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时间:2024.4.7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一、学科简介

海军工程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基于军用装备的战术技术性能、工作寿命和可靠性的特殊要求,瞄准国际军事装备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领域的前沿,为国防战略战术武器及载体(如舰船、特种车辆、雷达站、坑道、导弹基地、消磁站等)急需的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而开展科学研究、培养人才和提供技术保障的学科专业。涵盖国家级舰船综合电力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电力电子技术研究所、电气工程系、电磁环境与防护工程系、智能工程系。

国家级舰船综合电力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本学科专业建立于1950年,1980年成为海军首批有权招收硕士研究生的两个学科专业之一,1998年获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1999年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成为海军首批重点建设专业之一,20##年获准建立电气工程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年成为湖北省重点学科,20##年以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为主干学科获得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年经国防科工委、总装备部批准建成“舰船综合电力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20##年经教育部批准成为国家重点学科,20##年成为湖北省高校优势学科。 本学科是国内军用电气工程学科领域唯一拥有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学科专业,是海军电气工程专业培养本科、硕士、博士到博士后各个层次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是本技术领域自主创新的研究基地,为海军培养了大批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为舰船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二、研究方向

本学科专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舰船高功率密度集成化发电和推进技术、舰船电力系统电磁兼容性研究、舰船电力系统网络及安全运行和舰船电力系统智能化监控管理技术等四个独具军队特色、我国军事斗争急需、稳定的领域和研究方向,在相关技术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开拓性工作。

1、舰船高功率密度集成化发电和推进技术

集成化发电技术是将发电、电能变换、电气控制等多个传统发电系统中的功能模块集成于一体,形成系列化、标准化的新型发电功能模块,最大限度提高发电设备的功率密度和供电质量及可靠性,降低制造成本,提高运行效率。推进电机技术也是本研究方向的重要研究分支,在继续开展传统船用推进电机研究基础上,把研究体积小、转矩大、效率高、集成化的推进电机作为重要的研究内容,为实现电力推进舰船的发展提供技术基础。集成化发电与推进技术在未来综合电力战舰平台技术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本学科在此研究方向上已经取得一系列学术研究成果,并应用于实际工程:主持研制的多相整流型充电发电机处于当今国际同类电机的先进水平,已推广用于多型舰艇;研制发明的交直流多绕组电力集成发电机为国际首创,具有一台发电机同时输出交直流电能的多种功能,该类发电机已应用于新一代潜艇;目前正在研究带蒸发冷却的多相整流高速异步发电机是功率密度更高的第三代舰船集成化发电机,在结构原理、控制技术、冷却方式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创新,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集成化发电技术是舰船综合电力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已经建立了多相整流中压发电试验系统、双绕组交直流发电机试验系统、高速异步整流发电机试验系统和电机电器蒸发冷却试验系统等四个实验研究平台,添置了相应的设计、分析软件和测试仪器。在此基础上结合高新技术人才培养,进一步深入研究高功率密度的集成化发电技术,对于提升我国舰船电力系统技术水平,推动国防建设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舰船电力系统电磁兼容性研究

电磁干扰是伴随电能的开发和使用同时出现的问题,电磁兼容研究的目的就是控制设备和系统的电磁骚扰发射、抑制电磁骚扰的传播和提高设备和系统的抗干扰能力,从而减小和避免电磁干扰现象的发生。为了有效的利用舰船独立系统的空间和能源,现代舰船采用了综合电力系统是为推进系统、脉冲功率系统、控制系统及日常用电系统同时供电,且各种电力电子功率设备、敏感电子设备和计算机监控系统并存于舰船平台的有限空间,电磁干扰问题尤其严重。因此,舰船电力系统电磁兼容研究是保障现代舰船装备充分发挥战术技术性能所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之一,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本学科在独立系统电磁兼容研究,如电力电子设备干扰源和干扰耦合途径的建模及定量描述方法,接地系统的阻抗特性和地电流干扰的抑制技术等独立系统传导干扰研究方面取得多项学术研究成果,并应用于工程实际,处于国内领先地位。通过国家基金委的第一期的资助,在马伟明院士带领下,“电力系统电磁兼容创新研究群体”已建立了传导电磁干扰的精确定量预测理论,解决了多项重大、重点国防科研项目中电磁不兼容的难题,圆满完成预期研究目标。依据该项目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出版专著《独立电力系统及其电力电子装置的电磁兼容研究》,现已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基金二期资助。

