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语文教案-淡淡的茉莉_湘教版

时间:2024.5.4

1

五年级上语文教案淡淡的茉莉湘教版

五年级上语文教案淡淡的茉莉湘教版

2

五年级上语文教案淡淡的茉莉湘教版

3

五年级上语文教案淡淡的茉莉湘教版

4

五年级上语文教案淡淡的茉莉湘教版


第二篇:湘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课题:说给祖国妈妈的悄悄话 第 一 课时 总序第 个教案

课型:讲读课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会写“昵”“龄”“敏”“遗”“沐”“躯”6个生字。

2)指导学生有感情、有技巧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一首诗。

3)理解诗歌内容,学习充满情趣的语言,感受作者的情感,激发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

1)在初读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一首一首地进行理解体会。教师以引导、点拨为主,鼓励学生自主合作,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产生共鸣,激发背诵兴趣,背诵诗句;同时,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自读自悟并交流讨论,体会诗歌的内涵,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让学生课前先从课外收集一些关于方志敏的遗著《可爱的中国》文章节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歌富含的情感。

2)放手让学生运用读读、划划、议议等学习方法边读边想,通过动口、动手、动脑等方式,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自学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学习充满情趣的语言的同时,感受作者的情感,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一首诗作为本课教学。

1

难点:以学习朴实有趣的语言,体会诗歌内涵,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两个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课件播放背景音乐)教师与学生轻松地谈话,引入课题: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妈妈,而有一个人,我们大家都称呼她为“妈妈”,同学们这样称呼她,老师这样称呼她,爸爸妈妈这样称呼她,连爷爷奶奶也这样称呼她。她是谁呢?她就是我们共同的妈妈——祖国妈妈。今天,我们学习李少白的一组诗——《说给祖国**的悄悄话》。

板书课题:1、说给祖国**的悄悄话

2、课题质疑:“你们猜猜作者要给祖国妈妈说些什么悄悄话呢?”学生针对课题提出的疑问,自由思考自由发挥,揣测文章内容。

(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课件出示全诗)教师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2、课件出示要求学生自学的内容:

①、读生字,记字形。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亲昵、德高望重、遗著、沐浴。

③、轻声读课文,思考作者到底对祖国妈妈说了什么悄悄话?

(让学生利用3—5分钟的时间借助字典解决生字、新词的读音及意义,并争取将课文读得准确通畅。) 2

3、指名学生交流汇报字词的学习情况,教师从字音、字形、书写三方面入手,指导学生比较认读生字。

学生回答后,用课件出示新词及其意义:

亲昵:十分亲密。

德高望重:品德高尚,声誉显著。

遗著:死者生前流下来的著作。

沐浴:原指洗澡,比喻受润泽。

4、学生齐读课文。教师提出疑问:作者到底跟祖国妈妈说了什么悄悄话?你读懂了那些?你感受最深的是哪些“悄悄话”?让学生自由回答。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将其概括为三个方面并板书: 称呼

年龄

画像

3

课题:说给祖国妈妈的悄悄话 第 课时 总序第 个教案

课型:讲读课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读课文

1、细细品读第一首小诗。

1)教师朗读《称呼》这首小诗,并质疑:《称呼》前三句是以什么样的视角来写的?写的什么呢?

①学生自学前三句,用“----”画出课文中提到的称呼。 ②小组合作学习(四人一组),讨论解决问题。

③交流汇报。

教师相机点拨:前三句以儿童特有的视角写出了“我”、“爸爸”、“爷爷”三代人都称呼祖国为“母亲”,祖国母亲有千千万万的儿女。“母亲”这一称呼将祖国与“我们”的距离拉近,使祖国更加形象化了。

板书:

称呼——祖国妈妈

2)女生齐读前三句,男生当小评委。

教师点拨,既然是以儿童的角度来写的,我们就应该读出儿童的天真和稚气。

3)让男生读一读。

4)体会第四句。“啊!我懂了,您是大人和孩子共同的妈妈!”这句话有一个感叹词,应该以什么样的感情来朗读呢? 学生自读自悟,并指名读出来。

教师点拨:这句话要读出激动的语气。

5)最后一句话是以什么身份来写?学生齐读最后一句话,回答问题:“最后一句话以自己是母亲最年幼的儿子来写的,感到无限光荣。”

6)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呢?“这份光荣呀,连爷爷、爸爸 4

也羡慕咱!”

7)表达出什么样的感情?这样的感情要如何去朗读才能产生共鸣?

学生自读并体会,并指名几个同学来读读,评出读得最好的,总结这句话应该以自豪的语气来朗读才嫩表现出爱国之情。

8)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称呼》全文并体会情感。

2、学习感悟第二首小诗。

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读,同时思考问题:

1)第一句“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和“正焕发出火红的青春”是否矛盾?以四人为一个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并圈出“像”这个词,找出这句话中运用的写作手法。学生各抒己见,教师相机点拨:这句话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用“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写出了祖国母亲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用“正焕发出火红的青春”写出了祖国今天的新面貌,改革开放带来的新变化。

2)学习第二句诗“方志敏是谁?你了解吗?”。

①学生说说课前收集的关于方志敏的遗著《可爱的中国》的有关资料。

②教师课件出示补充资料:

方志敏(1899-1935)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江西戈阳人。19xx年加入中国共 产 党,是中共第六届中央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执行委员、主席团委员。19xx年11月率红军抗日先遣队北上抗日,后来在江西怀玉山遭国民党军阻击,被捕。在狱中坚贞不屈,19xx年8月6日在南昌英勇就义。遗著有《可爱的中国》《狱中纪实》等。

③让学生从了解到的资料中谈谈过去的中国和改革开放带来的成就和新变化,也可以让学生从身边的小事说起。教师相机引导和激发学生建设祖国的决心、信心。

5

并板书:

年龄——越活越年轻

3)指名学生朗读体会。

教师点评:一、二句诗的前半句宜稍慢,低沉些,后半句稍快;第三句宜高亢些。

4)分析全诗后,让学生声情并茂地齐声朗读课文《年龄》。

3、探讨交流第三首小诗。

指名学生朗读《画像》,边听边思考,祖国在你的脑海中是什么印象?找到课文中作者对祖国的印象描写的一句话,并划上“――“。

1)“于是,我想到了好多好多的英雄,他们是骨子里最像您的中国娃。我正决定照着他们的模样,把您的形象描画”,从这句话里,你想到了哪些英雄?你知道祖国的哪些英雄儿女?他们有哪些优秀的品格?

教师和学生一起谈谈他们的优秀品格。

2)在正要描画的时候,“忽然”一词转折。为什么不照英雄的模样画了呢?为什么要先描画自画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学生反复读课文并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②同桌互相讨论。

③学生汇报交流情况。

教师相机点拨:最后两句说要照着自己的样子描绘祖国,表达了自己要继承优良传统,将中华儿女的优秀品质的发扬光大的意愿!

板书:

画像——长得像妈

3)学生以自己的理解朗诵《画像》小诗。

二、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6

1、总结全文。

学生再次深入朗读课文,总结作者在这组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改革开放带来了新的成就和变化,身为中华儿女,我们热爱祖国,我们要继承优良传统并将它发扬光大,努力建设祖国,为祖国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板书:热爱祖国

2、拓展延伸。(课件出示)

①、选自己最喜欢的一首小诗自由诵读,当堂背诵,看谁能背诵得又快又好!

