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

时间:2024.5.4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

摘要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教学与生活是一个相辅相成、和谐兼容的有机整体。生活的世界就是教学的世界。只要有机地把生活与数学融为一体,就能让数学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就能让学生体会到学有所用的价值性,也更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探索欲、质疑欲。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也就达到了活学活用、活用活学的境界,这正是我们所期待的!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目 录

序言......................................................... 1

一、走进生活,捕捉“生活现象”................................1

(一)、采撷生活教学实例.....................................1

(二)、捕捉“生活现象”....................................1

(三)、生活中数学的抽象性..................................2

二、结合生活实际,提炼“数学知识”........................... 2

(一)、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2

(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3

(三)鼓励学生解决问题…………………………………………………3

三、合理改组教材,体现教学内容生活............................4

四、走进生活,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以致用..........................4

五、数学问题回归生活,体味数学乐趣............................6

参考文献......................................................7

序言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教学与生活是一个相辅相成、和谐兼容的有机整体。生活中充满数学,生活的世界就是教学的世界。数学教学必须开放小教室,走进生活的大课堂。让原本抽象缜密的数学内容在鲜活的生活题材相互渗透中逐步内化为学生的数学技能和生活经验。学生学习的知识,有很多来自于他们的实际生活,但由于他们的年龄小,抽象逻辑思维较弱,所以当数学问题作为一个系统知识编入教材加以呈现时,学生会因缺乏灵性而乏味,失去兴趣。我们在教学时,要选用生活中的数学素材,让数学贴近生活,使数学活动更精彩、更直观、化难为易提高教学效率。

在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寻找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将学生熟悉的蕴含着教学知识的生活实例引入课堂,使学生亲身体验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身边到处存在着数学问题”。与此同时,抽象的数学变得通俗易懂,枯燥的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这样就会促成有效的数学教学。所谓有效的数学教学,首先决定于对课堂上应该做什么作出正确的决定,其次取决于如何实现这些决定。因此,有效的数学教学一方面取决于师生内部的心理活动意识,另一方面取决于师生的行为表现。对于以接收信息和建构自己的意义世界为主要行为的学生主体来说,其参与教学的有效行为,可以集中概括为三点:渴求、质疑和活动。只有充分地把教学融入生活,才能激发学生的第一心理:渴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如同春雷滚过,对传统的课堂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课堂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一言堂变为群言堂,一人教变为数人教,独角戏变为多角戏。那么,如何让小学生在数学生活中体验生活、在感受生活中学会数学呢?下面就此谈谈自己的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走进生活,捕捉“生活现象”

(一)采撷生活教学实例

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关键是教师是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捕捉“生活现象”,采撷生活教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

例如,在教学时,我充分引导学生抓住生活中的物件进行观察与动手:同学们,我们生活的周围无处不出现“长方形”图形,你能注意到哪些?你能否通过动手量出至少有三种以上长方形的周长?学生纷纷动手动脑,热热闹闹、兴趣盎然。不难发现,学生量出了数学教本的周长、课桌的周长、长凳的周长、文具盒的周长。使学生清晰地理解长方形周长的含义。这样用学生自己身边的事物,呈现数学的教学内容不仅增加教学数学的趣味性、现实性,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与自己是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而且培养了学生喜爱数学、学好数学的情感,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捕捉“生活现象”

小学生的学习带有浓厚的情绪色彩,对熟悉的生活情境,感到亲切、有兴趣。数学课能以学生事例作为背景,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从中发现数学问题,这样才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思维与活动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

例如,春游是一件足以使孩子们快乐的事情。面对小学生,老师提出的问题是: “要去春游了,你们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孩子们异口同声:“到商店去买吃的!”一 1

场别开生面的购物方案设计开始了。孩子你们兴趣盎然,纷纷设计着方案,设计着钱数。在有趣的活动中体验着数学的价值和学习的乐趣。当春游购物方案设计在孩子们兴奋之中落下帷幕时,老师做了简单的小结:“同学们,你们为春游购物做出了不同方案的选择,其实大家说的、做的、算的、都离不开两个字,那就是‘数学’!”孩子们恍然大悟,原来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生活中数学的抽象性

