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追风筝的人》有感——为你千千万万遍

时间:2024.5.2

为你,千千万万遍

——读《追风筝的人》有感

当我第一眼看到这本书时,我以为它所描绘的一定是天真无邪的孩童追着风筝在明媚的阳光下无忧无虑地奔跑,但不曾想这本书讲述了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的阿富汗一个富家少爷和仆人孩子之间的友谊故事,在这跌宕起伏的情节中充满了家庭、背叛、愧疚等因素,为读者塑造了一个悲伤的背景。

作者卡勒德·胡塞尼以风筝为主导线,贯穿全文。斗风筝比赛是阿富汗古老的冬日风俗,就是割断对手的线,相信很多读过这本书的人都会被其中哈桑所说的这句话感动:

他朝我转过身,有些汗珠从他额头上流下来,“我骗过你吗,阿米尔少爷?”

刹那间我决定跟他开开玩笑:“我不知道。你会骗我吗?” “我宁愿吃泥巴也不骗你”。他带着愤愤的表情说。

哈桑把阿米尔当做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人,无论阿米尔要求他做什么,他不会拒绝,也从未拒绝过阿米尔任何事,把阿米尔所指示他干的坏事全都一人承包了。“为你,千千万万遍”这是哈桑为阿米尔捡风筝时说的一句话,又有多少人被这句话感动了呢,可以这么说他的这一生都在为阿米尔默默无闻地付出。

阿米尔在这本书里面是一个很复杂的人物,他对于哈桑并没有同伴之间的同甘苦共患难的精神,反而觉得哈桑对他的保护全都是理所应当的,因为存在着种族观念“我是普什图人,他是哈拉扎人”,所以

从来没有认为哈桑是他的朋友,尽管每天都在一起玩耍。他还自私地希望爸爸别给哈桑买风筝,希望爸爸最疼他。后来哈桑为了保护追到的风筝与阿塞夫殴打,而阿米尔却为了博得父亲的欢心懦弱地逃跑了,没有像哈桑一样为了保护他挺身而出。或许阿米尔和哈桑之间的友情就如同这风筝的线一般脆弱、无法经历大灾大难、易碎不堪。但是在他晚年,阿米尔终于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出于愧疚便历经千幸万苦把哈桑的儿子接回来。

我常常在想是否真的有像哈桑这样一直大公无私为阿米尔付出一切的人,但或许有也是真的寥寥无几吧,现实的社会就是这样的残酷不堪,哈桑为了阿米尔付出了一切,可是结果呢,还不是死于种族歧视的枪下。但是世上却还是有像哈桑这样的人啊,他们心底深处的那抹纯洁之光正是这残酷的世界中唯一能够唤醒人性的光芒。 为你,千千万万遍。

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三次,每一次都在点醒我们不能忘记那种心灵深处的美好。

作者把这本书取名为《追风筝的人》不仅仅是为了怀念阿米尔和哈桑的过去,更是为了表达出风筝或许就是美好的象征吧,而阿米尔连同作者甚至我们这些读者都在不断地追逐着那风筝,向着更美好的明天迈进。

盛姝绛

初三(5)班


第二篇:读追风筝的人有感


读追风筝的人

这本书购于北京西站

是近期购买的唯一一本全价书

从家出发的时候本来是想带上THE SECRET

行李太多

犹豫了一下又放下了

事情办完后直奔西站

八点的车

时间尚充裕

寄存了行李

一家家书屋里找书

想买一本书可以陪伴自己的旅程忘记不快的心情 看了几家都没看上

最后一家书屋看到了这本追风筝的人

知道书名是缘于三杯茶扉页上的介绍

“三杯茶是继追风筝的人之后第二本描写阿富汗地区的故事”

