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时间:2024.4.20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高寨学校 杨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反复诵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品味写景语句,体味小品文于细微处见情致的特点;

结合作者身世,感悟他超凡脱俗的雅趣和深沉的故国之思;

过程与方法:听读与朗读结合,小组交流探讨,合作汇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故国之思与寄情山水的雅致,培养学生欣赏山水美景的

情操与心系祖国的情怀。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内容,赏析景物描写;

教学难点:结合背景,感悟作者的“痴”。

教具准备:PPT课件与朗读视频

教学流程设计:

欣赏导入:

俗语有云: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最美首推西湖。古往今来,众多的文人墨,客纷至沓来,为我们留下了他们的西湖印象。

苏轼说“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白居易春游西湖,他眼中的西湖生机盎然,有诗为证:《钱塘湖春行》;

杨万里夏览西湖,他眼中的西湖明媚多姿:《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冬天的西湖又是怎样一番光景呢?我们一起走进《湖心亭看雪》。

诵读感知:

1、请同学们翻开语文书201页,迅速浏览全文,勾画出不认识和不确定的字词,并把课下注释中的拼音抬到课文中相应的字上。放声自读课文。

2、听视频朗读,注意朗读者的语速、停顿以及字音。完成投影上的生字词注音。

3、齐读全文。

译读了解:1、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对课文的意思进行了解,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和组内的、旁边的同学交流。译读过程中请注意屏幕上的句子,以及句中的红色字。

2、请同学汇报交流屏幕出示的重点句子翻译,其余同学认真听,进行补充指正。有难度的地方老师补充。

解读“痴人”:(一)痴心付与山水

1、通过对文章内容的了解,我们再次看看题目,请同学齐读题目。判断:本文是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记叙)

2、本文写了什么事呢?请同学们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出示提示:概括记叙文,抓住四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组织语言:“我”在雪夜前往湖心亭看雪,偶遇金陵客。

3、“我”的这一行为,在旁人看来是怎样的呢?请在文章中找一个字来形容: “痴”。

他的痴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找出相关的句子。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齐读)

这三个句子为什么让你感觉到他的“痴”呢?(学生分析)

寒冬腊月,冰天雪地,万籁俱寂,一个天寒地冻的晚上,他竟然出门赏雪。 (异于常人,与众不同)

4、这个与众不同的人,做出异于常人的事,他为之而去的湖心亭雪景是怎样的呢?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百”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这样的景美不美?句子不长,却能引人入胜,大家调动自己的想象力,在脑海里去描摹一下这样的画面,看看它能带给同学们怎样的感受。

第一个句子,你看到怎样的画面?

天地一片白茫茫,分不清哪儿是天,哪儿是地,哪儿是山,哪儿是水。

给人以苍茫浩渺之感。

第二个句子: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很淡很小,仿佛要融进这浩渺的天地间一般。若置身其中,会有怎样的感觉呢?

好像自己也要融进去了一样。人在苍茫天地间,若沧海之一粟。

(天人合一,物我交融)

整个画面就好像一幅淡淡的山水画,冰冷、浩渺,似信手勾画,没有装饰,没有浓重的色彩。不像很多写景的句子,总会有很多的修饰,很多的修辞。这就是白描。

(二)痴心巧遇

世人也许难以认同他的这一番行径,难以去欣赏这样的景。但是这景却让他觉得不虚此

行。果真是一个痴人。除了美景,这次的雪夜出游还有一次意外的收获。是什么呢?

