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陆羽与茶经》教学设计

时间:2024.4.14

22.《陆羽与茶经》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和朗读课文,了解茶圣陆羽的传奇事迹和精神品质。

2、帮助学生认识“煎、吭、禄、茶”,会写“煎、舀、吭、茶”,理解“煎茶、舀水、吭声、功名利禄、如火如荼、源远流长、千载难逢、博学多才”等词语。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文章内容,了解茶圣陆羽的传奇事迹和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

 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内容,同时理清文章的结构。

【教学用具】

 查找关于中国茶文化以及陆羽的资料,以帮助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方法】

讲授法 引导点拨法 自主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上课前我们一起来热热身,和我一起写四个字(陆羽   茶经)

教师在黑板写,学生在写字板上写。

2、课前我们同学们收集了一部分的资料,下面就请同学们用简短的语言来介绍你收集的有关他们的资料。

3、那谁能用一句话说一说陆羽和茶经的关系。

教师:非常好。在大家的交流中我们知道了陆羽是中国茶史上一位传奇人物,而茶经则是他写的一部书。【教师在黑板上填书名号和与字】

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位名人,看看从文中我们又会知道些什么?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要做到两点:一、一边读一边想本课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二、一边读一边画出你不理解的词语,并做上标记。

2、下面请同学们将不理解的词语画到白板上。

3、我们一起来看看同学们画出的词语,全班共同理解词语意思。   

煎茶:把茶放入水中煮沸,使所含的成分水中。

吭声:出声;说话。多用于否定式。如本文中的:“陆羽没有吭声。” 

舀水:用瓢、勺等取水。  

功名利禄:功名,旧指科举或官职名称;禄,旧称官吏的奉给。指科举应试考中以后升官发财。泛指名利地位。 

如火如荼:荼,茅、芦等植物开的白花。像火那样红,像荼那样白。原形容军容壮盛,后多形容声势浩大、气氛热烈等。    源远流长:源头很远,流程很长。比喻历史悠久。   

千载难逢:载,年;逢,遇上,碰到。一千年也难得碰到一次。形容机会非常难得。   

博学多才:学识渊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4、(1)在同学们刚刚画出的词语中藏着我们这节课的生字,来,我们借助拼音来读一读、认一认。

(2)我们看看谁组的词语多。

(3)请大家注意这里的“舀”字,中间的横是断开的。和我一起来写两个。

再看这个两个字“茶”和“荼”,他们的区别在哪里?请大家分别写这两个字。

(4)下面我们来玩一个生字猜猜猜的游戏。我会露出字的部分,你猜猜会是什么字。

5、还记得我让大家读课文前布置两个任务,另外一个任务是什么吗?对,说说本课的主要内容?谁愿意来说一说。

【学生说】课文介绍了在中国茶文化历史上留有美名的传奇人物陆羽的生动故事,赞扬了他似茶叶一般清纯的人品,歌颂了他对中国茶业和世界茶叶的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

三、浏览课文,整体感知。

1、说的非常好。这篇课文一共有12个自然段,我想请12名学生来读一读,读的过程中我们还是做到两点:一、一边读一边想,这篇课文一共写了陆羽的那几件事?二、一边读一边画,看看哪几自然段可以合并成一段。

2、小组内说一说你认为这篇课文一共写了陆羽的那几件事?并为每件事情加个小标题。

3、小组汇报:我们组认为本文一共写了三件事。 学生板书:辨别江水(2-8自然段)、 撰写《茶经》(9—11自然段)、 推广茶艺 (12自然段)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总结方法。

1、请同学看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找一名同学读一下,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在句首标出每句的序号。

⑴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呢?①讲中国人饮茶历史源远流长。②讲中国茶史上的传奇人物。③讲这位人物是什么地方的人,他以茶艺闻名天下。④有关他茶艺的故事。

⑵请同学们读第4句话,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衔接,引出后文)

③、第一自然段和下文有何关系?理出文章的结构。(总起——分述)

四、小结。

师总结:四句话由远及近,由大到小、层层深入,最后引向一个生动故事。

五、作业 1、熟读课文  2、读读,抄抄。  (1)振兴古国茶文化  扶植民族艺术花  (2)茶亦醉人何必酒  书能香我不需花

板书设计:   22、陆羽与《茶经》

一、总起——茶圣

二、分述

1、辨别江水(2-8自然段)、

2、撰写《茶经》(9—11自然段)

3、推广茶艺 (12自然段)

22.《陆羽与茶经》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和默读课文,了解茶王陆羽的传奇事迹和精神品质。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内容,了解茶圣陆羽的传奇事迹和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用具】插图

