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宋山水田园诗

时间:2024.4.13

章节名称:第十六章 晋宋山水田园文学

授课时数:10

教学目的和任务:

了解晋宋山水田园诗歌的创作概况。了解晋宋山水田园文学兴起的原因。掌握陶渊明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谢灵运山水诗的艺术风格,鲍照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艺术成就。

教学重点和难点:

陶渊明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教学方法:讲授

教学过程(内容、方法、步骤):

第十六章 晋宋山水田园文学

东晋文坛,玄言诗占了统治地位。直到东晋末的陶渊明,才给文坛带来了富于现实内容,具有独特风格的创作。陶渊明的田园诗充满了对污浊社会的憎恶和对纯洁田园的热爱。晋宋之际,文人诗歌的题材由游仙、玄言转向山水自然,到刘宋元嘉之际,“三大家”之一的谢灵运,首先突破东晋玄言诗的统治,开始山水诗创作,为我国古典诗歌开辟了新天地。

第一节 山水田园文学的兴起

山水田园诗兴起的原因:

1.世族庄园经济,为士族文人提供舒适优裕的生活环境和赏心悦目的山水田园之美,并影响了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学创作的题材。

2.永嘉南渡后,北方士人南迁,江南秀丽山川景色,让文人们登临山水,流连忘返。他们纵情山水,在自然山川中澄怀观道,体悟玄理。

3.朝隐之风的影响,士人在自然山水中寻找到精神慰藉。晋宋王室与士族,士族与士族之间的矛盾,使一部分士人在世俗功利的追求、个人的全身远祸之间,寻求“朝隐”,不仅能缓冲出仕和入仕的矛盾,也能满足士人生活上溺于享受、思想上耽于玄理的需求。

4.玄学之风的影响。魏晋玄学在清淡中发挥老庄自然哲学观、体认人与自然的关系。玄言诗中己开始出现一些山水诗句作为玄学名词的印证或点缀。东晋玄言诗人孙绰曾讽刺人说:“此子神情都不山水、而能作文?”(《世说新语·赏誉》)由此可见,玄言诗中本来就孕育着山水诗的成分。刘勰说:“宋初文咏,体

有因革。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文心雕龙·明诗》)山水诗给文坛带来了清新的空气和活力,最终取代了“平典似道德论”的玄言诗。

第二节 田园诗人陶渊明

一、陶渊明的生平与思想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出生于没落的官僚家庭。其一生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1)、29岁以前家居读书,青少年时代受道家思想和传统儒学的影响,既培养了“性本爱丘山”,崇尚自然,乐道安贫的意趣,同时也树立了“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拯救世民、建功立业的报负。

(2)、29—41岁,为时官时隐时期。他在29岁初登仕途后的13年间,断断续续做过祭酒、参军、县令一类低微的官。他的“大济苍生”的理想与污浊残酷的现实发生了矛盾,他既无力革除时弊,又不愿同流合污而使“志意多所耻”,便在41岁时从彭泽令任毅然去官归田。

(3)、41—63岁为归隐时期,此后一直过着躬耕隐居的生活,经济窘迫,生活困顿。但是田园生活中淳朴诚笃的环境与人际交往,使他心灵得到慰藉。然而他毕竟受过儒家积极用世的思想影响,只因为在当时形势下,济世志怀的理想无法实现,才退而躬耕,“独善其身”,故而有时思想斗争激烈,时常在诗中倾吐壮志难酬的苦闷与慨叹。

二、陶渊明诗歌的思想内容

陶渊明现存诗120多首,多为五言,内容很广,最主要是咏怀诗和田园诗。 咏怀诗:主要表现诗人不同时期的理想、志趣和人生感受。既有中年时亦官亦隐的内心矛盾,又有归隐后复杂苦闷的思想情怀。《杂诗》第二首写道:“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从中可见诗人在光阴虚掷中极度矛盾不安的心境。在《饮酒》二十首里,他借着“醉人”的语言,或指责社会上是非颠倒(第六首)或鄙弃世俗的虚伪和欺诈(第十二、十九首),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此外,还有一部分诗歌是诗人表白自己守志不阿的耿介品格,《和郭主薄》诗说:“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菊花、青松正是诗人高洁品格的写照。还有一部分诗歌是对孤贫处境的哀叹。《咏贫士》第一首:“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暧暧空中灭,何时见余辉?”孤云,象征着诗人的处境和命运。