(偶遇两个金陵客)

他们这次偶遇是怎样的情景:喜

表现在哪些地方:惊讶之喜——焉得更有此人

喜情外露——拉余同饮

追问:我喜不喜?——强饮三大白,问其姓氏

为什么他们能一见如故?他们有何相似之处?(客此、雪夜湖心亭饮酒——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可尽管是喜,也是淡淡的,好像转瞬即逝的感觉。

(三)“痴”从何来

为何他会有如此的行为,如此的感悟,我们来了解这个人:

朝代:明末清初——亡国之人:家国之叹

籍贯:山阴,寓居杭州——他乡之人:故园之思

身世:少为富贵公子,明亡后不仕——人生之悲

作品:《陶庵梦忆》——美好的生活都在梦中,已成过去。

难怪他笔下的西湖如此清冷,浩大,朦胧、孤独、纯洁。

拓展提升:《红楼梦》中有这样一段话: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他以梦忆为依托,把家国之叹、故园之思、人生之悲寄予其中,

我们带着这种感觉一起再来回味一下这篇文章。(齐读下课)


第二篇:八年级下《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石湍中学 姚家超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以及虚词的意义和用法。②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2、能力目标:①学习作者写景和叙事的技巧——选取独特角度,渲染自己感受,②能口头描述读后想象的画面,交流各自的阅读体验。

3、情感目标:①了解西湖雪后美景,培养对祖国的山川湖海的热爱和欣赏之情。②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评价作者的性情。

教学重点:①反复阅读,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主旨。②积累文言词汇。

教学难点:①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②文中数量词使用的特色。

学习准备:①学生自主熟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②搜集有关描写西湖的诗句。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

(多媒体投影西湖图片,学生背诵课前搜集的诗句。)

何时西湖最美?古人云:“西湖之胜,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真能领山水之绝者,尘世有几人哉?”今天,

我们就学习这篇情深文美的《湖心亭看雪》,一起去领略冬日“雪湖”的美景。

二、朗读课文,疏通文意,初步感受意境

1、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师生听读,把握字音及停顿。

2、请学生读课文,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句,粗知文意。

①学生自读课文,疏通文句并质疑。

②同桌间讨论交流,质疑解难,教师巡视指导。

③提示一下词语,帮助学生积累文言知识。

余驾一小船(数词“一”,译为“一叶”) .

上下一白(副词,全) .

客此(动词,客居) .

是日更定(古代计时单位) .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还) .

3、学生齐读课文,之后同桌互相口述一节自己的想象。

三、情感铺垫

作者张岱对西湖情有独钟,曾写过一本名为《西湖梦寻》的书,在《自序》中,他说“西湖无日不入吾梦中”,可是对自己如此心爱的西湖,张岱却曾作过一奇特的比喻(多媒体显示):

“西湖??则为曲中名伎,声色俱丽,然倚门献笑,人人得而亵之矣。人人得而亵,故人人得而艳羡;人人得而艳羡,故人人得而轻慢。在春夏则热闹之,至秋冬则冷落矣;在花朝则喧哄之,至月夕则

星散矣;在晴明则萍聚之,至雨雪则寂寥矣。”

(请一学习程度较好的学生口述此段大意,教师肯定并补充;再请一两个同学说说自己的理解。)

将西湖比作靠曲为生、地位低下的“曲中名伎”,乍一看很是唐突,但接着往下读,作者对一般西湖游客的不满就渐渐明晰起来了:你们逛西湖,只是热闹一番,喧哄一阵而已!只是为了她名声大,凑热闹而已!这美丽的西湖,实在是被人轻慢了呀!真能领略西湖之美的,尘世之间,有几人哉?

张岱还有一篇名文,叫《西湖七月半》,写月色最美的“七月半”之时杭州人游西湖的情景:天还未黑,湖边已游人云集,唱歌宴饮;等到月上东天,人们害怕城门将关,都纷纷离去,因而作者颇带调侃地在文中说:“杭人游湖,巳出酉归,避月如仇。”从此段来看,也可以说“杭人游湖,好名如潮,避湖如仇”,真爱西湖者,舍我其谁?伤心感慨,溢于言表。

(学生自由读一遍文章,体会作者的感情。)

四、引导探究

1、找出最能体现作者对西湖情感的一个字——“痴”。

2、“痴”在何处?

