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简明史

时间:2024.5.2

清朝简明史

清朝

清朝(1636年—19xx年),是由满族贵族皇太极建立,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也是最后一个由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并建立的大一统政权,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帝制王朝,统治者为东北的爱新觉罗氏。,从清太祖哈赤建立的后金开始至末代皇帝退位,清朝共十二帝,共296年。从清太宗皇太极1636年称帝,历276年。从清世祖顺治帝1644年入关至清朝灭亡历268年。

后金的建立

女真族是满族的前身。源自3000多年前“肃慎”, 汉-晋时期称“挹娄”,南北朝时期称“勿吉”,隋-唐称“靺鞨”,一度建立“渤海国”。辽金时期称“女真”,辽书中也作“女直”。金朝就是女真族建立的。元朝以来,女真族一直居住东北地区。明朝初期,女真族分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三大部。后又按地域分为建州、长白、东海、扈伦四大部分。

明朝成祖时,明朝欲压抑北元残余势力,于是在东北一带设立奴尔干都司,开始著手控制女真族的各部。女真族建州部猛哥帖木儿(哈赤六世祖)时为明朝建州卫左都督,北方的野人女真部族势力强大,南下压迫建州女真。猛哥帖木儿被杀,建州部被迫南移,定居于赫图阿拉。南移后,建州女真部与明朝交往密切,建州部社会生产力提高,经济繁荣。1583年,中国历史上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爱新觉罗?哈赤袭封为指挥使,以祖、父遗甲十三副,相继兼并海西女真部,征服东海女真部,统一了女真各部。

1616年,哈赤称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年号天命,定都于赫图阿拉(后改称兴京,在今中国辽宁省新宾县)。脱离了明朝的统治,虽然明朝多次派兵攻打都被击败。 1618年(明万历四十六年,后金天命三年),哈赤发布“七大恨”的讨

明檄文,起兵抗击明朝,举国震惊。同年,爆发了著名的萨尔浒之战。 1621年,哈赤攻占辽阳、沈阳,迁都于辽阳。1625春,哈赤不顾贝勒诸臣异议,决定迁都沈阳。当年农历三月三日在拜祭祖陵后,便率亲族百官自东京(辽阳)起程,夜宿虎皮驿(今沈阳苏家屯十里河),翌日抵沈阳。从此沈阳成为后金政权的统治中心。1626年,哈赤逝世。

改朝换代史

1626年,哈赤第八子皇太极(1592-1643)即后金汗位,以次年为天聪元年。1636年皇太极在沈阳称帝,改国号为大清,改年号为崇德。清朝正式建立后,注意发展生产,增强兵力,正式开始了灭明的战争。1640年松锦之战爆发,1642年洪承畴被俘降清。明朝与清朝在辽东的争夺至此也就基本接近了尾声,辽东境内已经只剩下宁远一座孤城了。1643年清太宗皇太极病死。

1643年,皇太极第九子福临(1638-1661)即位,时年6岁,改年号为顺治。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了大顺,三月率领的大顺军攻克北京,明朝崇祯帝在农民军的攻城炮声中自杀于皇城后的景山。明朝山海关大将吴三桂夹在农民军和清军中间腹背受敌,迫于形势以“为明帝报仇”名义邀请清朝摄政王多尔衮入关“平贼”,联合打败大顺军,攻占北京。李自成军一路南撤。 四个月后摄政王多尔衮迎顺治帝入关,清朝定都北京,开始了在中国的实质统治。

顺治帝是清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在位十八年里,清朝的统治者一直忙于消灭李自成的农民军残余及明朝抗清武装势力,在清廷控制全国的过程中,由于作出剃发易服的规定,在南方一些地区遭到人民的武装抵抗,导致了清兵的血腥镇压;此外郑成功还在1661年攻下了当时为荷兰东印度公司殖民地的台湾来做为抗清的基地。到顺治十八年,吴三桂率军入缅,消灭了明朝最后一支力量,清朝才彻底征服了中国。明朝降将吴三桂、耿仲明、尚可喜三人因灭明有功,分别被封为云南、福建、广东的藩王。1661年,顺治帝薨。

