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等奖文章及评语

时间:2024.3.31

予人玫瑰,手留余香

高2014级1班学生:王 虓

指导教师:李云和

尝有智者曰:“舍得。舍者,施善于人也;得者,受之于人也,惟其舍方可得。”余谓之善也。且赋诗歌曰:舍得本同根,原是相倚依。岂可擅分离,独留片面词。舍之助人乐,得之心不忧。人人慈悲心,岂不善人间?

昔者有齐人施粥于人,时值大荒之年,流民遍野,疲困饿死者不可胜数,此举盖可谓善也,然其人虽富而不知礼也,傲而施人也,以故贫而有节者避而不食,终以此之故卒于道中,此实不知慈悲真义之过也,吾窃以此为憾也。

古悟尝曰:“与人善,以已便”此语盖言舍得之因果也,亦合莎翁之言:“慈悲非是勉强物”佛亦尝有云:“慈悲之心,人之本心也”悲悯天下,以已绵薄之力助人,效法台湾陈五莲数十年之义举,岂不善哉!吾亦赋诗一首,试与诸君共勉:洁瀚古籍劝人善,十年寒窗导人心;功名利禄谁不恋,慈悲应是人本性;慨慷助人至善举,无奈心欠慈悲念;惟望吾辈晓真义,慈悲自在点滴间。

吾亦闻一事,虽不知其真伪,然其意真情切,故吾记之与诸君共赏。尝一母有儿于外,思儿之心日益增之,故为祈儿早归,母晨制烧饼予路人,然仇其者日日复至其位取一饼,且曰: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居久,妇不胜厌其言,故购药藏于饼中以图害仇者。然二日晨妇忽悟此行不义,故弃其饼,此日仇人亦复至取饼如常,复言其言,然妇心已豁然开朗,故不以为然,殊不知此念一改乾坤移、结局变,其子当日归家,言于其母曰:“距家百步之时,饥而不能行,适遇一路人予其饼,方得活而至家。”此则为“慈悲行,天馈之”。

试思之,若此妇不为此善行,岂有其儿归家之日?饥而死于道中尤未可知。若此妇陡生恶念,岂有母子团圆之时?血溅家门尤未可知,故吾思而赋诗警世人曰:晨炊薄饼实微小,日复一日亦见诚。甘受人言不弃念,惟盼离儿早日归。倘若陡然行恶举,万事皆变未可知。惟有慈悲待万物,自有金石为开时。

余观古往今来慈悲之行,独念佛祖尝割肉喂鹰,星月禅师以单薄之力独济台湾慈善,此者慈悲之行,虽微小足值世人,亦可于物,于事,于千行百态。天地变虽无常,人间道永不改。是故吾辈以慈悲之心诚待所见之万事万物,方可寄寓他人以至善之心于世间,是故予者与受者本为一体,惟有施者方可有德受,惟人人皆施世间方可美好,若此,岂不美哉!值此文末,余特题诗一首,聊表余之薄情:慈悲一念间,奈何不为之?予人玫瑰者,手自有余香。人共慈悲心,天地亦有情。点滴自此始,苍生心自明。

【评语】

读罢此文,甚是欣慰。一高一学子,竟能洋洋千言,铸就一篇文言佳作,足见作者文言功底之深厚!或引经据典,或叙写故事,皆信手拈来,如行云流水,自出机杼。“予人玫瑰者,手自有余香。人共慈悲心,天地亦有情。”文末附一小诗,彰显作者之博大胸怀,让人掩卷深思。

文字偶有稚嫩之处,仍无以掩盖作品之光彩。妙哉,吾国之文言!幸哉,吾国之精髓!

于心遇幸福

高2014级3班学生:罗 婷

指导教师:斯 俊

有一种爱,它胜过爱情——因为爱情太过自私。幸福只属于两个人;他胜过亲情——因为亲情只以血缘关系为连结;她胜过友情——因为友情仅以认识而判别。他可以属于很多人——即使素未谋面,他带来的幸福,如一眼温泉,不断涌流,一直将心浸润,并在心中不断地翻滚、洋溢直至每一滴血液,每一个毛孔。那,便是慈悲——同情与怜爱。

所谓慈悲,即行善,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拯救那些堕落的人,应到那些误入歧途的人——也便是佛家之精髓。故非易事,然这世界忆旧游许多人扛起了这个“善”字,努力前行,因为它有着一股神奇的魔力。

素有“中古首善”之称的陈光标,为人乐善好施。在5.12汶川大地震时,他亲自率领由60辆挖掘机、吊车等大型工程机械组成的救灾队伍,浩浩荡荡的开往四川抗震救灾;在20xx年春节前夕,他募集4000多万元的善款装入近10万个红包,和众多企业家一起将这些钱带到新疆、西藏、云南、贵州和四川,和那里的贫困家庭一起过年。迄今为止,陈光标累计卷狂已超过12亿元。是什么令他对行善之事如此乐此不疲?她曾有一番感言;“慈善不是一时一地的阵地战,慈善是长征,而且永远没有终点。但慈善不是苦难的长征,是快乐的长征。慈善不分名族,不分国界,不分信仰。捐赠者快乐,受赠者也快乐。在刺伤的长征路上,一路上都是欢声笑语。”可见,他已经深深地沉醉与行善所带来的之幸福。

感动中国的人物——维吾尔族阿妈,阿里帕。从19xx年收养邻居家的3个孤儿开始,他已经先后收养了汉、回、维吾尔族4个民族的10余个孤儿。为了不让孩子们饿肚子,阿里帕的丈夫啊比包每天下班后就去帮人家打土块。阿里帕每天都要到菜市场见别人不要的蔬菜。虽然家里养了两头奶牛,但谁也舍不得喝牛奶,全部卖了还钱以支付孩子们的学费全部都卖

了换钱以支付孩子们的学费和购买生活必需品。正如他们颁奖辞所述:风霜饥寒,全部挡住,清贫劳累,一肩担负。那,又是什么让她客服这重重困难?20xx年8月,操劳一生的阿比包病逝。子女们争抢着瞻仰阿里帕老人。没到过年过节,孩子们都回家团聚,180多口人围在老人身边。可见,老人深知行善知结果,必充满幸福——无论对她,还是她的孩子们。

善,总是吸引着无数人为之献出身外之乐,都报之以无限心之幸福。善,从不简单,勇于扛起的人,必先承受其痛苦,进而才能享受其幸福。正因如此,一旦扛起,便为之沉迷。善,总在人心最深处,不需谁去故意挑动,它便顺着血液自然流露而出。

幸福,于心而遇。

【评语】

1. 审题立意把握较好,文章结构简单清晰。 2. 文章内容相对充实,不只是关于慈悲的空洞阐述,有具体的事例支撑。 3. 语言较流畅,且开头结尾部分不乏凝练整齐之美。

三 国 论 慈 悲

高2014级5班学生:张 琪

指导教师:王小青

惊涛骇浪,一叶扁舟,出入风波,三国英雄豪杰,气吞山河,风云变色,人中好汉文士皆慈悲上演历史舞台剧!

