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诗、楚辞、汉赋、乐府、唐诗、宋词、元曲、骈文

时间:2024.4.29

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毛詩,楚辭,漢賦,樂府,唐詩,宋詞,元曲,駢文

詩經古代原本單稱《詩》或《詩三百》,元、明以後始盛行稱為《詩經》。由於漢代《詩經》學分為四家,因此有《齊詩》(或作「齊《詩》」,餘類推)、《魯詩》、《韓詩》或《毛詩》的名稱。換言之,冠上齊、魯、韓、毛,這是表示《詩經》學的學派差異,不同的學派所傳授的經文彼此也有不同。三家《詩》先後亡於魏、晉、唐、宋間,魏晉南北朝以來,通行的《詩經》主要屬於《毛詩》系統,《詩》或稱為《毛詩》就是這樣的緣故。

詩的教化作用,建立在風、雅、頌、賦、比、興等「六義」上。風是各地方的樂調,分為十五國風:周南、召南、邶、鄘、衛、王、鄭、齊、魏、唐、秦、陳、檜、曹、豳共一百六十篇。雅分大雅、小雅,大雅三十一篇,小雅八十篇。頌分周頌、魯頌、商頌三部分。詩經的文詞,以四言為主,有時也有參差的句法,一言至八言都有,但不是普遍現象。詩經可以認為是四言古詩的代表,也是中國韻文之祖。

楚辭是戰國時代南方楚國的詩歌。其產生起於屈原,屈原被流放時作「離騷」、「九章」以自傷悼,他還作了九歌、天問、遠遊、招魂等,「上以諷諫,下以自慰」,他又用許多神話裡的譬喻和動植物的譬喻。離騷各篇多用「兮」字足句,句逗以參差不齊為主。屈原奠定楚辭的體製,模擬的日多,最出色的是宋玉,他作了九辯,模擬離騷和九章,他是第一個描寫「悲秋」的人。景差的大招是模仿招魂。到了漢代模擬的人更多,東方朔、王褒、劉向、王逸都是走宋玉的路,武帝時最盛,以後漸漸差了。漢人稱這種體製為「辭」,又稱為「楚辭」。劉向將這些東西編輯起來,成為楚辭一書。楚辭是繼詩經而起,發展中國韻文的一個時代的代表作品。楚辭是以六言七言最多的參差句子,錯雜八言、五言、四言,它的篇幅多很長,雖是韻文,已不是詩的體製。

荀子的「賦篇」最早稱賦,賦篇安排客主,問答成章,開後來賦家的風氣。荀賦和屈辭似乎各是各的,兩體的合一,是在賈誼的手裡。賈誼以後各家,免不了屈原的影響,但已有散文化的趨勢。漢武帝好辭賦,作者極眾。東漢以來,班固作兩都賦,「概眾人之所眩耀,折以今之法度」。張衡仿他作二京賦,晉左思又仿作三都賦。這種賦鋪敘歷史地理,是散文的更進一步。此後賦體漸漸縮短,字句卻整鍊起來。那時期一般詩文都趨向排偶化,賦先是領著走,後來是跟著走。賦專重寫景述情,務求精巧,發展到齊、梁、唐初為最盛,稱為「俳體」的賦。宋代詩文不再重排偶而趨向散文化,賦體也變了,像歐陽修的秋聲賦、蘇軾的前後赤壁賦,雖然有韻而全篇散行,稱為「文體」的賦。

