可能在想,所有的风流

人物都已经随着历史的潮水而被涤荡了,即使周瑜这样的人物不也是“浪淘尽”了吗?人生就如同梦境一般,何必过于执著呢?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所以他特别洒脱,把酒洒在地上祭奠江月。

六、背诵全诗。

七、豪放和婉约也不是绝对的,豪放的苏轼也有柔婉的作品,感受《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 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八、课外拓展

赤壁 杜牡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朗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思考:

①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一句用的表现手法是什么?

② “东风”一词的深层寓意是什么?

③这两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①这一句表现手法是运用典故。

② “东风”一词的深层寓意是建功立业的各种条件和因素。

③曲折的反映了诗人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另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九、用余秋雨的《苏东坡突围》的结尾总结全文

在《苏东坡突围》文末余秋雨写道:“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 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

附:板书设计:

念奴娇·赤壁怀古

周 瑜

咏——怀——慨

苏 轼


第二篇:《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刘长锋)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刘长锋

(江苏省东海县白塔高级中学 222345)

本课是一首苏轼的豪放词代表之作,突出地体现了苏轼的豪放词风,也突出地体现了苏轼思想的内在矛盾。为了深刻了解、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及其风格,特作如下设计:

一、指导思想

(一)注重诵读

学习本词时,首先要注重诵读。通过多次诵读,体会诗词的意境,进而体会诗词的风格。

诗词曲都是有韵律的,诵读时可以播放录音,让学生听录音,感受诗词曲的韵味;也可以先由学生读,然后让学生加以点评,再让学生读;也可以先教师示范读,让学生体会,再让学生跟读;也可以多种方法综合运用。不管怎么读,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诵读感受作者表现于字里行间的情感。

诗词曲本身都是文情并茂,诵读要做到声情并茂。要通过诵读达到读出韵味、读出情感、读出风格来,将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通过声音这一媒介酣畅淋漓地表达出来,从而让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二)知人论世

理解诗文要知人论世。“诗言志。”要理解作者的情感思想,就必须了解作者的身世经历及其遭遇,如此方能进入作者的心理世界,了解作者所思所想。尤其是苏轼在“乌台诗案”之后被贬黄州,理想与现实形成强大的反差,其境遇与其抱负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一矛盾就鲜明地体现在苏轼的作品之中。

(三)注重诗词本身的理解与挖掘

王国维有言:“一切景语皆情语。”

对于诗词曲的理解,要注重挖掘作品中的意象、景物描写,理解其意蕴,分析诗词曲之中的相关词语,体会作者用词之精当、巧妙。

(四)结合相关诗文,辅助理解

作者的思想在某个历史时期会突出地体现在相关的诗文之中,不仅如此,不同的作者对于同一历史事件也会有不同的看法、情感、态度。有鉴于此,在学习本词之时,还要结合前后《赤壁赋》、《江城子·密州出猎》以及杜牧《赤壁》等诗文,加强学生对于本词的理解。

(五)课前补充相关诗词的知识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刘长锋

就像欣赏歌曲必须懂得音律一样,对于诗词曲的欣赏、学习,学 1

生也必须懂得一些——至少是了解一些关于诗词曲的格律、平仄、用韵等方面的知识。

为此,我专门找时间为学生讲解、介绍了一些关于诗词曲的知识,使学生不光能体会诗词曲的思想内涵,还要能体会其节奏美、韵律美,了解词曲的词调、曲调(平仄、用韵)对于抒情的作用,就像音乐的曲调(C、D、E、F、G、A、B)调以及各调的大调与小调、降调与升调等,它们各自规定了乐曲或歌曲的节奏以及所要表达的情感的格调,这种格调是愉悦、轻松、欢快还是悲伤、压抑、沉闷、伤感,是柔和还是激烈,是秀美还是壮美??

