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角度

时间:2024.5.13

第五章 角度

有人认为角度本身不是视觉元素 , 但是它可以创造、强化视觉效果。 角度必须是精心选择、 安排、设计的。角度的设计绝不能随意为之 ,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 随意也是有意 , 久而久之 , 最终会形成难以让人接受的 " 风格 " 。

在日常的摄影活动中 , 我们都在有意无意地选择拍摄的角度。在纪念物前留影 , 我们常常选择一个既能看清纪念物又能把人纳入其中的拍摄角度。但在大多数情况下 , 我们并不注意 摄影机角度的表现性 , 也就是说 , 我们只注意清楚地把拍摄对象的形状、外貌记录下来 , 至于它是否具有含义、是否最有表现力 , 我们并不十分留意。照相机和摄影机常常只是一个记录 的工具。

相对平庸的摄影而言 , 那些刻意的摄影机角度常常给人以 深刻的印象。从画面效果上研究 , 摄影的角度决定影片画面视觉语言风格 ,更是导演的视觉语言形式和摄影师的造型语言形式。角度作为摄影的造型手段和导演的叙事风格 , 会涉及到诸多问题。本章的关注点和切入点仅局限在摄影机镜头高度的角度关系问题及其所带来的画面视觉变化 , 而一般不涉及其他问题以便于讨论的集中。

第一节 角度的意义

角度在制作上又称之为摄影角度 , 画面角度 , 镜头角度 , 拍摄角度和机位高度 ( 角度 ) 。 理论上又称之为摄影机拍摄时的视点。

法国早期导演雷内·克莱尔曾经拍过一个名为 《幕间休息》的、供演出间歇放映的电影 , 其中一个场面是芭 蕾表演。克莱尔让芭蕾女演员在玻璃上表演 , 而摄影机就放置 在玻璃下面拍摄。结果 , 当女演员从空中落下时 , 她的裙子就像是一朵缤纷的花瓣。克莱尔的摄影机角度可谓是别出心裁 ,只是画面除了给人快感外 , 并没有太多的意义。

摄影机角度一旦成为语言 , 就必须摆脱平庸。因为任何一 种与视觉有关的艺术都力求使接受者更清楚、更深刻地看到某种东西 , 作为模拟人的视听感知经验的视昕语言 , 摄影机角度 是视听语言中重要而常用的表现性元素 , 法国电影理论家马尔 丹认为 :" 独特的摄影角度只要不是用一个同整个情节有联系的场景去直接说明它的合理性 , 它是可以取得独特的心理效果的。 "( 《电影语言》, 中国电影出版社 ,1991 年 )

在生活中 , 人们总是以平视的视角去观察世界 ; 仰视不但使观察对象显得高大 , 而且常

常与特定的环境和关系有关 , 如学生上课总是仰视老师 , 小孩子观察世界的目光更多的用仰角 度 ; 俯视能够看到更广阔的空间 , 俯视下的人显然比平视和仰 视小得多·

电影电视中的摄影机镜头是视听语言的一部分 , 但仍然是生活观察的延伸 , 只不过被创作者有意识地加以运用。美国影 片《巴顿》中 , 当巴顿率部在蒙哥马利之前打下西西里首府莫 西那后 , 美军在广场列队欢迎英军 , 为突出巴顿的自信和荣 耀 , 摄影机给了巴顿微仰的视角。而当巴顿不惜以士兵的生命 为代价 , 意欲在蒙哥马利之前攻占莫西那一场戏中 , 摄影机以 俯视的角度拍摄了躺在椅子上的巴顿 , 强调了巴顿好强但并不 道德的做法。斯皮尔伯格的《辛德勒的名单》中 , 当辛德勒的妻子发现他偷情时 , 摄影机俯拍辛德勒 , 以强调他的尴尬。

纪录片也常通过摄影机角度来表达评说者对摄影机前发生的事件的评价。劳伦斯的纪录片《河流》 (1937 年 , 美国 ) 十 分注意摄影机的角度 , 他多次利用低角度拍摄天空 , 以形成对比。当解说词说明人们要为恢复被破坏了的生态环境作出努力 时 , 摄影机以低角度拍摄前去劳动的人们 , 以此强调人的力量 和决心。纪录片《从毛泽东到莫扎特》中 , 摄影机的低机位表现了弹奏琵琶的中国姑娘的抚媚。

以儿童为主体的影片的主观视点必须以低机位来设置 , 因 为儿童的身高决定了摄影机角度。意大利影片《天堂电影院》(1988, 导演 : 朱塞佩·托尔纳托雷 ) 讲述了二次大战后 , 发生在 意大利西西里岛上一个名叫姜卡尔多小村庄里、围绕着天堂电 影院的有趣故事。影片基本上是以小托托的儿童视点去看世界 的 , 因此意大利在战后人们苦难的生活并没有成为影片刻意表 现的中心 , 相反苦难在虚构的电影世界面前显得微不足道。

电影诞生不久 , 电影的发明者卢米埃尔就派遣摄影师前往日本拍摄日本人的生活。由于摄影师并不了解日本人的生活 , 因此 , 拍摄下来的关于日本人家居生活的镜头常常是俯视的。 事实上 , 日本人在室内大都跪坐在榻榻米上 , 人与人交流的视 线仍然是相互平视。如果采用俯视镜头 , 就会在心理上给观众 以距离感。因此 , 在传统的、以小津安二郎为代表的日本电影中 , 低机位成了一个重要的风格化元素。日本导演大师小津安二郎认为 , 人在人格上应该是平等的 , 他的影片中并不刻意用镜 头去强调故事或人物 , 在小津看来 , 人物的性格是在平淡的生 活中逐步展示的。由于特殊的摄影机角度会产生倾向性 , 因此 , 在他的影片里几乎看不到仰拍或俯拍 , 镜头大都采取平常 的生活视角 , 一切好像都是自然生发的。

需要强调的是 , 摄影机角度并不是构成视点的唯一元素 , 摄影机的运动、焦距、位置等也是形成视点的元素。

拍摄不是简单的机械复制。就目前大多数电视剧而言 , 摄影机角度只是完成了使观众 看清眼前人或物的任务 , 或者不管影片的意义一味地追求纯形式的美感 , 目的只是为观众提供即时消费的视觉快餐。

