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汉语言本科毕业论文:试论巴金《家》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时间:2024.5.13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试论巴金《家》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论文提纲

论点:本文主要分析了《家》这部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统治者的形象:高老太爷

反抗者的形象:觉新、觉民、觉慧

牺牲者的形象:鸣凤、梅、瑞珏

此外克字辈人物是这个家庭的蛀虫。

参考文献

[1]巴金.家.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2]汤逸宗、漆瑗、冉忆桥.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读.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 1999.

[3]王自立.中国现当代文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4]吴宏聪、范伯群.中国现代文学史自学辅导.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试论巴金《家》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摘要:巴金的长篇小说《家》中塑造了众多鲜明的人物形象,本文主要分析了高老太爷、觉字辈的人物形象,以及以鸣凤、梅、瑞珏为代表的女性形象。

关键词:人物形象 高老太爷 觉新 觉民 觉慧

巴金的长篇小说《家》于19xx年4月动笔,19xx年底完成,原以《激流》为题在上海《时报》连载,19xx年开明书店出单行本时改名为《家》。

小说写的是20年代初期四川成都一个四世同堂的封建大家庭,家长高老太爷曾在清朝做过多年大官,靠剥削来的财富造就了一份大家业,养了一大群儿孙,仆人成群。年轻的姨太太陪伴,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他平时不是看戏,就是打牌,收藏书画古玩,附庸风雅,在家里,他是太上皇,强制儿孙们遵守封建家规。

高老太爷的三子克明经管家事,其实只是高老太爷旨意的忠实执行者,四子克安、五子克定吃喝嫖赌,挥霍无度。

①高家的第三代年轻人觉新、觉民、觉慧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思想都有所觉醒,但性 ① 19xx年9月,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第一卷名《青年杂志》)创刊,是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

格的不同却决定了他们命运的不同。老大觉新成绩优良,满怀抱负,但却因“爷爷想要个重孙”,中学毕业后就奉命成婚;老二觉民正自由恋爱,他决心争取婚姻自主;老三觉慧是三兄弟中最激进的一个,他敢于反抗封建家长的旨意,还爱上了丫环鸣凤。

随着社会时局的变化,高家表面的繁华已无法掩饰实质的衰败,最后高老太爷的死宣告了这个家的崩溃,腐朽的大家庭终于走上了它必然走上的道路。

《家》围绕着专制与反抗的斗争,成功地塑造了统治者、反抗者、牺牲者的形象。其中写到的人物有六、七十个,最主要的是高老太爷、觉新、觉民、觉慧,其次还有鸣凤、梅和瑞珏以及克字辈的几个人物。

一、人物形象分析

(一)统治者的形象

高老太爷是这个封建大家族中的最高统治者,他的专横、衰老和腐朽,象征着旧家庭和专制制度走向崩溃的历史命运。

高老太爷既以卫道者自居,对子孙“教孝戒淫”,反对一切新事物,又偏以风雅自命,不但年轻时荒唐,而且在衰朽之年还玩小旦,娶姨太太,那个令人恶心的陈姨太,正是高老太爷的腐朽灵魂与低劣审美趣味的最好注脚。

高老太爷是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的代表。他的主要性格特征是专制,他是高公馆一系列悲剧的制造者。他要抱重孙,觉新就只好奉命成婚,造成梅的悲剧;她把鸣凤送给孔教会会长冯乐三,造成鸣凤的悲剧。瑞珏被迫到城外农村中去生产致死,只因为要避免老太爷死尸发生血光之灾。他是高公馆里的专制魔王,任谁都不敢不服从他。觉新的继母觉得高老太爷把鸣凤送给冯乐三做姨太太很不合适,冯乐三年纪太大了,鸣凤可以做他的孙女,很同情鸣凤。鸣凤虽然求她,她却提也不敢提,因为“这是老太爷的意思,他说要怎么办,就得怎么办。”儿孙们读什么书,小辈的婚嫁,丫环的命运,全由他的意志摆布,在他的淫威下断送了一个又一个年轻的生命。觉民抗婚引起他的狂怒。他严厉训斥觉新:“我说是对的,哪个敢说不对?我说要怎样做,就要怎样做!”他要用严厉手段恢复他的权威,要把觉民逐出高家,登报声明觉民不是高家子弟,断绝觉民的经济。虚伪是他另一特征。他表面上道貌岸然,骨子里灵魂丑恶。他竭力维护封建文化道德、反对新文化和新思潮,要把儿孙辈培养成封建阶级的孝子贤孙。专制、冷酷,高老太爷这种性格特征是封建家长制的产物,在封建传统深固的中国很有代表性。

高老太爷也有慈祥、温和、富有人情味的一面。如吃团年饭时,如觉新父亲临终前,如他自己临终前。他临终前对觉慧、觉民表现了从未有过的慈祥,赞扬了觉慧,取消了觉民和冯家的婚事,甚至还向孙子忏悔:“我的脾气——也大了些,现在我不发脾气了。”高老太爷这性格矛盾的两面,统一于他的维持、发展“四世同堂”的封建大家庭的人生理想。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以读书做官、振兴门庭为自己的人生理想。高老太爷也如此。他苦读得官,置了一大份家业,生养了一大群儿孙。吃团年饭时,他想起这一切,看到“四世同堂”的热闹场景,他脸上浮着满足的微笑。所以,他对儿孙慈祥亲切,是因为标志着家业兴旺发达的“四世同堂”大家庭的人生理想的实现。而他的专制冷酷,则是为了按封建礼教维护和巩固这个封建大家庭的秩序。

