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宗教史感想

时间:2024.4.20

世界宗教史感想

怀着对宗教历史的憧憬,想试着触碰宗教文化神秘的面纱,我选择了选修世界宗教史。

在课上,我了解到宗教是信仰,是精神的依托,可让自己的人生不会迷失了方向。我对宗教的理解是这样的,若把宗教比作药的话,镇定型药物本来是镇定作用的,却因为人自我的不理智使用和不理智思维,而渐渐变成了某些人的依赖性药物和兴奋作用的药物,这不能怪药物的作用,只能怪滥用药物的人。同时,药,不是人人都适宜同一种药,需要针对不同的体质开具不同的组合。所以把宗教看成神秘的,看成依赖的,就如同乱吃药而不知道为什么一样,受伤害的是自己,但却把错误归结于宗教的宗派。其实原因是自己的错误理解错误迷信而导致的使用和利用的错误,并不是药有什么错误。所以无论哪种宗教,正确的信仰是有益的,迷信的信仰是有害的。

宗教的发展历史悠久,其最早的宗教观念和宗教信仰活动可能产生于中石器时代。这一阶段的原始人特别重视与其生活密切相关的出生、死亡和食物这3个因素,由此便出现了一些与原始宗教有关的埋葬死者、敬畏图腾等仪式和习俗,形成最早的宗教崇拜活动。所谓图腾实际上就是氏族的标志。原始人借图腾崇拜来维护并神化其氏族制度及氏族制社会本身,从而构成人类最早的宗教信仰体系。 古代民族国家的宗教与其民族的命运休戚相关、生死相连。每个民族中的至高神灵实质上也都是其民族之神,其神灵的权威及影响范围一般不会越出其得以生存的民族领域。民族之神实际上就是“民族精神” 、“民族本质”的象征,这些神所享有的光荣也就是其民族的光荣。犹太等民族国家在历史中经历的毁灭曾使这些民族将其宗教视为本民族的灵魂和核心,寄予了民族复兴的希望,通过宗教来团结、联合本民族成员,构成本民族的神圣联盟。此外,世界宗教史上还出现了一些与当地民族文化密切关联、其地区性和民族性都较为突出的宗教,如中国的道教等。

随着世界各地区文化交往的日趋频繁和人们对自然及自我的思想认识不断加深,宗教发展在民族国家宗教的基础上又出现了飞跃,即产生了超越民族人种局限、突破国家地区界定的世界性宗教,其中最为典型的是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基督教于公元1世纪产生于罗马帝国时期的巴勒斯坦和小亚细亚地区,随即流传到帝国全境,并于4世纪末立为帝国国教 。罗马帝国衰亡后,基督教征服了整个中世纪欧洲,后又随着欧洲近代资本主义的兴起及其海外殖民扩张活动而传入非洲、美洲和亚洲等地,成为世界上影响最大的宗教。

许多宗教及其教派在现代社会中正在兴起对话、合作或合一运动,传统宗教开始正视现实、掀起跟上时代的改革思潮。各种新兴宗教或教派亦在不断涌现。目前各国各民族都有宗教存在,全世界现有宗教徒总数已超过36亿人,约占世界总人口的75%,其中基督教徒约为16亿人,占世界宗教徒总数的44%;佛教徒约为3亿多人,占世界宗教徒总数的8.3% ;伊斯兰教徒约有8亿多人,占世界宗教 徒总数的22.8%。此外,各种新兴宗教和民间宗教的信徒约有3亿多人,占世界宗教徒总数的8.5%左右。

宗教一般包括有神论观念、礼仪规范和教职制度等要素。有神论即人们相信神灵存在的思想观念和感情体验,为宗教的内在因素和核心所在,这种宗教意识说明“对神的信仰”乃是一切宗教的根本和基点。礼仪规范和教职制度则为宗教的外在因素和形体构成,代表着宗教思想意识及其实践行为的规范化、程式化、机构化和制度化。其中教义教条的确立基于其理论探究活动,而礼仪规范的制定

则根据其社会实践活动,前者为后者提供依据和指导,后者使前者的精神意趣得以推广和外化。提出和规定教义教条是对宗教经典汇集、编纂和诠释活动的必然结果,而礼仪程式的产生也是为了对巫术、祭祀、禁忌、祈祷、礼拜、朝觐等宗教崇拜行为确定规范标准。这样,宗教教条及礼仪就在其存在的文化氛围中成为一种人们公认的社会惯例,为其提供社会共存所需要的道德伦理规范、价值标准和审美意向。