一部好的影视作品应该根据内容的意义选择摄影机角度 , 不但能使摄影机角度成为流畅地讲述故事的成分 , 还能通过摄影机角度赋予画面以深刻的象征意义。

对于什么是角度 , 我们可以从多方面来理解。

·角度是摄影机的空间位置。

·角度是高度关系。

·角度是构图。是一种画面构图组合关系。

·角度是影片叙事风格 , 是导演语言形式。

·角度是拍摄时的镜头位置。

·角度是视点关系。

·角度是透视 , 它会影响人物造型。

·角度是手段,是造型的主要元素。

镜头画面角度 , 表面是表示摄影机位置关系 , 实质上它代表导演的主观感受和视觉形式处理。角度是机位 , 又是主观视点。

在创作中 , 一般导演和摄影师并不精心去做角度设计 , 但要有一个总体规划 , 以求让角度在视觉上形成一个形式效果。 角度往往是一种主观处理的结果。 例如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在画面角度的处理上就有其主观的效果。对陈老爷家的大院 , 宏观表现时永远是大俯拍。这是 一种框架式的格局和封闭式处理。而在对人物及人物的局部生存 环境拍摄时 , 则更多地用仰拍 , 使画面上的背景对人物产生压抑与禁锢感。

这种镜头画面角度处理上的主观性及视觉形式处理 , 强化了 影片的叙事风格和造型风格。所以,在摄影创作和导演创作中,画面角度实际上是一个综合体。这是我们对角度的全面看法。画面角度的有机变化与丰富,对构图效果,对人物塑造,对空间表达,对场面调度,对影片叙事都会增加其艺术表现力。

马尔赛·马尔丹在《电影语言》一书中说 :" 电影作为艺术而出现是从导演们想到在同一场面中挪动摄影机那一天开始 的。 " 他在书中还引用了法国影评家亚历山大 .阿斯特吕的 话:" 总的来说 , 电影技术的发展历史可以看成是摄影机获得解放的历史。 " 的确 , 摄影机

摆脱了定点摄影这一事实所具有 的重要意义在于:它使摄影真正成为一种创作手段。现在 , 摄影机活跃的拍摄角度 , 创造了十分丰富的画面形式 , 它使现实的世界变了样子 , 可变的拍摄角度 , 可变的距离及摄影机移动技巧 , 使现实存在的事物获得了一种与人通常所见不同的视象和新的心理效果。即使你在摄影现场 , 一直呆在摄影机旁边 ,你也无法看到摄影机所提供的形象和视觉效果 , 当你在屏幕上一再看到那些影像时 , 你就会惊奇地承认 , 在现场见到的和屏幕上展示的仿佛是两个世界 , 你会承认 , 摄影机绝不是单纯的再 现 , 而是一种真正的创造。现在 , 摄影机更是无处不在 , 上至高空 , 下到水底 , 深入到事物的内部 , 再现主观的视象 , 拓展人眼所不可能达到的视觉印象。当摄影机被绑在车轮下面、飞机的前端或从空中抛下来拍摄时 , 那视象的新颖 , 当真是创造了一个新的世界。视点的解放 , 使摄影机成为能动的、活跃的物体 , 具有了人的心灵的律动。

在摄影艺术中 , 拍摄角度与画面形式的关系是十分独特的 , 有其他艺术创作所不曾有 , 也不可能有的关系。摄影者对事物的立意和感情 , 对画面形式的创造和把握 , 都溶入了对拍摄角度的选择之中。它是完成画面形式构成的重要的手段。

第二节 角度的功能

角度最重要的功能是影响画面的构成。 角度是画面最外在的视觉形式之一 , 它决定观众 以什么样的视点去看画面所表现的主体。

角度有五种基本功能

1. 夸大、强化原有场景空间的透视关系。

2. 体现人物位置关系及叙事关系。

3. 表达人物形象。

4. 主观及视觉形式处理。

5. 决定影片视觉形式风格。

摄影机的角度从泛概念讲是任意的 ( 想怎么拍就怎么拍)。但是在电影结构中运用则要讲究技巧关系,这样,它便成了有意的运用。这时的角度射设计与拍摄既要符合人物形体和动作的表现,又要利于画面构图与构成。

在决定画面的视觉效果、视觉形式上,角度是最关键的因素。

任何一个镜头角度的设计与运用 , 都应承担五项功能中的任何一项 , 以体现出画面

的可视性 , 同时体现出导演运用的风格。 角度实质上所强化的更多的是视觉形式 , 它所形成的风格会帮助影片的叙事。例如在影片《红高粱》开始的迎亲、颠轿一场戏。

这种镜头角度的设计是有其用意的,体现了视觉效果和视觉形式,帮助了迎亲、颠轿一场戏的叙事完成。这里,摄影机的角度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画面上,人物与地面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 地面的亮度关系加深了这场戏的气氛 , 形成了尘土飞扬的蛮荒效果。从场景上 , 避开了仰拍给画面造成 的天空关系和地域感觉。

角度就是以什么样的画面让人去看。

从创作实际上分析 , 在诸造型元素中 , 如演员、场景、服装、化妆、道具、灯光、美术都具备的条件下 , 摄影镜头画面的角度 就成为决定画面好坏的关键因素。

不适当、不精心的角度 , 拍出的画面难以具有视觉吸引力。

每个镜头都有它的角度 , 而镜头的角度将会引导观众的视角 , 并导致观众对镜头中被摄对象的评价。 巴拉兹讲 :

" 每一个物体本身 ( 不管他是人还是动物 , 是自然现象还是人为现象 ), 都有许许多多不同的形状 , 这决定于我们从什么角度去观看它和描绘下它的轮廓……每一个形状都代表一种不同的视角 , 一种不同的解释 , 一种不同的心情。一个视角代表着一种内心状态。因此 , 再也没有比镜头更主观的东西了。 "

" 影片里每一个物体的外形都是由两种外形构成的 :一种是物体本身的外形 , 它是脱离观众而独立存在的 : 另一种主以观众的视角和画面的透视法为转移的外形 ?"

“ 电影艺术中的基本信条、一就是 : 任何一个画面都不允许有丝毫中性地方 , 它必须富有表现力 , 必须有姿势、有形状。 "

第三节 角度的实际运用

摄影镜头画面角度划分的生理、心理基础 , 都是以人的视线基点为基础的。

人的视线一般表现为正常的水平线关系 , 由此又可分为三种 角度 : 平角度 ( 平摄〉 , 仰角度 ( 低角度、仰拍〉 , 俯角度 ( 高角 度、俯拍〉。

从画面最终视觉效果分析 , 独特的摄影角度能够对镜头画面 的视觉、透视、影调产生影响 , 能够有助于场景空间的描述 , 同 时它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对影片叙事结构以及情节的描绘产生重 要影响。

导演、摄影师选择角度视点 , 是一个重要艺术手段。镜头所采用的角度 , 本身就是导

演风格 , 叙事语言的重要部分。 角度体现风格。

角度刻画人物 ( 角色 ) 的份量 , 表达人物关系。 角度强调场景关系。 角度是导演语境及风格样式的外在形式。

电影镜头的角度主要有两大类 : 垂直变化和水平变化。

1. 垂直变化

①平角 ; ②仰角 ; ③俯角。

2. 水平变化

正面 (0 。 ), 侧面 (90。 ), 背面(180 。 ) 。

以下详述:

① 平角

电影中绝大部分镜头的角度是平角。一、平角度 ( 平摄、平拍 )

摄影机处于与人眼等高位置平视效果符合正常人眼的生理特征 , 能够使画面产生平稳效果。拍时 , 时面中的地平线位置处于画面中央而产生分割k 仇丰角度拍摄 , 使垂直形体的被摄对象得到基本再现 , 而水平 、厚度不太大的被摄体就不能得到基本再现。 尚于平拍而形成的透视感比较正常 , 不会使被摄对象因透视变形而产生歪曲与变形。 平拍适合于表现具有明显线条结构或者有规则图案的物体。

恰恰由于镜头处于水平高度关系 , 平拍时 , 在画面构成中 , 往往会把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的不同距离的前后景物 , 相对地重叠在 一起 , 看不出景次的关系 , 因此 , 缺乏空间透视效果 , 不利于层 次感的表现。

平角度的拍摄对人物形象表现十分忠实 , 不变形 , 不走样 , 但画面视觉呆板 , 缺乏生动性。

平拍镜头画面所指 , 一是体现其镜头客观性 , 再就是代表一个人的主观视线 , 并没有较大的戏剧性。

由于平行视点是人类正常的视点关系 ; 所以平角度拍出的画 面 , 对人们不会有更大的视觉吸引力。如果摄影师用这种方式拍 摄画面 , 也无非是要达到三种目的 :

1. 追求画面本身的平稳 , 视觉端正与平衡 , 不要大的、明显的透视关系。 2 ·形成一种叙事风格、视点风格、画面风格 , 将画面效果融入导演创作之中。 3 ·代表剧中人的主观视点。这种平角度必须有若干镜头结构在一起 , 才能体现出其意义来。

所以 , 平角度不是不能拍 , 不能用 , 而在于怎么拍 , 怎么用对此并无一定之规。

值得注意的是 : 电影中的平角是指成年人视力水平线的平角。有些影片为了达到特殊的艺术效果 , 便采取压低平角 , 即 变成儿童的视力水平线的平角 , 甚至是动物的视力水平线的平角。

儿童视角 : 吴贻弓的影片《城南旧事》描写小姑娘英子在北京的生活。为了刻画好英子 , 影片除了采用许多儿童的细节 和语言外它还采用大量的低平角。如我们看街上人走路 , 我们看到的不是人的全貌 , 而是人的下半身。还有马和骆驼等动物的表现也是如此。我们经常看到的是马腿和骆驼腿。这里 ,就是摄影机降低了自己的机位 , 我们便在不自觉中 , 与小英子合一了。我们开始用英子的眼睛去看世界 , 去感受世界。所以 , 我们不应该以为 , 描写儿童的心理和生活 , 仅仅依赖儿童的语言和细节就可以了。电影手段的运用 , 往往会便表现为异常的丰富和有力。 a

动物视角 : 苏联电影《白比姆黑耳朵》中 , 摄影机的角度是动物 ( 狗 ) 的角度 : 低平角。其效果 , 与《城南旧事》同样出色。

②仰角、俯角

仰角、俯角是电影镜头的特殊角度。它们的作用如下 :

A. 代表剧中人物的主观视线。

B. 表达剧中人物的心理感受。

C. 表达作者或者剧中人物对人及事物的主观评价 :

仰角 : 对人及事物的肯定 ;

俯角 : 对人及事物的不满或否定。

D. 刻画人物 :

用摄影机的角度刻画人物 , 这是我们尤其应该注意学习的。它会在潜移默化中 , 有力地表现人物。

仰角度

摄影机处于人眼视线以下的位置 , 或者低于拍摄对象位置。

仰拍时,画面中的地平线根据构图处理的不同,可以处理在画幅下方,也可以处理在画幅的之外。但仰拍大都将地平线处理在画幅下方。

仰角度时 , 近处景物高耸于地平线上十分醒目 , 后景景物被 前景遮挡 , 得不到表现或部分重叠。由于角度的低下 , 后景景物 进入不了画面 , 有净化背景的作用。当有后景出现时 ,

则有被压 缩在地平线上的感觉。外景中的仰拍 , 天空是主要背景。

画面中竖向的线条 , 由于仰拍的关系 , 有向上透视集中的感觉 , 从而增加景物的高大感 和气势。

运用仰拍加广角镜头拍摄时 , 使画面在构成上 , 近景的人物、 景物更加高大 ; 远景的 人物、景物更加远离。造成强烈的距离感 和透视感。

低机位的处理 , 可以在拍摄中消除前景及后景中不想要的景物和人物。

仰拍的处理 , 在画面上可以用来突出摄影机与主体之间的特殊的空间关系。同时 , 表现场 景中天花板、顶棚 ( 上面〉与主体 人物的视觉联系 , 用以增强人物与环境空间关系 , 使观众相信场 景的真实性 , 不至于破坏环境空间的美学效果。

仰拍对胖人及脸颊宽阔的人会有一定的夸大作用。故胖人、脸宽的人不宜采用仰拍方式 , 以 免破坏人物形象。

就纯视点、纯角度而言 , 仰拍的画面对表现主体会产生一种仰视、敬仰、暗示、突出、醒 目、敬畏、优越感的效果 , 表示出赞颂、强调的意义 , 会进一步体现被拍人物的重要性。

略微仰拍有利于人物形象表达。但稍仰和大仰拍 , 则要有一定叙事情节做基础 , 否则这 种镜头拍出来会显得无叙事根据 , 在边觉上也会让人感到不舒服这是因为人物近景在较近的距离? 过仰的角度 , 易对人脸产主透视变形。

除了风格处理、艺术夸张处理的需要 , 一般不对人物用大仰拍。我国早期的故事影片《农 奴》 ( 八一厂黑白片 ), 拍摄了巳、人物仰角画面 , 但完全是出于风格处理 , 人物被衬在天空中有张力 , 画面以其独特的视觉效果显示出不寻常的艺术魅力。

仰拍在人物场面调度中, 实际上是对人物位置关系的直接表达。 仰拍与正常的平拍的角度差别 , 在实际距离上相差最多也就是一米多。这是由于人物站立位置所决定 , 受到地面的限制。

仰拍镜头角度的这种视觉新鲜感 , 使得被摄主体被赋予一种 象征意义。画面中被摄主体 ( 无论是人物和景物)都因其重要性 而被强调。形成一种高大、强壮的形象或具有力量感、雄伟感。另外由于视点原因 , 形成在画面视线上方汇聚、高耸而压迫人们的视觉。这种视觉效果的产生 , 则完全是由于角度变化而产生的 , 即视觉变化一→构图形式变化一→画面意义变化一→心理关系、情感变化。

