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平衡教学反思

时间:2024.4.27

高二化学平衡教学反思

曾宪基

对化学平衡这节课,从教学目标的达成来看,我觉得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网络资源的辅助性和必要性在这节课上得到了体现。下面我从以下两点进行反思。

首先,处理较好的一些突发事件。在用Excel做速率随时间变化的坐标图的时候,出现了很多情况,比如,有的组只取了一个点来做图;有的组没有从零点开始找点,有的组只找了起始点和变化点,从这点可以看出来,有些学生对如何选取点来做图还不清楚,也就是说他们对数学中的函数图像还根本没有理解。有的组只做了正反应随时间变化的图像,那说明有的学生还没有理解可逆反应中存在着两个速率。有的组把速率和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做到了一起,那说明有的学生还没有理解速率随时间变化的含义,事实上,还是在数学上的一些基本概念上不够理解。对于这些突发事件的处理上,我采取先找到一张做的比较准确的图像,带大家一起来分析如何找点做图像和图像的含义。在大家对准确的图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后,再找出一些有问题的图像让大家一起来分析问题所在。一方面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的概念,;另一方面,加深了同学们对做图的理解和记忆。由于时间的关系,我只找了其中的几个例子来进行分析。

接下来谈谈这节课上出现的问题。课件上出现的问题。蔗糖溶解实验课件中,应该是不断向水中加入蔗糖,直到从宏观上看到加入的蔗糖不再溶解为止。由于时间关系,这点做的不够完整、准确。在蔗糖溶解的微观过程,开始溶解时和溶解一段时间后的课件中,小球逐渐减少的过程是不断重复的,这样容易给学生造成错误的印象,应该到最后画面停止,然后放个重来一次的按扭,让学生理解开始溶解时和溶解一段时间后,蔗糖的溶解速率都是大于结晶速率,所以加入的蔗糖最后都溶解了。

课前准备不够充分,课堂的应变能力不够。整节课有点前松后紧。在上课前应该预计到学生做图用的时间应该较多,而当时没有采取一定的变通措施。比如可以由原来的每个人做一个图像变为两个人做一张图像;或者课前做一定的准备,在做第二张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的时候,可以由老师提供一个做好的c-t图来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因为在做速率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的时候,学生已经了解到了怎样用excel做图了,已经实践过了。

还有一点,大家在课后分析和讨论时产生了争议,就是在讨论和分析蓄水池进水和出水平衡的时间分配问题上。有的老师觉得课开头的引入加上这个内容相当于这节课有两个引入,而这个内容用时过多,所以致使这节课后边的内容较为紧张;而我认为,开场白是这节课的引入,那么化学平衡本身就是比较抽象的内容,所以让学生上来对化学平衡感兴趣是非常必要的。那对于蓄水池进水-出水问题,那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动态平衡,所以我觉得有必要在这里多花点时间让他们更好的理解什么是动态平衡。而使课的后面出现较为紧张的原因我自己觉得主要应该是在做图的过程中。


第二篇:高二化学第二章化学平衡教学案


本文由黎叶莎贡献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第二章化学平衡【高考新要求】 高考新要求】 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表示方法,理解外界条件(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对化学反 应速率的影响。 2、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3、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了解化学平衡与化学反应速率之间的内在联系。 4、理解勒夏特列原理的含义。掌握浓度、压强和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5、学会应用建立等效平衡的思维方式解决化学平衡中的常见问题。第一节 化学反应速率一、化学反应速率 1、定义:是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程度的,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 .. 增加来表示。(固体和纯液体的浓度视为常数) (固体和纯液体的浓度视为常数) .. 公式:v = △c /△t = △n /(V·△t) 或 v =△n /△t 单位:mol /(L·min) 或 mol /(L·s) 2、注意: ①化学反应速率必需指明是用哪种物质表示的。 同一化学反应用不同的物质表示速率时其数值可以不同,但都表示同一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 ②同一化学反应用不同的物质表示速率时其数值可以不同,但都表示同一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 故意义相同, 故意义相同,其数值之比等于方程式中有关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cC(g) + dD(g),v (A): v (B): v (C): v (D) = a:b:c:d aA(g) + bB(g) ③化学反应速率是某单位时间内的平均反应速率, 不是即时速率。 在具体反应中各时刻的反应速率 是不相等的。 ④无论以反应物还是生成物表示化学反应速率都不取负值。 ⑤研究对象是:所有反应。 2C(g)的反应,若最初加入的 A 和 B 的物质的量 例 1:在 2L 密闭容器发生 3A(g)+B(g) 都是 4mol,A 的平均反应速率是 0.12 mol/(L·s),则 10s 后,容器中的 B 的物质的量是 mol。 例 2:甲、乙两容器在 1min 内反应物 A 各减少了 4mol、2mol,问哪个容器中反应速率大? 例 3:判断 Fe + 2HCl = FeCl2 + H2↑反应中 v (Fe): v (HCl) = 1:2 是否正确? 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内因(本质原因)——反应物本身的性质 内因( 内因 本质原因)——反应物本身的性质 化学反应速率是由物质的分子结构或原子结构决定的。 (1)反应类型不同,原理不同,速率不同。如离子反应通常比有机反应快得多。 (2)反应类型相同时,不同反应物会因结构的差异而造成反应速率不同。(如 Na、Al 在空气中都会被氧化,但速率不同。)2、外因 改变外界条件的意义:①使原来很慢的化学反应加快②使原来很快的化学反应减慢。(如