②、作者有这么多话要跟祖国妈妈说,那你们有什么悄悄话要说的吗?请学做小诗人,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

(学生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后。)

三、激情结语

附:板书设计

1、说给祖国妈妈的悄悄话

热 称呼——祖国妈妈

爱 年龄——越活越年轻

祖 画像——长得像妈妈

7

课题:香港有棵老榕树 第 课时 总序第 个教案

课型: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要求

1.认识,会写本课"港.湾.榕,筑.商,挪,签,吨,扭,赢"10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对老榕树的了解来感受香港社会的繁荣,进步.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最后自然段的含义.

重点难点

1 掌握生字的音.形.义.理解课文内容.

2 通过对老榕树的了解和对课文最后一段的理解来认识香港社会的进步.

教学准备

收集香港生态环境及老榕树的相关资料,本课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放谈香港,引出课题

1.今天,老师想做个统计,请97年出生的同学举手.知道这年有什么重大事件吗?(香港回归)板书,香港是我国的特别行政区,著名的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和自由港.你们还想对这座城市更多的了解吗?请你们来谈谈.

2.不错,香港不愧与"东方明珠"的美誉.今天我们不谈它的繁荣,而是走进这个国际大都市看榕树.

3.读题质疑.师生共同走进文本.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默读课文,师生互相解答疑问.

2.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同桌说,指名说)

8

(三)巩固识字,书写难字

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带生字的词和句子,多读几遍,认读生字,新词和句子.

1.现在指名分节读课文,其他同学仔细听.读准了吗?读通顺了吗?

2.集体评议.把问题字强化读.

3.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4.出示课后生字,你认为在字音和字形上应该注意些什么?

5.小组开火车口头组词.

6.出示"港,商,赢"三个字,引导学生观察,提醒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7.学生练写,同桌交换评议.

(四)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1.男女配合读

2.默读,交流文中不理解的词

3.学生自由读课文,谈谈从课文中读懂了什么.(教师给予肯定,鼓励)

教学后记:

9

课题:香港有棵老榕树 第 课时 总序第 个教案

课型: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要求

1.认识,会写本课"港.湾.榕,筑.商,挪,签,吨,扭,赢"10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对老榕树的了解来感受香港社会的繁荣,进步.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最后自然段的含义.

重点难点

1 掌握生字的音.形.义.理解课文内容.

2 通过对老榕树的了解和对课文最后一段的理解来认识香港社会的进步.

教学准备:收集香港生态环境及老榕树的相关资料,本课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件导入,整体感悟

1出示课件(湾仔的繁荣市貌).对照图片讲解,介绍湾仔的热闹以及榕树.适时板书课题.

2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榕树讲了什么事.

(二)理清思路,品析词句

1 用一个词来概括老榕树的特别.(昂贵)

2 提出学习要求,小组合作学习.

(1)自由读课文第2-9自然段.说说香港人为什么要花费巨资保护老榕树?又是如何做的?画出表示榕树昂贵的句子.

(2)用自己的话说说第2-6自然段的意思. "树,活的树.又不卖,何其言贵?" 教师点拨,

3 围绕画记的关键句段,讨论交流.

4 (出示大榕树与大厦图片)在极具现代化的大厦顶上居然 10

会有这么一棵老榕树,你有何感受?(用感叹.惊讶...语气读第8自然段)不惜重金保护一棵大树,这确实是一种明智的远见.难道我们感叹,惊讶的只是大榕树生长在大厦之上么?从大榕树身上我们还看到了什么?

教师点拨,香港人对植物的珍爱,对环境的重视!这是一种社会的进步.

5 以读代讲学习第9自然段.

(1)用肯定的语气读第9自然段.

(2)用"必须"...必须...必须..."练习说话.

6 默读课文第10-11段,讨论交流.

(1)过去的香港为什么让老作家特别别扭?它缺乏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读文归纳.缺少人与动,植物的和谐相处的场景.

(2)香港社会的进步是如何通过老榕树体现的呢?让我们一起老看看过去与今日的香港.

引导学生钻研文本,理解,归纳.

7 由此,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呢,齐读课文12-13自然段.

(1)同桌交流,讨论,理解"国门第一树"与作后一自然段的含义.

引导学生从理顺"珍爱植物.领悟人生价值,创造奇迹"之间的关系去理解文本.

(2)师生合读第11自然段.

了解省略号的作用.拓展学生思维.将自己对大榕树的愿望大胆表达出来.

(3)有感情的朗读这两个自然段.

(三)拓展延伸

选择一个有关香港的话题,查找资料.举办"今日香港"的主题班会,使学生对香港有更多的了解.

11

课题:走遍天下书为侣 第 课时 总序第 个教案

课型: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认识“侣、娱”等4个生字,会写“侣、娱”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7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读书乐趣,学习一些读书方法. 课前准备:

1、生字词卡片.

2、抄有重点词句的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一本好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都喜欢阅读,从童年时的“窃读”,到季先生对读书的见解,可以看出他们都善于从书中汲取营养.今天,我们学习第3课“走遍天下书为侣”.

2.齐读课题.释题.(侣:伴侣.)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课题的意思.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正音.

3.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4.默读课文,想想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是什么,在书上作批注.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2

1.小组合作读课文,交流: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他旅行的理由;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的方法分别在课文的哪些段落.

2.齐读课文第5自然段,与大家交流读懂了什么.

3.课件出示关键句子:

a.“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

b.“你已经见过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见面时,你还会说:‘真想不到你懂这个! ’”

c.“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过了多少年,你还会说:‘我怎么没注意过,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 把这些句子多读几遍,再充分说说自己的感受.(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抓住“朋友”“家”“一百次”“多少年”,发表不同的见解.)

4.齐读第6自然段,联系上下文说说“新东西”指的是什么.

5.有感情地朗读第4~6自然段,再次感受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

13

课题:走遍天下书为侣 第 课时 总序第 个教案

课型: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认识“侣、娱”等4个生字,会写“侣、娱”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7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读书乐趣,学习一些读书方法. 课前准备:

1、生字词卡片.

2、抄有重点词句的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激趣读文,深入感悟

1.朗读课文第1~6自然段.

2.自由读第7自然段,想一想“我”读那本书的方法到底是怎样的?从哪些词句看出“我”是在“一遍又一遍”地读.(抓住“首先、然后、最后”这三个表示顺序的词语感悟.)从这“一遍又一遍地读”,你们感受到什么?

3.联系实际交流作者读书的方法.用上“首先??然后??最后??”说一说.

4.默读最后一段,想一想:作者除了把书比作一位朋友,还比作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比?这样比的好处是什么?

5.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二、积累运用,升华认识

1.画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试着背一背第7自然段,再与伙伴比赛,看谁记得又快又牢,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2.思考交流:作者读一本书的方法对你有什么启示?说说如果有一本书陪伴你去旅游,你会怎样去读?(用上首先??然 14

后??最后??)

3.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提出来与大家交流.

三、拓展活动

1.读一读“阅读链接”——《神奇的书》,把自己的感受用几句话写下来.

2.向大家介绍你怎样读一本自己喜爱的书,并说说你喜爱它的原因.