田园诗在陶渊明诗歌中占有突出的重要地位,思想内容丰富,主要有:

(1)、描绘了田园风光的无限美好和对纯朴田园生活的热爱。如《归园田居》第一首:“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等句,把平凡的农村景物写得富有诗意。“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是诗人喜悦之情情不自禁的流露。

(2)、描写躬耕生活及与劳动人民的关系。《归园田居》其三:“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其二“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等句,表现作者对农作物生长的关心。

(3)、反映农村的凋敝景象和诗人自己的生活困顿。《归园田居》其四:“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写战后农村生活的荒凉;“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造夕思鸡鸣,及晨愿乌迁”(《怨诗楚凋示庞主薄》),真实地反映了饥寒的苦辛。

(4)、表现诗人美好的社会理想。《桃花源诗》提出了一个人人参加劳动,人人过着美好生活,“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的乌托邦理想社会。这是陶渊明田园诗的一个新发展。

三、陶渊明诗的艺术成就

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主要是平淡与醇美统一的风格。因其贴近生活,故平淡自然;因其富有真情实感和意境,故感觉亲切、醇美有味。这就是平淡之中有醇美。具体说来:

1.善以白描及写意手法勾勒景物、点染环境,把平淡无奇的田园生活写得充满诗情画意。《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平淡醇美,表现在诗人不动声色的白描之中。农村常见的景物,构成一个朴素自然,恬静优美的艺术境界。“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务农各自归,闲暇则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平淡无奇的八句诗却写出一片生动的田园生活的声音和气氛。

2.浑融完整,意境高远,诗歌包含哲理,使情、景、理有机融合。《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是写意传神、意与境适然相遇,“一片化机、天真自具”的艺术境界。“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表现出诗人任性自然的人生理想。

3.语言精工而本色。语言朴素真率,笔调疏淡,风韵深厚,多用口语、双关语。陶诗多用质朴自然的“田家语”,但凝练,极富表现力。如“鸟?欢新节,泠风送余善”(《怀古田舍》),“欢”、“送”两个动词,移情于物,巧妙地传达诗

人的情绪。“蔼蔼堂前林,中夏贮前荫”(《和郭主薄》),“贮”用得十分生动形象,林荫仿佛如清泉一样可以贮存。由此可见,陶诗于本色中见精工,于平淡中见华彩。正如苏轼所论“陶诗 质而实绮,癯而实腴”(《与苏辙书》)。

陶诗风格多样,既有田园诗表现出的平淡醇美,也有咏怀、咏史诗所表现出金刚怒目式的慷慨豪放风格,《咏荆轲》、《读山海经》其十,(“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借助歌咏荆轲、精卫、刑天虽死不屈的精神,表明自己疾恶抗暴的感情,表现了“金刚怒目式”的一面,是对阮籍《咏怀诗》、左思《咏史》诗的继承。

四.陶渊明的辞赋和散文

陶渊明现存的散文6篇,辞赋3篇。数量不多,影响不小。他的散文内容上摆脱了谈玄与言佛,艺术上基本摈弃了骈丽与繁缛,一反流俗,归于自然,语言朴素简洁、文风淡泊而传神。《五柳先生传》是诗人自撰的小传。在不到二百字的篇幅中,以精粹的笔墨描写他的爱好、生活态度以及思想性情等各方面。《桃花源记》生动地展现了理想的生活图景、令人悠然神往。《与子俨等疏》追叙生平思想与经历、笔端饱含感情。《自祭文》,追叙一生志愿、表现了诗人铮铮骨气。

