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成长,追求进步

时间:2024.4.20

感悟成长,追求进步

人人追求进步,向往成功,是因为进步的过程是艰辛的,成功的果实是甜美的,成功的背后更是辛劳和汗水。这次,我有幸参加了骨干教师研修班的培训学习,在为期两年的培训期间,我聆听了专家的讲座,考察了一些知名学校,也观摩了一些优质课,并且自己也通过开课、作观点报告等途径与其他优秀教师进行探讨交流,使我收益匪浅。因为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在实践中出现的一些困惑和矛盾,在这次培训班上不仅能让我聆听专家的见解,同时也让我学到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对于我转变观念,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下面我就本次培训结合自己对当前教育教学实际,从教师对学生的爱、教师的终身学习和教师教学方法的优化三个方面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一位哲人说:“写在纸上的爱,一个早晨就可以读完;说在嘴上的爱,一转身就能忘记;而惟有教师和母亲的爱是写在大地和天空,永远和永藏在心底的。”教师的爱是教师对教育事业、对学生的尊重、关爱、信任和平等的态度。它浸润在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如果教师没有了爱,就没有了真诚,任何模式、任何方法,都是无效的,不管它有多新;如果教师没有了爱,就没有了责任,任何语言都是苍白的,不管它有多美。

说实在的,自己怎么也想不到会把“师爱”作为本次培训学习体会的第一块内容来加以小结,因为它在当前新课程热中毫无“新”意,但思之良久,她是永恒的、最为实在的,一位没有杜威那么有“名”的教育家给了我莫大的启迪。

近代教育家夏丐尊先生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说过这样一段话:“学校教育到了现在,真是虚幻极了。单从外形的制度上、方法上,走马灯似地变更迎合,而于教育的生命的某物,从未闻有人培养顾及。好象掘池,有人说四方形好,有人说圆形好,朝三暮四地改个不休,而池的所以为池的要素的水,反而无人注意。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 综观当前教育态势,关于“师爱”虽远没有到夏老先生所提到的无人培养顾及的地步,但立意不高,甚至与“不要体罚与变相体罚”相提并论,如果学校真正把“师爱”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有机组成部分,那么我们一大批中、老年教师就多一份与年青教师平等竞争的机会。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们可以从许多社会调查中知道,许多学生认为“好教师”的条件是:理解、尊重、宽容、平等、关怀、给予和责任。倘若失去了理解,爱便显得盲目和无知;倘若失去了尊重,爱就会变得支配和控制;倘若失去了宽容,爱就变成苛求;倘若失去了给予和关怀,爱便显得空洞和苍白;倘若失去了责任,爱就是轻薄的。 关心和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高尚的道德情感,是教育获得成功的基础。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师爱是激发学生奋发成才的巨大教育力量,是沟通师生关系的纽带。伟大师爱的影响将成为学生道德情操的重要组成部分。爱,是师生之间情感最有力、最贴切的连接点。俗语道:“亲其师而信其道。”孩子怎样才能“亲其师”,我想一个教师只有尊重、信任、关心自己的学生,才会被自己的学生“亲近”,因而“信其道”。只有关爱学生才可培养学生高尚与进取之心,才能创设愉悦的学习环境,从而获得教育的真正成功。教育,首先是师生之间的人际交往,既然是人际交往,那么就应该注重交往的技巧和策略,关爱学生就应该注意关爱的方法、关爱的艺术。怎样来关爱学生呢?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理解。

1、关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让学生抬起头来。

爱的前提是尊重。作为老师,既要充分认识“十个指头不一般齐”的客观存在,又要以“手心手背都是肉”的爱心对待每一个学生,感情上贴近,人格上尊重,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尊心。尊重学生,无论优生和差生,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不唯我独尊,那么师生关系就会水乳交融,学生也就会紧紧团结在教师周围。马卡连柯曾经说过:“如果有人问我:我怎样用简单的公式概括我的教育经验的本质时,我就回答说:‘要尽量多的要求一个人,也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尊重学生,就应该给学生充分的信任和鼓励,让每一个孩子抬起头来!教师对学生的关心爱护,应该像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而不是夏天的风和雨,来得猛,去得快,反复无常。教育,是用教师的人格去影响学生,使学生受到熏陶。这种影响应该是长期的、细腻的。教师通过自己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让无论是优生还是差生,守纪律的和调皮的都能体会到深沉、博大的师爱。