1661年,顺治第三子玄晔(1654-1722)在辅政大臣敖拜、索尼、苏克萨哈等人的辅佐下登基即位,时年8岁,改年号为康熙。康熙即位之初,朝政一直由辅政大臣主持,致使敖拜结党营私,严重危害了皇帝的统治。康熙八年,年仅16岁的康熙成功的翦除敖拜及其党羽。在位61年先后平定了“三藩”叛乱、准葛尔部叛乱、西藏叛乱;招抚台湾郑氏家族;击溃进入东北的沙俄军,与之签定了维护黑龙江南北领土的《尼布楚条约》,使得清朝的统治得以加强;在经济方面,废除原先满人执行的圈地制度,并且鼓励开荒,兴修水利,减少农民的赋税,使耕者有其田,加速了农业的发展;并编纂了《古今图书集成》和《康熙字典》等;在经济和文化建设上是清朝发展最快的一段时期,为“康乾盛世”的发展开创了重大业绩,1722年康熙去世。

1722年,康熙第四子胤禛(1678-1735)即位,改年号为雍正,亟思振作的雍正帝在即位后的13年里,以有效的办法成功地打击贪腐,对有碍于皇权的反对势力大加挞伐,有效地改善了吏治,整顿经济,推行改土归流,增加了国库收入,为乾隆朝社会的繁荣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1735年,雍正第四子弘历(1711-1799)即位,改年号为乾隆。乾隆帝在其父雍正统治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经济,国力更加昌盛;编纂《四库全书》,建造圆明园,正式统一了天山南北(新疆),又以承德避暑山庄为行宫,加强了同蒙、回等少数民族的联系,稳定了清朝对外族的统治。他在位的六十年是清朝又一快速发展时期。清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统治的时期,社会稳定,人民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提高,大清帝国达到了有史以来的鼎盛阶段,史称“康乾盛世”。但是,雍乾二帝由于出于统治威慑,屡兴时人所诟病的文字狱,压制了人民的思想;其六次游江南普遍被认为是导致清朝由盛转衰的主因。1796年,88岁的乾隆将帝位让于其子永琰,自己为太上皇,是历史上唯一自动退位的皇帝。

1796年,乾隆第十五子永琰(1760-1820)即位,改年号为嘉庆,清朝从乾隆末年开始有衰落的现象,嘉庆皇帝即位后没有早期君主锐意进取的精神,在统治上延续

其父的政治方针,日趋保守和僵化,官吏贪污,政治更加腐败,还爆发了白莲教、天理教等农民抗争,社会冲突激化,鸦片流入中国、八旗的生计问题、钱粮的亏空、河道漕运的难题,清朝国势日非。在位25年,没有显著治绩,1821年嘉庆帝卒。

1821年,嘉庆第二子旻宁(1782-1850)即位,改年号为道光。道光帝在位期间,西方各国已经开始进入中国的经济市场,他们以鸦片来敲开中国的大门,使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人们深受鸦片毒害。1838年,道光帝为挽救国家财政危机,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去广东主持禁烟,打击烟贩,没收鸦片达两百多万斤,在虎门当众将其销毁。虎门销烟之后,英国于1840年以保护侨民为名对中国宣战,出动军舰企图进攻广州,鸦片战争爆发,历史学家一般以这一事件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战争伊始,道光帝认为英军不堪一击,但随着战事的发展,英军围困珠江口、攻占浙江定海、直逼天津大沽,使得道光帝大为震惊,忙派琦善等人与英军谈判,同时又将林则徐治罪,重新开放广州。然而,英军并不满足于此,他们继续对虎门、宁波、厦门等地进行攻击,并于1842年攻占吴淞。至此,清政府不得不向与英国签定《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及开放五口通商。此后,法国和美国也效仿英国,与中国签定了中法《黄埔条约》和中美《望夏条约》,中国的门户从此被打开了。道光帝1850年卒,在位三十年,一生俭朴。

