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逋(北宋)(山园小梅)赏析

时间:2024.4.13

林逋(北宋)《山园小梅》赏析 林逋简介:

林逋(bu一声)被后人称为和靖先生,北宋初年著名隐逸诗人 梅妻鹤子 。林逋家谱载,自五代始,世居福建长乐,传至11世,钘、钏、镮、釴兄弟4人迁居奉化、象山,林逋父釴定居大里黄贤村(今奉化市裘村镇黄贤村)。逋系林氏第12世孙,故宅在奉化大脉岙口(今大茅岙)。一说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少孤力学,好古,通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自甘贫困,勿趋荣利。及长,漫游江淮,40余岁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以湖山为伴,相传20余年足不及城市,以布衣终身。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丞相王随、杭州郡守薛映均敬其为人,又爱其诗,时趋孤山与之唱和,并出俸银为之重建新宅。与范仲淹、梅尧臣有诗唱和。

大中祥符五年(1012),真宗闻其名,赐粟帛,并诏告府县存恤之。逋虽感激,但不以此骄人。人多劝其出仕,均被婉言谢绝同,自谓:“然吾志之所适,非室家也,非功名富贵也,只觉青山绿水与我情相宜。”林逋 饲鹤图[1]终生不仕不娶,无子,惟喜植梅养鹤,自谓 “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人称“梅妻鹤子”。 既老,自为墓于庐侧,作诗云:“湖上青山对结庐,坟前修竹亦萧疏。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有人问:“何不录以示后世?”答曰:“我方晦迹林壑,且不欲以诗名一时,况后世乎?”有心人窃记之,得300余首传世。

天圣六年(1028)卒,年六十一,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州为上闻,仕宗嗟悼,赐谥“和靖先生”,葬孤山故庐侧。 今存词三首,诗三百余首。后人辑有《林和靖先生诗集》四卷,其中《将归四明夜话别任君》、《送丁秀才归四明》等为思乡之作。《宋史》卷四五七有传。宋代桑世昌著有《林逋传》。故宫绘画馆藏有所书诗卷。

张岱在《西湖梦寻》说,南宋灭亡后,有盗墓贼挖开林逋的坟墓,只找到一个端砚和一支玉簪。现在杭州西湖孤山面对北山路一侧,仍有“放鹤亭”和“林和靖先生墓”,便是纪念林和靖的景胜。

《山园小梅》原文: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赏析:

林逋种梅养鹤成癖,终身不娶,世称“梅妻鹤子”,所以他

眼中的梅含波带情,笔下的梅更是引人入胜。

首联以梅不畏严寒、笑立风中起句,“众”与“独”字对出,言天地间只有此花,这是何等的峻洁清高。然而梅品虽高,却不骄傲,只在一方小园而且是山间小园实际是空中楼阁中孤芳自赏,这又是一种何等“丰富的宁静”与充实的美丽。

颔联是最为世人称道的,它为人们送上了一幅优美的山园小梅图。上句轻笔勾勒出梅之骨,“疏影”状其轻盈,“翩若惊鸿”;“横斜”传其妩媚,迎风而歌;“水清浅”显其澄澈,灵动温润。下句浓墨描摹出梅之韵,“暗香”写其无形而香,随风而至,如同捉迷藏一样富有情趣;“浮动”言其款款而来,飘然而逝,颇有仙风道骨;“月黄昏”采其美妙背景,从时间上把人们带到一个“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动人时刻,从空间上把人们引进一个“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似的迷人意境。首联极目骋怀,颔联凝眉结思。林逋这两句诗也并非是臆想出来的,他除了有生活实感外,还借鉴了前人的诗句。五代南唐江为有残句:“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这两句既写竹,又写桂。不但未写出竹影的特点,且未道出桂花的清香。因无题,又没有完整的诗篇,未能构成了一个统一和谐的主题、意境,感触不到主人公的激情,故缺乏感人力量。而林逋只改了两字,将“竹”改成“疏”,将“桂”改成“暗”,这“点睛”之笔,使梅花形神活现。上二联皆实写,下二联虚写。

颈联“以物观物”,“霜禽”指白鹤,“偷眼”写其迫不及待

之情,因为梅之色、梅之香这种充满了诱惑的美;“粉蝶”与“霜禽”构成对比,虽都是会飞的生物,但一大一小,一禽一虫,一合时宜一不合时,画面富于变化,“断魂”略显夸张,用语极重,将梅之色、香、味推崇到“极致的美”。

