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文言文情景式默写

时间:2024.4.20

必修一文言文情景式默写

1苏轼在《赤壁赋》中描写了客吹洞箫的效果,其中运用了侧面描写的两句是 “ , 。”

2荀子《劝学》中论述“品德高尚的人每天反省自己,就会智慧通达,行为无错”的名句是“ , 。” 3苏轼《赤壁赋》中“客”感叹自己生命短暂,羡慕长江流水不息的句子是 “ , 。”

4苏轼《赤壁赋》中写作者与友人于扁舟中举杯共饮的句子是“ , 。

5韩愈在《师说》中,表达自己写作目的的两句是“ , 。” 6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 印证了这句话。 7韩愈《师说》中“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观点相同。

8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 。 9韩愈认为择师的标准是: ,

10 《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 , ; , 。”11“ ”,通过“木”与“金”的

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12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的名句。而《荀子.劝学》中则用“”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13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 , 。” ,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螃蟹虽有六跪而二螯,然 “ , ”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学习必须用心专一,才能获得成功。

15本文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 , 。

16《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他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 , 。 17

”,

“ , ”一致。

18 柳宗元曾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这与韩愈《师说》

“ , , ”所描述的现象一样。

19从师态度不同,结果也不同。古之圣人才智超出一般人很远,“;今之众人才智低于圣人很多,“ ”,这就造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

结果:是故“ , ”。

20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

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21写江上水汽弥漫,

22叙写江水流逝却始终长流不息,月亮盈亏却无所增减的哲理的句子:

, ; , 。

23.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

, 。

24.写作者在江面上自由飘荡,似乎是在浩荡的宇宙间乘风飞行,飘飘忽忽升入仙境里去的句子


第二篇:必修一默写文言字词


默写:

____________________, 。;书生意气,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曾记否,到中流击水, ?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韩愈《师说》)

,。(《荀子·劝学》)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哀吾生之须臾, 。 ,抱明月而长终。(苏轼《赤壁赋》

,水光接天,,。(苏轼《赤壁赋》)

彼童子之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吾所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采菊东篱下, 。(陶渊明《饮酒》)

苟非吾之所有, 。(《赤壁赋》)

古之学者必有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桂棹兮兰桨,_________________ 。渺渺兮予怀, ____________ 。 (苏轼《赤壁赋》)

必修一默写文言字词

举酒属客, ,_ __ 。(苏轼《赤壁赋》))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 。(韩愈 《师说》)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 。(荀子《劝学》)

锲而不舍, ; ,金石可镂。(《劝学》)

是故_____________,无长无少,______________,师之所存也。(《师说》)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 ,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顺风而呼, ,而闻者彰。(《荀子·劝学》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柳宗元,字 ,世称“柳河东”和“柳柳州”,写作过“永州八记”。他和《师说》的作者韩愈在唐代的文坛上兴起过 。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 。(苏轼《赤壁赋》)

吾尝终日而思矣, ,吾尝跂而望矣, 。

1

吾师道也, ?(韩愈《师说》) 鹰击长空, ,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 。

舳舻千里, , ,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苏轼 《赤壁赋》) 子在川上曰:“ , !”(《论语·子罕》) 翻译: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哀叹我们生命的短促,羡慕长江的无穷无尽。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那些教育儿童的老师,教孩子们读书,让他们学会停顿断句的,并非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释疑难的老师。)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苍茫暮色,从远而来,一直到什么也看不见了却还不想回去。(“至”1意为来;“至”2意为“一直到”,“直至”;“犹”译为“还”“仍然”)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

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再说那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宰者,如果不是我应有的东西,虽说是一丝一毫也不拿取。)

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寄托蜉蝣一般短暂生命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像大海里的一粒小米。)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如果从变化的一面去看,那么天地万物的变化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会停止。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所以不积累小步,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外;不汇聚细流,就没有办法成为江海。)

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所以我写这篇文章把这件事记下来。这一年是元和四年。(“之”这;“志”,记;判断句,)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断句停顿不理解,向老师学习,疑惑不能解决,却不向老师求教,小的地方学习,而大的方面丢弃,我看不出他们是明白事理的。)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广博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验反省,就能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君子的天赋不是和一般人不同,是他们善于借助客观条件啊。)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何况我和你在江中捕鱼,在沙洲上打柴,和鱼虾做伴,与麋鹿交友。(得分点:渔樵,状语后置句,侣、友)

