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语言 丧葬纸扎

时间:2024.3.23

丧葬纸扎

一、概述

纸扎,在民间有很多不同的称谓,如扎作、糊纸、扎纸、扎纸库、扎罩子、彩糊等。广义的纸扎包括彩门、灵棚、戏台、店铺门面装潢、匾额及扎作人物、纸马、戏文、舞具、风筝、灯彩等。狭义的纸扎指的是丧俗纸扎,主要指用于祭祀及丧俗活动中所扎制的纸人纸马、摇钱树、金山银山、牌坊、门楼、宅院、家禽等焚烧的纸品。本书所涉及的纸人纸马主要是指与民间丧葬及祭祀活动相关的纸扎,简称为“纸扎”。 一般的纸扎是供丧葬祭祀用的明器,从纸人纸马、纸器纸物,直到纸扎的房子,最后焚烧 ,以示对死者的供奉。

扎纸艺术取材,用当地产的芦苇来扎制成人物的骨架和器物的框架。再用浆糊贴上纸然后就再用颜料彩绘、最后用彩色剪纸来装饰。完工的扎纸艺术品栩栩如生,极具观赏价值

二、丧葬纸扎起源、发展

供奉纸扎与民间的祭祀活动密切相关,其形成是原始社会以来墓葬殉葬俑的发展和演变的结果,用丧俗艺术形式来悼念死者,对世人来说能起到安慰和调节伤感的作用。最初的殉葬品,可能是用活人活物来充当的。奴隶社会,贵族死后盛行以活人殉葬。到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意识到这种行为过于残酷而逐渐被废除。从历史文献记载来看,最早的俑,可能是用茅草扎成的草人,孔子称之为“束草为人形”的“刍灵”。后来又发展为用木偶人陪葬,大体上可以看出有些像人形,古代统称为“明器”。

作为明器的俑有各种形态,据《古明器图录》记载,“介士”为主人守卫,“奄

竖”可以为主人“随侍”,“侏儒”可以为主人“作剧”。秦汉以后,由于制陶业的发展及普及,陶制俑又逐渐代替了牛、羊殉葬品及木俑。丧俗艺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发展而不断变革。汉代实行“举孝廉”,在政治、伦理、道德诸方面,都以孝为标准。为倡导孝道,提倡厚葬,俑及其他明器的制作规模之大、样式之丰富,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自汉代有纸之后,纸扎艺术应运而生。纸的特性软、坚韧、有拉力、纸扎假以中坚枝骨、外涂色彩,造作便捷、造价低廉、造型美观、造化神速,欲佛欲神、欲人欲兽、欲物欲宅,随心所欲,实非他物所能比拟。于是,纸扎正式登上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宗教、习俗的历史舞台,大显身手,蓬勃发展,形成纸扎文化,上可登国家宗教之大雅之堂,下可融入民间习俗之活动。

唐宋之际,随葬明器及俑仍有一定规模,丧俗文化又融入外来文化的因素,加上中国道教文化和儒家思想的影响,灵魂升天的“生命二元论”信仰更加普遍,与之相关的丧葬及祭祀用品也出现了新的形式。造纸术发明并成熟以后,纸被运用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到北宋时期,烧纸俑、纸马开始盛行,纸扎成为宋代以来丧葬习俗艺术的主要类型之一,遍及我国各民族。

从一些地方志记载来看,明清纸扎工艺之精湛远远超过宋元,应用也更广泛,成为当时各个阶层丧俗和祭祀活动的主要用品。值得注意的是,自宋代以来,丧事必需供佛,或请僧道为死者祈祷祝福,到元明清直至近现代一直延续这种风俗习惯。丧祭过程中要用纸钱、纸人、纸马、纸房子、纸供具,以礼待鬼神。由于人们迷信灵魂,便出现了各种招魂、拘魂、礼魂、送魂的丧俗形式。从史前时期陪葬的石器、玉器、陶器,到后期的青铜、漆、木、瓷类的明器和俑,以至宋代之后出现的纸扎祭灵,表明丧俗活动也通过种种样式表达人类的情感,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

近代民间,“喜丧”的形式较流行,这是人们对丧事处理的又一新的样式,它不

象以往的只是单纯信仰鬼魂,而更多注重人生观念和情感表达。人们认为在殡尸期间,对于刚离开人世的亲人应给予一种慰藉。一切哭丧、吊孝、祭祀、守灵、送纸钱、烧纸马等都不外乎是为取悦于鬼魂而安慰亲属的具体做法这充分表明了中国人强烈的感情色彩,带有人类最朴素、最纯真的感情色彩。在丧葬用品中,从俑、冥器到纸人纸马的衍变,表明了民俗艺术的沿续和发展,是生存在民间社会的“活化石”。

