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

时间:2024.4.13

湖心亭看雪

(2014徐州市)(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5—8题。(16分)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湖心亭看雪》中考题(2014徐州市)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5—8题】《湖心亭看雪》中考题(2014徐州市)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5—8题。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遍赏。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袁宏道《初至西湖记》)

注释:①昭庆:指西湖北岸的昭庆寺。②东阿王:曹植。③洛神:洛水的女神。曹植《洛神赋》中对洛神之美有极其惊艳的描写。④净寺:即西湖南岸的净慈寺。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上下一白( ) (2)从武林门而西( )

(3)即棹小舟入湖( ) (4)取道??石径塘而归( )

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B.

C.

D.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3)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

8.下面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的“绝”字,从听觉入手,写出了寒冬雪后西湖的冷寂。“则心已飞湖上也”中的“飞”字,写出了一个初游西湖者目夺神摇的内心激荡,遥见塔影凌空,便自心飞神越。

B.写赏雪,却写道湖心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面,只是为了突出西湖雪景的奇特迷人。“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则突出了“山”“湖”“好友”齐聚的喜悦。

C.“痴”字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一句写出了作者对山水的痴迷。

D.“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浑然一体,举目皆白的景象。“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连用四个比喻,寥寥数笔,写出了扑面而来的西湖美景。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9~10小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9.诗中表明作者轻车简从奉命出使边塞的句子是: , 。(1分)

10.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这首诗首尾叙事,中间写景,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

B.颔联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诗人出汉塞入胡天时激动、自豪的情感。

C.这首诗中最值得称颂的是颈联,它充分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色。

D.这首诗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壮丽、奇特、别致的塞外风光,动静结合,意境雄浑。

11.此诗选自《 ____________》,作者 ,____________ (朝)诗人。此诗是开元二十五年,王

维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边塞时所作。

1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写边塞奇特壮丽的风光。

13.此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0xx年四川凉山州诗歌鉴赏(共6分)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李白用“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颖题诗在上头”来评价该诗,难道这首诗仅在写景

方面有独到之处吗?请说说你的看法。(2分)

答:

(2)诗歌中有两个“空”字,请结合诗意进行赏析。(4分)

答:

阅读下列甲乙两个文段,然后完成9—12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

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

﹝乙﹞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①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臣之子

皆下才也。有九方皋,其于马,非臣之下也。可告以天下之马②。请见之。”

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马也?”

对曰:“牝③而黄。”使人往取之,牡④而骊⑤。报穆公,穆公不说,召伯乐,曰:“子所荐

求马者,马色牝牡,尚弗能知,又安知天下之马也?”伯乐曰:“皋之所观,得其精而忘其

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马至,果天

下之马也。(《九方皋相马》,有删改)

注:①姓:指子孙。②天下之马:指天下最好的马。③牝(pìn):母马。④牡:公马。

⑤骊(lí):纯黑色马。

9.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不饱,力不足

B安求其能千里也 又安知天下之马

C才美不外见 请见之

D鸣之不能通其意 其真无马邪

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②穆公见之,使行求马。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文通过对千里马不遇伯乐的议论,表达作者对贤才难遇明主的愤懑,寄寓着对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希望。

B乙文通过记叙伯乐举荐九方皋为秦穆公寻找天下最好的马的故事,告诉我们看待事物要独具慧眼,看其实质。

C甲文中表明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但其根本原因是食马者“真不知马”。

D乙文中秦穆公起初不高兴,原因是他看到九方皋找到的马,想当然地认为这不是天下最好的马。

12.有人认为,只要是千里马,才能就会施展出来;也有人认为,千里马须遇伯乐,才能方有机会施展出来。你的看法呢?说说理由。(3分)

【江苏省淮安市】二(一)阅读下文,完成5—8题。(16分)

马说 韩愈

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⑵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⑶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5.解释文中加点词语。(4分)

⑴骈死: ⑵见: ⑶等: ⑷策:

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一食或尽粟一石。

⑵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7.“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这句话与文中画线句相比标点符号发生了变化,请说说这两个句子表达的效果有什么不同。(4分)

答:

8.请从形象塑造、写作手法、阐明道理三个方面中任选其一,结合文章内容对作品进行评析。(4分)

答:

【辽宁省本溪市】二(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11—14题。(10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冯异①定关中,自以久在外,不自安。有人上章②言:“异权威至重,百姓归心,号为‘咸阳王’,陛下应防其反之。”光武帝以此章示异。异上书谢③。诏④曰:“将军之于国家,恩犹父子,何嫌何疑,而有惧意?”及异大破敌军,诸将欲分其功。玺书⑤诮⑥大司马⑦以下,称异功若丘山。今人咸知异为名将,然非君之明,必图谗口矣。

【注释】①冯异:人名,汉代名将。②章:奏章。③谢:谢罪。④诏:诏书,皇帝的命令或文告。⑤玺书:古代封口处盖有印信的文书。秦以后,专指皇帝的诏书。⑥诮:qiào,责备。⑦大司马:官名。

11.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 )(2分)。

A.安求其能千里也 自以久在外,不自安

B

C

D

12.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⑴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⑵今人咸知异为名将。

13.【乙】文中冯异遭遇了哪两件事?(2分)

14.【甲】【乙】两段选文写出了统治者对待人才的不同态度,请分别概括出来。(2分)

【山西省】(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第7~11题。(12分)

马说 韩愈(原文见上)

千里之马

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①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②而捐③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选自《战国策·燕策一》)

注释:①涓人:宫中主管洒扫清洁的人。②安事死马:要死马做什么。③捐:白白费掉。

7.给下面句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⑴骈死于槽枥之间 ⑵一食或尽粟一石

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⑴策之不以其道 ⑵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9.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⑵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手?

10.托物寓意是古人的常用写法。《马说》一文,作者以“千里马”寓 ,以“食马者”寓 。(2分)

11.《马说》与《千里之马》两文中“千里马”的命运截然不同,请简答它们的不同之处。(2分)

送东阳马生序(2014北京中考试题) 完成9-11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 阅读答案(2014北京中考试题)】送东阳马生序 阅读答案(2014北京中考试题)。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 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意思(2分)

(1)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游:________________

(2)援疑质理 质: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翻译:________________

(2)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翻译:________________

3.选文记述了作者年轻时求学的经历,从中我们可以悟出一些关于求学的道理。例如,从“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一句中可以感悟到:在求学过程中要不辞辛苦,向名师求教,请你从文中另外找一个记述作者求学经历的句子,并说出自己的感悟。(4分) 句子: ①___________ 感悟: ②________

【云南省昭通市】三(二)阅读下面两则选文,完成11~14小题。(10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许衡①字仲平,怀之河内②人也,世为农。幼有异质,七岁入学,授章句,问其师曰:“读书何为?”师曰:“取科第耳。”曰:“如斯而已乎?”师大奇之,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久之,师谓其父母曰:“儿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③者,吾非其师。”遂辞去,父母强之不能止。如是者凡更④三师,稍长,嗜学饥渴,然遭乱世,且贫无书。尝从日者⑤家见《书》⑥疏义⑦,因请寓宿⑧,手抄归。既逃难徂徕山,始得《易》王辅嗣说⑨。

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而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此无主。” 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四十五》)

注释:①许衡:元初大臣。官至集贤大学士。②怀之河内:怀,怀州。治所在河内(今河南沁阳)。 ③过:过人之处。④更:更换。 ⑤日者:古时称占卜的人。⑥《书》:也叫《尚书》,《书经》。⑦疏义:指为古书旧注所作的阐释。⑧ 寓宿:指在别人家借宿。 ⑨《易》王辅嗣说:王辅嗣对《易》的解说。

1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⑴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假

⑵师谓其父母曰 谓

1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2分)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13.两则短文的主人公幼时读书的经历极为相似:因家贫,都做过 的事。因求名师难,【甲】文中的“余”曾经 ;【乙】文中的许衡曾经“更三师”。因遭逢乱世,许衡又多了 的经历。两人都格外珍惜学习的机会,发奋读书,最

后都学有所成。(3分)

14.如果将【乙】文第二段删去,是否会影响我们对许衡的优秀品质的认识?请说说你的意

见。(3分)