四、布置作业

1.背诵第7自然段.

2.抄写生字词.

3.完成课后“小练笔”.

15

课题: 口语交际 第 课时 总序第 个教案

课型: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通过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介绍采访心得、开展辩论等活动,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与他人交往沟通等能力,促进学生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

2、根据开展活动的情况,选择一个角度进行习作,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练习修改自己的习作.

课前准备:

自由组成小组开展“我爱读书”综合性学习活动,感受阅读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明确目标

在这次“我爱读书”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大家一定有不少收获吧?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

组内讨论,人人参与

1.你们小组开展了哪些活动,有什么收获呢?请同学们在组内交流.

2.学生在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检查、督促,要求人人发言.对个别表达、交流有困难的学生,可采用个别辅导或同学互助的方法,鼓励他们积极发言.

3.互听互评,互相修正,共同提高口语交际水平.

4.推荐代表参加全班交流.为了使代表的发言能取得好的效果,小组成员可集体出主意、想办法,使发言的内容更全面、更精彩.

二、全班互动,交流评价

1.先集中分享各自的读书故事,再引导学生交流别人的读 16

书经历.

2.你对谁说的话有同感?学生自由交流评价,感受阅读的快乐.

三、开展辩论.启迪思维

1.人们常说:“开卷有益.”但也有人说:“开卷未必有益,看了那些不健康的书反而有害.”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请同学们摆事实、说道理,展开一次辩论.

2.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展开辩论,教师及时指导、点拨.

3.师总结:好书会像营养品一样滋润我们的心灵,像朋友一样陪伴我们的人生,像窗户一样打开我们的世界,给我们力量、勇气和智慧.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和好书交朋友呢?让我们养成爱好阅读的习惯,一生都与好书相伴吧!

17

课题: 习作 第 课时 总序第 个教案

课型: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通过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介绍采访心得、开展辩论等活动,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与他人交往沟通等能力,促进学生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

2、根据开展活动的情况,选择一个角度进行习作,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练习修改自己的习作.

课前准备:

自由组成小组开展“我爱读书”综合性学习活动,感受阅读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通过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介绍采访心得、开展辩论等活动,体会到读书带给我们的乐趣.大家的发言都各有见地.把你们交流的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写下来就一定会成为一篇篇佳作.下面就请大家选择一个角度,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内

容写下来吧!

二、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投影出示习作内容:

读书故事;

采访记录;

记一次辩论活动.

三、试写初稿,反复修改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学生完成初稿后,自己认真进行修改.

18

3.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4.按照小组同学的建议,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朗读佳作,共同赏评

每小组推荐一至两名同学,分别朗读各自的习作,可以是全文,也可以是片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四、誊写作文,制作小报

1.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满意后抄写在作文本上.

2.整理习作和收集到的资料,小组合作办一期以“读书乐”为主题的手抄报.

19

课题:语文活动 一 第 课时 总序第 个教案

课型: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学习目标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引导学生体会读书的乐趣,并学习一些读书的方法.

2.读背古诗句,积累古诗句,品味读书的好处及方法.

课前准备

查找有关介绍读书方法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词语盘点”

1.学生自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组织记忆竞赛、抄写竞赛,引导学生积累本组所学词语.

二、交流平台

1.围绕教材中提示的不同角度,小组内交流本组语文学习的收获和体会.

2.全班交流、展示.引导学生口头交流这段时间课外阅读的收获、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所了解的新的读书方法等,再把文字或其他形式的学习成果加以展示.

三、日积月累

1.激情导人.

我们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素以乐学好读为高尚美德,古代许多贤人学士写了许多这方面的警句,激励我们做个热爱读书的人.

2.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

a.学生自由诵读,注意读准字音.

b.尝试理解:学生交流对这些名言警句的大致理解.

3.背诵名言.

20

4.交流其他有关读书的名言学生收集的以及老师推荐的,拓展积累.学生读一读、说一说、背一背.

◆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英)莎士比亚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苏联)高尔基

◆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无限广阔的海洋.——(瑞士)凯勒

◆至乐无如读书.——郑成功

◆藏书不难,能看为难;看书不难,能读为难;读书不难,能用为难;用书不难,能记为难.——张潮

5.鼓励学生课后将自己喜欢的读书名言制作成书签.

21

课题:留住今天的太阳 第 课时 总序第 个教案

课型: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能借助字典认识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时间是宝贵的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交流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

2、出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

1、交流预习情况。

2、自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三、再读理解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外婆一共谈过几次话分别在什么情况下谈的?为什么要这么谈?

2、小组合作学习

3、全班交流

A:理解:心里不只是焦躁,还带着几分悲戚。

领会当时急切、悲怆的情怀。

B:结尾句:“我知道??”

①说说你是怎么样理解的?

②理解课题含义

四、说话训练

说一个自己(或者别人)“留住太阳”的故事。

五、课外拓展

22

阅读主题是“留住今天的太阳“的其他读物。

课题:留住今天的太阳 第 课时 总序第 个教案

课型: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能借助字典认识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时间是宝贵的。

教学重点、难点:

感悟时间是宝贵的,如何做时间的主人。

教学准备:

收集我国的珍惜时间的格言以及我国历史上名人珍惜时间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检查预习。

1、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2、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课前预习。要求:先交流自己学会的生字,然后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最后思考“留住今天的太阳”是什么意思?

3、检查。

(1) 词语:伫立山坳笑吟吟旭日东升焦躁悲戚禁不住慈祥眨巴微不足道

(2) 课文。(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分工读。)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及合作交流的习惯。)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中大意。

1、自读课文,思考“留住今天的太阳”是什么意思?我是怎样留住太阳的?

2、每次我想“留住今天的太阳”时,外婆是怎样说的? (设计意图:抓住课题,理清脉络,从外婆的话中感受如 23

何珍惜时间。)

三、合作学习,并交流。

1、外婆一共说过几句话?

2、分别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3、为什么这样说?

4、集体交流。

5、总结。

四、进一步理解重点句子。

1、“心里不只是焦躁,还带着几分悲戚。”(领会“我”当时的急切、悲怆的情怀。)

2、从最后两句“我知道,尽管人不可能永远留住太阳,但人可以比太阳走得快一步,甚至两步、三步。这几步看起来微不足道,但作用却非常大。”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

3、交流、朗读。

(设计意图:在反复朗读中感悟,交流,然后导出如何珍惜时间。)

五、分角色朗读课文,说说你读了课文后的感想。

六、拓展、延伸

1、说说你自己或者别人“留住今天的太阳”的故事。

2、珍惜时间是中华民族传承下来的好习惯。你知道哪些名人、伟人珍惜时间的故事或珍惜时间的格言吗?

(李白的“只要工夫深,铁棒磨成针。”的故事,陈景润与时间赛跑的故事等。)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让学生懂得如何珍惜宝贵的时间并积累更多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

24

课题:我的“长生果" 第 课时 总序第 个教案

课型: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认识“扉、瘾”等12个生字.学生互相提醒认清字型,读准字音.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重点感悟作者从读书和作文中受益的语句.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遇到不理解的字词查字典.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听说过“长生果”吗?(板书:长生果)吃了长生果会怎么样?板书课题,并指名读课题.

2.读了课题以后,你想知道什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同学们要运用平时学到的方法自己读懂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标好自然段的序号.