高老太爷对孙辈的临终忏悔,也是为了维护这个封建家庭。他临终前是有幻灭感的。克定是他最喜欢的小儿子,能诗会画,在他面前循规蹈矩,彬彬有礼。现在知道克定在外面吃

喝嫖赌挥霍,还有克安也一样。他知道他一生为之奋斗的这个家在走下坡路了,结局可以想到。他的病就是生气和幻灭感而引起的。但他是不会甘心于他的理想,他创建的家业遭到破灭的结局的。儿辈不行,他把希望寄托于孙辈觉慧觉民身上。拒绝冯家亲事和维护、发展高家家业相比,后者当然更重要。所以他要觉慧把抗婚在外的觉民找回来,临终叮咛他们:“你们不要走”,“好好读书”,“扬名显亲”。他的临终忏悔,是他为这个家庭,为他的人生理想寻找继承人的一次最后努力,是合乎性格发展逻辑的,是塑造人物最深刻最成功的一笔。高老太爷是封建制度行将崩溃时期的封建家长制的代表人物,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二)反抗者的形象

觉新是小说中塑造得最成功的,也是巴金为中国新文学提供的一个崭新的艺术形象。所谓觉新性格已经超出了人物本身的意义,成为带有某种普遍性的性格。

觉新首先是一个懦夫,同时又是一个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悲剧性命运的懦夫。他是高家的长房长孙,是一个“有两重人格的人”。一方面,他是一个受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的青年;另一方面,他又是一个深受封建伦理道德熏陶的地主少爷。由前一方面,他对觉慧、觉民的思想、行动有所理解,也看到封建大家庭内部的矛盾、腐朽及其没落的前途。由后一方面,他总是维护着封建家庭的秩序。对长辈的任何决定,那种不合理的坑害人的决定,他从不反抗,做封建伦理道德和长辈们所要求的孝子贤孙。他性格善良而又懦弱。封建家庭的专制统治养成了他不敢反抗的顺从性格,他认为反抗是徒然的。他中封建道德的毒害太深,又使得他不想反抗;反抗就是违背封建伦理,就不是好子孙。所以长辈给他定亲结婚,他没有说一个不字,只是关起门来一个人痛哭,哭他和梅的爱情理想的毁灭。长辈要他辍学到商场做事,他也没有说一个不字,又是关起门来痛哭,哭他读大学、留学、做科学家的生活理想的毁灭。长辈要瑞珏到城外去生产,他明知什么瑞珏在家生产高老太爷死尸会出血完全是胡说八道,也知道在乡村生产没有起码的医疗设备和条件而有一定的危险性,但他也不坚定地说一个不字,怕担负不孝的罪名,怕违拗长辈的决定,结果只好又痛苦地哭泣失去了爱他、他爱的温婉善良的瑞珏。他中封建伦理道德的毒实在太深,以致在“五四”新思潮中,他选取的是无抵抗主义和作揖哲学,作为他行为的理论根据。就“两重人格”而言,这后一面占主导地位。他不是觉慧、觉民那样反叛旧家庭的新青年新人物,但他和封建旧人物也有不同。他虽然遵从封建伦理道德和封建秩序,但他不主动以此害人。

他的“两重人格”又表现在,一方面,他是封建礼教的最大受害者;但另一方面,他对长辈意志的服从,他的长房长孙的地位,使他常是祖父和长辈的意志的执行者,因而虽是被迫无奈却是处在协助封建势力害人的地位。而受害的常是他的亲人,因而他内心痛苦,郁郁寡欢。觉新说他自己是一个自觉的牺牲者,以忠实于父亲要分把弟妹照看成人的临终托付。他确有为弟妹而忍辱负重的一面;但是,当祖父决定觉民的婚事,他明知这会牺牲觉民的幸福,造成类似他和梅的悲剧时,他却并不反抗,甚至还劝说觉民接受爷爷的决定,要觉慧说出觉民逃婚在外的地址,把觉民找回来。这是一个复杂的性格,一个悲剧的性格。悲剧在于,他是封建家庭、礼教的最大受害者,但他却总在维护着封建家庭秩序和礼教,这又使他遭受更多更深的伤害;他愈是对封建长辈顺从、妥协,封建长辈愈是欺侮、压迫他。《家》的最后,他有了初步觉醒,帮助觉慧出走以表示他对封建长辈的反抗。瑞珏的惨死对他教训实在太深刻,这一行动是符合他性格发展逻辑的。

觉新的悲剧,是封建末世一部分知识分子的悲剧,是以清醒的头脑眼睁睁地看着把别人(最后也包括自己)送进坟场而无法摆脱的悲剧。他并不怀疑自己的悲剧性命运,但总抱着一丝幻想,祈求这最后命运晚一点到来。这似乎也带有一点儿悲凉的味道,由此产生了绝望、悲观、深度自卑以至精神崩溃等种种心态。这一形象对于现代中国的某些知识分子来说,是具有很大概括力的。

觉民则是一个个性主义者,他能够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与姑表妹相爱,当他看到觉新的

婚姻悲剧时,决心不走觉新的路,为争取婚姻自主,毅然离家出走,表示“要和旧势力奋斗到底”。他的思想和行为都留下了“五四”初期青年人从觉醒到反抗的发展趋向。他以个性主义为行为准则,敢于从封建家长手中争夺自己的幸福,在死气沉沉的家庭里,代表着一种生气勃勃的青春力量。