:炼钢、合成树脂、生产橡胶、消除汽车尾气、实验室制氧气、合成氨、塑料的降解等。) (如:钢铁生锈、塑料和橡胶的老化等。)(1)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结论: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反之反应速率减慢。 注意:①仅适用于溶液和气体,固体和纯液体浓度视为常数。 ②要改变实际参加反应的粒子的浓度(如:Fe3+ +3SCN—Fe(SCN)3 ,加入氯化钾固体,对正、逆反应速率都没有影响。)③可逆反应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随之增大 逆反应速率随之增大;增大生成物浓度,逆 逆反应速率随之增大 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随之增大 正反应速率随之增大。 正反应速率随之增大 ④如果浓度增大,改变了反应物的性质,要具体分析反应速率的变化。(如:稀硫酸和铁的反应,增大硫酸浓度会使铁钝化。)有效碰撞理论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反应物分子中的原子重新组合成生成物分子的过程。 它的实质就是旧键的断裂和 新键的生成。而这两个过程的完成必需通过反应物分子(或离子)的相互接触和碰撞来实现。 反应物分子(或离子)的碰撞(先决条件) 先决条件)┳活化分子┳有效碰撞→ 化学反应一定的取向) (足够的能量) (一定的取向) 足够的能量)国内首创艾宾智源网络学习法,基于多媒体学习、掌握分析、记忆力测试,量身化解决学生的学习、练习和复习问题! 更多学习资料请登陆智源教育网() !(反应物分子的碰撞不一定都能发生化学反应,对于能够发生化学反应的碰撞还必需有能量的要求。 能量高于分子平均能量的叫活化分子 由于活化分子的能量较普通分子高, 活化分子。 在碰撞时能克服分子间的相 活化分子 互作用而使旧键断裂。但活化分子的碰撞还必需在有合适的取向时的碰撞才能使旧键断裂。) (例:打篮球和 HI 分子的分解) 分子的分解)只有活化分子的有效碰撞才能使旧键断裂,发生化学反应,这种碰撞叫做有效碰撞。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 对某一反应来说活化分子的活化百分数是一定的, 即活化分子的活化百分数与浓 度无关,仅与 T、催化剂有关。 n 活 = N·x% = C·V·x% 原因: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就是增多活化分子数,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变, 原因: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就是增多活化分子数,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变,所以有 效碰撞次数也增多,因此化学反应速率就增大。 效碰撞次数也增多,因此化学反

应速率就增大。 (2)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结论:在温度一定时,一定量气体,压强越大(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化学反应速率越大。 注意:①适用于气体(压强对固体和液体影响很小,看成无影响) ②必须引起反应物浓度变化的压强才对化学反应速率有影响 ③压强没有改变活化分子百分数 ④对于可逆反应,正、逆反应影响一致,只是程度有别 原因:温度一定时,一定量的气体,压强增大,就是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原因:温度一定时,一定量的气体,压强增大,就是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3)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结论:浓度一定时,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原因:(主要原因)浓度一定时,升高温度,反应物分子的能量增加,活化分子数增多,有效碰撞次 (主要原因) 数增多,因而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次要原因) (次要原因)同时,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单位时间里反应物分子间的碰撞次数也增加,化 学反应速率也加快。 注意:①温度与物质状态无关,适用于所有反应 ②可逆反应与吸放热无关,只是受温度影响程度有别。 规律: 规律:温度每升高 10℃,化学反应速率增大到原来的 2~4 倍。 ℃ 公式: v = v 0·n (4)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结论:催化剂能改变 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加快——正催化剂,减慢——负催化剂) 改变 原因:催化剂能够降低反应所需要的能量,使更多的分子成为活化分子,大大增加单位体积反应物分 子中活化分子所占的百分数,从而成千万倍地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注意:(1)催化剂同等程度改变正、逆反应速率 (2)不能使不可能发生的反应变为可能发生的反应,不需加催化剂的不加 (3)专一性、参与性、时效性(中毒) (4)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3、其它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此外,光、电磁波、反应物颗粒的大小,溶剂的性质等也会对化学反应速率产生影响。注意:稀有气体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注意:稀有气体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稀有气体或其它非反应气体,充入反应容器中,分以下两种情况讨论: ①若容器恒温、恒容,则充入的稀有气体或其它不反应气体虽然改变了容器内气体压强,但并没有改变反应物的 浓度,不影响化学反应速率。 ②若容器恒温、恒压,则充入的稀有气体或其它不反应气体,就会使容器容积扩大,虽未减少容器内气体压强, 但是降低了反应物的浓度,故能使反应速率降低。△T/ 10小结: 小结:改变条件 增大浓度 增大压强 升高温度 使用催化剂 单位