长坡之上,黄沙滚滚,青龙偃月刀的寒光如同划破长空的闪电,胯下赤兔马鸣声壮烈。曹操败了又被关羽截下,祸不单行。华容道上注定是怨魂一缕,然而智奸的曹操却以真情两行清泪赢得了生的方向,关羽义气盖天,即使在军中毅然立下军令状,却因满怀的慈悲将一切化为了泡影,有人说他是愚者,但我仍相信他的慈悲,慈悲中夹带着义,他对的起自己的良心,给了曹操重生的机会,至少他对于自己的慈悲无悔。关羽是幸福的,他用慈悲化作了整个三国的义。曹操是幸运的,因为关羽的慈悲。三国注定因慈悲火凌云霄。

江上白雾,漫涛水面,几只草蓬寥船的角号如震天伸势,诸葛手持白羽扇泯笑千古,待成功归来,吴蜀便可联合抗魏。箭羽插满了整个船,刺破吴蜀隔墙终不是它的锋利,而是周瑜的慈怀,周瑜明知借箭不满十万支,但为了顾全大局,联刘抗曹,替诸葛亮遮掩事实,假意认输。周瑜慈怀更是为了吴国百姓的安居乐业。以慈悲来感染三国的浓墨,他周瑜在三国

争峰中也能以慈悲化作厚积薄发。他是幸福的,因为慈悲而心系黎民。吴国的百姓是幸运的,因为周瑜用慈悲来呵护他们。

诸葛胸怀雄才大略,却甘愿躬耕于田亩之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而后刘备三顾茅庐,让他真正出山,仅是因为一句“救万民于涂炭之中。”即入世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扶起了硬是扶不起的阿斗。诸葛的慈悲往小处便以对刘备的知遇之恩,便舍身尽忠,往大处说便是同苏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的济世情怀,因为一时的慈悲他的担很沉,但他是幸福的,以慈悲之怀论三国足矣。他甘心于付出,不求名利,但求如浮云般消遣尽千金。阿斗是幸运的,诸葛慈悲信守承诺忠心一世于蜀。

慈悲中三国“浪花淘尽英雄”。留给历史仅是记忆和梦,却留给千秋后世一个浪漫神奇,让人幻想的时代。

【评语】

煌煌巨著——《三国演义》,世人多称为“智谋”“权谋”之书,作者却不拘泥于此观点,独出心裁,巧妙地用“慈悲“这个话题延展开去,显示出不俗的思维品质。文章开篇,大气磅礴,寥寥几个短句就生动地再现了三国群雄竞逐、风云突变的历史画卷,引人入胜。主体部分以并列论证的结构展开,脉络清晰;叙事、议论、抒情自然地融为一炉;语言优美清新,彰显了较深厚的写作功底。末段收束全文,紧凑凝练,含蓄蕴藉。

最是那一微笑的智慧

高2014级13班学生:何城凤

指导教师:王庆玲

慈悲的力量,欣悦而深沉的力量,让我们的眼睛逐渐变得安宁,我们能够看清事物内在的生命。

——题记

人生的乐趣莫过于微笑着面对一切,它源自于佛祖拈花的智慧。因为微笑,佛教便有了无语的禅机。于是,微笑便成了一种态度,一种领悟,一种修行。

那是席地而坐的圣人孔子。他用最锐利的智慧开启了一道道尘封的门,阳光从那错开的门缝间挤出来,于是门外面铺满黄金;他用最朴实的教诲铸造了一把坚韧的利斧,劈成了一道道深深地印痕,它留下的不是疼痛,而是刻骨铭心!于是,子子孙孙有了一条光明大道。他怀揣着这一颗慈悲仁爱之心,于这世间从容微笑。

那是足踏莲花的仓央嘉措。他坐在雪山之巅受众人膜拜,他是救世的佛陀,高压圣洁不容侵犯。却因了爱,而落到凡尘惹了尘埃。退去光滑,他也仅是一位清氲雅致,爱赏风流的男子,却在苦难之中参悟,破茧成蝶。他本就才华横溢,又能洞穿世事轻浮,将一个“爱”字清清透透地握在手心穿行于人间流转的尘埃里度过一生。他的爱,是大爱。于是,他生来就注定要成就传奇。他对众生微笑,他对苦难微笑,他对消亡微笑。他是微笑着赴死的,于这世间从容微笑。

能说他们不幸福吗?

他们都为解众生难,都心生大爱和慈悲。因无关无相,他们的内心该是清明的。《六祖坛经》曰:“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故知万法尽在自心,何不从心中顿见真如本性?”《菩萨戒经》云:“我本元自性清净,若识自心见性,皆成佛道。”《净名经》云:“即时豁然,还得本心。”“何谓本心?即谓无相之心,大爱之心,慈悲之心。琵琶音,苦行路,不观生灭与无常。”

【评语】

文章的标题令人眼前一亮。它在契合题意的同时,显得更加含蓄、大气,不落俗套。作者用词准确,如“阳光从那错开的门缝间挤出来”等句子表现力较强。文章中心明确,举例恰当,有详有略,较有力地论证了观点。若能在结尾段进一步升华主旨则效果更佳。

阿莎婆婆的美丽黄昏

高2013级1班学生:能国燕

指导教师:杨 忠

阿莎婆婆独自住在南瓜小镇上,她有一块美丽的园子,一间小木屋,一只叫跳跳的会跳舞的花猫,不家许多可爱的邻居。

一天,阿莎婆婆走出小木屋,看见小园子里的玫瑰全部开了。“多漂亮呀,要是有人能跟我分享多好,我要把它们送给小镇上的朋友们。”她一边想着,一边开始摘玫瑰,很快就摘满

了一大篮子。

阿莎婆婆出了门,她首先碰到了邻居阿力。“阿力,在干什么呢?”婆婆问,“我在做一个桌子呢。”阿力回答。阿莎婆婆想,要是桌上有一束玫瑰该多漂亮呀。于是,她从蓝子里拿出一束玫瑰,递给阿力。“收下吧,放在新木桌上很漂亮呢。”阿力笑着接过玫瑰,向阿婆婆道别。走着走着,阿莎婆婆突然看见路边躺着一个流浪汉。他衣着破烂,在冷风中冷得瑟瑟发抖,嘴唇泛白。阿莎婆婆急忙走上前去,急急地问:“孩子,上帝,哦!你这是怎么了,真可怜。你很冷吧,我有红色的暖暖的玫瑰,我把它们送给你吧。”流浪汉摆摆手说:“玫瑰对我没有用,你想帮我,就把你身上的大衣给我吧。”阿莎婆婆连忙脱下自己的衣服,盖在流浪汉身上。过了一会儿,变得温暖的流浪汉从地上坐起来,说:“谢谢你,好心的人,上帝会保佑你的。”阿莎婆婆摆摆手:“快回家吧,孩子,你的妈妈会担心你的。”说完阿莎婆婆又从篮子里抽出两枝玫瑰,递给流浪汉:“代我向你妈妈问好。”流浪汉接过花向远处走开了。冷得瑟瑟发抖阿莎婆婆想:“他穿黄色可真是太可受了,你说是吧,跳跳?”跳跳在原地转了个圈儿,跳上阿莎婆婆的肩头。“啊,真暖和,谢谢跳跳。”阿莎婆婆笑了。

