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七年级上册第14课《不会叫的狗》教学反思

时间:2024.4.30

《不会叫的狗》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童话主题,分析作品思想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分角色朗读,感知人物形象。增补情节,培养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和内涵,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

教学重点:分角色朗读,感知人物形象。增补情节,培养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和内涵,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读童话故事吗?请说说在你印象中最喜欢的是哪篇,并说明理由。??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的名字叫《不会叫的狗》。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想到什么???下面就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走进课文。

二、整体感知: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思考:本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这只狗为什么要学叫?都向谁学了?

三、合作探究:

1、请结合文中语句回答:公鸡和杜鹃出于什么心里教这只狗叫的?教的时候表现怎么样?狗学的时候表现怎样?

2、由此看出这是怎样一只狗?你希望这只狗有怎样的结局?请为这只狗续写个结局。

3、文章作者为狗安排了几个结局?你最喜欢哪一个?请说明理由。

四、讨论:

1、怎样理解第三种结局?

2、对于我们中学生而言,怎样做才算“活出真正的自己?”

3、学完这篇文章,你有哪些启示?

五、小结:

生活中我们会面对诸多选择,但人生不是童话故事,不会有多种结局供我们参考,所以怎样选择便成了决定我们人生的关键所在。希望今天这节课能帮助同学们迈好今后的每一步。

本节课我在教授完之后,发现了如下值得反思的地方:

1、环节安排不够合理。

在设计本节课时,我安排了一个续写结尾的环节,但这个环节到底应该安排在哪一直没有定下来。按常理应该是安排在分析完课文之后,因为先把握文本再进行写作训练更符合教学规律。但是我在教授时把续写结尾安排在了出示三个结局之前。让听课的老师摸不着头脑。

2、难点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

本节课在设计时安排了学生谈启示的环节,但教授过程中此环节被漏掉,这是个极大的失误。因此童话故事的内涵也没有挖掘到位。

3、问题的设计还是不够合理。

个别问题太浅,不值得探究,值得探究的问题提得不够明确,影响了学生的思维。

4、教师功底还很欠缺。

表现在教者启发、评价的语言不够恰当。不能给学生准确的点播和引导。把握课堂不能做到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第二篇: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4课《不会叫的狗》教学资料 长春版


一四 不会叫的狗

文本解读

一、整体感知

这篇童话通过拟人的手法,叙述的是一只不会叫的狗学习叫的故事。构思新颖,想象丰富,作者的情思寄寓在形象的描写中,耐人寻味。

故事乍看起来,仿佛有点荒诞无稽,但细读起来谁也不会去怀疑和谈论故事的真实性,而是深刻地思考品评故事所暗示的“小狗终于做成真正的狗,找回迷失的自我”的主题。作者曾经说过:“在每一件事物中都有一个故事,这些故事在桌子的木头中,在玻璃中,在玫瑰中??”(《国际安徒生奖获奖作家书系》序20xx年6月),《不会叫的狗》正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在每一件事中挖掘故事,把现实世界的偶然现象和必然因素统一起来,把故事情节的曲折变化和人物性格的逻辑发展结合起来,通过这一高超的艺术辩证法,幽默地展示出现实社会中的某些现象,使人们在笑声中受到教育和启发。

根据这只小狗学叫的过程,本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也不知道怎么才能学会”(1~9),故事的开端,写小狗因为不会叫遭到别人的批评。

第二部分:从“你跟我学”到“狗跑啊,跑啊??”(10~39),故事的发展,写小狗学公鸡叫,学杜鹃叫的经历。

第三部分:故事的结局。分别写狗继续学习,将成为语言大师;仍然不会叫,但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学会叫,找回了自我。

故事开端,有的动物说:“你这个狗可真个别,去,去,总有一天你会上报的。”狗不会叫,是它天生的缺陷,尽管“它并没有发现”,“是别人使它明白的”,但按照世俗的衡量标准,狗就应该会叫,不会叫就是另类,总有一天会上报的。这就让读者产生悬念,开始担忧小狗的命运。假如“狗是不会叫的”,这生活中很少有的情况,正是本篇童话的魅力所在。在这样一个假如的前提下,那么会发生什么样奇特有趣的故事呢?