宗教信仰和行动体系一方面伴随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而产生,其发展进程必然会受到这些条件的制约和限定;但另一方面,宗教也会影响到人类各历史时期和世界各国各族的社会文化生活、政治经济结构和道德伦理 规范等领域,对其产生巨大的反作用力。宗教本身并不仅仅是一种抽象的世界观和意识形态,也是一种活生生的社会综合体系和文化生活方式。甚至那些充满抽象意义的宗教精神、宗教情操和宗教境界也都在与人类生存共在、与人类文明共辉中体现出其普遍性和恒久性。这就进而说明宗教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一种强调个人及群体灵性存在、寻觅终极意义、体悟升华意境、以求真为善、虔诚笃信来超越自我、臻于神圣的文化现象,人类借此在认识其有限、相对之际仍以其文明创造来表达其对无限、永恒、绝对的倾慕、向往,并由此构成其追求真、善、美、圣的价值观念、致知取向、行为实践和社会联盟。所以,宗教的积极或消极作用都直接影响到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作为人类精神文化的一部分直接参与了人类文明兴衰变迁的全过程。

现在,宗教亦进入了现代文化的深层领域,在其中起着一种潜移默化、能动而且自然的社会指导或调节作用,即作为一种表面上看不见的精神驱动力量而参与对各社会发展方向及各民族沉浮命运的支配、制约和决定。


第二篇:世界宗教


世界宗教

当人类进入21世纪,回眸已经走过的历程,可以清晰地发现,宗教作为人类文明进程的一个重要现象和人类精神生活的主要形式,已经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跨越了几千年的历程,同时,在对外扩大开放、全球化进程日益加深的新形势下,世界宗教之间的联系与影响也与日俱增。世界主要文明多以宗教为重要因素和主要标志。宗教是人类文明起源和发展的重要坐标。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说过,宗教是历史的钥匙。世界宗教在最初的传播浪潮后形成相对明确的“势力范围”后,以该宗教为特征的文明便随之产生,以至于后世的人们大多以宗教来标志这一文明。在此,宗教成为该文明的重要因素和主要标志,甚至在中世纪,离开宗教的内核,该文明便不复存在。在某种情况下,文明与宗教难以区分,最突出的例子是伊斯兰教与伊斯兰文明。在文明交汇的今天,人们依然会延续这样的说法来判分文明。其最有影响的就是基督教文明、伊斯兰教文明。尽管多数人不把中华文明看作以宗教为核心内涵的文明,但其中的主体——儒学也被许多人视为一种宗教,而且中华文明中的重要因素如佛教、道教却是公认的宗教。任继愈先生提出“儒教是宗教”,他的观点得到国内一部分学者的认同。然而,无论儒学还是儒教,追溯中华文化的源头,剖析中华文化的精神,我们发现,其中包含着深厚的宗教性和宗教精神。

世界宗教

1

一、世界宗教发展趋势

1. 世界宗教扩大化、多元化的趋势

世界宗教的扩大化主要表现在传统宗教继续发展,新兴宗教大量涌现。所说的传统宗教是指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和天主教。据国外宗教机构统计,截止20xx年,世界总人口约60.55亿,信仰宗教者约为51.37亿,约占总人口的84%, 其中,基督信徒(包括天主教、新教、东正教)约19.99亿人,穆斯林约11.88亿人,印度教徒8.11亿人,佛教徒3.57亿人。另外还有其他信仰的教徒。可见,当今世界仍有多数人信仰宗教,宗教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是不会消亡的,即使走向最终消亡也必然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这是因为人有内在的精神需要,即追求意义的需要。虽然宗教不是唯一能够满足此需要的手段,可事实上,绝大多数人都依靠这种手段,而且看来还将长久地依靠它。目前从全球化的意义来看,“世界宗教已经培育了具有巨大权力和资源的宗教精英和政治精英,他们有能力动员军队和人民,能够形成跨文化的认同感和效忠感,或者能够提供根深蒂固的神学基础和合法的社会基础。”