2、关爱学生,就要给学生充分的信任。

充分的信任是激发学生发挥巨大潜力的动力源泉。《读者》20xx年第7期有一篇文章《人生的偶然》讲述了一个16岁女孩,在初二时成绩中下,后采用不正当手段考取了全班第一的成绩,其他同学怀疑她,但老师却表扬并鼓励了她,老师的信任使她发疯似的学习,并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一年后,考上重高,三年后,考取北大。身为人师的我们不要以为自己的眼睛就是“火眼金星”,能够洞察学生的一切,乃至一生,先入为主地判定学生在自己心目中的印象,然后冷落他(她)、甚至嫌弃他(她)。对学生的信任、鼓励,就如同温暖的阳光,会使“奄奄一息”的“小树苗”重新焕发生机,健康成长。

3、关爱学生,就要多角度评价学生。

“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换一个角度,每个学生都是第一”。发现学生的优点,给予赞扬,将会给学生带来积极的情感体验,促使他们进步,莎士比亚说:“赞美是照在人们心灵上的阳光。没有阳光,我们就不能生长。”乌申斯基说:“儿童憎恨的是任何时候也不能从他那里得到表扬和承认的教师。”“赠人以言,重于赠金;伤人以言,重于剑戟。”“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渴望被别人赞美、表扬和欣赏。”儿童是孩子,他们的这种心理更胜于成人,多角度审视孩子,发现他们的优点,给予表扬、鼓励,将极大地促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取得进步和成功。

4、关爱学生,就要民主、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爱是教育的前提,而且这种爱应该是真诚的,应该是教育者真诚情怀的自然流露,当我们自然而然地把“后进生”看作朋友,这些顽皮的“后进学生”也会不知不觉地把我们视为朋友。当孩子与教师产生朋友般的依恋之情之后,点燃学生心中“想做好人”的愿望的火花便是教师实施教育的关键。苏霍姆林斯基告诫教师:“时刻都不要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当老师把自己摆在学生的位置上,体验学生的心理,想想自己是学生、孩子时,也十分幼稚,也曾做过错事。民主、平等地对待学生,不仅要求对学生人格的尊重,而且还包括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充分信任。在教学中,不能再搞“一言堂”,“师道独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他们学习的伙伴、朋友、参谋,是“引导学生追求真理”的引路灯。这不仅是师生形式上的民主、平等,更重要的是思想上的民主、平等。

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精髓所在,一个老师如果不爱学生,那他的技艺再高、知识再丰富,也不可能赢得学生的尊重,更不可能在教育上取得成功。斯霞老师把每一位学生当作自己的亲生儿女看待,所以她赢得了所有学生的爱戴,她的“母爱教育”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推崇;陶行知“四颗糖”的教育故事,是永远流传的教育佳话,从中折射出了他对学生的宽容、爱心,人们由此更敬佩他;当代教育家魏书生的教育思想更是爱的教育的最好诠释!

二、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结合上面所讲,教育上的水是教师对学生的爱,那么,教师如何使这教育之水一年四季都始终保持清澈见底呢?我想教师只有不断加强学习,用自己不断更新的知识去净化这教育之水。因为我们不断在讲,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这“一桶水”就是学生真正能够得到“一碗水”的保证。但相对来说,由于以前相对来说,知识更新速度慢,学科内容和教材相对稳定,加上体制上的因素,致使许多教师多年吃老本,但应付一些教育教学工作有时还显得“游刃有余”。但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更新急剧加快,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承者,如果自身不进行不断的知识更新,就无法完成这一使命。现在人们所说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但对教师这一职业而言尤其如此。教书育人者比任何人都更需要跟上时代的发展,我们教师应成为终身学习的实践者和楷模。

有人曾预测说未来学校是一个学习的社区,是一个学习的村落,是一个提供其所有成员继续学习和成长的组织。学习社区中的每一个人──学生、家长、教师都是学习者。教师是学习村这个开放型社区的组织者、指导者,也是学习者、合作者,在指导学生的同时也获得自身的发展。这也就意味着未来教育,教师角色的重要变化之一是教师将成为终身学习者。因为教师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教育的质量。知识是教师的从业资本,教师同样不能避免知识老化、观念陈旧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方法,就是通过学习来持续不断地更新和充实自己,因为教师的成长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所以教师不但要终身更新自己的观念,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而且要终身磨砺自己的思想品格,积淀自己的人文底蕴,提升自己的整体素质,使自己始终跟上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人们终身学习的榜样。那么教师为谁终身学习?