阿莎婆婆又走访了小镇上许多地方,小镇上所有的居民都拥有了阿莎婆婆的玫瑰。太阳开始落山的时候,阿莎婆婆正准备回家,突然她听到了一个小女孩哭泣的声音,她回头一看,看见一个小女孩坐在地上哭泣。“孩子,怎么了?”“我妈妈生了很重的病,躺在床上起不来!她最喜欢玫瑰了,我想让妈妈开心,就出来找玫瑰,可怎么也找不到。”阿莎奶奶听了,看了看蓝子,正好剩下最后一枝玫瑰,她小心地把它拿起来,递给小女孩:“这枝玫瑰就送给你了,快回家吧,好孩子。”小女孩接过玫瑰,快乐地飞奔回家去了。

阿莎婆婆现在一朵玫瑰也没有了,大衣也没有了,可她还是很开心,她哼着歌儿回到了小木屋。一走进园子,阿莎婆婆就幸福地笑开了。因为园子里放着许多邻居们送给阿莎婆婆的礼物。有阿力为阿莎婆婆做的小木椅,梅太太制作的一大瓶酸梅汤,丁师傅送的新大衣,还有米大叔送来的炸米饼。“哦,谢谢你们!”阿莎奶奶默默祈祷着。

黄昏,满天霞光里,阿莎奶奶抱着跳跳坐在她的新木凳上看夕阳,她感到无比幸福。 莎士比亚曾说过“幸福不但给予被施与的人,也施与给予他人幸福的人。”阿莎奶奶不知道莎士亚,也不知道施与或被施与,她只知道她和小镇上的居民相亲相爱,她很幸福。

阿莎奶奶至今还幸福地生活在南瓜小镇上,如果你路过那里,记得代我向她问好。

【评语】

黄昏的时候不知道是不是童话上演的时刻,反正这里有一个慈悲天使的故事。虽然少有通向人物纵深的铺陈,然而简单的故事,更能看见作者及人物纤尘不染的内心,这是慈悲的源头。

需要推荐的是文中那只会跳舞的猫----跳跳,恰到好处的点缀,让阿莎婆婆的慈爱不止于人间,万物生灵因慈悲而和谐。希望这样的黄昏一直都在。

慈悲之心淡如水

高2013级1班学生:肖宗雨

指导教师:杨 忠

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止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一生。

——罗素

慈悲不是自以为是的给予,而是心有灵犀的幸福。小学三年级的小珊和守公厕的爷爷住在公厕一间十几平米的小屋里,生活十分拮据。有网友将她生活的照片发到网上,顿时怜悯、关爱、资助纷然而至。每天都有记者挤进她小小的屋子,企图用她的窘迫来博得世人的同情。终于,原本活泼开朗的小珊蹙着眉,眼底溢满泪水恳求:“你们可不可以不要来我家?”人们恍然大悟,原来是他们的慈悲扰乱了小珊平静而幸福的生活。在快乐的人身上施加慈悲,不仅毫无用处,甚至还会适得其反,伤害他人。真正的慈悲是雪中之碳,沙中之洲,暗中之星。微弱渺小,却足以在瞬间浸润心田。

慈悲是一种在经历了世事变迁,淡泊了功名利禄后如清水般惬意平静的心态。历史的璀璨星河中总有光亮温暖我心。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十大家中,我更偏爱道家,因为慈悲在老庄之学中贯穿始终,庄子怀有一颗“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的“齐物”之心。这种将世间万物的本质都看作相同的超脱淡然,使他对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有了亲近之情,宛若身临其境。在这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中慈悲之情油然而生。

可惜的是,老庄那浑然天成的慈悲对于像我一样的青年甚至成人都显得那么可望不可即。凝视商业时代,痛心地看到它使因人欲膨胀,人心贪婪而出现的腐败现象如同倒片机将蝴蝶变成毛毛虫的令人厌恶的过程放映给人看。大部分人在挣钱的道路中变得麻木不仁。他们宁可浪费几小时在电脑前看股市红绿,也不愿花几秒钟看一眼父母眼中的孤独;他们能揣摩老板眼中的“深层含义”,却感觉不到父母叮嘱中的殷殷关怀……如果想这样被野心套牢,你还会有慈悲之心吗?而正在花季的我们,被坚硬冰冷的电视、电脑、手机封锁了心灵之花,我们哪里来的慈悲之花送予他人?

幸好还有一种东西为我埋下了慈悲的种子。诗如禅,如顿悟,喜欢古诗字里行间的清简明润,如玉如天。那一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将慈悲之墨泼于宣纸上,墨香四溢,那一种豁达的慈悲萦绕心间。我在“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的的柔和空阔中孕育慈悲;在“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的超然梦幻中拭开慈悲;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泊宁静中怀揣慈悲。在匆匆的青年时期我向往着有一颗慈悲之心,看见万物万象,明媚自如。

慈悲不是飞蛾扑火般通过绝望的努力去争取一个瞬间的光明,而是在阳春三月,静看冰雪消融中那叶尖水珠的纯净,静默等待着那个明丽生动的春天。罗素的“对人类不可遏止的

同情”就是我通向淡水般慈悲的春天。

【评语】

文章于众多煽情叫喊,高谈阔论的文章中显得有点别样。这里的慈悲之义有了点“道”的意味。开篇一个小小的故事剖开了现实中那些以慈悲为名,换取名利的“慈悲”表演的真面目,用“道的名义,倡导“浑然天成”的慈悲。

豁达超然,柔和淡泊是作者于名句之中为我们阐释的诗意的慈悲,作者的向往之情,明媚自如。好文章在于让人领悟不一样的东西。

慈 悲 论

高2013级2班学生:孙治怡

指导教师:龙昌修

以慈悲与人,则人人近之。

以慈悲与民,则国运昌盛。

以慈悲与物,则共享和谐。

慈悲,与人性而言,乃一圣行。吾悟于“以德报怨”。以为人之初,而大慈大悲与之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且慈悲因之而生,梁大夫有宋就者,尝有一言“构怨,祸之道也,人恶也恶,何褊之圣也,”诚如此,小肚鸡肠者,人皆恶之,必不能成其大业。有德有慈悲之心者,未之有也,。

人若犯尔,勿先还击,静坐而思:其过在谁?其必谋而击之?其余亦无过焉?”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与?“原毁”有言曰:“古之君子,其责已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不若没恨而化敌友之,则敌更少,而友更多,久而久之,则敌随日而减,

友随日而增,人人与尔为俉,何敌之复有?此皆慈悲之功也,汝有慈悲之心,吾也有慈悲之德,则生活之恶如烟消云消,其乐融融也。

慈悲,于社稷而言,因之而兴,失之则亡,唐玄宗皇帝广施恩泽于天下,轻赋税,簿徭役,七十者得以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四海之民皆因有此明君而以为身处世外桃源,男耕女织,鸡犬相闻,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乃开元盛世之胜状也,何以至此?是以明君贤臣皆有慈悲之心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秦以六合为家,肴函为宫,地势便利,军力雄厚,城池固若金汤,而何以致其灭亡?皆

因秦王豪无慈悲之心,焚书坑儒,以愚其民;加赋增税,以奴其民;炮烙凌尺,以杀其民,使人苦不堪言,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无慈悲之心也,与民以慈悲之心,此天下兴之所凭依,失其所凭依,信不可钦。