觉慧是大胆而幼稚的封建大家庭的叛逆者,是《家》中具有民主主义觉悟的年轻一代的代表,是“五四”进步青年。

觉慧是在“五四”反帝爱国运动和彻底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时代浪潮冲击下觉醒起来的。他如饥似渴地阅读《新青年》等新书刊,从中吸收新思想新文化,并付诸行动。他和同学们办刊物,撒传单,和孔教会等封建势力团体斗争,向封建伦理道德开战。在家中,他冲破封建等级观念,和丫头鸣凤恋爱;他积极支持觉民抗婚,和高老太爷的权威直接对抗;他直面怒斥封建长辈请巫师在家宅捉鬼的荒唐举动;他离家出走到社会上去,脱离了这个封建大家庭,成为封建家庭的第一个叛逆者。

觉慧的民主主义觉醒有一个发展过程。这是作品艺术描写上的现实主义成功之处。小说开始时,觉慧感到家是自由的,并没有感到封建家庭的邪恶和束缚。到他参加学生运动被高老太爷命令在家里不准外出,他才感到封建家庭犹如囚笼束缚了他的自由,萌发了反叛的思想。鸣凤的死,对他反叛封建家庭具有关键性意义。他看清封建家庭是杀害鸣凤的凶手,而他认为自己自私,没有胆量,也是杀害鸣凤的帮凶。此后,他的反封建斗争就异常坚决。觉民的抗婚,是由于他的帮助、支持;觉民艰难时他设法鼓舞和坚定觉民的信心。任凭继母的眼泪,觉新的劝导,祖父的威逼,一家人的反对,他毫不动摇。没有取消冯家亲事的确实保证,他决不把觉民找回来。弄得高老太爷和家里人毫无办法。高老太爷威胁要由他来顶替冯家的亲事。他满怀自信地冷笑,牺牲的不会是他。因为他确信,爷爷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但他究竟还幼稚,所以,当高老太爷向他临终忏悔,答应取消冯家婚事,要他把觉民找回来,等他和觉民一回来,高老太爷将死,他曾有过“现在的确是太迟了。他们将永远怀着隔膜,怀着祖孙两代的隔膜而分别了”的想法。他还不理解,祖孙两代的隔膜是不会消除的;祖父的临终忏悔,不过是要他们做封建家庭继承人的一种努力而已。但他是“五四”时期的进步青年,他背叛封建家庭离家出走到社会上去,曾启示和鼓舞了不少相同处境的青年。他的思

①想基础是民主主义、个性主义、人道主义。小说中他多次吟屠格涅夫《前夜》中的一段话:

“我们是青年,不是畸人,不是愚人,应当自己把幸福争过来。”这种个性主义思想,在“五四”时期,在作品发表的30年代,对我们这个封建势力、思想极其强固的国家来说,是具有反封建积极作用的。

(三)牺牲者的形象

鸣凤是一个天真、美丽的少女,在高家却是一个贫贱的丫环,纯真无邪的她不顾主仆之别与觉慧深深相爱。当高老太爷要把她送给冯乐三做小老婆时,她不愿任人摆布,又无望与所爱的觉慧结合,轻轻唤着觉慧的名字跳湖自尽。刚烈和多情的性格在她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对社会的黑暗提出了血泪的控诉。

梅是贵族的小姐,温柔、多情,但太软弱。她与青梅竹马的觉新相爱,但因“父母之命”嫁给了不爱的人,最后抑郁早逝。她的悲剧是封建婚姻制度的罪恶。

瑞珏的身份不同于鸣凤与梅,她出身名门,贤淑又温柔,在这个大家庭中是长房长孙媳。可是在封建制度下,不管她的地位多巩固,作为一个女人来说,她的应有权利仍然得不到保障。人们(包括她的丈夫)情愿保护死去的高老太爷,也不愿或不敢去保护活着的孙少奶奶。 ① 屠格涅夫选集三《前夜》屠格涅夫著 丽尼译 文化生活出版社19xx年11月初版、19xx年4月5版。

鸣凤、梅、瑞珏身份不同,却有着同样的命运:没有人尊重她们作为一个人的自由意志。最后她们的结局都很悲剧。中国的封建制度以及封建礼教的最大特征就是人与人之间缺乏平等与爱,当这种特征渗透到人们的意识深处,支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时,才表现也真正的残忍来。

(四)克字辈的形象

克明曾留学日本,是成都有名望的律师,在家却是高老太爷旨意的忠实执行者。克安、克定在家依循父训读书作文,吟诗作对,在外却吃喝嫖赌,偷卖家产,挥霍无度。

《家》描写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20年代初的地处内地十分闭塞的四川成都,封建势力浓重,有着许多高公馆这样的封建的黑暗王国。但“五四”时代浪潮已冲击着这古老的王国,出现了一群生气勃勃的年轻人。这是典型环境。祖、父辈的封建的一代和孙辈的民主主义觉醒的一代的尖锐的矛盾冲突,是作品的主要线索,也是当时典型的社会矛盾冲突,而高老太爷、觉新、觉民等,都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二、艺术特点分析

在塑造众多人物形象时,作者善于探索、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或直接描绘人物在特定情景下的心理活动,或通过人物的日记、书信、梦幻等来剖示人物的内心隐秘,从而更细致入微地刻画出各种人物的不同性格与不同命运。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家》主要的艺术特点有二个:

