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感悟 以读促悟

时间:2024.4.20

读中感悟以读促悟

读中感悟 以悟促读

人教版五年级《泊船瓜洲》教学设计

姜家镇小 宋良荣 150xxxxxxxx 【设计思路】

古诗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诗翻译只是帮助学生感受诗情、领略诗意、品尝诗味的一个途径,不应该是小学古诗教学的主要内容,更不是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这是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因此,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改变了古诗教学的设计思路,要在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在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的探讨中,完成了教学任务。这种设计,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一个参与者、合作者。

古诗词教学就要有诗的语言,诗的氛围,诗的感情,营造诗意的课堂。诵读是不可替代的融通语言和精神的言语感知活动。学习一首好的古诗,不仅使学生弄懂字面的意思,了解其主要内容,还必须“入境”,教师只有把“读”贯彻整个教学过程,并在学生吟诵时加以启发他们进行联想或想象,这样才可领略诗的意境美,语言美。

课堂上,可采用齐读、指名读、自由读、男女生合作读、师生合作读、赛读等不同形式的朗读。不仅读的量大、面广、层次分明,而且充分地发挥了读的功能。从感知诗意到体会诗情,从感悟诗像到抒发胸臆,教师十分重视朗读的指导。遵循学生学习规律,提出“字正文顺”到“有节有奏”,从“读出味道”到“抒发情感”,逐步提高朗读要求;运用范读、师生合作读、评价读、激发想象等手段进行具体的朗读指导。

【教材解说】

《泊船瓜洲》一诗,据说是诗人应召自江宁赴京任翰林学士,途经京口而作,是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五年级上册第二组第五课,末句感慨仕途多险,前途未测,

表示的是再次赴京荣遇之际,对仕途没有足够信心之时,所有的乡情仕意。当然,对于小学生而言,这一点可以不必深究。如果从诗的字面上看,可以说,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思乡诗。全诗的大意是: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州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通篇立意亦含蓄悠远。

五年级的学生正处在教学的末尾阶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说是关键时期。而我们班的学生不但存在着现阶段学生的问题,同时还存在很多自身的问题,如知识面不够广,学习兴趣不浓厚,学习习惯差等,因此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学生的引导以及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培养。

在课堂上我主要采用师生对话的形式,把问题细化、简单化,步步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在读中理解、感悟,通过理解和感悟诗歌,进一步促进朗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识“泊,还,绿”等生字,注意多音字的读音。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用自己的话试着说出诗句的意思,感受并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中的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读的方式理解诗歌,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难点】

通过创设矛盾情境和渗入背景知识体会王安石“欲还而不能还”的矛盾心境,进而认识到王安石“心系国家社稷,劳苦百姓”的高尚品质。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背景资料、PPT课件

【教学流程】

一、 认识诗人,导入诗文(2分钟)

㈠复习旧知,引出诗人王安石。

⒈提问:同学们,这个学期我们学过哪几首古诗?

(题西林壁 宋·苏轼;游山西村 宋·陆游;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⒉串语:真棒。说明大家课后都有复习过,才会记忆这么清晰。那今天我们就再来学一首古诗。

[设计意图:教师的教学行为不能以教为教,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可以巩固学生之前所学的内容,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

二、 解题读诗,读通读准(5分钟)

1. 串语:请同学们把老师发给你们的纸拿出来,大声地把今天我们要学的古诗题目读一读。

2. 提问: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泊:停泊。瓜洲地名。(解题)

3. 串语:作者在瓜洲究竟看到了些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诗歌。请同学们认认真真的大声朗读古诗,争取把每个字音都读准。

4. 检查反馈:指名朗读,纠正读音。

5. 串语:这首古诗中有很多的多音字,很容易读错的,让我们一起来巩固一下。(穿插多音字选择练习)

泊(bó pō) 间(jiān jiàn) 重(zhòng chóng) 绿(lǜ lù) 还(huán hái) 数(shǔ shù)

6. 要求:齐读古诗,巩固字音。

[从题入手,开门见山。通过解题设置新的疑问,引导学生进一步去探索。通过一读解决字词,为再读打下基础,同时穿插字音练习,及时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又能拓宽学生知识面。]

三、 再读古诗,初知诗意

1. 串语:接下来请同学们借助是个下面的注释,再读古诗,看看能读懂什么?