1、 教师为“育人”终身学习。

作为教师,我们的学习不是一般的学习,而是基于一个教育者的学习,我们最终的追求是育好人,为“育人”而学习是教师的天职。

学习新的教法,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让自己成为“源头活水”,更好地滋润学生渴求知识的心田。从“填鸭式”教学到“探究学习”,从“照本宣科”到“情景教学”、“快乐教学”,无一不是通过我们教师的学习而来的产物,学习心理学、教育学,让我们知道孩子们希望如何开展学习,就有了各种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新型教法和学法,这些学习只有一个目标,就是“让学生学得更好”。

新课程改革还要求我们教师是一个知识型、智慧型的人,有宽广的知识面,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如数学教师除了必须知道课堂中的数学知识外,还必须学习数学与日新月异的生活现象的联系,时时学习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育教师除了必须掌握运动技能外,??凡此种种,没有平时的学习积累是无法做到的。

2、 教师为“育己”终身学习。

我们提倡教师要终身学习,但并非是功利的学习。也就是说教师在学习自身所担任的学科的同时,要接触其他学科,因为新课程要求我们教师有整合的能力。新课程改革能否成功,很大一部分取决与我们教师综合素养的提高。没有教师教学理念的提升,就很难有很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而这一切教师的素质,就是要通过教师自身的学习而加以获得,不仅仅是看几本教育专著,而应该多方面都要有所涉猎。同时教师的终身学习应该从哪几方面着手呢?

(1)、教师品格方面的终身学习。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品格犹如一面无声的旗帜,时时刻刻感召着学生,是教师育人的基石。在教师的品格内涵中,除了那些最基本的、恒久的,如敬业奉献、严谨求实之外,更有许多是需要随社会的发展而充实新内容的,因为教书育人包含着太多的时代要求。教师的职业决定了他所面对的是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少年儿童,他们生活在现代,要适应的是未来,因此他们必然是不断发展且极富变化的,千篇一律的说教根本不可能打动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唤醒和弘扬学生自然天性中蕴藏着的好奇心,就必须做到诲人不倦,真心地关注学生,了解学生,善于用贴近学生生活的,易于为学生所接受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启发引导;教师要不懈地提倡和培育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批判精神,就必须做到宽容和平等,尊重学生,在交往中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观点和选择,鼓励学生对书本或权威进行反思和质疑,包容学生的幼稚和偏激,以讨论的方式与他们交换意见和看法;教师要用心地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热爱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就必须指导学生探索学习规律,掌握学习方法,善于利用各种机会和资源进行学习,尤其要指导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所需的知识和信息。凡此种种,都要求教师要与时俱进,其品格中不仅要有为人师表、自省其身的传统为师之道,还要有能跟上时代发展的内涵。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除了要努力学习现代科学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因为一个人的人文素质直接决定了他对人类、自然、民族、社会的态度,也决定了他的价值观、责任感、是非标准、行为准则等等,而这些正是人的品格中的核心内容。但人文素质的提高是要靠长期不断的人文积累和内化来实现的,所以教师只有抱定终身学习的态度,将自己视为一个不断成长的人和持续的学习者,才能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随时对自己的观念、态度、方法、行为等进行反思和调整,保持为人师表的良好形象。