读下面的诗,完成60—64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60、对唐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分析错误的—项是( )

A. 首联写自己被弃置在巴山楚水这个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多年,饱含了诗人无限的辛

B.颔联写归来后的感触,引用典故,隐含他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和因人事变迁而产生的

生疏、怅惘的心情

C.颈联中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前人,表达出诗人要在前人失败之后继续向成功迈

进的积极进取的情怀

D.尾联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也给友人以鼓舞

61.请选出下列对本诗解说有误的一项 ( )

A.“二十三年”,指自居易因参加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的前后时间;“弃置”指被贬谪

首联表达了诗人的无比辛酸之情,也流露出了内心的不满

B.“闻笛赋”是指西晋的向秀为怀念自己的好友嵇康所作的《思旧赋》,“烂柯人”是指晋

人王质颔联写贬谪归来后的感受,借用两个典故表达怀念旧友和人世桑沧之感

C.颈联写诗人对未来的展望诗人以“沉舟”“病树”自喻,说明虽然处境艰难,但仍然信

心百倍,积极进取

D.“听君”中的“君”指唐代诗人白居易,“歌一曲”指白居易所作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尾联不仅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精神,也是和友人共勉

62.这首诗是古代酬赠诗中的佳品,其感情基调是怎样的?请发挥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

说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63.“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

情?

6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7-8题。(4分)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7.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写个人的仕途经历和抗敌历程,突出生平的艰辛,命运的多舛。

B.“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将国家局势与个人命运交织在一起,沉痛述说国

破家亡的痛苦。

C.文中通过“惶恐”“零丁”两个词语,写出兵败被俘后内心的忧叹。

D.尾联自问自答,想到自己难逃一死,充满悲愤无奈,只有以“丹心”表明自己对国家的

忠诚。

8.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诗歌通过写过零丁洋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充分体现诗人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

B.本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感情真挚深沉。

C.“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采用拟人、对偶的修辞,借地名表现内心孤苦无

依的苦痛。

D.本诗风格慷慨悲凉。始为悲愤,终为高亢,表现了诗人的铮铮铁骨、耿耿忠心。

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1、 本诗体现主旨的句子是哪两句?简述本诗的情感变化的线索。

主旨句:---------------------------------------------------

情感线索:-------------------------------------------------------------------------

2、 简析本诗三、四句在写作上的主要特点。

-----------------------------------------------------------------------------------------------------

3、诗中第二联,运用比喻的方法,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人以“风飘

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以“雨打萍”比喻-------------------

4、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

-------------------------------------------------------------------------------------------------------

过零丁洋(4分)文天祥(原文见上)

21.诗中第二联运用比喻手法,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人以“风飘絮”

比喻 ,以“雨打萍”比喻 (2分)

22.从抒情方式和思想内容上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诗作简要分析。(2

分)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

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

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词的上片诗人从幻想天上写起,最后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这中间显示诗人感

情起伏的词语一个是“我欲”,一个是_____,一个是_____。

2.指出下面词语或句子所表达的情感。

(1)“何事长向别时圆”中的“何事”表达的情感:_____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的情感:_____

3.下列对本词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词有一段词前小序,其作用是交代写作缘由。

B.“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首句陡然发问,这是诗人酒酣之时,对着皎洁的月亮

所产生的遐思。

C.“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转”“低”表示夜已深,而词人无眠,照应了小序说

的“欢饮达旦”。

D.“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旨在表达词人对圆月满腹怨恨之意。

4.下列对本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写词人把酒问月,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又使他转向对人间

的喜爱。

B.下阕写词人对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词人最终领悟到月圆人团圆是一种自然常理。

C.词人的问天、问月,归根结底是问人生。

D.全篇将写景、叙事、议论、抒情融为一体,表现了作者旷达的胸襟和乐观的人生态度。

5.朗读诗词速度要慢一些,一边读一边品味,使作品中的形象在自己头脑中浮现出来。无论是诗还是词,朗读时都要划分节奏,韵脚要读出延长音。下列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B.不知/天上蛐宫阙,今夕/是/何年。