武帝立樂府,採集代、趙、秦、楚的歌謠和樂譜,教李延年作協律都尉,負責整理。這些樂歌,後來稱為「樂府詩」,簡稱「樂府」。樂府的新調子有兩種,「楚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聲」和「新聲」。屈原的辭是楚聲的代表;楚聲裡有整齊的五言,像白頭吟、梁甫吟、怨歌行都是,這是五言詩的源頭。新聲出於西域和北狄的軍歌。漢樂府詩以敘事為主。東漢時已有仿作整齊的五言詩,像班固的詠史。直到漢末,試驗五言詩的多起來,成就最高的是古詩十九首。古詩十九首不在字面上下功夫,而自然達意,委婉盡情,合於所謂「溫柔敦厚」的詩教。漢獻帝建安年間文學極盛,曹操父子是文壇主持人,曹植更是大詩家。但真正奠定五言詩基礎的是魏的阮籍,他是第一個用全力寫五言詩的人。他作了詠懷詩八十多首,擴大詩的範圍,正式成立了抒情的五言詩。晉代詩漸漸排偶化、典故化,這種詩千篇一律,沒有「我」。這時期卻孕育出了兩位大詩人:陶淵明和謝靈運。陶淵明是老莊的信徒,從躬耕領略到自然的甜美和人生的道理。他是第一個將田園生活描寫在詩裡,作詩只求明白誠懇,成了千古「隱逸詩人之宗」。謝靈運最愛遊山玩水,他的自然哲學和出世哲學使他沉溺在山水的清幽裡,他是第一個在詩裡用全力刻劃山水的人,也可以說是第一個用全力雕琢字句的人。齊武帝永明年間,「聲律說」大盛。四聲的分別,平仄的性質,雙聲疊韻的作用,都有人指出。從此詩文力求諧適,遠於語言的自然。到梁簡文帝,又加新變,專詠豔情,稱為「宮體」,詩的境界更狹窄了。這時七言的樂歌漸漸發展,舞曲裡常有七言之作。真正的七言詩,要算曹丕的燕歌行。

唐代諧調發展,成立了律詩絕句,稱為近體;不是諧調的詩,稱為古體,又成立了古近體的七言詩,古體的五言詩也變了格調。這些都是劃時代的。初唐的沈佺期、宋之問奠定了律詩的體製。宮體詩漸漸有人覺得膩味了,陳子昂、李白等說這種詩頹廢淺薄,沒有價值。真正繼往開來的詩人是杜甫,他的詩努力描寫民間的疾苦,抒發自己的感想,使詩的領域擴大了,價值也高了。杜甫的影響直貫兩宋。韓愈跟著他將詩進一步散文化,又造奇喻,押險韻,鋪張描寫,像漢賦似的。元稹和白居易繼承杜甫寫實表現人生的態度,並將這種態度理論化,主張詩要「上以補察時政,下以洩導人情」。當時最流傳的是他們新創諧調的七言敘事詩,所謂「長慶體」,還有社會問題詩。晚唐詩人推李商隱、杜牧為大家。李商隱和溫庭筠並稱,他們的詩又走回豔情一路,他們集中力量在律詩上,用典精巧,對偶整切。杜牧人稱「小杜」,詩詞采華豔,富縱橫氣,和溫、李不同,然都可歸為綺麗一派。張籍、賈島的五言律,可歸為僻澀一派,另有粗豪一派。這兩派影響了宋一代的詩。宋初的詩專學李商隱。歐陽修、梅堯臣宗韓愈起始宋詩的散文化。宋詩的散文化到蘇軾而極。蘇軾門下的黃庭堅,是第一個有意講究詩的技巧的人,開創江西詩派。南宋三大詩家—楊萬里、范成大、陸游都是從江西詩派變化出來的。

詞又名詩餘,係由詩演化而來。晚唐出現一新形式的詩,將整齊的句法變為長短句的詞。詞,就是唱詞,是專為唱而作。詞的句法長短,四聲的限制都要配合詞譜,所以詞在格律上的限制比近體詩嚴格。詞牌創出後要完全依格而填,所以叫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填詞」。又因格律是由曲譜而來,又叫「倚聲」。詞的出現約在中唐,韋應物的調笑令,張志和的漁歌子,其後有劉禹錫和白居易。唐末五代,詞家漸多,花間集收集溫庭筠等唐五代作品五百多首,詞到此時,已成為盛行的文學題材。五代到宋,南唐中主李璟,後主李煜,都是大詞家。南唐馮延巳為詞清新秀美,含蓄情深,開北宋風氣。詞至北宋而光大,可謂宋朝代表文學。最早的詞家為晏殊,之後晏幾道、歐陽修。及張先出,才有慢詞,開長調之先聲。張先以後,有柳永、蘇軾、周邦彥、秦觀、賀鑄、李清照等。南宋有朱敦儒、陸游、辛棄疾、劉過、姜夔、史達祖、吳文英、王沂孫、周密、張炎等。

