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测试题

时间:2024.3.31

物理题力学

1.如图所示,物体A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静止在竖直墙壁上.当水平力减小为F/2时,物体A恰好沿竖直墙壁匀速下滑.此时物体A所受摩擦力的大小(   )

A.减小为原来的1/2         B.和原来一样                          

C.增大为原来的2倍          D.无法判断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在乘车从机场到都江堰的路上,温总理一直系着安全带是为了防止质性可能带来的危害

      B.车上的人能利用时速表和里程表计算汽车某段匀速行驶过程的时间

     C.急救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时,伤员所受重力与路面对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车驶入刚抢通的道路时发生剧烈颠簸,车上一人大叫“地震了”,他是以自己为参照物的

3.以下四组器材中,能测出一个形状规则石块密度的是(   )

①刻度尺、天平和砝码         

②天平和砝码、量筒、水、细线

③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

④弹簧测力计、水、细线、烧杯

A.②④      B.②③    C.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4.如图所示,小华将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另一端钩住长方体木块A,木块下面是一长木板,  实验时拉着长木板沿水平地面向左运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即可测出木块A所受摩擦  力大小.在木板运动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木块A受到的是静摩擦力

     B.木块A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

     C.拉动速度变大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

     D.木块A所受摩擦力的方向向左

5.一个学生调节天平,是横梁平衡后,发现游码恰在称量标尺的中央,游码标尺的最大刻度为1g。他用这个天平称一物体的质量,他把物体放在左盘中,右盘放入27g砝码,又把游码拨到最左端,天平平衡,则物体的质量是(   )

A.26.5g   B.27.5g    C.26g     D.28g

6.下面是小芳为了“测量小铁块密度ρ”所设计实验的部分方案.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分度值0.2N,量程0–5N)、小铁块(10cm3)、细线、烧杯、水.

实验步骤:① 测量前将弹簧测力计的指针对准零刻度线;

② 将小铁块浸没于水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值F1

③ 从水中移出小铁块,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值F2

④ 再做一次实验,将两次测得的数据填入表中(略);

⑤用ρ =ρF2 / ( F2 - F1 ) 计算出小铁块的密度.

按照实验方案,小芳进行了实验.请你回答:

(1)小铁块受到的浮力的表达式:  F=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值F2等于铁块重力的原理是:  ________________

(3)请对小芳的实验方案的不足之处作出两点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 。

7.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这种运动只在没有空气的空间才能发生,在有空气的空间,如果空气阻力相对物体的重力比较小,可以忽略,物体的下落也可以近似地看作自由落体运动。为了探究自由落体运动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同学小王有如下猜想:

     

猜想一:物体下落的时间与物体的材料有关;

猜想二:物体下落的时间与物体下落的高度有关;

猜想三:物体下落的时间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为验证猜想的正确性,几位同学用三个金属球做了一系列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⑴为了验证猜想一,应比较实验序号____和____,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小敏同学也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她让质量相等的铁球和纸团同时从三楼由静止开始下落,她发现两者下落时间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原因是: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

8、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甲、乙两组同学分别使用A、B两套装置(如图20)来完成实验.

(1)图21a、b所示的是观察水沸腾实验中出现的两种情景,其中水沸腾时的情景为______(填“a”或“b”)

(2)甲组观察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22所示,他们所测水的沸点是_____________.他们所选择的装置应是___________(填A或B).

(3)分析评估A、B两套装置.


第二篇: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快与慢》说课稿


《快与慢》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机械运动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人们也经常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因此,让学生学习一些与速度有关的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描述了运动学的初步知识。全章共分四节,第一节动与静与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是第三节快与慢的基础,而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则是第三节的拓展与应用。同时,速度问题也是今后高中运动学学习的基础。所以,本节是全章的核心内容。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由于刚刚接触物理,分析、归纳、概括能力相对薄弱,对研究物理的方法感到比较陌生。形象思维是他们学习物理知识的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另外,也亲身体验到了物理知识与人们生活、生产的密切联系,对物理有了一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爱好和兴趣是他们学习物理的主要动力,学生普遍喜欢参与自己动手操作的课堂活动。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这些特点,设计好问题,引导学生的同时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勇气,教会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现象的主要特征.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2.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1.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速度及其单位

难点: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变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区别

五、教学设备和用具

多媒体图片,《快与慢》教学光盘。

六、教学流程

(一)、引入课题

多媒体展示:蜗牛爬行、人走路、汽车行驶、飞机飞行、卫星运转等运动情况。这时引入新课。

(二)、新授

一、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举例:在学校田径运动会上百米赛跑正在进行,谁能获得冠军,观众正在试目以待。

提问:如果你们是观众,用眼睛看,谁运动得快? 作为裁判员,你认为谁运动得快?

总结:观众和裁判员判断谁快谁慢所用的方法是不同的。观众看谁跑在前面是用“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裁判员看谁先到达终点是用“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

2.速度

师:若物体运动路程和时间都不同。例如:一个物体在3s内运动了6m,另一个物体在5s内运动了10m,该如何判断物体的运动快慢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后再回答。

(1)、速度的定义

物体在一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称为速度。

2

(2)、公式

若用s表示路程,用t表示时间,用v表示速度,则速度公式为v=s/t,变形公式:s=vt,t=s/v。

(3)、国际单位:米/秒,读作“米每秒”,可用符号“m/s”或“m·s-1”表示。

常用单位:千米/时,读作“千米每时”,用符号“km/h”或“km·h-1”表示。

(4)、单位换算:1m/s= km/h 1km/h= m/s

(5)、例题

【例1】、你的同学跑100 m用了17 s,而你用25 s跑了165 m。你的同学和你谁跑得快呢?