三、丧葬纸扎形式、内涵

纸扎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形式样式多种多样各地也有很大区别,可谓花样百出,但是不外乎四大类

1、人物

纸扎人物种类繁多,如神像,童男童女及各种侍者,这类纸扎在全国较为普遍,以中原地区、西北地区为典型,多流行与河北、陕西、福建、台湾等地。西北地区扎制大件的较多,闽南地区多流行小件神像。常见的题材多为道教诸神、佛教及民间神,如天官、真人骑狮、菩萨、佛祖、妈祖、观音坐莲、济公等,这类纸扎除用于丧俗活动外,大都是祭祀祖先,祭祀亡灵之用。

纸扎罩人是供奉祭祀中不可少的祭品,虽说是简单

的人物扎制,但全国各地纸扎罩人的用料、形象、色彩

等都不相同。“罩人”是指安置在棺罩上的侍者,丧俗

罩人的样态形式在我国的部分地区,如河北、山东、河

南、山西、陕西、福建、云南、江苏等仍有少数保留。

云南的纸扎罩人形象比较单纯(右图),服饰以大色块

彩色纸为主,给人的印象是整体感强,没有过多繁琐的

装饰,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人物的五官不是用色彩颜

料描绘而成的,而是用各种彩纸剪贴而成。如眼、鼻用

黑色纸,白眼珠用银箔贴成,嘴用红纸剪贴,衣服是用大红、大黑、大蓝、大绿做成,并在大色块的衣服上用金箔、银箔作为点缀,虽然少有细致入微的处理,但却显得简练,不呆板。偶尔有些小的细密的装饰,也仅限于装点在胸前。衣服上的花卉图案装饰既不是描绘,也不是单纯的剪贴,而是采用层层堆叠的方法,产生一种立体的浮雕效果。

云南的纸扎罩人很少有戏曲人物组合,大多是采用

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形象,主要以冥间供奉仆人为主。福

建地区纸扎罩人的服饰明显有当地沿海人物装束样式,

以蓝色为主,人物头戴斗笠,赤着脚,形象似渔夫。闽

南地区的纸扎人,大的高在60厘米以上,小的不过十

几厘米。头部用泥模印制,身躯部位用纸筏作骨架,外

表糊以纸或者是丝绸,局部加以点染彩绘。

民族语言丧葬纸扎

民族语言丧葬纸扎

童男童女是纸扎罩人的代表,我国古代大部分地区

民族语言丧葬纸扎

都流行棺前扎制金童玉女,左右而立,手持魂幡的丧俗,上写:“金童接引西方路,玉女随行极乐天。”金童玉女纸扎在民间相当受人欢迎,按道教的说法,凡是神仙所居住的洞天福地,皆有得道的童男童女在旁服侍,这对童男童女就是金童玉女。传说元始天尊身边有金童玉女九千万,真武大帝身边常有一个金童,一个玉女,金童玉女是分掌威仪,记录三界中善恶功过的一对神。在我国的南方,俗称金童玉女是周公和桃花女,这种说法源自元明戏曲及小说。据说周公和桃花女几经周折,最后真武大帝出场,言二人是金童玉女转世,世缘已满,复归天位。金童玉女在民间丧俗纸扎中非常普遍,目的是为了祈求祖先亲人故去后能升入天上神界圆满。

2、动物

纸扎中动物也占很大的比例。如牛、马、

羊、象、虎、鸡、鹿、鹤从古代开始就被人

们认定是吉祥的动物。这类纸扎的艺术欣赏

性要求不高,只要有大体的外型以及简单色

彩处理即可,所有扎制的骨架、纸张、捆扎

绳等在烧化时要完全燃烧掉。民间有许多从

事纸扎行业的艺人,有的是祖辈传下来的技艺,有的则是自己手巧,慢慢自学的。因人而异,所扎制的品种侧重不同,如有的人善于扎制人物,有的人则喜欢扎制各种不同的动物、车辆。扎制的物品有简单的也有复杂的。简单的扎制比如:用线绳把高粱桔秆扎牢固,形成大体的形状,然后用白纸糊在外面,再用画笔粘着各种颜料绘在裱糊的白纸上,直至逼真即可。复杂的比如,有的人在当地制作的马拉大车非常有名,一头高大的马匹拉着一辆莲蓬车,车内还坐着一位贵人,车外坐着扬鞭