慈悲,于造化而言,与人之共存之所在,与万物同存于一境,而损之利己,过野芳而摘之,摧于人手;遇草而踏之,折于腿胫;珍禽异兽,葬于人之口腹,皆因人之欲也,小潭之游,褒禅之行尚不复焉,得之恐己身在梦中,是何故也?人人皆以利为重,慈悲之心于须臾之间已没于欲,若人皆有慈悲之心,则造物与人得以共存。

成事、国昌、和睦、此皆因慈悲者也。

【评语】

文章用“坐而论道“,理直气壮地论述了慈悲的价值,从“人性”而“社稷”而“造化”,层层深入,不容辩驳将慈悲之理置于开阔宏大的背景下,一扫悲切纤柔的气息。

文言句式的使用,警句及史实的引用,让文章充实而言简意赅。文章告诉我们,慈悲自有其广大无比的意义,关乎人,关乎国家,关乎天地万物。

慈悲在心,安好勿念

高2013级16班学生:秦坤菱

指导教师:王 超

疑似故人来

于暑假去到云南腾冲河顺古镇,到达腾冲的时候天色已晚,早早睡去,许是在来时的大巴车上睡久了,凌晨5点醒来便再无睡意,一时兴起,披上外套,于薄雾微亮的天色中,漫步这宁和小镇。

天蒙蒙亮,四周静寥。我站在田埂上,可以闻到泥土的清香,田埂旁一条似青绸的小河。微风轻拂,水稻发出沙沙声响,偶有几分犬吠。我踩着略带湿气的青石板,摩挲着墙砖。一拐弯,便看见一座幽幽寺庙。

恰巧亦走的乏了,便欲跨过门槛进庙歇憩,小庙很幽静,古朴的木质,院门旁分别有两棵粗壮的玉兰和腊梅。正静静出神,却见一位着僧衣的僧人跨进来。他虔诚跪于佛前,重重

叩首,呢喃一句:“我佛慈悲”。起身,跨出寺门,分明看见眼角有泪滴落。

怅然若失,忆起往事。

相逢而又曾相识

一年前,中考失利,不想见任何人。背起行囊,去了一处江南水乡。

水乡,不喧闹亦不繁华,却自有一种玲珑剔透,百转千回的气质,那里亦有一座小庙,亦是同样的沧桑古朴。

庙里只有一位僧人,因爱极了那里的祥和,常常一呆便是一天。看院里落花被风吹远,听云雀清脆地啼叫,黄昏时下起一场雨,停息后,有月光淡淡的爬上月梢。

后来去的次数多了,便与僧人相熟了。他闲逸,我无事。便说起话来。彼时的自己,刚经是十四年来最大的挫折,深觉世不容我。

他说,慈悲带人,他人定待你慈悲。慈悲与善才是人之根本。

他说,生而有慈悲之心,不要责罪于旁人。若有一日湮没于人群,定是自己未能活的丰盛。

一个月后,离开水乡,特地去与他告别。

我说, 明年必定再相会。

他说,期一会,活在当下,明年难料。

却不料一语命中。

忆往昔,亦成伤

第二年暑假,我又去了那小小水乡,却再也找不到旧时的它。

它的青苔幽幽,流水潺潺;它的白砖黑瓦,樟木香气;它的窄长石巷,昏暗庭院;他的万物无心,人间情意。统统找寻不到,不复存在。

我站在曾有落花雀啼,黄昏微雨的地方,而他和它们却不知所踪。

听人说,庙被毁后,他便离开了。

至于去了哪,无人知晓。而我手中捏着他寄来的书信,工整的隶书。

“人类生活的历史在绵软的纸页上呼吸,留下建筑,文明,内心信念。尔后又逐渐从发黄的纸页上被丢弃。新的城市出现,旧的城市消失。有些人记得它旧时模样,有些人知道一

点点,有些人完全不记得了,他们被断绝与它优雅和信念的关联。一刀两断,粗暴没有任何留恋。一切都是新的,新的人面对新的世界,却只余蓬勃野心,再无风月心情。

要知道,慈悲的东西不暴力,但却更为有力。嫉妒与恶务必要坚硬顽固,滴水不漏才得以成全。慈悲与善却像静水深流,终究涤荡人心。

慈悲是属于自己内心的安定。

一切安好,勿念。

不在灯火阑珊

恍然回神,看着僧人远去。怅寥感怀。

那些内心安定,心怀慈悲的人行走到了哪里,那些古老而宁静的历史遗留丢失了多少? 你说,慈悲之心,安好勿念。而慈悲又在哪?

我寻你们千百度,从日出到了迟暮,而你们却从不在灯火阑珊之处。

【评语】

“慈悲”比暴力更为用力,是文章中的好见解。作者的西南边陲之旅,江南水乡之行,让自己也让读者明白了“慈悲”是属于自己内心的安宁,用“慈悲”对待自己,或许才能用“慈悲”对待他人。

用“慈悲”之心,对待过去,现在和未来,或许正是作者最终要表达的内涵,文章语言随性而韵味十足。

藏 地 之 行

高2013级17班学生:谢语嫣

指导教师:刘 飏

“慈悲不是出于勉强,它是像甘露一样从天上降下尘世,不但给幸福于受施的人,也同样给幸福于施与的人。”

苏晓晓的摘录本上摘抄着这句莎翁说过的话。她一直有一个习惯,把所看到的好词好句好段,甚至是文章都摘录在她随身携带的摘录本上。从小学四年级一直到现在的大一,她已经摘录了满满十个本子。说实话,苏晓晓并不喜欢莎士比亚,以至于都到了大一,连他的一本著作也没看过,对他的了解也仅限于应试教育大纲下,历史老师让她们必背的资料。但不知道为什么,苏晓晓一看到这句话便喜欢上了,像是冥冥中自有天意。

苏晓晓坐在图书馆里,她一直很喜欢呆在图书馆中,大学图书馆里的藏书总能轻而易举地让她感到满足。此刻的她一手翻着一本书,一手在她那心爱的摘录本上写写画画。“说到底,旅行的意义不外乎是两种,更接近幸福或者更接近自己。”抄到这一句时,苏晓晓愣了一下,看了看窗外日渐明媚的阳光。

夏天到了,是该去旅行了。

其实旅行是一件艰难的事,不像很多杂志吹嘘的那样容易,背起包就走和想象的完全不同。对于从未出过远门的苏晓晓来说尤其是这样。好不容易一个人将行李收拾好,苏晓晓踏上了开往圣地西藏的火车。或许是心情好的原因,苏晓晓觉得今天的天格外地蓝,就连鼻尖嗅到的,也是自由的气息。

上车后,苏晓晓没有急着到软卧上躺去,而是在走廊的窗边站着,手里捧着一杯还未来得及喝的奶茶。看着窗外一闪而过的风景,苏晓晓感到被自己囚禁了多年的心正一点点地释放。

突然觉得在衣角上有一股向下的拉力,苏晓晓低头一看,是一个穿藏袍的小男孩,黑黑的小手此刻正拽着苏晓晓的衣角。晓晓微微一笑,蹲下与小男孩平视:“小朋友,你有什么事吗?”或许是小男孩还小,不大懂汉语,苏晓晓只好拿出她那半吊子藏语又问了一次,小男孩立即将目光投向了被苏晓晓拿在左手的奶茶,眼神中流露的渴望没来由得让苏晓晓感到一阵心酸。