体积内分子总数·活化分子分数=活化分子数 增 多 增 多 不 变 不 变 不 变 不 变 增 大 增 大 增 多 增 多 增 多 增 多 有效碰撞次数 增 多 增 多 增 多 增 多 化学反应速率 加 快 加 快 加 快 加 快其中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较大,其次是温度。国内首创艾宾智源网络学习法,基于多媒体学习、掌握分析、记忆力测试,量身化解决学生的学习、练习和复习问题! 更多学习资料请登陆智源教育网() !第二节化学平衡一、研究对象:可逆反应 可逆反应:①“二同”——正反应、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如合成氨) 如合成氨) ——正反应、逆反应同时进行。 如撞车) (如撞车) ②不能进行到底,进行程度不同。 二、化学平衡的建立 在 1L 密闭容器中:CO(g)+ H2O(g) CO 2(g)+ H2(g)(分离水煤气中的 H2) 0.01mol 0.01mol 0 0 起始 v(正)max 平衡 ≠ v(逆)min v(正) = v(逆) ≠ 0 图像V(正) V(正)=V(逆) ≠ 0 V(逆)说明:①v(正)、v(逆)指的是同一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 ②v(正)、v(逆)的斜率减小,△v 减小。 ③最终 v(正)= v(逆),此时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变化。 三、化学平衡 1、化学平衡状态: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 份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 2、化学平衡状态的特点 等:同一物质 v (正)=v (逆) ——平衡的标志,也是不能反应进行到底的原因 动:达到平衡时,反应仍在继续,v(正)=v(逆)≠ 0 定:平衡状态时,各组份的浓度不变(包括 x%、n%、P、M、η、颜色等) 变:一定条件下的平衡,条件改变,平衡就被破坏 3、化学平衡的标志——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的方法 新坐标》 见《新坐标》P189 表格 4、化学平衡常数(了解) (了解) 对于可逆反应:mA(g)+ nB(g) pC(g)+ qD(g)达到平衡状态时,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 cp(C)·cq(D) K= cm(A)·cn(B) 意义: (1)化学平衡常数只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的改变对平衡常数无影响。 (2)表示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K 值越大,正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 注意:(1)各物质的浓度必须是平衡浓度,固体及纯液体不列入平衡常数的表达式。 (2)平衡常数指的是某一具体的反应的平衡常数。反应方向的改变或化学计量系数的增大或减 小,平衡常数均发生改变。 5、等效平衡 等效性:在相同的条件下(定温、定容或定温、定压),对于一可逆反应体系,无论从正反应开始, ..... 还是从逆反应开始或同时进行, 只要按反应方程式中的

化学计量数之比投入反应物或生成物, 建立起 的平衡状态都是相同的。“等效平衡”的常见几种情况: 等效平衡”的常见几种情况:(1)定温、定容条件下的等效平衡 Ⅰ类: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之和改变的可逆反应,改变起始加入物质的物质的量,只要按可逆反 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换算成方程式同一半边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与原平衡相同, 则该平衡与原平衡是等效国内首创艾宾智源网络学习法,基于多媒体学习、掌握分析、记忆力测试,量身化解决学生的学习、练习和复习问题! 更多学习资料请登陆智源教育网() !的。(数值同) (数值同) Ⅱ类: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之和不变的可逆反应,只要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比值与 原平衡相同,则该平衡与原平衡是等效的。(比值同) (比值同) (2)定温、定压条件下的等效平衡 改变起始加入物质的物质的量, 只要按可逆反应化学计量数之比换算成方程式同一半边的各物质的物 质的量之比与原平衡相同,则该平衡与原平衡是等效的。(比值同) (比值同)第三节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一、化学平衡的移动 化学平衡的移动 可逆反应中旧化学平衡的破坏,新化学平衡的建立的过程叫化学平衡的移动 化学平衡的移动。 化学平衡的移动 改变条件 平衡移动 旧化学平衡(v 正=v 逆 ) 同一物质 v 正 ≠v 逆 新的化学平衡(v′ =v′ ) 正 逆 新旧平衡的本质区别:平衡各组分的含量不等。 平衡移动的本质:v 正 ≠ v 逆 二、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1、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图象的连续性或不连续(同时改变正、逆反应速率) 结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小生成物的浓度)平衡向正方向移动,反之减小 反应物的浓度(或增大生成物的浓度)平衡向逆方向移动。 原因:a、运用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解释 v ν′正) orν′ ) 逆 ( (V(正)vV(正)ν′逆) orν′ ) 正 ( (V(逆)ν′逆) orν′ ) 正 ( ( ν′正) orν′ ) 逆 ( (ν(逆)t t b:运用化学平衡常数解释 — 3+ 3 K = c[Fe(SCN)3] / {c(Fe )·[ c(SCN ) ] } 当 K'< K 时,平衡向正方向移动;当 K′>K 时,平衡向逆方向移动。 注意:①浓度仅指改变溶液和气体的浓度。即增大固体或纯液体的物质的量无影响。 ②浓度的改变指实际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浓度的改变。 ③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一种反应物的浓度,可提高其它反应物的转化率,而这种反应物 自身的转化率下降。 2、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图象可能连续也可能不连续 结论:在其他

