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习题

时间:2024.4.20

原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shùn)发于畎(quǎn)亩之中,傅说(yuè)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一、文学常识

1、本文的作者是: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他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也被世人尊称亚圣。

2、本文选自:《四书章句集注》或《孟子》。

3、《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与《论语》《大学》《中庸》被宋代朱熹合称为“四书”。内容包括孟子的言行、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学术问题的论争。

二、解释字词

发:起,被任用 .

畎亩:田间,田地

举:举用,选拔 .

版筑:筑墙。

筑:捣土用的杵

士 狱官 .

市 集市 .

故 所以 .

任 责任 .

是 这

苦 使……痛苦 .

劳 使……劳累 .

空乏 资财缺乏,即贫困 ..

拂:违背 乱:扰乱

动心忍性 使……惊动 使……坚韧 ..

曾益其所不能 曾通“增”,增加 .

人恒过 过失,此处是有过失的意思 .

恒:常

过:过失,此处是有过失的意思

1

困于心 忧困 .

衡于虑 通“横”,梗塞,指不顺 .

而后作 作为,奋起 .

征于色 征验,此处有表现的意思。 色:面色。 .

而后喻 明白,了解。 .

入 在里面,指国内 .

法家 有法度的侍臣 ..

拂士 辅佐君主的贤士 拂 通“弼” 辅弼 ..

出:在外面,指国外

国恒亡 常 .

三 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

1、表现一个人要成就大业,必须经受一番磨炼的句子是:必先苦其心志。。。。。。其所为

2、论述人成才的关键的句子是: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国恒亡的原因是:入则……出则……

4、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5、认为人才经过艰苦磨炼作用的句子: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6、体现本文中心论点的句子是: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7、经历磨难砥砺的好处是: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8、孟子也重视人的主观因素的作用提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9、体现“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过?”只要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的句子是:人恒过,然后能改。

10、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然后知……也。

11、孟子认为成为人才必须经过的道路是(人才是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必先……为。

12、作者由个人上升到国家治乱,提出的论断是:入……亡。

四、思考题:

1. 开头一节共列举了哪些人的事例?这些事例共同阐明了什么道理?属于什么论证

方法?它们对论证本文的论点起到了什么作用?

第一节列举了舜、傅说、胶鬲、孙叔敖、百里奚等六个人的事例。

这些人都是由卑微而显贵,经历过艰苦环境磨练的杰出历史人物,意在说明人只有经受了艰苦磨练之后,才能成就不平凡的事业的道理。

举例论证。

这六个人的典型事例,为本文要论证的观点提供了典型的事实论据。

2. 文中列举的六个人的事迹,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作者想借此说明什么道理?从

他们的事迹中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共同点:他们都出身卑微,都经历艰苦磨难后,最终都有所作为。

2

道理:人只有经受了艰苦磨练之后,才能成就不平凡的事业。

启示:一个人若想成就一番伟业,就必须在思想、生活、行为等方面经历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磨炼

3. 三皇五帝中不乏业绩突出者,为何偏举舜一人为例。

舜出身卑微,历经磨难。

4. 文中论述的核心问题是“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而开篇却不惜笔墨列举了六位

历史人物,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这六位历史人物都是在经历了艰难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事业,开篇列举这些人物及事例,是为本文要证明的论点提供了典型的事实论据。

5. “发”和“举”意思相近,为何六个例子不用同一字?

“发”是“起”,指被任用;“举”是“被选拔”意,但舜为帝王,其余为臣子,故而有细微差别。

6. 第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

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和文章说服力,为本文要论证的观点提供了典型的事实论据,并引出下文议论。

7. “是人”指哪些人?

“ 是人”指前面叙述的六个人,又不只限于他们,还包括其他能担任“大任”的人。

8.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

拂乱其所为”一句强调了什么?

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先在生活、思想和行为方面经受一番艰苦甚至痛苦的磨难,逆境出人才,逆境可以增添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和勇气,磨炼意志。

9.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此段的论证方法是什么?说明什

么?

道理论证或讲道理。说明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先在生活、思想、行为等方面都要接受一番艰苦甚至痛苦的磨练。

10. 作者认为造就人才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分别是什么?上天要把重担加给某个

人必须从哪几个角度来磨炼他?磨炼的好处是什么? 主观因素: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客观因素: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从思想、生活、行为的角度磨炼。

好处:增长经验和才干,磨砺性情,增强忧患意识,增添人与困难作斗争的勇气和经验,使人充满生活激情。

11.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一句的作用是什么?