俯角度

摄影机的位置通常高于人眼视线以上的位置。 俯拍时的画面构图处理 , 常将地平线放置在画幅上方 , 甚至将地平线处理在画幅外。

俯角度时 , 地面上竖立的高景物、站立人物有一种斜向汇聚 效果。同时由于画面背景不是天空而是景物及地面 , 不存在景物 完全重叠问题 , 因此景物层次分明 , 十分独立。当地面景物单一时 , 背景则十分净化。

由于地面景物色彩与人物色彩的相近性 , 在画面构成上不如仰拍影调那样鲜明。所以 , 凡是需要俯拍的场景 , 在其景物选择上 , 色彩关系上要考白色彩差别 ,人物和被表现的景物。

画面中竖向线条的景物 , 由于俯拍角度关系 , 有种被压缩感。俯拍人物时 , 显不出人物的高大 , 反而由于景别的关系而显出人物的弱小 , 削弱它自身的力量和重要性。 俯角度机位处理 , 往往会避开天空 , 消除人物以及不必要的景物的上半部。

俯拍的处理 , 在画面上完全是一种构成关系 , 强调的是环境的空间概念 , 人物在其中的位置关系 , 有一种宏观表述意义。采用全景的景别处理 , 则有利于场景气氛、空间关系的渲染。

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对陈家大院这一特定的贯穿场景 , 除 了在景别处理上采用全景、大全景、远景、大远景的景别系列外 , 导演和摄影师还刻意的采用了俯拍角度 , 强调了院落的封闭布局 , 强调了环境的空间概念 , 极具风格效果 , 又极具象征意义。

同样的被摄主体 , 仰拍后会让人产生三分敬意 , 但是一旦换成俯拍时 , 就会削弱原有人物、景物的光辉 , 体现不出它的威力 与优势。

外景拍摄中 , 俯拍具有最大的自由度。高度和景别的配合是任意的 , 可以表现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空间之间的更大的空间关 系 , 使人物更孤立无援 , 使空间更宽广 , 使人物与环境更为浑然一体。例如影片《红高粱》中我爷爷和我奶奶在高粱地里的那场戏 , 狂风吹动的高粱四处飞舞 , 我奶奶躺在一片倒下的高粱中 , 我爷爷跪在地上 , 给人的视觉感觉是人物融在了环境之中 , 俯拍角度践予了这个画面视觉更多的外在含义 , 使这一叙事及动作的戏问果与含义得到加强。使动作有一种仪式 ( 庄严)感和使命感。, 俯拍对胖人及脸颊宽阔的人在形象表达上会有帮助。一二从视点上分析 , 俯拍对画面主体表达有一种俯瞰、客观、公正,压抑的效果 , 显示一种严肃、规范、形式象征低沉的气氛。

略微俯拍或俯拍必须有人物的位置关系作基础 , 否则 , 形式会破坏内容。

除了风格处理上的要求及外景场景空间处理关系 , 一般在画 面角度运用上不采用大俯拍

( 垂直高角度〉。因为这样处理内景会 使人怀疑场景的真实性和镜头存在的合理性 ; 这样处理外景也会 破坏环境空间的合理性。例如美国影片《出租汽车司机》的结尾 , 男主人公杀完人以后 , 靠在墙边上 , 摄影机不但是大俯拍 , 而且还是横移运动 , 表现出一种终结 , 又表示一种社会的异化与扭曲。

又如英国影片《卡桑德拉大桥》的外景运用 , 影片开始就是三匪徒装扮成急救人员 , 推车进入大门的大俯拍 , 也是表示一种危险 事情的开始。画面固然好看 , 但是导演、摄影的痕迹较大 , 所以严格讲 , 其运用的并不十分恰当。

俯拍时给人造成的视觉新鲜感 , 更多的来源于地平线被置于 画面边缘或者画面之外 ; 来源于画面中的主要人物、景物与背景 构成的对应关系和装饰关系。因此 , 画面不仅更具有构图性 , 同时 , 它还会产生出某种哲学意义。

影片《黄土地》中 描写农民的女儿翠巧从愚昧到觉醒 , 最后逃离封建婚姻的过程。影片中 , 翠巧有几次到黄河岸边去挑水。为了表现翠巧的觉醒过程 , 摄影机的角度采取了不同的方案 : 开始是俯角 , 后来是平角 , 最后是仰角。

2. 水平变化

正面 (0 。 ), 侧面 (90。 ), 背面 (180 。 ) 。

① 正面角度

A. 正面角度会使被摄对象显得庄重、正规 , 如拍领袖作报告等。

B. 正面角度易于较准确、较客观、较全面地表现人或物

②侧面角度

A. 侧面角度会使被摄对象显得活泼、自然。

B. B. 侧面角度是一部影片中使用最多的角度。

③背面角度

A. 背面角度因为它是被摄对象背对摄影机镜头 , 这就不利于交待、介绍被摄对象 , 所以 , 电影中 , 背面角度出现较少。

B. 好的背面角度 , 会使被摄对象显得含蓄、丰富。 李安的影片《喜宴》写饱受中华传统文化熏陶的父亲 , 来到美国参加儿子的婚礼。父亲万万没有想到 : 儿子结婚 , 完全是为

了让父母高兴。实际上 , 儿子是一个同性恋者。最后 , 父 亲黯然离开美国。在飞机场安检入口处 , 父亲这个身经百战的退伍军人 ( 师长 ), 背对镜头 , 缓缓地举起了双手。 《喜宴》的主题实际上是写东、西方文化的撞击。李安的 聪明之处在于 , 他没有在影片的最后 , 对文化作出过于人为的 评判。他使用的是电影的细节。这种细节似乎什么也没说 , 其 实是什么都说了。当然 , 我们最应该注意的是细节的表现。

" 师长举起了双手 ", 其实这是戏剧冲突异常强烈的事件。 " 举手 " 对于军人来讲 , 无疑就等于 " 投降 " 。所以 " 举手 " 是军人的奇耻大辱。就像我们常说的 :" 军人可以掉脑袋 , 但是 , 不能举手 ( 投降 ) 。 " 李安显然不愿意如此直白地指出父亲的投降。所以 , 他为 " 举手 " 事件安排了叙事的契机 : 机场安检。

同时 , 他使用父亲的远景别的背影 , 这是李安的聪明 , 这是艺术上的 " 举重若轻 " 。

张军钊的影片《一个与八个》的结尾 ,他没有拍摄老烟鬼的激动的脸和老烟鬼热泪盈 眶的眼睛。导演 " 仅仅 " 是拍老人的背影。就是这个背影 , 胜过无数正面角度和特写 , 表现了老者丰富的内心 , 导致了后面出现的如此震撼人心的一幕。