陶渊明的辞赋继承了抒情小赋的传统,但洗净铅华,感情真挚。《归去来兮辞》是诗人辞谢归隐的宣言书,历来为人称颂。文中着力描写了他由迷途折回的喜悦以及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从中表现了他高洁的志趣。《感士不遇赋》抒发了诗人对“士不遇”的感慨,也揭露了“士不遇”的原因,从中也展现了诗人耿介不阿的品格。《闲情赋》是用铺排的写法表现男女之间深挚的感情。关于题旨,众说不一,或以为以男女比附君子之事。

五.陶渊明的影响

思想人品方面:恬淡退隐,固穷守节,不屈事权贵,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人品峻洁,精神高尚,教育和影响了无数代作家。

诗歌创作方面:他是汉魏六朝最杰出的诗人,是田园诗派的开山之祖。对田园诗题材的开掘,情、景、理交融的美学旨归,自然纯真的风格,均有巨大的影响。

第三节 山水诗人谢灵运

谢灵运(385—433),祖藉群阳夏人,世居会稽。出身贵族,18岁时袭封康乐公,世称谢康乐。他热中于功名,但因仕途不得意,并常称病不朝,纵情山水,

排遣苦闷。

谢灵运是我国第一个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他的诗以山水为主,开山水诗一派。

谢灵运山水诗的特色:

1.善于刻画山水景物,营造画境。他用富丽精工的语言描绘永嘉、会稽、彭蠡湖等地的自然景色。他用移步换景式的游览,领略并描绘大自然山水之美,写景状物逼真,如“芰荷叠映蔚,蒲稗相因依,”(《石壁精舍还湖中作》)但重形似,缺立神韵和思想深度,主客体之间往往是游离的,因而不像陶渊明诗所具有的意境美。

2.工于锤炼字句,重辞采,讲对偶、多用典。

3.结构单调、雕琢太甚,晦涩难解,多名句而少名篇。其诗结构模式是:“叙事——写景——说理。”先写出游,后写所见所闻的景物,结尾或谈玄理或发感喟,如同旅行日记。如《登池上楼》先写官场失意的牢骚,次写满园春色,结尾表示旷达情怀。全篇大都用对偶句,平板缺少变化,砌砌词藻,重复累赘,有雕琢失真之弊。只有“池塘生春草,园柳变禽鸣”,浑然天成,富有生机。因此后人对他有多名句,少佳篇之讥。

谢灵运真正把山水当作审美和描对象,对扭转玄言诗风,开创山水诗派,贡献是很大的。对后世诗家如谢朓、王维、孟浩然的山水诗产生了深远影响。谢灵运善于雕章琢句,对齐梁永明体诗也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第四节 颜延之与鲍照

一、颜延之

颜延之与谢灵运齐名,他们和鲍照合称为“元嘉三大家”。

颜延之现存诗29首,多为应诏之作,未见有山水诗。其诗写得较好的有《五君咏》(咏叹阮籍、嵇康、刘伶、阮咸、向秀等五人),借咏怀古人,抒发幽愤。《北使洛》,写中原残破,较有感情。

但总的说来,颜诗不如谢诗。其诗缺乏兴会和才华,多镂金错彩,好用典故,文章殆同书抄。

二、鲍照

鲍照(414?—466),字明远。出身寒微,少年时就有才名,但一生备受压抑。曾任过国侍郎、秣陵令、永嘉令、临海王子顼参军。后子顼谋反赐死,他也

死于乱军,世称鲍参军。

1、诗歌的主要内容

鲍照“才秀人微”(《诗品》),生活在门阀士族统治的时代,处处受到压抑,所以与左思一样痛恨世族制度。鲍照今存诗200多诗,其代表作是《拟行路难》18首和《拟古》八首。其诗歌的主要内容是:

(1)反映社会的不平,抨击门阀制度对人才的压抑,抒发愤世激俗之情。《拟行路难》其六:“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诗歌抒发了有志难伸的激愤,弃官归隐后在表面快乐温馨的背后是诗人无可奈何虚掷光阴、消磨壮志的悲凉。最后两句在自我解嘲中借古人为己鸣不平,甚锋芒暗指士族社会和那些邪恶势利小人,表现了诗人孤直耿介、傲岸不屈的性格。

(2)描写边塞征戍生活,抒写报国壮志。《代出自蓟北行》,他歌颂边塞将士“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的英勇战斗精神。《代东武吟》写出了一个穷老还家的士兵报国无路的痛苦,全诗意绪悲凉,主题深刻。

(3)另有游宦思乡、感伤年命,抒写爱情及写景咏物等内容。

2、鲍照诗歌的艺术特色:

(1)继承汉魏乐府诗形式及传统,笔力雄建、直抒胸臆。七言诗和杂言的乐府诗最能体现其诗歌特色。其代表作《拟行路难》,内容深刻、感情奔放,诗人悲愤不平之气,溢于言表。

(2)工于写景、工于比兴。“伤禽恶弦惊,倦客恶离声。离声断客情,宾御皆涕零。涕零心断绝,将去复还诀。”(《代东门行》)描摹行旅场景,真实生动。《梅花落》通篇比兴,借梅花以赞美坚贞正直之士,借杂树以讥讽无节操之人。

(3)奇特瑰丽、气象雄浑、风格豪放俊逸,颇富浪漫色彩。鲍照体气豪迈,内心又多强烈冲突,更兼受南朝尚美文化的薰陶,故其诗俊逸雄迈,华而不弱,声情气茂,贯注全篇。杜甫说:“清新庚开府,俊逸鲍参军”。(《春日忆李白》)所谓“俊逸”,指的是他诗歌感情奔放,音节激昂顿挫,富于变化的特色。

3、鲍照在诗史上的地位:

(1)继承和发扬了汉魏风骨,代表了诗歌的正确方向。

(2)在向民歌学习过程中,不仅以丰富的内容充实了七言诗的形式,而且变逐句用韵为隔句用韵,并可自由换韵,拓宽了七言诗的发展道路,对七言诗的

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鲍照是第一个大力创作七言诗的诗人,他的七言乐府作品,对唐代李白、高适、岑参、杜甫等诗人有很大的影响。

(3)其边塞题材的诗歌为唐代五绝及边塞诗派的形成颇有影响。


第二篇:田园诗代表作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这是一首朴实自然的山村记游诗。诗人用真挚的感情,明朗的笔调,描绘了山村景物和农家习俗,生活气息十分浓郁。

诗中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家乡的风光和习俗,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诗的头两句,用“莫笑”和“足鸡豚”这些亲切的词语,表现了村民待客忠厚真挚的情态。诗的第三、四两句对山村风光的描绘,是历来为人称颁的名句。第三句中的“重”、“复”二字同义,再和“疑”字一起,写出了山水重叠回环令人迷惑的景象;第四句中的“暗”、“明”相互陪衬,再和“又”字一起,描绘出绿树荫荫、鲜花灼灼,令人惊喜的景象。诗的第

五、六两句,写这里的民风民俗,箫鼓齐鸣,衣冠简朴,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农村生活的赞美。诗的最后两句,作者抒发感情。这里的热情招待,优美风光,淳朴民俗,使诗人兴致勃勃,但诗人没有直接叙述这种心情,而是通过另一种形式曲折地表现,说“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足见兴致浓厚而强烈。

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腊酒,指上年腊月酿制的米酒。豚,是小猪。足鸡豚,意谓鸡豚足。这两句是说农家酒味虽薄,而待客情意却十分深厚。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次联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广泛被人引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读了如此流畅绚丽、开朗明快的诗句,仿佛可以看到诗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峦间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见浓茂,蜿蜒的山径也愈益依稀难认。正在迷惘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其喜形于色的兴奋之状,可以想见。当然这种境界前人也有描摹,这两句却格外委婉别致,所以钱钟书说“陆游这一联才把它写得‘题无剩义’”(《宋诗选注》)。人们在探讨学问、研究问题时,往往会有这样的情况:山回路转、扑朔迷离,出路何在?于是顿生茫茫之感。但是,如果锲而不舍,继续前行,