驱马的赶车马夫,形象生动,栩栩如生。

当死者家人备材时,扎彩作就要根据茶房通报的死者情况,为其扎制所需的

扎彩。死者若为男,必定得扎车、马,说是供男人在阴间乘坐;若死者为女,少不得扎牛和轿。特别是牛,对女人有特殊意义。因为在封建时代,男尊女卑,将女人看作污秽,就连她们的经血及涮锅洗碗洗衣等用的水也看成是她们的罪。所以,当女人死去,一定得有牛在阴间喝掉女人一生的脏水,免得再到阴间受罪,起到赎罪作用。

3、建筑

纸扎建筑一般置于棺门等处,多用于发丧、“烧七”“三周年”祭祖等活动。常见的纸扎物品有灵堂、牌坊、楼台亭阁、起居床饰、车轿舟船及供品、供具、家具、饮食器具等。

楼房是现代人栖身的地方,人们认为死后的灵魂也同样需要居住的场所,所以在祭奠亡灵时也忘不了给逝者扎制精美的楼房院宅烧掉送去。这样安慰了逝去亲人亡灵的同时,自己的心灵也得到了安慰。各地区的生活环境不同,同样也反映在楼房纸扎品当中。

山东胶东一带送殡时烧掉的纸扎器物中都有楼房,为去世的人在阴间也备有居所。楼房用高粱桔秆扎成,外表的装饰多余剪纸相呼应,门窗贴有各式各样图案的剪纸,楼房豪华,形似宫殿。

陕西的纸扎住宅造型及装饰源于对当地住宅的模仿,陕西的住宅中有一种类似于北方四合院的组合布局,正方是三孔或五孔窑洞的院宅形式,整个院落的面宽以

正房窑洞的宽度为基准,平面布局比较窄长。窑洞式居民除了适应地理环境外,最大的优点是冬暖夏凉,隔绝噪音,而且结构坚固,比木结构的房屋抗震能力强。这种宅居的装饰在正面的门窗以及洞内墙壁上,以挂饰或贴饰为主,如年画、窗花、门帘、墙围等,由于受当地住宅环境的影响,所以陕西宅居纸扎厚重扎实,雕梁画栋,门窗也仿制窑洞的形式,窗棂穿插细密,装饰采用贴饰描画,并直接并直接粘贴印刷花纸,显得整齐利落。可见黄土高原民居建筑对丧俗纸扎的影响,其地域特色也十分明显。

民间丧葬纸扎建筑中比较

有特色的应是牌坊。牌坊就其

建造意图来说,可分为四类:

一是功德牌坊,为某人记功记

德。如山东省桓台县新城镇

“四世宫保”牌坊,是明朝万历

皇帝为

当时新城人兵部尚书王象乾

所建。王象乾文韬武略,威震九边,加功晋爵太子太保,追赠曾祖、祖父、父亲太子太保、兵部尚书之衔,故额题“四世宫保”。 二是贞洁道德牌坊,多表彰节妇烈女,在安徽歙县有许多这类牌坊。云南楚雄黑井镇有一座节孝总坊,是清朝末年由慈禧太后下令建造的,表彰本地的节烈妇女。三类是标志科举成就的,多为家族牌坊,为光宗耀祖之用。四类为标志坊,多立于村镇入口与街上,作为空间段落的分隔之用。纸扎牌坊是为安慰逝去死者亡灵的,其承载了牌坊本身的的意义,表达了生者