2. 要求:借助注释,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古诗的大意。

(京口与瓜洲只有一水相隔,钟山也只是隔着几座山。春风尚且能够一年一度地吹绿我的家乡,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乡的旅程呢?)。

3. 串语:是啊,明月呀,你什么时候才能照亮我回家的旅程呢?作者在这里,以“明月”寄托了对家乡的一种思念,我们把这类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叫意象。请同学们回忆下,在学过的古诗中,也用明月作为思乡情感寄托的古诗有哪几首?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4. 提问:好,下面我请一位同学把刚才几位同学所说的连起来说一说。

5. 反馈:齐读课文。

四、 诵读古诗,体悟情感

㈠ 串语:诗人用明月寄托了自己————?

(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提问:是!那么课文那一诗句最能体会作者的这种思乡之情?

(明月何时照我还?)

提问:是的,明月何时照我还。尤其是哪个字深深流露出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仔细找一找。

(还。)

提问:“还”是什么意思?

(回家的意思。)

串语:恩,回家的意思,你看诗人都急着想回家了,说明他对家乡很思念。 让我们一起把这句诗歌一起读一遍,体会下这种思乡之情。

㈡ 提问:那王安石为什么这么想念自己的家乡呀?(当学生回答不出时放到课文中,把整首古诗读一读)

(因为家乡很美?)

提问:恩,家乡很美,美在哪里,你能找出证据来证明王安石的家乡很美吗? (春风又绿江南岸。)

提问:恩,哪个字让我们感受到了“美”,你来说说。

(文中的“绿”字写出了家乡环境很美。)

提问:哦,那你说说绿字什么意思?

(吹绿了。)

提问:是的,吹绿了,即使动词又是名词,而且绿色代表着什么?

(活力,生机,希望,憧憬,把原本无形的春风通过吹绿两岸的花草而变得有形。)

提问:是呀,春风和煦,到处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你是否能想象一下。(给10秒钟,让学生体会)。那你们能用几个词语来形容一下春天这美丽的风景吗?

(春暖花开,春意盎然,百花争艳,百花齐放…...)

串语:谁还能用你美妙的声音把这种美丽的感觉读出来的?

生甲,生乙。

串语:老师也能从你们的朗读中体会到了那种勃勃的生气。

㈢ 提问:除了家乡美丽的风景吸引着王安石回乡,还有没有别的原因?

(家乡很近。)

提问:你怎么知道的?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提问:你太棒了,王安石现在离家很近呀,因此他特别想回家。既然王安石的家这么美,又这么的近,为什么他还会发出“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感慨呢? (因为他要去变法。)

串语:是的,我们先来看一段文字:王安石(1021~1086) 北宋大臣。原籍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生于临江军(治今江西清江)。字介甫,号半山。宋神宗熙宁二年,由江宁知府被任命为副相,主持变法,对巩固朝廷统治,增加国家税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王安石第一次变法成功以后,却因得罪大地主利益,遭到朝臣反对,被罢相,回江宁任知府。第二年春,再次被召升任宰相,主持变法。这首诗写于王安石第二次拜相时所作。

提问:那王安石可不可以先回家下,让后再去变法呢?

(不行,可能皇帝急召,王安石迟一分钟到,百姓就多受一份苦。) 串语:说明王安石——

(王安石心系国家社稷,劳苦百姓,他要去变法。)

串语:是的,王安石心系江山社稷,劳苦百姓。此时的王安石必须以大局为重,所以他不能回去,可是他确实很想念自己的家乡,因此写下了这首古诗,以表达自己的情感。

串语:王安石的家如此之近,可是他却无法回去,无奈呀,无奈!—— (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的家如此美丽,遍地鲜花,绿意融融,可是他却无法回去,无奈呀,无奈!——

(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心系国家社稷,劳苦百姓,舍小家为大家,期盼着早日变法成功回到故乡,因此他对月发问——

(明月何时照我还?)