关于摄影机的角度 ,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 : 所谓的正面角度、侧面角度、背面角度不一定是严格精确的 0 、 90或者 180度。实际拍摄中 , 摄影机的角度往往是介乎这些角度之间的角度。

仰角在造型上容易求得简洁的背景 , 在室外常是天空为背景 , 在室内也会以较为空净的天花板墙壁为背景 , 都较简洁。尤其是室外大仰角拍摄 , 大片天空入画 , 纯净空灵 , 抒情性强,仰角的心理效应也十分明显 , 当摄影机的光轴向上运动时 ,就意味着模拟人向上抬头的动作 , 这种外部动作必然牵动着心 理反映 , 引起观众情绪上的振奋昂杨 , 加之背景的简洁空灵 ,使仰角具有较大的表现性。在电影电视剧中凡是抒情写意的场 景 , 人物舒展 , 想像力得以牵强翔。用广角镜头、超广角仰角拍摄时 , 其变形夸张比俯角要显著。这是因为仰角总是贴近地 面 , 景物起点近 , 能大大夸张前景之物 , 常常以突出变形的前 景衬在简洁明净的背景上 , 使造型突兀奇特 , 给予观众视觉的振奋 , 造成极强的心理效应。

(二、角度在剪辑中的运用

叙述性角度

叙述性角度是常人容易感受的角度。它以人的日常活动和观察习惯为依据来选择角度 , 拍摄的画面平易亲切 , 贴近生活 , 就象观众在现场 , 参与事件的进程一般。如拍摄人物和人 物之间的交往活动 , 用平视角度 , 方向的选择也以能突出情节的重点为依据 , 很少大俯大仰 ,

要俯仰拍摄也应有一定的生活 依据 , 如楼上楼下 , 上坡下坡 , 很少变形。在电视剧中着重交代情节时 , 叙述性角度较多。在拍摄纪录片、专题片时 , 叙述性角度也是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和生活氛围的重要角度。

主观角度

主观角度则是以影片中人物的视点和视觉印象为依据来选择角度。用主观角度拍摄的画面一般放在用叙述性角度拍摄的 画面之后 , 在观众了解了人物的地位和情绪之后。如当叙述性 画面中我们看到一个人走进一条狭窄的胡同 , 紧接着是摄影机 在夹道中向前运动的画面 , 第二个画面就是主观角度。电影《天云山传奇》中 , 我们在看到宋薇被吴遥打了之后 , 脚步恍惚下楼梯 , 紧接着楼梯晃动旋转。有时主观角度常常以在叙述角 度中人物临近的事物来作前景 , 或者就用人物自身做前景来拍援 , 以加强画面的主观色彩。主观角度常常会变化出一些有趣味的画面结构 , 比如 , 在叙述性画面中 , 我们看到了警察将一个人关进了下水道 , 紧接着从下水道里拍摄许多行人的脚在摄影机上方走来走去。一个人爬上树 , 紧接着一个垂直俯角拍摄 树上人看到的地面景物。主观角度容易调动观众的参与感 , 容 易进入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摄影机置于运动的物体上 , 给予 观众一种亲身经历的速度感 , 也是主观角度拍摄的方式 , 如将摄影机置于汽车、火车上拍摄窗外飞驰而过的景物 , 将观众卷 -进运动中去 , 经历速度中的视觉美感。

情绪性角度

有些超常规的拍摄角度的选择 , 目的不在于客观地叙述 ,也不是模拟人物的主观视点 , 而在于强调出情绪氛围。超常的角度取得奇特怪诞的构图形式 , 警醒人的视觉 , 从而体验出

一 种特定的情绪。如大仰角 , 垂直俯角 , 使事物产生线形的畸变。在电视《小街》 43 夏和俞在一座高楼前重逢 , 摄影者用广角镜头 , 几乎是垂直的大仰大俯角拍摄建筑物的柱子和人物 , 产坐变形 , 用形象传达出他们此时的茫然的失落和变态的心理。有人用广角镜头将摄影机置于铁轨下 , 拍摄火车迎面开 来 , 好象从观众头顶上轰隆而过 , 激起观众强烈的情感反应。 还有人用严格的四极角度来获得某种特殊的造型效果 , 以表达特定的情绪。如电视剧《希波克拉底誓言》许多场面有意地运用四极角度变化 , 即绝对地正面、正侧面 , 背面和垂直顶角来拍摄 , 画面结构中便强调出对称 , 水平、垂直等线形 , 峰造型带来 -种壮严感和崇高感。如医院领导开会的一个长桌,用这种角度 , 桌椅人物都规整 , 横线占优势。在走廊房医生巡视病房时 , 也是正面 ,倒、背面等角度 , 人物很少动作 , 看上去是垂直的 , 背景中强调出墙、窗户的垂直线 , 尤其是瞎眼的母 子俩在医院走廊上的一大段话 , 是用俯角将地板的

规整的线整齐地呈现于画面 , 两个人物立于横线结构之上 , 从水平线与垂直线的对立中显示出人的尊严。这些角度的运用是同这个戏旨 在用画面造型直接表达哲理的内涵的整体构思有关。

画面造型的新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角度的新颖。摄影者 要努力去开掘新颖的角度。一场戏 , 角度要有变化 , 角度的丰 富有如语汇的丰富 , 使画面不呆板枯燥。在选景时 , 也要考虑 是否能使拍摄角度产生丰富的变化。如选择的环境应该层次丰 富 , 高低错落 , 曲折有致 , 门窗相通等等。如果选择的景是一 对沙发紧贻着一面墙 , 既无门又无窗 , 那画面将是十分单调的。)

第四节决定画面角度的因素

对导演和摄影师而言 , 每一个镜头用什么角度 ( 高度 ) 拍摄 , 完全是自由的、任意的。但实际上 , 所有的导演、摄影师又都十分在意、十分注重每一个镜头画面的角度。

有时 , 我们对那种极讲究的画面构图及角度的拍摄方法十分反感 , 但又往往去追求这种风格。有时 , 在拍摄中我们都讨厌非同一般视觉角度的画面 ? 怕由此而使画面显现出导演和摄影师的存在 , 但又总想方设法拍一些一鸣惊人的难忘镜头。往往是缜密地计划好了 , 对每一画面的角度都设计得十分详细 , 然而到现居想。

角度 , 在拍摄中 , 像所有其他造型手段、造型元素一样 , 一定要有整体的设计和构想。 没有整体 , 就没有局部。

创作中不设计画面角度 , 不考虑以什么样的角度构成画面 , 算不上是一个称职的导演 和摄影师。决定、影响画面角度主要有如下几个因素 :