买了之后准备去吃晚饭顺便看看书

再次拿起这本书是昨天要去西北大学培训

怕老师讲的无聊就带了这本书去

一看就舍不得放下

昨晚若不是停电会继续看

早上吃过早饭又拿起看

已看完近三分之一的内容

眼睛累了才放下

阿米尔忍受的那种内心的折磨的痛苦远远大于哈桑皮肉之苦吧

一奶同胞

哈桑把阿米尔当成自己的兄弟

可是哈桑在最关键的时刻那颗懦弱的心打败了自己 那种精神上的折磨

让他想方设法赶走阿里和哈桑

在阿里和哈桑离去的那刻

我眼角湿润

那种忍辱负重的感觉

那种无法言说

不能诉说的屈辱

让我感动

眼泪流下

下午继续看书

我被书里的情节深深吸引

阿富汗遭战乱阿米尔和父亲背井离乡去美国 阿米尔的父亲去美国完全为了自己的儿子 在美国

他不在是拥有万贯家产被人前呼后拥的人了 强烈的自尊心不堪接受救济

考打工维持自己和儿子的生活

在加油站打工

在跳蚤市场倒卖二手货

在这里我看到

人只要有希望就会有办法适应环境生存下去 就像拉辛对阿米尔说的“生活总得继续” 生活总是越过越好的

阿米尔一家也是一样

父亲的生意渐渐好起来

阿米尔也在学业上成绩优秀

在跳蚤市场邂逅了自己的所爱

并且能如愿以偿

但是就在阿米尔觉得幸福的时候

父亲却得了肺癌

倔强的阿富汗人不肯做化学物理治疗直到死去

父亲死去后不久 阿米尔的第一部小说被出版商看中 有了第一部就有第二部第三部

终于在这个行业有了一席之地 自己的才华被认可

生活也得到了很大改善

过上了美国人的生活

所以

有时候是要坚持自己的理想不放弃 是颗金子总会有发光的那一天 说法虽然老土

但是却很受用

看到后面阿米尔被一个电话叫到阿富汗 此时的阿富汗外战停止

苏联退兵

但是内战又起

塔利班控制了阿富汗

而且惨无人道

当我看到哈桑和老婆被塔利班射杀时 我的心情和阿米尔的一样

那种阴阳两隔的无奈

那种不再有机会诉说自己罪孽的绝望 看到这里我合上了书本

不想继续了

12.18

周一的晚上

靠着床沿

借着台灯的光

结束了这本追风筝的人

起初我以为远不如三杯茶好看 看完之后才发现

完全是两种内容

是两种感动

没有完美的人生

阿米尔生活幸福却没有后代 找到了哈桑的儿子

却再也见不到自己的兄弟

再也没机会说出埋藏已久的悔恨 所以人生在世做事情要想想后果 不要遗留太多悔恨

在我失意的时候有个朋友告诉我 宁愿做错也不要错过

我试着在做

到底对还是错

现在我自己也无法评说

更多相关推荐: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追风筝的人讲述的不仅仅是一个关于风筝关于友谊的故事它还关乎亲情人生内心和救赎12岁的阿富汗少爷阿米尔与仆人哈桑一起长大情同手足然而在一场风筝比赛后哈桑为了抢回少爷赢得的风筝遭受了异端份子的强暴躲...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题目追风筝的人读后感正文追风筝的人TheKiteRunner又译追风筝的孩子是旅美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第一部小说也是第一部来自阿富汗作家出版的英文小说小说追风筝的人由第一人称视角讲述了一个身在美国的阿富汗...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简介12岁的阿富汗富家爷阿米尔与人哈桑情同足然而在一场风比赛后发生了一件悲惨不堪事阿米尔为自己的懦弱感到自责痛苦逼走了哈桑不久自己也跟随父逃往美国成年后的阿米尔无法原谅自己当对哈桑的背叛阿米再度...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成长路上我们都是追风筝的人读追风筝的人有感其实再优美的文字都无法描述出读完这本书后内心难以言喻的感触再精辟的语句都无法刻画出书中人物在脑海中留下的挥之不去的生动形象正如作者赛德勒胡赛尼用朴素自然平实不加任何修饰...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一直以来对阿富汗这个神秘而又多灾多难饱经战火的国家充满了向往当我从报纸上的书评上看到追风筝的人这本书的时候便迫不及待的买来一睹为快小说其实是男主人公阿米尔寻找心灵救赎的回忆录阿米尔从小生活在阿富...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为你,千千万万遍--------读《追风筝的人》有感很久没有认认真真地去读一本书了,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读完了这本书,有些情节已经不太清了,但追着风筝的主人公阿米尔和哈桑的身影,依然历历在目。也把同名的电影也看了…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雨过天晴朝阳重现轻轻的抹去昨日的光彩被雨水洗涤了的天空不太明亮却又好苦涩漫步海边追逐昨日的光景心中的惆怅都被叠加在了一起风筝风呀飞在天空中遨游盘旋昨日的回忆尽在眼前就在这样一个早晨我读完了卡勒德...

我们都是追风筝的人——《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我们都是追风筝的人追风筝的人读后感再次看到风筝时已然是七月绿草如茵的空地上几个人在放风筝脸上的笑容宛若夏日雨后的天空我坐下神思有些困倦不知是睁眼之时还是闭眼之时我望见一片瑰丽的苍穹灿烂的云朵中是成片的风筝如同飞...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为你千千万万遍Foryouathousandtimesover本该尊重原著但中文版的为你千千万万遍让我无法割舍汉字的叠音本能的具有让悲伤和伤感变的绵长的作用而这绵长的色调奠定了Thekiterunner的情感主...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为你千千万万遍追风筝的人读后感合上书耳畔似乎还回荡着哈桑的那句话为你千千万万遍追风筝的人讲述了阿富汗的一位少爷阿米尔与他的仆人同父异母的弟弟哈桑从小到大的生活经历他们本来情同手足然而在一场风筝比赛后发生的那件悲...

读《追风筝的人》的感想

读追风筝的人的感想故事的起源在阿富汗的喀布尔主人公阿米尔是个富家少爷12岁那年阿米尔和仆人的儿子哈桑参加了阿富汗传统的斗风筝比赛阿米尔将对手通通打败然而要赢得最终的胜利还必须追到被他最后割断的风筝哈桑是当地最出...

追风筝的人 读后感

断了线的风筝残忍的救赎如果有那么一本书看到一半揪痛人的心让人不忍再看下去即使强忍看完也不敢再看第二遍那就是追风筝的人不仅因为在塔利班残暴统治下的血腥恐怖的生活还有那无比揪心的救赎我看见一个成年人在一群尖叫的孩子...

追风筝的人的读后感(3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