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清四所高中联合制作生物教学案:必修三第四章第4节《群落的演替》教案

时间:2024.5.8

“高中生物颖韬工作室”整理编辑

学校:临清一中 学科:生物 编写人:薛爱莲 审稿人:王政

第四章第4节 群落的演替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必修三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的第四节《群落的演替》,本课内容较简单,包括演替的类型和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两部分。前者是在群落层次上分析生命系统的发展变化,后者是探讨人类在这方面的作用,体现STS教育思想。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接触过许多与此相关的自然现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兴趣也比较高。鉴于上述情况,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采用问题导学法,利用图解、课件和模型制作等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加强学生对微观内容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在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完成重点、难点知识的学习,提高思维能力,形成相应的观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 阐明群落的演替过程。

② 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③ 关注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的政策。。

2.能力目标:

① 通过群落演替的过程培养学生要用“动态发展”的观点来分析事物。

② 从生活中大家都熟悉的现象中来分析新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全面独立分析问题的习惯。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从以前的围湖造田、毁林开荒到现在的退耕还林、还草、还湖,要让学生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教学重点难点

群落的演替过程。

四、学情分析

学生前面学习了有关群落的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上再学习群落的演替相对来说较为简单。对于群落的演替过程较难理解,需要教师指导并详细讲解。

五、教学方法

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

·1·

“高中生物颖韬工作室”整理编辑

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3.多媒体教学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群落的演替,完成学案。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群落是一个动态系统,它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着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在正常情况下,大多数群落中物种结构相对稳定。但是,当群落结构受到干扰或破坏,一些种群落消失了以后,总会有其他一些种群来占据这个群落的空间,经过一段时间,又会有另一些种群兴起,逐渐取得优势。群落演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总是向着群落恢复相对稳定状态的方向进行。下面阅读教材P78[问题探讨]相关内容。

设计意图:步步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演替的概念和类型?

学生阅读教材P78-79相关内容,查找演替的概念并尝试理解,结合教材图4-14,分析讨论完成教材P78下方思考与讨论中的问题,并总结光裸的岩地群落演替的过程。

“弃耕农田上的演替”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与“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过程相比较,分析共同点与不同点。提示学生思考:农田是人类对自然群落进行改造的产物,在农田上群落的演替能否恢复为原有的自然群落呢?在学习了这两种演替类型后,引出“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概念。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观察图片并讨论,小组内进行探究,分析并总结演替的类型及特点。 探究二: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组织学生结合教材图4-16进行交流、讨论,完成P81中间思考与讨论中的问题。在讨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相关资料(也可让学生举例)分析人类活动对草原、森林、水域生物群落的影响。在分析中要把握:(1)人类活动往往是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的,可以对生物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加以控制,甚至可以改造或重

·2·

“高中生物颖韬工作室”整理编辑

建起新的关系;(2)人类可以砍伐森林、填湖造地、捕杀动物,也可以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学中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人类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人类生存和发展与群落演替的良性发展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观察图片,小组内讨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意识。

探究三: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建议这部分内容采用上网调查或通过其他渠道收集资料的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课下调查:(1)我国水土流失造成的严重后果,认识到必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绝不能以牺牲环境和浪费资源为代价求得一时的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处理好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致力于生活环境的改善;(2)《退耕还林条例》的主要内容及意义;(3)政府在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还湖”时的主要政策,等等。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搜集资料,自行完成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相关政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课堂实录)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我们已经学习了群落的演替,那么,群落及其生存的环境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在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生态系统的相关内容。这节课后大家可以先预习这一部分,着重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并完成本节的课后练习及课后延伸拓展作业。

设计意图: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教师课后及时批阅本节的延伸拓展训练。

九、板书设计

第4节 群落的演替

一、群落演替的概念和类型

1、概念

2、光裸的岩地上的群落演替过程

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3、弃耕农田上的群落演替过程

·3·

“高中生物颖韬工作室”整理编辑

4、类型:①初生演替

②次生演替

二、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三、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十、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本节课重点内容为群落的演替过程,其中初生演替的过程较为重要,且难理解,应重点讲解和比较,并归纳总结。次生演替相对简单,主要由学生自学完成。

本节课时间45分钟,其中情景导入、展示目标、检查预习5分钟,讲解初生演替过程10分钟,学生反思总结当堂检测10分钟左右,其余环节20分钟,能够完成教学内容。 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会继续研究本节课,争取设计的更科学,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希望大家提出宝贵意见,共同完善,共同进步!

