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直角坐标系教学反思

时间:2024.5.2

《用坐标表示平移》教学反思

三合学校 菅荣华

上星期我上了一节《用坐标表示平移》的公开课,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平移的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探究图形在坐标系内平移的变化规律的。主要是引导学生运用分类思想,依次经过点和图形的平移的观察、画图、猜想、归纳、比较、分析等活动,最终探究出点的坐标变化与点平移的关系,图形各个点的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的关系。 我在学生的前置性学习部分让学生将点A(-2,-3)向右平移5个单位长度,它的坐标是什么?通过思考,学生可以验证观察后的推断。然后把点A分别向左平移2个单位、向上平移6个单位、点A向下平移4个单位。通过以上环节,大多数学生都会发现点平移的规律,进而归纳出点平移与坐标的变化规律,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通过小组讨论、其他同学的帮助得到点平移与坐标的变化规律。在这一分层递进教学环节中,四人学习小组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率(尤其是基础较差的学生)改变了以前有少部分参与而大部分学生做“观众”的课堂氛围,进而激发了学生学数学的爱好和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四人学习小组中,学生能充分发挥互助精神,好生辅导差生,学生用他自己的语言教学生,可使部分学生比听老师讲更容易接受,可帮助基础差的学生及时解决问题。

学生通过观察、合作交流等实践活动,经历了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探索过程,最终归纳总结点平移与坐标变化的规律就相对简单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x,y)向右(或左)平移a

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a,y)(或(x-a,y));将点(x,y)向上(或下)平移b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y+b)(或(x,y-b)。为了方便学生记忆,我还在结论的后面总结了一句口诀:左右平移,左减右加纵不变;上下平移,上加下减横不变。通过口诀的记忆,学生在运用的时候可以更快、更准确地解决问题。在这个知识点后,我设计了5个有梯度的练习题,大部分学生都能轻松地解决了这5个习题。

在这个知识点我还设计了一个思考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一点(1,3),要使它平移到点(-2,-2),应怎样平移?说出平移的路线。这个问题的出现这个问题的出现就是为了使学生发现斜向平移可以分解为水平平移和垂直平移来完成。将点平移的知识提高了一个层次,也体现了知识由浅到深,由简到繁的过程,能拓宽学生的思路,同时也为图形的斜向平移埋下伏笔。但显然,部分学生不大理解我的设计意图,有的学生通过绕很多路线才平移到点(-2,-2)。故在这一问题上,我认为我处理得有点不当,引导得不够好。

学生已经掌握了点平移与坐标之间的变化关系,然后再学习图形平移与图形个点之间坐标变化的关系就相对简单多了。在这一知识点的处理上我让学生做了大量的练习,增强了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熟悉。

为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各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听课、练习、等环节学习知识并在课堂上找到展示自己成果的机会,我在这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设计了分层的练习,保证每个学生每节课都

有成功的体验。学生只有有成功感才能对学习有持续的兴趣。但在操作过程中本人还存在一定的困惑,因为在评讲各层次学生的练习时,基础差的学生根本听不懂,或无事可做,或在做练习,但因为老师在讲课,所以很多学生的注意力无法集中。这时候这些同学的时间就呈一个轮空状态,那究竟如何操作才能使得这些学生充分利用好这段时间呢?

在这节课中,我尝试实行了分层教学,实行分层教学需在数学教学中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让分层教学更趋科学化、合理化。


第二篇:教学反思


八年级(2)班《中国的人口》教学反思

教学实施过程的反思:

本节课教学设计环环相扣,思路清晰明了,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较为合理。再加之在吧(3)班以上过这一节的内容,对自己的教学策略做了适当的修改。总体来说这堂课还是比较成功的。

但是由于,我对八(2)班学情了解得不够到位,所以在教学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在绘制中国人口增长曲线图时,本来是让学生自己先根据已有的数据在坐标图中画出人口增长的曲线。我本想这是个简单的教学活动,数据有了,坐标也给了,学生就只需在坐标中描出点、连线就可以,再加之他们已经在小学和七年级已学过了统计学的一些知识和平面直角坐标系。所以应该没多大问题。但我布置了任务之后,看许多学生都无从下手,一脸茫然。我没料想到他们数学的基础差到这个地。自己只好改变原先的教学策略,让他们跟着自己画。在带领他们分析。之后的读图活动也是一样,我发现他们连图例是什么都不知道。 所以,本节一个课时完成的内容去没有如期的完成。这节课的失败在于自己对学生的学情分析得不够到位导致的。通过这节课的教训,在以后对于(2)、(3)两个班同样的课题备不同层次的课,根据学情做到同课异构。对于二班重视加强他们读图、画图、分析图的能力,而文字性的东西就简单的提及,做到不拖课的同时细讲他们比较薄弱而又必须掌握的能力,如读图等。而三班,在除了上书本和课本要求的内容之外适当提及课外的知识,增广他们的知识面。