尾联“微吟”实讲“口中梅”也,“微”言其淡泊雅致,如此咀嚼,虽不果腹,然可暖心、洁品、动情、铸魂,表达出诗人愿与梅化而为一的生活旨趣和精神追求,至此诗人对梅的观赏进入了冯友兰所说的“天地境界”,人们看到的则是和“霜禽”“粉蝶”一样迫不及待和如痴如醉的诗人——一个梅化的诗人。苏轼曾在《书林逋诗后》说:“先生可是绝伦人,神清骨冷无尘俗。”《四库全书总目》说:“其诗澄澹高逸,如其为人。”可知其言不谬,该诗之神韵正是诗人幽独清高、自甘淡泊的人格写照。 从意象构造的角度言,单言山园小梅,实非易事,但诗人借物来衬,借景来托,使其成为一幅画面中的中心意象,此一绝也。

诗人具体写梅画梅时,虚实结合,对比呈现,使得全诗节奏起伏跌宕,色彩时浓时淡,环境动静相宜,观景如梦如幻,充分体现了“山园”的绝妙之处,这一点也是为许多赏家所忽视的,正是通过这一点,作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弗趋荣利”、“趣向博远”精神品格。此二绝也。

作者以梅自况,虽展现了中国传统文人的一贯追求,然而也颇具特色。单就“疏影”一联而言,欧阳修说:“前世咏梅者

多矣,未有此句也。”陈与义说:“自读西湖处士诗,年年临水看幽姿。晴窗画出横斜影,绝胜前村夜雪时。”(《和张矩臣水墨梅》)他认为林逋的咏梅诗已压倒了唐齐已《早梅》诗中的名句“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王士朋对其评价更高,誉之为千古绝唱:“暗香和月人佳句,压尽千古无诗才。”辛弃疾在《念奴娇》中奉劝骚人墨客不要草草赋梅:“未须草草赋梅花,多少骚人词客。总被西湖林处士,不肯分留风月。”因为这联特别出名,所以“疏影”、“暗香”二词,就成了后人填写梅词的调名,如姜夔有两首咏梅词即题为《暗香》、《疏影》,此后即成为咏梅的专有名词,可见林逋的咏梅诗对后世文人影响之大。这只说到了其一,更为重要的是梅在林逋的笔下,不再是浑身冷香了,而是充满了一种“丰满的美丽”,很有精神,很有力度,也很温度,很有未来。正因为如此,该诗才有着强烈的现实感,让人感到很真实,回到它的起始状态,作为“梅妻鹤子”的林逋,写出此种具有理想主义倾向的诗句来,着实让人们展开了一回心灵的、审美的旅游。此三绝也。

作者写出此种妙句,亦非唾手可得。宋初另有相当多的诗人,偏重以苦吟的写作方法在狭小的格局中描绘清新小巧的自然景象,表达或是失意怅惘、或是闲适旷达的士大夫情趣,这主要是继承了唐代贾岛、姚合一派的风格,林逋就是这些诗人之一。另外,《山园小梅》格局未免太小,后面自命清高的标榜,也实在有唯恐不为人知的味道.


第二篇:林逋山园小梅新解


第16卷第3期 20xx年6月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ol.16 No.3 J. CENT. SOUTH UNIV. (SOCIAL SCIENCE) Jun. 2010

林逋《山园小梅》新解

鲁茜

(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湖南湘潭,411201)

摘要:考证林逋《山园小梅》诗题内涵,可明确“山园”与“小梅”皆写实。“山园”清寂幽绝,“小梅”是孤株白梅,立在隐园清浅天然的开阔溪流处,枝桠尚小、疏花初放、怯寒缀枝,是君子性情的伊静美人品象。此诗反映出林逋传达的思想意蕴、梅之形神韵、意脉技法的细致态势,对咏梅文学具有多重开拓意义。南宋西湖梅是中国咏梅史最重要的时空地域,具最佳的审美情态,林逋借梅而隐具永恒静谧关怀,是文化意蕴梅之最高品象,二者都是咏梅史的顶峰。《山园小梅》正是林逋最佳的自我写照。

关键词:林逋; 隐逸诗人; 《林和靖先生诗集》; 《山园小梅》; 咏梅史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04(2010)03?0116?05

《山园小梅》是林逋最脍炙人口的作品,尤其疏影一联更被誉为千古咏梅绝唱。此诗究竟何意? 为何它有如此深远影响力? 本文拟作新解。程千帆、沈祖棻先生努力“尝试着一种将批评建立在考据基础上的方法”[1](125),本文重在通过考证诗题,得出林逋所写“山园”具体环境,所写“小梅”当是立在林逋隐园清浅天然开阔溪流处的孤株白梅,枝桠尚小、疏花初放、怯寒缀枝品象写实。由这些重要特征,或许可以把 《山园小梅》诗美意蕴与艺术优长更真地还原,追寻它作为林逋咏梅代表作的文学文化影响。

