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背影赏析

时间:2024.5.15

朱自清《背影》赏析

摘要:作者写出的真挚、深沉,感人至深的父子之爱,不仅是符合我们民族伦理道德的一种传统的纯真而高尚的感情,而且父子互相体贴,特别是父亲在融汇了辛酸与悲凉情绪的父子之爱中,含有在厄运面前的挣扎和对人情淡薄的旧世道的抗争。虽然这只是怨而不怒式的反抗,但也会引起人们的同情、叹惋乃至强烈的共鸣。

关键词:深沉 感人至深 父子之爱 美好

多年以前,第一次在初中的语文课本中接触到朱自清,缘起认识了他的作品《背影》。从而知道了,有个自称“扬州人”的朱佩弦,那个宁死不领美国救济粮的,最终死于贫病交迫之中,被誉为最有骨气的爱国文化人。所以,认识朱自清先生的第一面,典型的在儒家思想熏陶下的中国传统的知识分子。“饿死事小,失节为大”,朱自清先生是一个有气节的文人,在他的生命中,坚守着,“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他是我们民族的骄傲,文人的气节被他演绎的淋漓尽致,“贫贱不能移”。

有了对他的了解和认识,怀着敬佩的心里,初读他的作品《背影》。朴实无华的笔触中,感受到了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父子情深,“父爱子,子爱父”,“三次背影,四次流泪”,情到深处,读者也黯然落泪。平实的写人、平时的叙事、平时的抒情。正如作者所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里的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的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章只是写实??”。①情到深处自然真,华丽的辞藻是堆砌不出真情实感的。所以秋实先生的“背影”深深的感动了几代人。

而今,重拾秋实先生的《背影》,结合笔者走过的岁月,细细咀嚼,除了感动以外,心中有了更多的感慨和遗憾。也许,走过了,更多的路,才会对人生的感悟更多,只有身当人子兼人父的时候。才可以更近更加深刻的审视朱自清先生和他的《背影》。

文章写的是19xx年作者在北大读书时经历的事。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状况是:军阀割据,帝国主义势力明争暗斗,知识分子朝不保夕,广大劳动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作者当时虽未站到革命立场,投入反帝反封的斗争中,但做为一名正直、善良、敦厚的知识分子,必然要感到社会的压抑,产生一种落寞凄凉的情绪。不是吗,作者的家庭,因着社会的黑暗而日趋窘迫,“光景很是惨淡”“一日不如一日”。作者的父亲,先是“赋闲”,后为了找差事而“东奔西走”,乃至老境“颓唐”。这些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奔波劳碌,前途渺茫,谋事艰难,境遇凄惨的现实。在他们心头笼罩一层不散的愁云,如同文章所表现的灰暗的基调。在这一背景上,作者写出的真挚、深沉,感人至深的父子之爱,不仅是符合我们民族伦理道德的一种传统的纯真而高尚的感情,而且父子互相体贴,特别是父亲在融汇了辛酸与悲凉情绪的父子之爱中,含有在厄运面前的挣扎和对人情淡薄的旧世道的抗争。虽然这只是怨而不怒式的反抗,但也会引起人们的同情、叹惋乃至强烈的共鸣。②

其实,父与子的情深意切,是矛盾中的理解,同时又何尝不是理解中的矛盾呢。19xx年,作者年龄是20岁,在北大读书,接受着“五四”新思潮的影响,对传统封建的意识,有了本能的反抗。但又满怀迷惘,在蹉跎中努力着,又在努力中迷惘。在这种状态下,所以“在这祸不单行的日子里,我从北京回到徐州,打算跟父亲回家奔丧”。其实,这个时候父亲的遭遇是非常艰难的,作为一位中年父亲,是一个男人一生中最辛苦的时候。因为这时候,是压力最大的时候,担着最重的担子,赡养父辈,还要抚养下一代。而此时的“背影”中的父亲,面对着母亲去世,失业,负债,儿子的学业,等等一系列的问题。生活几近绝境,外在的压力,使父亲的脾气愈加的暴躁,正如后来文末所说的那样,“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背影”中那浓浓的爱子深情在现实生活中被磨平磨淡。