八年级(3)班《中国的气候》教学反思

气候这一节是八年级地理的重点,更是难点。为此,对于这一节我做了充分的备课。除了自己备课做课件之外,还在网上找了相关的课件和教学视频来看, 借鉴别人的优点,来完善自己的课程。加之这节内容先要在基础较好的三班上,所以本是信心十足。

但这节课的第一课时却没有收到我预期的效果,学生的反应使我不得不中途停止上课。之后我对本节课进行了反思,这堂课的失败并不是因为气候这节有多难,也不是我的教学设计出来问题,而是学生们刚开始上课就跟我吵着要看《地理中国》。这是我之前许诺上星期五要给他们看的,但由于上星期五县里面的领导来学校视察,并开了一堂讲座,所有的老师都必须去听讲座,所以学校上星期五下午全校放假。再加之他们下星期要半期考,所以今天这节课我必须上新课。平时让他们读中国1月平均气温图,解决活动上的问题。但五分钟过去他们都没有任何反应,没办法我只有带着他们开始来读图,对于三班读图要在平时是小菜一碟,但今天他们去没有任何反应,这边表示爱表现的孩子今天却如此的安静。接下来的读图、总结都是我一个人唱独角戏。看他们的状态,我没办法只好终止课堂。

这节课学生的表现,让我开始反思,对于学生只要你许诺过的事情,不管你有什么理由,一定要兑现你的承诺。这是为人之师必须的诚信,同时也是让学生安心、快乐学习的前提。

1

八年级(2)班《中国的地形》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一、本课知识内容和所做的调整

我所在的新民中学,所用的教材是湘教版,对地形这一节的安排是《山脉纵横交织》、《地形复杂多样》、《地势西高东低》,根据课标和自己的理解,我把这节的顺序做了适当的改动,把《地势西高东低》调到第一课时。本课时我讲授的知识点主要是:1、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2、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概况:名称、界线(位于阶梯分界线的主要山脉名称)、平均海拔。

二、本课教学目标

本节课“课程标准”是: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本课时“基础知识要求”是:1)记住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

2)记住知道我国三级阶梯划分界线的名称、位置和位于阶梯分界线的主要山脉名称;本课时“基本技能要求”是:1)运用中国地形图,描述我国地势特征;2)在中国地形图上,绘出地势三级阶梯的界线;3)在中国地形图上,找出位于阶梯分界线的主要山脉位置。

四、本节教学效果及原因分析

本课时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大多数都能快速、准确回答每一个知识点后面的问题,还有一些学生能上台准确指出三级阶梯分界线上的山脉。主要是因为做到了如下几方面:

(一)知识系统性、逻辑性强,环环相扣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我是这样组织的:相关基础知识(地形、地势的概念,三类地形图、五种地形)——我国地势总特征——各级阶梯概况(界线、主要地形区、主要地形类型)。对每一个知识点的学习,我也设置环环相扣的问题,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思考,直至得出结论。

(二)围绕重要知识点多角度强化讲解

例如:“我国地势总特征”的学习,从四个角度分析:1、分层设色地形图的阅读;2、示意图的判断; 3、地形剖面图的验证;4、对应的选择题练习。通过四次强化,学生在课堂上就对我国的地势总特征掌握牢固了。

(三)讲究教学技巧,激发学生兴趣

1、化难为易

例如,“地形剖面图”的阅读,我首先利用模型介绍了剖面图的绘制,其次教学生在分层设色图上绘制32°纬线,然后让学生对照分层设色图填上剖面图中括号里的地理事物名称,并判读海拔高度,最后才得出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这一结论。

2、细化知识点

例如:“我国地势总特征”的学习,我细化为2点: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又如:“我国各级阶梯的概况”的学习,我细化为3个知识点:界线(位于阶梯分界线的主要山脉名称)、平均海拔、主要地形类型和地形区。

五、不足之处:

一、 对于地势对各方面的影响之部分设计,让学生分组讨论,形式虽好,但由于有些问题有些难度,学生讨论情绪不太高,应及时巡视并适当加以点拨,避免这种局面的产生,还有一些问题可以充分利用地图让学生从图中探讨并解决问题,这样能更形象、更易于理解,化难为易。这些都是上课时考虑欠缺的地方。