晓晓心念一动,又看了看男孩因面颊消瘦而格外大的眼睛和他全身上下不知道补了多少个补巴的藏袍,顿时明了,便将手中的奶茶往小男孩小小的手心里塞去,小男孩眼中顿时迸发出喜悦的光芒,然后迟疑地看了一眼苏晓晓,看到苏晓晓微笑着点头,他才又小心翼翼地将嘴凑向吸管,轻轻一吸后又放开了。苏晓晓问他为什么不喝了,小男孩嘀咕了一声,大致可猜出是要留给妈妈喝的。苏晓晓大受感动,想了想,又从背包中摸出三块德芙巧克力,一并放入男孩手中。男孩顿时激动地说不出话来,脸上的高原红变得更红了。看着小男孩幸福的模样,苏晓晓也莫名开心起来。

这时传来一声焦急的女声:“扎西,扎西!”苏晓晓知道,在藏区,男孩统称扎西,女孩统称卓玛,而这班列车上也有不少藏民,所以晓晓也没有太在意,但小男孩一听到这声音便兴奋地转过身去,苏晓晓知道那藏族女人是他的妈妈。女人看到了扎西便松了一口气,一个疾步便冲了过来上下打量着扎西,当看到扎西手中的东西与站在旁边的苏晓晓时,一脸了然。女人的汉语很好,这使苏晓晓能毫无阻碍地同她交谈。

“嗯,所以,扎西得了重病,而你们家的积蓄也花光了,无力给他治疗才带他回西藏的喽?”苏晓晓总结了一下。“嗯,现在我只希望扎西在这最后的几年时光里能快乐度过每一天。说起来我还得感谢你把东西给他吃呢!他从来都没吃过这些,这次恐怕高兴坏了。”女人答道。扎西妈妈的悲伤并没有持续很久,不久又露出了一个温和的笑容,邀请苏晓晓到她家去做客。苏晓晓想了想,痛快地答应了。两人留下各自的联系方式,女人便把扎西带走了。

苏晓晓回到了自己的软卧,本是想微眯一会儿,没想到这一躺就睡着了,再次醒来时已是半夜。苏晓晓抬头看那满天星斗,一如她来西藏前所幻想的那样,在这离天堂最近的地方,看到的星星应该是最多最闪亮的。

苏晓晓终于踏上了这个传说中离天堂最近的地方,佛教徒的圣地——西藏。随处可见迎风飘动的旌幡,映着那澄澈透明的蓝天,苍鹰不时在那之上盘旋而过,不知道它打着草原上哪一只羊羔的主意。这一切的一切只能让苏晓晓想到一句诗: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附近还有许多藏民围着玛尼堆转经,因为虔奉藏传佛教的人认为,来世的幸福都在今生的修行中,而转经相当于诵经,随着经筒一圈圈地旋转,他们的功德也在不断积累,是修

持的一种方式,也是生活的一部分。苏晓晓背着背包环视了周围一圈,真切地感受到信仰的力量,而身体的不适应也提醒着她身处于高原之上。

这不是梦,真的是西藏。

手机铃声惊醒了在发呆中的晓晓。手忙脚乱地把手机从口袋中掏出来,是一个陌生的号码。是扎西妈妈。

一个小时后,苏晓晓来到了扎西的家。扎西的家是西藏留存为数不多的游牧家庭,至今还过着古老的游牧生活。扎西的家人很是热情地接待了苏晓晓,小扎西为晓晓带上了哈达,扎西奶奶端来了一碗酥油茶,而扎西爷爷则正在准备待会儿要吃的手抓羊肉。苏晓晓感到受宠若惊,而扎西妈妈的一句话却让苏晓晓倍感温暖。“给予是相互的,你让扎西感到了幸福,我们当然想让你有宾至如归的感觉。”扎西的爸爸不在家中,扎西妈妈说他为扎西祈福去了,三个月没回过家了。苏晓晓听后决定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来帮助扎西一家。晓晓拍了几张扎西家毡包内外的照片,又仔细询问了扎西家庭的情况,在最后又让扎西妈妈留下银行的账号,然后晓晓就在扎西一家恋恋不舍的目光中继续她的西藏之旅。

几天后,苏晓晓正在大昭寺中参观扎西妈妈发来了一条短信,透过大殿中缭绕的烟雾,屏幕上的字模糊可见:“妹子,谢谢你了,最近不断有人向我家账号中汇款,我们一猜就知道是你帮的忙,扎西能去治疗了,替我们一家谢谢那些好心人。感谢佛主垂怜,我佛慈悲。”苏晓晓放下手机,嘴角泛笑。其实她只是将一组照片和一段文字发表在微博上,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将这一信息传给了无数人看到。无数人中不缺怀有慈悲之心的人,然后,结果就是这样。虽然苏晓晓不信佛,但此时他也跪在了佛主面前,虔诚地为小扎西祈祷。她相信是佛的垂怜,慈悲之心让佛把她送到扎西身边,给他们带来希望,而给自己带来幸福。

苏晓晓从西藏回来后,将一句话写在了他第十一本摘录本的扉页上: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因为慈悲慈悲,所以给予,所以幸福。

【评语】

清晰流畅的叙述把人带入藏地之旅中,仿佛亲身经历了这个故事。虽然多为作者构想,但是内心善举的渴望真真切切,一如那杯奶茶温暖人心。对藏区牧民生活的生涩,并不妨碍作者对圣洁之地的向往和纯洁之情的歌颂,如莎翁之言“慈悲不是出于勉强”。

2012级1班学生:刘 瑜

指导教师:柳 岸

幸福是什么?有人说:“是有金钱万贯。”有人说:“是有号令天下的大权。”还有人说:“是家庭祥和安康。”而我说:“幸福是施与他人后所带来的快乐,是那份满足感;更是赠人玫瑰后的那份余香,那份暖意。”

不要问你想要什么,而要思考你能给予别人什么?幸福不是来自于占有或索取,而是来自于你心甘情愿地为他人付出。古圣人孔子是幸福的,他心怀着天下,尽管自己穷困潦倒一生,却从未停下自己传播大爱的脚步,他的幸福是有一天“天下百姓不再流离失所,人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天下大同。”为了实现这一梦想,他颠沛流离,冒着性命之忧,游说诸侯,他不同于逍遥的庄子,不做孤傲的守护月亮的桂树。虽然施予了,爱了这天下,他却被天下的君王们所弃。可这又有什么呢?他赢得了天下百姓的爱戴,赢得了儒家独秀的光茫。孔子,这千古大圣人以自己的作为告诉我们:“施予从来不要求回报,问心无愧便好。”

而陶渊明,他满腹才华,却向黑暗的社会低了头,闲居南山,赏花喝酒去了。他的肩太孱弱了,他不能,也不愿挑起“兼济天下的重担”。他个人得到了解脱,可是却有更多的人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他的名号终究只能定位于“一位才华横溢的田园诗人。”我怨他,怨他不能像“屈原”那样有以身报国的勇气,怨他不能像陆游那样有报国的执著,怨他不能像杜甫那样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蔽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胸怀。

幸福是施予,是那灿烂的笑颜从枝头凋零,却奋不顾身地落入土中的决绝;是孔子颠沛流离的一生,却循循善诱广播“仁心”;是屈原为国为民,彰显壮志的一跃;更应是我们把握青春,奋撒热血,报效祖国的壮志。