2.提醒需注意的字音:心扉的“扉”读第一声,水浒的“浒”不读许,过瘾的“瘾”是前鼻音,馈赠的“馈”声母是k.

3.默读思考:“我的‘长生果’”是什么?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到了哪些道理?找到有关的部分画下来.

三、细读课文.感悟体会

1.“我”的“长生果”是什么?(书是“我”的“长生果”.)

25

2.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

a.作者是怎样读这些书的?(板书:津津有味、如醉如痴、牵肠挂肚)

(1)从作者这样读书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作者非常喜欢书.)

(2)指导朗读相关的句段.

b.作者从作文中悟到了什么道理?读ll、14自然段.理解“别出心裁、呕心沥血”等

词语.

3.读书和作文有什么联系吗?从文中找到有关的句子,并谈谈理解.

4.作者为什么说书是“我”的“长生果”?(书像长生果一样,对我有好处.)

为什么又把书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呢?(书是.-j-~流传下来的,我们通过读书可以知道过去发生的事情,书就像“长生果”一样不老.)

四、积累语言.交流感受

1.认真读自己感受较深的句子或段落,与同学交流体会.

2.课外积累有关读书的格言警句.

26

课题:一棵大树 第 课时 总序第 个教案

课型: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重点字词,品读对话,感悟树和男孩的形象,体会大树无私奉献。

3、了解父母及亲人所给予无私的爱,懂得感恩。

学习重、难点:

感悟男孩和树的形象,体会大树的无私奉献。

教学过程:

一、图文欣赏,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 品读对话,感悟形象。

1、男孩的语言

请你自由地读读,你认为这是一个怎样的男孩?你从哪些字词体会到?朗读体会。

2、大树的语言

一读:大树的哪些言语打动了你?

二读:大树的哪些举动让你的心为之一震?

三读:有感情朗读,感受大树只求奉献不图回报。

3、大树的招呼

大树心底一直有个小小的愿望,你从哪些词句发现了?

四、提炼主题,体会无私。

这棵大树奉献了这么多,她的心情是怎样的?为什么大树有这样的心情?请你联系课文内容来说一说。(交流汇报)

五、提升主题,抒发情意。

27

这棵树就是_____________。

课题:一棵大树 第 课时 总序第 个教案

课型: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认识、会写“需”“歉”“锯”“爽”“私”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树”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美德。 教学难点:

大树是我们这些农村孩子们天天能看见、接触的,但孩子们与大树能发生什么事呢?我估计孩子们也没有仔细、认真地观察、记录。懂得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学会感恩,学会关爱就成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设计理念:

1.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在朗读中体会。

2.引导学生抓重点语句、段落进行品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准备:

幻灯片、小黑板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孤独 需要 抱歉 锯刀

爽快 无私 颤抖 欣慰

2.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问题:(出示小黑板)

28

① 男孩子与大树有几次会面?

② 男孩子与大树的每次会面的情景是怎样的?

③ 大树的心情有什么变化?

④ 怎样去朗读?

⑤ 大树、男孩子留给我们什么样的印象?

2.小组讨论,推荐班内汇报。

3.汇报交流,教师点拨。(出示幻灯片)板书如下:

湘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三、拓展延伸。

1.学生讨论:生活中,有像大树这样的人吗?请你说一说。 你觉得大树这样无私的奉献到底是好还是不好?请说说你的理由。

2.活动: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动向帮助过我们的人表示感谢。

四、课堂小结。

这篇文章,让我们倾听了一个动人故事,感受了“大树”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美德;让我们明白了,在被爱的同时要学会感恩,学会关爱。同学们好好总结总结吧!

29

课题: 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 第 课时 总序第 个教案

课型: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本课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读自己最受感动的部分,体会儿子对母亲深沉的爱,

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用自己的话把主要内容讲清楚。初知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从朗读中感受爱德华对母亲的无限依恋,并能联想到自己,去感受亲情,感受生命。

难点:感知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关于“9.11”事件的相关资料。

学生:搜集写亲情的名言或名篇。

教学过程

一、质疑引入,激发兴趣

1.电脑情景导入(20xx年“9.11”事件),教师向学生讲述关于“9.11”事件的大致情况。并询问学生:看了图片、报道,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四人小组交流)

(恐怖分子可恶、亲情重要、世间充满爱??)

2.揭题。

在恐怖分子的飞机撞向世贸大楼的那一刹那,一段母子亲情的故事在这危难时刻演绎,这便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齐读课题)

3.看题质疑,导入课文:看到课题,你知道了什么?——遇难者打了三个电话??

30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中遇难者打了哪三个电话?遇到难读的字、词勾画下来,多读几遍。

2.检查初读情况。

(1)交流识字、学词情况,重点指导“废墟”“婚姻”“悲恸”等词语,并让学生分辨“悲痛”与“悲恸”的异同。(悲痛:伤心。悲恸:极其悲哀伤心。)

(2)分小组分部分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感悟深情

1.学生反馈思考情况:遇难者给助手、律师、母亲各打了一个电话。

2.课文里,最让你感动的是哪一个电话?为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学生通过把握课文内容,深入体会儿子对母亲深沉的爱,感受那份人性中至纯至真的感情。

(1)情况危急。

①什么是“生死关头”?(指关系到生存还是死亡的关键时刻。)哪些词句让你看到爱德华处于生死关头?抓住“第五十六层”“熊熊的大火”“爆裂声”等词语让学生感受到当时危急的气氛。

②小组讨论:生死关头对于一个人意味着什么?在生死关头你会想到什么?

③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生死关头的危急。

(2)情感对比。

①你觉得爱德华打电话给他的助手、律师是为了什么?(财产、事业)并相机板书:助手、律师(事业、财产)

②然而在这生死关头,他却没等电话接通,又拨打了第三 31

个电话,因为他想起一件更为重要的事情,这是拨给谁的电话呢?(母亲)(相机板书:母亲)

③想象一下,他可能会在电话里给他的母亲说些什么呢?(学生讨论并作答)

④爱德华的助手与律师也推断,第三个电话很可能与他的遗产归属有关。想一想他们为什么会这样推断。(因为一个腰缠万贯的银行家,在生死攸关的时候,肯定有很多的话要说,特别是遗产的问题。在只可能打出一个电话而且说的话非常有限的情况下,他们推断这个电话应该与遗产归属有关。)

⑤然而事实的真相是怎样的呢?为什么报纸“在醒目的位置”刊登这句话?为什么说它是一个人的“生命留言”?

师总结:对于一位拥有巨额遗产的人,临终不是忙着处理自己的财产,也不是向下属交代工作,在生命危在旦夕之际,他认为最重要的是母亲。电话传去的那一声“妈妈,我爱您”道尽了母亲的辛劳,也道尽了儿子对母亲深深的眷恋,道尽了儿子对母亲的牵挂??短短的五个字,蕴含其中的爱的力量没法用任何东西来衡量。母爱是无私的、伟大的,儿女对母亲的深情不也是伟大的吗?这种超出一切世俗与金钱的纯真的感情怎能不产生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呢!“妈妈,我爱你!”简短的五个字,是爱德华最后一次向母亲袒露心声,最后一次向母亲表达儿子对母亲深深的爱(板书:爱),这一句 看似平凡的话是儿子用生命来书写的。

相机板书:妈妈,我爱你!(生命留言)

⑥朗读使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通过情感朗读,将学生的情绪引向高潮。

3.反馈说说你还从课文里知道了什么,读懂了什么?