【例2】、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听到相距1 km处产生的雷声?(教师强调解答过程)

二、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

(1)、阅读课本:计算小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速度

通过计算小汽车的速度,知道小汽车在这三段路程中的速度是不变的。

(2)、定义: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特点:运动沿直线进行,速度恒定不变

(3)、匀速直线运动是理想的情况,自然界中严格地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是不常见的。

2、变速直线运动

(1)、阅读课本:计算天鹅在空中沿直线飞翔的速度

通过计算可知,天鹅在飞行中速度越来越快,在各段中,它的运动速度是变化的。

(2)、定义: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称为变速直线运动。

特点:运动沿直线进行,速度大小变化。

(3)、平均速度v=s总/t总

【拓展】下面是人和一些物体运动的大致平均速度

3

人步行:1.2 m/s 自行车:5 m/s 火车:28 m/s

客机:250 m/s 子弹:900 m/s 光:3×108m/s

(三)、巩固练习

1、一辆轿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直线行驶,轿车上的速度表显示数据为90km/h。求:

(1)轿车行驶的速度是多少米/秒?

(2)在2min内轿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2、一座大桥全长6.89千米,江面上正桥长为1570米,一列长为110米的火车匀速行驶,通过江面正桥需120秒,则火车的速度是多少米/秒?火车通过全桥需用的时间是多少?

七、小结

提问: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八、作业

完成学生用书相关练习。

九、板书设计

第三节 快与慢

一、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相同时间比路程

(2)、相同路程比时间

2、速度

(1)、定义:物体在一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称为速度

(2)、公式:v=s/t

(3)、单位:m/s,km/h

二、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4

(2)、特点:运动沿直线进行,速度恒定不变

2、变速直线运动

(1)、定义: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称为变速直线运动。

(2)、特点:运动沿直线进行,速度大小变化。

(3)、平均速度v=s总/t总

十、教学反思

1、物理教学离不开现实的物理情境。由于受课堂客观条件的限制,生活中的物理情景学生很难见到(如游泳比赛),可用信息技术展示这一场景,使学生有如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 、由于教学过程中速度单位的讲解不够细致,导致学生对速度单位的换算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后面的教学中,对此要进行补充说明,帮助学生理解速度单位的换算。

5

更多相关推荐: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圆梦教育中心20xx年中考知识点复习九年级下期第十六章从指南针到磁悬浮列车一磁是什么1磁体具有磁性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磁体还具有指向性2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一个磁体有两个磁极可以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的条形磁...

沪科版九年级下物理全套教案

沪科版九年级下物理全套教案,内容附图。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公式总结

九年级物理公式默写班级姓名1求热量Q变形cmt热传递过程Q吸Q放2燃料燃烧Q放或者Q放3热机效率变形4C水物理意义q焦炭3010JKg物理意义5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电流关系电流关系电压关系电压关系电阻关系电阻关系串...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教材变化

关于沪科版新版物理九年级教材变化首先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章节顺序递增一章1920合并为一章其次第12章变化比较突出12章新增了温度与温度计也就是把原来老版中的第12章第1节中的温度部分提前到现在的前一章学习先学温度...

九年级物理 电是什么教案 沪科版

第一节电是什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从实验探究中领会物体带电的概念知道电荷有两种和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2能通过交流与讨论认识验电器通过观察能说出验电器各部分的名称3能通过试一试归纳验电器怎样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及带...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讲义上

九年级物理讲义上第十一章1物质有三种状态它们分别是固态液态和气态水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2自然界中的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大类晶体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晶体开始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3...

物理:沪科版九年级 能源与社会(教案)1

第二节能源与社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能源知道哪些属于可再生能源哪些属于不可再生能源2知道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知道人类发现开发利用能源的历史就是其认识自然理解自然的历史并能通过具体的事例进行说明...

九年级物理 电从发电厂输送到家里教案 沪科版

第三节电从发电厂输送到家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交流发电机的简单结构工作原理知道产生的是交流电2知道采用高电压输电的目的3了解电弧触电和跨步电压触电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交流发电机的结构及原理2...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练习

第十二章内能与热机练习1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应将温度计的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不要碰到或浸入后要稍候一会儿待示数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选填能或不能离开被测液体视线应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2物...

沪科版物理九年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word教案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第一节温度温度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温度的概念知道温度的常用单位和国际单位制中单位过程与方法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熟悉使用温度计的过程掌握它的使用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对温度进行准确...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欧姆定律2》教案

142探究欧姆定律二教案谢磊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电流电压与电阻的关系总结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其理解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获得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数据本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从已有实验数据出发归纳出相应结论培养...

20xx年新沪科版物理教案:九年级《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依据20xx年新课程标准编写)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121温度与温度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水的三种状态认识常见温度计及温度计的用法知道温度的概念和温度的常用单位及国际单位制单位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测量温度...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学反思(2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