2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高低不平,空阔低洼,连绵起伏,不可胜状;有的像是蚂蚁窝,有的像是蚂蚁洞。看似尺寸之间,实则千里之外,全都聚集眼前,没有逃脱隐藏的。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萧声呜咽,像含怨,像怀恋,像抽泣,像低诉。余音悠长,像细长的丝缕延绵不断。)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雕刻(一下)就放掉它(不刻),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雕刻不停(的话),金石也能雕刻(成功)。(准确把握实词含义,补出省略的成分)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森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每日带着随从登上高山,进入密林,走进弯弯曲曲的溪流,凡是有幽美的泉水和怪形岩石的地方,不论多么远,没有我们不到的。)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老师是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的人。)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学生高明,懂得道理有先有后,技能学业各有专门研究,如此罢了。)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所以无论高贵无论低贱,无论年长年少,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得分点:无,判断句)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这是造物者(恩赐)的无穷无尽的大宝藏,你我尽可以一起享用。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流逝的就象这水,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时圆时缺的就象这月,终究又何尝盈亏。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我曾经整天地思考,不如片刻学习的收获大。)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我学习的是道理,哪里计较他生年比我早还是晚呢?)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它能)使得深渊中的蛟龙(为之)舞动,使得孤舟上的寡妇(为之)哭泣。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我原)认为凡是这个州的有奇异姿态的山水,都为

我所拥有、欣赏了,却未曾知道西山的怪异独特。(是州,这个州或永州;山水有异态者,定语未前置译为“山水有奇异姿态的”也给分;而,但,却;整个句子通顺)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向上吃泥土,向下饮泉水,是因为用心专一。(得分点:定语后置句,上、下,用)

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战船连接千里,旌旗遮蔽天空,临江饮酒,横握着长矛吟诗,本是一时的豪杰,如今在哪里呢?)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如果从没有变化的一方面去看,那么事物和我们都是无穷无尽的,还羡慕什么呢?)

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不知不觉中我的身心与天地间的浩然之气隔化在大自然中,已不知道哪里是尽头了。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凡是心中能想到的,睡梦中都能出现。 二、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泳) 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低于) 3、方其破荆州,下江陵。(攻占)

4、顺流而东。(东进) 5、外与天际。(交会) 6、卧而梦。(做梦) 7、故为之文以志。(写文章) (二)名词作状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天) 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向上,向下) 3、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向西,向东) 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向南) 5、日与其徒上高山。(每天)

6、四望如一(名作状,向四面;数词用作形容词,相同) (三)形容词作名词。 1、其曲中规。(弯曲的弧度) 2、吾未见其明也。(高明的地方)

3、萦青缭白。(青山,白水) 4、自远而至。(远处) 5、穷山之高而止。(顶点) (四)形容词做动词。

1、不知东方之既白。(显出白色) 2、穷回溪。(走到尽头) 3、穷山之高而止。(走到尽头) (五)使动用法。

1、舞幽壑之潜蛟。(使……起舞) 2、泣孤舟之嫠妇。(使……哭泣) (六)意动用法。

1、而耻学于师。(以……为耻。)。

3

2、孔子师郯子。吾从而师之。(以……为师。) 3、侣鱼虾而友糜鹿。(以……为侣,以……为友。) 4、始指异之。(以……为异。) 虚词归纳 (一)而

1、连词,表转折。

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⑵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⑶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⑷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⑸惑而不从师。 ⑹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⑺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⑻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⑼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⑽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 ⑾而不知其所穷。 ⑿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⒀小学而大遗。 2、连词,表修饰。

⑴吾尝终日而思矣。 ⑵吾尝跂而望矣。 ⑶登高而招。 ⑷顺风而呼。 ⑸则群聚而笑之。 ⑹倚歌而和之。

⑺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⑻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⑼攀援而登,箕踞而遨。 3、连词,表递进。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4、连词,表并列。

⑴蟹六跪而二螯。 ⑵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⑶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⑷侣鱼虾而友麋鹿。 5、连词,表承接。