电磁兼容的预测和分析方法涉及电力系统、电路理论、电机、控制理论、信号处理、电磁场和计算电磁学等众多学科,具有很大的技术难度。在舰船综合电力系统电磁兼容的测量、电磁兼容的预测和电磁干扰的抑制等方面急需培养专门的高级人才。目前,结合舰船综合电力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建设,已经建立了舰船交流电网、直流电网、地网模拟试验系统,添置了EMI和敏感度测试分析系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展独立电力系统电磁兼容性研究,对于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提高舰船系统的战术技术性能,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

3、舰船电力系统网络及安全运行

舰船电力系统网络实现电能的输送、变换与分配,是发电单元到用电设备之间的联系枢纽。舰船电力系统安全运行是在正常与故障情况下保证系统供电品质、保证重要设备连续供电的重要性能,是舰船生命力水平和战术技术性能发挥的重要保障。与陆地电力系统不同,舰船电力系统是一种强耦合、强非线性、紧凑型系统,因此,从系统网络结构顶层设计、系统数值分析方法、系统运行稳定性理论到系统保护与重构技术、可靠性与生命力评估均有其独有的特点。近年来,我海军舰船朝着大型化、现代化方向发展,电力系统装机容量不断增大,系统结构更加复杂,特别是综合电力系统概念的提出,对舰船电力系统结构设计与运行分析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舰船电力系统网络与安全运行分析已成为舰船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重要课题。

多年来,本学科开展了大量舰船电力系统理论和工程应用技术研究,取得了一批有价值的成果。系统深入地研究了同步发电机整流并联系统的运行稳定性问题,揭示了系统并联运行的稳定条件、物理本质、影响因素及镇定方法;提出了大型舰船电力系统母线设计方法,构建了舰船独立电力系统母线设计理论体系;系统研究了独立电力系统网络规划、分析计算以及生命力、可靠性评估等问题,建立了舰船电力网络计算、重构与故障恢复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完成了多型舰船、潜艇电力系统仿真分析课题,为设计部门方案决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深入研究了舰船电力系统绝缘以及绝缘状态的在线实时监测问题,掌握了舰船多电站、复杂网络结构下绝缘状态的监测、分析、故障判别与系统管理等关键技术,首次实现了舰船电力网络绝缘故障的在线定位,填补了国内空白,依据该成果研制出的绝缘监测装置已广泛推广应用;研制了多种型号的新型舰船动力、电力系统仿真模拟系统,将半实物数字仿真、软操作界面数字仿真与物理模拟等多种仿真方式有效集成,成功解决了舰艇动力、电力系统仿真规模大、模型复杂、仿真精度与速度要求高等难题。

目前,本学科正结合“973”国家安全重大基础研究——综合电力系统电网结构理论研究项目,依托舰船综合电力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先进的软硬件平台和测试设备,联合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五所国内著名大学开展电网结构的分析方法、潮流和稳定性、保护及重构机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力争在舰船综合电力系统电网结构理论领域实现理论创新和关键技术突破。

4、舰船电力系统智能化监控管理技术

舰船电力系统智能化监控管理系统,是舰船电力系统的管理中心,它负责全船能量的监控和管理,完成电力系统网络状态分析、潮流计算、故障重构、能量调度、电能质量的监测和控制、电力系统的状态监测与实时故障诊断,从而保证舰船供电的连续性、稳定性和经济性,确保向推进、武备系统、日用等用电负载提供稳定、优质电能,以提高舰船生命力、续航力和战斗力。