民族语言丧葬纸扎

对逝去美好的祝愿,希望逝去死者死后可以继续享有生前的功德、名誉等荣誉,死

后继续受人敬仰。

4、祭器

祭器从古至今都寄托了家属,亲朋等对死者的思念,和对死者的惋惜,也隐藏着对其家属的怜悯,安慰的感情在内。 葬礼的祭器多为纸扎制品,用具来祭奠死者。

引魂幡;为招死去的人的魂灵的,引魂幡是出殡走在最

前面的,为引领死者的魂到墓中去。打阴魂幡的一般为长子

长孙,及将要继承家产之人。引魂幡为在幡杆一侧黏上白纸

条,引魂幡纸条下端呈尖角表示丧男,呈燕尾形表示丧女。

纸条多少看年纪大小,年老的座签纸条多,年轻的纸条少(说

法是一岁一条),一看便知亡者长幼。

摇钱树;也是纸扎中常有的题材,是为逝者送的摇钱

树。据传说,人死后先报知庙中的土地爷,死者的鬼魂现在土地庙关押三天,三天后启程西去,路上需路费盘缠,所以摇钱树是必扎之物。另外还有钱柜、金银山、聚宝盆等。此外,想打狗饼之类食品也是逝者灵魂西去途中,必备的应付过关所用之物。摇钱树、金银山等是为了路上过关付买路钱所用,备足了买路钱,就可以及时奔赴西天,同时在冥世也有钱花。有些地区摇钱树扎制成树的形状,树上挂满了圆形方孔的钱型树叶。在民间,这些丧俗纸扎用品不仅用于殡期,而且贯穿在整个祭祀和丧俗活动过程。古代丧俗纸扎不仅在贵族中普及,在庶民阶层中也不例外,民众称“贫民鬼富”即指在丧俗过程中对丧葬祭祀的花费,其中纸扎的花费为最多。

纸扎祭器还有一定的地方特色,如扬州的纸扎船,是专供淹死者用的,

民族语言丧葬纸扎

意思

是让溺水者的灵魂乘上渡船前去阴逝

世,船的形状与船民所用的小划子船

相仿。另外有种不同于别处的纸扎式

“受生库”与“曹官库”,样式均为小

房子式,约一米高,0.4米宽,0.2米

厚。房内写着“受生库”与“曹官库”

字样,库前一纸人,即“曹判官”。按

百姓的说法,一个人活在人世间所享用的俸禄钱财,早在这个人的前世魂灵投生前,就已确定好了数额,由阴世预付。这个人死后又回到阴世,就要按照垫付的数额逐一归还,便叫“还受生”。阴世是由专职掌管财库的仓曹官管理,简称“曹官”,俗称“曹判官”,“还受生”需有这位曹判官来接收。世俗中,人死后,是由其亲属来为死者“还受生”。只有还了“受生”,日后所烧的各类祭品,死者才能收到受用,否则,阴世曹判官将会扣押“还受生”时,要焚化“受生库”“曹官库”,还要焚化一只元宝箱,箱内装千只左右的元宝。

四、丧葬纸扎现状及发展

丧葬纸扎从古代发展至今,不断地融入兰董任命的思想与愿望,是劳动人民的思想结晶。这种包含了人们思想的纸扎艺术在快速发展的现今社会却在不断地衰弱,渐渐地不出历史的舞台。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在破除封建思想的的同时,也否定了丧葬纸扎,这种包涵了生者对逝去死者的美好祝愿的民俗艺术形式。

在现今以简约为主流的社会形势下,丧葬纸扎这种民间的艺术形式渐渐成了浪

民族语言丧葬纸扎

费、奢华的代名词。人们完全否定了人民的生活、劳动结晶,否定了生者对死者的

思念集美好的祝愿。面对当前的社会形势,丧葬纸扎这种民间艺术形式如果想继续存活下去就只有改变其原有形式,融入现今社会。如相对缩小比例,侧重礼节与艺术形式进行简化。也可尝试将其元素、形式抽象平面化,但是这也就相对的失去了其本身的立体艺术效果……


第二篇:民族语言 丧葬纸扎


丧葬纸扎

一、概述

纸扎,在民间有很多不同的称谓,如扎作、糊纸、扎纸、扎纸库、扎罩子、彩糊等。广义的纸扎包括彩门、灵棚、戏台、店铺门面装潢、匾额及扎作人物、纸马、戏文、舞具、风筝、灯彩等。狭义的纸扎指的是丧俗纸扎,主要指用于祭祀及丧俗活动中所扎制的纸人纸马、摇钱树、金山银山、牌坊、门楼、宅院、家禽等焚烧的纸品。本书所涉及的纸人纸马主要是指与民间丧葬及祭祀活动相关的纸扎,简称为“纸扎”。 一般的纸扎是供丧葬祭祀用的明器,从纸人纸马、纸器纸物,直到纸扎的房子,最后焚烧 ,以示对死者的供奉。

扎纸艺术取材,用当地产的芦苇来扎制成人物的骨架和器物的框架。再用浆糊贴上纸然后就再用颜料彩绘、最后用彩色剪纸来装饰。完工的扎纸艺术品栩栩如生,极具观赏价值

二、丧葬纸扎起源、发展

供奉纸扎与民间的祭祀活动密切相关,其形成是原始社会以来墓葬殉葬俑的发展和演变的结果,用丧俗艺术形式来悼念死者,对世人来说能起到安慰和调节伤感的作用。最初的殉葬品,可能是用活人活物来充当的。奴隶社会,贵族死后盛行以活人殉葬。到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意识到这种行为过于残酷而逐渐被废除。从历史文献记载来看,最早的俑,可能是用茅草扎成的草人,孔子称之为“束草为人形”的“刍灵”。后来又发展为用木偶人陪葬,大体上可以看出有些像人形,古代统称为“明器”。