(一)是具有很浓的抒情色彩

巴金是一位充满热情的作家。《家》中描写的人物,又都是他十分熟悉的,因此,他把自己强烈的感情,都投入到作品中去。其抒情方式是多样的。或通过作品中的人物抒发愤懑,如觉慧对封建长辈捉鬼的当面斥责,义正辞严,充满激情,这是觉慧性格、感情的表现,也有作者感情的投入。或设置悲剧性的场景,如瑞珏的惨死,如梅的葬礼。梅的葬礼是寂寞凄凉的,梅的母亲痛彻心肺的悔恨的哀号充满感情力量,继之以梅的幼弟的天真的震撼心灵的哭叫。作者有本领把悲剧感情引向高峰,总以为这大概是悲剧的顶点了吧,但稍稍回旋降落,又引向更高的悲剧峰顶。而主要的抒情方式,则是人物的心灵倾诉,通过心理描写抒情。即下述第二个特点。

(二)是充满感情的细腻的心理描写

这种心理描写是人物发自肺腑的心灵倾诉,以女性居多,因而细腻而饱含感情,又因各人的性格处境不同而各具特色。如梅向去看望她的姐妹倾诉自己的生活、感情、那凄凉的娓娓低语,还插引了诗句,把林黛玉式的才女性格和感伤绝望的心情表现得很充分。鸣凤投湖前的心理描写,是这十七岁少女悲惨一生的集中,是对黑暗社会的血泪控诉,是不愿忍辱偷生甘愿刚烈赴死的性格的表现。梅和瑞珏的倾心低诉也写得真情感人,刻画了两人的不同个性和复杂心理。

巴金《家》中对众多人物形象的塑造,归结起来都是为了揭露封建大家庭的专制制度以及封建伦理道德的罪恶。高家是一个典型的中国旧式大家庭:四世同堂的家庭结构、家长专制的家庭制度以及一整套诗书礼教的道德规范。但是,高家却是一个罪恶的深渊和黑暗的王国,它仿佛是一个硕大无比、浸透着毒汁的蜘蛛网,使那些天真无邪、怯弱善良的少男少女陷落在网中作徒然的挣扎,直到耗尽体力,走到生命的终点。文中用三条人命案——鸣凤、梅和瑞珏的死,勾勒出一幅冷酷得令人发怵的可怕图景。而《家》中的另一部分年轻人在“五

四”革命思潮鼓舞下不断觉醒和成长,对封建势力作英勇斗争。他们的行动、追求和遭遇,展示了新旧两种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冲击和碰撞。

参考文献

[1]巴金.家.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2]汤逸宗、漆瑗、冉忆桥.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读.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1999.

[3]王自立.中国现当代文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4]吴宏聪、范伯群.中国现代文学史自学辅导.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第二篇:电大汉语言本科毕业论文:浅谈“成语的活用”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浅谈“成语的活用”

- 1 -

浅谈“成语的活用”

摘要:成语作为一种约定俗成的语言概念,在口语交际,文字交流中,运用的个度与深度着实让每一位从文教学或语言研究工作者偏爱有加。在对成语众多习性的研讨中,本文把审视的方向锁定在活用现象上,试图从复杂与定性的语言现象中找出点规律来,并拟从如下四个方面加以论证:

一、成语的借用 二、成语语素的易位 三、成语的扩展 四、成语的节缩 关键词: 成语 活用 语素 易位

成语是结构固定、音节整齐、意义精辟的短语。 成语是汉语中一种常见的熟语,平时在使用时,除了按照它原有的固定意义使用外,有时为了表达和修辞的需要,还可以活用成语,这包括成语的借用、成语语素的易位和改换、成语的扩展、成语的节缩等。并且成语的活用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为了表达上的种种需要所采用的一种临时性修辞手法。这样使用起来,不仅可以让语言幽默、谐趣,增强气氛,还可以使文句表达得更具体、更明确,也更能让人充分理解。因此随着社会和语言的不断发展,成语活用的现象变得越来越活跃了。

一、成语的借用

为了表达的需要,有时不按成语原有的意义使用,而暂时借用它的另一意义。诸如,借用其字面“义”,或是望文生义。 像这种用法,在鲁迅先生的《安贫乐道法》中也有运用。例如:说是大热天气,阔人还忙于应酬,汗流浃背,穷人却换了一条破席,铺在路上,脱衣服,浴凉风,其乐无穷,这叫做“席卷天下”。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1]。”席卷:像卷席一样。如同卷席子一样把天下包括无余。形容势力很大,能够尽快占有并控制天下。鲁迅先生在这里指的是穷人用破席铺在路上睡觉,这同样是偏离了原义的一种用法,先生从字面上将“席卷天下”特意作了牵强附会的解释,这种“望文生义”的解释方法,使语言富有调谐趣味。

在成语的借用中,另一种是借用其字面“义”。例如: 书除了可以当催眠药之外,在睡眠上的另一贡献是,许多客人来访打地铺睡觉时,书可以当枕头。怪不得近年来,大部头书好卖,因为只要一两本书就够高了,比一大堆小本书更能“高枕无忧”。 “高枕无忧”原为“高枕而卧”“无楚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2]!”该成语的字面义即:垫高枕头毫无顾虑地睡大觉。比喻无所顾虑,不必担忧。这段文字不用其比喻义,而是借用其字面义的。一读颇有讽刺幽默的意味。