数学教学中,有些知识比较抽象。有时候,学生难以理解。如应用题教学,老师感到难教,学生感到难学。其原因是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而书本的教学知识是比较抽象的。

例:在教学“利息和利率”这一节时,笔者曾带领学生去参观小镇银行,去记录银行公布的利率表。活动课上让学生模拟储蓄取钱。通过开展相应的数学活动,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开始明白:1、利率是什么?2、怎样计算利率?3、如果每月存100元,连续存款到期取款时该取多少?再让学生从生活中带着问题走进书本,走进教学,进一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利用捕捉到“生活现象”引入新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同时,也激起了学生大胆探索的兴趣,·又使学生体会到了数学的真正价值。

二、结合生活实际,提炼“数学知识”

(一)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数学研究的是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它来源于客观世界的实际事物。但生活中有的并不是一下子就可以找到数学的原形,这就需要教师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从生活中去提炼数学知识,再回到书本上来。

例:教学《两步计算应用题》,教师没有照书上的例题去教,而是跳出了数学,找到了这节课的灵魂:关系,在生活中提炼数学知识。过程如下:1.说关系。说说你与老师是社么关系?与同学、与父母、与哥姐、与爷爷奶奶等又是什么关系呢?让学生脑中对“关系”这个词有一个了解。2.猜老师的岁数。先猜猜老师是多少岁数?(50)不对,同时告诉学生这是数量,加一个条件,大5岁,那老师几岁呢?(55)55也是一个数量,那大5岁是什么呢?引出是关系。3.猜#9@k牌的张数,让学生猜猜教师手里有几张牌?

(11)不对,同时告诉学生这是数量,添一个关系,比它多2张,那手里有几张?根据关系学生一下子就求出来了。通过这三个环节的设计,学生知道了,告诉你一个数,要求另一个数,必须知道这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有了关系就可以求要求的数,这样对关系理解得就更透了。接下来的新课,出示小白鸭、小灰鸭、小花鸭,分别为18只、24只,求小花鸭有多少只。有了前面的基础,学生知道必须有关系才能求小花鸭。于是,课堂就沸腾起来了,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说出各种关系,学生自己编应用题自己解答。在这节课中,以关系为灵魂,把知识提炼出来,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再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学习过程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2

过程。现代评价观念认为:判断一个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情况,不是看他能解决动手问题,而是看他能提出多少问题。让学生提出问题,是学生问题意识及应用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课程标准的一项重要目标。但是当前数学课堂上,相当部分学生感到最怕的和最难的正是提出问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组织、引导、鼓励学生大胆分析问题。提出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各种观念和意见,哪怕是幼稚的、不成熟或不完整的想法,教师应充分尊重,用关爱之心和激励语言消除学生提问的恐惧心理。

例:人教版第六册有这样一道题:3个大筐可以装90千克苹果,2个小筐可以装50千克苹果。果园里采了400千克苹果,用哪一种筐装比较合适?为什么?部分学生是这样解答的:先分别算出每个大筐、小筐各装多少千克。大筐90÷3=30(千克);小筐50÷2=25(千克)。再经过试验发现;400÷25=16(个),用16个小筐正好装完。因此,用小筐装比较合适。然而,有同学表示异议:觉得大筐装也合适。

400÷30=13(个)??10(千克).这样只要14个大筐,用的筐数比小筐少。几个学生附和,几位学生反对。反对的理由是“用大筐装,有一个大筐装不满”“对,如果从正好装满的角度考虑,用小筐比较合适,如果从筐少的角度考虑,用大筐比较合适。”我话音刚落又有同学站起来说:“也可以用13个大筐和一个小筐”。我立即肯定了这位同学提出的此种组合方案有新意,同时又提示:“问题是怎么问的——用那一种筐装比较合适。”同学们认为只能用选用一种筐装。突然,又有同学倏地站起来:“问题换作,‘怎样装比较合适’会更好。”教材的问题源于生活,让学生从生活中感悟大胆地向教材质疑,这不正是我们所向往的新课标的教学境界吗?