·4·


第二篇:临清四所高中联合制作生物教学案:必修三第五章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案


学校:临清一中   学科:生物   编写人:管尚勇   审稿人:崔玉凤

第五章第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一、教材分析

在《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标准中,与本节内容相对应的条目是“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由此可见,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掌握需达到应用水平。

本小节内容包括四部分:一是碳循环;二是物质循环的概念;三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四是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关于物质循环的概念,教材首先通过一个讨论题:为什么维持生态系统所需的大量物质,例如氧、水、氮、碳和许多其他物质,亿万年来都没有被生命活动所耗尽?把主题带入课堂,接着通过碳循环过程总结出物质循环的概念。

关于碳循环,这是本小节的重点内容。教材首先用碳循环模式图形象、生动地描述了碳循环的过程,紧接着,精辟地讲述了碳循环的形式和范围,教材用较长的篇幅,用“温室效应”的形成与危害讲述了人类对碳循环的影响。关于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教材首先站在生态系统的角度概括地指出;二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接着辩论地分析了二者的关系,

关于探究性实验,课本中分步骤进行了详细的引导并设计了两个案例供参考,帮助学生突破这个难点。

本小节内容是以“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以及第三章中新陈代谢特别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等为基础,本小节是第九章《人与生物圈》的基础,本小节对生态系统的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概念;

(2)识记、应用碳循环的过程;

(3)比较得出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

2.能力目标:

(1)学会分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方法;

(2)通过分析“温室效应”的形成与危害,培养学生的推理,联想,思维迁移的能力。

(3)利用“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教学过程,培养学生比较,归纳以及对自己所持观点的总结表达能力。

(4)通过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与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人类对碳循环的影响,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

(2)积累生态学知识,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难点: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

四、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这节课的学习,重难点是在碳循环的过程以及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学生对这块内容可能会较难掌握,根据这一情况,对于这部分内容,可以多通过练习看学生的掌握情况。

对于探究性实验的设计是学生的一个弱点,也是学生难掌握的地方,通过案例分析加以指导,建立良好的评价机制,总结出实验设计的一般方法。

五、教学方法

1.讲述与学生练习、讨论相结合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查找有关全球性温室效应对人类生产和生活影响的资料;草稿纸;笔。

教师:课件制作,包括光合作用示意图、呼吸作用示意图、碳循环文字图解示意图、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关系比较表格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生态系统依靠太阳不断提供能量,而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却都是由地球提供的。请学生讨论:为什么维持生态系统所需的大量物质,例如氧、水、氮、碳和许多其他物质,亿万年来却没有被生命活动所耗尽?(因为这些物质可以被循环利用)

教师评价:回答得很好,接下去我们首先来讨论碳循环的过程。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碳循环的过程

首先请学生阅读P100-101碳循环部分及图5-11,教师出示“光合作用”投影片,请同学们说出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碳是如何传递的?[]接下去教师出示“细胞呼吸”投影片,请大家说出有氧呼吸过程中碳是如何传递的?[]

然后,请大家分析碳循环模式图,思考如下问题:(1)碳在自然界以什么形式存在?(CO2、碳酸盐)(2)碳在生物群落中以什么形式存在?(有机碳化合物)(3)碳在生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以什么形式循环?(CO2

[师生归纳]

    最后,请学生独立得出碳循环文字示意图,教师将学生的答案投影并通过讨论纠正,得出正确的结果并投影:

总结、归纳物质循环的概念,分析碳循环的特点 

教师提问;(1)我们所讲的碳循环是指在什么之间进行循环?(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2)除了碳以外,还有没有其他物质能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请同学们归纳物质循环的概念,并指出这里的物质是什么?(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循环的过程是怎样的?                           