4.学生质疑:为什么文章一开始不揭示电话留言的内容而是放到最后?作用是什么?(设出悬念,增添了“第三个电话” 32

的神秘色彩,使文章的可读性更强,突出重点。)

文章出现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留给读者猜想的空间。) 教师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时,适当渗透本课在表达上的特点。(本课围绕“第三个电话”的内容是什么而展开,并层层设悬念。)

四、学习生字及词语

抄写令你感动的句子(表达作者论点的句子)。

五、小结本课

1.在这篇课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2.你能说出你们关于生命的看法吗?小组交流。

六、拓展阅读,交流资料

1.人最需要的是爱,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爱是需要建立在相互付出的条件下的,特别是亲情之爱。)

2.学习小组交流汇报,阅读课外资料。

你做过孝顺父母的事情吗?交流一下。

3.说说通过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懂得了什么道理。谈谈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

33

课题: 口语交际 第 课时 总序第 个教案

课型: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学习目标:

1.能围绕“浓浓的乡情”这个主题讲清楚自己的活动安排.

2.能与同学进行商讨,培养自主合作的参与意识.

3.通过活动,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4.能就口语交际的内容,大胆发挥想象,写出家乡的变化,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课前准备:

1、收集与“浓浓的乡情”相关的诗词、歌曲、故事等.

2、了解班级同学的特长,以便策划活动.

3、通过书籍、电视、网络等媒介,了解怎样策划才能搞好一次活动,可以事先参阅一些好的经验.

教学过程:

一、黧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俗话说得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人对自己的家乡都有着深厚的感情.大诗人李白用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而这诗句也成了表达思乡之情的千古名句.今天也让我们来畅谈一下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吧.畅所欲言.抒发情感

1.同学们,请你们来说说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吧.

2.现然大家都这么热爱家乡,那么我们就以“浓浓的乡情”为主题来策划一次活动.既然是活动,形式就要丰富多彩,要通过丰富的内容、精彩的节目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小组交流讨论

◆明确小组讨论的内容:表演哪些节目;由哪些同学表演;怎样表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

34

◆重点讨论怎样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根据讨论情况列出节目表.老师参与部分小组的交流,给予指导.

◆小结过渡:刚才老师参与了部分小组的讨论,看得出来同学们事先都做了精心的准备,而且在讨论的过程中非常热烈,方方面面的问题都能考虑到.每个小组都希望通过策划这次活动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那现在就请同学们来展示一下你们小组策划的活动方案吧.

三、展示活动方案

◆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活动方案.

◆其他同学可以质疑,也可以和同学进行深入的交流. ◆师生共同评议.综合大家的意见,全班制定一个活动方案.

四、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通过策划“浓浓的乡情”这个活动,不仅锻炼了我们的组织策划能力,而且还激发了大家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相信“浓浓的乡情”这个活动一定能够获得成功.

35

课题: 习作 二 第 课时 总序第 个教案

课型: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学习目标:

1.能围绕“浓浓的乡情”这个主题讲清楚自己的活动安排.

2.能与同学进行商讨,培养自主合作的参与意识.

3.通过活动,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4.能就口语交际的内容,大胆发挥想象,写出家乡的变化,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课前准备:

1、收集与“浓浓的乡情”相关的诗词、歌曲、故事等.

2、了解班级同学的特长,以便策划活动.

3、通过书籍、电视、网络等媒介,了解怎样策划才能搞好一次活动,可以事先参阅一些好的经验.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课,激发兴趣

在策划“浓浓的乡情”活动中,同学们尽情抒发了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是呀,谁不爱自己的家乡呢?今天让我们大胆地想象一下,通过我们的努力,二十年以后的家乡会是什么样子?

二、大胆想象

◆想象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

◆想象儿时的小伙伴会是怎样的.

◆想象久别重逢的亲人会有怎样的感慨.

三、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学生默读提示,明确习作要求及内容.

四、小组互说.打开思路

五、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36

六、试写初稿.自行修改

◆回忆这组课文中作者运用的表达感情的方法,试着在自己的习作中加以运用.

◆要求书写工整,语句通顺.

七、小组评议,互改

◆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根据同学的建议再次进行修改.

八、佳作赏评

每个小组推选好的作品进行全班赏评,可以是全文,可以是片断.

37

课题: 语文活动 二 第 课时 总序第 个教案 课型: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学习目标

◆回顾本组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用心体会课文作者是怎样用具体的景物或事情表达思乡之情的.

◆拓展学生视野,引领学生积累有关抒发思乡之情的诗文、佳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之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明确内容

◆“望着云彩,思念故乡.思念故乡,望着云彩”这诗句表达了一种什么情感?

◆这思乡情是人世间一种美好的情感,本组课文表达的都是思乡之情.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收获了什么呢?让我们共同走进.(板书课题:回顾·拓展),赏读片段.感悟乡情

◆读着一篇篇思乡的课文,一些感人的描写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下面这些内容还记得吗?出示相关语句.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我很小的时候,外祖父常常抱着我,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读唐诗宋词.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夏天,凉爽的清风从南窗里吹进来,太舒服了!更美的是,我由东窗可以望到那条小溪和小桥,还有那几株依依多情的杨柳.”

◆这些语句出自哪些课文?从这些描写中我们感受到了什么?(诗人触景生情;通过写具体的事表达外祖父的思乡之情; 38

通过写景物抒发怀念故乡之情.)

过渡:课文中这样的描写还有哪些呢?本组的几篇课文是通过哪些人、事、景、物来表达思乡之情的?

二、互相交流,各抒己见

◆回顾课文内容,找出作者或写事或写景表达思乡之情的内容读一读,边读边批注.

◆你找到了哪些这样的描写?小组里互相交流,畅所欲言. ◆全班交流.小组派代表发言.

a.课文中通过描写具体的事物表达思乡之情的语句.

b.课文中通过写景表达思乡之情的语句.

◆小结:表达思乡之情不是空泛地抒情,应通过描写具体的事物或景物来体现.作家的作品是这样,我们的习作也要这样.

◆平时我们的习作是怎样表达感情的?(结合本次习作中的典型例子进行交流.)

三、诗文链接,内化积累

◆回顾课文的学习,通过充分交流,我们收获了很多,不仅明白了抒情要用具体的事物

或景物来表达,还积累了不少感人的片段.谁能背诵一两段? ◆表达思乡情的诗文还有很多很多,读一读下面的诗句(日积月累中的),你能把它们印在脑海里吗?练习背诵.(个人背,同桌背.)

◆你还读到过这样的诗文吗?能向同学们介绍介绍吗?(指名读背.)

四、趣味语文.激发兴趣

◆学生自读“推敲的来历”一文,不认识的字查字典.

◆同桌互读,纠正字音;小组互问,解决不懂的问题.

◆全班交流对“推敲”的理解,以及在生活中对语言文字 39

进行推敲的实例.