世界宗教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既相互渗透又相互冲突,至今还在分化和裂变出新的教派。现代社会的信息快捷和交通的便利,经济发展和社会开放带来的人员流动和移民大潮,使宗教信仰形态越来越多元化。19世纪中叶后,特别是20世纪上半叶甚至是近几十年出现的多种新兴宗教不断涌现。新兴宗教的特点是扬弃或反对传统信仰,抵制或脱离主流文化,挑战或怀疑社会权威,强调个人体验并回归神秘主义。据一些国际组织统计,目前已知的新兴宗教团体约有二万多个,信徒达1.23亿人。[3](p.36-37)新兴宗教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社会发生急剧变革,许多人感到巨大压力和不适应,而又找不到化解内心矛盾与痛苦的良方,一些传统宗教对急剧变革的社会反映迟钝,对一部分人失去了吸引力。新兴宗教掺杂着各种现代物质文化和多种信仰成分,在与社会的关系上已出现了两极分化,一种在反主流传统的同时仍主张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投入和参与现实人生。注重团体内部联系,强调共同宗教体验,迎合了现代多元社会中一些社会成员对新价值观的探求欲望。另一种则是极端主义者,他们往往有一些非人道、反社会之举而沦为“ 邪教”。然而,正是这种新的信仰形态,对现代社会,传统宗教构成了挑战。

2

2. 世界宗教世俗化的趋势

宗教的世俗化是社会世俗化的一种客观反映。在政教分离和信仰自由的现代社会大背景下,社会运行越来越变得理性化。传统宗教为了适应历史的进步和发展,被迫扬弃一些传统形式,开始关心人们的世俗需要、关注生态环境、伦理道德;参与社会民政事务的运作,在社会福利、社会保障方面起着自己的作用。这种关注和参与将会成为宗教在现代社会上的一大功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类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整体能力有了显著提高,但这并没导致人与社会、人与人关系的进一步改善。相反,从某种程度上看,这种关系还有恶化的倾向,这不能不导致宗教要进一步扩大影响。特别是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谋求政治变革的一些国家和地区,政治结构和政治信仰的突然消失,经济状况的每况愈下,都使得人们心理的压力上升并开始转向需求宗教信仰的帮助和慰籍。这种宗教的世俗化是传统宗教面对社会世俗化趋势挑战做出的一种反应,或者可以理解为部分宗教功能逐渐被非宗教性的社会功能取代的过程,或宗教与社会影响此消彼长的总体趋势。应该说,这是宗教谋求自身生存、发展的一种主动性调适,通过调整自身的历史定位,去需求新的生长点和突破口。这种调适与变革是宗教向社会妥协的体现。作为社会子系统的宗教,必须适应社会母系统发展的要求,否则自身难以生存。同时,也促使宗教更全面、更广泛地渗入生活,在社会存在及发展的各个方面以直接或间接、公开或潜在的方式顽强地体现自我。值得注意的是,宗教世俗化带来的相关宗教功能的变化,本身并不说明传统宗教已经走向衰落,而是说明传统宗教为了适应现代社会所发生的历史形态的变化。

3. 世界宗教冲突明显增加的趋势

不能不看到,在世界全球化的进程当中,宗教极端主义思潮与原教旨主义思潮也开始出现。这些思潮从强调其信仰的特殊性、独特性和优先性而走向极端,表现出惟我独尊、排外排他之态,从而导致各种“宗教霸权”甚至“宗教迫害”的后果,对当代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20世纪末,一度被两极对峙掩盖的民族宗教问题突显。无论是在欧洲的南联盟、北爱尔兰和俄罗斯,还是在亚洲的阿富汗、印度、印度尼西亚、伊朗和伊拉克,这些地区冲突不断,战火连绵,国无宁日,民不聊生,根本谈不上经济发展,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这些冲突的共同特点,都是通过宗教这个神秘的精神力量以及它的自然合法性来达到抨击现 3

实的国际经济利益和权力关系严重失衡的目的。因此,形式上表现为文明的冲突,实质上是经济利益和权力关系上的矛盾。事实证明,各种利益冲突如具有宗教背景,或掺杂了宗教感情就会变得异常复杂和敏感,增加解决的难度。因为宗教的认同往往是跨国界和民族界限的,它会使利益冲突的内容和形式发生变化,波及到更大的范围。宗教冲突一旦被政治所利用,这种冲突就会不断扩大。如中东地区的阿以冲突、海湾地区的库尔德族问题、东欧和巴尔干的武装冲突等等。这种冲突一直不断在酿造着灾难,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一个国家处理民族、宗教问题失误,出现民族、宗教冲突,不仅会造成政治动荡和社会的不稳定,破坏民族团结和国家的统一,还会招来外国强权的武装干涉,造成更大的灾难。