 

                                        (

循环的范围有多大?(全球性)(3)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那么,物质循环有什么特点呢?(全球性循环往复)

探究二:探讨、分析温室效应形成的原因,对人类的危害以及解决的办法

教师提问:(1)物质可以被循环利用,那么地球上的资源是不是用之不竭的呢?请大家思考问题:人们乱砍滥伐森林,对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有何影响?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对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有何影响?(化石燃料燃烧使碳在短时间内大量地释放出来,森林砍伐又使绿色植物吸收的CO2减少,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使大气中CO2含量增加,导致温室效应。)(2)温室效应将 带来哪些危害呢?(加快极地和高山冰川的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进而对人类和其他许多生物的生存构成威胁。)(3)我们应该如何尽量避免温室效应的发生呢?(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开发新能源。)

教师投影:(先投影空表格,再补充)

探究三: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小组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1)介绍背景资料  首先介绍落叶在土壤中被微生物分解的时间是不同的,并分析哪些因素会影响土壤中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2)提出问题  根据小组内交流平时观察到的现象,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确定是由什么因素引起的,从而确认实验的变量。

(3)作出假设  小组内成员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尝试回答本组提出的问题,即做出假设。

(4)制定实验方案  通过对课本上两个案例的分析,小组成员通过讨论、整理出完整的实验方案,特别要注意实验中变量的控制(即遵守单一变量原则)以及实验的可操作性和安全注意事项。

(5)实施实验方案  这部分内容由学生课后完成,学生要做好有计划的观察和记录,并派代表将情况及时向老师反馈。   

(6)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与自己所做的假设进行比较,得出相应的结论。

(7)表达和交流  每个小组派代表将本组的实验方案,结果以及得出的结论进行交流,教师需进行有效的点评。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课堂实录)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我们已经学习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那么,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是怎样进行的呢?在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这节课后大家可以先预习这一部分,着重分析信息的种类和作用。并完成本节的课后练习及课后延伸拓展作业。

设计意图: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教师课后及时批阅本节的延伸拓展训练。

九、板书设计

 


十、教学反思

本小节内容虽不多,但与生态系统的成分、结构、能量流动及其他章节的联系很紧密,教学时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讲解物质循环概念时,多给学生时间理解:物质——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循环——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往复。

(2)碳循环的形式、特点、过程的归纳,要用好投影片,直观地理解各个环节的生理变化,强化知识点在习题中的应用。

(3)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运用表格的形式既可以节省时间,也相当于自学提纲,有利于学生有序的思维活动,真正起到教师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互助作用。

(4)探究性实验能否确实完成是一个问题,千万不能走个过场,学生学了之后还是不会做实验设计,所以教师要给学生总结出实验设计的一般方法以及必须遵守的原则,落实到位。

在本节课的最后,教师应以小结的形式概括本小节内容,使学生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与学会学习的方法。

更多相关推荐: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归纳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一应该牢记的知识点1水生单细胞生物直接与水进行物质交换从水中获得氧和养料向水中排放代谢废物如草履虫2体液指多细胞生物体内以水为基础...

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总结 20xx

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一、细胞的生存环境:1、单细胞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2、多细胞动物通过内环境作媒介进行物质交换细胞外液又称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其中血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细胞内液23体液细胞外液13包括血浆淋巴组织液等2体液之间关系血浆细胞内液组织液淋巴3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内环境作用...

高中生物必修2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19xx年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1肺炎双球菌有两种类型类型S型细菌菌落光滑菌体有夹膜有毒R型细菌菌落粗糙菌体无夹膜无2实验过程看书3实验证明无毒性的R型活细...

高中生物必修一 第三章 知识点归纳

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归纳班级姓名第一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1研究细胞膜的常用材料人或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2实验原理红细胞吸水涨破用生理盐水对红细胞进行稀释210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细胞内液23体液细胞内液13包括血浆淋巴组织液等2体液之间关系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淋巴3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

高中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必修一_必修二_必修三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一章走近细胞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知识梳理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

高中新课程必修三知识点复习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二稳态1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2意义维持内环境在一定范围内的稳态是生...

高二学业水平测试生物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生物必修三知识点归纳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①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无机盐中Na+、cl-占优势细胞外液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②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

20xx年高中生物 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必修3

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知识点总结1在胚芽鞘中A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B向光弯曲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下部C产生生长素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2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原因横向运输只发生在胚芽鞘尖端在单侧光刺激下生长素由向光...

高中生物必修2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19xx年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1肺炎双球菌有两种类型类型S型细菌菌落光滑菌体有夹膜有R型细菌菌落粗糙菌体无夹膜无2实验过程看书3实验证明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

高中生物必修2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19xx年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1肺炎双球菌有两种类型类型S型细菌菌落光滑菌体有夹膜有R型细菌菌落粗糙菌体无夹膜无2实验过程看书3实验证明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三章知识点总结(1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