为下文张本,强调对意志磨炼的重要意义。

12. 文章的第三段论述了一个什么道理?是怎样进行论证的?

论证人处困境能激发斗志,国无忧患必灭亡的道理。作者先从人有过错能改这个事实出发,阐述人必须在逆境中经受磨炼,才能发奋进取。继而又从个人推论到治理 3

国家,从反面论证一个国家常处安乐中,也会导致灭亡。

13. 作者认为“人恒过,然后能改”,你认为能改的条件是什么?

有积极进取之心,不断地总结犯错误的经验教训,不断改正。

14.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为什么“国恒亡”谈谈你的理解。

一个国家的内部如果没有支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因此就没有严格执法和直言敢谏的人,国君往往会做错事和坏事,以致误了国事,国外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来的忧患,国君不能奋发有为,而是沉迷于安乐,无心治理国家,放松警惕,所以国家会灭亡。

15.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意在说明什么?

意在说明艰难困苦有益处,它能激励一个人,使之发奋图强而有所作为。

16. 文章第2、3段从哪两个方面论述了中心论点?运用了什么写法?这两方面有怎样

的相似之处?这样写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从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两个方面论述的,运用了正反对比的写法。

造就人才需要客观环境(艰苦环境)的磨砺和主观努力,而决定国家存亡的因素和个人能否成就大业的因素相仿。要因有敌国而产生忧患意识即客观环境要对国家发展有推动作用,要有辅佐之臣。

其目的在于告诫君主:如果没有执法严格、直言敢谏的臣子,国君就会胡作非为;如果没有了邻国的侵扰,这就如同人才丧失了艰苦成长的环境,国君便会贪于安乐、而无所作为。

17.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侧重论述哪方面?作者是如何论证这一论点的?

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侧重论述“生于忧患”

先摆事实,举出古代六位人物成就事业的例子,从中归纳出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经历磨难,忧患可以激励人奋发有为。再分析说理,说明个人成才的主观因素,重点论证“生于忧患”,并以一简练的对偶句,由个人谈到治国;说明国家要发展,也要有忧患意识。最后归纳出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8. 文章结尾以“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一句独立成段在表达上有何作用?

这是全文的警策之语。作者在前文充分的论证说理之后,水到渠成地推出这个结论。独句成段,既深化了主题,又更鲜明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19. 作者认为“人恒过,然后能改”,你认为能改的条件是什么?

☆ 有积极进取之心,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正。

20. 作者认为成才条件源于主客观两种,你是怎样看待这两个条件的?

☆ 成才离不开个人的主观努力和客观条件,但主观条件起决定性作用。它可以改

变不利的客观条件,化不利为有利。客观条件也不可忽视,有时也起到至关重

要的作用。

21. 此文是针对什么问题提出论述的?

造就人才,治理国家。

22. 由本文的题目而联想到的一个成语是什么?

☆ 居安思危

23. 唐代名臣魏征认为:帝王心怀忧危,就能任贤受谏;心怀安乐,就会危及国家, 4

这印证了本文的什么论点?这一论点提醒了我们什么?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它提醒我们在生活日益富足的今天,亦应该保留一种忧患意识,例如:环境问题,粮食问题,祖国统一问题等。

24. 结合本文,说一说,经历磨难困苦有什么益处?

增长经验和才干,磨砺性情,增强忧患意识,增添人与困难作斗争的勇气和经验,使人充满生活激情。

25. 文中的“大任”是指什么?孟子为什么提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经过艰苦的磨炼?

指承担起辅助君主,治理国家的重大责任。(2)只有经过艰苦的磨炼,才能激发人的斗志,磨砺人的意志,增添与困难作斗争的勇气,增长经验与才干,使人有所作为。

26. 孟子认为怎样才能成才?