能量管理系统技术是该研究方向上的核心研究内容,其包括智能采集终端ITU、现场总线与计算机网络构成的体系结构研究;网络状态分析、潮流计算与能量调度、故障后系统重构技术研究;电能质量的监测与控制技术研究;电力系统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等技术的研究内容。本学科在电力系统智能化监控技术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学术研究成果,多项成果应用于实际工程:在智能采集终端ITU、现场总线与计算机网络构成的体系结构研究中,突破常规测量采集终端的不足,提出利用嵌入式系统实现电能质量采集和同步向量采集的智能终端ITU,从而实现了电能数据的实时同步采集;针对监控网络的结构、实时性、抗干扰性等指标,建立了现场总线实物仿真实验系统,并成功应用于舰船的研制过程中,取得了重大的军事与经济效益。在网络状态分析、潮流计算与能量的调度技术、故障后系统重构研究中,利用分布式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网络状态分析和故障重构,在利用多Agent实现故障后系统的重构研究中获得了突破。电能质量的监测与控制技术研究中,研制出电能质量采集设备,能够完成电能质量扰动问题的自动识别、实时谐波参数的检测、跟踪、参数测试等。在系统测试与故障诊断领域研究中,瞄准自动测试技术前沿,在基础理论、测试技术在电力系统和电子设备与电路板的应用研究方面开展研究和工程应用,研究开发了多套用于不同设备条件下电路板测试与故障诊断系统,完成了发电机多种故障的定位与判断,提出了电力设备的机内测试技术。

目前正在进行的舰船能量管理系统方面的研究工作,在国内舰船电力系统领域建成了舰船能量管理的实验系统,并具备相应的设计、分析和测试能力。在此基础上结合高新技术人才培养,进一步深入研究舰船电力系统智能化监控技术,对于推动我海军舰船电力系统的信息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梯队人员

本学科专业拥有以国内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领域著名专家、博士生导师马伟明院士为代表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优秀教学科研队伍,通过努力,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教员队伍中,有院士1人,博士生导师15人,硕士生导师41人,学科带头人11名,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5人。具有高级职称35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19人,中级职称21人。出站博士后3人,博士学位34人,正在攻读博士学位19人,教员队伍的平均年龄只有33.8岁。逐渐形成了一支学缘结构多元化、年龄结构年轻化、层次结构合理化的学术队伍,20##年被大学推荐为人才队伍建设先进单位上报海军给予表彰。拥有国内电气工程领域首个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基金资助的“电力系统电磁兼容创新研究群体”,通过几年的艰苦的研究与探索,已经取得了一批显著的成绩,现已继续获得资助(二期)。

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马伟明少将

马伟明,舰船电气工程专家。男,1960年4月出生,江苏扬中市人,中共党员。1982年毕业于海军工程大学电气工程系,1987年于海军工程大学获船舶电气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1993年至1996年在清华大学攻读并获电机专业博士学位。现任海军工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兼任第五届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学科评审组成员,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副会长,湖北省科协副主席,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理事,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编委会委员,中国电工技术学报编委会委员,中国造船学会理事,武汉造船学会副理事长等职务。

长期致力于独立系统集成化发电、独立电力系统电磁兼容、电力电子应用技术等领域的研究。先后承担重大科研课题20多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发明三等奖2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国家专利4项。出版专著2部,在权威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80多篇,其中SCI、EI、ISTP收录100多篇。

主持建立电气工程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长期从事硕士、博士研究生教学工作,治学严谨,教学经验丰富,培养博士、硕士40多名。积极倡导将舰船综合电力系统作为我国未来舰船动力平台,其战略远见得到了国内同行专家的共识,主持建设的国家级“舰船综合电力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将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及国内相关领域的合作、交流提供良好的研究平台。

首批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先后获“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第五届中国青年科技奖、第二届求是杰出青年实用工程奖、首届国家十大“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章、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第五届中国青年科学家奖、军队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全军优秀教员、全军优秀党员,荣立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两次。