(三)鼓励学生解决问题

这就说明我们在教学时,不仅要为学生提供鲜活的生活情境和参与机会,而且要重视对学生观察方法步骤的引导,从现实生活中提取合适的观察素材。教师要为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熟悉事物组织教学,让学生需要“尝一尝”才知味道,这样即不是好高骛远,又不是不求上进,学生通过对已有知识经验的总结提升和拓宽,归结出新的知识经验,比较好地感知和理解所学内容,从而使他们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合理改组教材,体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目前,我们的数学教材,题材老化,情节内容缺乏时代气息和生活色彩,让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实在太少,我们要加强“书本世界”与学生 “生活世界”的沟通,改变数学学习生活苍白无味的状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处理教材,调整教材,重组教材内容,给数学课本增加“营养”,在现实世界寻找生活素材,让数学贴近生活,用具体生动、形象可感的生活实例解释数学问题。

例如,教学“减法的一些简便计算”时,教师并没有按照课本的例题进行教学,而是利用多媒体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问题情境:月底,小强的爸爸和叔叔领了工资,去超市购物,小强的爸爸看中了一双球鞋,价值198元,他身边有323元,叔叔看中了一块手表,价值397元,他身边有465元。他们该怎么付钱呢?怎样想付得更快?这里,教师赋枯燥的数字以“生命”,把教材中缺少时代气息的题材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学习活动中,同时也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3

四、走进生活,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以致用

“新课改提出数学教学改革的口号是“学有用的数学”。教师要创设一切条件,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践之中,加强数学教学的实践性,给数学找到生活的原行,通过与生活的联系,充分体现数学的价值,从而激励学生更好的学好数学。

例如,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后,指着门窗上的一块玻璃,问:怎样才能配到一块合适的玻璃呢?让学生考虑,用学到的方法解决这一生活问题。学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后,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学习了圆的知识,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说明为什么车轮的形状是圆的,三角形的行不行?为什么?还可以让学生想办法找出盆底、锅盖等的圆心在哪里。通过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广泛运用,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学头脑想问题,增强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有一次我在教学完“比和比例”的知识后,我带学生到操场,指着高高的旗杆问:“这根旗杆有多高?”勇敢的同学大胆的估测:10米,15米??大多数同学都摇头。有的同学提出:用一根绳子送到顶端,从上往下量。有的同学建议:干脆把旗杆放倒测量。最后在同学们的讨论和活动中,利用“同一时间里,旗杆的高度和它的影长成比例”的知识,得出了旗杆的高度。同学们的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不知那位学生说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怎么刚学完比例知识,在这就用上了?”是啊,这大概就是数学的魅力所在吧?

五、数学问题回归生活,体味数学乐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要学有价值的数学。教师要创造条件,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并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这样,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为此我们要创设数学知识生活化的条件,给学生一实际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明白:数学是从生活中抽象出来的,学生在主动探求数学问题的同时,就在感受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师应热情地牵着孩子们的手,正确引导孩子们体会数学所展示的奇妙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从中受到情感熏陶,达到优化生活,热爱生活的目的。总而言之,只要有机地把生活与数学融为一体,就能让数学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就能让学生体会到学有所用的价值性,也更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探索欲、质疑欲。他们就会在长期的现实生活中,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当无法解决的问题出现时,他们就会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与生活、用与生活”的思想,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也就达到了活学活用、活用活学的境界,这正是我们所期待的!

4

参考文献:

[1]、陈大伟、《有效观课议课》、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4

[2]、贺斌 、《小学数学要“生活化”》、《课程教学研究》、20xx年 第12期 总第154期

[3]、贺斌 、《让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课程教学研究》、20xx年 第12期 总第154期

[4]、潘海燕 、《教育反思与案例及论文》、新华出版社、20xx年5月第一版

[5]、张启航 、《山西教育》、山西教育报刊社、19xx年11月创刊

5


第二篇:浅谈数学生活化在小学课堂中的应用


浅谈数学生活化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摘要】:数学生活化书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使数学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习变得有趣、生动、易懂,并会把数学运用于实践,使数学变得更有活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创造丰富的生活情境,强化学生的生活体验,从而使学生的知识技能在生活中得到运用,就是把小学的数学生活化,这样可以逐步地使学生们提高生活质量,更加轻松地去学习、生活。本人就针对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做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生活化 数学生活化 小学课堂