给学生播放关栋天演唱的《赤壁怀古》、刘桂娟演唱的《声声慢》、包美圣演唱的《雨霖铃》,让学生从总体上体会婉约、豪放两种风格。

(六)课后拓展延伸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文学作品的不同风格通过比较体现出来,同一风格的文学作品也会有不同的思想情感,因此,比较是最好的鉴赏方法。

同为苏轼之作,《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与《念奴娇·赤壁怀古》大相径庭,风格迥异,前者感情真挚、凄婉痛绝,而后者激昂慷慨、豪放、伤感、旷达;同样是豪放词作,同为苏轼的词作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江城子·密州出猎》就有所不同;同为怀古之作,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就有所不同;同为热血男儿立志报国之作,岳飞的《满江红》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密州出猎》和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也有所不同。同样风格的词作,有大同也有小异,异同通过比较呈现出来。

因此必须注重比较阅读。

(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生为本,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领悟本词的豪放风格。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适当加以引导、指点,加深并强化学生的认识、体验。

二、教学目标

(一)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

(二)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

(三)理解《赤壁怀古》一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

(二)难点: 1.《赤壁怀古》的豪放词风;

2

2.正确理解“人生如梦”所表达的思想情绪。

四、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讨论法、比较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播放关栋天所唱的《赤壁怀古》,学生说出听后的感受。

(三)了解相关的写作背景

(四)诵读、领会本词的情感基调

1. 出示ppt,指点学生诵读要求:

⑴ 读准字音 ⑶ 读出感情

⑵ 读出节奏 ⑷ 读出韵味

然后几名学生朗读,并让学生对照要求进行点评,然后教师点评。

2. 教师示范诵读(同时运用手势加强情感的表达),学生听老师诵读、领会。

3. 出示诵读本词的情感基调:

? 【高起】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低徊,平稳过渡】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 【激昂慷慨】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 【热烈奔放】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

? 【舒缓】遥想公瑾当年,

? 【渐紧渐烈】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 【沉郁】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 【沉静,旷远】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4. 师领读,学生跟读。

(五)探究文本

1. 一学生读上阕。出示:上阕主要写景,找出写景之句。A 明确: 大江东去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2. 创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B

明确:作者抓住江岸悬崖、陡壁、怒涛、浪花等可视性极强的形象,描绘了惊心动魄、紧张激烈、蔚为壮观的奇险画面。为我们营造了雄奇壮阔的意境。(意思表达出来即可,不拘泥于固定词语)

3. 作者从眼前之景生发了什么样的感慨?这一句在文中的作用? B

明确: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3

赞美大好江山,抒发豪迈之情。

作用在于承上启下,总结上文,引出下文。引出下阕的咏史怀古(对英雄人物的描写)。

4. 齐读下阕,问:下阕塑造了哪两个怎样的人物形象?由此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学生讨论后回答) B

明确: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刘长锋

指挥若定,建功立业,功成名就

功业未就,壮志未酬

5. 作者写周瑜,为什么还要写小乔?用意何在? B

(提示:杜牧有《赤壁》诗云“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学生讨论后回答)

参考:自古美人配英雄,将美女小乔与年轻有为的大将周瑜放在一起来写,美女英雄相得益彰;自古英雄爱美人,爱美人更爱江山。为美人而战,其志在小;为江山而战,其志在大。两者兼顾,自然更好地表达出了爱国之心、报国之志。

6. 由此我们如何理解本词的豪放风格? B

(提示:从背景、意境、人物、情感等几方面考虑)

①背景:大江、千古、故垒、三国、赤壁——场景壮阔

②意境:江山如画——雄奇壮美

③人物:周瑜奋发有为,指挥若定——大将风范

④情感:化感慨为乐观旷达

7. 百家争鸣

对于词尾“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向来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人生如梦?两句,貌似超脱,实是无可奈何的感慨。封建士大夫失意时往往发出?人生如梦?的感叹,这是作者思想上消极的一面。”你有什么看法?(讨论)

(根据整首词的风格,联系苏轼的生平、思想和写作背景,发表自己的观点)

提示:元丰三年(1079年),苏轼因作诗讽刺王安石新法(“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出狱后,被贬黄州团练副使。为排遣内心郁闷,他泛舟赤壁,先后写下了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C

明确:

反映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是诗人仕途坎坷、壮志难酬的悲叹和愤慨,在貌似自我慰藉之辞中激荡着一腔追慕英雄、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之情。

4

巩固拓展(可根据情况选择使用)

⑴ 把“风流人物”换成“英雄人物”好不好?为什么? C 明确:不好。

在苏轼心目中,只会冲冲杀杀的,不能算作“风流人物”,只有懂得儿女情长的人物才算是“风流人物”。所以,苏轼这里故意把建安十三年的赤壁之战,跟十年前的周瑜的燕尔新婚放在一块来写,突出自己所敬佩所向往的周瑜“风流人物”那“儿女情长”的一面。“英雄人物”似乎只让人们想到了英勇顽强、刚毅果决、坚忍不拔,那样一种豪气,一种气概。苏轼心目中所敬仰、所向往的,就是要做周瑜那样的刚柔相济、侠骨柔肠、文武双全而建功立业的“风流人物”。