作为明器的俑有各种形态,据《古明器图录》记载,“介士”为主人守卫,“奄

竖”可以为主人“随侍”,“侏儒”可以为主人“作剧”。秦汉以后,由于制陶业的发展及普及,陶制俑又逐渐代替了牛、羊殉葬品及木俑。丧俗艺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发展而不断变革。汉代实行“举孝廉”,在政治、伦理、道德诸方面,都以孝为标准。为倡导孝道,提倡厚葬,俑及其他明器的制作规模之大、样式之丰富,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自汉代有纸之后,纸扎艺术应运而生。纸的特性软、坚韧、有拉力、纸扎假以中坚枝骨、外涂色彩,造作便捷、造价低廉、造型美观、造化神速,欲佛欲神、欲人欲兽、欲物欲宅,随心所欲,实非他物所能比拟。于是,纸扎正式登上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宗教、习俗的历史舞台,大显身手,蓬勃发展,形成纸扎文化,上可登国家宗教之大雅之堂,下可融入民间习俗之活动。

唐宋之际,随葬明器及俑仍有一定规模,丧俗文化又融入外来文化的因素,加上中国道教文化和儒家思想的影响,灵魂升天的“生命二元论”信仰更加普遍,与之相关的丧葬及祭祀用品也出现了新的形式。造纸术发明并成熟以后,纸被运用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到北宋时期,烧纸俑、纸马开始盛行,纸扎成为宋代以来丧葬习俗艺术的主要类型之一,遍及我国各民族。

从一些地方志记载来看,明清纸扎工艺之精湛远远超过宋元,应用也更广泛,成为当时各个阶层丧俗和祭祀活动的主要用品。值得注意的是,自宋代以来,丧事必需供佛,或请僧道为死者祈祷祝福,到元明清直至近现代一直延续这种风俗习惯。丧祭过程中要用纸钱、纸人、纸马、纸房子、纸供具,以礼待鬼神。由于人们迷信灵魂,便出现了各种招魂、拘魂、礼魂、送魂的丧俗形式。从史前时期陪葬的石器、玉器、陶器,到后期的青铜、漆、木、瓷类的明器和俑,以至宋代之后出现的纸扎祭灵,表明丧俗活动也通过种种样式表达人类的情感,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

近代民间,“喜丧”的形式较流行,这是人们对丧事处理的又一新的样式,它不

象以往的只是单纯信仰鬼魂,而更多注重人生观念和情感表达。人们认为在殡尸期间,对于刚离开人世的亲人应给予一种慰藉。一切哭丧、吊孝、祭祀、守灵、送纸钱、烧纸马等都不外乎是为取悦于鬼魂而安慰亲属的具体做法这充分表明了中国人强烈的感情色彩,带有人类最朴素、最纯真的感情色彩。在丧葬用品中,从俑、冥器到纸人纸马的衍变,表明了民俗艺术的沿续和发展,是生存在民间社会的“活化石”。

三、丧葬纸扎形式、内涵

纸扎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形式样式多种多样各地也有很大区别,可谓花样百出,但是不外乎四大类

1、人物

纸扎人物种类繁多,如神像,童男童女及各种侍者,这类纸扎在全国较为普遍,以中原地区、西北地区为典型,多流行与河北、陕西、福建、台湾等地。西北地区扎制大件的较多,闽南地区多流行小件神像。常见的题材多为道教诸神、佛教及民间神,如天官、真人骑狮、菩萨、佛祖、妈祖、观音坐莲、济公等,这类纸扎除用于丧俗活动外,大都是祭祀祖先,祭祀亡灵之用。

纸扎罩人是供奉祭祀中不可少的祭品,虽说是简单

的人物扎制,但全国各地纸扎罩人的用料、形象、色彩

等都不相同。“罩人”是指安置在棺罩上的侍者,丧俗

罩人的样态形式在我国的部分地区,如河北、山东、河

南、山西、陕西、福建、云南、江苏等仍有少数保留。

云南的纸扎罩人形象比较单纯(右图),服饰以大色块

彩色纸为主,给人的印象是整体感强,没有过多繁琐的

装饰,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人物的五官不是用色彩颜

料描绘而成的,而是用各种彩纸剪贴而成。如眼、鼻用

黑色纸,白眼珠用银箔贴成,嘴用红纸剪贴,衣服是用大红、大黑、大蓝、大绿做成,并在大色块的衣服上用金箔、银箔作为点缀,虽然少有细致入微的处理,但却显得简练,不呆板。偶尔有些小的细密的装饰,也仅限于装点在胸前。衣服上的花卉图案装饰既不是描绘,也不是单纯的剪贴,而是采用层层堆叠的方法,产生一种立体的浮雕效果。