【教学方法】讲授法 引导点拨法 自主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初读了《陆羽与茶经》这篇课文。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一首歌曲是有关陆羽的,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也许它有助于帮你进一步了解陆羽。【播放音乐】下面请同学们翻开书,迅速浏览课文,想一想文中哪一个词最能准确的评价陆羽?(茶圣)陆羽为什么被后人称为“茶圣”?这节课让我们到文中找出依据。

二. 小组交流,深化理解:

上节课我们布置了这节课学习的引学案,下面就请同学们把你的引学案拿出来,和你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你对陆羽茶圣的理解。(要抓住课文的内容,并且结合你收集的课外资料来谈一谈)

三、学生集体汇报,共同学习。

1、学生抓相关语句,扣住重点词句品味,体会,感受,教师根据交流情况,相机指导。 交流的重点预设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辨别江水,精通茶艺(2-8自然段)。(1)学生分角色朗读,结合第一幅插图(陆 羽和李季卿在吃饭席间,用勺子取水的情景。)想象当时情景,感受人物形象。从朗读中你感受到了什么?(陆羽精通茶艺)文中哪些语句具体地表现了陆羽精通茶艺? ——(抓住舀水、掂水、倒水等一系列动作体会) (2)陆羽一舀、一掂、一倒就分辨出江水来,难怪军士由衷的感叹:“陆先生,您真是神了!”(师生齐读这句话) (3)质疑:为什么一舀、一掂、一倒就能分辨出江水来?引导生结合学习链接理解。 

(4).过渡:从陆羽辨别江水的动作中我们读出了陆羽精通茶艺。陆羽被称为“茶圣”,仅仅是因为他精通茶艺吗?

(二)、拒绝做官,撰写《茶经》(9—11自然段) (1)出示自学提示: ①陆羽为什么要写《茶经》?他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这部书的?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 ②为了写《茶经》,陆羽做了什么?花了多长时间?想象陆羽会遇到哪些困难。 读到这里你又有怎样的感受?①重点引导学生抓住两个“毫不……”(一是朝廷好几次要他出任高官,他都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可见他不求功名利禄的态度十分坚决。陆羽拒绝做官意味着拒绝了什么? 二是他为推广茶艺,决心写人们不屑于写的“闲书”时毫不动摇。可见他不随波逐流、不放弃自己推广茶艺的决心十分坚定。陆羽选择撰写《茶经》意味着选择了什么?体会陆羽的志向远大,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陆羽的高尚人品。) 读相关资料,帮助学生感受陆羽的人品: 陆羽一生鄙夷权贵,不重财富,热爱自然,坚持正义。《全唐诗》中载有陆羽一首诗,正体现了它的品格。 不羡黄金磊,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登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凌城下来。 ②A、引导学生抓住“二十一岁”,“十六年”,“三十二州”两个“五年”,“二十六年”,“四十七岁”等数据来体会陆羽为撰写《茶经》作出了无悔的选择,投入了巨大的热情,耗费了毕生的精力,才终于完成这部经典著作。 B、学生七嘴八舌丰富磨难的镜头,深入感受陆羽为了完成自己的理想,所展示的不辞辛苦,坚持不懈,毅力顽强。  生:16年的游历,无数的风餐露宿,日晒雨淋。 生:与陌生人交往中可能遇到的麻烦。 生:还有十年的著书的枯燥与艰辛。…… ③利用所查资料补充介绍(学习11段) 《茶经》是怎样一部书?有何价值? 复句“他不仅……而且……”说明了茶经的内容十分丰富,记述相当细致。

(三)、推广茶艺(12自然段) 自由读,思考:陆羽推广茶艺产生了哪些影响?引导生抓住“如火如荼”和 “也日益……”所在语句来体会。 过渡:同学们现在对“茶圣”又有了哪些新的 理解?陆羽不仅精通茶艺,有较高成就,还品格高尚,无私奉献,真正堪称“茶神”、“茶圣”!

四. 练读拓展 1、浏览全文找出文中的三个递进复句,划出来,并在旁边批注每一个复句在文中的作用。  2、反馈: ①第九自然段第一句:承上启下,概述陆羽特点。  ②第十一自然段第二句:概述《茶经》的内容。 ③第十二自然段第四句:概述茶艺的影响。