居阁”,与其复远古思想郊巢父有关,“俛而视其下,则云树四合,群枝纷拏,而斯阁也,翼然出乎其上,真有若巢之寄乎木末者”[4](716),其人格志意略可以窥见。

“小园”外的大环境,虽自中唐西湖便已是杭州游玩享乐胜地,苏轼任杭州通判时亦有淡汝浓抹总相宜之喻,但到北宋中后期孤山还是“远近皆僧刹,西村八九家。得鱼无卖处,沽酒入芦花”[5](715),真正热闹在南宋孝宗西村广植梅花,成为民间赏梅胜地后。林逋隐居的北宋初期,孤山应也是一派古朴自然风光,伫立在里外二湖之间,其形平坦,绵邈岿介,暗合林逋深隐的风骨。

(二) “小梅”

“小梅”指隐居园林的梅花。林逋写《山园小梅》

《山园小梅》诗题四字皆可指实,可考证出特点鲜明,对解诗很有价值,不当泛泛读过。

(一) “山园”

“山园”指杭州西湖孤山林逋隐阁外的园林。林逋山园是什么样子呢?

林逋隐在孤山北麓东边,有“五亩自开林下隐”[2](36),今存“孤山八梅”诗里常称“小园”“园林”,知其不大。“城外逋翁宅,开亭野水寒。冷光浮荇叶,静影浸渔竿。吠犬时迎客,饥禽忽上阑。疏篱僧舍近,嘉树鹤庭宽。拂砌烟丝袅,侵窗笋戟攒。小桥横落日,幽径转层峦”[3](972)。有寒泉冽石、疏篱松竹、鸡犬鹤亭、小桥幽径,园林清寂幽绝。其庐隐在山峦,自名“巢

的“小梅”是什么情状呢?

1. 当是白梅

内证有:“剪绡零碎点酥乾。”①“剪绡”“点酥”形容梅朵疏零状,“绡”原义“生丝”,“酥”原义“凝冻的酥油”,皆白色;《霜角清寒》“玉龙三弄”[6](7),“玉龙”本指雪,此白梅美称,此二诗词均指明林逋庐亲植之梅乃白色;又“几回山脚又江头,绕着瑶芳看不休。”“瑶芳”,玉花,白色花朵的美称,西湖沿岸之梅也系白色。

旁证有:“孤山之梅,唐时已著,今此花有数品,绿萼千叶尤清绝也。”[7](571)林逋所植是否绿萼名品不可确考,但是白梅无疑,白居易任杭州刺史,多首诗中记杭州(含孤山)之梅已可明确是白梅;元至元间,

一、诗题考证

收稿日期:2010?02?16;修回日期:2010?03?29

作者简介:鲁茜(1976?),女,湖南醴陵人,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唐宋文学.

第3期 鲁茜:林逋《山园小梅》新解

117

绕林逋宅的孤山东面种植几百株白梅,成凭吊赏梅场

所,王冕曾道“昔年曾踏西湖路,巢居阁上春无数”(《梅花》);“和靖门前雪作堆,多年积得满身苔。疏花个个团冰雪,羌笛吹他不下来。”(《素梅》)[8](99, 95)后屡有损毁和补植,直到明末胡应麟《孤山宅》诗,仍有少数梅绕宅,与林逋墓前寂寂白梅一起,成为西湖梅花的文化源头。

反证有:红梅早期独盛于姑苏,晏殊赂园吏得一枝分接,由是都下有二本,当时罕得如此[9](227);西湖腊梅记载,较早见苏轼《腊梅一首赠赵景贶》,在万松岭;林逋系宋初有名隐士,真宗诏地方官岁时劳问,到杭官员也多有造访,当时诗文中都不见记孤山有红黄梅者,西湖植红黄梅花当在以后;相反,林逋有“人怜红艳多应俗,天与清香似有私。”“惭愧黄鹂与蝴蝶,只知春色在桃溪。”赞白梅之冰清玉洁,不以世人爱尚红艳之花为然。

2. 当是植在清浅天然之开阔溪流处的孤株 林逋隐居地生长或种植最多的是松、竹,尤以竹最盛,住地外围是竹林,围有篱笆,经过一段松径,才见屋舍;林逋诗中多次提到小园花卉,具体有桃、杏、樱、海棠、菊花等,梅植不多,多孤株,植桃多于梅[10]。