首先人才在磨难中造就,其次还要注意主观因素的作用,两因素相结合,才能成就一番伟业,人在成才之前,必须在思想、生活、行为等方面经历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磨练,并从主观上积极奋斗,才能成才。

27. 请写出至少两则和本文阐述的道理相似的名言警句。

☆ 1)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 2)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 3)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五、延展题:

1、人生就是一次远航,有艳阳高照,也有雨雪交加,难能一帆风顺,当你身处逆境时,这篇文章会给你带来哪些启示,你将以怎样的心态对待它?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古代先贤历经苦难,最终取得成功的事例启示我们,以积极和乐观的心态,勇敢地迎接困难和挑战。像一个遭遇风暴的渔夫,充满着憧憬与希望,包蕴着力量与勇气,呼吸着澄清的空气,撑满帆去搏击风浪。或像一只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迎接暴风雨的挑战。

2、20xx年的雪灾、“5〃12”地震、青海玉树地震等,一次次考验着我们的祖国。我们渴望天佑中国,但我们也深知“多难兴邦”。几千年来,中华民族虽历经沧桑,饱受磨难,但我们今天仍然光芒四射,昂首屹立于世界的东方。结合课文分析:多难为何能兴邦?

每一个时代,每一个民族,都不可避免地要经受一些考验。当我们遭受灾难之日,也是对国家、民族“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磨砺之时。挫折可以使我们团结一心,风雨同舟;灾难能使我们民族的斗志受到激发,凝聚力大大增强,那种战无不胜的民族精神和力量也会在这一特定的历史时刻强有力地凸显出来。这样就能使我们的国家战胜任何困难,更好地走向兴旺和繁荣。

3、在作者看来,“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样的磨炼能带给人什么样的益处?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增长经验和才干,磨砺性情,增强忧患意识,增添人与困难作斗争的勇气和经验, 5

使人充满生活激情

4、环境对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面对艰苦环境的磨练,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结合文章你说说这其中最关键的是什么?

面对艰苦环境的磨难,有的人奋发图强,有的人意志消沉,关键取决于受磨砺者自身,只有自我觉醒,努力战胜困难,才能成就一番事业,反之则会在磨难中消沉、毁灭。

5、作为一名学生,面对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你如何理解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至理名言?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观点的实质是以时刻坚持积极进取的精神为人生目标,本着这种精神,在我们学习和生活中,可以积聚智慧,砥砺意志,跨越艰难,提高精神境界,以民族的繁荣和祖国的昌盛为己任,追求高质量的人生,所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仍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6、有人做事怕犯错误,因怕犯错误而畏缩不前,请就本文观点评价一下这种做法。

人无完人,犯错误在所难免。要敢于面对错误,我们要从错误中积累经验,然后加以改正,错误就会成为奔向成功的基石。

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吗?

现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没有谁的一生能一帆风顺,更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个人理想能否实现,民族大业能否完成,都决定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态度。

8、作为新时代的学生,为了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我们应在哪些方面做好准备?

磨炼意志,增强战胜困难的决心;把遇到的困难当做是提高自己战胜自己的机会,积累经验;努力充实自己,准备担当重任。

9、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影响千年,激励着一代代人战胜眼前的磨难走向成功,最终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结合文章,谈谈忧患一定能让人成功么?

不一定。因为影响人成才的因素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经历磨难是客观因素,它在人的成长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不起决定作用。人的主观努力才是最重要的。

10、请举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事例。

生于忧患:朱元璋(出身卑微)、康熙(饱经忧患)、范仲淹(有忧患意识)

死于安乐:商纣王、蜀后主刘禅、陈后主陈叔宝、隋炀帝杨广。

11、对联:

上:安乐如毒,不思进取人颓废

下:忧患是宝,励精图治国富强

上:历经忧患成大器

下:贪图安乐葬人才

12、本文所得出的结论是哪句话?怎么理解这句话?

(1)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忧愁祸患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说明经历磨难可以激发人的斗志,磨砺人的意志,增添与困难斗争的勇气,增长经验与才干,使人奋发向上而有所作为,而贪图安逸享乐,则使人精神萎靡,不思进取,以致死亡。

6

13、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能不能耽于安乐?我们该“忧患”些什么?