不要问别人给予了你什么,要问你能给予他人、给予自己的祖国什么。

【评语】

语言是本文的一大亮点。作者有较深的文字功底,在表达时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让文章更显典雅、优美。如文章开头用一个排比句带出“我”对于“施与他人”的看法,一气呵成,也更突出了作者的观点。

谋篇布局上稍嫌不足。文章开头部分很好,在排比中提出观点,鲜明而有说服力,但中间部分的思路层次感不强。如果中间部分的论证与倒数第二段排比句所列之人的行为形成照应就会更好。结尾用“不要问别人给予了你什么,要问你给予他人、给予自己的祖国什么”与开篇形成照应,很不错,但如果再发表议论让作者的观点更突出深刻,会让文章的主旨升华,则会更好。

玫 瑰 余 香

2012级1班学生:李孟珂

指导教师:柳 岸

人的情感出于自然,发自内心。高尔基曾有这样的感慨:“母爱是世上最伟大的火焰。”爱子,是母亲的天性。古语有言:“人之初,性本善。”善,就是人的天性。佛教倡导:“慈悲为怀,普渡众生。”慈悲,同样是天性使然。

任何一种情感,都不是出于勉强。乌鸦反哺,孔雀东南飞、五步一回头,杜鹃啼血……这些都是真真实实的情感。

被誉为“草原曼巴”的医生王万青,只身驱马赴草原,穷尽毕生光阴悬壶济世、救死扶伤。是什么促使他放弃了繁华温馨的城市,毅然钻进狭小潮湿的窝棚,为牧民带去健康,填补玛曲高原外科手术的空白?他说,他不求什么,他做的一切仅仅是一位医生的职责。这是多么朴实真切的语言。他从不刻意而为之,却在一言一行举手投足间传达出一位医生的无私与崇高。这就是莎士比亚所说的:“像甘露一样从天上降下尘世,不但给幸福于受施的人,也同样给幸福于施予的人”吧!

施予是一种幸福,也是一种快乐。“民族母亲”自己一生无儿无女,却有几十个儿孙亲切地唤她“阿妈”“阿奶”。铁索医生赤手滑铁索,渡怒江,摸黑踏泥行走五六个小时,只为救治山沟里孤苦无依的老人。施予的过程可能是艰辛的、痛苦的,有时甚至会有牺牲,但对于受施者和施予者,幸福永远大于悲伤。

古代统治者穷奢极欲,竟以“慈悲”之名督促百姓“官命促而耕,勖而植,督而获……”如此冠冕堂皇的“仁爱”“慈悲”之下的所作所为,只能是统治者赤裸裸的个人享乐的私心。这种“慈悲”,何其可笑。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送走心爱的玫瑰,给失望、沮丧的人带去温馨、快乐。我们并没有失去这朵花儿,相反还得到了一份更加美好的回忆。

真心施予的人,上帝便会给予给他幸福。众多的施予,将会使这个世界成为一个美好的人间天堂。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评语】

文章的语言流畅,内容丰富;层次清晰,行文伸展自若;内容丰富,课内外材料信手拈来,显示了深厚的文学根底;在技巧上文章能通过今人的“施予”与古代统治者的“穷奢极欲”进行对比,以此来突出仁爱这一主题。

慈悲是最美的风景

2012级1班学生:杨晓珂

指导教师:柳 岸

慈悲,从来不只是一种怜悯。

穆罕默德曾经说过:“人生真正的财富是施于别人的善事。”

拥有一颗慈悲的心,远比拥有大把的金钱有意义。

慈悲,绝不是能随意假装出来的,它是源于心灵最深处的积淀,是人性最纯洁美好的体现。

慈悲,不是当你路过一个沿街乞讨的老人面前时发出的叹息声,而是叹息之后付出的行动;慈悲,不是你面对众多遭遇地震之后伶仃无依的孩子时落下的几滴热泪,而是流泪之后付诸的心意;慈悲,不是你发现欺骗的谎言之后的愤怒和报复,而是用宽容之心选择的原谅。

行走在大千世界里,我们静观人世浮沉。有太多的残酷的现实刺伤了我们的双眼,又有太多冷漠的人情冻结了我们的心灵。商人之间的尔虞我诈,针锋相对;官场上的逐名逐利,费尽心机;就连平淡的生活也因慈悲之心的丧失而愈发令人心寒。

奥黛丽〃赫本,这个有着天使一般容貌的女子,更有着一颗天使般纯洁的心。演艺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功没有满足赫本追求的快乐,于是她担任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亲善大使,尽他所能帮助那些陷于贫穷和疾病中的孩子。甚至临死前,疾痛中的赫本还念念不忘那些孩子,她说:“一个人总是要死的,我最依依不舍的不是自己的生命,而是第三世界那些被战争、

干旱和饥饿困扰的儿童,赫本有着如此高贵、纯洁的心,所以人们称她为“飘落凡间的天使”。

永远相信,人世间虽可见心灵的冷漠,赫本的事迹深深感动了每一个心存慈悲的人,我们在自叹不如的同时,也恍然大悟这个世界并不是如此的冰冷。慈悲的曙光正悄悄地在每一个角落蔓延,真善美的暖流终会涌向每个人的身边。世间虽然还存在感情的冰窖,但更普遍的是各种至善至真的情怀筑起的一道道美丽的风景。

【评语】

审题准确,立意深刻,思路清晰。选取典型而有力的材料对于深化中心起到了突出作用。

菩提树下

2012级6班学生: 代 超

指导教师:刘 浩

菩提树下,佛流下了眼泪。不是心伤,是宽博的慈悲。

眼泪落入土壤,蕴造圣德的繁荫。而圣德又创生了万物的性灵。

圣德的给予,不是赏赐,是怜悯。承载莲花般圣洁的盼想。

把一颗菩提的慈悲纳入心房,接受佛的眼泪的荧光,如果有一天,你的眼泪落入一片土壤。那滋长的繁荫,便是大地因你而动容了。

生命不应该缺少慈悲和怜悯。广阔的天空下,一花一叶一菩提。莲花的慈悲在于忍受生命陨落的哀伤。那抖落的水珠,是眼泪,也是摘花人的惬意。但不是悲伤,是它对菩提的信仰。

柳絮的慈悲在于甘愿成为春天的过客。东风一来,满天的飘絮。曾经的一切念想,都成为匆匆。那匆匆而过得美丽,都成了诗的样子。尽管匆匆,却是恒久。没有悲伤,一切都美!