五、品味赏析 这篇文章结构清晰,语言优美,人物形象突出。让我们共同来品味赏析文章写作方面的特色。找出最令自己欣赏的地方,并说出欣赏的理由。

 1、例:文章按照“总起——分述”的思路安排的。这样行文,文路清晰,读者易于捕捉重点信息。

 2、学生边读边想,交流发现。 ☆首尾呼应——开篇写陆羽是中国茶史上的传奇人物,是“茶圣”,结尾写到陆羽被后人尊称为“茶圣”。) ☆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三个事例,“撰写《茶经》”最为详细、突出,“辨别江水”较为详细,“推广茶艺”则很简略。) ☆过渡自然——第九自然段第一句,承上启下,引出陆羽的又一个特点。 ☆“辨别江水”一事中,抓住陆羽的动作、语言描写突出人物的特点。 ☆利用具体数字来突出陆羽为撰写《茶经》的巨大付出,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巧用关联词——第十一自然段中“不仅……而且……”说明《茶经》内容十分丰富,记述相当细致。第十二自然段中“不仅……还……”突出了陆羽推广茶艺对国外的影响。

 3、小结:本文采用总分的结构;首尾呼应,过渡自然;三件事有详有略,重点突出;对人物刻画有正面描写,有侧面烘托。这些方法我们在写作中可以学着运用。

 六、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老师今天还为大家带来了一段茶文化的视频,请同学们边欣赏别根据你今天学习的内容为陆羽或者茶经写一段评论或者感言。

七、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有关茶文化的文章

板书设计: 22、陆羽与《茶经》茶圣                    

1、   

辨别江水精通茶艺(较详)

             2、  撰写《茶经》人品高尚、志向远大(最详)

3、  推广茶艺甘于奉献(略)

                         


第二篇:22 陆羽与《茶经》_课件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S)版

六年级下册

22 陆羽与《茶经》

板块:教学设计—课件

说说陆羽

《茶经》系统地总结了当时的茶叶采制和饮用经验,全面论述了有关茶叶起源、生产、饮用等各方面的问题,传播了茶业科学知识,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发展,开中国茶道的先河。《茶经》是中国古代最完备的茶书,除茶法外,凡与茶有关的各种内容,都有叙述。以后的茶书皆出于此。

精通茶艺

博学多才

不慕荣华富贵,不求功名利禄

人品高尚,目标远大

为达目标不辞辛苦,坚持不懈著成《茶经》,贡献杰出推广茶艺,影响深远

曾千不不不不向羡羡羡羡羡竟万暮朝白黄凌羡登入玉金城西台省杯磊下江来水

赏析提示

文章结构、写作顺序、材料安排、详略处理、词语运用、人物刻画

读一读,背一背。

☆振兴古国茶文化扶植民族艺术花☆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需花

更多相关推荐:
小学科学《植物和我们》教学设计和反思

小学科学植物和我们教学设计和反思石艳军教学目标一过程与方法1能够调查植物的用途2能用画图的方法描述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二科学知识1知道植物对人类的贡献2知道我们吃的某些食物是植物的哪部分3知道一株完整植物的各...

小学科学教学案例及反思

小学科学教学案例及反思鹤山市沙坪第二小学电话8930380清清的水课堂实录片段及反思鹤山市沙坪第二小学李国英清清的水选自粤教科技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走进水世界的第一课教学片段一情境导入动画演示并电脑解说同学...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

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杠杆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杠杆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杠杆教学设计二设计思路及理论依据设计思路本节课是学生让进一步了解一些简单机械及应用这是第一课时内容包括什么是杠杆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等内容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教材把实验和结...

小学科学四下教案及教学反思(1)

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0xx年2月教科版修订版四年级下册教材目录第一单元电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2点亮小灯泡13简单电路4电路出故障了5导体与绝缘体6做个小开关7不一样的电路连接第二单元新的生命1油菜花开了...

小学科学《植物和我们》教学设计和反思

植物和我们苏教版小学科学三下执教锦园小学张冰智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调查植物的用途2能用画图的方法描述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知识与技能1知道植物对人类的贡献2知道我们吃的某些食物是植物的哪部分3知道一株完整...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评价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评价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水变热了教学设计及反思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水变热了教学案例万德中心小学孔燕教学目标1会做热对流的实验能用图形表示自己的研究结果2愿意合作交流体验到通过合作与交流能更好地完成认知能利用掌握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小问题3知道热在液体...

小学三年级教科版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1]

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生长成一株植物过程与方法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认识...

小学科学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前言义务教育科学课程36年级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习方式学业评价等各个方面与自然课程都有很大不同以及实现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

蜗牛科学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蜗牛教学设计学习目标过程与方法通过近距离有目的地观察和描述蜗牛在观察过程中提出问题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知识与技能了解蜗牛的身体构造生活习性了解蜗牛是通过腹足进行运动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对小动物的兴趣和爱...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案例名称6和7的乘法口诀教学内容分析6和7的乘法口诀是乘法口诀教学的后一部分内容因此应该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多练习记忆口诀多做练习也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们自己进行小组讨论然后让学生自己总结出6...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与反思(1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