条件不变时,对反应前后气体总体积发生变化的化学反应,增大压强,会使化学平衡 向着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会使化学平衡向着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逆而行之) 而行之)注意:①对于反应前后气态物质的总体积没有变化的可逆反应,压强对化学平衡无影响。 ②对于反应混合物中无气体的可逆反应,压强对化学平衡也无影响。 ③压强的变化必须导致气体浓度的变化,从而导致 v 正≠v 逆,才能使平衡移动。 原因: 原因:用平衡常数解释 设体积减小到原来的一半,即各物质的浓度增大到原来的 2 倍, 则 K′= K·2(生成物系数和 反应物系数和)若(生成物系数和-反应物系数和)<0 ,则 K′<K,所以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正方向移动 3、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图象的不连续性 结论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温度升高,会使化学平衡向吸热的方向移动; 温度降低,会使化学平衡向放热的方向移动。国内首创艾宾智源网络学习法,基于多媒体学习、掌握分析、记忆力测试,量身化解决学生的学习、练习和复习问题! 更多学习资料请登陆智源教育网() !4、催化剂——平衡不移动 三、勒夏特列原理(法)——(平衡移动原理) 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c、P、T 等,平衡就向能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注意:①不适用未达到平衡的体系。 ②影响平衡的条件 c、P、T,不包括 V、催化剂等。 ③“减弱”并未彻底改变。(逆其道而行之) 逆其道而行之) ④适用性:所有动态平衡(溶解平衡、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 ⑤局限性: 只能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 不能判断建立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及平衡建立过程中各 物质间的数量关系等。 四、化学平衡问题的解题规律和技巧 新坐标》 P170 见《新坐标》第四节 合成氨条件的选择一、合成氨条件的选择 1、目的:尽可能地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和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2、依据: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影响的规律。 3、原则:①要注意外界条件对两者影响的一致性,又要注意两者的矛盾性。 ②要注意温度、催化剂对速率影响的一致性,又要注意催化剂的活性对温度的限制。 ③要注意理论生产,又要注意实际生产的可能性。压强 增大合成氨的反应速率(v 正) 提高平衡混合物中氨的含量 实际生产、动力、 设备制造、材料强度 20Mpa-50Mpa 增大 增大 温度 升高 降低 500℃ 催化剂 加入 无影响 浓度 增加氮和氢的浓度 减小平衡混合物中氨的浓度 使气态的氨液化并及时从平衡 混合物中分离而补充 N

2、H2铁触媒 催化剂活性大二、合成氨工业的简述 1、原料:空气、燃料、水 2、N2、H2 的来源: (1)N2 的来源:①空气液化法 ②用碳除氧法 (2)H2 的来源:H2O 和燃料 (3)除去杂质后将 N2 和 H2 的混合气体用压缩机压缩后在合成塔内反应 N2 + 3H2 2NH3 ;△H < 0 (4)氨的分离:通过冷凝器将氨液化,然后将氨分离,分离出的混合气体循环使用。 (5)流程: N2、H2 原料气的制取→净化→压缩→合成→分离→液氨 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 《新坐标》第一节《品一品》 例 3 《测一测》4、5、10、15、16 第二节《品一品》 例 1、例 3 《练一练》6、8、9 《测一测》1、12、14、16、18 第三节《练一练》8 《测一测》4、6、10、13、18 本章知识总结 1、2、3、4、5、6 《精品题库》专题 20、21、22、23、24第二章 《 化学平衡 》练习题一、选择题。(每小题有 1~2 个选项是正确的) 1、( 05年广州市一模,13 ) 在一定条件下,向密闭容器中充入30mLCO和20mL水蒸气使其反应,当 CO+H2O(g) CO2+H2达到平衡时,CO的体积分数为40%,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B、平衡后水的转化率为 50% A、平衡后水蒸气的体积分数与 H2 相等 C、平衡后 CO 体积与 CO2 相等 D、平衡后 CO2 的体积分数为 20% 2、 (05年江苏盐城市三模,16)在一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A和1molB,发生如下反应:2A(g) +国内首创艾宾智源网络学习法,基于多媒体学习、掌握分析、记忆力测试,量身化解决学生的学习、练习和复习问题! 更多学习资料请登陆智源教育网() !B(g) xC(g),平衡后,C的体积分数为w%,若维持容器容积和温度不变,0.6molA 、0.3molB 和 1.4molC为起始物质,达到平衡后,C的体积分数也为w% 。平衡后若缩小容器体积,C的浓度c(C)、 C的体积分数C%、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M)和正反应速率v(正),随压强(P)的变化,一定 符合的是( )A B C D 3、在密闭容器中,下列反应达到平衡时,缩小容器容积(温度不变),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一定不增大的是( ) A、N2 (g)+ 3H2 (g) 2NH3 (g) B、4NH3 (g) + 5O2 (g) 4NO (g) + 6H2O (g) C、2C4H10 (g) + 5O2 (g) 4CH3COOH (g) + 2H2O (g) D、I2 (g)+ H2 (g) 2HI (g) 4、(05 年南京市二模,18)向容积为 2 L 的密闭容器中充人 2 mol A 气体和 1 mol B 气体,在一定条件下 3C(g);经 2 s 后达到平衡,测得 C 气体的浓度为 0.6 mol·L-1。下列 发生如下反应:2A(g)+B(g) 说法中正确的是( ) - - ①用物质 A 表示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0.2 mol·L 1·s 1 -1 -1 ②用物质 B 表示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0.2 mol·L ·s ③平衡时物质 A 与 B 的转化率相等 - ④平衡时物