观察当今世界宗教发展的趋势,有两个值得注意的问题:一是伴随着经济、技术全球化的进程,宗教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大交流和大碰撞是以往任何时候所不能比拟的,加上政治、经济因素,冲突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二是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利益调整带来的种种社会矛盾,国际市场变化带来的不安全感为民族、宗教之间发生恶性冲突提供了土壤,并很可能成为社会动荡的爆发点。

二、世界宗教发展趋势中的中国宗教

世界宗教的发展趋势对中国的宗教也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在世界各大宗教发展的趋势下,我国宗教正积极、主动适应当代社会,认真、恰当地协调其与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关系。我国基督教界开展了神学思想建设;藏传佛教界开展了寺庙爱国主义教育;天主教界开展了民主办教;伊斯兰教、佛教、道教界在这方面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逐渐形成了这一时期的特点。

1. 中国宗教将沿着平稳性、有序性、渐进性趋势发展

在经历了对宗教长期压抑之后,宗教信仰政策得到了全面贯彻落实,信教群众的宗教意识被唤醒并逐步增强,宗教活动场所得以恢复并不断发展,宗教活动日趋活跃并有序化。宗教的平稳性、有序性发展有其内在原因。一是从纵向历史看,以汉民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基本上没有形成正统宗教信仰、宗教传统和宗教习惯,这种悠久而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特点是宗教发展的潜在而无形的制约力量。二是从横向看,党和国家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实 4

力和宗教管理逐步走向法制化后,不会再出现宗教发展的大起大落的狂热现象了。

2. 宗教的社会影响将不断扩大。

首先体现在中国宗教本身在现行法律、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不断发展自己。目前各主要宗教均已进入正常发展时期,都希望努力使自己的实力进一步增强,要求开放并修建更多的活动场所,各类宗教活动日益频繁。其次体现在社会各界在日益宽松的社会环境中对宗教所表现出的浓厚兴趣。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思想中对宗教单纯负面的看法。尽管很多人不信宗教,但对宗教已不再象以往那样采取歧视或敌视的态度,甚至抱有好感,认为宗教对当今社会有益。再次,宗教社会影响不断扩大的一个显著标志就是宗教文化热的形成。即将宗教不仅看成是一种意识形态和社会现象,而且看成是一种文化现象,这是社会各界尤其是理论文化界对宗教看法的重大突破。目前宗教书刊越来越多,反映宗教内容的文化作品日益增加,新闻媒体中宗教方面的信息量也相当可观,旅游文化中的宗教成分日趋浓重。

3. 宗教自身强烈的表现性和我国改革开放的格局,为宗教的发展提供了国际环境

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交流将日益扩大。中国宗教作为本国的文化形态之一,正逐步走向世界。加强与国际的联系,借鉴国外一些有用的东西,也将自己的理论主张或教义介绍到国外,使外国人更多地了解中国的宗教状况及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增强中国宗教界在国际宗教界中的影响。目前,中国宗教的对外交往已成为民间外交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日本、韩国等地佛教徒来华寻根溯源,认祖归宗的活动,海外华人在宗教精神上的返乡归里、返朴归真之举等。

4. 在宗教呈世俗化发展的同时,也努力向高层次进军

首先,一方面政府今后将更坚定执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并加大宗教管理力度,努力促进其积极作用的发展,抑制其消极作用。另一方面,宗教积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在政治基础上,以适应和服务于社会主义社会为前提,同政府及各界人士团结合作,信仰上相互尊重;在神学思想和实践上,其信仰体系、教理、教义的阐释将体现时代精神,适应社会的进步,在信仰美好天国的同时也献身于社会,造福于人间。其次,自觉加强宗教的文化含量,提升宗教的文化品位。 5

宗教将以人类社会迄今为止所创造的文明为参照物,对既往宗教从文化的角度予以继承;对未来宗教也同样按文化的标准去发展。深入研究宗教文化与其他文化,宗教与哲学、科学之间的互相关系、互相影响、互相补充的关系。研究宗教的精神追求、伦理道德、生活方式、社会习俗等的作用;发挥宗教的文化功能,使宗教发展更趋理性化。再次,作为宗教界还将把更多精力放在提高和培养一大批新的有较高文化素质、神学理论、宗教素养的教职人员上,同时更注重提高信徒的信仰素质,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宗教界还将加强自身内部管理,反对迷信活动和抵制邪教对宗教的影响。我们要继续采取慎重严谨的态度,坚持做耐心细致的工作,因势利导,求统一,团结多数,稳步推进。鼓励支持宗教界继续发扬爱国爱教,团结进步,服务社会的优良传统,在积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方面不断迈出新的步伐。