不能。结合现代社会竟争激烈,个人价值的实现,民族大业的完成等谈看法,言之成理即可。

14、本文作者提出的“生于忧患”的观点,而现实生活中已没有这么多“忧患”,生活在顺境中的人一样可以成才,那么作者的这一论断岂不失去了意义?就这个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例:现在虽然没有过多忧患,但逆境坎坷不如意的事还是存在的,我们学习的是古人经受磨炼使性情坚韧的精神,不但不过时,在和平安宁的今天,更应有忧患意识,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才能和谐发展,事业腾飞。

15、古人说,“艰难困苦,玉妆于成”,还说“多难兴邦”,请结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内容和观点,以及自己的经历,谈谈你对这些话的理解。

从文中所举的六例,不难看出,这些人由卑微而显贵,都经历了许多磨难,可见,人要成大器,担负治国重任,必须经历磨炼的道理。

16、结合文章内容,如“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困于心,衡于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由这些人们熟知的话中,你得到哪些启发呢?选择你喜欢的一句,写出你的感想。

从文中的任何一句结合自己的生活谈起。例: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生活中可以将自己所经历的挫折、失败,当作磨砺自己的机会并从中吸取教训,为将来做准备。

17、 是不是有了艰难困苦的环境就一定能成就大业呢?

不是 ,还要重主观因素。逆境会使人动心忍性而后振作,有所发展,因此,主观努力,会起决定作用。

18、 文章强调了艰苦环境对人成才的作用,也强调了人的主观因素的作用,你是怎

样看的?

艰 苦的环境能够激发人的斗志,使人调整思想,奋力拼搏,终会有所作为。但关键还是人们在困境中要心动,主观要努力,这是能否成才的决定因素。因此,我们要积极进取,奋发向上,去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

19、 孟子说:生于忧患,请结合切身体会谈谈何谓“忧患”?在现实生活中应怎样

面对忧患?

这“忧患”实际也是一种挫折与磨炼,适当的磨炼,对学生的心理成长是有利的,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突发事件,譬如考试失利、同学老师家长误解等等,这就需要学生以正确的心态来面对,把它当做挫折与磨难来接受。

20、 作为新时代中学生,为了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应该做好哪些方面的准备?

(1)磨练意志,增强战胜困难的决心。(2)把遇到苦难当成提高战胜自己的机会,积累经验。(3)努力充实自己,准备担当重任。

孟子的名言: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上》

7

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孟子〃离娄上》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孟子〃离娄下》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尽心上》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公孙丑下》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下》 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为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孟子〃梁惠王上》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下》 8

更多相关推荐:
生于忧患名言

欧阳修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魏绛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李商隐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周文王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20xx05101001提问者采纳一简介作者孟子名轲孟子是...

关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事例

关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事例孟子中说道quot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quot此话的确意味深长只有心怀一定的危机感和忧虑感才能使我们在当今社会如此激烈的竞争中得以生存寻求立足之地忧患可以使担当大任的人经得住苦难的考验...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考题全集含答案

一文学常识本文节选自孟子告子下孟子名轲战国中期人二相关成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内忧外患三用原文答题1体现本文中心论点的句子是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2作者承第一部分第一段例证承上启下得出的结论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复习题大全

全文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l段说明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先在生活思想和行为等方面都经受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磨炼第一层举历史上有名的人物事迹加以概括其共同点是这些人虽出身贫贱但他们在经历了艰苦的磨练之后终于成就了不...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复习资料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复习资料一内容理解第一部分12举例论证人才必须在艰苦的环境下才能造就的道理第一层1列举六位历史上著名人物经历说明人才必须经历一番磨练第二层2论述人若要成就大业就必须在思想生活行为方面经历艰苦磨练...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考题全集含答案

一文学常识本文节选自孟子告子下孟子名轲战国中期人二相关成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内忧外患三用原文答题1体现本文中心论点的句子是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2作者承第一部分第一段例证承上启下得出的结论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_原文__翻译_书下注释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原文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点总结

1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总结一疏通文意先解释括号前的字再翻译句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对比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恒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加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乙郑之鄙人学为盖三年而大旱无所用弃而为秸槔三年而大雨又无所用则...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复习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复习题1第一段列举了六个历史人物他们经历上的共同点是什么作者借此想要说明什么道理答共同点都是出身卑微都是经过艰苦的磨练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道理说明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2第1段用了什么修辞作...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考题集锦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恒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加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乙郑之鄙人学为盖三年而大旱无所用弃而为秸槔三年而大雨又无所用则还为盖焉未几盗起民尽戎服鲜...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第十二课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古汉语知识积累文言词汇2了解孟子散文善于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说理增强论证力量的特色导学设计一预习导学1给生字注音并对加横线解词畎亩曾益拂士拂乱...

生于忧患的名言(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