1850年,道光第四子奕宁(1831-1861)帝即位,改年号为咸丰。在位期间,正逢清朝乱世,国库空虚,危机四伏。即位不到一年,洪秀全以"拜上帝会"为名,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事,太平军先后攻取了汉阳、岳州、汉口、南京等南方重镇,于1853年建立了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咸丰帝屡派兵将镇压太平天国及各地农民起义。战火未息,英法联合侵略军于1856年至1860年再次对华宣战,史称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迅速攻占天津、北京,咸丰帝从圆明园逃往避暑山庄,只命奕欣留北京与英法讲和。侵略军竟野蛮地焚掠了圆明园。清政府被迫于各侵略国签定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瑷珲条约》等不平等条约,进一步对外开放国门,割让了大

批土地。1861年咸丰帝在战争结束后病逝于避暑山庄。

1861年,咸丰长子载淳(1856-1875)即位,年号本定为祺祥,两位太后在恭亲王奕欣的协助下处死肃顺等辅政大臣后(史称“辛酉政变”),将年号改为同治,开始了中国历史上近半个世纪的“垂帘听政”统治。同治帝6岁登基,18岁亲政,次年1875年即病死,一直在其母慈禧的控制下。同治在位的期间,西方列强未有入侵,而太平天国已被消灭,清室亦兴办洋务,颇有发愤图强之心。

1875年,因同治无后,慈禧挑出道光第七子奕环的长子载湉(1871-1908)即位,改年号为光绪。光绪帝4岁登基,由慈禧、慈安两宫太后垂帘听政至19岁。此后虽名义上归政于他,实际上大权仍掌握在手中。为此,光绪逐渐在自己周围建立了以翁同和、汪鸣銮、孙家鼐、文廷式、志锐等为骨干的帝党与慈禧太后争夺政治实权。清朝同治和光绪在位慈禧太后垂帘听政的近半个世纪,中国先后与法、日等国交战,特别是甲午战争的失败,中国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赔偿军款,也使刚刚开始的洋务运动遭受了严重的挫折。1898年 ,光绪帝有感于中国的落后现状,准备进行资本主义改革。他接受康有为、梁启超提出的变法,宣布改制,以求福民强国。但这次变法只持续一百零三天,最后以慈禧太后囚禁光绪帝,捕杀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康、梁二人逃亡国外而告终,后世称之为“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失败后,中国北方爆发了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义和团运动,以英、美、法、俄、日、德、意、奥八国组成的联军再次进军中国,并攻占北京,慈禧太后与光绪帝仓皇出逃。之后,中国与八国代表签定了《辛丑条约》,同意进一步开放商埠,割地赔款,并协助消灭义和团。随着清政府统治的日益衰落,一些爱国的进步人士在各地组织反清团体,其中,中国近代革命的先驱国父孙中山先生早在1894年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开始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的革命历程。19xx年,孙先生团结世界各地的革命力量,成立了“同盟会”,为中国国民党的前身。

19xx年,被软禁于瀛台的光绪帝病逝,道光帝第七子奕环的次子载沣的长子溥

仪(1906—19xx年)即位,改年号为宣统。19xx年,武昌发生起义,仅仅两个月,全国就有十几个省宣布支持革命而独立,清政府的统治迅速解体。19xx年1月1日,中华民国在南京宣告成立,孙中山被选为临时大总统。19xx年2月12日,清朝的最后一位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在辛亥革命的浪潮中被迫退位,清朝自入关后二百六十八年共历十帝至灭亡。标志着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君主制度正式结束。自此之后,中国脱离了帝制而转入了民主革命时期。

更多相关推荐:
感悟清明

感悟清明都说这个节日的春色非常浓稠都说这个节日的内涵十分丰厚清新的风和明亮的雨是中国特有的门帘清秀的山和明丽的水是全球向往的窗口我们的清明多像一叶扁舟缅怀和思念就这样静静地跨过时间的鸿沟我们的清明多像一座彩楼憧...