(2)、教师业务的终身学习。

人们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这“一桶水”就是学生真正能够得到“一碗水”的保证。从教师所教授的专业知识来讲,教师对教材中的知识内容的掌握必然比学生要多、要深、要广,并且更为熟练和精通,但任何学科都是在不断发展的,而教材上的内容却是固定的,且总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局限于教材的“水”仅是一桶死水。教师要能够超越书本知识,给予学生更多的学科发展前沿的新知识、新信息,就必须不断关注学科发展的新动向,并投身于科学研究,用最新的科研成果来支撑教学,提高教学水平,使自己的这桶水成为常新的活水。与此同时,学生也能由此认识到自己所学的科学知识并非是一成不变的真理,而是处在不断的发展之中,自己有责任、也有机会为科学的发展作出贡献。另外从更深的层面来看,教师的教学并非是单纯为了进行知识的传递,而是以知识传递为手段来培养能够服务社会、具有持续发展能力的人,因此,要把教学重点放在让学生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规律,并且学会分析问题和独立思考上。这就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的选择和组织,不但要对所教授的内容融会贯通,能够得心应手地将真理呈现给学生,而且要善于在讲课中留有余地、巧妙设疑,给学生留下疑问和思考的空间,从而引导学生学会寻找真理,使学生得到的这一碗水也成为活水。要达到这一境界,单靠丰富的科学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教师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想象力,富有爱心和教养,具有完善的知识结构,并具有努力付诸实施的责任心。因此教师除了要终身学习自己的学科专业知识以外,还应该广泛阅读,涉猎各种知识领域,尤其要注重学习经典原著,积淀自己的人文底蕴。当然,对理工科大学的教师来说,工程实践经验也是自己业务知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拥有的不仅是一桶水,而是一条源源长流的小河。而这条小河的源头活水,只能来自于教师的终身学习。

(3)、教学方法的终身学习。

教学是一种艺术,教师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职业,并不是有了较高的学术水平就一定能够当好教师的,我想这是不言而喻的,教育工作的特殊性要求我们教师既应是学科方面的专家,又应是学科教育方面的能手。因此教师专业化的实现和教学艺术的提升就成为教师业

务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学习型社会,更需要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实践。

记得有一个启人深思的故事:

有个渔人有着一流的捕鱼技术,被人们尊称为“渔王”。然而“渔王”年老的时候非常苦恼,因为他的三个儿子的渔技都很平庸。

于是经常向人们诉说心中的苦恼:“我真不明白,我捕鱼的技术这么好,我的儿子们为什么这么差?我从他们懂事起就传授捕鱼技术给他们,从最基本的东西教起,告诉他们怎样织网最容易捕捉到鱼,怎样划船最不会惊动鱼,怎样下网最容易请鱼入瓮。他们长大了,我又教他们怎样识潮汐,辨鱼讯??凡是我辛辛苦苦总结出来的经验,我都毫不保留地传授给了他们,可他们的捕鱼技术竟然赶不上技术比我差的渔民的儿子!”

一位路人听了他的诉说后,问:“你一直手把手地教他们吗?

“是的,为了让他们得到一流的捕鱼技术,我教得很仔细很耐心。”

“他们一直跟随着你吗?”

“是的,为了让他们少走弯路,我一直让他们跟着我学。”

路人说:“这样说来,你的错误就很明显了。你只传授给了他们技术,却没让他们自己在实践中获得教训,对于才能来说,没有教训与没有经验一样,都不能使人成大器!”

反思我们的教育,我们的经验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我们教育教学的理想目标,但我从一些介绍美国教育的书刊得知,美国的教育者却认为“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渔场”。因为说“渔”的教育强调了教会学生“捕鱼”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那么,“渔场”的教育则是给学生创造一个宽广辽阔、有风有浪的天地,让他们自己从实践中学会捕鱼。我想这是一个更为先进的教育理念,值得我们借鉴与反思。

现在,新的课程改革注重联系学生生活,加强了课程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联系,力图为学生构件一种“生命化”“生活化”和“生态化”的学习环境。在这一环境中,注重学生的体验与自主探索,让他们在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教学方法的终身学习,就是在扬弃传统的教学观念与方法的同时,不断接受和运用符合时代特点的教育发展观及教学方法,可以说这是学习型社会条件下教师的一项长期而根本的任务。

以往在考虑教学方法时,大多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教师按照自己想教得怎样去设定教学目标,实施教学时也多是以教师的单向灌输为主,学生几乎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这样的教学方法非常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因此教师需要认真地学习教学理论和学习科学,深入地、全面地了解自己学生的情况,潜心地进行教改研究和探索,不断试验新方法、总结新经验,整合出确实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学生的学习状况、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的教学方法。只有当教师真正把教学和研究紧密结合在一起,教学方法的改进才会成为可能。同时由于社会环境不断在变化,学生也一批批在更换,针对不同的学生要用不同的方法,所以教学方法的改进不会是一劳永逸的,教师必须做好终身学习、终身研究、终身改革的准备。