忽然间眼前出现一线亮光,再往前行,便豁然开朗,发现了一个前所未见的新天地。这就是此联给人们的启发,也是宋诗特有的理趣。人们读后,都会感到,在人生某种境遇中,与诗句所写有着惊人的契合之处,因而更觉亲切。这里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阴道上,信步而行,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于是这两句诗就越出了自然景色描写的范围,而具有很强的艺术生命力。 此联展示了一幅春光明媚的山水图;下一联则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读者不难体味出诗人所要表达的热爱传统文化的深情。“社”为土地神。春社,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这一天农家祭社祈年,热热闹闹,吹吹打打,充满着丰收的期待。这个节日来源很古,《周礼》里就有记载。苏轼《蝶恋花·密州上元》也说:“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到宋代还很盛行。而陆游在这里更以“衣冠简朴古风存”,赞美着这个古老的乡土风俗,显示出他对吾土吾民之爱。 前三联写了外界情景,并和自己的情感相融。然而诗人似乎意犹未足,故而笔锋一转:“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无时,随时。诗人已“游”了一整天,此时明月高悬,整个大地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清光中,给春社过后的村庄也染上了一层静谧的色彩,别有一番情趣。于是这两句从胸中自然流出:但愿而今而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此情此景,不亦乐乎!一个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表达了作者厌倦官场腐败,决心归隐田园,超脱世俗的追求的思想感情。 人活在世上,总要找到生命的价值,否则人就会处在焦虑和不安之中。而社会总是有一套公认的价值标准,多数人便以此为安身立命的依据。拿陶渊明的时代来说,权力、地位、名誉,就是主要的价值尺度。但陶渊明通过自己的经历,已经深深地懂得:要得到这一切,必须费尽心机去钻营、去争夺,装腔作势,吹牛拍马,察言观色,翻云覆雨,都是少不了的。在这里没有什么尊严可说。他既然心甘情愿从官场中退出来,就必须对社会公认的价值尺度加以否定,并给自己的生命存在找到新的解释。

这前四句就是表现一种避世的态度,也就是对权位、名利的否定。开头说,自己的住所虽然建造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所谓“车马喧”是指有地位的人家门庭若市的情景。陶渊明说来也是贵族后代,但他跟那些沉浮于俗世中的人们却没有什么来往,门前冷寂得很。这便有些奇怪,所以下句自问:你怎么能做到这样?而后就归结到这四句的核心——“心远地自偏”。精神上已经对这争名夺利的世界采取疏远、超脱、漠然的态度,所住的地方自然会变得僻静。“心远”是对社会生活轨道的脱离,必然导致与奔逐于这一轨道上的人群的脱离。

那么,排斥了社会的价值尺度,人从什么地方建立生存的基点呢?这就牵涉到陶渊明的哲学思想。这种哲学可以叫作“自然哲学”,它一方面强调自耕自食、俭朴寡欲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重视人和自然的统一与和谐。在陶渊明看来,人不仅是在社会、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存在,而且,甚至更重要的是,每一个个体生命作为独立的精神主体,都是面对着整个自然和宇宙而存在的。从本源上说,人的生命是自然的一部分,只是由于人们把自己从自然中分离出来,在虚幻的、毫无真实价值的权位、名利中竞争、追逐不已,生命才充满了一得一失喜忧无常的焦虑与矛盾。因而,完美的生命,只能在归复自然中求得。