⑴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⑵人非生而知之者。 ⑶吾从而师之。 ⑷择师而教之。 ⑸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⑹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⑺卧而梦。 ⑻觉而起,起而归。 ⑼自远而至。 6、连词,表因果。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7、连词,表条件。 穷山之高而止。 8、与“已”连用,表陈述语气。 如是而已。 (二) 焉

1、风雨兴焉;蛟龙生焉。(兼词,于之,从这里) 3、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句末语气助词,了) (三)之 1、代词。

⑴青,取之于蓝。(代靛青) ⑵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代“冰”) ⑶人非生而知之者。(指代知识、道理等) ⑷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指代童子) ⑸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 ⑹郯子之徒。(代词,这)

⑺作师说以贻之。(代词,他,指代李蟠) ⑻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它) ⑼耳得之而为声。(代词,它) ⑽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代词,它们) ⑾始指异之。(代词,它,指西山)

⑿故为之文以志。(代词,它,指宴游西山这件事) ⒀圣人之所以为圣。(指代这件事) 2、助词。

⑴不如须臾之所学。(用于定语和中心词间,无实义) ⑵彼童子之师。(的)

⑶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的) ⑷古之学者必有师。(的)

⑸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的) ⑹月出于东山之上。(的)

⑺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的) ⑼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的标志) ⑽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的标志) ⑾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的标志)

⑿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⒀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取独) ⒁苟非吾之所有。(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⒂吾与子之所共适。(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⒃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⒄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取独)

⒅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⒆不知日之入。(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⒇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21)六艺经传皆通习之。(音节助词) (四)于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从,比) 2、善假于物也。(介词,表对象,可不译) 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比)

4、而耻学于师。(向) 5、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对于) 6、其皆出于此乎?(从) 7、不拘于时,学于余。(被,向) 8、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

9、月出于东山之上。(从) 13、渔樵于江渚之上。(在) 10、徘徊于斗牛之间。(在) 11、于是饮酒乐甚。(在) 1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

14、寄蜉蝣于天地。(在) 15、托遗响于悲风。(给) (五)乎

1、介词,相当于“于”。

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对) ⑶相与枕藉乎舟中。(在) ⑵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在,比) 2、语气助词。

4

⑴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表反问, “吗”、“呢”) ⑵其皆出于此乎?(表揣测,译为“吧”、“呢”)

⑶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表感叹,与“嗟”连用,译为“唉”)

⑷呜乎!师道之不复也可知矣!(表感叹,与“呜”连用,译为“唉”)

⑸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表反问,译为“吗”、“呢”) ⑹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表反问,“吗”、“呢”) ⑺而又何羡乎?(表疑问,译为“吗”、“呢”) 3、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的样子。 ⑴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⑵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⑶郁乎苍苍。 ⑷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 ⑸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六)其

1、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那些,指代疑难问题)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指代“生平吾前”者) 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他的) 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

5、其可怪也欤。(副词,与也“欤”配合表反问语气,相当于“这不是……吗?”) (七)也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末语气助词,与“者”连用,表判断)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 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 4、其可怪也欤。(句末语气助词,与“欤”连用加强语气) 五、一词多义 (一)师

1、古之学者必有师。(老师) 2、吾师道也。(学习) 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从师求学) 4、吾从而师之。(以……为师) (二)传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传授)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流传) 3、六艺经传皆通习之。(解释经文的著作) (三)穷

1、穷回溪。(走到尽头) 2、而不知其所穷。(尽头) 3、穷山之高而止。(走到尽头) (四)绝

1、而绝江河。(横渡) 2、不绝如缕。(断) (五)梦

1、卧而梦。(做梦) 2、梦亦同趣。(名词) (六)始

1、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曾经)

2、始指异之。(才) 3、游于是乎始。(开始)

(七)则

1、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却) 2、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就) 3、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那么) (八)惑

1、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疑惑) 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糊涂) (九)行

1、三人行,则必有我师。(走路) 2、余嘉其能行古道。(履行) (十)复

1、师道之不复可知矣!(恢复) 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再) (十一)如

1、纵一苇之所如。(往) 2、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像) (十二)东

1、东望武昌。(向东) 2、顺流而东也。(东下,东进) (十三)然

1、凌万顷之茫然。(……的样子)2、何为其然也?(这样) (十四)所以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用来……的) 2、圣人之所以为圣。(……的原因) (十五)异