——(学生各抒已见。)

——教师归纳引申:

中国传统文化中,“独”是个经常出现的字,如:独爱菊、独爱莲、独钓寒江雪、独清、独醒??这些“独”字传达了一份不随波逐

流的清醒、一种卓然不群的精神追求。苏轼说“高处不胜寒”,达到这种精神境界的人必然是孤独的。试想:大雪铺天盖地,西湖万籁俱寂,天色尚未破晓,“我”就冒着严寒乘舟去湖心亭看雪,个中痴意谁人能解?所以,“赏雪之情,无人领会”,只好“独往”了。

那么,为什么刻意选择“人鸟声俱绝”的“更定”时“独往”呢?因为此时西湖最宁静、最纯净、最本色,未被践踏污染。想想刚才提到的那些随波逐流,毫无品味,只会凑热闹的庸俗游人,他们能珍爱这纯净的雪湖之美吗?所以,“西湖之美,必于无人处领会”,只能“独往”矣。

——教师点拨:“强饮”:一作“勉强饮”,一作“痛饮”,都是为酬谢知己。(注:“强饮”,课本只有一种解释,此处列举二种,是要让学生知道:古文字句有时有多种理解是很正常的,不必用某一种解释限制思路。语意的朦胧多指,恰是古文的魅力之一。)

一“独往”一“强饮”,张岱真谓西湖的“痴情知己”啊!我们不妨改造苏轼的名句——何处无湖?何处无雪景?但少痴人如张岱者耳。

3、结尾引用舟子的话是贬?是褒?

舟子本意是贬,因为不理解“我”大雪中独往西湖的意趣。 作者引用是褒,是自得——“痴”,亦常指追求理想境界的执著精神。

(学生齐读全文,要求读出满心自得的一片痴情。)

4、西湖美景,是否真的无人领会?

从题目看,从“我”的情感看,都可不写“亭中二人”;可作者不但写了,还花了不少笔墨,究竟有何用意?只是为了写此二人吗?

——让学生品味最后一段中对此二人的描写;可讨论。

(多媒体显示)

松石交映间,冉冉僧一群从天而下,俱合掌言:“阻雪山中已三月,今以觅粮勉到此,公等何由得上也?”——徐霞客《游黄山日记》

——指点学生体会上文中“冉冉”、“从天而下”中流露出的钦佩之情。

“冉冉”,可联想到旗子、太阳,进而想到僧人宽袍大袖飘然而下的姿态。从何处下来呢?“从天而下”。试想:山高,雪厚,一群宽袍大袖的僧人,飘然从天而降,武侠片也不过如此了。没想到“我们”正称奇赞叹时,这群僧人却双手合十,对“我们”说:“??”居然也很钦佩“我们”!

这段文字看似写僧,实则写自己;看似赞僧,实则借僧之口赞自己。这种写法可称之为“对面落笔”,角度独特。

辛弃疾说:“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此处亦可说:我见二客多痴情,料二客见我应如是。写痴情二客“大喜”,“拉余同饮”,正是借二客之眼,写痴情之“我”。一笔不写自己,却笔笔暗写自己对面落笔,这种写法十分巧妙。

5、第一段也有一些句子,作者是刻意从独特的角度落笔(不一定是“对面落笔”),自由读一读,谁先找出,也可谓“张岱知己”了。

明确:

有两处:

(1)“人鸟声俱绝”:从听觉写雪之大,传出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森然寒意。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试背此句。)

(多媒体显示)

看谁能用最新颖且贴切的量词填空。

一( )新月 一( )斜阳 夕阳外,寒鸦万( )

五、学生总结课文学习的收获

——充分讨论交流

1、领略了冬日西湖的美景;知道了如何欣赏美景——不盲从,不做作。

2、学习了写作技巧:选取独特角度,渲染自己感受;巧用量词。

3、体会了阅读文言文的好方法:以文解文。

六、课堂练笔

运用课文中学到的写作技巧写一段文字,200字以内。10分钟后,4人小组交流评比。选两组在班上展示,共同评赏。

七、作业

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八、板书设计:

湖心亭看雪

张岱

景 天人合一 “一” 事 痴

人 遗世独立、不随流俗 “此”

教学反思:

本文要求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以及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主旨。培养对祖国的山川湖海的热爱和欣赏之情,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评价作者的性情。本文的难点是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这一点只有多联系本文的写作背景。

更多相关推荐:
《湖心亭看雪》教学反思

湖心亭看雪教学反思张岱是明末清初的一位散文大家他的小品文历来受人推崇陶庵梦忆与西湖梦寻是两本非常受人欢迎的书他的文字淡雅隽永读后叫人回味无穷但也就是在这淡雅隽永的文字背后隐藏一份悠悠的家国情怀寄情于山水是中国文...

湖心亭看雪教学反思

湖心亭看雪教学反思说实在的在没上之前我还颇为得意为准备这堂课我专门有学习了调节教学的相关内容首先这个设计体现了四有有目标有自学有讨论有读写其次三语导语过度语结语在备课的时候在考虑到了同时整个环节基本符合自学释疑...

彭霞《湖心亭看雪》评课反思

湖心亭看雪听课反思彭霞霞张岱是明末清初的一位散文大家我很喜欢他的文章听朱老师的课让我近距离了解了张岱从这堂课研究可见朱老师的文学功底之深厚朱老师在设计教学时以新课标对文言文的教学要求为依据注重文言文的词汇理解和...

《湖心亭看雪》教学反思

湖心亭看雪教学反思赣县三溪中学赖艾琴本堂课主抓关键词痴以朗读贯穿课堂同时引用史料基本达到了教学目的导入部分以一组西湖风光图为例引发学生对西湖雪景的好奇从而引出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张岱关于雪的文章湖心亭看雪接着简介作...

湖心亭看雪反思性教学论文

湖心亭看雪教学反思新会区三江镇联和初级中学赵善抄文言散文古雅蕴藉博约精妙因此文言文教学也就是传承民族文化提高语文素养的主要载体从八年级开始文言文的篇目增加了一倍但文言文的晦涩难懂让许多学生望而却步传统的字字落实...

湖心亭看雪教学反思(董媛)

湖心亭看雪教学反思赤湾学校董媛张岱是明末清初的一位散文大家他的小品文历来备受推崇尤其是陶庵梦忆与西湖梦寻是两本最受人欢迎的著作不仅文字淡雅隽永读后令人回味无穷透过那淡雅隽永的文字还隐藏着一份悠悠的家国情怀文章立...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9课《湖心亭看雪》课后反思 (新版)新人教版

湖心亭看雪张岱是明末清初的一位散文大家他的小品文历来受人推崇文字淡雅隽永读后叫人回味无穷但也就是在这淡雅隽永的文字背后隐藏一份悠悠的家国情怀寄情于山水是中国文人历来的一种自我解脱的方法当个体生命面临不可抗争之命...

《湖心亭看雪》的朗读教学案例

湖心亭看雪的朗读教学案例引子虽然初中生通过小学的学习有了一定的朗读和自学的能力但是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了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前我总感觉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很难实施有时是为了朗读而朗读缺少意义有时朗读又没有和理解...

《湖心亭看雪》教案设计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湖心亭看雪教案设计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八年级语文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湖心亭看雪江西省赣县第二中学谢小芳教材分析湖心亭看雪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教案背景湖心亭看雪位于八年级上册的第六单元第六单元全是古代诗文都是描绘自然山水的优秀诗文阅读这类诗文可以激发灵性陶冶...

《湖心亭看雪》教案

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2学科语文3课时14学生课前准备1了解作者的经历2初读课文处理不熟字音把握节奏3对照课下注释了解词义4课外搜集有关描写西湖的诗句二教学课题知识与能力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提高学生的文言能...

湖心亭看雪教学反思(2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