四、已有成果

本学科专业在相关技术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开拓性工作,解决了国防装备特别是海军装备中许多重大技术难题,取得一系列达到国防先进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的科研成果。仅在1990年以来的16年中,先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原国防科工委、总装备部和海军下达的以及中国船舶重工集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机机械工业部等地方科研部门和企业委托的科研项目500项余,其中高度集成化的带蒸发冷却的高速异步整流发电机,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三相/十二相双绕组交直流电力集成发供电系统,为国际首创,已批量生产。建立了十二相发电机整流供电系统的基础理论体系,攻克了该系统中稳定性预测、固有振荡抑制、复合故障诊断、短路保护等国内外长期未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研制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十二相发电机整流供电系统,已批量生产。成功研制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潜艇AIP发供电系统。通过国家基金委的第一期的资助,电力系统电磁兼容创新群体已建立了传导电磁干扰的精确定量预测理论,解决了多项重大、重点国防科研项目中电磁不兼容的难题,圆满完成预期研究目标,现已获得第二期资助。在马伟明院士的带领下,本学科专业首次提出了舰船电力集成的思想,开辟了我国舰船综合电力系统研究方向。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国家发明三等奖3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8项,二等奖37项,国家发明专利4项。其中由马伟明院士主持完成的“新型舰船供电系统”科研课题20##年荣获国务院颁发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军内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领域一项最高科研奖,奠定了本学科专业在国内的领先地位。近5年发表学术论文530篇,SCI、EI、ISTP收录185篇,出版学术专著6部。目前,本学科在所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国防973、国防预研、型号科研以及由依托单位自筹资金项目等各类项目研究全面铺开的同时,充分发挥重点实验室基础研究公用平台的作用,联合国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了一系列课题的科学研究。在重大基础研究、关键技术攻关中,经常联合国内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组成科研国家队开展攻关,现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科院电工所等建立了比较稳定的协作关系。在共同承担科研项目中,经常组织交流科研思路、方法和手段,共同讨论解决技术难点。高层次的学术交流,为重大项目的攻关和人才队伍的培养创造了条件。


第二篇:电所综合自动化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2011年第2期青海科技

变电所综合自元.111E在电力系统巾的应用

张小红。杨涛

(青海送变电工程公司变电一处,青海西宁810001)

摘要:变电所综合自动化是应用控制技术、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用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系统或自动装置代替人工进行各种运行作业,提高变电站运行、管理水平的~种自动化系统。本文阐述了变电所综合自动化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关键词:变电所;综合自动化;应用;电力系统

引言

随着西北电网750kV主网架的建设,电网对安

(包括测量仪表、信号系统、继电保护、自动装置、电能计量和远动装置等)经过功能的组合和优化,利用计算机技术、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信号处理技术,实现对全变电所的主要设备和输、配电线路的自动监视、测量、控制和微机保护,以及与调度通信等综合性的自动化功能。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利用

多台微型计算机组成的自动化系统,代替常规的测量

全、稳定运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适应这一要求,综合自动化变电站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实现无人值守,也为今后的智能化电网奠定了基础。本文根据工作实践,对综合自动化变电所的基本原理、基本特征、基本功能和硬件结构形式作一介绍。2基本原理

常规变电所二次系统主要由继电保护、远动装置、就地监控、故障录波组成,在应用中按继电保护、远动、就地、测量、录波、电能计量等功能组屏。常规变电所内电缆错综复杂,这就使得其安全

性、可靠性不高,电能质量可控性低,时效性差,维

和监视仪表、控制屏、中央信号系统和远动屏,改变常规的继电保护装置不能与外界通信的缺陷。系统可以采集到比较齐伞的数据和信息,利用计算机的高速计算能力和逻辑判断功能,监视和控制站内各种设备的运行和操作,具有功能综合化、结构微机化、操作监视屏幕化、运行管理智能化等特征,它的应用为变电站无人值守提供了强大的现场数据采集及控制支4结语

