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化的起点——洋务运动

时间:2024.5.14

中国近代化的起点

-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又称自救运动,该运动从1861年1894年按目标的不同,洋务运动可分为前期、后期两个阶段。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后期以“求富”为口号。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模仿、学习西方工业化的运动,是一场维护封建皇权前提下由上到下的改良运动。洋务运动引进了大量西方18世纪以后的科学技术成果,引入译入了大量各类西方著作文献,培养了第一批留学童生,打开了西学之门;学习近现代公司体制兴建了一大批工业及化学企业,开启了日后中国的工业发展和现代化之路。在甲午中日海战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也随之破产。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成为近代化的起点。

洋务运动的背景

从十三世纪开始,世界的大环境开始发生变化。西方资本主义开始萌芽。农民和手工业者经过长期劳动,积累经验,改进了生产工具,农业得到发展。纺织、冶金等开始出现机器。不仅提高了产量。改变了人与人的关系,分化出各种不同的阶层。在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运动,资产阶级革命,产业革命的推动下,至洋务运动发生时,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已最终完成,人类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这

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这个新时期的主要特点就是整体化和近代化。讲究统一的世界市场,分散、落后的国家不可避免地纳入整体中。近代化就是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专制,这是历史的必然。这也是洋务运动试图走近代化的道理,在世界整体化的趋势下,中国比较被动的卷入。中国没有经过长期的积累,没有经历资产阶级革命。但中国的洋务运动与世界大势是分不开的。它始终为中国打开了近代化之门! 洋务运动的内容

1.经济-创办企业 19世纪60年代后期,清政府统治集团中一部分洋务派官僚为强化地主阶级统治,有限度地采用西方生产技术而创办的近代企业。是中国人采用机器生产经营近代企业的开始。 洋务派的企业全部是官办企业。清政府从1864年镇压了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后,到19xx年,40余年中,相继在上海、南京、福州、天津、兰州、济南、汉阳等地创建了26个制造局(亦称机器局),制造枪、炮、弹药、兵船和修配武器。其中规模较大的有江南制造总局近代军用工业兴起后,急切需要相应的燃料工业、矿冶工业和交通运输业作为进一步发展的条件。同时,军用企业的庞大支出,也非日见窘迫的清政府财政所能继续维持。所以,到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便积极转向经营航运、矿冶、纺织、电讯、铁路等民用企业,期望开辟新的财源。洋务派企业从70年代到清末的40年间,洋务派通过官办、官督商办、官商

合办等组织形式,经营民用工矿企业大约50余处。洋务派经营的民用企业,以商品生产为目的,吸收私人资本,追求利润,反映了早期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这些企业的经营,也在不同程度上对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起了抵制作用。所以,与官办军用企业相比较,洋务派民用企业的创办和经营,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带有积极意义的现象。在中国出现的新的生产方式和先进的科学技术的应用,大都是与这一时期创办洋务派企业活动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因此,从这一意义上说,洋务派企业的经营对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生和发展,在客观上是起了一定的历史作用的。可以说,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大门。

2.文化-文化教育与科学技术 在思想上,它冲破了封建思想体系的牢笼,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洋务思想。洋务运动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培养洋务人才。1862年,在北京设立的同文馆,是中国最早的新式学堂。洋务运动也是中国思想近代化发展的量变阶段。洋务运动更重要的贡献在于从此打破了中国传统的文化观念,使国人不再一味以追求仁人先贤之道为惟一理想,不再鄙视“奇技淫巧”的技术,奠定了“科学”的根基。而且洋务运动让国人重新认识科学技术的重要性,也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国难当头的形势下积极投身科学研究,为祖国的独立与富强作贡献! 随着洋务运动的深入进行,那些达官显贵以办洋务为荣,再不以经商为耻,从根本上动摇了几千年的中国农业文明“重农轻商”的观

念。这是由于时势的发展,洋务派领导人物体会到列强经济侵略的严重性,掀起了以富国富民为主的重商运动,为清朝自强带来新的活力,使中国的现代化商业萌生并渐渐成长。这证明:洋务运动为中国思想的现代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3.军事-军队 中国近代海军开始出现在洋务运动过程中,洋务派提出了“练兵、简器、造船、筹饷、用人、持久”等六条具体措施的“海防议”。 在1885年设立海军衙门,统理海军、海防事宜,推进了海军建设与国防的近代化。其中北洋海军发展最快、实力最强,到1888年,北洋海军正式建军,装备精良,拥有七千吨级铁甲巨舰二艘、巡洋舰七艘、其它船舰14艘 南洋舰队也拥有了二千吨级主力舰四艘,千吨级炮舰三艘;广东、福建舰队共有千 吨级舰艇八艘。四支舰队共八十多艘,这支庞大的海军,居当时世界第四位。洋务运动使清军队战斗力有所加强,对外国的侵略有一定的抵抗力,加速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延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历史进程。