一、风格

风格纯粹体现为一种视觉语言结构与画面效果。 将拍摄角度作为主导形式贯穿全片 , 必然会在视觉上、画面上、效果上形成独特的韵味。

当然 , 决定角度的关键还在于全片的内容 , 在于全片的叙事本体 , 在于这一切内涵表达所采用的手段及技巧的运用。所以我 们说 : 影片的风格决定角度。

创作实践证明 , 在影片创作中 , 导演、摄影师对角度的处理及运用 , 大体上分为两种风格。

1 ·以平角度摄影为主 , 老老实实地拍摄 , 不去追求什么特殊 的摄影角度。那么 , 这种方式就必然要求摄影师对画面的其他造 型元素尤为重视 , 只有这样才能既保证视觉造型 , 又保证弥补平角度的不足。

2 ·以各种角度变化为主 , 追求角度变化所带来的视觉造型的鲜明性。这种方式处理 , 则要求摄影师在一场戏或全片中 , 以某角度为主 , 形成角度趋势 , 从而决定一场戏或影片的视觉风格。如:仅是依靠导演、摄影师的判断、修养、感觉、经验、好恶 ,都无法说服人或者是足以令人信服 , 事实是 , 导演、摄影师是根 据影片未来所要达到的视觉风格决定每一场景、每一个镜头的角度。

角度的风格 , 是一种画面角度的有机排列和突出的使用。

我不太同意这样一种说法 : 拍摄时可以有上百种方法和多种角度来拍摄 , 但真正最好的角度只有一个。这种说法有片面性。因 为对主体、对内容、对场景、对光线来讲 , 最好的角度相对讲只 有一个。但这也不是绝对的 , 对视觉、对风格、对效果、对画面 来讲 , 却可以有若干个角度来表达。

所以 , 风格是关键 , 因为风格是整体。 影片风格决定角度风格 , 角度风格反过来又影响、完善着影片的风格。

二、场景

场景是环境的具体体现。

从哲学的概念看 : 人们的社会存在 , 决定人们的意识。而在电影里 , 场景则决定着人的行动。故而重视对场景的拍摄十分重要。而且场景的存在 , 又决定角度的存在。 场景实际上就是人物及摄影机赖以存在的空间。 场景对镜头画面角度的空间制约性 , 决定了镜头画面角度的设计 , 必须以场景为依据 , 根据场景的空间特征来安排画面角度。 在摄影棚内景的拍摄中 , 无论景搭得多声处理画面时 , 拍人 , 拍景也只能是稍仰或者是仰 , 根本不可能去大仰角的拍摄。这不仅是因为叙事环节没有这种依据 , 而且 , 由于场景中没有顶棚 ,也不允许我们这样去拍 , 否则就会拍到灯、顶棚、灯架等 ( 俗体‘穿帮 " 〉。这种场景的假定性 , 即制约了角度的任意性。

摄影棚内拍摄可以有稍俯、俯、大俯、甚至可以垂直俯捕。气、管垂直俯拍会在画面中形成棚内假定性效果 , 但毕竟是场景空间 为我们提供了这种可能性。

实景内景或者是棚内搭制的有天花板 ( 顶部 ) 的内景 , 仰拍 就有较大的任意性。拍摄到天花板的大仰角度 , 反而会增加场景 的真实性 , 会在画面内强调人物与场景顶部的真实关系。实际拍 摄中 , 场景高度不高的实景内景及有顶棚的天花板 , 是绝对不允 许有大俯拍 ( 垂直俯拍)角度的画面存在 , 这完全是由于场景的不可能性所造成的。

即便是在外景 ( 场地外景、庭院 ) 中 , 高角度镜头的设计与 运用都要符合场景空间关 系。在外景拍摄中 , 场景本身有楼梯、高 楼、房子、树、电线杆等制高点 , 运用这些高角度的俯拍 , 就成为机位空间调度的客观存在 , 也符合场景空间特征 , 画面效果上 有其合理的一面。但是 , 如果场景中没有这种空间关系 , 而我们 拍摄了这样大俯角度的镜头 , 一是破坏了场景空间的整体感觉 , 二是除非作为导演纯主观的特殊风格处理。如影片《红高粱》中我 爷爷和我奶奶高粱地里野合一场戏的最后一个镜头的大俯拍 ( 加 升降 ), 就属于第二种。

再如 , 在影片《菊豆》的染房这个场景的镜头画面处理中 , 完 全依据场景来拍摄 , 很少用平角度 , 多用俯拍和仰拍。画面中仰 角度居多 , 这样做不但是从人物出发 , 更主要的是从场景空间环接出发。仰拍的运用 , 表达了染房的空间特占建筑格局、光线特征 , 在视觉上构成了对人性的压抑和叙事民达。 角度的这种空间性、造型性和选择性 , 完全来自于场景的三电空间的存在性和规定性使之和画面性合在一起 , 产生视觉效i 坪推动叙事情节发展 :'立与场景空间相比 , 角度的设计是第一位的否则 , 画面角度

生对画面空面的破平。

角度的运用既要对场景的关系有所表达 , 又要有其自身的视觉特点 , 还要对人物造型有所帮助。

三、人物

1. 主体形象

人物是画面表现的主体。

人物是画面构图构成的主体。 对单独表现场景及空镜头的画面 , 其角度即使完全从场景出发 , 从空间出发 , 但实际上 , 也是从人物出发。因为要 " 以景写情 " 。

对表现人物的画面 , 角度应更多从人物、人物设计出发。 所以 , 镜

头画面在对人物的表达、角度的选择与设计上 , 完.全要根据人物的

形体关系、人物动作及位置。

电影中对人物的最佳塑造 , 主要是来自于人物的外在动作、对 自 场景空间 , 就会产

( 语言 ) 和演员的表演。而场景、空间、化装、道具、服装、角 度、光

线、色彩等元素 , 对人物只是一种辅助性揭示和塑造。

在众多的相关造型辅助元素中 , 角度对人物的揭示更多的是在形象

透视上、视觉关系上。

角度一旦与人物发生联系 , 构成关系 , 就成为对人物表达的叙事语

言。

2、形体依据

拍摄中,任务的形体关系是制约,决定画面角度的重要依据,如果表达A

与B的对话场面,A是坐着说话,B是站着说话,无论是单人还面构图还是双

人画面构图,拍A一般都采用俯拍,而拍B则采用仰拍。这种A、B形体之间

的关系,决定了我们的镜头画面角度必须这样处理。只有这样,才能体现

出形体关系的空间合理性。

如果拍摄时 , 将 A 、 B 的角度关系反过来 , 会产生空间的变异 性 , 视

觉上会感到很不舒服。所以 , 在人物形体关系的这种高度 不一致时 , 一

定要在角度上顺应这种关系 , 不可逆向。

假如 ,A 与 B 对话都是坐着 , 或者都是站着 , 处在一个等高 关系上时。角度处理上一般是等同对待。即拍 A 用什么角度 , 拍 B 就用什么角度。这样做是为了叙事上、视觉上的平等处理。如果