散曲指元明散曲。戲曲指元明雜劇與明清傳奇。散曲分小令與套數。小令形式和詞相似,可以加襯字。套數是合一宮調中諸曲,末加尾聲,成為一套,前後連貫,一套數曲。元代散曲作家前期有關漢卿、白樸、馬致遠,後期有張養浩、貫雲石、喬吉、張可久;前期質樸,後期典麗。元雜劇用北曲,加上「賓白」,加上「科」使成為戲劇,可以在舞台上演出。「曲」用來唱,「賓白」用來說,「科」是演員的動作。元雜劇較有名的是關漢卿的竇娥冤、王實甫的西廂記、白樸的梧桐雨、馬致遠的漢宮秋、鄭光祖的王粲登樓。明代傳奇的最早傑作為荊、劉、拜、殺。荊為荊釵記,劉為白兔記,拜為拜月亭,殺為殺狗記,和高明所著琵琶記合稱五大傳奇。

南北朝盛行的文章是講究俳偶的,也就是所謂的「駢文」,駢文是一種以字句兩兩相對而成篇章的文體,是從對偶排比的修辭手法逐漸發展形成的,並且於南北朝盛極一時,它的特色是:語言上追求駢儷,這包括了句式結構的平行對稱與事類的對稱。句式上講求四六,駢文以四字、六字為主,有幾種基本結構:四字句對四字句,六字句對六字句,上四下四對上四下四,上四下六對上四下六,上六下四對上六下四。講究音韻聲律與平仄,駢文大致上可以分為兩類:有韻的駢文與無韻的駢文,有韻的駢文包括用駢體寫成的賦(駢賦)、箴、銘、贊、頌、詠等,而其他的體裁一般不用韻;至於平仄,則是在每一句的節奏點上要求得特別嚴格。講求用典,駢文用典特別多,而且追求用典技巧,內容上包括用古人的故事、言論、詩文;手法上則有正用、反用、明用、化用等方法。講求藻飾,由於六朝華麗文風的影響,使得駢文一開始就注重藻飾,鍊字、鍊意,使用色彩濃豔、富麗典雅的詞藻。劉勰的時代大致在齊、梁之間,這正是被四六駢體文風所籠罩的時代;而一篇優美的駢文所不能或缺的,就是駢儷的文句結構。在文心雕龍的下編裡,劉勰將「雕龍之術」分章討論,而其中,<麗辭>篇與修辭方法中的「對偶」有著密切的關係。

上述都是韻文

但駢文屬非韻文

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第二篇:唐诗宋词元曲的特点


唐诗宋词元曲的特点

1.

唐诗的特点:唐诗从形式上讲究调声、隶事和内容上沿袭宫体,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旋律,或慷慨激昂,或缠绵婉转,或英雄气概,或儿女情长。

宋词的特点:它是一种既能合乐而唱又能讲求格律的新体诗.它包括有燕乐,民歌,近体诗格律三要素,具有高度音乐性,韵律美和浓郁的生活气息的文字新形式.词与诗有着密切的联系,词分豪放,婉约两大流派.

元曲的特点: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词曲,政治色彩,文化色彩,艺术色彩都较多较浓.特定时期,政治色彩尤其突出.词曲均不限形式,基本点没有严格的格律要求. 简略地说,唐诗堪称诗中之冠,是最精粹的语言艺术。唐诗作品内荣丰富、题材多样、技巧娴熟、名家辈出,是中国古典诗歌史上最璀璨的明珠。词源于唐,盛于宋,成为宋代 的代表文学。宋词是词中精典,它与唐诗一样,是古代韵文字精华,词采斐然、韵律优美。与唐诗宋词并称的元曲,意境广阔,内容新颍、丰富,形式灵活、自由。

唐诗、宋词、元曲各领一代文学之风骚,形成了中国文学史上三座丰碑。在思想性、艺术性方面,唐诗、宋词、元曲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2.