1、引言

素质教育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创造型、复合型人才。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教育部规定:“从小学到高中都要设置综合实践课,旨在让学生联系社会实际,通过学生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培养实践能力。”而生活就是一个实践的大舞台,生活蕴藏着丰富的文化知识,生活实践给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培养和锻炼,创造能力得到启迪和发展。

第三次全教会提出必须把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新《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这给课堂教学提出改革要求和方向。陶行知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认真研究,深挖材料中的生活素材,尽量认识那个知识生活化,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知识,建构起生活与教学的桥梁,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知识无处不在,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数学的魅力。这样一方面素质教育得到落实,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会收到减负增效的效果。

2、理论基础:

所谓“数学生活化”即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对数 1

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深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加强学习数学的目的性,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

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数学课程标准》也强调“: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此,数学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消除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之间的隔阂,在教学时找准学生的学习最近发展区,把熟知、亲近的生活数学带进课堂,让数学课堂真正地“活”起来.

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数学课程新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生活情境、以及生活需要引入课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起来才有趣味。另外,要在数学课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还要树立一个大课堂的概念,从小课堂中用数学的眼光来看社会这个大课堂,这样就能在熟知的背景中感受数学,理解数学。

而“数学生活化”的意义,就是找到数学学习的起点,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已有经验的支撑,帮助学生内化所需掌握的知识。正如杜威所说:必须填平儿童的兴趣经验与科学之间的鸿沟,儿童的经验和文化应该成为学校学习的基础。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生活中形成的常识、经验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因此教学中要重视学生数学经验的积累,在学习前提早让学生感受,这样就能有效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热爱数学的情感。

陶行知先生曾说:“教育与生活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我们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 数学源于生活,数学植根于生活。《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新课程改变了传统教学脱离生活实际的状况,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生应学习生 2

活中的数学,学习“自己的数学”。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熟知、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出发,以生活实践为依托,将生活经验数学化,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习数学的目的性和趣味性,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焕发出数学课堂的活力。

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兴趣是一种具有积极作用的情感,而人的情感又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在数学教学中,如果把数学知识放在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去学习,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问题情境不仅包含与数学知识有关的信息,还包括那些与问题联系在一起的生活背景,它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联系的桥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把数学问题情境生活化,贴近学生生活,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使课堂充满生活气息。

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说过:“数学教师的首要责任是尽其一切可能,来发展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我们过去的数学教学往往比较重视解决现有的数学问题,而忽视实际问题,学生一遇到实际问题就显得不知所措。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应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学生在“做数学”中体验“生活数学”,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认为我们应该去努力,去争取,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生活气息。

叶圣陶指出:“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我很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让学生“动”起来,数学课堂才能“活”起来。学生才能活起来。

数学课堂教学应该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生活课堂化,让课堂生活化,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去体验感受,让学生展开想向的翅膀,吸引学生的参与,变“苦学”为“乐学”,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达到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目的。

可见,学生的数学知识与才能,不仅来自于教材,还来自于现实生活,因此,我们应该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让课堂生活化。

3、数学生活化的基本途径

3

3.1转变教师教育意识

服务是一种资源,优质服务是创设舒心环境,获取最佳效益的有效手段。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服务学生,旨在点拨、引导、创设情境,必须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精湛教学艺术,科学的教学方法,“润物细无声”地引导学生探究、获取知识,学会思维。如推导长方体的体积公式,首先取一排4个棱长是1厘米正方体拼成长方体,长宽高与体积各为4、1、1、4(立方厘米),然后取三排同样的长方体摆3排一层,长宽高与体积各为4、3、1、12(立方厘米),再取6排同样的长方体摆3排2层,长宽高与体积4、3、2、24(立方厘米)。经过操作、观察、思考,学生发现长方体的体积等于长、宽、高的乘积。在此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操作,引导学生观察、通过教师的板书来发现问题,这些就是对活动主体的服务。