⑵ 苏词的豪放集中体现在作者的遣词用字上。很多评论家都认为上阕的形容词和动词用得传神,试以“乱”、“穿”、“惊”、“拍”、“卷”为例,说说其表达效果。每人一词即可。 B

明确:(意思贴切即可,用词可以不同。参考:)

“乱”:写出岸边岩石山崖之险怪;

“穿”:写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高峻;

“惊”:本义为“马骇也”,意即马受惊狂奔,写出了江水之汹涌,气势之宏大;

“拍”:突出了惊涛骇浪与江岸搏击的力度。

“卷”:写出了波涛力量之大,展示了一幅阔大的雪浪图。 ⑶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八个字,版本不同,“穿空”或作“崩云”,“拍岸”或作“裂岸”、“掠岸”。试从意境创造的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不强调哪种说法对错,只要分析出表达的含义即可) C

明确:老师个人的看法是:

从表意上说“穿空”与“崩云”都写山石之高耸,“穿空”写山插入苍穹,极写其高,“崩云”写云都被山尖创破,表现出一种动态,似乎更好。“拍岸”或“裂岸”写出了声响,而动作的气势体现不出来,而“掠岸”极写浪涛冲上岸,席卷岸边,气势宏大而壮观,意境更加壮阔,表意更好。

⑷ “强虏灰飞烟灭”中“强虏”有的版本作 “樯橹”,你认为哪个更好?请说说理由。 C

明确:老师倾向于认为“樯橹灰飞烟灭”比“强虏灰飞烟灭”要好,因为“樯橹”更加切题,火烧赤壁,烧毁的是曹操连在一起的战船。《赤壁赋》中就说曹操“舳舻千里,旌旗蔽空”,写的就是战船。战船是“樯橹”而非“强虏”。用“樯橹”切合火烧赤壁的史实。

【注:本设计为分层次问题教学设计,文中问题之后的A B C 是问题的层次等级: A为基本层次,B为稍难层次,C为发展层次。】

5

更多相关推荐:
念奴娇赤壁怀古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从视觉听觉角度同时运用比喻生动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的语句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正值青春年少的英雄形象的语句是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3念奴娇赤壁怀古...

念奴娇.赤壁怀古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材分析诗词鉴赏首先要会朗读朗读要注意轻重缓急抑扬顿挫诗人触景生情引发人生感慨在貌似自解自慰的言辞中激荡着一种追慕英雄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寄托着诗人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心理教学重点应该在体会作者深沉复杂...

《念奴娇 赤壁怀古》

附件模板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一教学目标1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2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3理解赤壁怀古一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4诵读背诵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课前三分钟播放滚滚长...

念奴娇赤壁怀古

念奴娇赤壁怀古一导入二解题念奴娇词牌名念奴是唐朝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妓善歌唱传说唐玄宗曾亲自作曲填词命念奴歌唱果然娇滴滴如夜莺啼鸣婉转转似百灵放歌活泼泼如鸳鸯戏水玄宗龙颜大悦遂将此曲定名为念奴娇题目赤壁怀古怀古诗主...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代表词人和辛弃疾合称为苏辛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书画四大家作者有远大政治抱负但仕途坎坷因作政治讽刺诗而遭人暗算被贬黄州被贬黄州的苏轼政治上遭受打击...

念奴娇赤壁怀古练习

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

《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稿

一第三册语文主要是诗词从整个高中语文教学和考试来说诗词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原因在这一部分高考时直接题和间接题都很多关键是直接题较多如1作家作品作家的姓名字号并称及文坛地位等2风格流派文体3名句填空4对相关背景的...

《念奴娇 赤壁怀古》教案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教学目的1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生入梦的思想情绪2理解赤壁怀古一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3了解豪放宋词的风格特点提高古典诗词阅读鉴赏能力难点重点分析1怎样正确...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目标1理解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2用文字的视角去解读词中的景物描绘和人物刻画能够感知词人所感让学生体味艺术美的感染力3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

念奴娇赤壁怀古 文档 (3)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杨慎明苏轼借江水明月清风这些自然意象阐述了事物具有变与不变的二重性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知识目标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词的写作背景能力目标1诵读吟咏感受诗词恢宏开阔的意境2学习品析感受词人壮志难酬的心怀情意目标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教学重点1情与景的自然结合2...

念奴娇赤壁怀古名句(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