质 B 的浓度为 0.2 mol·L 1 ⑤其它条件不变,向容器中再加入 1 molC 气体,达到新平衡时,C 的体积分数不变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①③④ 5、(05 年南京市三模,17)某温度下,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可逆反应:2E(g) F(g)+x G(g);?H<0。 若起始时 E 浓度为 a mol/L,F、G 浓度均为 0,达平衡时 E 浓度为 0.5a mol/L;若 E 的起始浓度改为 2a mol/L,F、G 浓度仍为 0。当达到新的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时,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减慢 B、若 x=l,容器体积保持不变,新平衡下 E 的体积分数为 50% - C、若 x=2,容器体积保持不变,新平衡下 F 的平衡浓度为 0.5a mol·L 1 D、若 x=2,容器压强保持不变,新平衡下 E 的物质的量为 a mol 6 、 ( 05 年 连 云 港 市 期 末 调 研 , 7 ) 一 定 温 度 下 , 在容 积 恒 定 的 密 闭 容 器中, 进 行 如 下 可 逆 反 应 : A(s)+2B(g) C(g)+D(g),当下列物理量不发生变化时,能表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①混合气体 的密度②容器内气体的压强③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④B物质的量浓度( ) A、①④ B、②③ C、②③④ D、只有④ 7、(05 年苏州市二模,14)某温度下,在一容积可变的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2A(g)+B(g) 2C(g)达到平衡时,A、B 和 C 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4mol、2mol 和 4mol,在保持温度不 变的条件时下列操作可使平衡右移的是( ) A、压强不变时,A、B 和 C 均增加 lmol B、压强不变时,充入少量不参与反应的氖气 C、容积不变时,A、B 和 C 均增加 1mol D、容积不变时,充入一定量不参与反应的氖气 8、05 年连云港市二模, 向 2L 密闭容器里充人 2mol M 和一定量的 N, ( 3) 发生如下反应: M(g)+N(g) E(g), 当反应进行到 4min 时,测知 M 的浓度为 0.2mol/L;反应进行到 2min 时,密闭容器中 M 的物质的量 浓度为( ) A、等于 0.6mol/L B、小于 0.6mol/L C、等于 0.8mol/L D、大于 0.8mol/L 9、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 B、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 C、合成氨工厂通常采用 20 MPa~50 MPa 压强,以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D、将氯化铝溶液加热蒸干最终得到三氧化二铝固体 10、(05 年扬州市二模,17)如右图,Ⅰ是恒压密闭容器,Ⅱ是恒容密闭容器。其它条件相同时,在Ⅰ、 Ⅱ中分别加入 2mol X 和 2mol Y,起始时容器体积均为 V L,发生如下反应并达到平衡(X、Y 状态未 aZ(g)。此时Ⅰ中 X、Y、Z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3:2,则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知):2X(?)+Y(?)国内首创艾宾智源网络学习法,基于多媒体学习、掌握分析、记忆力测试,量身化解决学生的学习、练习和复习问题

! 更多学习资料请登陆智源教育网() ! Ⅱ Ⅰ( ) A、若 X、Y 均为气态,则平衡时气体平均摩尔质量:Ⅰ>Ⅱ B、若 X、Y 不均为气态,则平衡时气体平均摩尔质量:Ⅰ>Ⅱ C、若 X 为固态,Y 为气态,则Ⅰ、Ⅱ中从起始到平衡所需时间相同 D、平衡时Ⅰ容器的体积小于 V L 12、(05年徐州市二模,15)将2 mol A 和1 mol B 充人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2A (g)+B (g) xC(g),达到化学平衡后,C 的体积分数为 a。假设该反应的条件分别和下列各选项 的条件相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若在恒温恒压下,当 x=1 时,按 1.5 mol A、1 mol C 作为起始物质,达到平衡后,C 的体积分数 仍为 a B、若在恒温恒容下,当 x=2 时,将 2molC 作起始物质,达到平衡后,C 的体积分数仍为 a C、若在恒温恒压下,当 x=3 时,1 mol A、1mol B、6mol C 作起始物质,达到平衡后,C 的体积分数 仍为 a D、若在恒温恒容下,按 0.6mol A、0.3mol B、1.4mol C 作起始物质,达到平衡后,C 的体积分数仍 为 a,则 x 为 2 或 3 13、(05 年北京市东城区期考,14)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 X(g) + 3Y(g) 2Z(g),若 X、Y、Z 起始浓 度分别为 c1、 2、 3 c c (均不为 0, 单位 mol/L) 当达平衡时 X、 Z 的浓度分别为 0.1mol/L, , Y、 0.3mol/L, 0.08mol/L,则下列判断不合理的是( ) A、c1:c2 = 1:3 B、平衡时,Y 和 Z 的生成速率之比为 3:2 C、X、Y 的转化率不相等 D、c1 的取值范围为 0 < c1 < 0.14mol/L 14、 (05 年湖南省十所示范性高中高三第一次联考,12)某温度下,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 A(g)+3B(g) 2C(g)达到平衡,测得平衡时 A、B、C 物质的量之比为: n(A):n(B):n(C)=1:1:2,若保持温度不变,以 1:1:2 的物质的量之比再充入 A、B 和 C,下列 判断中正确的是( ) A、平衡不移动 B、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都比原平衡时增大 D、C 的质量分数减小 15、(05 年江苏镇江市二模,17)对于平衡体系:mA(g)+nB(g) pC(g)+qD(g);?H<0。则下列判断正确 的是( ) A、若温度不变,将容器的体积增大 1 倍,此时 A 的浓度变为原来的 0.58 倍,则 m+nA、在(t1+10)min 时,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t1+10)min 时,保持容器总压强不变,通入稀有气体,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T℃时,在相同容器中,若由 0.3mol·L—1 A、0.1 mol·L—1 B 和 0.4 mol·L—1 C 反应,达到平衡 后,C 的浓度仍为 0.4 mol·L—1 D、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且 A 的转化率增大 应: 17、(05 年淮安市四模,14)氯酸钾和亚硫酸氢钾能发生氧化还原反 — — — — ClO3 +HSO3 → SO42 +Cl +H+(