小狗就像一个初涉人世懵懂无知的孩子,在别人的嘲笑讥讽中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原本单纯宁静的孩童世界被打破。于是,它开始学习别人的技能,希望得到认可。它躲在树林中偷偷地练习,虽然学得很逼真,但因为不是自己的,结果都不理想。学小公鸡叫,结果引来了贪吃的狐狸,它又学习斑鸠叫,这一次引来了猎人,自己还差点送命。此时的小狗是迷茫的,无助的,它不明白原来没有自己的叫声会有这么大的麻烦。作家用逆向思维的方式提供了一种新颖的童话情境,给读者带来很多的思索。

用心 爱心 专心

本文更为独特的地方在于作家突破传统的故事讲述方式,为一个故事安排了三个结尾。三种不同的结局,三种不同的选择,这样的处理方式无疑是具有发散性的。在这里作家隐喻了一种人生状态。面对人世的纷扰和诸多不同的人生选择,怎样寻找一条适合自己,最有利于个性成长的道路呢?不会叫的小狗有可能是一位有钱有地位的语言大师,可一生都没有自我。有可能做着一份平庸的工作,为一大碗浓汤而劳碌,但将永远失去自由。有可能只是一条快乐的学会了汪汪叫的狗,在生活中找回了迷失的自我。作家给出三种不同的选择让读者去比较去取舍,在这样对照中领略童话带给我们的哲理意味。正因为人生不可能有很多种假设,生活中的事情最终只会有一种结局,因而每一次选择都显得很关键,而童话的力量可以把每种可能或不可能的结尾都呈现给读者,让读者自己去品味,给人以借鉴和警示。从这个层面来说,这篇童话作品不仅是给孩子阅读的故事,也应该是成年人反思人生、教育孩子最好的参照。

童话故事有丰富的内涵,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不同的人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对故事本身的解读也是多样性的。本文的主题可以是从小狗方面考虑,也可以从小公鸡、杜鹃等其他动物方面考虑。文中的各种动物分别代表社会生活中哪类人物呢?狗从“不会叫”到“学会叫”,反映了社会生活的什么现象?狗是不是一定要会叫呢?只要积极的发散思考,不难悟出其中道理。

《不会叫的狗》在艺术表现上,有以下两个特色。

其一,幻想的合理施展。

童话最突出的特点是它的幻想,通过幻想反映现实生活,是这一特殊文体惯用的主要手段。文学作品中成功的幻想,往往是既张开彩翼,又顺乎情理。试看本篇童话,一只只小动物具有了“人情”“人性”,狗、小公鸡、杜鹃等居然讲起“人话”来了。这儿运用的是拟人的手法,而它靠的是作者艺术的想象,亦即合理的幻想。篇中无论是对狐狸“它在地上打滚,捧着肚子,咬着胡须和尾巴,竭力忍着不笑出来”,小狗感到受了委屈,“低着头,挂着泪花默默地走开了”的形象描写,还是对小狗努力学习,不断前进的动作描写,以至于小狗在学会斑鸠叫后“我终于开始真的会叫了,现在它们不能再取笑我了”自言自语的心理描写,都使人感到是那样的生动而真切。童话创作中的幻想贵在新奇而又自然,可惊而又可信。这篇童话在合理施展艺术想象方面,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创作的范例,也表现出了罗大里童话创作的一贯风格。

其二,对话的巧妙运用。展读这篇童话,我们不难发现对话的运用在其中占有的重要地位。它不像一般的作品,介绍故事多靠客观的叙述,甚至大段的描写。本文充分运用了戏剧

用心 爱心 专心

表演中的人物对话,人物的思想性格主要通过对话来表现,作品的主题也主要是通过对话来揭示。罗大里严格地恪守童话创作的一个原则:童话的悟性。狗的憨厚、质朴,狐狸的厚颜、贪婪,猎人的虚荣、霸道,以声音而自豪乐为人师的小公鸡和杜鹃,无不在其充满个性的语言中彰显着各自的性情。

这些富有个性而又简洁的对话,不但活灵活现地展示了不同人物的不同心理和面貌,而且巧妙、经济地交代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有层次,有波澜,实在是写人记事的高明手笔。这些声情并茂的对话,有助于读者对童话中人物形象特征的把握和理解,同时也使作品平添了不少艺术光彩。

二、问题探究

1.作者是怎样抓住细节“笑”来表现性格特征的?

读《不会叫的狗》我们似乎能看见作者创作时的神态:他是笑着写完这篇童话的,微笑,嘲笑,冷笑,苦笑,大笑??结合具体语句谈谈你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微笑:“狗试着照小公鸡的样子做,但从它的嘴里只发出一种滑稽的‘咯咯’声,吓得那些小母鸡都逃走了。”憨态可掬的小狗令人嘴角上翘。

嘲笑:“狐狸真的跑去了,还没忘记带上刀叉和餐巾??”对贪婪者的无耻给予嘲笑。 大笑:“它在地上打滚,捧着肚子,咬着胡须和尾巴,竭力忍着不笑出来。”狐狸尚如此,何况作者?