我国的光伏市场不断涌现H{新的挑战和机遇,这

也给国内光伏行业上、中、下游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

护量大。变电所综合自动化是将变电站的二次设备平,主要工艺仍然依靠的是层压机和人工,成本低。随着上游产业的不断扩大,下游产业的升级必将不可避免,这也为自动化市场带来机遇。因此,未来光伏行业的组件工艺段将是自动化发展最快的环节。

未来硅片生产线的市场,伺服电机将成为自动化

应用的高端产品,这一领域目前被国外的设备厂商所垄断,未来几年,随着围内本地化伺服电机生产的不

生机与活力。我国要实现从光伏制造大国向应用大国的战略转变,光伏企业必须寻求突破。

(1)要想在未来激烈的产业竞争中取得优势,必须降低生产成本,其关键在于要提升生产流程的自动化程度,采用自动化产品,设备要具备数据自动化采集系统、远程控制系统、设备和原料的远程跟踪系

统。

断提高,将迎来激烈的市场竞争。3-2并网发电将成为主流

作为光伏发电的两种模式之一,独立发电在我国主要应用于远离公共电网的无市电地区和一些特殊场所,由于其需要蓄电池,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发展;而并网发电由于无需蓄电池,节省投资的同时,也大大简化了光伏发电设备的维护工作,因此成为了国内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发展的主流趋势,同时也对并网逆变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频化、高效率、高功率密度、高可靠性和高度智能化将是未来的发展方

向。

60

(2)通过产业化技术攻关,提高设备的自动化程度,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参考文献:

【l】手仲颖,任东明,高虎,等.中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报告

(2009)【MI.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f2】李敏,刘京城,等.一种新型的太阳能跟踪装置【J】.电子器件,2008.31(5):1700—1703.

o轩

万方数据

青海秘技

2011年第2期

持。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基本配置如图l所示。图1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基本配置

3基本特征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是通过监控系统的局域网或现场总线,将各种微机装置采集的模拟量、开关量、脉冲量及一些非电量信号,经过数据处理及功能的重新组合,按照预定的程序和要求,对变电站实现综合性的监视和调度。因此,综合自动化的核心是自动监控系统,而综合自动化的纽带是监控系统的局域通信网络,它把微机继电保护、微机自动装置、微机远动功能综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具有远方功能的自动监控系统。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最明显的特征表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3.1功能综合化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技术综合了变电站内除一次设备和交直流电源以外的全部二次设备。在综合自动化系统中,微机监控系统综合了变电站的仪表屏、操作屏、模拟屏、变送器屏、中央信号系统、远动的RTu功能及电压和无功补偿自动调节功能;综合了和监控

系统一体的微机保护、故障录波、自动装置功能。3.2结构分布、分层化

综合自动化是一个分布式系统,其中微机保护、数据采集和控制以及其他智能设备等子系统都是按分布式结构设计的,每个子系统可能有多个CPU分别完成不同功能。综合系统往往有几十个甚至更多的

CPU同时并列运行,以实现其所有功能。另外,按照变电所物理位置和各子系统功能分工的不同,综合自

动化系统的总体结构又按分层来组织。典型的分层原

则是将变电所自动化系统分为两层,即变电层和间隔

变电所实现自动化后,操作人员在主控室或调度

万方数据

室,面对显示器,对变电站的设备进行全方位的监视和操作,即通过计算机的显示屏,可以监视全变电所的实时运行情况和对各开关设备进行操作控制。

3.4通信系统网络化、光缆化

由于计算机局域网技术及光纤通信技术在综合自动化系统中得到普遍的应用,因此,系统具有较高的抗电磁干扰能力,能够实现高速数据传送,满足实时性要求,易于扩展,可靠性大大提高,方便施工。