绿叶的慈悲在于忍为红光的映衬。正如英国谚语说:“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所有的美都成为了花的嫁妆,绿叶主动成了怨妇。然而她却得到了吸纳光的权利,成了人人心中的一片绿叶。因为慈悲,没有得到慈悲,却总能受到上帝的青睐。

菩提树下,一切种下的,都成了这万物的心怀。把慈悲的光芒放下,那就是一个太阳。种下慈悲,佛会赐你善果的芳香。放下罪恶,佛会用青灯引领你的方向。

生命,一切的变化,一切的魅力,都在于施予慈悲与接纳同情。奥斯特洛夫斯基如是说道,“为了全人类的解放而战斗”。如火一样的激情,是对全人类的怜悯和慈悲。撒旦也许会引诱说:“为什么这样”。没有为什么!正如《地藏经》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一种浩然之气,满怀深切的慈悲。落在菩提树下,化为舍利。也许不幸的触目惊心,也是开启慈悲之心的一种钥匙。

菩提树下,一切的光明和罪恶,都成了对菩提的供养。人生若只有三天光明,你会干什么呢?是放弃这苟且存活的可悲,还是接纳同情,化为内心不竭的清泉。凯勒的一生,不是对“光明”的最求,而是将清泉的纯净贡献给了苍生。

如果有一天,我的生命也要这样。多么希望啊!命运把我变作一块青石,放在这菩提树下。我要沉思!在这菩提树下,静静地观想五百年。

【评语】

慈悲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该如何去写?作者构思巧妙,先扣住一个大的意象:菩提。接着紧扣菩提分别论述柳絮和绿叶的慈悲证明一切的魅力都在于施予慈悲和接纳同情,让议论从多方面展开,使说理具体充分,结尾漂亮,所引之辞,所抒之情能给读者以激励和思考。

慈 悲,持 悲

2012级12班学生:巫玘檩

指导教师:杨正操

我常代表沉默的大多数,或说比起深邃的东西我更喜欢肤浅的,只是肤浅的我偶尔也略懂些看似不那么肤浅的东西。

沿路乞讨的人,您是同情心泛滥的施舍一毛两毛?还是想让周遭的人感觉世界充满了爱?对改过自新的囚犯,是给予平等相待还是因为他是囚是犯不配活在人间?天灾天祸的宿命,是树起标杆展望未来还是一味的怨天尤人破罐子破摔?佛曰:“阿弥陀佛,出家人一慈悲为怀。”

那么,现在,我们中有多少人要啃透蝉?和尚尼姑得成了一大片......

夏汛冲走了河边捡石子的小孩,渔夫打捞上来的只是一具冰冷冷的尸体,父母撕心裂肺的哭声和双腿跪地践踏了的尊严换来的只是冷冰冰的一句:“给我一万,尸体回家。”

大地震撕碎了多少年轻的梦奋发的路,折翼了多少双翅膀,断送了多少鲜活的生命,吞噬了多少暖融融的家......可地震,却惊醒了一批“披着羊皮的灰太狼”——“心怀天下”的投资商。厚德老天安排个巧机让自己名扬四海。于是大捆大捆的钞票砸向灾区,在媒体面前一把鼻涕一把泪,大号呜呼哀哉,心里不定乐得开出飞机来。

不知卡扎菲现在到了地狱的第几层?要是不那么铁心石肠,以慈待民,用悲洗尘,又怎么会落的个连灵柩也没有尸体冻在冰柜里供万人观赏?

是有“同情”的人在用尸体交易赚取钱财?是有“博爱”的人客串个慈善大使的角色在帮助灾民?还是有“正义”的人在用独裁向人民宣告什么叫做公平?这是慈悲?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日月恐怕会交辉,古人也许会笑醒。这也就勉强给个持悲吧!

在悲痛欲绝的父母面前,扣尸挟价,这是持着悲情的态度在犯罪。国难面前,还想着大捞一笔国难财的企业家们。这是持着悲酸的态度在犯罪。在世界局势面前,卡扎菲是持着悲命的态度在犯罪啊。罪在悲。

给乞丐那做作的施舍不如一句真挚的问候,给改过自新的人机会,重拾希望。受施的人拾起了尊严,施舍的人了似天仙。

话说19xx年,中国正是抗日年间。一位妇女在中国街头难产,中国百姓把她送到一件茅屋里为她接生。强烈的疼痛让她呱呱的叫着自己的母语——她是日本人。 “日本人也是人,别害了两条生命!”在狭窄的空间里,一声啼哭划破了生命间本不该有的仇恨,民族间本不该有的战争。中国人堂堂正正的做人——哪怕是在乱世蒙耻时。不是持着悲痛斥日本人,看着鲜活的生命化作须臾,慈悲为怀,放下仇恨和屈辱,善待。

莎翁曾说:“慈悲不是出于勉强,它是像甘露一样从天降下尘世,不但给幸福于受施的人,也同样给幸福于施舍的人。”是贪婪的人,去爱去拥抱,去理解去接受,又是自私的人,去尝试去解释,去接纳。持着悲却假惺惺的要慈悲。佛曰:“善哉善哉,持悲心术,过而改之,善莫能焉。阿弥陀佛。”

肤浅的人略懂一二,何况持悲深邃的人?

持悲,持卑,迟悲。

【评语】

这是一篇议论文,采用的是驳论的写法,驳的是“持着悲却假惺惺的要慈悲”。文章通过在悲痛欲绝的父母面前挟尸要价的渔人,国难中想发国难财的投机商,持着悲天悯人的态度在犯罪的卡扎菲这些典型材料,引出了慈悲即“持悲”的思考,更用抗战时期中国百姓救助日本女人的故事,正面阐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慈悲。内容充实,时代感强。虽然驳论写得不够透彻,但从作者的困惑与无奈中, 我们读到了作者对“持悲”现象的忧虑。

生命如花,芳香四溢

2012级14班学生:刘 娇

指导教师:杨艳辉

善,是生命的点缀。

如果生命如花,善就是其花蕊。那么,请绽放吧,让花满人间,芳香四溢。

善,是清泉中的一丝新泓,顺着它的足迹,你将找到海洋。花,是善的载体,所以待到花舞人间之时,便是善恩泽万物之时;善,是花的灵魂,所以待到善传递于万千心灵之日,便是香满人间之时。

善己。学会善待自己,对自己,也需要善良。如花的生命里,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花,

每个人都有许多各种理由善待自己,把一生的光凝成时光长河中那一瓣恒久的香。在盛开的一刹那,灿烂夺目的它会吸引所有的视线。生命的绽放,是给予惊艳于世界,寄予美好于人间。

善人。善待别人,对别的生命,多一些关爱。笑靥如花,真情如花,希望如花,生命亦如花。哪怕凋落,也是一地的璀璨。哪怕枯萎,也是一世的芬芳。它留给别人的,不仅仅只是余香,还有花魂——善。花,善?对!花,善!花,一生的努力,不就是为了一瞬间的绽放与短暂的盛开么?然而,它的绽放与盛开,不也正是为了把它内心最珍贵也是最真挚的——芳香——赠予万物么?它追求的,是芳香四溢,而不是孤芳自赏。所以,佛祖拈花而迦叶微笑,这一笑,便是整个世界。

古时的龚自珍不也是有所同感“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么?然而,落红,不一定非是落叶;护花,不一定非要呵护花朵。凋落的花朵,同样可以成为落红,去呵护更多更美的花。一棵牡丹,虽然华贵,却只能孤芳自赏;无数花草,虽然普遍,却能迎来真正的春天。

善,是诗,一点一点堆积起生命的快乐,正如诗人一字一字描绘情感一样,那么真切。 善,是水,纯净而澄澈,洗涤心灵的尘埃,让人与人之间拥有更多的关怀。

善己,善人,都是对生命最好的诠释。善人,却更能让生命的花朵含苞、吐蕾、绽放,最后芳香四溢。因为,我的需要被关怀,而,被关怀的前提是更多的关怀别的生命。无视他人的苦难,践踏别的生命的尊严,其实是对自身灵魂的摧毁,也是对自我尊严的放逐,因为我们冷漠残酷地对待别人的时候,否定的恰好是我们自己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况且,让世界溢满善与爱,又有何不可。