二、成语语素的易位

根据表达的需要,将成语语素的排列次序变换,形成一种临时性的变体,因此它不再具备成语的习用性(千百年来长期相沿成习,并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完整性和定型性(即固定性)了。这种修辞手法,叫做语素的易位。更换的方式有两种:颠倒前后结构或同等成分互换这种用法一般出现在韵文中,主要是为了达到压韵的效果。 例如: 大道理而用清浅现成的话说出来,叫作“深入浅出”。小道理而用晦涩难懂的话说出来,叫作“浅入深出”。文中“浅入深出”是由成语“深入浅出”变易语素位置来的。它表达的是与原来成语完全相反的新意,也是原来成语所不能表达的一种新意。众所周知,汉 [1] 出自贾谊《过秦论》。

[2] 出自《战国策》。

语讲究语序,语序一变,结构、意义就会发生变化。同样的道理,因为成语语素的排列次序是固定的,假若一旦发生变化,那么它的结构、意义也就 跟着发生了变化。再如:钱钟书《围城》有这样两句对话:

- 2 -

鸿渐道:“给你说得结婚那么可怕,真是众叛亲离了。”辛楣笑道:“不是众叛亲离,是你自已离亲叛众。”

诚然,成语“众叛亲离”是众人反对,亲人背离的意思;“离亲叛众”则是它的变体,所表达的意思是原成语表达不出来的。这段对话表达了背离众人,反对众人,一意孤行的意思。

时下一些报刊杂志上的文章,为了表达的需要,也常常成功地运用一些成语语素的易位。比如 “时下高校中时兴‘考证热’,求职者扬短避长,放弃本专业的学习,而去为拿计算机等级证、会计师证、律师证等等耗费了大量的时间。”

“损人利己的事他不干,而损己利人的事他却干得很起劲。”

以上这两段引文中的“损己利人”“扬短避长”分别是成语“损人利己”“扬长避短”中的语素易位后的变体,显然,它们表达了与原成语完全相反的一种新意和情感,给文章增添了不少的新鲜感。 除此而外,成语语素易位后的变体还能协调文句中的声律。像“我小姐与张生好事成就,怕的是到不了偕老白头。又只见老夫人气冲牛斗,且向前施一礼细问根由[1]。”其中的第二句“偕老白头”的“头” (tóu),与第一句的“就”(jiù)、第三四句的“斗”(dǒu)、“由”(yóu)都是同韵(ou)相押的,若不将成语“白头偕老”中的语素进行易位变体,而直取其“原装”运用, 则“老”就不与后面“就”“斗”“由”等三字押韵了。

三、成语的扩展

为了表达的需要,在遵循原成语内在语法结构规律、了解语素性质的前提下,可以在原成语的语素间插进别的语词,使原成语的结构放松、形体扩大。一般来说有这四种类型(为了说明的方便,现将ABCD分别代表成语中的每个语素):

(一)“AB??CD”型

这种类型的扩展用法最常见,这是在一个成语中间插入别的语素。根据A B跟C D之间的语法关系不同,这种类型又有六种不同的情况。

1、A B与C D之间存在主谓关系。其特点是主谓关系保持不变,一般是主语不动,谓语部分复杂化。如下例:

(1) 自顾尚且不暇。(2) 狡兔尚且三窟。(3) 张冠故意李戴。(4) 一毛也不拔。(5) 耳目为之一新。(6) 老马也不一定识途。(7) 杞人今日不忧天。

例(1)(2)(3)(4)(5)分别为“自顾不暇”、“狡兔三窟”、“张冠李戴”、“一毛不拔”、“耳目一新”的扩展运用;例(6)(7)对原式成语作反向的表达。

2、A B与C D之间存在动宾关系,扩展运用时,又分为宾语复化(常见的是C D前加定语)、动词复化(或加时态助词,或加补语)、或宾语复化动词复化同时出现三种情况。如下例:

(1) 这正中尔格的下怀。(2) 略胜刘贤通一筹。(3) 一反以往顺从的常态。(4) 铸成终生大错。

(5) 重整了旗鼓。(6) 虚张一下声势。(7) 巧立过多少名目。

例(1)(2)(3)(4)分别为“正中下怀”、“略胜一筹”、“一反常态”、“铸成大错”的扩展运用,是通过名词前边增添定语的方法来扩展的;例(5)(6)分别为“重整旗鼓”、“虚张声势”的扩展运用,是通过动词复化的形式来扩展的;例(7)为“巧立名目”的扩展运用,既在A B后加“过”,又在C D前加“多少”。我们将其看作动词宾语同时复化。

3、A B跟C D之间存在连动关系。此类扩展运用往往有增强语意或表示转折的意思,主要是通过改变后一谓语动词来实现的。如下例:

(1) 姑息足以养奸。(2) 斩草要除根。(3) 触景才能生情。(4) 画龙而没有点睛。(5) 见义 [1] 这是京戏《红娘》中的一段唱词。

未能勇为。(6) 只有“望梅”而无法“止渴。

例(1)(2)(3)分别为“姑息养奸”、“斩草除根”、“触景生情”的扩展运用,扩展后语境都比原式成语有所增强。例(4)(5)(6)分别为“画龙点睛”、“见义勇为”、“望梅止渴”的扩展运用。这三 - 3 -

个例子扩展后都对原式成语的后半部分加以否定,用以表达新的意思。这里运用扩展还表达了A B和C D之间的转折关系。

4、A B跟C D之间存在并列关系。要注意的是A B和C D的词性,若是“名+名”的并列式成语,扩展运用时A B跟C D语法功能往往相同,要么都作主语,要么都作宾语,要么都作定语;若是“动