3.5运行管理智能化

智能化不仅表现在常规的自动化功能上,还表现在能够在线自诊断,并不断将诊断结果送往远方的主

控端,这是区别常规二次系统的重要特征。综合自动化系统不仅能监视一次设备,还能时刻检测自己是否有故障,充分体现了其智能性。

3.6测量显示数字化

微机监控系统改变了原来的测量手段,常规指针

式仪表全被显示器上的数字显示所代替。原来的人工抄表记录则全部由打印机打印、报表所代替。4基本功能

一般说来,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功能包括变电站电气量的采集以及电气设备的状态监视、控制和

调节。

4.1继电保护功能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的微机继电保护,同样

要满足继电保护可靠性、选择性、快速性和灵敏性的

要求,所以系统的继电保护按被保护的电力设备单元分别独立设置,电气量输入、输出及跳闸回路相互独立;保护装置设有通信接VI供接入站内通信网,在保

护动作后向变电站层的微机设备提供报告。

4.2监视控制功能

(1)实时数据采集与处理,包括模拟量、开关量、脉冲量及数字量等。

(2)运行监视功能。

(3)故障录波与测距功能。

(4)事故顺序记录与事故追忆功能。

(5)控制及安全操作闭锁功能。(6)数据处理及记录功能。

4.3

自动控制装置的功能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具有保证安全、可靠供电和提高电能质量的自动控制功能。如电压和无功综合控制装置、低频率减负荷控制装置、备用电源自投控制装置、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等。

o§T61

层,由此可构成分散(分布)式综合自动化系统。3.3操作监视屏幕化

2011年第2期

■海科技

西宁750kV变电站工程施工

技术资料控制管理

程志国

(青海送变电工程公司,青海西宁810001)

摘要:西宁750kV变电站是我国目前同电压等级海拔最高的变电站,是围家电网公司重点T程之一,工程的质量目标是争创中国建筑]:程“鲁班奖”。施L技术资料是反映和评价工程质馈的莺要组成部分,其质量是直接关系工程创优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本文简述了西宁750kV变电站施工技术资料控制管理的特点和施丁技术资料质量的控制方法,实践表明.实施后大大提高了施丁技术资料的编制深度和规范化,也为同类工程的施工技术资料控制管理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工程施工;技术资料;控制管理;西宁750kV变电站

工程技术资料是工程建设过程的原始记录,是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工程质量的真实反映,不仅是日后施工单位质量责任的证据,更是工程竣工验收、结算的可靠依据。西宁750kV变电站工程周期长、规模大、技术复杂,施工资料繁杂,要获取准确、高质量的施工技术资料,就必须首先做好策划、流程,做好施工技术资料的编制工作的过程管理。我们在实践中探索总结出了一套实用的工程施工

技术资料控制管理方法。4.4远动及数据通信功能

施工技术资料编制的基本要求和影响因素分析

施工技术资料编制的基本要求

1.1

施工技术资料是建设过程的真实反映,可为工程日后管理、维护、改建、扩建提供科学依据。真实性是施工技术资料的灵魂,否则施工技术资料就毫无价值。因此,施工技术资料必须真实地反映工程实体的质量状况,施工单位必须严格遵照有关的工程标准、规范和法规要求,编制、整理施工技术资料。施工技管理层、站控层和间隔层布置,如图2所示。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通信功能包括系统内部的现场级的通信和自动化系统与上级调度的通信两部分。5硬件结构形式

综合自动化变电站的结构有集中式、分布式、

分散(层)分布式。

5.1

站控层

管理层lCRT显示器H当地监控主机L叫打印机l滑度(控翻)中心

l_2个主处理机(前置机)|+叫MODEM

集中式综合自动化系统

集中式综合自动化系统,指采用多个计算机,扩展其外匍接口电路,集中采集变电站的模拟量、开关量和数字量等信息,集中进行计算与处理,分别完成微机监控、微机保护和一些自动控制等功能。这种形