未配平)。国内首创艾宾智源网络学习法,基于多媒体学习、掌握分析、记忆力测试,量身化解决学生的学习、练习和复习问题! 更多学习资料请登陆智源教育网() !已知该反应的速率随 c(H+)的增大而加快。下列为用 ClO3 在单位时间内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 该反应 v—t 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开始时速率增大可能是 c(H+)所致 B、纵座标为 v (H+)的 v—t 曲线与图中曲线完全重合 C、后期反应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反应物浓度减小 — D、图中阴影部分“面积”可以表示 t1—t2 时间内 n (Cl )的增加的量 18、(05 年郑州市一模,10)常温常压下在带有可移动活塞的甲、乙容器(如图)里分别充有等体积的 NO2 和空气,已知:2NO2 N2O4;△H<0。现分别进行下列两个实 验: ①将两 容器置于沸水中加热②在活塞上都 2 千克的砝码。在以上两情况下, 甲和乙容 器中气体体积大小的比较,正确的是( ) A、①甲>乙 ②甲>乙 B、①甲>乙 ②甲<乙 C、①甲<乙 ②甲>乙 D、①甲>乙 ②甲=乙 19、(05 年淮安市四模,16)恒温恒容下的密闭容器中,充入 2.0mol 的 A 和 1.0mol 的 B,发生如下反应:2A(g)+B(g) xc(g)。达到平衡后,C 的体积分数为 a。若保持温度和容积 不变,开始时充入 0.6molA、0.3molB 和 1.4molC,达平衡时,C 的体积分数仍为 a,则 x 的值不可能 是( ) A、2 B、3 C、4 D、6 20、(05 年汕头市二模,19)某化学反应 2A B+D 在四种不同条件下进行,B、D 起始浓度为 0,反 应物 A 的浓度(mol/L)随反应时间(min)的变化情况如下表:实验 序号浓 温 度 度 时 间—01020304050601 1.0 0.80 0.67 0.57 0.50 0.50 0.50 800℃ 2 1.0 0.60 0.50 0.50 0.50 0.50 0.50 800℃ 3 c 0.92 0.75 0.63 0.60 0.60 0.60 800℃ 4 1.0 0.40 0.25 0.20 0.20 0.20 0.20 T℃ 根据上述数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A、实验 1 中,10 至 20 分钟时间内 A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0.013mol·L 1min 1 B、实验 2 中,隐含的反应条件可能是缩小容器的体积,也可能使用催化剂 C、实验 3 中,A 的起始浓度一定大于 1.0mol/L,起始速率也一定大于实验 1 D、实验 4 中,反应温度一定大于 800℃,上述反应为放热反应 二、填空题。 21) (05 1、 年扬州市期末调研, 如图所示, 当关闭阀门 K 时, 向甲中充入 1.5 mol A、3.5 mol B,向乙中充入 3 mol A、7 mol B,起始时,甲、乙体积均为 V L。在相同温度和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两容器中各自发生下列反应: 3A(g)+2B(g) C(g)+2D(g); ΔH<0。达到平衡(Ⅰ)时,V(乙)=0.86V L。 请回答: (1)乙中 B 的转化率为 ; (2)甲中 D 和乙中 C 的物质的量比较:

(填 “相等” “前者大”、 、 “后者大”); (3)打开 K,过一段时间重新达平衡(Ⅱ)时,乙的体积为 (用含 V 的代数式表示,连 通管中气体体积忽略不计。) 2、(05 年连云港市二模,22)如右图所示,将 6molX 和 3molY 混合气体置于体积可变的等压容器中,在 一定温度下发生如下反应:2X(g)+Y(g) 2Z(g)。 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A 时,测得气体总物质的量为 6.6mol。若 X、Y、Z 的起 始 物 质 的量分别用 a、b、c 表示,回答下列问题: (1)达平衡状态 A 时,Y 的转化率为 ,在达到平衡状态 A 的容器中通 人 少 量 Y。体系中 X 的体积分数 (填“增大”或“减小”或“不变”)。 (2)若起始时 a=3.2mol,且达到平衡后各气体的体积分数与平衡状态 A 相同,则起始时 b、c 的取值 、 。 分别为 (3)若要使反应开始时向逆反应方向进行,且达到平衡后各气体的物质的量与平衡状态 A 相同,则起国内首创艾宾智源网络学习法,基于多媒体学习、掌握分析、记忆力测试,量身化解决学生的学习、练习和复习问题! 更多学习资料请登陆智源教育网() !始时 c 的取值范围是 。 3、(05 年南昌市一模,21)在一定条件下,xA+yB zC 的可逆反应达到平衡。 (1)已知 C 是气体,且 x+y=z,在加压下,若平衡发生移动,则平衡必须向 方向移动。 (2)加热后,C 的质量分数减少,则正反应是 热反应。 (3)若 A、B、C 均为气体,反应在恒温恒压下进行。A、B、C 的起始浓度分别为: — — — a mol·L 1、bmol·L 1 和 cmol·L 1,无论反应是从正反应还是逆反应开始,若要建立相同的平衡 状态,a、b、c 应满足的条件是 。 4、(05 年扬州市一模,23)有甲、乙两个容积相等的恒容密闭容器,向甲中通入 6mol A 和 2mol B,向乙 中通入 1.5mol A、0.5mol B 和 3mol C,将两容器的温度恒定在 770K,使反应 3A(g)+B(g) xC(g) 达到平衡,此时测得甲、乙两容器中 C 的体积分数都为 0.2,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若平衡时,甲、乙两容器中 A 的物质的量相等,则 x= ;若平衡时,甲、乙两容器中 A 的物质的量不相等,则 x= 。 (2)平衡时甲、乙两容器中 A、B 的物质的量之比是否相等 (填“相等”或“不相等”),平 衡时甲中 A 的体积分数为 。 (3)若平衡时两容器中的压强不相等,则两容器中压强之比为 。 3、 (05 年连云港市期末调研,22) 在 2L 的密闭容器中,加入 2mol A 和 1mol B,发生下述反应: - 2A(g)+B(g) 2C(g)+D(s)达到平衡时,C 的浓度为 0.4mol·L 1。 (1)温度不变,若缩小容器的体积,则平衡 移动(填正向、逆向或不移动) (2) 维持容器的温度和体积不变, 按下列四种配比