三、读图、练习,学生速度较慢,推进速度有点慢。

2

四、犯了知识性的错误,对地形、地形单元概念的不清楚等等。应该在自己不熟悉的科目上面多下功夫,掌握好基本的知识和技能。

八(3)班《中国的河流》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湘教版的《中国的河流》教学安排是《内流区为主》、《滚滚长江》、《滔滔黄河》四个框题,第一课时的主要内容是:1、内外流河、内外流区的概念;2、内流区域外六区的划分界线,所占的比例。3、内外流河的特征及外流河的南北差异。这一课时对于基础较好的八年级(3)班学起来是比较容易,比较难理解的可能是内外流河的特征和外流河的南北差异以及原因的分析。所以对于内外流河的特征及外流河的南北差异是,首先让学生自己自学填好事先发的内外流河的特征差异及形成的原因的表格,再有我带领学生进行分析、总结。而外流河南北的差异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去学习,自己做简单的补充即可。这样的教学,不仅把分散的文字总结为表格,让学生一目了然、让学生将外流河与内流河进行对比学习加深印象,同时让学生自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性。这事整堂课的最大优点优点。

其次,对于内流河与外流河的概念的讲解时先让学生举出自己所熟悉的中国著名的大河和学生身边最出名的河流(学生举的是长江、黄河、淮河、乌江),之后让学生在中国水系图上找出这几条河流,看看他们最终的归宿是哪里?再由它们都注入海洋而引入外流河的概念,再让他们找出塔里木河及它最终的归属,引入外流河的概念。这样把抽象的概念联系地图讲,是学生更容易理解这些概念。 最后,本节课备课充分、思路清晰、富有激情。

不足的是,由于把过多的时间花在前面的知识点上,所以对于湖泊没有时间讲解。只有让学生进行自学,对自己教学的时间安排的不合理。

3

更多相关推荐:
平面直角坐标系教学反思

平面直角坐标系教学反思根据教学设计本节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一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从整套教材及本章两个方面分析了本节的知识不仅是后面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的基础也是后继学习函数的图像函数与方程和不等式的关系等知...

7.1.2平面直角坐标系教学反思

712平面直角坐标系教学反思北安中学王晓孟教学反思这是讲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第二节课数形结合思想在学生中才刚刚产生平面直角坐标系还不十分熟习教材来讲内容简单我们却必须挖掘教育资源赋予课程更强大的生命力在本节课三个问...

平面直角坐标系教学反思

平面直角坐标系教学反思平面直角坐标系是学生从数过渡到形的基础属于数学建模中的几何建模因此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个抽象的概念教学从寻宝游戏开始学生们从所设置的练习入手在平面中描述出寻宝路线以题带出知识如果宝藏在地...

平面直角坐标系教学反思 邱雪玲

平面直角坐标系反思武威第十九中学邱雪玲这节课在教学上比较容易课程中的概念性知识比较的多比较容易安排所以合理安排好各个知识点以及衔接就成为上好课的关键我通过以下环节把多媒体有效地运用到数学教学中来一新课引入复习数...

平面直角坐标系教学反思

平面直角坐标系教学反思瓮安县永和中学杨胜仙平面直角坐标系反映了平面直角坐标系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也提高了学生参加数学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好奇心因此首先要确...

《平面直角坐标系》教学反思

对平面直角坐标系一节的教学反思20xx年10月21日上午第四节课在七年级六班我执教了一节公开课接受大家的考核课题是712平面直角坐标系平面直角坐标系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的内容是本章中继有序数对之后的第2...

平面直角坐标系教学反思

平面直角坐标系教学反思文登实验中学江霞平面直角坐标系是学生从数过渡到形的基础属于数学建模中的几何建模因此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个抽象的概念我设计了四个环节第一环节选择学生熟悉的学校为背景课前布置学生画出学校的平...

平面直角坐标系教学反思

平面直角坐标系教学反思西岑中学戴希喜平面直角坐标系这节课在教学上比较容易课程中的概念性知识比较的多比较容易安排所以合理安排好各个知识点以及衔接就成为上好课的关键一新课引入复习数轴知识先是复习数轴的知识用简单的话...

《平面直角坐标系》复习教学反思

平面直角坐标系复习教学反思期末复习课平面直角坐标系复习安排了一课时复习课前我们精心设计了教案学案安排前置学习内容学生课前进行了前置学习训练一知识点归纳上课开始由学生进行了知识点的回忆1有序数对2平面直角坐标系3...

《平面直角坐标系》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教学中我们习惯的是进行问题教育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没有问题走出教室教学中懂的人问不懂的人学生完全按照老师设计好的路线走这样培养的学生大多数只会模仿缺乏想象真正有创造的东西不多通过这节课我感觉学生能够提出...

平面直角坐标系教学反思

平面直角坐标系教学反思深雪堂初中胡权平面直角坐标系是学生从数过渡到形的基础属于数学建模中的几何建模因此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个抽象的概念教学从寻宝游戏开始学生们从所设置的练习入手在平面中描述出寻宝路线以题带出知...

平面直角坐标系教学设计与反思

课题712平面直角坐标系学习目标1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了解点的坐标的意义2会用坐标表示点能画出点的坐标位置学习重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和点的坐标的确定学习难点正确画平面直角坐标系并能找到对应点学习过程一学前准备上...

平面直角坐标系教学反思(2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