在镜头设计和拍摄时 , 对叙事双方的其中一方采用仰拍角度 , 而 对另外一方采用俯拍角度。这样 , 在等高人物形体关系的双人镜 头处理中 , 就形成了一仰一俯的对应角度关系处理 , 这种拍摄方

式 , 在视觉上、构图上固然有一定的变化 , 但影响更多的则是角 度。仰拍的人物 , 无论是在镜头和构图上 , 还是在视觉上 , 都成 了视觉表现的重点。而俯拍的人物 , 则自然成了表现的非重点 , 这

样会引起叙事上的误解与对人物的褒贬。这完全是由于角度对视 觉造成的影响 , 而视觉又会对观赏者心理造成影响。

这种角度上的倾向性 , 如果融入导演的镜头语言 , 则能起到 对人物形象刻画和内心情感表达的作用。

3 ·强化动作

重要的是 , 导演与摄影师一旦采取有意识的镜头角度变化 , 就号在视觉上略为强化这种关系 , 要在镜头语言风格上让观赏者意哉 ? 物形体关系相同的状况下 , 角度的不同处理所隐含的叙;p 人物动作来设计镜头角度的实质 , 就是要让镜头角度充卢 : 表达人物动作、动作幅度、动作细节、动作关系和动作,31 商调度中的人物调度 , 是人物塑造的一个重要环节。那么 ,叫运用 , 就是强化、外化这种动作 , 以造型的角度帮助 A 屯。当然 , 这一切取决于最终画面视觉的整体效果。

同样是人物行走的动作 , 无论其是否有别的叙事内容和人物 肢体的辅助动作 , 平视角度 ( 平拍)都不会有太显著的视觉效果 和视觉新意 , 而采用仰拍 ( 低角度 ) 并运用广角镜头 , 这一行走 动作就会被强化 , 并根据上下镜头关系有可能产生某种暗示 , 至 少在画面视觉上是引人注意的。

4. 人物位置

人物的位置 ( 形体所处的位置 ) 对镜头调度、镜头画面角度有较大的制约性。

在人物调度及动作设计过程中 , 人物的位置很重要。在这里 要指出的是 , 人物的形体所处的高低位置对镜头角度设计十分重 要。

例如 :A 与 B 对话并有简单动作 ,A 在梯子上修房 ,B 在下 面和泥或者帮助 A 递东西。这一简单规定的人物位置与动作关 系 , 在拍摄时 , 对角度有如下要求。

①对人物 B, 如用双人镜头画面 , 只能是俯拍 , 这样符合 B 与 A 的位置关系。拍摄时 , 前景要带上梯子上的 A 。是否需要这 种双人画面 , 要根据整场戏的镜头设计、场景空间、光线情况来 决定。

②对人物 A, 如用双人镜头画面 , 只能是仰拍 , 这样也符合 A 与 B 的位置关系拍摄时 , 前景要带上地面上的 B 。

③单独人物的画面 , 宜仰拍 , 这样符合 B 的主观视点 ;俯拍、平拍不是不可以用 , 而是容易破坏空间关系 , 既不符合人物的位置关系,也没有理由。

④单独人物B画面,适合俯拍。这样也符合A的主观视点。平拍、俯拍并不是不可以用。而是要看前后镜头关系而定。

可见,角度不是简单的一个画面形式问题,而是关系到对人物的形体、动作、位置的准确表达,同时又受这些因素制约。所以 , 作为摄影师 , 在完成导演叙事本体的同时 , 要充分利 用镜头画面角度这一重要造型元素 , 追求画面的视觉效果。

第五节 摄影角度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我们常会有这种感觉 : 摄影师在看样片时 , 时常责备自己在选取角度时不够细心 , 否则 , 画面的视觉效果会更为尽善尽美。

导演在剪片时 , 往往会发现全片或其中的某几场戏 , 由于事先没有整体镜头画面角度的设计 , 加之摄影师忽略了其内在的联 系 , 使很多镜头在角度上缺乏变化或者是破坏了叙事 , 造成视觉 上的不舒服。这常常造成创作上无可挽回的遗憾。更有的摄影师和导演 , 在拍摄现场临场发挥 , 随心所欲 , 镜头画面角度以刁为美 , 以怪为佳 , 结果 , 拍摄出来的画面角度虽 然变化很丰富 , 视觉很刺激 , 但却缺少内在联系 , 缺乏美感 , 成 为形式的堆砌 , 反而弄巧成拙。所以 , 角度的设计、角度的运用 是 -个很具体的概念。

在拍摄中 , 我们要注意和考虑下列几个问题。

1 ·角度的选择。首先要关注被摄主体的特征 , 正如我们讲的 ,形式不能超越内容。 两个人物坐在地上的场景 , 俯拍、平拍是可能的 , 仰拍似乎就有些不太可能 , 哎破坏了人物关系。类似情况 , 我们都要注意 ,绝不能随心所欲。

景次单一, 但景物轮廓较鲜明的宜仰拍。

景次较多 , 但景物轮廓并不十分醒目 , 则适宜俯拍。

拍摄角度的选择 , 必须符合被表现主体的实际特征。

只有这样 , 创作者通过对客观世界 ( 被摄主体)的体验、认识、评价、感觉和感情色彩 , 才能找到恰当的机位角度 , 形成恰当的画面。

2. 导演从全片视觉造型风格设计和运用镜头角度的总体趋势来决定每一场戏、每一个镜头段落、每一个人物的镜头角度。

影片创作 , 除了对影片的主题、内容及思想内涵有一个明晰的要求外 , 导演绝不能忽视镜头角度的总体构思要求。镜头的每一个角度都要服从全片视觉造型风格设计。换句话讲 , 让镜头角度的运用具有风格意义。

3. 考虑人物关系和人物造型

人物的形体关系制约着镜头的角度 , 这在前面已有了详尽的 叙述。在这里 , 更多地是强调镜头角度要充分考虑人物造型和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一一泛指演员脸的外形。不同的角度 , 对人物外形会有不同表达。 人物形象一一一般指演员所扮演人物的综合形象感觉。不同角度 , 在不同规定情景下会有