诗: 文学体栽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

中国古代称不合乐的为诗,合乐的称为歌,现代统称为诗歌

词: 文体名,诗歌的一种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民间歌谣发展而成,

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

因此又叫长短句。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上下两阕

诗、词、曲是古代诗歌的三大类。

诗。古代的诗可分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古体诗是指没有严格的格律要求的诗,近体诗是讲究格律、有固定格式的诗。

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指唐代产生近体诗以前的诗,句式大体整齐,也要押韵,但在字数、句数、押韵、平仄、对仗等方面没有严格的规定,可以算一种自由体。诗的每一句有几个字,就称为几言。按言分有四言诗、五言诗(简称"五古")、七言诗(简称"七古")、杂言诗(诗中各句字有多有少)等。如《硕鼠》为四言诗,《石壕吏》、《饮酒》为五古,《琵琶行》为七古,《梦游天姥吟留别》为杂言诗。

广义地说,楚辞和乐府诗也都可算作古体诗。

楚辞:原指楚地歌辞,经屈原创造,成为一种有浓厚色彩的新诗体。篇幅、字句较长,句式参差错落,多用方言,大量用语气词"兮"。如《涉江》。

乐府诗:"乐府"原指掌管制定乐谱、训练乐工和采集歌词的音乐机关(汉武帝时开始建立),后来也指采集来配乐的歌词及后人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体裁所写的作品。乐府诗一般是杂言,也有五言、三言、四言、七言等。最早的乐府主要是民歌,如《木兰诗》、《孔雀东南飞》。汉代以后的文人,如曹操父子、李白、杜甫摹仿乐府写的诗也不乏佳作,白居易的"新乐府"(《卖炭翁》是其中一首)更反映了乐府诗的发展,写时事、创新题。他们的作品都继承了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语言通俗明快,富有音乐性。歌、行、曲、引、吟、叹、怨、操等都是汉魏南北朝乐府诗题,并沿用后代。

近体诗:近体诗是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当时为了与过去的非格律诗加以区别,称格律诗为近体诗或今体诗。

近体诗又分为律诗、绝句、排律三种。

律诗分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每首八句,每两句叫一联。头两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中间两联必须对仗。偶数句句尾要押韵(通常押平声韵,首句可

押韵也可不押韵)。每个字用平声(相当现代汉语的阴平和阳平)还是用仄声(相当现代汉语的上声和去声)都有规定。如《过故人庄》是五言律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七言律诗。 绝句又叫截句、断句,因其形式很像截取律诗的一半。或五言,或七言。每首四句,二、四句要押韵(通常押平声韵),句中各字用平声还是仄声也有规定,绝句用不用对仗都可以。如《送元二使安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都是绝句。

词。词还有曲子词、长短句、诗余、乐府等名称。词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开始是用来为某乐谱配词,用于歌唱的。为谱配歌词叫填词,填词所选定的调子叫词调,词调都有名称(如"水调歌头"、"念奴娇"等),叫做词牌。后来成了与音乐失去联系的一种文学体裁,词牌也便成了说明文字声韵格式即词谱的名称。填词时为点明题旨,多在词牌下另标题目。如"早行"、"咏梅"等。

词一般按字句多少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类。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上为长调。一首词只一段的叫单调,两段的叫双调,三段、四段的叫三叠、四叠。一段叫一阕。双调中的两段,称上阕、下阕,或叫上片、下片,三叠、四叠中的段落按次序叫第一阕、第二阕……词在句式方面的基本特征是长短句,从一字句到十一字句都有。词谱中对每种词调的平仄、押韵都有规定。

曲。曲是由词进一步发展而成的。宋、金时期北方产生了新的乐曲曲词,发展到元代,就形成了与唐诗、宋词并称的元曲(又称北曲)。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是清唱曲,包括小令与套数;杂剧是可以演出的戏曲。另外,流行在南方用南曲演唱的叫南戏。

小令一般常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只有几句到十几句,必须按曲牌规定的字数、平仄、韵脚填写。

套数又称套曲或散套,是成套的曲子,由两支或两支以上的曲子组成,其组成有一定的规则。 杂剧是戏曲,有唱词、科介、宾白。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一般分四折加一个楔子。一折相当一幕,楔子在开头或四折中间,相当于序幕或过场。全剧由科介、宾白、唱词互相配合推动情节发展,刻画人物性格。角色有旦、末、净、丑。全剧曲子由主角一人唱到底。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3.