云南的纸扎罩人很少有戏曲人物组合,大多是采用

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形象,主要以冥间供奉仆人为主。福

建地区纸扎罩人的服饰明显有当地沿海人物装束样式,

以蓝色为主,人物头戴斗笠,赤着脚,形象似渔夫。闽

南地区的纸扎人,大的高在60厘米以上,小的不过十

几厘米。头部用泥模印制,身躯部位用纸筏作骨架,外

表糊以纸或者是丝绸,局部加以点染彩绘。

民族语言丧葬纸扎

民族语言丧葬纸扎

童男童女是纸扎罩人的代表,我国古代大部分地区

民族语言丧葬纸扎

都流行棺前扎制金童玉女,左右而立,手持魂幡的丧俗,上写:“金童接引西方路,玉女随行极乐天。”金童玉女纸扎在民间相当受人欢迎,按道教的说法,凡是神仙所居住的洞天福地,皆有得道的童男童女在旁服侍,这对童男童女就是金童玉女。传说元始天尊身边有金童玉女九千万,真武大帝身边常有一个金童,一个玉女,金童玉女是分掌威仪,记录三界中善恶功过的一对神。在我国的南方,俗称金童玉女是周公和桃花女,这种说法源自元明戏曲及小说。据说周公和桃花女几经周折,最后真武大帝出场,言二人是金童玉女转世,世缘已满,复归天位。金童玉女在民间丧俗纸扎中非常普遍,目的是为了祈求祖先亲人故去后能升入天上神界圆满。

2、动物

纸扎中动物也占很大的比例。如牛、马、

羊、象、虎、鸡、鹿、鹤从古代开始就被人

们认定是吉祥的动物。这类纸扎的艺术欣赏

性要求不高,只要有大体的外型以及简单色

彩处理即可,所有扎制的骨架、纸张、捆扎

绳等在烧化时要完全燃烧掉。民间有许多从

事纸扎行业的艺人,有的是祖辈传下来的技艺,有的则是自己手巧,慢慢自学的。因人而异,所扎制的品种侧重不同,如有的人善于扎制人物,有的人则喜欢扎制各种不同的动物、车辆。扎制的物品有简单的也有复杂的。简单的扎制比如:用线绳把高粱桔秆扎牢固,形成大体的形状,然后用白纸糊在外面,再用画笔粘着各种颜料绘在裱糊的白纸上,直至逼真即可。复杂的比如,有的人在当地制作的马拉大车非常有名,一头高大的马匹拉着一辆莲蓬车,车内还坐着一位贵人,车外坐着扬鞭

驱马的赶车马夫,形象生动,栩栩如生。

当死者家人备材时,扎彩作就要根据茶房通报的死者情况,为其扎制所需的

扎彩。死者若为男,必定得扎车、马,说是供男人在阴间乘坐;若死者为女,少不得扎牛和轿。特别是牛,对女人有特殊意义。因为在封建时代,男尊女卑,将女人看作污秽,就连她们的经血及涮锅洗碗洗衣等用的水也看成是她们的罪。所以,当女人死去,一定得有牛在阴间喝掉女人一生的脏水,免得再到阴间受罪,起到赎罪作用。

3、建筑

纸扎建筑一般置于棺门等处,多用于发丧、“烧七”“三周年”祭祖等活动。常见的纸扎物品有灵堂、牌坊、楼台亭阁、起居床饰、车轿舟船及供品、供具、家具、饮食器具等。

楼房是现代人栖身的地方,人们认为死后的灵魂也同样需要居住的场所,所以在祭奠亡灵时也忘不了给逝者扎制精美的楼房院宅烧掉送去。这样安慰了逝去亲人亡灵的同时,自己的心灵也得到了安慰。各地区的生活环境不同,同样也反映在楼房纸扎品当中。

山东胶东一带送殡时烧掉的纸扎器物中都有楼房,为去世的人在阴间也备有居所。楼房用高粱桔秆扎成,外表的装饰多余剪纸相呼应,门窗贴有各式各样图案的剪纸,楼房豪华,形似宫殿。