三、山至高处人为峰,海到尽头天是岸

人们在做任何工作时,只要涉及到人,就要按照人的特点去安排和知道工作,才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以人为本既是现代政治理念,也是经营和管理理念。它的实质就是相信人、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让人积极愉快地进行工作,取得更好的效益,实现更大的发展。我想,以人为本表现在我们教育上,就是以教师为本和以学生为本,呼唤人性回归,体现了教育现代化的自由与民主精神。以教师为本就是要相信教师、尊重教师、依靠教师、发展教师,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与生活环境,使教师心情愉快地高效率地开展进行工作,

并在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效益。以学生为本就是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尊重学生成长的规律和合理需要,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使他们学得好,生活的积极健康。

以人为本的实质是突出人的主体地位。贯彻“以教师为本”的思想,就是要突出教师教的主体地位;贯彻 “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就要突出学生学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就是“两个主体”间的合作、服务与对话的过程。

我想以人为本,从教师的角度来说,主要应做好四件事:

1、要负起教育主体的责任。

素质教育对教师的要求不是降低了反而是提高了。它要求我们教师在更高的水平上,更科学、更艺术地发挥自己的作用,以便更加有效的加以教学。并通过自己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帮助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获得了预期的进步和发展,实现了教学目的。但也要求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努力避免副作用,减少无用功,提高教育教学的有效性。检验教学是否有效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学生是否取得了预期的、应有的进步和发展。“预期的 ”是指学生所期望的、教师在教案中设计好的、符合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要求的目标和任务;“应有的”是指学生自己力所能及的、应该达到的“进步和发展”目标。每个学生的基础和能力水平不同,在同一节课中获得的“进步和发展”也不尽相同,只要是取得了自己应有的“进步和发展”就算是有成效的教学。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一定要做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特别是要做符合课改要求的正确的事情,一定要确立正确的预期目标,千万不要固执地坚持自己已有的不良习惯。其实,许多教师 在很多时间里都在为已经不合乎素质教育要求的目标而辛劳。第二,要在已有的质量观的基础上,确立起效益观,要讲究教育教学的效益,要用较少的师生的精力和时间。取得较大的进步和发展。要旗帜鲜明地反对缺乏效果的“奉献”,因为这种“奉献”其实是在耽误学生的进步和发展。第三,每堂课的教学目标应具体化,应特别关注那些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目标。目标具体,措施才有针对性,教学效果才会好。第四,要养成经常反思与总结的好习惯,做到天天反思、堂堂反思。实践证明:经常反思的教师,进步就快;不经常反 思的教师,进步就慢;不会反思的或不进行反思的教师就难以取得进步。

2、 把学生当“人”看,多一些理解与尊重。

因为人人生而平等,每个学生都应得到我们的尊重,不管他是优等生还是差生。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我们之外的一个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就家长而言,儿女不是自己的私有财产,就我们教师而言,学生不是我们的附庸。我们要讲平等与尊重,不讲师道尊严;要讲理解引导,不讲包办代替、强制命令;要讲师生互动,不把学生当作知识填充的容器。我们要于学生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人格,保护学生隐私,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在学生学习的征途上做学生的朋友与伙伴,甚至知己。

人与人之间由于受遗传和环境的影响,我们要正视这种影响,做到“目中有人”,不管他是优等生还是差生,我们教师要把慈爱的光辉洒遍每个角落,要把知识的种子撒播在每一片土地,让我们的学生享受到教育公平的幸福,充分感受到生活的乐趣。

每一个人都有被理解、尊重和肯定的心理需求。我们教师要放下架子,站在学生中间,既当指导者,又当学习者,了解学生身体状况、学习状况和生活状况,研究学生个性特征和心理需求,倾听学生心声,将心比心,以情换情,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感受学生的悲欢离合。要为学生确立一个高尚的人格目标,引导他们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知识渊博的人,能力全面的人,心理健康的人,培养他们成为一个遵纪守法,于国与民有益的人,实现他们崇高理想和远大目标。