冷笑:“准是那只狗给叼走了,天知道这只狗是从哪里冒出来的。”猎人的猜忌和蛮横令人厌恶。

苦笑:“就这样,不会叫的狗找到了一个工作,它戴着锁链,每天都能喝上一大碗浓汤。”看似衣食无忧,一条束缚自由的铁链却令我们只能苦笑相对。

2.读了这则童话之后,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

从小狗方面考虑:

(1)做事时要有恒心有毅力,并且要不懈地努力。

(2)逆境给人以宝贵的磨炼机会。只有经得起环境考验的人,才能算是真正的强者。

(3)要学会选择和取舍。

(4)要学会思考,不能盲目地学习,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5)苦难磨炼一个人,也毁灭一个人。

(6)要学有所长。

(7)选准一个方向,找到真正的老师,做回自我。

用心 爱心 专心

(8)主动应对变化是一种享受,被动应对变化是一种痛苦。如果你不变化,就会被淘汰。

(9)善于变化,尝试冒险,去创造新的价值,实现自我超越。

(10)只有不断汲取营养,吐故纳新,生命才会有力量,人生才会有价值。

从小公鸡、杜鹃方面考虑:

(1)我们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或事,要勇于伸出援助之手。

(2)要教给别人真正需要的知识。

(3)社会上好人多,坏人少。

(4)只有热心是不够的,要有真本领。

从整个故事考虑:

(1)人要找准自己的位置,认识自己存在的意义。

(2)上天在向你关上一扇窗的同时,又向你敞开一扇门。

(3)有了理想,不断追求,就一定能成功。

(4)个性是需要保护的,做好你自己。

(5)外界环境,舆论导向,思维定式对一个人的成长影响很大。

(6)人要有主见,不能随便改变自己。

思考与讨论

一、读了这则童话之后,你有什么感受?作者给这则童话设计了三种结局,你认为哪种结局更好一些?为什么?

出题意图:“找到真正的老师很重要”,这是作者的观点,是不是作者的观点就一定正确,希望学生进行发散思考,引发广泛讨论。

参考答案:本书作者贾尼·罗大里在书后评价说:“我坚决支持第三种结局。找到真正的老师是十分重要的,这比成为马戏团的明星或者每天有现成的一碗浓汤

喝来得更重要。”但在讨论中,不必拘泥于作者的评价,可让学生自由发言,也可以争论。

二、请你再为这则童话设计一个结局,并讲给同学们听一听。

出题意图:根据课文前半部分思路,续写后面的结局,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参考答案:要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设计的结局越多、想象越离奇越好。

教学建议

一、贾尼·罗大里的童话趣味性十分强,教学本文,可让学生在感知课文内容基础上,分角色朗读课文,激发阅读体验,从而使学生们能够准确把握人物形象,提高语言感受力。

用心 爱心 专心

二、由于课文篇幅较长,教学本文,可设计几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在讨论中着重引导学生多元解读童话主题,分析作品的思想意义。让学生理解童话中夸想象的作用,提高阅读浅析童话的能力。

三、鉴于本文的特殊结构特点,教学本文,可通过续写课文第四种结局,对学生进行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想象力。

四、“国际安徒生奖”获奖童话很多,可引导学生课外阅读一些童话,并在班级交流。 有关资料

一、作家与作品

贾尼·罗大里,19xx年生于意大利,是20世纪最伟大的儿童文学作家之一。他长期担任记者和儿童副刊的编辑,办过儿童杂志,非常了解儿童,有丰富的生活经验,一生为儿童写出大量作品。其中《洋葱头历险记》《吹牛男爵历险记》等已经被译成各种语言在全世界儿童中广为流传。19xx年罗大里被授予国际安徒生奖,这是世界儿童文学领域内的最高奖项。

罗大里的很多作品已经被翻译成各国语言,在地球的各个角落陪伴全世界的儿童成长。《隐身小托尼历险记》《万岁,萨波尼亚!》《三B历险记》《亚特兰大》《蓝箭》等5部作品,与其代表作《洋葱头历险记》齐名,曾被译成多种语言,在全世界广泛流传。只要小朋友翻开书,就会被罗大里迷住,罗大里讲故事的本领太大了!《隐身小托尼历险记》《万岁,萨波尼亚!》《三B历险记》,是特别热闹好玩的儿童小说,天真活泼的孩子们到处冒险,变隐身人、玩恶作剧,在浓浓的欢乐和淡淡的忧伤中长大成人。《亚特兰大》描写了一个神秘的希腊小公主,她刚一出生就落入熊群,跟着丛林女神长大,美貌和勇敢让她不断陷入战争与阴谋,她能否战胜命运?《蓝箭》里,以“蓝箭”为首的玩具们集体叛逃去寻找一个贫苦少年,在漫长、刺激的旅行中,感受到生活中最美好的事就是去温暖别人的心。罗大里真是天生的儿童文学作家,他那么会讲故事,而且故事里的噱头总是让人意想不到。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能从他的作品中,感受到未泯的童心,沉迷在“快活的、天真的”童年情趣中。