林逋故庐在孤山之阴,遥对葛岭,笔者以为有山泉水沿山麓经过林逋园林。《林处士水亭》有“野水”一词,“野水”本义非经人工开凿的天然水流,按此诗与“鸟语垂轩竹,鱼惊浸月池”[11](1578),孤山溪水潺潺流过林逋小园,依山随行,有清浅之沟,有冷光幽绝之渠,最深处凝为浸月小池、小桥流水,汇入西湖。

林逋诗中便可寻出他所植梅是孤株散植。 “湖水倒窥疏影动,屋檐斜入一枝低”,有宅旁檐下梅,有宅下西湖水边之梅株,“要卷珠帘清赏”[6](7),写近在宅旁,卷帘可赏梅;“一枝深映竹丛寒”,写竹林旁的散株;“孤根何事在柴荆”“水边篱落忽横枝”,皆小园外围柴门、篱笆边孤株。“孤山八梅”所写均“孤根”“一枝”等,一是本来即孤株散植。梅在宋前并不是幽韵傲骨品象,从《诗经·摽有梅》到六朝一直隐喻艳情,到唐诗里,男女情把梅品导向俗,士子情把梅品导向愁,唐人对梅比德士大夫道德品性还没有概念,更无二者勾连,所以,即使到北宋初林逋的时代,人们普遍不把梅作为幽韵冷香、雅洁孤贞品格看待,整个北宋孤山植梅有限,林逋小园植松竹较多,还植了其它花卉果木,植梅不多。只有林逋才第一个把梅比德为有着士大夫高洁品性的美人,从梅韵、梅品、梅境三方面摹形刻影,有明确自觉的主体意识与情感倾注其中。但曲高和寡,所以,林逋有“澄鲜只共邻僧惜,冷落犹嫌俗客

看”,并不以梅多为必要。二是梅花多直枝,形骨之美,以“少”和“疏”为贵,绝非“满树”“多枝”为佳。林逋宅园种孤株散梅,朝夕相伴二十年,理解深刻,他所写梅诗多为久久近看、绕着品赏静谧到一枝的小梅情状。林逋八诗一词中,皆是梅疏淡清癯之美。因此,我们认为:《山园小梅》也是写实,应是具体到一株小梅,而非泛指几株或园林里所有散梅,且这株小梅当在清浅天然之开阔溪流处,而非浸月小池或小桥流水处,因唯有清浅天然之稍开阔溪流处才能照影出“疏影横斜”而又“水清浅”的娉婷情状,更重要是林逋要为小梅摹形刻影,笔力只会集中凝炼绝不会分散,多枝或满树梅花都不合林逋要刻画的小梅疏淡清瘦骨形美。紧承上句意脉,“暗香浮动月黄昏”从梅韵烘托,仍是同株小梅,非其它。

3. 当花开不多

这株小梅当花开不多。一是小梅尚小。林逋有:“数年闲作园林主,未有新诗到小梅。”“不辞日日旁边立,长愿年年末上看。”虽此小梅不一定就是“疏影横斜水清浅”同株小梅,但梅树长势显然都不大。“摘索又开三两朵,团栾空绕百千回”,花开不盛,《山园小梅》写作时间还要早。二是几朵梅花初放,将开未开,零星缀枝情状,最合小梅审美。林逋画梅开“剪绡零碎点酥乾,向背稀稠画亦难”。“蕊讶粉绡裁太碎,蒂凝红蜡缀初乾。”几朵雅洁小花初挂梅枝意象是最清新最充满希望的,若是满树怒放,非梅花特有的疏淡之美,且繁花过后,总给人即将败谢之感,梅花质薄柔嫩,花正开时在春风中纷纷飘落尚美,有“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12](25),正常败谢却不为美。画梅之雅淡疏秀意蕴,正是深谙了梅品的宋后文人比前代写梅大区别所在,这个分水岭由林逋完成,尤其有功于“疏影”“暗香”二句。所以,林逋写梅喜用“澄鲜”“清新”“孤静”“清香”形容,最浓烈不过“阵阵寒香压麝脐”,写数株梅香;而“疏影横斜”“暗香浮动”联,笔者认为以烟景凄迷冬日、嫩梅花苞初开、星零缀枝、风致犹浅,才从形骨与香韵上最契林逋原作写实。

4. 小梅伊静的“美人”品象

林逋在宅园种孤株散梅,朝夕相伴二十年,理解深刻,多写久久近看、绕着品赏静谧到一枝的小梅情状。林逋既继承了先秦到唐梅寓“艳情”传统意蕴,更突出他比德士大夫高洁品性主体风骨,呈过渡性,他笔下的山园“小梅”转变为一位“伊静”的“美人”形象。