4.外交-外交人才及外交政策

洋务运动中政府开始重视外交,致力于培养外交人才。在洋务运动中, 深感外交人才的极度缺乏,于是于1862年6月开办了“同文馆”,设英、法、俄文三个班,随后又增加了算学、天文、外国历史、地理、万国公法、医学、生理等课程。不仅培养科学技术人才,还培

养了中国的第一批外语和外交人才,从同文馆毕业的学生中有二十八人后来做了驻外公使一级的外交官。从此中国外交官员的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使清政府的外交有了起色。二、提出“以夷制夷”的外交政策,以夷制夷是清朝统治者对外国侵略者的态度从疑忌转向依赖的发展过程中的产物。所谓“以夷制夷”就是这样一种政策:即利用国际关系上的矛盾,联合、利用或 依附某国来对抗另外的国家,谋取实现本国的外交目的。

总结

100年前的洋务运动,是中国人拥抱西方物质文明的一次努力,洋务运动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们在洋务运动期间进行的各项改革,使中国向近代化迈出了可贵的第一步,是中国社会从未出现过的近代化实践活动,这种实践对中国的影响是不可抹杀的。洋务运动是清王朝统治阶级为了谋求封建国家的“富强”而进行的改革运动,在客观上具有一定程度的资本主义倾向。洋务派是这场运动的倡导者和组织者,其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为了应付中国“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以消除“内忧外患”的严重危机。其内容虽然十分广泛,但核心一直是创办军事工业和编练新式陆海军的军事活动。洋务派对清朝军队进行武器和训练的革新,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在中国军事史上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甲午战争爆发后,北洋海军在黄海海战中重创日本海军,阻止了日本侵略军的长驱直入。因此,洋务运动中

的近代军事工业,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国防力量,起到了“御侮”的作用。洋务运动的主观目的,虽然不是旨在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但它引进西方资本主义的生产力,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客观上却冲破了中国封建主义的桎梏,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的发展进程。洋务运动不仅使中国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力,而且间接导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洋务派企业为中国资本主义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并且孕育了新的阶级力量,这些都在客观上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开辟了道路。西学的大量引进和新式学堂的建立,不仅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专业人才,而且也开拓了中国人的眼界,传统的思想观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变。洋务运动把西方近代文明成果呈现在对其茫然无知的中国人面前,使人们开始耳闻目睹和亲身体会这些成果的优越之处,从而逐步澄清了对“西学”的种种误解,由一味抵拒,渐至批判地吸取。盲目自大的心态日见改变,越来越多的国人开始客观地面对现实,承认西方科技的进步,不再反对把“西学“引入中国。

总而言之,洋务运动处于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它对于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及中国的近代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至此,我们不得不承认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起点!

2013级中文(2)班

付 立 强 20133010228


第二篇:为什么说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1]


为什么说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关键词:洋务运动;近代化

洋务运动旧称“同光新政”或“自强新政”,是清政府在同治、光绪年间(19世纪60~90年代)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资本主义的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维护封建统治的“自强”“求富”运动。这场运动虽然以失败告终,但却为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开辟了道路,是中国近代化的开始。

第一,洋务派面对新的形势,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最早的指导洋务运动的近代化思想,这是当时思想领域的一大变革。

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理论中,洋务派把中学和西学的关系解释为“体”与“用”的关系、“道”与“器”的关系、“本”与“末”的关系、“主”与“辅”的关系,进而提出了两者的相对价值,即中学具有精神价值,西学具有物质价值;还提出了两者的不同功能,即中学“治心身”,西学“应世事”。中学和西学的关系,强调中学是本、体,西学是末、用,两者互相补充、不可偏废。这一思想体系中,企图用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力来维护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显得有些不相协调,是一种既肯定西方实用文化又不否定传统中国文化的调和主义文化思想,它敢于承认中学中不足之处,有待用西学来补充,西学确有超越于中学的地方,这实际上是对中国传统伦理价值观权威地位的一种暗示和挑战,也是鸦片战争后中国思想界的一大进步,它使中国人的价值观由“传统人”开始向“现代人”转变。

第二,洋务运动创办了中国第一批军工企业和现代工业,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和管理经验。