观察世界宗教问题及其对我国的影响,需要登高望远,运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纵观世界宗教问题,有以下八点,需要深谋远虑。

一、宗教问题是当今世界的突出问题之一。当今世界,政教分离是主流和大趋势,但宗教与政治的关系密切,至今仍然对世界事务发生着重要影响。在以经济力、科技力、军事力以及凝聚力为主要内容的激烈竞争中,曾一度被两极对峙掩盖的民族、宗教问题突显。绝大多数地区热点问题,都是由于民族、宗教矛盾引起的。这些地区冲突不断,战火连绵,国无宁日,民不聊生,根本谈不上发展经济。

二、宗教问题的后面还是政治、经济问题。宗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社会政治、经济矛盾的反映。要把神学问题化为世俗问题,不要把世俗问题化为神学问题(马克思语)。当今世界因宗教问题引起的重大冲突,背后都是经济、政治利益的冲突。在新的世纪中,“文明的冲突”仅仅是实际利益冲突的幌子。宗教问题往往是复杂的利益矛盾、文化冲突的“宗教表现”。

三、宗教并未在现代化浪潮中衰微。尽管科技发展使人们对主客观世界的认识日益深入,必须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宗教存在和发展的自然和认识论基础,但社会剧烈的发展变化,又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宗教存在和发展的社会基础,还会从社会心理的角度反过来使认识论基础得到新的滋养。在全世界仍有多数人信仰宗教。在社会主义国家,宗教不仅长期存在,在某些方面还会有所发展。世界各种宗教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既相互渗透又相互冲突,至今还在分化和裂变出新的教派,甚至不断涌现出“新兴宗教”。

四、宗教的社会功能具有两重性。宗教既有维护现存社会秩序的功能,也有破坏现存社会秩序的功能,两种社会功能并存,在不同社会历史条件的作用下,分别会有一种功能更为突出。宗教大都主张真、善、美,宣扬止恶扬善,有利于 6

社会的和谐安定。如果政策把握得好,广大信教群众是参与建设、维护稳定的重要力量。如果政策把握不好,问题处理不当,宗教就会释放出破坏的功能,甚至被用来作为引起制度剧变、国家解体的催化因素。

五、宗教往往可以调动巨大的社会力量。宗教一头牵扯着深沉的精神追求,一头掌握着大批群众。宗教领袖在信教群众眼中具有“神圣的光环”,有较强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往往成为整个宗教共同体的核心,群众容易盲目地追随宗教领袖。宗教直接沟通着信教群众的情绪乃至潜意识,由于情绪的相互感染,价值的相互认同,行为的相互激励,比较容易掀起集体性的非理智的狂热。且非对抗性矛盾和对抗性矛盾容易交织在一起,非对抗性矛盾比较容易向对抗性矛盾转化。

六、宗教因素使民族问题更趋复杂。宗教往往使一个民族具有凝聚力,而民族又往往使某种宗教具有生命力。民族借助宗教张扬其个性,宗教利用民族扩大其影响。当一种宗教成为基本上是全民族信仰的宗教时,会出现特殊的两重作用:一方面是民族的神圣的旗帜,一方面容易被黑暗势力所利用。

七、宗教问题成为人权斗争的焦点。宗教信仰自由权利作为人权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当今世界存在着对宗教信仰自由精神的歪曲与践踏,宗教极端主义的崛起与威胁,以及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利用宗教问题对别国进行的欺压与干预等种种现象,使宗教方面的人权斗争日趋激烈。

八、宗教容易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在政治斗争领域,反对派往往要利用宗教,千方百计与执政者争夺群众、争夺思想阵地,以动摇其执政的根基。执政者能否按照宗教自身的规律做好宗教工作,把广大信教群众团结在自己周围,对稳固执政的根基至关重要。