C.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D.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6.这首词的首句和结句都是由前人语句化用而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跟“隔千里兮共明月”(谢庄《月赋》)比较,你更喜欢哪一句?请简要说说理由。

水调歌头 苏 轼

7.请就词中加线句子的内容质疑(只提一个疑问,不作答)。(2分)

答:

8.简析"转朱阁,低椅户,照无眠"一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

答:

二、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完成练习:

(1)词前小序说的“子由”是词人的 ,他和苏轼、 共称文坛“三苏”。“婵娟”在诗中指 。

(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代用李白《月下独酌》诗句 ;

最能体现人间真情和美好祝愿的千古名句是 ;这首词虽有

感伤情调,但词人的豁达胸襟也处处可见,请写出两处原句证明:①___ _ ___ _ ___ _ ②_________ ____。

(3)下列对《水调歌头》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爰,下阙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二)阅读下面这首曲,完成23-24题。(5分)

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23.这首曲的作者是___________。前三句写潼关的雄伟气势。以“__________”字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以“___________”字形容黄河之水奔腾澎湃,写出了潼关的险要,然后用“山河表里”一语收住,暗示它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由此自然引出下一层的感慨内容。(3分)

24.如何理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一句?(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更多相关推荐:
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熟读美读课文理解绝拿强更痴等词2赏析雪后奇景体味白描手法3解读张岱的精神世界教学重点赏析雪后奇景体味白描手法教学难点解读张岱的精神世界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四幅西湖风光...

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看雪教学实录学习目标1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感悟张岱超凡脱俗的雅趣和深沉的故国之思2品味写景语句体味小品文于细微处见情致的特点3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积累更挐沆砀焉得强等文言词学习重点品味写景语句体味小品文于细微处见...

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璧山中学荣碧梅一教学目标1熟读美读课文理解崇祯拏更毳芥等字2赏析雪后奇景体味白描手法感受天人合一3知人论世解读张岱的精神世界二教学重点赏析雪后奇景体味白描手法感受天人合一三教学难点知人论世解读...

《湖心亭看雪》教师使用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熟读美读课文理解绝拿强更痴等字2赏析雪后奇景体味白描手法3解读张岱的精神世界二教学重点赏析雪后奇景体味白描手法三教学重难点解读张岱的精神世界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人常说上有天堂下有...

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看雪德阳九中王俊尹学习目标1利用注释或工具书借助旧知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2理解白描手法及融情于景于事的写作特色并说出其作用3用普通话准确地朗读并背诵课文4感悟作者雅趣和孤高自赏情怀学习重点学习融情于景于事...

湖心亭看雪

威远县城北初级中学八年级上册语文学科电子教案

《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看雪》,内容附图。

相逢是首歌 湖心亭看雪

相逢是首歌我的湖心亭看雪教育叙事初二下册第五单元有这样一篇小品文湖心亭看雪这篇小品是张岱的代表作品出自回忆录陶庵梦忆写于明王朝灭亡以后作者将对故国往事的怀恋都以浅淡的笔触融入了山水小品全文不到二百字融叙事写景抒...

湖心亭看雪

二阅读分析从武林门而西望保俶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zho船桨这里作动词划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

湖心亭看雪

八年级导学案29湖心亭看雪导学案设计者八年级语文组学习目标1利用注释或工具书借助旧知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2理解白描手法及融情于景于事的写作特色并说出其作用3用普通话准确地朗读并背诵课文4感悟作者雅趣和孤高自赏情...

《湖心亭看雪》教学案例

文言文教学中的对话阅读湖心亭看雪教学案例案例背景文言散文古雅蕴藉博约精妙因此文言文教学也就是传承民族文化提高语文素养的主要载体从八年级开始文言文的篇目增加了一倍但文言文的晦涩难懂让许多学生望而却步传统的字字落实...

《湖心亭看雪》教学实录及教学设计

湖心亭看雪教学实录一导入走进文本师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天堂般的杭州有美丽的西湖大家去过西湖吗有几个同学说去过一生起来简单说了说自己所看到的西湖景色但说得很粗略师鼓励没关系老师可以帮你重拾你的记忆师今天我给大家...

湖心亭看雪感悟(4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