教学树立服务意识,是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科学定位,有利于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使学生爱学、会学、乐学。

从中培养学生的生活意识。众所周知,从生活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这一点上,美国“木匠教学法”很成功。“木匠教学法”的核心就是注重知识来源于生活,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让学生自我发现问题和自我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现在小学数学教材知识系统太强,与学生密切联系生活太少,使教材知识结构与学生认知结构无法达到同步,导致教师为达到教学目标而搞题海战术,反复机械训练,阻碍学生思维发展。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直接经验,把教学归朴于实践,归朴于生活。

3.2善于研究生活中的数学

知识是前人在生活中积累的经验或是提示出的规律,而教学目标是为了掌握规律及学习发现规律的方法。若教者只是让学生掌握知识,那就是把学生头脑当成了知识的容器,“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因此,教学中必须让学生了解知识发生的过程,但40分钟毕竟有限,因此教者要引导学生善于书捕促、获取、积累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首先,挖掘教材中生活资源。以小学数学第十册举三个例。例1:数据的收集,要求学生在上放学途中遇到红灯时,数一数另一方向经过的大客车、小汽车、摩托车各是多少辆?例2:长方体各正方体的认识要求学生模仿家庭中长方体和 4

正方体用硬纸板动手做一个长方体和正长体。例3:质数和合数,分解质因数,布置作业,想一想班上每个同学的学号是质数还是合数,并把合数分解质因数。

其次,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教学。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既可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低年级学生数一数客厅的资砖、光碟等数量,比一比身高、体重,认一认周围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中高年级观察数学美,如形体的美、结构美等。

学生善于研究生活中的数学,本身就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学生在研究中不断思考,不断尝试,并不断地体验成功。如布置学生用硬纸板做一个长方体模型,学生要思考观察什么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长方体有什么特征,怎样做才美观大方,第二天学生带着自己制作的长方体到课堂时,长方体的特征根本就不用教师讲解,每个学生已有体会与同学交流,个个胸有成竹,争先恐后发言,这个的课堂能不充实、活跃吗?

3.3善于创设教学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是模拟生活,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境有机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不见、摸得着、听得到的事实,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加强感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思维,可促进学生不断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教师要善于挖掘教学内容中的生活情景,学生就会真正体会到生活充满数学,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与价值。

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时,根据学生经常会去超市购物的这一生活实际,用多媒体出示到超市购物的画面,引起学生的注意,然后问:“我们到超市去买东西需要什么?”学生会异口同声的回答:“钱”。这时就告诉孩子:中国的钱叫“人民币”。出示课题:认识人民币。并说:“我们买东西就要用到人民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它。”只有就自然的把学生带到了虚拟的现实生活中去了。

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呢?下面是几种常见做法:

3.3.1用实例创设情境。如教学循环小数概念时,让学生讲永远讲不完的做事,“从前,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说从前山上有座庙??”,通过实例初步感知“不断重复”,再举出自然现象“水→汽→云→水”的循环引出“循环”的概念。

3.3.2用实物(挂图)创设情境。圆的认识教学,这样引入:出示一幅颜色 5

鲜艳的有用正方形做轮子的自行车,问同学们这自行车漂亮吗?喜不喜欢(不喜欢),为什么(虽漂亮但踩不动),老师把正方形车轮换成椭圆后再问学生喜不喜欢(不喜欢,因为骑这样自行车在平坦大路上都会象踩在颠跛不平的路一样。),教师再把椭圆形车轮换成圆形,学生才满意。

3.3.3手操作创设情境。在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时,学生自带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动手操作,通过旋转平移方法把两个一样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等于底乘于高,所以三角形面积等于底乘于高的一半。三角形面积公式是学生在操作,观察、思考概括而来,学生尝试到成功的快乐,不但能掌握知识,更能培养学生的信心和兴趣。

3.3.4用媒体创设情境。媒体具有直观、形象、具体、生活的特点,运用媒体创设情境,使抽象概念具体化,使难理解的问题容易化。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相对的面完全相同,运用电脑平移两个面完全重合,相对的棱长的长度相等也一样,从而达到具体,直观的效果。