是啊,作为一个年少时候,满怀激情和美好的梦想的父亲,没想到老年的时候,却如此的落魄。如此惨淡的境遇,只能使老父亲,在暮年忆起儿子,哪怕是现实的生活中,与儿子思想认识不同的差距也化与无形。“但最近两年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垂暮的老人,一切都看的开了,所有的隔阂都可以抛在脑后。想着自己的儿子,想着自己的孙子。在“大去之期不远”的时候。所以,笔者认为,“背影”中的父亲,送儿子坐车,翻过月台给“我”买橘子,那蹒跚的“背影”,写出了生活的心酸无奈,无奈的父亲对儿子本能的父爱,乃人之天性使之然也。然文末的“大去之期不远的时候,忘却了我的不好,唯惦记儿子,惦记儿子的儿子”。这才是大爱,大爱无疆,放得下一切间隙和隔阂的父爱才是让佩弦先生在时隔多年以后,才明白父亲的情深的主要原因,不然一封家书如何勾的起多年前的车站离别的一幕。

父爱如山,终得圆满。垂暮之年,终得如愿。而朱自清先生的对父爱的理解又何尝不是一个由不理解到理解,然后深爱的过程呢?年少轻狂的他,又怎么理解。所以在车站的时候,看着父亲和脚夫讨价的时候,我“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面对父亲的细细叮嘱,我“心里暗笑他的迂”??然而,八年以后,面对老父亲的家书中的哀叹。这个时候,才忆起,才自责自己原来的年幼无知。“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一个“唉”,流露出多少的懊悔与自责。我想如果不是身为人父是不能理解为何当时老父的良苦用心。当时,看着父亲肥胖的身躯攀过月台穿过铁轨,换来了朱红的橘子,我的泪水不由的下来了。然而怕父亲看见,怕别人看见,赶紧的拭干了。这是年少的“我”单纯的感动。是一时间的。霎那间的感动,不是最深的理解。所以离别以后,和老父亲天各一方,都为了自己的生活而劳碌着。文中言: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生活的艰辛,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成家后的儿子,似乎也渐渐的疏远了老父。在生活的跋涉中,父亲的“背影”也被拮据的现实所湮没,慢慢的淡化。只是在自己的生活中去扮演着儿子的父亲的角色。而父亲晚年,境况不好,待儿子也不如往日,甚至父子之间的罅隙也日益见多。年老体衰的他,在也不能也没有能力为儿子操劳奔波。而然疼爱儿子,关心儿子的心却没有变,越是老年,思念越深。面对老父一生为了自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所以这个时候,潜伏在朱自清先生心中的对父亲的爱才磅礴而出。所以,文中不仅仅是对当年车站父亲背影的重现,又何尝不包含父亲老年时候的背影呢?其实,这哪里是背影啊,是对父亲多么深的思念啊!

其实,要感谢朱自清先生,感谢他的《背影》。在我们一生中,有多少美好被我们在漫长而短暂,匆忙而平淡中被我们遗失。比如亲人之间这朴实无华的爱。让我们在再读《背影》中,去学会珍惜,在我们生活去学会感动,去学会珍惜我们现在还拥有的,去爱我们身边爱着我们的人。


第二篇:朱自清 《背影》重点问题


1、《背影》作者是散文家、诗人、学者。我们还学过他的著名散文《

2、“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这句话有什么表达作用? 这一句点出事情的起因,把背影置于不幸的家庭背景中,笼罩在哀伤的氛围之中。

3、“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这句话在文中有何表达作用?

这一句表达对父亲的思念,为全文定下感情基调,又提示全文内容核心,突出背影,使读者产生悬念。

4、“望父买橘”这个片段中,作者是怎样描写父亲的背影的?为什么写得这样详细?

作者先作外貌描写,写衣帽,然后作动作描写,用特写镜头精细地描写父亲爬月台的动作,还用自己的感情烘托这个背影。

这个背影,在全部故事情节中是重中之重,是全文的主脑,最能体现父亲的爱心,所以写得这样详细。

5、课文写父亲离去时的背影,是怎样写的?有什么作用?