这些道理,如果直接写在诗里,就变成论文了;真正的诗,是要通过形象来表现的。所以接着四句,作者还是写人物活动和自然景观,而把哲理寄寓在形象之中。诗中写到,自己在庭园中随意地采摘菊花,无意中抬起头来,目光恰与南山(庐山)相会。“悠然见南山”,这“悠然”既是人的清淡而闲适的状态,也是山的静穆而自在的情味,似乎在那一瞬间,有一种共同的旋律从人心和山峰中同时发出,融合成一支轻盈的乐曲。所见的南山,飘绕着一层若有若无的岚气,在夕阳的照耀下,显出不可名状的美,而成群的鸟儿,正结伴向山中飞回。这就是自然的平静与完美,它不会像世俗中的人那样焦虑不安,那样拼命追求生命以外的东西。诗人好象完全融化在自然之中了,生命在那一刻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最后二句,是全诗的总结:在这里可以领悟到生命的真谛,可是想要把它说出来,却已经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来表达。实际的意思,是说人与自然的和谐,根本上是生命的感受,逻辑的语言不足以表现它的微妙与整体性。

陶渊明的诗,大多在字面上写得很浅,好象很容易懂;内蕴却很深,需要反复体会。对于少年人来说,有许多东西恐怕要等生活经历丰富了以后才能真正懂得。

开头四句,以具体的生活体验,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揭示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很有理趣的生活现象——“心远地自偏”。“采菊”四句,即由“心远地自偏”生出,言东篱采菊,在无意中偶然得见南山,于是目注心摇,又为南山傍晚时出现的绚丽景色所吸引。结庐人境,而采菊东篱;身在东篱,而又神驰南山,全篇主旨总在显示“心远”二字。最后两句所说的“真意”在此,“忘言”亦在此。所谓“真意”,其实就是这种“心运”所带来的任真自得的生活意趣;所谓“忘言”,就是在陶渊明看来,世间总有那么一些趋炎附势,同流合污的人是无法体验到这种生活理趣的!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此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

王维《山居秋暝》是山水诗的代表作之一,它唱出了隐居者的恋歌。全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

诗的开头两句“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是诗人用大手笔勾画的雨后山村的自然画卷。其清新、宁静,淡远之境如在目前。一个“空”字,渲染出天高云淡,万物空灵之美。诗人隐居于此是何等的闲适,如此描绘山水田园之典型环境流露出诗人的喜爱之情。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薄暮之景,山雨初霁,幽静闲适,清新宜人。被雨水洗涤后的松林,一尘不染,青翠欲滴;山石显得格外晶莹、剔透新亮;就连月光也像被洗过一样,极其明亮皎洁;山雨汇成的股股清泉顿时流淌于拾级而上的石板上,又顺着山涧蜿蜒而下,发出淙淙的清脆悦耳的欢唱,好似宛转的“小夜曲”奏鸣。“照”与“流”,一上一下,一静一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仿佛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脉搏在跳动。此时此刻诗人也仿佛觉得自己也被洗净了一般,自然的美与心境的美完全融为一体,创造出如水月镜般不可凑泊的纯美诗境。此种禅意非隐居者莫属。苏轼把此联誉为“诗中有画”的典范之秀句。

接下来诗人由写景转为写人。在这幅山水画作之中,山村的自然美和村民们的生活

美是水乳交融的。“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此二句均为写人——“浣女”、“渔夫”的活动的画面。诗人采用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写法。可不是么,既是夜间,又被竹林遮挡,怎么能见到浣洗完衣服归来的女人们呢!然而,竹海之中传来的女人们缓步挪移时拨动夜露浸润的翠竹,发出“沙沙”的声响,又伴着她们银铃般的笑声,好一派欢声笑语的喧闹竟打破了如此宁静的夜空;再听水面莲叶波动,渔舟顺流而下,这便是渔夫要乘着今晚的月光去捕鱼。诗人触景生情,感慨油然而生:山民们戴月而作,随性而起,这般勤劳、朴素、开朗的性格,远比宦途官场清明、纯净得许多。这些细节无不传达出诗人不仅喜爱这儿的景美,更喜爱这里的人美。这就很自然地给结句作了有力的铺垫。