3.3.5拟生活创设情境。如教学两步加减的应用题时,要求每个小组的同学可以邀请别组的同学参加,小组人数可以比原来的人数多也可以比原来的少。

第一小组:我这组原来6人,走了2人,来了4人,现在有8人。

问:谁能把第一小组人员变化情况列成式子?6-2+4=8(人)

问:谁把它编成求“现在有多少人”的应用题。

第二小组:我这组原来6人,先来了2人,后面又来了3人,现在有11人?? 通过若干个小组的汇报训练,学生在活动中完成了两步加减的应用题学习。 总的来说,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思考生活中的数学,加强知识与实际联系,课堂上学生通过活动获取知识,突出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掌握学习方法,训练学生思维。生活化课堂教学,能以课本为主源,又不受课本知识的禁锢,使学生灵活掌握知识,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既能落实减轻学生负担,又能提高教学质量。

3.4数学语言生活化

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里亚尔曾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在课堂教学的师生交往中,主要是通过言语交流。掌握和巧妙运用生活化、情趣化、童趣化的数学语言是每一个数学教师必备的基本功。教师的课堂语言是否准确、 6

生活有趣,直接影响低年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的教师习惯于成人化的语言,带有浓厚的“先生腔”,使学生听起来单调乏味,甚至令学生打瞌睡,这样怎能学好数学呢!因此,教师要焕发童心,使语言生动形象,娓娓动听、富有音乐美感,充满生活气息,浅而易懂,使学生听起来津津有味。

例如,在教学“图形的认识”时,在找一找、涂一涂的练习中,出示图片“机器人”,让学生从中找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后,说:“你们做得完全正确,”“机器人”表扬你们。” 然后又模仿“机器人”的声音说:“小朋友们真棒,真高兴认识你们,祝你们学习进步。”学生个个乐滋滋的,激发了学习欲望,使他们感到数学问题的亲近。

3.5 数学实践活动生活化

活动是学生所喜欢的学习形式。创设学生所喜欢的游戏活动,引导学生愉快地参与,使其在自由、宽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索、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3.5.1实践活动。如:在一年级教材中的“几个和第几个”是生活中常用的话语,学生会说,但不是很清楚它的实际含义,通过教学,我们要使学生在会说的基础上会用、正确用、熟练用。在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小组排队、男女排队,指名说说这排有几个小朋友?第几个小朋友是谁?谁是第几个?让学生在游戏中熟练掌握知识。

3.5.2操作活动。动是儿童的天性,将学生置于学玩结合的活动中,既能满足动的需求,又能达到启智明理的效果。如“认识图形”一课中,教师可以用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拼成一幅美丽的图画,让小朋友们从这幅图画中找出今天学习的图形。在这具有趣味和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中,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小朋友纷纷找出后,教师又鼓励小朋友用手中的各种图形任意拼摆物体,比一比谁摆的比老师的漂亮、奇特,与别人拼的不一样。学生人人动手、动脑,有的摆了可爱的小动物,有的拼成一只机器猫,有的组合成一列小火车,还有的组合出一幢别墅。培养了学生的创设意识、实践能力。

3.5.3模拟活动。学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将课堂设置成舞台,让学生做主角、当演员。例如,在新授“人民币的知识”后,在讲台上摆出饮料、文具盒、玩具娃娃、铅笔、皮球等学生熟悉的物品,并标上 7

单价,模拟生活情景,由学生扮演顾客、售货员进行买卖,将枯燥的“人民币认识”的巩固变得生活化、情趣化。

3.6数学作业生活化

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尤其是小学数学知识,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因。由于课堂时间短暂,所以作业成了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成了创新的广阔天地。学生适当运用课堂内容的自然延伸,能从广阔的大千世界中学习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激发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欲望,引导学生自觉地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问题。

如:在教学“千克和克”时,让学生到生活中观察几件物品的包装,记下他们的重量,在交流时,同学们提出了许多现实的问题,如:方便面袋上印着总量:70克面饼:65克,从而知道调料袋和包装袋重5克。食用盐包装上印着净含量:500克±10克等实际问题。再如布置学生“观察你家中的物品,找出几道乘法算式”;“你家一天的生活费用是多少,记录下来,制成表格,再进行计算”,这样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有助于学生理解,同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也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能力、实践能力。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地交流中,学得积极、主动,思维随之展开,兴趣随之激起。