首先,林逋形神兼备突现疏秀清瘦风神与幽韵冷香梅品,水月白描衬托简洁传神。一是用水妙写梅的疏影。“雪后园林才半树,水边篱落忽横枝”见洁净幽冷芳质,“疏影横斜水清浅”见山溪清浅闲静梅影意趣,

118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16卷

“湖水倒窥踈影动”西湖寒碧衬梅枝疏淡风神,表现梅闲静澄淡的人生态度。二是用月来摹梅之韵。“暗香浮动月黄昏”,若明若暗朦胧黄晕月色神合着梅之暗香的幽洁清雅缥缈流定,把无形之香勾勒出有形之冷香幽淡神韵。

其次,林逋对梅品明确。他指出世人只知春色桃溪、爱花红艳是俗,言男女情更可笑,梅与华艳享乐、想已同诗歌美学合流,传神论同抒情述意结合,到苏轼时,诗画理论更发展到在客观对象的传神写照中将主体的心灵气象融注其间。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便是近看与远观的合联,前写白天,后写月夜。“疏影横斜”既扣合梅直枝疏放生长的特点,又暗含小梅闲适萧散人生的态度,还不能漏掉直枝小梅上几朵洁白小花在稀疏与青草杂芳无关,梅品静谧冰清,只有方外人士隐逸高士才堪品赏,宣告与前人时人俗念决绝。他用拟人写意传神,梅已完全化为无言却心灵契合情思脉脉知音,幽寂时“十分孤静与伊愁”,高兴时“寄语清香少愁结,为君吟罢一衔杯”,闲适时“等闲题咏谁为愧,子细相看似有情”,完全是位有着君子性情的伊静美人与他朝夕相伴,古人称“梅妻鹤子”深谙旨趣。

再次,林逋传达清绝梅境。“冰清霜洁。昨夜梅花发。甚处玉龙三弄,声摇动、枝头月。 梦绝。金兽。晓寒兰烬灭。要卷珠帘清赏,且莫扫、阶前雪”[6] (7),冰清霜洁月夜,宅前小梅静寂花开,西湖飘来悠渺《梅花三弄》,似乎勾惹了梅梢月影,他在清寂中入梦醒来,还想欣赏这拂晓未明的雪月梅梢。词人把梅雪琴月交织浑融成清绝韵绝痴绝艺术境界,完成了借梅比德创作主体的审美情怀,最近距离地敞开他的居所、品格与人生智慧。

二、诗作品赏

“众芳零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诗人起笔便语渐情深,当百花都零落时,却是你谙世未深的小梅清新绽放之时,“独”字暗含倾向性,“暄妍”二字当指色彩,不是“盛开”和“花多”意,而你皎洁的几朵白花,给这凄清阴霾的冬天带来鲜丽色彩与生机,柔柔奕奕地面向着我的孤山小园,“占尽”开口呼,不是指花多与盛大状,而指素白小花以少当多,淡雅娇媚,“风情”是使人眼睛一亮的形容小梅独特风采情韵之词,毫不掩饰地赞赏,感情强度增加,“向”理当重读,用拟人手法,写出小梅含情含态地向诗人展现自己芳洁,你在清霜中摇曳风姿,不在人来人往的杭城、不在官宦的深宅大院,而是西湖边孤山隐士幽僻冷寂的家园,“小园”语重心长,情绪有所回落。诗人微微起笔中,实含无限深情,情志与理想暗蓄其间,语意双关,小梅与小园相得益彰,都静谧幽洁。

颔联似重实淡,纯用中国绘画的“传神写意”技法白描。“传神”是对事物本质特性的形象把握和传递,以形传神,以神制形。到南朝,“传神”的绘画美学思

清新地零放,这几枝斜出的小梅与清浅半透寒冬溪水倒影成趣,“水清浅”的简单透明环境,契合着素雅小花精神境界,梅枝和梅影在现实与非现实中相映,写出了“水中月,相中象”,暗透着小梅疏秀清瘦的形神气骨。

“暗香浮动”没有上联凝形,却也重形,更炼意。它融合写意画境,先绘小梅花香之幽韵冷香、似有似无、缥渺流定在清冽夜空之境,后着“月黄昏”三字,使读者不能忽略直枝小梅上零星的洁白小花在黄昏圆月中微微婆娑的倩丽剪影,若明若暗轻轻跳动着的朦胧月色,画与境神合着梅香清幽淡远情韵。