3、 要把学生当“未成年人”看待,多关心爱护。

未成年人身心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我们教师要注意抓住他们各个成长阶段的生理、

心理、学习方面的特征,分阶段、有步骤地循循教导,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劳动习惯、文明礼貌习惯,同时注意学生“抗干扰”、“抗挫折”能力的培养,帮助他们走出失败,走向成功,成为“小大人”,形成健全独立的人格。由于未成年人可变性,可塑性最大,我们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去评价学生的成长,而不能用成人的眼光衡量学生,不把成人的标准强加给学生,不唯分数论人,不以一两次错误对学生有偏见,要对学生寄予无限的希望,多欣赏学生,多鼓励学生,鼓励他们超越自我,超越老师。我们的先贤曾言“弟子未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青出于蓝胜于蓝”,这是人类智慧发展的规律。未成年人身体发育不健全,心理不成熟,特别需要关心爱护。教师应该以平和、愉快、友好和鼓励的方式,象慈母对待孩子一样热爱学生,倾注全部的热情。著名特级教师斯霞将自己七十多年教师生涯的经验概括为四个字:童心母爱。也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言:“爱是教育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未成年人正在逐步走向成熟,逐步走向生活,逐步成为一个完全独立的人。教师要教会学生做自己的主人、班级的主人、国家的主人。我们教师要教会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学会学习,实现真正的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同时让他们明白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做一个与时俱进、和谐发展的人,让他们为走向生活成为一个完全独立的人做好准备。

4、 要把学生当“不完美的人”看待,多宽容锤炼。

古人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的不完美,其实是现实规律的。教师要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既要一分为二地看,但更要看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给学生以自尊,给学生以自信,给学生以希望的曙光。不完美的人,表现出个体的差异性,往往是差异才见个性,差异才见特色,差异才见生动。教师要正确地看待差异,因材施教。要根据每个学生所表现出来的生理、心理、接受知识的各种能力、思想品德修养和锻炼身体与卫生保健习惯等各方面的不同特点。我们教师要针对学生这些不同的情况,施以不同的教育。”我们针对不同性格特征的学生,也应该采取灵活而有原则的教育方法。一般说来对具有自卑感或自暴自弃的学生,教师不应过多使用苛责,应当通过启发、暗示、表扬等让他看到自己的优点和能力,增强信心;对于自尊心强或自高自大的学生,教师就不要一再夸奖,但批评时要顾及情面,留有余地,同时抓住上进心,设法使他在学习中看到缺点和不足,以便虚心上进。对于脾气犟的学生要心平气和,避免顶牛;对淘气学生不能过于迁就和温存。 人的不完美,还表现在个体智慧素质的差异。教师要注意发现学生的强势智慧,发挥学生的特长,促进学生成才。在本次培训中,我学习了多元智能理论,很受启发。有的人语言智慧是强势智慧,有的人逻辑数学智慧是强势智慧,有的人音乐智慧是强势智慧,有的人肢体动作智慧是强势智慧。有的人视觉空间智慧是强势智慧,有的人人际交往智慧是强势智慧,有的人内省智慧是强势智慧,有的人自然观察智慧是强势智慧,还有半种智慧是人的存在智慧。人需要发现自己的强势智慧,而教师就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强势智慧,让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让每个学生各显所长,让七十二行,行行都有他们智慧灵光的闪烁。

人的不完美,还表现在易犯错误。许多学生犯错误,往往是出于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好奇心或其他心理原因,而不是品质问题。学生出了问题,教师要认真分析,积极引导,不要不问青红皂白横加指责,痛下杀手。老师要最大限度地克制、理解、宽容、善待学生。英国科学家麦克劳德小时候曾偷偷地杀死了校长家的狗,这在西方是难以原谅的错误。但是校长对他的惩罚是:画出狗的血液循环图和骨骼结构图。正是这个包含宽容、理解的心使他爱上了生物学,并因发现胰岛素在治疗糖尿病中的作用而获得了诺贝尔奖。宽容不是迁就,更不是放纵,而是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学生,用有效的方式去引导学生。要杜绝学生犯错误,教师要善于观现象,看苗头,有预见性,措施落实在前,防患于未然,要做一个“预防站长”,不做一个“救火队长”。

人的不完美,有时也表现在人格上有缺陷。教师对有人格缺陷的学生进行教育要注意情理结合,首先要分析导致人格缺陷的原因,是教育方法不当,是家长行为不正,或是教师的歧视,找到了原因才能对症下药,制订教育策略,其次要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听其言,观其行,逐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完美是人们追求的一个相对目标,我们认为,个人潜能充分发挥并造福于社会就是完美。教师要引导学生志存高远,做一个造福于社会的人,一个相对完美的人。