不同的效果。

但我们更多地是要考虑人物形象。

胖人、宽脸颊的人 , 瘦人、窄脸颊的人 , 都要用光学镜头加 角度的方式给予修饰。前者不宜用仰拍或大仰拍 , 后者不宜用俯拍或大俯拍。

4 重可用镜头角度的变化 , 调整观众的视觉注意力 , 形成视觉变化规律和节奏。

拍摄中,场景、色彩关系、人物、光线等在常规条件下一般是不变的。在这种情况下。变换镜头角度是达到变化构图、变化视觉的唯一方法。

这种角度上的有意的、有序的变化的根本目的,是用这种视觉变化的旋律来调整、规范观众苏视觉注意力。强调、突出视觉重点。从而形成视觉变化的形式效果。

镜头角度有意义的变化,实际上是导演有效控制画面构图,形成视觉节奏。但也不能盲目变化角度 , 使得构图、空间视觉显得凌乱。

5. 大仰角度、大俯角度的使用要顾及主观、客观镜头的要求。

大仰拍角度镜头 , 只有在人物极特殊形体状态下 ( 趴下、躺下〉才有可能成为视觉出发点 , 并成为主观镜头。大仰拍角度 , 大 都充当人物主观镜头 , 而镜头具有视觉依据才会真实可信。如若 不是这样 , 除视觉上不舒服外 , 还会给人以摄影师玩弄技巧之感。

大仰拍角度 , 不作为主观视觉而作为客观视觉的使用 , 一般都融入风格。例如影片《新龙门客找》、《喋血双雄》中用了许多 这种叙事的大仰拍角度 , 它作为一种风格化处理 , 对影片的叙事 起了很大作用。

大俯拍角度则有更大的自由度 , 无所谓主观、客观需要 , 只 要是空间关系、空间环境允许就可以拍摄 , 但也要与其他镜头一 并考虑、设计。

6. 人物拍摄的角度变化范围不宜过大。完全控制在稍俯、稍仰角度 , 实际上是最佳角度。 画面的视觉形式变化 , 除了人物形象和造型 ( 化妆、服装 ) 变化外 , 重要的取决于角度的这种细微变化。

角度范围变化过大 , 只会引起人们对画面形式的关注 , 而忽视画面内容的表现。

7 ·在每一场景拍摄中还要根据空间关系、光线要求、戏剧梅内容确定场景的总角半。

总角度 --拍摄中又称之为总方向、主角度。是为了使场景,准确表达、使各镜头之间相互统一的全景拍摄角度。

总角度 , 实质上是任何一个场景拍摄中景别最全、角度最佳、空间关系最明确、光线效果最鲜明人物场面调度最清楚的最佳拍摄主要角度,也是总的摄影方向。

拍摄中,首先要拍摄的是总角度机位的画面,以后的其它镜头都要根据这一总角度来选定总的摄影方向 , 并按其造型元素的 配置进行拍摄。

总角度的确定 , 是要对其空间中摄影师所控制的光线、色彩、 反差等有一个总的规定 , 以保证其他镜头处理中的技术、艺术条 件大致相同 , 从而使一场戏的视觉效果尽可能的统一。

8. 角度的转换 ( 变化 ) 从形式上分析有两种 :

①切换转换。上一个镜头是俯拍 , 下一个镜头则用仰拍。这种转换效果明确 , 视觉刺激性强。但要求摄影师在营造画面时 , 设 法在元素组合上让两者有一定联系。

②运动转换 , 利用人物的运动 ( 如从站到坐 , 从下到上 ) 和 摄影机机位的运动 , 造成画面拍摄角度的连续转换。这种转换方 式明确 , 让观众在一个连续镜头段落中能够清楚地看出角度是怎 样变化的。但这种方式存在的问题是角度转换需要较长的时间。

当然 , 在实际拍摄中 , 这两种方式都可以采用 , 对此 , 导演 和摄影师要有一个总体设计。

更多相关推荐:
《公司规章制度》目前最好的范本

公司规章制度一公司形象1员工必须清楚地了解公司的经营范围和管理结构并能向客户及外界正确地介绍公司情况2在接待公司内外人员的垂询要求等任何场合应注视对方微笑应答切不可冒犯对方3在任何场合应用语规范语气温和音量适中...

公司管理制度范本(免费下载)

公司管理制度员工守则一遵纪守法忠于职守爱岗敬业二维护公司声誉保护公司利益三服从领导关心下属团结互助四爱护公物勤俭节约杜绝浪费五不断学习提高水平精通业务六积极进取勇于开拓求实创新为加强公司的规范化管理完善各项工作...

公司管理规章制度范本

管理规章制度员工守则第一条遵法纪学习理解并模范遵守国家的政策法规和某公司的规章制度争当一名好公民好职员第二条爱集体和某公司荣辱与共关心某公司的经营管理和效益勤奋学习业务知识提高工作能力多提合理化建议牢固树立团队...

企业管理规章制度范本(全)

企业管理制度目录第一章管理总则3第二章员工守则3第三章财务管理制度4第一节总则4第二节财务机构与会计人员4第四章人事行政管理制度5第一节总则5第二节工资奖金及待遇5第三节辞职辞退开除6第四节文件收发规定6第五节...

规章制度格式标准

型材一基地规章制度结构格式标准为规范使型材一基地相关规章制度的修订完善现将规章制度编撰格式标准规范如下一规章制度结构1构成项目规章制度汇编包括以下内容标题正文附录2各项目含义标题应能概括整改规章制度最重要的内容...

公司规章制度范本(全)

更多文档资源在316363517管理资料考试资料房地产资料www3gsmgstaobaocom想网赚月薪5000吗联QQ1509057653appmydocindoclistmydoclist公司规章制度范本欢...

正规公司管理制度范本对照

员工守则由淘宝依诗裳旗舰店提供一遵纪守法忠于职守爱岗敬业二维护公司声誉保护公司利益三服从领导关心下属团结互助四爱护公物勤俭节约杜绝浪费五不断学习提高水平精通业务六积极进取勇于开拓求实创新为加强公司的规范化管理完...

公司规章制度范本

公司规章制度范本最佳答案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员工招聘与培训教育第三章劳动合同管理第四章工作时间与休息休假第五章工资福利与社会保险第六章劳动安全卫生与劳动保护第七章劳动纪律与员工守则第八章奖励与惩罚第九章保密制度...

公司规章制度范本

公司规章制度范本为加强公司的规范化管理完善各项工作制度促进公司发展壮大提高经济效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公司章程的规定特制订本公司管理制度大纲一公司全体员工必须遵守公司章程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决定二公司禁止...

公司规章制度范本

目录1管理大纲42经营政策521三大经营政策522两大坚持53企业精神54员工基本守则65会议工作及学习制度76员工工作态度861尽职862律己863待人864守时965守序966惜物967礼节与细节968电话...

公司规章制度范本下载

目录第一章公司概要第二章经营政策第三章公司组织机构图第四章员工基本守则第五章会议工作及学习制度第六章设备使用规定第七章物资管理规定第八章通讯设备管理规定第九章合同管理制度第十章文件资料管理制度第十一章销售制度第...

小型生产企业管理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目录前言2第一章总则2第二章员工守则2第三章员工薪酬制度3第四章安全生产管理制度4第五章人事制度5第一节员工的招聘5第二节员工的录用5第三节员工证件办理5第四节员工培训5第五节人员调动6第六节考勤打卡规...

规章制度范本(4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