洋务运动虽说是一场没有成功的近代化运动,但在30多年的时间里,它取得了一些相当的成果。从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洋务派在各地先后创办了大约20个制造枪炮、弹药和船舰的近代军工企业,40个近代民用工矿企业,还修筑了共计477公里的铁路,架设了沟通全国主要省份的通讯线路数十条,基本上形成了全国的电讯网。洋务企业尽管机械化的程度还很低,各企业内部仍大量使用手工劳动,但它们毕竟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机器和工艺,在生产技术方面发生了空前的大变革,使中国破天荒地出现了现代工业文明的曙光。洋务派创办企业,由于缺乏经验,在经营管理方面走了不少弯路,如张之洞筹办汉阳钢铁厂时,没有仔细考虑冶炼钢铁的原料和燃料问题,便糊里糊涂地向英国订购机炉,结果因所购设备与办厂用矿的矿质不符而无法使用;张在选厂址时为了能在自己的总督衙门看到工厂的烟囱冒烟,硬将厂址定在远离铁矿、煤矿的汉山脚下,这不仅大大增加了煤铁转运的开销,还使选厂址筑厂基多耗了100多万两白银。经过多次失败,洋务派逐渐摸索到了一些办厂经验,并在后来的经营中加以改进。这些经验教训,对稍后出现的民族资本主义的成长大有裨益。

第三,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为近代中国经济转型创造有利条件;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内部所谓的资本主义萌芽只是个别史家的一种情感期盼,离真正的资本主义还十分遥远。西方列强的入侵将西方资本主义的因素带到中国,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洋务企业的兴办以及商品生产的出现,一些地主、官僚和富商也投资于近代工矿企业,这样民族资本主义就产生了。洋务派在创办民用企业时,由于资金不足,采取了招引私人投资的办法,通过“官督商办”或“官商合办”的方式创办企业,这些企业后来或转化为官僚资本,或发展为单纯的商办,成为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这就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开辟了道路。洋务运动打破了中国市场上外国商品一统天下的局面,为中国经济逐渐近代化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同时也延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历史进程。

第四,洋务运动使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发生了变化,使中国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以及 1

新式知识分子逐渐产生和成长起来。19世纪四五十年代,在中国通商口岸的外商企业中产生了中国第一批工业无产阶级。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中国的产业工人进一步增加。同时在洋务运动中还形成了中国资产阶级。新的生产力的产生、新的阶级力量的形成,不仅是对封建社会的冲击和破坏,也为向近代社会迈进创造了条件,客观上也为后来的维新运动和辛亥革命奠定了初步基础。

第五,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外交关系新的转折期,它使中国外交开始向近代化转变。1861年1月20日,清政府正式建立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外交机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总理衙门的成立,意味着清政府开始放弃闭关锁国政策,这是顺应世界形势的变化、适应国际交往的需要的明智之举,后来又在总理衙门之外另设南、北洋通商大臣。这项改革是我国近代外交领域划时代的变革,对于开展近代化事业产生了积极作用。在建立外交机构的同时,清政府派遣了第一批驻外使节,打开了中国通向世界的大门,使中国近代外交出现了新局面。

第六,洋务运动为中国组建和培植了新式陆军和海军,是近代中国筹建国防的开始,为中国军事近代化创造了条件。

洋务运动之初,为实现“自强”目标,洋务派大量购买或制造新式枪炮,组建新式军队,以促进军队和国防的近代化。同时还筹划海防,建立新式海军,到1884年建成了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水师。中法战争中福建水师在马尾遭法军偷袭,几乎全军覆没。战后,清政府决心大治水师。其中北洋海军发展最快、实力最强,到1888年,北洋海军拥有铁甲战舰2艘、巡洋舰7艘、其他船舰14艘。另外,还修建了旅顺船坞和威海卫军港。通过以上的海陆军建设,清军的战斗力和抵抗外国侵略的能力有所增强,延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历史进程。

第七,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创办新式教育的开始,为中国培养了一批近代化人才。 洋务运动创办了一些新式学校,造就了一批具有资产阶级思想的知识分子,在改革封建文化教育制度上打开了缺口,这是洋务运动中举办得最成功、最有远见卓识的一项内容。洋务派在创办近代工业的过程中,为了培养所需的技术人才,摆脱在生产技术上依靠外国人的状况,他们兴办了一批新式学堂,第一次将西方自然科学和工业技术带进课堂,从而培养出我国第一批造船、航海、机器制造以及近代医学等方面的人才。据统计,到1896年止,各地开办学堂34所。到甲午战争前后,各洋务学堂毕业的学生约计1000多人。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洋务派又先后向外国派遣留学生,派遣出洋留学的人数共200余人,铁路工程师詹天佑、飞机设计师冯如以及改良派代表人物严复等均为留学生中的佼佼者。洋务运动中还培养了大批新型知识分子,近代数学家华蘅芳、化学家徐寿和徐建寅父子等人就是在办洋务的实践中成长起来的。