课题: 8.忆秦娥 娄山关 第 课时 总序第 个教案 课型: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诗词中的生字词语,理解诗词含义。

2.练习有感情朗读诗词,再现伟人的心境。

3.学习传统优秀文化,积累文学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体会红军长征的艰辛、曲折,学习他们不怕困难的英雄气概。

2.体会祖国江山壮美,诗人乐观热情的激动心情。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看影视剧,认识时代背景与长征概况。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训练,从语感上体会诗词的精炼。

3.通过搜集毛泽东的有关诗词,观见其诗词的宏大气概和精湛文笔。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词大意。

2.通过朗读,体会红军不畏艰险、勇于战争开创胜利局面的英雄气概。

教学准备:

1.红军长征影视片断。

2.多媒体课件。

3.收集毛泽东在长征中所作的诗词。

教学过程:

一、点出“词”的文体。

五千多的历史长河,前人为我们创造了优秀的文化文学体 40

裁。如先秦散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其中的词体变化多端,如毛泽东创作的《泌园春.雪》、《忆秦娥.娄山关》等就是词的优秀作品。

二、习读诗词《忆秦娥.娄山关》

(一)课件出示词文。

1.红军影视《长征》片断。

2.简介写作背景(课件出示)。

19xx年1月29日,红军撤离土城,回师东进,再渡赤水。2月25日经激战攻克娄山关,重占遵义。此役,击溃和歼灭敌人两个师、八个团,俘三千余人,取得长征以来的一次最大胜利。毛泽东登上娄山关,纵目眺望,只见千山万峰,起伏连绵,如浩瀚大海,浪涌波逐,长空湛蓝,纤云不滓,夕阳缓缓下移,绯红,鲜艳,透亮。胜利的喜悦与眼前壮美的景色相契合,毛泽东诗兴蔚起,灵感压榨奇发,吟成这首《忆秦娥.娄山关》。

(二)习读解决生字。

娥 娄 蹄 咽

(三)自主学习,理解全文。

1.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借助工具书理解“雄关、苍山、残阳、漫道、从头越”等词语的意思。

3)划出这首词的中心句。

4)从文中找出描写红军行进时的自然环境的词语。

5)借助工具书逐句理解诗词的意思。

6)读诗词,想像画面,体会意境。

41

课题: 8.忆秦娥 娄山关 第 课时 总序第 个教案 课型: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学习诗词中的生字词语,理解诗词含义。

2.练习有感情朗读诗词,再现伟人的心境。

3.学习传统优秀文化,积累文学素养。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词大意。

2.通过朗读,体会红军不畏艰险、勇于战争开创胜利局面的英雄气概。

教学准备:

1.红军长征影视片断。

2.多媒体课件。

3.收集毛泽东在长征中所作的诗词。

教学过程:

一、汇报交流。

1.重点指导自学提示中的第5点,(借助工具书逐句理解诗词的意思。)

1)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教师点拨:大风猛烈地刮着,在月亮还没完全落下去的清晨,天空又开始降白霜了,战友们在严寒中穿着单薄的衣裳急速地、紧张地身娄山关进发。

2.师范读第二句。

1)提示:因词牌规定,上下两阕的第三句必须用叠句,所以又出现了一上“霜晨月”。

2)学生体会读一读叠句的语气速度的不同。

3)全班齐读第二句。

4)进一步理解“马蹄声碎、喇叭声咽”的意思。

(课件出示红军战士策子行进在险峻山路上的情形)

42

提示;作者用“碎”来形容马蹄的践踏声,用“咽”来形容喇叭的低沉声和用尽力气的吹奏声。

5)指名说说上阕的意思。

3.学习第三句。

1)揣摩中心句,品读领悟。

2)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

3)指名回答: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词的?

(提示:不要说守备森林的雄关坚固如铁,但怎么也抵挡不了英勇的红军。)

4)小组讨论:从诗句中,你感受到了毛泽东怎样的情怀?

4.全班齐读第四句。

1)“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这句话中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比喻?

2)这句话体现红军的什么精神?

3)讨论、交流。

二、小结与训练。

1.总结全文。

根据课文中的所听所感所想,说说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学了本课你对红军长征有什么新的了解和认识?在今后的生活、学习中怎样去做?

2.感情朗读指导。

要求前阕读得慢,语气凝重,表现战斗的艰难。

要求后阕读得稍快,语调轻松,表现胜利后的愉快与展望前途的壮志。

三、拓展延伸。

1.选读一两首毛泽东诗词。

2.请你根据“苍山如海、残阳如雪”画一幅画,并在画上题上这首词。

四、作业。

1.课后搜集你喜爱的毛泽东诗词。

2.背诵并默写课文。

43

课题: 8.忆秦娥 娄山关 第 课时 总序第 个教案 课型: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会写“娥”、“娄”、“蹄”、“咽”4个生字。

2.朗读、背诵并默写课文。

3.品读词句,体会意境,感受红军战士的精神与气概。

4.积累毛泽东的《长征》。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借助注释,读懂词的意思。

3.指导学生朗读,背诵,感悟、体会词的意境,理解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红军大无畏的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重点、难点:

重点:朗读、背诵并默写课文;理解词的大意。

难点:感受红军大无畏的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教法与学法:

教法:示范法、引导法、讲解法

学法:自读自悟法、讨论理解法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长征》视频片段

学生:收集有关长征的历史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音乐欣赏(播放电视连续剧《长征》片头曲)

2.老师相机导人新课:

毛泽东的词将带我们回忆长征情景,感受长征精神。 44

3.出示课题,解释课题。

(1)了解词牌名“忆秦娥”。

(2)介绍“娄山关”。

4.了解背景。

(1)学生交流收集的资料

(2)教师补充。

毛主席这首词是在攻克娄山关以后写的,追忆当时的情景:

二、朗读背诵,理解词意。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和背诵。

(1)学生按自己的理解方式读课文。

(2)小组之间自行交流评价朗读效果。

(3)教师指导理解作品对于朗读的重要性。(配乐朗读)

2.读中质疑,了解词意

(1)学生反复诵读,了解词意。

(2)小组交流。

(3)师生共同补充修正。

上阕:

①“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西风吹得很猛烈,广阔的天空传来群雁的叫声,霜降的清

晨,残月还斜挂在天边。

②“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在残月点缀着寒霜的清晨,马蹄声急促细碎,军号时断时

续,低沉呜咽。

③“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不要说雄伟的娄山关像铁一样坚固,如今却被红军战士大

踏步地从它的头顶上越过。

④“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从娄山关越过,放眼望去,连绵起伏的苍翠山峦,好像翻腾

45

着的大海,彩色浓丽的夕阳好像一团殷红的鲜血。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反复朗读。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试读。

(3)老师范读。

(4)学生脱稿诵读。

三、品读词句,体会意境。

1.学生自由朗读诗句,读中感悟,体会意境

2.小组欣赏、交流。(播放《娄山关战役》视频片段)

3.师生共同补充修正。

(1)上阕;

①句点明红军进军娄山关的时间、气候、环境。‘烈”字写出了风势之猛,衬托出红军战士不畏寒风冷霜、艰苦行军的革命精神。

②句“霜晨月”是重复第二句的最后三个字,起着承上启下和加重氛围的作用,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艰苦、气候的恶劣,再通过对听觉感受的描写,渲染那种豪壮激越的气氛,更加突出了英勇挺进、一往无前的红军铁流。

(2)下阕:

③句,全诗的重点。“漫道”二字,表现了红军藐视困难、从容不迫的英雄气概。歌颂了娄山关战役的辉煌战绩,抒发跨越娄山关的豪迈情怀,表达把长征进行到底的决心。“而今迈步从头越”意味着我们将开始新的战斗历程,意味着中国革命从此掀开了新的一页。

④句中的“从头越”重复比③句多了一层意思,突出了胜利完成任务后的心情。这种心情是通过自然景色反映出来的。通过这样的视觉感受,形象地写出了红军战胜雄关天险、战胜众多敌人之后,登上山顶所见到的天宽地阔、上红下碧的雄伟 46

景象,由此衬托出红军高昂的情绪、开阔的心胸,表达出红军经过英勇奋战取得胜利后的喜悦心情。

(2)整首词以写景起,又以写景结,通过描写清晨与傍晚的具有典型特征的景物,烘托出苍凉、肃穆、凝重、雄浑的意境,表现了毛泽东重领兵权时的复杂心情。

4.指导学生朗读。

(1)想象画面,体会意境,入情入境地朗读。

(2)注意节奏。

读上阕低沉凝重,下阕则犹如沉默中的突然爆发。

四、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1.读这篇课文,你头脑中浮现出什么画面?(播放《长征》片段)

2.选读毛泽东的诗词,感受毛泽东诗词的风格。读了毛泽东的这首词,无论是词的意境,还是词的内容,都让我们有很多的收益。

3.积累、背诵毛泽东的《长征》

长 征

毛泽东

19xx年10月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47

课题: 9. 牧童评画 第 课时 总序第 个教案

课型: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会写“蜀”、“嵩”、“轴”、“锦”、“囊”、“乃”、“谬”、“矣”9个生字,辨析多音字“处”。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联系课后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4、学习牧童善于观察、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对照注释,弄懂每句话的大概意思。

2、教师提供附文,帮助学生对应文言文,整体了解故事内容。

3、自读,小组合作交流感悟和收获。

4、指导学生朗读,体会牧童的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牧童善于观察、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突破方法:在疏通文句的基础上,指导朗读,讨论交流。 难点: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

突破方法:凭借工具或注释,小组合作探究,教师指导。 教学准备:

插图、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出示插图,质疑:图上画了些什么?画上画了些什么?

2.教师相机导入新课。

48

这是《牧童评画》。

教师背诵课文。

学生感受古文的特点。

小结:古文的特点:简练。

[简析] 对刚接触文言文的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明白古文与现代文的区别,进而在学习的时候,加以体会,对学生进行熏陶。

二、学习现代文《牧童评画》

1.读通现代文《牧童评画》。

2.理解故事内容

3.练习表演,强化故事形象。

[简析]现代文、古文之间的迁移——学生对古文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我先把《牧童评画》的现代文让学生通过朗读了解大意,然后让2人小组演课本剧,最后加入口语交际内容,学生先读白话文的翻译,就可以在读文言文时做到对其内容一读就懂,化解了学生阅读文言文的难度。使学生感觉学习文言文并不难,防止学生产生畏难情绪。由现代文过渡到文言文,就把学生读懂文言文的过程变成了接触、感受、发现文言文的过程,实现了现代文和文言文的迁移。

三、学习文言文《牧童评画》。

1.齐读文言文的课文,要求读通顺。

2.自主学习,理解每句话的含义。

3.请几位同学读文,适时指点:读准节奏,感受韵味。

4.对照书后的注释及你们刚才阅读的资料,理解文言文中每一个字、每一句话的意思。

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自由读边在难懂的字边做注释。

5.整体感知,理解全篇的内容。

[简析]学习方法的迁移——在处理教学难点解句释文这个 49

环节中,老师引导学习第一句后,后几句让学生自主理解、合作讨论。以思维碰撞思维,以智慧点燃智慧,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来碰撞学生思维的火花,突破课堂教学的难点。老师引导学生逐字逐词的理解,并带领学生总结学习方法:(1)古今文对照。(2)参照书后注释及字典。(3)理解每一个字的意思,连字成词,连词成句。这是学习文言文经常用到的扎实有效的方法,学生学习后几句话可以用,以后学习任何文言文都可以用到,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迁移。

四、归纳理解本文的重点字:“好、曝、拊掌、之”,突破字意理解的难点。

[简析]教会方法,积累运用——古时候汉字的数量比较少,不象现在词汇非常丰富。一词多意的现象在文言文中是常见的现象。在学习完一篇古文后,积累词汇的用法,这是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日积月累,必有成效。

五、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复述课文。

六、课堂小结。

初读文言文,我们有了新的体验,快快总结,作为经验积累吧!

七、拓展作业:

1.理解课文,你想对杜处士和牧童说什么?

2.推荐故事性强、内容浅显可文言文,让学生读、背。

50

课题: 11.毛遂自荐 第 课时 总序第 个教案

课型: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认识并会写“荐、遂、锥、颖、晌、辱、慨”七个生字。

2.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毛遂自荐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自由轻读,读得正确。

二、默读,看看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毛遂自荐》这个成语故事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平原君门下一位默默无闻的食客毛遂,自己推荐自己,并以自己过人的胆识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三、指名朗读,其余思考文章的叙述顺序。

文章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先写毛遂自荐,后写毛遂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四、质疑问难,讨论解决疑难。

1.默读短文,勾画出自己不能理解的字、词 、句。

2.共同讨论几个问题

(1) 平原君为什么阻止毛遂随他去楚国?

(2) 毛遂是怎样据理力争的?你体会到了什么?

(3) 毛遂在楚王面前的表现如何?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人?

3. 借助工具书,独立自学课文,不懂的地方可以与同学交流,也可以找老师帮助。如:

(1)“门客”指古代寄食在王公贵族家里,为主人出谋划策、奔走办事的人。

(2)毛遂对平原君说的一段话:“我今天就是请求把我放到到布袋中啊。您若早把我放到布袋中,那我早就脱颖而出了,不 51

光是露出那么点儿锥子尖呢!”要引导学生借助课文插图,联系上下文读懂。这句话借“锥子” “锥尖”比喻自己的潜能与才华,通过“若??那??不光??”假设与递进的句式,层层推进,说服对方。

五、理解成语的意思和比喻意义及用法。

1.成语“毛遂自荐”用来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的举动。

2.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谈谈自己受到的启发,加深对“毛遂自荐”这个成语的

理解。

六、课外拓展

把毛遂自荐的故事将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52

课题: 11.毛遂自荐 第 课时 总序第 个教案

课型: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教学目标:

1.学习毛遂挺身而出、勇纾国难的精神。

2.成语:毛遂自荐、脱颖而出、因人成事。

3.文言实词:赞、目、奉、恶、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人们常用“毛遂自荐”来比喻自己推荐自己,那么毛遂究竟何许人也,他究竟有何德何能,敢于冒着被人扣上“穷出风头”的恶名的危险,自己推荐自己呢?今天就让我们循着司马迁的生花妙笔去结识一下这位具有超群的知识和才能的毛遂先生吧。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教师范读、正音,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大意。

2.学生自读,找出文中的生字难字,归纳总结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

3.教师点拨:

(1)通假字

合从于楚 “从”,通“纵”

其末立见 “见”,通“现”

使遂蚤得处囊中 “蚤”,通“早”

毛遂奉铜盘而跪进之楚王 “奉”,通“捧”

公等录录 “录录”,通“碌碌”

(2)重点实词

(3)古今异义

①与十九人议论 (两个词,今一个词)

②今楚地方五千里 (土地方圆)

53

(4)特殊句式

①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定语后置)

②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状语后置)

三、课文内容研讨

1.试分析:毛遂是如何一步步让楚王定盟约的?