式在国内早期使用较多。

5.2分层分布式结构集中组屏的综合自动化系统

间隔层

综合

监控

综A

¨

电存器保

压器

JC

线路保

盥兀鱼兀

护单兀

图2分层式结构图

所谓分布式结构,是在结构上采用主从CPU协同工作方式,各功能模块(通常是各个从CPU)之间采用网络技术或串行方式实现数据通信,多CPU系统

提高了处理并行多发事件的能力,解决了集中式结构

6结语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以其独特的优势取代了常规变电所系统,并朝着从集中控制、功能分散型向分散(层)网络型发展,从专用设备向平台发展,从传统控制向综合智能控制方向发展,从室内向户外型演变,从单纯的屏幕数据监视向多媒体监视发展。

中独立CPU计算处理的瓶颈问题,方便系统扩展和维护,局部故障不影响其他模块(部件)正常运行。所谓分层式结构,是将变电站信息的采集和控制分为

62oST

万方数据

电所综合自动化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张小红, 杨涛青海送变电工程公司变电一处,青海,西宁,810001青海科技QINGHAI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1,18(2)

本文链接:http://d..cn/Periodical_qhkj201102022.aspx

更多相关推荐: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个人简历自我鉴定范文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个人简历自我鉴定范文四年紧张而充实的大学生活,丰富了我也磨砺了我。我本着脚踏实地、勤学好问的求学态度,使我在各个方面有了长足的提高,不仅掌握了本专业方面的知识,同时在计算机方面也积攒了相当…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的自我鉴定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的自我鉴定大学的生活结束了回忆四年的历程就要离开学习和生活过的地方而迎面而来的将是社会的锻炼于是更加的怀念这个紧张而有序的大学生活她给我留下了很多美好回忆我孜孜不倦勇于挑战自我充实自己在学习...

本科电气工程专业自我鉴定

本科电气工程专业自我鉴定四年紧张而充实的大学生活丰富了我也磨砺了我我本着脚踏实地勤学好问的求学态度努力奋斗不仅掌握了本专业方面的知识还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培养了较强的动手能力在学习上我广泛涉猎了物理机械制图计算机应...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实习鉴定表

XXXXXXXXX学生实习实训鉴定表说明实习成绩要综合考虑实习纪律现场操作实习单位鉴定和实习记录报告等

电气自动化个人自我鉴定范文

回顾大学三年,有渴望、有追求、有成功也有失败,我孜孜不倦,不断地挑战自我,充实自己,为实现人生的价值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思想品德上,本人有良好道德修养,并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我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坚决拥护共 产 党领导…

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大学生自我鉴定范文

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大学生自我鉴定范文回顾大学三年,有渴望、有追求、有成功也有失败,我孜孜不倦,不断地挑战自我,充实自己,为实现人生的价值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学习上,一直勤奋学习,刻苦钻研,通过系统地学习,掌握了较为…

电气自动化毕业生自我鉴定书

回顾大学三年,有渴望、有追求、有成功也有失败,我孜孜不倦,不断地挑战自我,充实自己,为实现人生的价值打下坚实的基础。经过三年的求学生活,今天站在重点上写毕业自我鉴定,心中感慨万千。回想大学三年,每一分每一秒,我…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面试总结

专业部分有功功率电能用于做功被消耗它们转化为热能光能机械能或化学能等称为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发电知识许多用电设备均是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如配电变压器电动机等它们都是依靠建立交变磁场才能进行能量的转换和传递为建立交...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同学工作经历分享

主题正如标题所示虽然我的经历和许多牛人比不值得一提但毕竟它是真实的是我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愿能给同样奋斗在社会边缘的应届毕业生XDJM们一起探讨一起激励一起共勉第一次写个人经历好久没有写过长文章了难免有语句不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涉及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电机电器技术信息与网络控制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诸多领域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主要特点是强弱电结合机电结合软硬件结合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相结合元件与系...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职业规划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职业规划学部电气信息学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二一三年六月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开始成为在人争夺战中的里另一重要利器对每个人而言职业生命是有限的如果不进行...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实习报告

附表B校外分散教学学生月实习小结月份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我鉴定(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