此外,洋务派设立的翻译馆,翻译印发了大量书籍,引进了声、光、电等自然科学知识,这不仅有利于西方近代科技在中国的传播,而且影响了一代进步思想家,为戊戌变法准备了条件。同时,在洋务派所办军事、民用企业的近4万名工人中,还锻炼出了一大批掌握现代大机器生产的技术工人,成为中国无产阶级中早期的技术力量。毫无疑问,洋务运动中锻炼和培养出来的科技人才,为近代中国民族资本的发生准备了条件。

参考文献:

刘保均:《为什么说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xx年第9期。 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第一卷,上海三联书店19xx年。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xx年。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续篇》,北京大学出版社19xx年,第144页。

2

李时岳、胡滨:《从闭关到开放》,人民出版社19xx年。

金耀基:《现代化与中国现代历史》,见罗荣渠、牛大勇编:《中国现代化历程的探索》,北京大学出版社19xx年。

3

更多相关推荐:
专家分析:中国崛起的特点

专家分析新课标卷作文中国崛起的特点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美国全球语言研究所最近公布了21世纪全球十大新闻中国作为经济和政治大国的崛起排在第一位是新世纪的最大新闻该所跟踪全球75万...

中国崛起的特点

20xx年高考作文题中国崛起的特点新课标卷河南山西吉林黑龙江宁夏新疆海南据美国全球语言研究所公布全球二十一世纪十大新闻其中有关中国作为经济和政治大国崛起的新闻名列首位成为全球最大的新闻该所跟踪了全球75万家纸媒...

中国崛起的特点

中国崛起的特点中国一个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作为经济和政治大国崛起之所以成为全球的最大新闻其崛起的特点与我国一直所坚持走的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分不开的坚持走自己的路既是我们中华...

中国崛起的特点

中国崛起的特点20xx年新课标卷据美国全球语言研究所公布全球二十一世纪十大新闻其中有关中国作为经济和政治大国崛起的新闻名列首位成为全球最大的新闻该所跟踪了全球75万家纸媒体电子媒体及互联网信息发现其中报道中国崛...

中国崛起的特点

九霄龙吟在古代中国这条东方巨龙一直腾飞在世界的前列创造了独树一帜的中华文明然而由于近代的闭关锁国中国开始逐渐没落在被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大炮轰开国门之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此中华民族开始了对救国道路的...

中国崛起的特点

中国崛起的特点一经济发展六七十年代八九十年代两千年以后二国际影响六七十年代八九十年代两千年以后三民生改善六七十年代八九十年代两千年以后四科技水平六七十年代八九十年代两千年以后五城市新进程六七十年代八九十年代两千...

最傻高考作文题是《中国崛起的特点》

最傻高考作文题是中国崛起的特点最傻高考作文题是中国崛起的特点高考作文议论多这是免不了的钱多人傻速来这据说是一个经典的短信以前说是电报文高考作文差不多就是分多题傻分多不说了题傻因为这确属常有的现象而且所有人都学过...

浙商的崛起的必然性及特点

浙商的崛起的必然性以及其特征姓名倪志军班级12创业班MBA学号246120xx95浙商的崛起有其必然性浙江位于东南沿海这儿活跃着这样一群人他们平实却不平凡他们低调却不庸碌他们从这片并不肥沃的土地上启程在全国乃至...

当前国际形势发展的新特点及中国应对策略

当前国际形势与中国发展策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一个稳定的国内环境也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在走过新生发展的六十年我国已将缓和与稳定列为维持国家周边安全环境的基本特征和主流然而总体稳定的局面下局部依然动荡或者存...

《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读后感

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读后感在此次课外研读推荐书目的必读六本书中我选择了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这本书最初是被百度百科上的简介吸引中国崛起震撼了全世界中国模式也成为了国际学界理论界热议的话题张维为教授...

《中国的崛起》作文讲评

中国的崛起作文讲评一题目据美国全球语言研究所公布全球二十一世纪十大新闻其中有关中国作为经济和政治大国崛起的新闻名列首位成为全球最大的新闻该所跟踪了全球75万家纸媒体电子媒体及互联网信息发现其中报道中国崛起的信息...

同写高考作文:“中国崛起”啥特点 老外也来大PK

新华网河南频道6月8日讯大河网河南商报报道作文在每一年高考中都是最为引人注目的今年也不例外中国崛起的特点在不同的人尤其是不同国籍的人看来答案或许截然不同河南商报邀请了学生作家足球队员商人还有5名来自不同国家的国...

中国崛起的特点(1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