(引导学生体会王安石心系江山社稷,劳苦百姓,此时的无奈之情,想家而不能回的无奈,更加体现王安石回家之心切,想家之迫切。)

串语:接下去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收获,再来读读这首古诗。

反馈:想不想把这首古诗背下来,试试看(指名,小组,齐背)。

[设计理念:新课标指出,在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地位是:学生是主体,老师是辅助者,引导者。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对话的形式,以问引导,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答案,而且对话的形式可以拉近学生跟教师之间的距离,真正达到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目的。]

五、总结课堂,布置作业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古诗《泊船瓜洲》,感受了江南地区春天的美丽,体会了诗人王安石的忠君爱国,以及思乡之情。课后请同学们,把古诗《泊船瓜洲》背诵下来。

【教后反思】

前期的准备是令人满意的,教案也是集合了多名语文教师的心血,但是在上课的时候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分析原因有以下几点:

⒈语文的教学都离不开读,况且这堂课的教学重难点就是通过朗读来感悟诗歌,通过感悟来促进朗读,读是主要的任务,但是在操作中却忽视了这一点。整堂课读的时间加在一起仅仅五六分钟,没有给学生充分的读。

⒉在仅有的几次朗读中,没有做好情感的铺垫,感情没有到位,特别是当学生投入的时候,老师没投入,甚至有些事会以一些小问题打断学生的情感升华,使得朗读的效果打折扣。

⒊教师的语言比较单一,过多的分析使得学生都沉浸在听中,没有能尽情的去投入朗读。

⒋范读对学生能起到引导作用,但在教学生教师没有能做到范读,也没有能利用外界的资源,如多媒体进行范读知道,也没有能利用学生的范读进行指导,因此在朗读指导这一块内容上是很欠缺的。这也使得这堂课的朗读效果打了折扣。 ⒌教师的应变能力还有待加强,当学生提出你预想之外的问题时,我就慌了手脚,总想把学生引导我原先教案所设计的上面去,即便学生的这个提问是合理的,我就怕会出现什么意外,不可收拾。


第二篇:以读促思 读中感悟


以读促思 读中感悟

——《船长》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江苏省盐城市大冈小学 朱荣山

【教材简介】

本文叙写了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遭到“玛丽”号大轮船猛烈撞击后即将沉没时,镇定自若,指挥60名乘客和船员安然脱险,自己却屹立在船长岗位上随着客轮一起沉入深渊的故事,展现了人物忠于职守、舍己为人、视死如归的高大形象。

【目标预设】

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哈尔威船长在四次命令中所表现出来的临危不惧、沉着果敢、镇定指挥、以身殉职的高尚品质和忠于职守、先人后己、保护弱小的做人之道。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叙事写人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及惊心动魄、悲壮感人的场面描写。

【教学重点】

理解哈尔威船长在生死关头,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亡留给自己的舍己为人的精神和尊重妇女、爱护儿童的人性美。

【教学难点】

体会、感悟船长的风采、精神。

【设计理念】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学中应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遵循这一教学理念,本课教学将着眼整体,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领学生在比较与联系中自主探究,在朗读与静思中深刻感悟,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强化语言实践,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读中体验。

【设计思路】

复习导入,揭示目标——聆听命令,感悟人物——创设情境,激情品味——总结升华,拓展提炼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及要求】

读通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雨果的经典作品《船长》,(学生齐读课题)船长哈尔威已经在你的心中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要求学生用文中或其他成语进行刻画。)

是呀,一位面对死亡镇定自若的船长,一位忠于职守的船长,一位舍己救人的船长已经深深印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上,这一课让我们走进文本,研读雨果给我们带来的感人的故事,聆听船长的声音,再次感受船长的崇高精神。

[设计意图:将学生带入文本,找到学习的线路]

二、聆听命令,感悟人物 (一)播放录音,品析第一次命令

1、船长的声音:“大家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它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60人全部救出去!”