诗: 文学体栽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 中国古代称不合乐的为诗,合乐的称为歌,现代统称为诗歌 词: 文体名,诗歌的一种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民间歌谣发展而成, 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 因此又叫长短句。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上下两阕 诗、词、曲是古代诗歌的三大类。 诗。古代的诗可分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古体诗是指没有严格的格律要求的诗,近体诗是讲究格律、有固定格式的诗。 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指唐代产生近体诗以前的诗,句式大体整齐,也要押韵,但在字数、句数、押韵、平仄、对仗等方面没有严格的规定,可以算一种自由体。诗的每一句有几个字,就称为几言。按言分有四言诗、五言诗(简称"五古")、七言诗(简称"七古")、杂言诗(诗中各句字有多有少)等。如《硕鼠》为四言诗,《石壕吏》、《饮酒》为五古,《琵琶行》为七古,《梦游天姥吟留别》为杂言诗。 广义地说,楚辞和乐府诗也都可算作古体诗。 楚辞:原指楚地歌辞,经屈原创造,成为一种有浓厚色彩的新诗体。篇幅、字句较长,句式参差错落,多用方言,大量用语气词"兮"。如《涉江》。 乐府诗:"乐府"原指掌管制定乐谱、训练乐工和采集歌词的音乐机关(汉武帝时开始建立),后来也指采集来配乐的歌词及后人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体裁所写的作品。乐府诗一般是杂言,也有五言、三言、四言、七言等。最早的乐府主要是民歌,如《木兰诗》、《孔雀东南飞》。汉代以后的文人,如曹操父子、李白、杜甫摹仿乐府写的诗也不乏佳作,白居易的"新乐府"(《卖炭翁》是其中一首)更反映了乐府诗的发展,写时事、创新题。他们的作品都继承了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语言通俗明快,富有音乐性。歌、行、曲、引、吟、叹、怨、操等都是汉魏南北朝乐府诗题,并沿用后代。 近体诗:近体诗是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当时为了与过去的非格律诗加以区别,称格律诗为近体诗或今体诗。 近体诗又分为律诗、绝句、排律三种。 律诗分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每首八句,每两句叫一联。头两句

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中间两联必须对仗。偶数句句尾要押韵(通常押平声韵,首句可押韵也可不押韵)。每个字用平声(相当现代汉语的阴平和阳平)还是用仄声(相当现代汉语的上声和去声)都有规定。如《过故人庄》是五言律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七言律诗。 绝句又叫截句、断句,因其形式很像截取律诗的一半。或五言,或七言。每首四句,二、四句要押韵(通常押平声韵),句中各字用平声还是仄声也有规定,绝句用不用对仗都可以。如《送元二使安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都是绝句。 词。词还有曲子词、长短句、诗余、乐府等名称。词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开始是用来为某乐谱配词,用于歌唱的。为谱配歌词叫填词,填词所选定的调子叫词调,词调都有名称(如"水调歌头"、"念奴娇"等),叫做词牌。后来成了与音乐失去联系的一种文学体裁,词牌也便成了说明文字声韵格式即词谱的名称。填词时为点明题旨,多在词牌下另标题目。如"早行"、"咏梅"等。 词一般按字句多少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类。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上为长调。一首词只一段的叫单调,两段的叫双调,三段、四段的叫三叠、四叠。一段叫一阕。双调中的两段,称上阕、下阕,或叫上片、下片,三叠、四叠中的段落按次序叫第一阕、第二阕……词在句式方面的基本特征是长短句,从一字句到十一字句都有。词谱中对每种词调的平仄、押韵都有规定。 曲。曲是由词进一步发展而成的。宋、金时期北方产生了新的乐曲曲词,发展到元代,就形成了与唐诗、宋词并称的元曲(又称北曲)。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是清唱曲,包括小令与套数;杂剧是可以演出的戏曲。另外,流行在南方用南曲演唱的叫南戏。 小令一般常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只有几句到十几句,必须按曲牌规定的字数、平仄、韵脚填写。 套数又称套曲或散套,是成套的曲子,由两支或两支以上的曲子组成,其组成有一定的规则。 杂剧是戏曲,有唱词、科介、宾白。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一般分四折加一个楔子。一折相当一幕,楔子在开头或四折中间,相当于序幕或过场。全剧由科介、宾白、唱词互相配合推动情节发展,刻画人物性格。角色有旦、末、净、丑。全剧曲子由主角一人唱到底。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唐诗的特点:唐诗从形式上讲究调声、隶事和内容上沿袭宫体,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旋律,或慷慨激昂,或缠绵婉转,或英雄气概,或儿女情长。 宋词的特点:它是一种既能合乐而唱又能讲求格律的新体诗.它包括有燕乐,民歌,近体诗格律三要素,具有高度音乐性,韵律美和浓郁的生活气息的文字新形式.词与诗有着密切的联系,词分豪放,婉约两大流派. 元曲的特点: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词曲,政治色彩,文化色彩,艺术色彩都较多较浓.特定时期,政治色彩尤其突出.词曲均不限形式,基本点没有严格的格律要求.