5、要处理好教师与教科书 、教学参考书之间的关系。

要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教师不要成为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的奴隶,而要成为它们的主人。作为教师,要认真学习领会《课程标准》的精神并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开展创造性的教学。少讲多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少地进行给予式的讲解。5分钟能讲明白的,绝不讲6分钟,学生自己能够研究明白的,教师尽量不要讲,从而把课堂真正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研究,亲身感悟 、体验的地方,而不要把课堂视为欣赏教师讲演、被动静听和接受结论的场所。“多学”我想有三方面的含义: 一是学生的活动多,即学生自己动脑想,动口说、读,动手写、摸、做,动情感受、领悟、体验的时间多, 机会多,也就是得到的锻炼多;二是学到的知识多,信息量大;三是学生的收益多,学习质量和学习水平高 ,学习效益好,也就是学得更扎实更有效,相关素质能够得到更好的培养和提高。“少讲”是手段,“多学 ”是目的。只有“少讲”,才能真的“多学”;只有达到“多学”目的的“少讲”,才是高水平的“少讲” 。讲是为学服务的,究竟讲多少为好,完全取决于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与学习习惯。我们不可能 定一个统一的标准,要以保证学生“多学”为标准来确定讲的内容的多少与时间的长短。只要能保证学生“多学”,教师的讲解越少越好。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关注的重点不再是自己讲得怎样,而是学生学得怎样;教师讲多少、怎样讲、什么时候讲完全取决于学生学的需求。教师讲解只是帮助学生有效学习的手段之一,绝不是全部。创设情境、启发引导、引起研究、组织研 讨、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提供信息、激发竞争等等,都具有同等的重要性。教师教学技能必须多样化。在一节课中,究竟使用哪些教学技能,这些教学技能怎样组合,也完全取决于学生的需要。

6、 要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从“以学生为本”的角度来说,教师应确立起正确的教育观,真心实意地为学生提供他们所需要的服务。要丰富学生的生活。因为当今我们学生的最大问题是生活太单调。单调的生活导致了学生素质的片面发展,单调的生活压抑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欲全面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 ,必须千方百计地丰富学生的生活——这是根本。

第一,“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这句名言深刻地揭示了生活与教育 的关系。具体地说,“过健康的生活,便是受健康的教育;过科学的生活,便是受科学的教育;过劳动的生 活,便是受劳动的教育;过艺术的生活,便是受艺术的教育”。同样,过单调的生活就受片面的教育,过丰富的生活就受全面的教育。第二,进行什 么活动就形成什么素质。生活的表现形式就是各种各样的活动,生活对教育的决定性影响,具体地表现为活 动对人的素质提高起决定性作用。在被动静听的活动中就形成了服从、记忆的素质;在接连不断的考试测验 中,就形成了应试的素质。只有在主动探索的活动中,才能形成发现、创新的素质;只有在经常化的艺术活 动中,才能提升人的艺术修养。第三,学校生活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内容,学生的学校生活的丰富程度和性质 基本上决定了学生的素质发展。现在我们学生之所以普遍具有基础知识掌握和应试能力高,创新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低,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学生的生活太缺乏创新活动和 动手操作活动,就在于学生整天都忙于周而复始地听讲、记结论,以应对接二连三的各种考试。对此,我们教师一定要有深刻的认识,努力在新教材的教学过程中 做到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联系生活现象教

学,为学生创造各种各样的生活经历,让学生得到最大程度的 锻炼。除此之外,我们还要特别注重以下三点:一是依法执教,坚决上好《课程计划》规定的所有课程,对 体育、美术、音乐等课程决不能轻视和对付;二是在学科教学之外,努力为学生创造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组织帮助他们开展各种各样的校园活动;三是要大力开发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资源,通过留作业和提建议的方式进一步帮助学生过既健康又愉快的生活。

7、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都有很大的影响,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不可能有积极主动、生动愉快的学习过程,也难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操作能力等素质。《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改革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 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 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以人为本就要求我们广大教师在教学要为学生创造“在做中学”、“在尝试中学”、“在体验中学”、“在玩中学”等多种学习方式的机会。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态度,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性。同时改变学生总是进行接受式学习的习惯,大力开展研究性学习。改变学生机械模仿的习惯,和单一的向书本学习的现状,创造、设计更多的向生活学习的机会。

总之,以人为本的教育,我们教师要创造宽松、民主、和谐、自由的育人环境,要尊重人、理解人,弘扬人文主义精神,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创新,成为新型的高素质的人才。

更多相关推荐:
成长的感悟

成长的感悟麦地实验小学六1陈子夷在成长过程中会发生许许多多的事情每一件事情都会有所感悟在七岁的那年我深刻感悟到了成功的喜悦从六岁起我就开始学习弹钢琴每天妈妈接我放学的时候我总要吵着闹着要进琴房里看哥哥姐姐们弹钢...