船长是怎样下达这个命令的?(大声吼道)为什么要这样说?(因为当时局面混乱)

出示第2自然段,突出当时混乱的场面,体会哈尔威是个怎样的船长?指多名学生朗读“顷刻间??海水猛烈地涌进船舱。”从“奔跑着、呼喊着、哭泣着”体会当时的混乱场面,所以船长要大声吼道。

此时此刻,如果你就在这船上,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灾难,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学生畅所欲言)而船长最先想到的又是什么?

2、指名读船长的命令,除了大声吼,你还能听出船长怎样的语气?(果断、不可违抗??)船上只有60个人吗?(不是,实际上船上有61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读到这里,你是什么样的心情?(感动、敬佩,船长已经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了)

3、指导朗读,带着这种敬佩再读船长的话,相机板书:镇定果断 舍己救人。

[设计意图:创设出一个能让学生深入到文章中去的情境,激发学生设身处地地站在他人的立场去思考,去体会人们(不仅是船长)的各种表现,从而真正走进文中的世界,和文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随着阅读的逐步深入,船长的英雄形象也必然会在学生心中渐渐高大、丰满起来。]

(二)播放录音,品析第二次命令

1、播放船长的第二次命令:“哪个男人敢走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

作为船长,他的职责是保护乘客的安全,而此时,哈尔威为什么要下这样的命令?学生回答,出示第5自然段,边读边悟。甲板上情况用哪个词语形容?(一窝蜂)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你从这些词句中读出了什么?(险些把小艇弄翻了;拼命维持秩序;简直像疯了,乱得不可开交)(情况紧急,可能船毁人亡,千钧一发)

2、个别朗读船长的命令,读出威严与震慑力。

船长下达这个命令的原因是“诺曼底号“展开自救的时间十分紧迫,仅仅??(学生续)

3、分角色读船长和船员的对话

怎么读?(快速而有力)为什么?(提醒学生快读,急促而有力,争分夺秒)从这段话你又看出这是一名怎样的船长?相机板书:果敢机智 关心妇女

这段对话仅仅是船长和船员在对话吗?(不是,其实是每个人都想知道的情况,每个人都因此而真切体会到自己处境的危险??)

4、轻声自读22~~25自然段

出示相应内容,学生认真地读,问:命令下达后情况怎样?课文中有一个成语可看出(井然有序)为什么人们会自觉听从哈尔威船长的话?

出示“???大家沉默了,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指名朗读,问:伟大的灵魂指什么?他的意志指什么?

有人说男人是怕被打死才守秩序的,你认为呢?船长会开枪吗?为什么?人们遵守秩序的原因是什么?(被船长的言行所感染、所震撼,没有人会违背他的意愿)

出示“哈尔威巍然屹立??一切似乎都在听从他的调遣。”配乐,老师范读。学生也跟着音乐朗读一遍,感受船长巍然屹立的高大形象。出示船长站立船头的图片,逐渐高大起来。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对话来体会船长的威严镇定,临危不惧。通过朗读,让学生在思维的撞击和课文的诵读中,对课文内容的深刻领悟,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升华。]

(三)播放录音,品析第三次命令

1、播放船长的第三次命令:“快救克莱芒!”

问:这句话体现出哈尔威是怎样的人?(板书:关爱孩子)

小结:在自救整个过程中,哈尔威船长始终没离开自己的岗位。为了乘客和船员的安全,他临危不惧,视死如归。

三、创设情境,激情品味

1、师反复吟诵:“20分钟到了,轮船沉没了,船头先下去,很快船尾也浸没了??”如果你就是“诺曼底”号上的乘客,此时已经被救上了“玛丽”号巨轮,可回头望去??(生有感情地读)如果你是“诺曼底”号上的船员,你们在船长哈尔威的指挥下,挽救了所有乘客的生命,此时你们也脱离了险境,可回头望去?? (再指名读)如果你就是那个见习水手克莱芒,在船长的关爱下,此时也已经脱离了险境,可回头望去??(指名学生再读,反复体会船长的人格伟大)

2、出示哈尔威船长,逐渐放大!同时播放音乐,请一名学生声情并茂朗读第29自然段。

师:看着船长渐渐消失的身影,这一刻你的心里又会有怎么的疑问呢?讨论船长为何不自救?(老师作适当补充:哈尔威船长为了履行自己的职责,为

了与诺曼底号共存亡,他选择了死亡。这是他个人的美好品质,我们要学习这样的精神,但是,更提倡珍惜生命,能获救的情况应该自救)