作为起始物质, 达到平衡后, 的浓度仍是 0.4mol· C L -1 的是 。 A、4molA+2molB B、2molC+1molD C、2molA+1molB+2molC+1molD D、1molA+0.5molB+1molC+0.2molD (3)若维持容器的体积和温度不变,按不同配比加入起始物质,达到平衡时,C 的浓度仍是 0.4mol·L -1 。 ①反应从逆反应方向开始,则 D 的起始物质的量应满足的条件是 _ __。 ②若加入 0.2molA 和 0.1molB,则 C 和 D 起始物质的量分别应满足 、 。 5、(05 年江苏镇江市二模,22)将 1molI2(g)和 2molH2 置于某 2L 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 I2(g)+H2(g) 2HI(g);△H<0,并达平衡,HI 的体积分数ω(HI)随时间变化如图曲线(Ⅱ) 所示: ω(HI) 。 (1)达平衡时,I2(g)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2)若改变反应条件下,在甲条件下ω(HI)的变化如图 曲线(I) 0.60 II I 所示,在乙条件下ω(HI)的变化如图曲线(Ⅱ)所示。则 甲条件 可能是 (填入下列条件的序号。下同),乙条件 可能是 t(时间) 。 ①恒容条件下,升高温度 ②恒容条件下,降低温度 ③恒温条件下,缩小反应容器体积 ④恒温 条件下,扩大反应容器体积 ⑤恒温恒容条件下,加入适当催化剂 (3)若保持温度不变,在另一相同的2L密闭容器中加入a mol I2(g)、b mol H2和c mol HI(a、b、c均 大于0),发生反应,达平衡时,HI的体积分数仍为0.60,则a、b、c的关系是 。 6、(05 年北京市西城区期考,26)如右图,将 4 mol SO2 和 2 mol O2 混合置于 体积可变 的 等 压 密 闭 容 器 中 , 在 一 定 温 度 下 发 生 如 下 反 应 : 2SO2(g)+O2(g) 2SO3(g);ΔH<0。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测得气体的 总物质的 量为 4.2 mol。试回答: (1)在该平衡状态时 n(SO3)= __ ; (2)若起始时加入 1.2 mol SO2、0.6 mol O2 和 x mol SO3,达到平衡状态后, 各气体的 体积分数与上述平衡状态相同,x 的取值为 ; (3) 若反应开始时的 v (逆) > v (正), 达到上述平衡状态时, 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仍为 4.2 mol。 则起始时 n(SO3) 的取值范围是 _。 7、 (05 年宿迁市期末调研,22)t℃时, 3molA 和 2molB 气体通人体积为 2L 的密闭容器中 将 (容积不变) , xC(气),2min 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温度不变),剩余 1.8mol B, 发生如下反应:3A(气)+B(气) 并测得 C 的浓度为 0.4mol/L,请填写下列空白: (1)x= 。国内首创艾宾智源网络学习法,基于多媒体学习、掌握分析、记忆力测试,量身化解决学生的学习、练习和复习问题! 更多学习资料请登陆智源教育网() !(2)比较达到平衡时,A、B 两反应物的转化率:α (A) α (B)(填>、=或<) (3)若继续向原平衡混合物的容器中通人少量氦气(氦气和 A、B、C