4.

诗: 文学体栽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

中国古代称不合乐的为诗,合乐的称为歌,现代统称为诗歌

词: 文体名,诗歌的一种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民间歌谣发展而成,

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

因此又叫长短句。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上下两阕

诗、词、曲是古代诗歌的三大类。

诗。古代的诗可分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古体诗是指没有严格的格律要求的诗,近体诗是讲究格律、有固定格式的诗。

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指唐代产生近体诗以前的诗,句式大体整齐,也要押韵,但在字数、句数、押韵、平仄、对仗等方面没有严格的规定,可以算一种自由体。诗的每一句有几个字,就称为几言。按言分有四言诗、五言诗(简称"五古")、七言诗(简称"七古")、杂言诗(诗中各句字有多有少)等。如《硕鼠》为四言诗,《石壕吏》、《饮酒》为五古,《琵琶行》为七古,《梦游天姥吟留别》为杂言诗。

广义地说,楚辞和乐府诗也都可算作古体诗。

楚辞:原指楚地歌辞,经屈原创造,成为一种有浓厚色彩的新诗体。篇幅、字句较长,句式参差错

落,多用方言,大量用语气词"兮"。如《涉江》。

乐府诗:"乐府"原指掌管制定乐谱、训练乐工和采集歌词的音乐机关(汉武帝时开始建立),后来也指采集来配乐的歌词及后人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体裁所写的作品。乐府诗一般是杂言,也有五言、三言、四言、七言等。最早的乐府主要是民歌,如《木兰诗》、《孔雀东南飞》。汉代以后的文人,如曹操父子、李白、杜甫摹仿乐府写的诗也不乏佳作,白居易的"新乐府"(《卖炭翁》是其中一首)更反映了乐府诗的发展,写时事、创新题。他们的作品都继承了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语言通俗明快,富有音乐性。歌、行、曲、引、吟、叹、怨、操等都是汉魏南北朝乐府诗题,并沿用后代。

近体诗:近体诗是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当时为了与过去的非格律诗加以区别,称格律诗为近体诗或今体诗。

近体诗又分为律诗、绝句、排律三种。

律诗分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每首八句,每两句叫一联。头两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中间两联必须对仗。偶数句句尾要押韵(通常押平声韵,首句可押韵也可不押韵)。每个字用平声(相当现代汉语的阴平和阳平)还是用仄声(相当现代汉语的上声和去声)都有规定。如《过故人庄》是五言律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七言律诗。 绝句又叫截句、断句,因其形式很像截取律诗的一半。或五言,或七言。每首四句,二、四句要押韵(通常押平声韵),句中各字用平声还是仄声也有规定,绝句用不用对仗都可以。如《送元二使安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都是绝句。

词。词还有曲子词、长短句、诗余、乐府等名称。词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开始是用来为某乐谱配词,用于歌唱的。为谱配歌词叫填词,填词所选定的调子叫词调,词调都有名称(如"水调歌头"、"念奴娇"等),叫做词牌。后来成了与音乐失去联系的一种文学体裁,词牌也便成了说明文字声韵格式即词谱的名称。填词时为点明题旨,多在词牌下另标题目。如"早行"、"咏梅"等。

词一般按字句多少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类。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上为长调。一首词只一段的叫单调,两段的叫双调,三段、四段的叫三叠、四叠。一段叫一阕。双调中的两段,称上阕、下阕,或叫上片、下片,三叠、四叠中的段落按次序叫第一阕、第二阕……词在句式方面的基本特征是长短句,从一字句到十一字句都有。词谱中对每种词调的平仄、押韵都有规定。