水、月“这两个意象作为士大夫高雅闲静、超尘脱俗精神追求之写照的内涵”,应当说是林诗中才得到完整的揭示。在林诗中,‘水’不止是一个植物生长环境,‘月’的作用也远不是一种光色气氛的拟似词,而是一个比雪、霜、冰、玉等更具文化积淀的境象。置身其营造的‘语境’,梅花便被赋予了清雅超逸的精神意蕴,从而上升为高逸人格的写意符号”[13] 。水月范式最好突现了梅的审美与精神,这便是“疏影”“暗香”阐释不尽的千古名句原因。这联没有赞美,纯用精雕细琢又天然之白描。前重形,后重意,雕刻小梅内在的芳美雅洁,“承”得极好极妙,极至之美,开宋诗平淡之美。

承梅幽洁冷香之情韵,林逋的思绪开始飞动灵跃,轻捷无比地神虚入化了。第三联诗人作一妙转,不再正面,一“偷”字,意趣横生,把禽鸟微歪着头悄悄地偷看山园小梅的神情意趣,形象传神写出;“如”对应“欲”,一实一虚,侧面烘托小梅的芳洁之美,情感也是淡淡而出,较前联又有波动和强度的增加。至此,由梅而及人,落笔于诗人对梅的情感,对梅轻语:幸而有我与你亲近,为你小声吟诗。其实却隐含着:也幸有你与我相伴,为我照影。(所以,)又何需奏乐与宴饮的方式呢?再回复到诗题所隐含的山园小梅环境与诗人的风骨志意。至此,就把孤山小园里寒傲清幽环境里的小梅写绝了,梅品人品融二为一,达到诗情与画意的融合,此“合”把颈联的情感强度又稍稍降低了,依然淡淡而出,物我冥合,收束也是极好。诗每联前后句都有语境轻微的进递,情感在平淡中有轻微

第3期 鲁茜:林逋《山园小梅》新解

119

起伏却是淡出,宛若溪流潺潺,至第三联渐轻忽灵跃,飞龙入天,意脉亦佳。

三、影响探源

我们以为,林逋在咏梅史的崇高地位,有文学与文化多方面的原因。

第一,林逋咏梅诗词的多重开拓意义。

林逋咏梅诗词,尤其《山园小梅》确实写得绝佳,当得起千古咏梅第一名篇,具有多重开拓意义。

中国咏梅史走过了漫长曲折历程。梅逞“一时之艳”、轻荡艳情是先唐人对梅的普遍认识,唐对梅意蕴有承继有内化;中晚唐关士子情、晚唐专咏梅诗渐多,但没有完成士大夫化形象塑造,呈现多而芜杂仅露端倪特征;至宋代,梅花始与松、竹并称“岁寒三友”,作为高尚人格的象征。实现这一扭转的关键性人物就是林逋和他的咏梅诗词。

他恬淡坚贞风骨、融梅于生命境界,既是文学史上第一次达到的、也是后世文人个体难以超越的咏梅成就高峰。即便在他咏梅仅存的八诗一词中,也构筑了高蹈超拔的士大夫品格。他又是文学史上对梅神韵摹形刻影有大突破第一人,后人在其水月并举的咏梅经典范式后才找准比德方向。他托梅而隐的闲适雅洁文化意义,更对应着宋士大夫普遍的审美心理,符合以温静舒徐究理性思辨与沉潜思绪的宋型文化、元明清返求于内独崇气骨美学主张。

第二,南宋杭州西湖的梅花是林逋接受现象的重要文化外因。

终南宋一代,杭州西湖多梅花。自高孝二宗到宋末杨太后,南宋帝后多雅爱梅花,西湖是南宋皇权相权中心地,西湖梅影响着士人以梅品为行藏出处态度、百姓以游赏为乐种梅为业,赏梅风靡皇都。

笔者考证得十五处集中赏梅景点,有孤山、皇家宫宛官署、官员别业园林、佛寺名山、百姓民居五个层面。结合迄今所在地,可分为两个集中片区:① 最多是以孤山林逋宅与墓、西太乙宫、西村为中心的环湖西北梅花带,从西到北沿西湖远近的不同,依次大致分布着凤篁岭与灵隐天竺散梅、西溪三十六里白梅、跨虹散梅、孤山梅屿、葛岭集芳梅园、断桥散梅、南湖玉照堂梅林、东西马塍梅屏;② 另一梅花片区是西湖东南面以德寿宫为中心的皇宫官苑,从南到东依次大致是凤凰山万松岭腊梅、方家峪刘寺白梅、德寿宫古梅、玉堂东阁梅、秘书省缃梅、聚景园红梅绿萼,它与孤山梅屿遥相呼应,共同构成南宋杭州的西湖梅