都不反应)后,下列说法中正 确的是 (填写字母序号) A、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化学平衡不会发生移动 D、正、逆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将发生同等程度的改变 (4)在 t℃时,若向原平衡混合物的容器中再充人 amolC,欲使达到新的平衡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分 数与原平衡相同,则至少应再充人 (填 A 或 B) mol(用 a 表示),达新平衡时,A 的物质的量为 n(A) (用含 a 的式子表示)。 8、(05年郑州市一模,21)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保持一定条件下进行以下反应: X(气)+2Y(气) 3Z(气),已知加入2 molX和3molY。达到平衡后,生成a mol Z。 (1)在相同实验条件下,若在同一容器中改为加入 4 mol X 和 6 mol Y,达到平衡后,Z 的物质的量 为 。 (2)在相同实验条件下,若在同一容器中改为加入 3 mol X 和 2 mol Y,若要求在反应混合气体中 Z 体 积分数不变,则还需加入 Z mol。 (3)在相同实验条件下,若在同一容器中改为加入 0.5molX,则需加入 mol Y, molZ,才能使平衡时 Z 为 0.6a mol。 9、(05 年北京市东城区期考,26)已知可逆反应 CO + H2O(g) CO2 + H2,达到平衡时, c(CO 2 ) × c( H 2 ) K= ,K 是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与浓度无关。 c(CO) × c( H 2 O) (1)830K 时,若起始时:c (CO) = 2 mol/L,c (H2O) = 3 mol/L,平衡时 CO 的转化率为 60%,水蒸 气的转化率为 ;K 值为 。 (2)830K,若只将起始时 c (H2O)改为 6 mol/L,则水蒸气的转化率为 。 (3)若 830K 时,起始浓度 c (CO) = a mol/L,c (H2O) = b mol/L,H2 的平衡浓度 c (H2) = c mol/L, ①a、b、c 之间的关系式是 ; ②当 a = b 时,a = c。 10、(05 年黄冈市期末调研,22)在 100℃时,将 0.200 mol 的 N2O4 气体充入 2L。抽空的密闭容器中,隔 一定的时间对该容器内的物质进行分析,得到如下表格: 时间(s) 0 20 40 60 80 100 浓度- c1 0.050 c3 a b c(N2O4)moL·L 1 0.100 -1 0.000 0.060 c2 0.120 0.120 0.120 c(NO2)moL·L (1)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达到平衡时 N2O4 的转 化率为 %,表中 c2 c3、a b(填>、<或=) - - - (2)20s 时 N2O4 浓度 cl= moL·L 1,0s~20s N2O4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moL·L 1·s 1 (3)若在相同情况下最初向该容器充人的是 N2O4 气体,要达到上述同样的平衡状态,NO2 的起始浓度 - 是 moL·L 1国内首创艾宾智源网络学习法,基于多媒体学习、掌握分析、记忆力测试,量身化解决学生的学习、练习和复习问题! 更多学习资料请登陆智源教育网() !1

更多相关推荐:
化学平衡公开课教学反思

化学平衡公开课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化学平衡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知识在中学化学理论中占重要地位它的大部分知识内容抽象理论性很强学生学起来觉的很吃力因此课堂教学的主体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重点是培养学生分析问...

高中化学化学平衡教学反思

高中化学化学平衡教学反思化学平衡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知识但它大部分知识较抽象理论性强化学平衡这一知识点可以说是高中化学是最难的一个知识点由于内容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所以这一节的内容往往是老师讲的稀里糊涂学生听的...

化学平衡教学反思

化学平衡反思1可逆反应两特点学生掌握得好火箭班可以少的练习正逆两个反应是同一条件下同时进行的正逆反应中反应物生成物共存反应物转化率小于1002化学平衡五特征逆等定动变加强理解3平衡状态判断两依据要重点练习根本依...

高二化学平衡教学反思

高二化学平衡教学反思曾宪基对化学平衡这节课从教学目标的达成来看我觉得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网络资源的辅助性和必要性在这节课上得到了体现下面我从以下两点进行反思首先处理较好的一些突发事件在用Excel做速率随时间...

化学平衡教学反思

高二化学平衡教学反思都昌一中汪会忠对化学平衡这节课从教学目标的达成来看我觉得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网络资源的辅助性和必要性在这节课上得到了体现下面我从以下两点进行反思首先处理较好的一些突发事件在用Excel做速...

化学平衡常数教学反思

化学平衡常数教学反思郁南西江中学朱桂兰本节课的课堂教学的实践我认为基本达到了我的预设目标尤其是在有争议的浓度商这个概念要不要讲的问题有的教师认为这内容超纲不应讲但我认为这节课我想给予学生的就是平衡定量观的理念所...

高二化学平衡教学反思

高二化学平衡教学反思曾宪基对化学平衡这节课从教学目标的达成来看我觉得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网络资源的辅助性和必要性在这节课上得到了体现下面我从以下两点进行反思首先处理较好的一些突发事件在用Excel做速率随时间...

“化学电源”教学实录与反思

在探究情境中掌握主导与主体的平衡化学电源教学实录与反思杨明华重庆市求精中学校邮编400015摘要本课以人教版化学选修4第四章第二节化学电源为蓝本结合电池技术的发展历史以及常见电池的产品特性以提升电池综合性能为切...

教学设计(化学平衡第一课时)

第三节化学平衡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课时内容位于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三节化学平衡的第一课时本节内容是高中化学的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贯穿了本章内容的始终二学情分析学生...

昆三中20xx届高考化学科的几点教学反思

昆三中20xx届高考化学科的几点教学反思昆三中沈艳华20xx年历经六年新课改的云南省进入了第二轮新课标高考六年课标高考的系统教学已经让我校教师对现行化学高考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因此本届备考比照近三年的高考趋势和教考...

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与反思要求

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与反思要求,内容附图。

《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第1课时)教学反思

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第1课时教学反思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第1课时教学反思这节课以科学探究的内容为基础理论分析穿插实验探究是理论分析丰富生动如果仅限于教材则显得理论空洞分析缺少依据为了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采...

化学平衡教学反思(1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