曲。曲是由词进一步发展而成的。宋、金时期北方产生了新的乐曲曲词,发展到元代,就形成了与唐诗、宋词并称的元曲(又称北曲)。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是清唱曲,包括小令与套数;杂剧是可以演出的戏曲。另外,流行在南方用南曲演唱的叫南戏。

小令一般常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只有几句到十几句,必须按曲牌规定的字数、平仄、韵脚填写。

套数又称套曲或散套,是成套的曲子,由两支或两支以上的曲子组成,其组成有一定的规则。 杂剧是戏曲,有唱词、科介、宾白。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一般分四折加一个楔子。一折相当一幕,楔子在开头或四折中间,相当于序幕或过场。全剧由科介、宾白、唱词互相配合推动情节发展,刻画人物性格。角色有旦、末、净、丑。全剧曲子由主角一人唱到底。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唐诗的特点:唐诗从形式上讲究调声、隶事和内容上沿袭宫体,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旋律,或慷慨激昂,或缠绵婉转,或英雄气概,或儿女情长。

宋词的特点:它是一种既能合乐而唱又能讲求格律的新体诗.它包括有燕乐,民歌,近体诗格律三要素,具有高度音乐性,韵律美和浓郁的生活气息的文字新形式.词与诗有着密切的联系,词分豪放,婉约两大流派.

元曲的特点: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词曲,政治色彩,文化色彩,艺术色彩都较多较浓.特定时期,政治色彩尤其突出.词曲均不限形式,基本点没有严格的格律要求.

更多相关推荐:
唐宋诗词名句

唐宋诗词名句述志抒怀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唐杜甫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时令节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唐王湾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

唐宋诗词(名句)

神韵冥间整理诗词散文名句唐宋诗词名句一1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2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3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4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5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

唐宋所有经典古诗名句

唐宋古诗名句一夫当关万人莫开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

唐宋诗词名句赏析

李白一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以新奇的想象用拟人的手法以月作使者穿越时空追随友人表达了对友人遭贬的无限同情和关切也抒发了对官场倾轧的憎恶二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借用吕尚和...

唐宋诗词名句赏析

李白一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以新奇的想象用拟人的手法以月作使者穿越时空追随友人表达了对友人遭贬的无限同情和关切也抒发了对官场倾轧的憎恶二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借用吕尚和...

唐宋古诗名句

唐宋古诗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一夫当关万人莫开李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燕山雪...

唐宋诗文名句哲理简析

唐宋诗文名句哲理简析古典诗文20xx09010701唐宋诗文名句哲理简析1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该句出自宋朱熹观书有感喻意为只有不断从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更新知识才能取得新的进步考点透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

唐宋词名句鉴赏

唐宋词名句鉴赏邹高洪20xx11012207美院环境艺术设计

唐宋诗词名句在地理教学中的活用

唐宋诗词名句在地理教学中的活用中国古代诗歌是一条辉煌的银河在这条银河中最灿烂的星座无疑是唐诗宋词唐宋诗人词家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为后人留下了一份丰厚的文化遗产仅从内容而言唐诗宋词就是一部厚重的社会与自然的百科全书...

唐宋诗词鉴赏选修默写名句题

选修名句默写练习1山暝听猿愁风鸣两岸叶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贾岛题李疑幽居2雪净胡天牧马还借问梅花何处落高適塞上听吹笛野营万里无城郭胡雁哀鸣夜夜飞李颀古...

唐宋诗文名句哲理简析

唐宋诗文名句哲理简析古典诗文20xx09010701唐宋诗文名句哲理简析1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该句出自宋朱熹观书有感喻意为只有不断从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更新知识才能取得新的进步考点透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

唐宋诗词试题库

唐宋诗词史稿一填空1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是2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是的诗句3张王乐府是指两位诗人的乐府诗4身无彩凤双飞翼是的名句5宋代第一位专业词人是6易安体的创始者是7万里悲秋常作客出自的一诗8大历诗坛上以边塞...

唐宋诗词名句(3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