基于上述,当今世界的政治家们无不重视宗教问题。国际反华势力实施“西化”、“分化”中国的战略图谋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企图利用宗教问题,从“捍卫人权”、挑起分裂、制造狂热和动乱三个方面,在我国打开缺口。美国把“宗教迫害”作为对华“接触加遏制”政策的一种重要手段,颇费心机,狠下功夫,不间断地打“宗教牌”对我干扰和施压。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这种复杂情况,正确对待宗教问题,切实做好宗教工作。要像江泽民同志所反复强调的那样,“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对宗教问题和宗教工作必须高度重视,不能掉以轻心。”“我们的干部要更好地开展国际交往,更有力地进行国际斗争,一定要按宪法的规定和党的政策进一步做好宗教工作和其他有关工作,一定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的基本观点的学习和掌握,同时还要学一点宗教历史和现状方面的知识,以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和理论水平。”“我们也要了解世界民族、宗教方面的最新动态,加强工作的主动性。”

7

更多相关推荐:
作文在--世界中的感悟

在唐诗世界中的感悟我爱唐诗喜爱唐诗的世界豪放华丽任侠唐诗豪放剑气一缕就飘散出宽阔的胸襟挥毫一点就彰显出大国的气势登楼则欲穷千里目攀顶则一览众山小举手则举手可近月迈步则一夜飞度镜湖月高山大川朝发夕至功业殊勋唾手可...

用心感受世界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用心去感受世界大千世间五彩缤纷每一个人都为这个神奇的世界而着迷有喜欢运动的有喜欢唱歌的有喜欢玩游戏的而我却喜欢读书因为书中有我想要的东西从书中可以去感受到世界的奇妙增长我的见识我喜欢上读书与...

走进女人的内心世界 感受不一样的她

舞步学院专研追女生的技巧和方法的学院教你让你喜欢的女生喜欢上你的秘密走进女人的内心世界感受不一样的她有人说女人心海底针其实女人并不是那么的捉摸不透今天小编就教大家看透她们的内心世界1如果你喜欢她就告诉她吧即使她...

在文学世界中的感悟

在文学世界中的感悟我坐在椅子上古色古香的桌子上放着一杯刚斟好的淡茶清新之香缓缓飘出一手是轻罗小扇一手是文学着作就这样我走进了内心中的文学世界文学世界中的四季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

20xx年经典人生感悟 看清世界 更要看清自己

20xx年经典人生感悟看清世界更要看清自己1大多数不开心的人往往都是低估了自己所拥有的又高估了别人所拥有的所以不如意的时候不要尽往悲伤里钻想想有笑声的日子吧2手指脏了不必把手指砍掉帽子小了不必把头削小证明鸡蛋是...

山青世界参训感言

梦开始的地方山青世界参训感言邹城市鲍店煤矿学校五年级二班王子健20xx年5月11日小雨淅沥我的心情反而热情似火我们全体五年级的同学整装待发平时安静的学校广场上此刻却热闹非凡就连平时不怎么热乎的同学此刻也热情的像...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感想

浅谈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5周年的感想大力弘扬抗战精神推动学校科学发展19xx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大规模入侵我国东北地区19xx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又悍然发动七七事变开始了对中国的...

畅游语言世界,感受语言魅力

畅游语言世界感受语言魅力理想描述我心目中的ampldquo好课amprdquo应具备如下几个特点第一做到ampldquo实amprdquo一是真实课堂教学是师生平等互动对话的过程而不应弄虚作假二是扎实知识的巩固...

感受世界之悲痛

感受世界之悲痛挪威湖那晶莹剔透的冰面上匍匐着一只蛙久久地定格在那漆黑似墨的眼眸中早已经失去生命的光辉却又折射出了一份毅然与无悔似在低诉为了理想纵使失去生命又何妨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悲剧看者内心颤动莫名疼痛悲剧之痛...

平凡的世界读书感言

平凡的世界读书感言作者林颖嫣发布时间20xx1215来源点击数572选择这本书很简单因为我们都是这个平凡世界中再平凡不过的人在路遥剖析平凡人不平的内心世界时我看到了深植于平凡人灵魂深处种种的人性之光故事情节或许...

世界名著名句

每部世界名著都有几句经典1神要是公然去跟人作对那是任何人都难以对付的荷马史诗2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哈姆霄特3善良人在追求中纵然迷惘却终将意识到有一条正途浮士德4认识自己的无知是认识世界的最可靠的方...

世界名人名言精选

世界名人名言精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佚名能够生存下来的物种并不是那些最强壮的也不是那些最聪明的而是那些对变化作出快速反应的达尔文仰不...

感言世界(2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