明确:按剑而前??今十步以内,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王之命悬于遂手(示之以力)

合从者为楚,非为赵也。(示之以利)

王当歃血而定从,次者吾君,次者遂。(示之以信)

2.有人说毛遂自荐是出风头,你怎么看?

教师总结:

(1)自信是一种优秀品质。

(2)有胆。勇纾国难,精神可嘉。

(3)有识。知天下,有辩才,实现了定纵奇迹。

3.在今天,作为人才自身、用人的领导应该注意些什么? 教师总结:(1)人才自身:不妨自荐(自荐并不等于出风头,自荐是为了推销自己;目的是为社会做贡献,实现自身价值,不必介意用什么方法)。

(2)领导:不可妒才,努力相士,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四、归纳总结毛遂的人物形象

1.人物的出场不同凡响。《毛遂自荐》可以说是一篇人物传记,但其开篇并未像一般的人物传记那样先交代人物的籍贯,而是渲染一种紧张的气氛。秦军大兵压境,赵国于是派平原君前往楚国订立联合抗秦的盟约。平原君决定带二十个门客一起前往。但“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无以满二十人。”在这关键时刻,毛遂挺身而出,“自赞于平原君”。平原君一行来到楚国后,与楚国的盟约迟迟不能订下来,“日出而言之,日中不决”。此时,其他的门客一致推举毛遂,毛遂于是“按剑历阶而上”。 54

2.对比、衬托手法的运用。一用其他的门客衬托毛遂。当毛遂自荐后,“十九人相与目笑而未发也。”显然瞧不起毛遂。但到楚国后,“与十九人议论,十九人皆服。”先抑后扬,表现了毛遂的才华。在盟约迟迟不能确定的时候,十九人一致推举了毛遂。这又进一步表现了毛遂不同一般。二用平原君衬托毛遂。“平原君与楚合从,言其利害,日出而言之,日中不决。”与毛遂的三言两语,“遂定从于殿上”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突出了毛遂的胆识和辩才。平原君从开始不信任毛遂到最后“胜不敢复相士”,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又从侧面表现了毛遂的才华。可见,对比衬托的运用,是本文刻画毛遂的重要手段。

3.语言的个性化。平原君以锥处囊中为喻,说毛遂没有才能。而毛遂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说自己并未处囊中,如果有机会的话就“非特其未见”而是“脱颖而出”。我们再来分析一下毛遂说服楚王时的一段话。毛遂首先是压之以“力”:“今十步之内,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王之命,悬于遂手。”一下子震住了楚王。再激之以“耻”:“一战而举鄢、郢,再战而烧夷陵,三战而辱王之先人。此百世之怨,而赵之所羞,而王弗知恶焉。”最后动之以“利”:“合从者为楚,非为赵也。”三言两语,将盟约订了下来。毛遂以极富个性的语言,表现了他过人的胆识和高超的辩才。

五、引导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1.平原君为什么不认识毛遂?

2.毛遂为什么要脱颖而出?

3.毛遂凭什么能说服楚王“定从”?

4.平原君为什么“不敢复相士”?

5.从毛遂自荐中我们受到哪些启示?

55

更多相关推荐: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习作教案(含例文)

五年级上册习作教案含例文一教学目标1从学习写作的角度读懂例文我的班主任片断回忆师恩难忘一文的写法联系习作要点提示领会通过具体生动的事例把人物写得细腻感人的方法2根据作文的要求自拟题目抓住一两件事写一位老师二教学...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习作五范文

我真后悔终于写完作业了我伸了伸懒腰打了个大大的哈欠打算收拾完书包便去好好地玩一玩就在这时两岁的弟弟摇摇晃晃地向我走来手里还举着一只掉了一条腿的玩具熊说姐姐姐姐此时的我一心想着和小伙伴们玩游戏哪里顾得了他于是我不...

小学五年级上册苏教版语文习作6范文

小学五年级上册苏教版语文习作6范文在一个桃花盛开的春天万物都被春姑娘叫醒了燕子也从南方飞回来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家的屋子上又增添了几只燕宝宝它们圆圆的脑袋小小的翅膀还有未长满羽毛的身体它们欢快地叫着又给我家增加...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后习作范文

11老师我爱你学校河北邢台桥西区晨光小学五2班徐静宣时间20xx0318在这秋高气爽丹桂飘香的季节里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到了我的内心似乎也有很多话想对老师您说老师谢谢您的微笑和慈爱记得一年级刚上语文课的时候你提问题...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习作五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五写一件亲身经历的事教学设计片段教学目标1由图片生发丰富的想象2能把联想到的事情写具体3能够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教学重难点1能把联想到的事情写具体2能够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教学时间一...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习作五范文

第一次包饺子今天是周末我们去姥姥家包饺子准备好了面和馅正要开始包我走进厨房也跟着包了起来我把手洗干净袖口挽起系上围裙有模有样的还真像个厨师我拿起一张幹好的皮摊在左手里右手舀起一勺馅放在皮上把皮对折两边捏紧可是馅...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5教案设计

习作5备课时间教学目标1由图片生发丰富的联想2能把联想到的事情写具体3能够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教学重点1能把联想到的事情写具体2能够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好今天老师能在这里给大家上课感到很...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期末测试题

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题一按要求完成各题48225221正确工整地抄写下面一段文字4分我们要养成读书做笔记随时使用工具书的良好学习习惯2看拼音写汉字8分jlynjnwyylyoshibl...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习作6第一课时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9课时总第61课时主备人曾先进课题习作6教学内容习作6教学目标1能用正确的方法观察两幅图准确地把握图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能围绕中心抓住重点展开合理而丰富的想象把故事写具体写完整生动教学...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作文(优秀例文)03

爱是妈妈亲手挑的一双鞋父母的爱可能是一生责备一个拥抱一把遮风挡雨的伞而妈妈对我的爱则是一双雪地靴有一年寒假妈妈带我到哈尔滨玩下了飞机后我们跟着旅行团到酒店我看见有很多小朋友在玩雪就跑过去哪知道刚跨几步脚就像踩到...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作文(优秀例文)15

春雨我十分喜欢雨但不喜欢夏雨的汹涌澎湃也不喜欢冬雨带来的寒冷气息温柔的春雨却是我的最爱春雨是朦胧迷茫的细细的密密的洒在我的脸上手上毫无知觉非常舒服每当此时我最爱在雨中漫步欣赏着细细春雨织成的美丽图案春雨仍然密密...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作文(优秀例文)09

我的老爸我的爸爸非常能干在我的心目中是无所不能的强者老爸不但非常能干长得也帅圆圆的瓜子脸上嵌着一对虎里虎气的大眼睛看上去是那样有神再加上一副高贵的眼镜就显得非常有绅士般的感觉高高的鼻梁下面长着一张扁扁的嘴这张嘴...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习作五(4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