3、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指名朗读

师导:船长哈尔威多么崇高,多么伟大,大作家雨果在文章的结尾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同学们,这样的英雄怎能不激起我们的情感,

那么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对哈尔威船长表达你的心声吧。

播放音乐,学生根据作业纸的提示写出心中想要说的话。

学生交流心里话。

[设计意图:品味船长随着船下沉时的情境,感受当时人们的心情,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写出自己心里想说的话,珍视学生在尊重文本价值前提下的富有个性的、独特的感受,从而引导学生体会船长人性的美,为他的人性美而感动。]

四、总结升华,拓展提炼

1、师总结:是的,面对生死的考验,我们看到了人们的害怕,看到了人们的惊慌,但,在船长哈尔威的身上,我们看到的却是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看到了他的英雄本色。板书:(忠于职守 履行做人之道)

全班学生齐声呼唤船长的名字——哈尔威船长!

2、布置作业

(1).查查大作家雨果的资料,读读他的有关书籍。

(2).背诵课文中感人的片段。

[设计意图:夯实学生的语文积累,在感悟人物品质的同时获得的享受。]

板书设计:

镇定果断

船长 舍己为人

忠于职守

更多相关推荐:
以读为本 读中感悟

以读为本读中感悟新修订的小学语文大纲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由此可见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活动应该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教师要在指导读上下功夫以读代讲让...

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以读为本读中感悟小课题研究计划南昌市铁路第一小学卢汉妹一课题的研究背景发现问题的过程个人条件学生现状调查语文教学的以读为本的观念已深入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的心中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让学生充分的读让他们在读中感在读中...

读中感悟 读中激情

读中感悟读中激情我站在铁索桥上说课稿叶圣陶先生曾说读书心有境入境始为亲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读中感悟读中激情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遗迹单元的我站在铁索桥上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

以读促讲 读中感悟

以读促讲读中感悟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读中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那么到底该怎样指导朗读才能真正做到以读促讲读中感悟呢在近期的语文教学中我...

读中理解 读中感悟 读中积累

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积累秦兵马俑教学设计塔山镇中心小学李芹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2学科语文苏教版五年级下学期3课时24学生课前准备兵马佣图片教师课前准备通过百度搜索引擎查找收集有关秦兵马佣的图片视频以及有关知...

从读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从读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贵峁完小郭新娥20xx317感悟就是人们对自然与社会中的人事物景的内蕴产生的一种顿悟性认识感悟能力是学生的一种基本素质心有灵犀一点通所指的其实也就是感悟能力感悟能力的高低与一个人的智商与...

在朗读中感悟

在朗读中感悟检阅教学案例与反思江夏区第二小学甘晓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读中感悟,读中熏陶

读中感悟读中熏陶崇文街小学郭雪晶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朗读的效果所以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一语感从引导起步善于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感受欣赏认识语言的音乐美如小...

以读代讲 读中感悟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以读带讲读中感悟这既是学生自主体验的表现也是学生获得真知的过程自己劳动所得感...

读中感悟探究生成

读中感悟探究生成山谷中的谜底教学设计江苏省如东县掘港天一学校唐淑梅教学内容山谷中的谜底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苏教版第十二册第17课的一篇感悟人生哲理的优美散文作者通过记叙加拿大魁北克山谷的一个奇异的...

浅谈语文教学“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的教学理念

浅谈语文教学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的教学理念王慧丽新一轮的课改明确提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该让朗朗的读书声回归于学生本身其强调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注重以读为本大教育家叶圣陶特别提倡导文章是读出来的教学理念读是理解和积累语言...

怎样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

怎样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槐树小学李经平感悟感知而领悟在读中领悟就是把读书与思考结合起来学生对课文有所领悟有利于逐步形成阅读和表达的能力是谓善教者授其法也小学课文都是经编者精心推敲选择的佳作均有启智育人的作用因此在...

读中感悟(4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