(或带宾)+动(或带宾)”的并列式成语,扩展运用时A B和C D多用作谓语。有时也可以用别的句

法成分。如下例:

(1) 山盟在哪里,海誓又在何方。(2) 设天罗,摆地网。(3) 海市的虚情,蜃楼的幻想。(4) 单

有耳闻而无目睹。(5) 既不瞻前,也不顾后。(6) 就得“任劳”,还得“任怨”。

例(1)是“山盟海誓”的扩展运用,A B和C D 同作主语;例(2)是“天罗地网”的扩展运用,

A B和C D 同作宾语;例(3)是“海市蜃楼”的扩展运用,A B和C D同作定语;例(4)是“任劳

任怨”的扩展运用,A B和C D表示肯定;例(4)是“瞻前顾后”的扩展运用,A B和C D同作谓语;例(5)和例(6)分别是“耳闻目睹”“任劳任怨”的扩展运用,A B和C D同作宾语。

5、A B跟C D之间存在偏正关系或补充关系。如下例:

(1)圆滚滚的有力的拳头,随着口号的叫响,如雨后拔地而起的春笋似的无千无万向天空伸去。(2)许多窃窃的私语(3)体贴得入微

例(1)“雨后拔地而起的春笋”是成语“雨后春笋”的扩展运用。“雨后”跟“春笋”之间有偏正

关系。例(2)是“窃窃私语”的扩展运用。“窃窃”与“私语”之间也是偏正关系。例(3)是“体贴

入微”的扩展运用。“体贴”与“入微”之间是补充关系。

6、在A B和C D之间插入一个“而”字。从语源上看,许多成语就是删去古诗文原句中的“而”字构成的。既然过去人们可以删去古诗文原句中的“而”字,压缩成四音节的成语,那么今天人们在运

用另一些四音节的成语时插入一个“而”字也就感到很自然了。“A B C D”扩展成“A B而C D”往往

可以把A B跟C D之间的关系表示得更明确。二者之间有的是转折关系,有的是并列关系,有的是偏

正关系。如下例:

(1)无病而呻吟。(2)心领而神会。(3)触类而旁通。(4)亭亭而玉立。(5)一蹶而不振。

例(1)是“无病呻吟”的扩展运用,用扩展式表明A B跟C D之间的转折关系;例(2)(3)分

别为“心领神会”、“触类旁通”的扩展运用,用扩展式表明A B跟C D之间的并列关系;例(4)(5)分别为“亭亭玉立”、“一蹶不振”的扩展式,用扩展式表明A B跟C D之间的偏正关系(“亭亭”表“玉

立”的状态;“一蹶”表“不振”的原因)。

(二)“A??B,C??D”型

这一类A B跟C D之间有并列关系。但A跟B,C跟D之间却有两种不同的结构关系:[动宾+动

宾]和[主谓+主谓]

动宾关系的,扩展后仍保持动宾关系;主谓关系的,扩展后也仍保持主谓关系。

1、在B、D前分别增添定语构成。如下例:

(1)取民歌之长,补新歌之短。(2)推社会主义民主之波,助社会主义法制之浪。(3)抛宣纸之“砖”,引木刻之“玉”。(4)抱大仇,雪大恨。(5)有其名,无其实。

例(1)(2)(3)分别为“取长补短”“推波助澜”“抛砖引玉”的扩展运用,运用扩展式比运用原

式表意具体、明确;例(4)(5)分别为“报仇雪恨”“有名无实”的扩展运用,目的在增强语气。

2、通过复化动词(在A、C后边加时态助词,加补语,或采用重叠式)构成的扩展式,如下例:

(1)树了碑立了传。(2)兴不起风,作不起浪。(3)扬扬眉,吐吐气。

例(1)是“树碑立传”的扩展运用,在动词A、C后边加动态助词“了”; 例(2)是“兴风作浪”的扩展式,在动词A、C后边加补语“不起”; 例(3)是“扬眉吐气”的扩展运用,采用动词A、C

的重叠式。

有的时候,既复化动词,又插入定语,双管齐下,可以说是前边两种办法的综合运用。例如:

(1)忘了党的恩,负了广大社员的义。(2)劳了多少民,伤了多少财。(3)标标自己的新,立立

自己的异。

- 4 -

例(1)(2)分别为“忘恩负义”、“劳民伤财”的扩展运用,既在A、C后边加“了”、又在B、D前面加定语;例(3)是“标新立异”的扩展运用,既采用动词重叠式,又在B、D前边加上定语。 有的时候,也可以把单音节的B、D改为双音节而构成扩展式的。例如:

披星星,戴月亮

这是“披星戴月”的扩展式。

3、在并列项的双方(主谓式A B和C D)分别于中间插入状语构成。如下例:

(1)天在崩,地在裂。(2)藕全断,丝不连。(3)你知道天多高地多厚

例(1)(2)(3)分别为“天崩地裂”、“藕断丝连”、“天高地厚”的扩展运用。

4、中间插入否定副词“不”,对原来的成语作反向的表达,这一类跟上一类结构上基本相同。如下例:

(1)鸟不语,花不香。(2)海不枯石不烂。(3)有点心不甘情不愿。(4)令不行,禁不止。(5)理不直,气不壮 。

例(1)(2)(3)(4)(5)分别为“鸟语花香”、“海枯石烂”、“心甘情愿”、“今行禁止”、“理直气壮”的扩展运用。这类扩展式都表达跟原式相反的意义。

(三)“A??B C D”型

此种类型又分三种情况。

1、“(A+宾)+B+C+D”型。如下例:

(1)逼得老子们上梁山。(2)取彼而代之。(3)置个人安危于度外。(4)视要职、高薪、汽车、别墅如草芥。

例(1)是“逼上梁山”的扩展运用,以名词为A的宾语,例(2)是“取而代之”的扩展运用,以代词为A的宾语,例(3)是“置之度外”的扩展运用,以偏正词组为A的宾语。例(4)是“视如草芥”的扩展运用,以联合词组为A的宾语。

2、“A+(定+B)+C+D”型。如下例:

(1)惟他老人家的命是从。(2)含狗血喷人。(3)待善价而沽。

例(1)(2)(3)分别为“惟命是从”、“含血喷人”、“代价而沽”的扩展运用。

3、改单音节A为双音节而形成的“A??B C D”型。如下例:

(1)微小不足道。(2)手中无寸铁(腹内有雄兵)。

例(1)(2)分别为“微不足道”、“手无寸铁”的扩展运用。

(四)“A B C??D”型

1、由C的复化而构成的扩展式。一般是在原式C后增添动态动词“了”或趋向动词等。如下例:

(1)一步登了天。(2)不抛砖引不出玉来。(3)(单丝不成线),孤掌难以鸣。

例(1)是“一步登天”的扩展运用,在C后加助词“了”; 例(2)是“抛砖引玉”的扩展运用,在C后边加补语“不出”; 例(3)是“孤掌难鸣”的扩展运用,把原式中单音节的“难”换作双音节的“难以”。

2、在原式D的前边加上一个修饰成分而构成的扩展式。这一类情况比较少见。如下例:

(1)乱世出英雄,混水摸大鱼。(2)分秒值千金,任重道又远。

例(1)(2)分别为“浑水摸鱼”、“任重道远”的扩展运用 。这两例运用扩展是为了句式的对称、整齐。

四、成语的节缩

“节缩”是为了使语句简明、节拍协调或其他修辞目的而把一些音节过多的词语加以删节或归并的一种修辞方式。某些成语在特定的环境中也可以采用“节缩”这种修辞方式,突破成语的习用定格而“节缩”成由两个语素构成的类似双音节合成词的语素组合体。成语“节缩”在特定的语境中,不但可以取代原成语,具有与原成语相同或相近的表意功能,而且表意比原成语更为凝练、含蓄,具有特殊的修辞效果。

- 5 -

成语“节缩”的结构形式是由成语的结构特点和语义特点所决定的。概括地说,在结构上,汉语成

语以“四字格”形式为主,在“四字格”成语中,又以“二二”组合为多;在语义上,汉语成语大都由

四个语素构成,四个语素的意义紧密融合在一起,表达一个特定的整体意义。鉴于上述两个特点,成语

“节缩”通常有以下四种结构形式:

(一)ABCD→AB型

“二二”组合的“四字格”成语可分解成前后两个组成部分,使用某些成语时可删节其中一个组成

部分而保留另一组成部分以构成成语“节缩”。ABCD→AB型是保留前一部分的节缩。例如:

(1) 做了十年的“牛鬼”,我并不感到孤单。(2) 乔博吾一直终于遇到彭佳佩,才结成秦晋。(3) “怎么样?拍板吧!”明则悠闲吸烟,暗则细心观察着綦飞每一个表情的杜心刚不失机地问??杜心刚

大手一挥,拍板定案。(4) 那样的乡村教育,我们既然绝对排斥,哪里可以让一个滥于的人担任其事?

(5)总之:读史,就愈 可以觉悟中国改革之不可缓了。虽是国民性,要改革也得改革,否则,杂史杂

说上所写的就是前车。

例(1)(2)(3)(4)(5)中的“牛鬼”、“秦晋”、“拍板”、“滥于”、“前车”分别是成语“牛鬼蛇

神”、“秦晋之好”、“拍板定案”、“滥竽充数”、“前车之鉴”中的前一部分。

(一)ABCD→CD型

这是保留成语后一部分的节缩。例如:

(1) 美使馆爆炸谁是罪魁。(2) 现在我来补摘几句,并且也加些圈子,聊以效颦??。3) “总

而言之:关键就全在你没有孩子。你究竟为什么老不结婚呢?”我忽而寻到了转舵的话,也是久已想问

的话,觉得这时是最好的机会了。(4) 假如同志们看了本书以后,能在探求汉语的丰富多彩上发生兴

趣并因此而下功夫,那么,我个人引玉的目的也就达到了!(5) 想起这笔永不能忘的血债,对于那些

扶持日本军国主义再起的人,对于那些把日本战犯冈村宁次等判为无罪的人,我们是绝无原谅余地的。 例(1)(2)(3)(4)(5)中的“罪魁”、“效颦”、“转舵”、“引玉”、“再起”分别是成语“祸首罪

魁”、“东施效颦”、“看风转舵”、“抛砖引玉”、“东山再起”中的后一部分。

(三)ABCD→AC型

根据语义的组合原则,从“四字格”成语中选取其中两个语素,或“一三”或“二四”。ABCD

→AC型是选取“一三”语素的节缩。例如:

(1) 作家的天职是创作,都去专心搞创作,自然就会少一些“牛皮”,少一些“爆破”,更少一些

紧张气候的蝇营狗苟,也就少一些无聊的摩擦“勾斗”了。(2) 从那时起,不知为什么,我对这满树

含苞的望春花发生了好感;而且有些为他杞忧。(3) 这一类的取譬设喻,本是古今中外的恒常事;如

此说,未免迹近于吹求了。

例(1)(2)(3)中的“勾斗”“杞忧”“吹求”分别由成语“勾心斗角”“杞人忧天”“吹毛求疵”中的一、三两个语素组合而成。

(四)ABCD→BD型

这是选取成语中“二四”语素的节缩。例如:

(1) 老李已经把问题讲得很全面、很具体了,我这些话不过是“蛇足”而已。(2) 由于这种缺

陷是带根本性的,因此它圆说得越精致,发展得越成熟,它的危害性也就越大。

例(1)(2)中的“蛇足”“圆说”分别由成语“画蛇添足”“自圆其说”中的二、四两个语素组合

而成。“自圆其说”有时还可以节缩成“自圆”,“自圆”属于第一种类型。如“你这番话,实在难以自

圆”。

(五)其他形式

成语“节缩”也有组合方式比较特殊的。有ABCD→BA,有ABCD→CB,还有ABCD

→CA等,这些难以归纳为统一的节缩形式,与以上四种形式相比,这种类型应用较少。例如:

(1) 这两部著作的共同特点是,没有株守传统的微观研究方式,局部切入封建社会,管窥蠡测,铢分毫析。(2) 国家实行教龄津贴后,此夫人眼馋,便“充竽”去教课。(3) 近来,各地报刊都相继

开辟“微型小说”,“千字散文”专栏,这无疑是对短篇小说越写越长的一种反拔,是一个可喜的现象。 - 6 -

例(1)(2)(3)中的“株守”“充竽”“反拔”分别由成语“守株待兔”“滥竽充数”“拔乱反正”中,打破了原来的语素组合序列,而分别采取二一、三二和三一三种组合方式。另有“毫米”、“井蛙”、“庖代”等也是属于这一类型的成语“节缩”。

总之,成语是我们祖国汉语言宝库中璀璨夺目的明珠,要正确地活用这些成语,首先要弄明白这些成语的来源或它所涉及的人物、故事及蕴涵的意义,进而才能恰当地使用它。成语的活用显然应该根据句子表达的需要,按照一定的规律,熟练地掌握好活用的技巧,不要随心所欲地乱用。让成语更好的为 我们去服务,发挥它更大的作用吧!

参考文献:

[1].钱钟书 《围城》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3.12.01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词典》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5.10.10

[3].鲁迅 《鲁迅文集》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5.11

[4].《成语大词典》编委会 《成语大词典》 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2004. 08. 01

[5] 刘志屏、马安根主编 《汉语成语大词典》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2.10

- 7 -

更多相关推荐: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例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例学生姓名所在院系文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论文题目一曲启蒙主义者的生命悲歌魏连殳形象及其文化价值探析课题研究意义通过对孤独者中主人公魏连殳形象及其文...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格式要求(范文)

附件四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格式要求一统一使用A4纸打印装订毕业论文题目为三号黑体正文小标题为四号黑体字正文为五号宋体字学生应当将毕业论文制作成WORD电子文档要求提供电子稿二毕业论文形式要完整应当包括封面目录...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祥林嫂之死原因剖析摘要:文章通过对鲁迅作品的分析,祥林嫂悲剧的内涵作出重新的解释,指出祥林嫂之死的多重原因。其一是封建礼教各律条之间的矛盾,是族权与夫权之间的相饽,;其二是愚昧大众看…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

摘要人偶戏是海南省临高县的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表演形式,它以其历史悠久和社会基础广泛,独特的艺术形式和内容的丰富多彩,以及它的良好发展势头在临高的历史的地位和现实的影响上,广为群众喜爱,使得临高成为中国人偶戏艺术…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

浅谈方言与语言习得的关系摘要语言是用声音来表现人们相互之间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动作的人类语言既有其共同的规律又根据民族地区国家的不同有其自身的特点但是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方言繁杂有着自己的特征人们在交际中用不规...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格式标准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格式标准1引言11制定本标准的目的是为了统一规范我省电大本科汉语言文学类毕业论文的格式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12毕业论文应采用最新颁布的汉语简化文字符合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由作者在计算机...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格式模版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论文题目学生姓名三号黑体学号三号黑体指导教师三号黑体专业汉语言文学本科三号黑体年级年季三号黑体分校学院三号黑体车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山西师范大学成教院函授教育专升本科毕业论文流行歌曲歌词赏析函授站长治博学函授站专业汉语言文学级别20xx级姓名李世杰学号09420xx1009联系地址长治市武乡县洪水镇联系电话155xxxxxxxx指导教师20...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 (1)

宁夏师范学院成教部毕业论文题目论语文教学中古代诗文的鉴赏策略年级20xx级专业汉语言文学姓名李林涛指导老师温承宗宁夏师范学院20xx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摘要在语文教学和高考复习中指导学生鉴赏古代诗词作品要从以下...

如何写自考汉语言文学的本科毕业论文

自考汉语言文学的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呀悬赏分0解决时间20xx7220943提问者漆磊我是学汉语言文学的毕业论文怎么写呀最佳答案自考毕业论文格式规范设计毕业设计论文是学生在校学习的最后阶段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

华中师范大学成人教育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专业汉语语言文学年级三姓名王明月学学习站点指导教师完成时间20xx年5月10日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成人教育毕业论文设计评审登记卡注1此表一式二份一份和论文定稿一起装订一份...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定稿题目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姓名陈木处学号125300120xx07指导教师白云飘工作单位绿春县平河乡中心完小写作时间20xx04081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3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