陕西的纸扎住宅造型及装饰源于对当地住宅的模仿,陕西的住宅中有一种类似于北方四合院的组合布局,正方是三孔或五孔窑洞的院宅形式,整个院落的面宽以

正房窑洞的宽度为基准,平面布局比较窄长。窑洞式居民除了适应地理环境外,最大的优点是冬暖夏凉,隔绝噪音,而且结构坚固,比木结构的房屋抗震能力强。这种宅居的装饰在正面的门窗以及洞内墙壁上,以挂饰或贴饰为主,如年画、窗花、门帘、墙围等,由于受当地住宅环境的影响,所以陕西宅居纸扎厚重扎实,雕梁画栋,门窗也仿制窑洞的形式,窗棂穿插细密,装饰采用贴饰描画,并直接并直接粘贴印刷花纸,显得整齐利落。可见黄土高原民居建筑对丧俗纸扎的影响,其地域特色也十分明显。

民间丧葬纸扎建筑中比较

有特色的应是牌坊。牌坊就其

建造意图来说,可分为四类:

一是功德牌坊,为某人记功记

德。如山东省桓台县新城镇

“四世宫保”牌坊,是明朝万历

皇帝为

当时新城人兵部尚书王象乾

所建。王象乾文韬武略,威震九边,加功晋爵太子太保,追赠曾祖、祖父、父亲太子太保、兵部尚书之衔,故额题“四世宫保”。 二是贞洁道德牌坊,多表彰节妇烈女,在安徽歙县有许多这类牌坊。云南楚雄黑井镇有一座节孝总坊,是清朝末年由慈禧太后下令建造的,表彰本地的节烈妇女。三类是标志科举成就的,多为家族牌坊,为光宗耀祖之用。四类为标志坊,多立于村镇入口与街上,作为空间段落的分隔之用。纸扎牌坊是为安慰逝去死者亡灵的,其承载了牌坊本身的的意义,表达了生者

民族语言丧葬纸扎

对逝去美好的祝愿,希望逝去死者死后可以继续享有生前的功德、名誉等荣誉,死

后继续受人敬仰。

4、祭器

祭器从古至今都寄托了家属,亲朋等对死者的思念,和对死者的惋惜,也隐藏着对其家属的怜悯,安慰的感情在内。 葬礼的祭器多为纸扎制品,用具来祭奠死者。

引魂幡;为招死去的人的魂灵的,引魂幡是出殡走在最

前面的,为引领死者的魂到墓中去。打阴魂幡的一般为长子

长孙,及将要继承家产之人。引魂幡为在幡杆一侧黏上白纸

条,引魂幡纸条下端呈尖角表示丧男,呈燕尾形表示丧女。

纸条多少看年纪大小,年老的座签纸条多,年轻的纸条少(说

法是一岁一条),一看便知亡者长幼。

摇钱树;也是纸扎中常有的题材,是为逝者送的摇钱

树。据传说,人死后先报知庙中的土地爷,死者的鬼魂现在土地庙关押三天,三天后启程西去,路上需路费盘缠,所以摇钱树是必扎之物。另外还有钱柜、金银山、聚宝盆等。此外,想打狗饼之类食品也是逝者灵魂西去途中,必备的应付过关所用之物。摇钱树、金银山等是为了路上过关付买路钱所用,备足了买路钱,就可以及时奔赴西天,同时在冥世也有钱花。有些地区摇钱树扎制成树的形状,树上挂满了圆形方孔的钱型树叶。在民间,这些丧俗纸扎用品不仅用于殡期,而且贯穿在整个祭祀和丧俗活动过程。古代丧俗纸扎不仅在贵族中普及,在庶民阶层中也不例外,民众称“贫民鬼富”即指在丧俗过程中对丧葬祭祀的花费,其中纸扎的花费为最多。

纸扎祭器还有一定的地方特色,如扬州的纸扎船,是专供淹死者用的,

民族语言丧葬纸扎

意思

是让溺水者的灵魂乘上渡船前去阴逝

世,船的形状与船民所用的小划子船

相仿。另外有种不同于别处的纸扎式

“受生库”与“曹官库”,样式均为小

房子式,约一米高,0.4米宽,0.2米

厚。房内写着“受生库”与“曹官库”