父亲离去时的背影,放在人流中写,由近而远,由显而隐,并用自己的感情加以烘托。

写这个背影,能表现这样的感情:为父爱感动得情不能已,一旦分手,格外依恋、惆怅,想到父亲前程艰难,又格外悲悯、辛酸。

6、课文结尾写作者读父亲的信,又见父亲的背影,却是在“晶莹的泪光中”见的,这是什么原因?

父亲在信上说到了“大去之期”,身体和心境都到了日薄西山的地步,作者不禁泪如泉涌,含着眼泪想到父亲对自己的许多好处,想到父亲的背影,所以这一处背影是在“晶莹的泪光中”见的。

7、文中详细地描写了父亲的穿戴,这有什么作用?

写穿戴可展示出父亲的境遇较为糟糕,呼应文章的开头,同时可与父亲给“我”做的紫毛大衣形成鲜明的对比,体现父爱子的感情,有利于表现文章的主旨。

8、“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句话运用动作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十分精细地刻画了父亲艰难地攀爬月台的动作,细腻地表现了伟大的父爱,其中也蕴含了“我”的强烈情感。

更多相关推荐:
读朱自清《背影》有感。

父爱永不忘读朱自清背影有感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摘自背影初读背影我只是懵懵懂懂当学到这篇课文时我感触极大到底是什么样的感情激发了我那懵懂的心灵是朱自...

读朱自清的《背影》有感

读朱自清背影有感我上学时曾学过朱自清的背影也曾背诵过其中的段落但那时我对父爱的体会并不深刻总感觉父亲不如母亲那样好亲近母爱总是细腻而温柔无微不至父亲却总是忙里忙外不可能时时刻刻关心着我特别是青春期以后一些观点认...

朱自清《背影》读后感

朱自清背影读后感多年后再读朱自清的背影却是另一番感受仿佛春风吹过宁静的湖面使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父爱如山般深沉用尽千言万语也表达不够他蹒跚的走到铁道边慢慢的探身下去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

朱自清《背影》读后感

朱自清背影读后感没想到若干年后的今天再次碰到朱自清的散文背影儿子上初二了老师布置家庭作业时需与学生一道读背影并共同完成一篇读后感打开课本细细读来虽短短千余字却被朱自清文字的真诚和淡泊所感动使我过去肤浅认识有了新...

朱自清《背影》读后感

朱自清背影读后感记忆里第一次读背影是在中学时期的课文中那时并没有什么强烈的感受只是走马观花从未仔细思索过这篇文章的内涵和深意自然地那时对这篇散文也并没有什么深刻的理解对于内心的触动更是微乎其微自那以后我再没有读...

朱自清《背影》读后感

朱自清背影读后感只那一个月台边的背影便成了父爱最好的象征只那两行感动的清泪便教会了我们感恩一个背影让朱自清禁不住潸然泪下其实真正令他感动的却是父亲对他深沉的爱朱自清的父亲那身姿并不是那么的竖直挺拔甚至有些臃肿的...

背影 朱自清

背影朱自清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

背影朱自清 讲课稿

背影讲课稿提到背影我们大多都会想到离别而这篇文章作者却截取背影这一形象来传达父子之情这到底是怎样的一个背影朱自清在这到底要表达怎样的感情我们继续看这篇文章背影首先这是怎样的背影呢我找一位同学朗读下文章第六段父亲...

朱自清《背影》教案

背影教学目标1掌握关键语句在文中的作用及所蕴含的情感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朴实语言所饱含的丰富情感3感悟本文所表现的父子情深教学重难点1透过文章细致的人物描写品味文章深沉的父子情2品味朴实无华的语言体会深情无限...

朱自清《背影》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

朱自清《背影》优秀教案

背影教学目标1抓住文中表达作者感情的重要语句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朴实语言所饱含的丰富情感3感受父子情深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人间至情教学难点理解深沉的父子之...

读朱自清的背影

读朱自清的背影有感yuhuiqing背影是朱自清先生早期的一篇极为有名的文章也是现代文学史上散文的杰作全文只有一千五百字集中描写了一个片段却感人至深脍炙人口过去这篇散文曾长期选作教材正如吴晗先生说的这篇短文被选...

背影朱自清感悟(1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