1、始指异之。(以……为异) 2、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独特) (十六)特

1、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特别) 2、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超出一般) (十七)为

1、余自为僇人。(成为) 3、輮以为轮。(做) 2、故为之文以志。(介词,表目的) (十八)夫

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句首语气助词) 2、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那)

(十九)道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风尚,传统) 六、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7、是岁,元和四年也。 2、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 4、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5、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6、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二)省略句

1、鞣以(之)为轮。 3、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之)。 2、假(于)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4、吾从(之)而师之。 5、始指(之)异之。 (三)状语后置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善假于物也。 4、而耻学于师。 5、师不必贤于弟子。 6、学于余。 7、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8、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9、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10、相与枕藉乎舟中。 (四)定语后置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2、凌万顷之茫然。 (五)宾语前置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何为其然也? 3、而今安在哉 4、而又何羡乎? (六)主谓倒装 渺渺兮予怀。 (七)被动句

1、不拘于时。 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八)疑问句

1、何为其然也? 2、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3、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6、而又何羡乎? 4、而今安在哉? 5、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5

更多相关推荐:
必修四必修五情景式名句名篇默写

高中语文必修四理解性默写望海潮柳永1钱塘风景优美柳永在望海潮中运用比喻描写杭州城内美丽风光描写了茂密如云的树木浪涛汹涌的海潮的句子是2在望海潮中运用数量词写景描写山清水秀繁花茂盛桂花飘香荷花满湖的句子是3下阙中...

必修5情景式默写师用

必修5情景式名句默写归去来兮辞情景式名句默写1归去来兮辞中回顾当初为了谋生而出仕而今感到自责而回头不迟的诗句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2归去来兮辞中表现自己摆脱束缚重返自然地欢快舒畅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3归去...

必修五情景式默写训练及答案

必修五情景式默写训练及答案归去来兮辞陶渊明10年16考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起笔二句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表达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2两句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3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两句写诗人问道于行人恨晨光微弱...

必修五情景式默写训练题答案

必修五情景默写归去来兮辞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描写作者登山临河长啸赋诗的诗句是描绘了作者顺随自然的变化走到生命的尽头2山水鸟是诗人们钟爱的意象在诗人笔下它们或灵秀或壮阔或低吟或高唱给作品增添了丰富的意趣如陶渊明归...

必修5情景式名句默写

情景式名句默写之必修五每空2分共150分1归去来兮辞中回顾当初为了谋生而出仕而今感到自责而回头不迟2归去来兮辞中表现自己摆脱束缚重返自然地欢快舒畅3归去来兮辞中表达归心似箭的诗句是4诗人自斟自酌享受室中之乐5作...

必修五情景式默写训练及答案

必修五情景式默写训练及答案归去来兮辞陶渊明10年16考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起笔二句归去来兮表达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2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两句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3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两句写诗人问道于...

必修五情景式默写训练及答案

必修五情景式默写训练及答案归去来兮辞陶渊明10年16考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起笔二句归去来兮表达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2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两句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3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两句写诗人问道于...

高二语文必修5名句默写

高二语文必修5名句默写归去来兮辞陶渊明1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奚惆怅而独悲2知来者之可追3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4载欣载奔僮仆欢迎5倚南窗以寄傲6而知还抚孤松而盘桓7忧8农人告余以春及亦崎岖而经丘9泉涓涓而始...

高中语文必修5名句默写

高中语文必修5名句默写1既自以心为形役2知来者之可追3登东皋以舒啸4鸟倦飞而知还5实迷途其未远6时维九月烟光凝而暮山紫7云销雨霁8关山难越萍水相逢9老当益壮穷且益坚10访风景于崇阿1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12形影相...

必修二情景式默写训练(用)

必修二情景式默写训练诗经氓1在诗中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另一说用桑叶茂盛比喻男子情感旺盛之时的句子是2桑葚是甜的鸠多食则易致醉比喻爱情是美好的人多迷恋则易上当受骗的句子是3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

历年高考语文名篇名句默写整理

20xx全国卷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1木直中绳其曲中规不复挺者故木受绳则直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2长太息以掩涕兮屈原离骚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行路难行路难今...

情景式句篇默写练习

情景式名句名篇默写练习1离骚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3孔子曾对学与思二者的关系作过辩证论述他说4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就后唐庄宗...

必修5情景式名句默写(2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