尾联两句“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是诗人有感而发。虽然春光已逝,但秋景更佳,愿意留下来。王孙指诗人自己,这是诗人对《楚辞?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的诗意的反其义而用之,是说春天的芳华虽歇,秋景也佳,隐着自可久留。正如诗人在《青溪》所言:“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其喜归自然,厌恶宦海之情溢于言表。

总之,这首山水田园诗画山绣水,清新宁静,于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这首诗一个重要的艺术手法,是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更多相关推荐:
山水田园诗答案

采菊东篱下山水田园诗学案答案山居秋暝探究问题1整首诗的诗眼是那一句从诗中能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情感王孙自可留表达了作者欲远离尘世归隐山林不再回到纷纷扰扰的官场中去的强烈愿望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追求...

山水田园诗鉴赏方法及备考要点

绘景入境品情山水田园诗鉴赏方法及备考要点文章作者李玉涛赵英屏来源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xx12A20xx325102159近几年高考中山水田园诗较受命题者青睐20xx年至20xx年高考共考了9首山水诗和4首田园...

365则宋朝山水诗名句

365则宋朝山水诗名句王君敏辑录盖圆松影密鞭乱竹根狞王禹偶春游南静川晓月晃竹屋寒苔叠槿篱王禹偶春日官舍偶题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王禹偶村行满眼碧波输野鸟一蓑疏雨属渔人王禹偶再泛吴江幽鹭静翘春草碧病僧闲说夜...

山水田园诗 复习

20xx届高三诗歌复习讲义山水田园诗知识链接山水田园诗是以自然界的山水景物田园生活为主要表现内容的诗歌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常建等1山水田园诗的内容题材主...

山水田园诗专题练习

古诗词鉴赏四山水田园诗专题练习一知识储备1概念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山村生活的诗作2主要意象自然风光农村景物诗中人物抒情主人公3山水田园诗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1对自由美好的田园牧歌式生活的向往2借以表...

山水田园诗词及古今绝句山水诗创作谈

一几种常见的山水田园诗词类型提交芦溪县诗词学会山水田园诗词创作研讨会曾建开山水田园诗词是我国传统诗歌中一个重要的种类作品数量巨大流传至今的精品也有不少20xx年我曾撰写过一篇名为山水田园诗作法的文章发在诗文天下...

山水田园诗专题练习

山水田园诗专题练习一知识储备1概念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山村生活的诗作2主要意象自然风光农村景物诗中人物抒情主人公3山水田园诗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1对自由美好的田园牧歌式生活的向往2借以表达对黑暗官场...

语文:5.山水田园诗四首 同步测试之达标训练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5山水田园诗四首达标优化训练我夯基我达标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移舟泊烟渚林表明霁色相与上膏腴所乐在畋渔满园植葵藿兀然倾一壶解析注意拼音规则的正确使用纠正平时的习惯性误读如霁常被读作q答案bzhjgoytinhuw...

《山水田园诗四首》教案

山水田园诗四首二学习目标1了解山水田园诗的主要特点2学习鉴赏田园诗的方法3品味诗歌意境美4领会评价重点词语5主旨的理解三学习要点一学习宿建德江1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孟浩然689740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一生大部分时间...

诗歌赏析1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

4初三语文复习诗歌赏析之边塞诗山水田园诗咏史怀古诗哲理诗咏物诗思乡诗送别诗一边塞诗使至塞上渔家傲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基本主题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山河沦丧的痛苦久戍边疆的乡愁塞外生活的艰辛...

山水田园诗(生)

山水田园诗鉴赏导学案一了解山水田园诗所谓的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所谓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中国山水田园诗渊源流长诗人们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

山水田园诗派

山水田园诗派诗派介绍中国唐代诗歌流派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景物为主要内容继承和发展了陶渊明田园诗和谢灵运谢朓等的山水诗代表人物有盛唐的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中唐的韦应物柳宗元等他们的作品较多地反映了闲适澹泊的思...

山水田园诗名句(3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