4、小结:

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我们应从小培养学生判断选择并合理处理信息的能力,鼓励学生深入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的事物,用学生的概念与语言反映和描述社会生产和生活实际中的问题,让学生在平常生活中搜集“生活中的数学”,并将它与书本知识有机结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出出有数学。总而言之,我们要在数学教学中,积极创造条件,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充分考虑数学发展进程中人类活动轨迹,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充分挖掘生活资源,将数学教学生活化,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趣来帮助学生学习,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从而鼓励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实际生活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运用数学,使学生的创新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1、孙华。让数学课富有生活气息。小学数学教育2007·6

2、张洁。联系生活学数学。云南教育·基础教育。2005·11

8

3、王灿。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学苑教育。2009·08

4、王梅。让数学教学“生活化”。红河教育。2010·05

5、徐爱军。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科技信息。2009·22

9

更多相关推荐:
浅谈小学数学的课堂小结形式

浅谈小学数学的课堂小结形式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懂得适时课堂小结更是一门艺术。“编筐编篓,重在收口”,良好的课堂小结设计可激起学生的思维高潮,产生画龙点睛、余味无穷、启迪智慧的效果。课堂小结是课堂教学环节中的重要…

小学数学课堂小结有效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小结的有效策略研究宁夏西吉县回民小学金明强摘要:课堂小结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成功的一节课,小结起到了重要作用。课堂小结方法多样,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小结方法,能激发学生学习…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阶段性小结

综上所述,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应该是从课前、课堂和课后等方面的一个有机的整体组合。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要研究的方面还很多,但最关键的还是我们教师,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学水平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直接的…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工作总结

时间过得真快,眨眼间一学期已将结束。在本学期的教学中,努力学习新课标及课改精神,并根据学期初制订的教学计划,采用相应的措施,积极进行探索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有许多不足,为了进一步搞好今后的教学工作,扬长…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作为一名教师,我觉得这份工作肩负着很大的责任,所以,自工作以来,我始终以勤恳、踏实的态度来对待我的工作,并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一、认真学习了《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和《小学…

小学数学公开课总结 20xx、11

宝国老中心小学数学会课总结本学期数学组共有16名老师参加了校内数学会课在学校的安排组织下有条不紊活动中各位教师高度重视积极参与认真研究团结协作为全校数学教师提供了展示交流学习的平台每个教研组教师都参与了听课活动...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心得体会

20xx年春季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心得体会赛什斯镇克岔小学彭振民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下午好有幸今天站在这里和大家交流感到非常的幸运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构建有效地课堂教学是我们在做的各位教师值得深思的教学话题...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语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艺术评价语1同学们你们真肯动脑筋智慧爷爷都伸出大拇指称赞你们呢2真棒这肯定是一个伟大的发现3多有创意的想法啊同学们也想到了吧4这是一个十岁孩子的构想吗太令人惊奇了5分析得太透彻了换一换你来当老师...

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有效小结的结题报告

课题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有效小结的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课题提出的背景数学教学一般是按如下的教学环节进行复习导入新授巩固小结练习其中课堂小结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课堂小结不仅发生在...

多元智能理论与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2)

多元智能理论与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易峻摘要多元智能理论为当前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提供了理论依据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及策略成为本文探讨的中心关键词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多元智能19xx年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所教授加德纳出...

如何做好初中数学课堂小结

如何做好初中数学课堂小结榆中县来紫堡中学教师张林怎样提高数学课堂效率让更多的学生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发现作为一个数学教师要想自己进步更快所教的学生掌握的更好发展的更全面情景引入是重要因为它可以引发学生对这堂课...

教学经验总结-如何构建有效的数学课堂

如何构建有效的数学课堂亳州市谯城区大裴小学张利岩当前新一轮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所遭遇的最大挑战就是无效和低效问题课堂是教育教学改革最终归属与落脚的地方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以说是当前深化课堂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

小学数学课堂小结(3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