生命如花,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句简单的安慰,一份微薄的捐助,举手投足之间,就可能洋溢着爱的温情,作为阳光,温暖生命的花朵。

善,无时无刻不可以敞开,去书写人世的瑰丽。用善浇灌那如花地生命,花满人间,芳香四溢。

【评语】

本文写善,避开了千篇一律的具体事例,而是通过熟悉的事物——“花”来演绎作者心中的“善”。开头部分“如果生命如花……芳香四溢”及时点明题目,展开文章。结尾部分“用善浇灌那如花的生命……芳香四溢”自然收束全文,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善己”与“善人”两方面,由己及人,层次清晰渐进。语言优美,文字清新,娓娓道来,无斧凿之迹,恰似“如花生命,芳香四溢”。

拿什么拯救我遗失的爱

2012级19班学生:陈虹静

指导教师:魏毅德

“慈悲不是勉强,它是像甘露一样从天上降下尘世那般自然。不但给幸福于受施的人,也同样给幸福于施与的人。”莎士比亚的这一名言也许许多人都背过,可扪心自问,那施与的幸福我们都体会过吗?那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遗失了爱的能力?

偶尔瞥见路旁的乞丐,我总以一贯的漠视作风走过;上学途中看见在垃圾堆旁拾废品的老人。也只是觉得有些可怜罢了。爸爸说:“小区的楼梯该扫扫了,你去。”我总是立即回应道:“关我什么事啊,有人会扫。”我的爱心被我丢弃在了哪儿?

于是,我开始去寻找。

倏忽回到童年的一个早晨,母亲熟悉的身影为我准备早餐,母亲忙碌的身姿是那样美丽……而今,我不顾父母反对毅然决然的决定复读,母亲又以同样的方式表达着她的爱,十几年不曾改变。只是她的身影有些佝偻,头上又抽出几根白发。那或许都是因为我吧。每天享受着自以为理所当然的爱,并继续着青春叛逆的借口,从不曾为最爱我的亲人付出过,更不用说不认识的,疏远的人。

转念间来到病榻前,那位面容憔悴的病人是我的老师啊。为了陪伴我们毕业的最后一刻,一直拖着病体坚持上课,终于病倒。想想自己上课睡觉,抱怨他讲课枯燥乏味,任凭我怎么回想,也找不到自己为他做什么事。什么也没做过,对一直关心着我的人如此,更不用说素不相识的人。

定定神,才发现自己周围充斥着太多的爱,以至我忘记了去付出,去爱别人。小时候为死去的小狗会伤心好久,为被男孩们打破的鸟蛋而哇哇大哭,那才是真实的自己啊!钢筋水泥的冰冷,以及过多的来自家人的疼爱,让自己臵身于水火之中,手足无措,只好包裹起自己,不愿做惹人欢笑的小丑便对事事皆冷眼旁观,以至失去了爱的能力。

前不久去西藏旅行,见到最多的是随风飘动的经幡,据当地人说,经幡每一次的飘动都是在为亲人祈祷,于是我也高高的挂起了为亲人祈福的经幡。如泰戈尔所说:“生命因付出爱而更加绚丽多彩。”就让被爱包裹的我们回馈给他人更多的爱吧,去感受一种施予的快乐与幸福。

【评语】

本文无华丽的词藻,无古今中外名人事例,也无长篇大段的道德说教,但有着学生作文里难得的朴实真诚与反躬自省!世人皆知“获”为福,有几人体会过“施”之乐?作者作了这样

的扪心自问,这在一大堆泛泛罗列他人慈悲善举的文章中显得尤为难得!更可贵的是,作者在对自己的心灵进行拷问之后,能付诸行动,去寻找救赎之路!

结构简单清晰,语言表述细腻从容,娓娓道来。

更多相关推荐:
评语大全

评语大全集锦修改版1目录单位对个人的评语3单位对先进个人评语3个人工作表现评语4自我评价5年终优秀员工评语6公务员年度考核评语7干部年终考核评语8骨干教师考核评语9教师履职考核评语10试用期员工转正评语11优秀...

学生评语参考集锦

1你是一个积极向上有自信心的男孩学习上有计划有目标能够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学习状态挺好心态平和关心帮助同学关心班集体积极参加班级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具有较强的劳动观念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尊敬师长希望你再接再厉不满足于现...

对员工的经典评语

对员工的经典评语1工作热情高人品端正德行优良自身修养较高对待客户诚信对待工作严谨处处为公司考虑能够虚心接受同事给予的建议并改正学习进步较快受到大多数客户的好评2在陕西省标中工作出色3工作态度端正业绩比较突出4专...

最新学生评语大全

最新学生评语大全同学:你头脑聪明,但你没有充分利用,你的精力较分散,花在学习上的精力不多。不过,有时对自己要求不够严格,自习课上的纪律性有待提高。希望今后多向优秀的同学学习,取长补短,相信经过努力,一定会取得更…

教师年度考核评语集锦

★★★该同志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严谨治学、为人师表,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在思想上,该同志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各项政治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严格遵守单位的各…

学生评语大全

最新学生评语大全同学踏实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可以成为任何人的榜样锲而不舍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更是你成绩稳步上升的重要保障人生最需要的是拼搏最难得的是坚持希望勤奋好学的你走会成功老师深深地祝福你同学你思想纯朴待人随和...

最新小学生评语大全

最新小学生评语大全你是个性格内向讨人喜欢的男孩学习认真作业能一丝不苟地完成与同学能和睦相处关心集体新年来临之际老师希望你能继续发扬长处课堂上大胆发言更上一个新的台阶你天真活泼聪明伶俐是一位讲文明讲礼貌的学生工作...

员工评语

员工评语评语1该同事今年工作成绩进步大工作认真业务知识扎实业绩发展迅速工作态度端正遵守公司规章制度能积极完成公司的任务评语2此优秀员工工作成绩进步大悟性较强能很快适应新的岗位能随时根据工作需要调整工作方法和端正...

高中学生评语大全

精选高考学生评语该生能积极参加政治学习自觉性强遵守纪律团结同学尊敬老师性格独立做事踏实有很强的责任心能圆满完成各项工作热爱集体乐于助人学习刻苦认真有充分的自信心敏捷的思维上课发言积极主动学习成绩优秀是一个品学兼...

个性化评语

一个学期过去了和个孩子的相处非常开心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写他们的评语贴出来和大家共享1个人评语一个学期里总算有太多遗憾最起码成绩好了不过还要努力班主任评语我是在阳光下球场边榕树下给你写评语的相信我是面上含笑的也是...

最新学生评语精华版

初中学生评语精华版同学踏实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可以成为任何人的榜样锲而不舍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更是你成绩稳步上升的重要保障人生最需要的是拼搏最难得的是坚持希望勤奋好学的你走会成功老师深深地祝福你同学你思想纯朴待人随...

四年级操行评语

四年级刘俊奇你是个活泼好动调皮惹人喜欢的男孩但你有时辨别能力差没有个性随皮逐流作业只求速度不求质量希你在新的学年端正学习态度认准目标进行不懈的努力争取做个班里人人敬佩的好学生朱凯你是个活泼的男孩打扫卫生总是不怕...

评语(4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