感悟清明

感悟清明节选杨德祥都说这个节日的春色非常浓稠都说这个节日的内涵十分丰厚清新的风和明亮的雨是中国特有的门帘清秀的山和明丽的水是全球向往的窗口我们的清明多像一叶扁舟缅怀和思念就这样静静地跨过时间的鸿沟我们的清明多像...

清明节感悟

关于清明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提起清明人们自然会想起唐代诗人杜牧的这句诗清明节已有2500多年历史已有古时又叫踏青节三月节祭祖节扫墓节扫坟节植树节鬼节等它与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十月初一的寒衣节并称为中国三大...

感悟清明

感悟清明合我们的清明多像一叶扁舟缅怀和思念就这样静静地跨过时间的鸿沟女这一天合龙华塔在这一天笑谈理想黄花岗在这一天畅叙自由渣滓洞在这一天吐露信仰雨花台在这一天拥抱战友男遗忘的崇敬一次次在追忆中复活返青感恩的小溪...

清明感悟

清明感悟午后的阳光显得有些熊儿河迎来了她的春天两岸的柳枝随风舞起她们婀娜多姿的身躯经历了一个寒冬的洗礼春天的到来使这片土地愈显生机这就是北方的春天这种熟悉的味道仿佛让我回到了童年正当我投入这片美景时母亲打来电话...

感悟清明

感悟清明节选杨德祥我们的清明多像一叶扁舟缅怀和思念就这样静静的跨过时间的鸿沟这一天龙华塔在这一天笑谈理想黄花岗在这一天畅叙自由渣滓洞在这一天吐露信仰雨花台在这一天拥抱战友遗忘的崇敬一次次在追忆中复活返青感恩的小...

感悟清明

感悟清明作者杨德祥都说这个节日的春色非常浓稠都说这个节日的内涵十分丰厚清新的风和明亮的雨是中国特有的门帘清秀的山和明丽的水是全球向往的窗口我们的清明多像一叶扁舟缅怀和思念就这样静静的跨过时间的鸿沟我们的清明多像...

清明.生日学生习作《感悟生命》

感悟生命作者索艺铜来自陕县第二小学六一班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该珍惜生命更应该去欣赏生命感悟生命本身所拥有的价值去年清明节那天我们学校组织五年级学生去温塘山上的烈士陵园扫墓我们虔诚地戴着小白花唱着队歌经过几千米的步...

20xx年清明节感悟短信

20xx年清明节感悟短信gt清明节到了我派3大鬼去看看你开心鬼平安鬼好运鬼与它们约好今晚陪你共度佳节对了别忘扫墓烧点纸钱安抚好鬼方能做个开心鬼哦清明节到了我很开心因为又可以见到你了见到你不容易呀一年也就两次一次...

我对清明节的感受

我对清明节的感受清明节到了这是我们祖国的传统节日每到清明节的时候会让我有一种莫名其妙的伤感是不是真的应验了唐代诗人杜牧的那一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一天我们会来到墓前放置一束鲜花烧上一些纸钱借以表达我们...

清明节感悟

清明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唐诗小时候就已经能背得滚瓜烂熟但诗中那丝丝缕缕的悲伤却领会不到如今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此刻才真正领悟到这首流传千年的唐诗中的情感清明时节雨纷纷...

清明有感

清明有感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清明诗词清明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纪念节日是我国的一笔无形的非物质遗产是每个中国人纪念先祖缅怀英烈的体现著名作家冰心的寄小读者二三有...

感悟清明(4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