字样,库前一纸人,即“曹判官”。按

百姓的说法,一个人活在人世间所享用的俸禄钱财,早在这个人的前世魂灵投生前,就已确定好了数额,由阴世预付。这个人死后又回到阴世,就要按照垫付的数额逐一归还,便叫“还受生”。阴世是由专职掌管财库的仓曹官管理,简称“曹官”,俗称“曹判官”,“还受生”需有这位曹判官来接收。世俗中,人死后,是由其亲属来为死者“还受生”。只有还了“受生”,日后所烧的各类祭品,死者才能收到受用,否则,阴世曹判官将会扣押“还受生”时,要焚化“受生库”“曹官库”,还要焚化一只元宝箱,箱内装千只左右的元宝。

四、丧葬纸扎现状及发展

丧葬纸扎从古代发展至今,不断地融入兰董任命的思想与愿望,是劳动人民的思想结晶。这种包含了人们思想的纸扎艺术在快速发展的现今社会却在不断地衰弱,渐渐地不出历史的舞台。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在破除封建思想的的同时,也否定了丧葬纸扎,这种包涵了生者对逝去死者的美好祝愿的民俗艺术形式。

在现今以简约为主流的社会形势下,丧葬纸扎这种民间的艺术形式渐渐成了浪

民族语言丧葬纸扎

费、奢华的代名词。人们完全否定了人民的生活、劳动结晶,否定了生者对死者的

思念集美好的祝愿。面对当前的社会形势,丧葬纸扎这种民间艺术形式如果想继续存活下去就只有改变其原有形式,融入现今社会。如相对缩小比例,侧重礼节与艺术形式进行简化。也可尝试将其元素、形式抽象平面化,但是这也就相对的失去了其本身的立体艺术效果……

更多相关推荐:
民族的名言

为着阶级和民族的解放为着党的事业的成功我毫不希罕那华丽的大厦却宁愿居住在卑陋潮湿的茅棚不希罕美味的西餐大菜宁愿吞嚼刺口的苞粟和菜根不希罕舒服柔软的钢丝床宁愿睡在猪栏狗巢似的住所方志敏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

关于民族精神的名人名言

关于民族精神的名人名言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司马迁爱国如饥渴班固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近乡情更切不敢问来人宋之问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李白国耻未雪何由成名李白当须徇忠义身死报国恩李希...

弘扬民族精神的名言警句

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晏婴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司马迁爱国如饥渴班固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近乡情更切不敢问来人宋之问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李白国耻未雪何由成名李白当须徇忠义身死报国...

名言名句 民族精神

文哲大师庄子在民权顺河有历史遗迹庄周墓庄子约公元前369公元前286年名周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之一今商丘市民权县人庄子年轻时狂放不羁宁可靠打草鞋和贩鱼为生也不肯为官他潜心研究学问放教于民如今在庄...

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标语、名言、语录(20xx.06.01)

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标语语录名言1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费效通2少数民族干部应该忘记自己的民族成分因为我们所做的一切不是为自己也不是为某一个民族而是为了国家为了中华民族为了56个民族国家民委主任杨晶3当民...

体现民族精神的名言

体现民族精神的名言1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周恩来2不辞艰险出夔门救国图强一片心莫谓东方皆落后亚洲崛起有黄人吴玉章3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不可救药的民族中一定...

名人名言——国家·集体·民族篇

名人名言国家集体民族篇来源直观综合网虚荣的人注视着自己的名字光荣的人注视着祖国的事业马蒂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列宁应该让别人的生活因为有了你的生存而更加美好茨巴尔我好像是一...

1弘扬民族精神的名言

1弘扬民族精神的名言宣传语至少三条2为什么孝敬父母父母养育之恩体现在哪里方面3怎样孝敬父母4影响与父母沟通的因素原因有哪些15与父母沟通的技巧有哪些怎样与父母沟通6我们的祖国有那些可爱之处7中学生如何维护民族团...

弘扬民族精神名句

弘扬民族精神名言名句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司马迁爱国如饥渴班固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近乡情更切不敢问来人宋之问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李白国耻未雪何由成名李白当须徇忠义身死报国恩李希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

民族英雄戚继光名言精选

民族英雄戚继光名言精选1一剑横空星斗寒甫随平北复征蛮他年觅得封侯印愿学幽人住此山2男儿铁石志总是报国心3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4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5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生平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

名人名言——国家·集体·民族篇

名人名言国家集体民族篇我好像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鲁迅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周恩来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国耻未雪何由成名李白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司马...

名言警句素材:关于成功的名人名言

名言警句素材关于成功的名人名言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马克思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在于接受也不是在于争取巴金人只有献身社会才能找出那实际上是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爱因斯坦成功艰苦的劳...

民族名言(1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