花。

它们决定了南宋杭州西湖是中国咏梅史最重要时空地域。林逋与西湖梅花关系复杂,林逋构筑起梅花雅洁坚贞的士大夫道德品格,使梅增万世,西湖梅花亦得名;而南宋士大夫及入元遗民逸士以群体累积方式把梅品审美推向高峰,西湖寒碧,帝都气派,使此花名益高,既成就了西湖梅成为咏梅史最佳的审美形态,也玉成了林逋作为咏梅史最高的文化品象。林逋与西湖梅花是相融相合互促互进关系,二者都是咏梅史的高峰。林逋在文化史影响深远的接受现象,实离不开南宋西湖梅花这一重要空间地域外因。

从南宋西湖梅花讲,由于地处皇权皇都中心这一特殊性,使它具有极强的仕途隐喻性,内化士大夫的雅文化品格,它还是南宋帝都繁盛与国运的象征。因此,其文化意蕴独一无二,不可复现。它的审美品性也达极致,别有深婉幽曲韵致:皮相在品种与分布情状;内核在各种情韵之美;神髓在梅品审美的最高境界,宋元两朝士大夫群体累积将其推到醇雅深婉审美顶峰,“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审美品象比其它地域多了深意与指实;因此正是“梅妻鹤子”恬淡情深品象的最佳正反两面观照,也只有西湖梅花审美与意蕴都达到了咏梅史最高形态,才更真切反衬出林逋独特的永恒价值。

从林逋讲,林逋托梅而隐品象,与西湖梅花一样静谧芳洁,堪破人世与历史的浮华苦痛;闲适雅洁的寒寂冷寂梅品是逋仙风骨,对人世的静谧关怀才是永恒,林逋托梅之至隐真正实质是:冷寂背后的情深。至宋元明清不枚胜举的西湖梅花诗词里,和靖梅品象已超出实物梅概念,成为文化意蕴梅,林逋个体其实也已超越肉身凡胎,成为文化意蕴代名词,他(它)是在变化消逝的流光异彩中永恒宁静高雅纯净的人格与审美,是以静对变启示世人世事的有无生死、名利时空、人与自然的基本关系、人如何正确看待等基本问题,且以雅应对俗,以淡泊面对作为,所以他在西湖这个典型时空就有了永恒意义。西湖因此成为林和靖的最好参照系,西湖梅花也最佳地正面传承了林逋咏梅的审美形态与完成了文化意蕴的正反双面的观照,成就了林逋梅作为中国咏梅史的最高品象、林逋人格品象比拟梅品士大夫道德人格的最好象征。有什么风月礼乐逝去,历史兴废沧桑,世人理想存在状态比林逋梅更能隐喻的? 有谁比林逋更能指代梅的高士品 格? 林逋难道不比后世或忠烈、或狂狷、或超然的尘士形态更具高士的永恒意蕴? 如果说,屈子李杜、乐天东坡都是以流动的地域时空创造中国文学文化的丰碑,那么,林逋就是从静从点淡淡发散历久弥香的经

120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16卷

典,也是少有时地人如此浑然天成的文化范式之一。苏轼的“先生可是绝伦人,神清骨冷无由俗”[14](1344)可谓定评,而《山园小梅》正是林逋最佳的自我写照。 注释:

① 本文所引林逋咏梅诗均出《山园小梅二首》《梅花三首》《梅花

二首》《又咏小梅》,即“孤山八梅”,不单独出注,见《林和靖先生诗集》卷二、四,四部丛刊初编本,上海:商务印书馆1919,第25、26、54页。

[9] [6] [7] [8] [5]

部172. 台北: 商务印书馆, 1986.

郭祥正. 西村·青山集(卷二五)[M]. 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55. 台北: 商务印书馆, 1986.

林逋. 霜天晓角·唐圭璋编·全宋词(卷四)[M]. 北京:中华书局, 1965.

四库全书·史部279. 嵇曾筠. 浙江通志(卷一○一)[M]. 文渊阁·台北: 商务印书馆, 1986.

王冕. 竹斋集[M]. 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172[M].台北: 商务印书馆, 1986.

范成大. 梅谱·吴郡志(卷三○)[M]. 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部243. 台北: 商务印书馆, 1986.

[10] 程杰. 杭州西湖孤山梅花名胜考[J]. 浙江社会科学, 2008,

(12): 89?92.

[11] 释智圆. 书林处士壁·全宋诗(卷一四二)[M]. 北京: 北京大学

出版社, 1991.

[12] 李煜. 清平乐·王仲闻·南唐二主词校订[M]. 北京:中华书局,

2007.

[13] 程杰. 梅与水、月——一个咏梅模式的发展[J]. 江苏社会科学,

2000, (4): 113.