成长的感悟、

成长的感悟青春一个疼痛与忧伤氤氲的字眼那写关于青春的疼痛与忧伤那些青春的心事那些颤动人心的情愫终会在某个偶然的时刻静静的绽放出惊艳的花朵那些悲伤的人那些疼痛的事以及那些忧伤的文字终会在某年某月某天爆发出积蓄已久...

成长感悟

入职感悟人生总会有许多十字路口往往需要勇气去面对选择不舍无忧无虑青涩烂漫的校园生活不舍新奇活泼青春活力的学生时代而又急切地期盼着跨入社会的大门在工作中一展长久积淀的自我带着充分的自信和勇敢的冲动我在回望校园的不...

我的成长感悟

诗意地生活在教书育人中感谢上苍我这一辈子用以谋生的工作正好是我的所爱我拥有着这个世界上最纯洁的一片绿洲我该是这个世界上幸福之人16年的教书生涯如白驹过隙岁月悄然滑过的同时也会给人的成长带来许多的美好和快乐也有着...

成长感悟类作文

主题一成长感悟类佳作展示一盼望破茧成蝶的美丽光影流转众生浮动从那冬天浅浅的碎雪一路走到山花烂漫的缱绻春日我们各自聆听生命的小小变迁一不小心眉梢目间已写满青春年华在常青藤下总有静静的忧郁艳黄的日光晒出影子棕色的纤...

个人成长感悟

个人成长感悟缤纷的画卷在金色的九月里不知不觉展开灼眼的阳光烘烤着空气中弥漫着的植物气味热情的学长学姐们带我们来到喧闹的报名点还有那些拥挤不堪的超市熙熙攘攘的人群家长们匆忙的脚步和溢满了爱的嘱咐叮咛这些都是刚踏入...

个人成长感悟

我的个人成长感悟我无数次的问自己。成长是什么?是个子长高了几厘米,还是岁月在脸上留下的痕迹。是多了几丝白发,还是开始惆怅未来的人生。回忆自己成长的过程,才发现原来成长是一本书,需要用我们一生的努力来书写;成长是…

成长经历与感悟

我的成长经历与感悟在生活中我总希望快乐伴随着成功微笑在每一个青春的季节里我深知有大海的呼唤我就不能让搏击的勇气在海浪中却步有蓝天的呼唤就不能过让纷飞的翅膀在暗云中退化在我的童年时代听父母说我是一个很乖巧的孩子在...

成长感悟

成长感悟拿起笔的时候思绪万千想着这个学期的成长经历我也只有露出苦涩的笑容真的很失败1朋友我自信的认为我就是一个开朗的人而这种人最不缺乏的就是友情从小到大我最不缺乏的就是朋友朋友给予的友情仿佛成了我向着自己远大目...

我的成长感悟

坚持梦想人生是一条坎坷曲折的路总会不断地跌倒也总要努力地爬起来最重要的是要坚持梦想因为这一秒不放弃下一秒才会有希望题记下雨了雨水打在屋檐上啪嗒啪嗒湿漉漉的天气湿漉漉的心情题海中的遨游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前路茫茫亦...

成长感悟

一步步攀登一次次蜕变白马小学邓阳绍记得圣经里有这样一句话人生犹如雅阁的天梯应一步一步的往上爬的确一个人的一生离不开攀登离不开成长爬的过程虽然有些艰辛但当你登顶时你会发现这里将是满江风月春暖花开自参加工作以来从一...

成长感悟

从迷茫中走来与人民小学师徒结对成长感悟白马小学潘伟时间飞逝眨眼间一学期的师徒结对就结束了从最初的无所适从到中途的豁然开朗再到逐步走向成熟这一切的变化源于和人民小学美术教研组长龚宗渝老师的师徒结对在此我要感谢上级...

成长感悟(4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