[14] 苏轼. 书林逋诗后. 王文诰辑注.苏轼诗集(卷二五)[M].北京:

中华书局, 1982.

参考文献:

[1] [2]

周勋初. 程千帆先生的诗学历程[C]. 周勋初文集(第六册). 南京: 江苏古籍出版社, 2000.

林逋. 略秀才以七言四韵诗为寄, 辄敢酬和, 幸惟采览. 林和靖先生诗集(卷三)[M]. 四部丛刊本(初编). 上海: 商务印书馆, 1919. [3] [4]

陈尧佐. 林处士水亭. 李庆甲. 瀛奎律髓汇评(卷二三)[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李祁. 巢居阁记·云阳集(卷七)[M]. 文渊阁·四库全书·集

A new interpretation of Lin’s “Little Plum Blossom of Hill Garden”

LU Qian

(School of Humanities,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angtang 411201, China)

Abstract: The author conducts a careful textual research on the connotation of Linbu’s poem—“Little Plum Blossom of Hill Garden”, and thinks that both “Hill Garden” and “Little Plum Blossom” are written realistically. The “Hill Garden” is deep, silent, and the “Little Plum Blossom” is a lonely white plum which stands on a wide natural limpid rivulet bank. Its twigs are small, and begin to blossom in cold weather, which is just a due image of lady of honor. This thesis appreciates the mentality, the shape, character and artistic conception of plum, and the delicacy of writing skills of the poet. Both the person and the blossom are summits in the history of plum blossom intonement. “Little Plum Blossom of Hill Garden” are the best self-portrait of Linbu.

Key Words: Linbu; eremite poet; “Linbu’s Peotry anthology”; “Little Plum Blossom of Hill Garden”; plum blossom intonement history

[编辑:汪晓]

更多相关推荐:
林逋《山园小梅》赏析(含译文)

山园小梅二首其一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其二剪绡零碎点酥乾向背稀稠画亦难日薄从甘春至晚霜深应怯夜来寒澄鲜祇共邻僧惜冷落犹嫌...

山园小梅

山园小梅,内容附图。

山园小梅

山园小梅作者林逋其一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其二剪绡零碎点酥乾向背稀稠画亦难日薄从甘春至晚霜深应怯夜来寒澄鲜祇共邻僧惜冷落...

林逋《山园小梅》

山园小梅宋林逋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与金樽注释其一1众芳百花摇落被风吹落暄妍明媚美丽2疏影横斜梅花疏疏落落斜横枝干投在水中的影...

山园小梅 Microsoft Word 文档

山园小梅宋林逋其一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其二剪绡零碎点酥乾向背稀稠画亦难日薄从甘春至晚霜深应怯夜来寒澄鲜祇共邻僧惜冷落犹...

山水田园诗 导学案(带详细答案)

3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如虚实结合见右侧高考实例以动衬静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明暗对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以小见大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也叫点面结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与孤舟蓑笠翁...

山水田园诗鉴赏方法及备考要点

绘景入境品情山水田园诗鉴赏方法及备考要点文章作者李玉涛赵英屏来源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xx12A20xx325102159近几年高考中山水田园诗较受命题者青睐20xx年至20xx年高考共考了9首山水诗和4首田园...

山水田园诗专题练习

山水田园诗专题练习一知识储备1概念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山村生活的诗作2主要意象自然风光农村景物诗中人物抒情主人公3山水田园诗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1对自由美好的田园牧歌式生活的向往2借以表达对黑暗官场...

山水田园诗学案

采菊东篱下山水田园诗学案命题一组审核马晓英时间20xx1114一学习篇目山居秋暝过故人庄二学习目标赏析两首诗歌并学会鉴赏山水田园诗三学习过程一山居秋暝1走近王维诗佛王维701761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人开元九年...

山水田园诗--中考重点

山水田园诗派盛唐诗派以描写山水田园闲适生活而得名王维孟浩然为其主要作家故又称王孟诗派盛唐经济繁荣社会安定一些文人士大夫等寄情山水便产生了山水田园诗派该诗派以五言为主注重反映山水田园的自然美体物精细状写传神讲究技...

中国山水田园诗的发展轨迹

中国山水田园诗的发展轨迹汉语102孟影10185215摘要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山水田园诗源远流长影响很大循着其发展轨迹我们可以追溯到最早出现景物描写诗的诗经和楚辞时期这一时期可谓是山水田园诗发展的源头陶渊明谢灵运等...

山东省滕州市高中20xx-20xx学年高二语文 诗歌鉴赏之山水田园诗主题单元设计

山东省滕州市高中20xx20xx学年高二语文诗歌鉴赏之山水田园诗主题单元设计123456

山园小梅名句(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