二、关于“国际安徒生奖”

国际安徒生奖,即“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奖”,又名“小诺贝尔奖”,是由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主持设立的最高儿童文学国际奖。该奖自19xx年设立以来,一直被视为儿童文学领域最高的国际荣誉。这个奖由国际少年儿童读物联盟(IBBY)每隔两年颁发一次,授予一名作家和一名插图画家,表彰他们以其作品为儿童文学作出的持久贡献。迄今为止,

用心 爱心 专心

已有来自21个不同国家的23位作家和17位插图画家获得了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奖。获此殊荣的作家的作品,有的已翻译成多种文字出版,有的已在十几个国家获大奖,有的已拍成电影、电视。

三、课文的第四种结局举例

1.狗跑啊,跑啊,一直跑出了森林,跑进了沙漠,这是一个全新的世界,没有鸡,没有狐狸,没有杜鹃,也没有狗。它撞到了一只骆驼。

狗问:“这是什么地方?怎么这么热?”

骆驼说:“这是沙漠,你是什么?我是骆驼,怎么没见过你?”

狗说:“我是只狗。”

骆驼说:“狗?神奇的家伙,我们神话里才有你的名字。这样,我带你同去,它们一定会像接待神一样的接待你。”

狗被带到了骆驼群,骆驼们见到后都惊讶不已。

一只年长的骆驼怀疑地问:“你是狗?给我们叫几声。”

这可把狗吓坏了,如果让骆驼们知道了它不会叫,非把它轰走不可。它已经饿了几天几夜,再不吃不喝,就得死了!

于是它硬着头皮学公鸡叫了几声。这时,一只年轻的骆驼连忙说:“它是狗,前些天我陪同主人去森林打猎见过这种动物。”

其他动物相信了年轻骆驼的话,纷纷随着老骆驼跪倒在地,向着它们心中的神——这只不会叫的狗磕头。

就这样,至今骆驼也不知道狗应该怎样叫,可是狗一直管着它们。

(东北师大附中 杨帆)

2.跑啊跑,跑到九月九??

“为什么我要学叫?”狗开始怀疑自己。

路上碰到一只鸭子,于是狗将自己的苦恼告诉给鸭子。

鸭子嘎嘎地笑道:“为什么你要学叫?”

“因为我是狗呀!”

“那么狗为什么要叫?”

“??”

狗答不上来了。

鸭子嘎嘎地笑道:“不错,你是一只狗,但是谁说狗一定要叫啦?”

用心 爱心 专心

“可是,它们??”

“它们算什么?它们说的话就一定要信吗?当然我说的话你也可以不信。”

狗在沉默中使劲点点头。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狗不解。

“记住,你就是你,你也许具备狗的部分通性,但没有另一部分的你仍然是狗。 这就是你的个性。不要听信别人的谗言,活出你自己来!”

狗恍然大悟。

??

多年以后,它们给孩子讲了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不会叫的狗。尽管不会叫,但却幸福地生活着??

(东北师大附中 李成涛)

3.狗跑啊,跑啊,不知跑了多远,他看见了一群模样与自己相仿的动物,它们热情地邀请它加入自己的队伍。

“嗨,伙计,过来。你怎么落单了?”

“我??我不会叫??”

“不会叫?领头的一只很奇怪,你不是狗吗?”

不知为什么,狗突然高声争辩道:“我是??虽然不会叫,但我是狗??”

“那就没什么关系了。你是狗就可以了,会不会叫并不影响你是狗的事实。”狗们开心地笑了。

不会叫的狗想:“学什么叫,我就是狗。”

于是狗跟随它们走了。

后来不会叫的狗学没学会叫谁也不知道。但有人对它投怀疑目光时,它都会告诉 它:“我不会叫,但我是狗。”

(东北师大附中 张宇航)

4.狗跑啊,跑啊。它碰见了一只正在吃着一个动物尸骨的狼,鲜血还挂在那只狼的嘴上。 狼发现过来的狗,眼睛里透出的光顿时更绿了,显然它在示意那只狗别过来,否则就对它不客气。“你要干什么,想跟我争食物吗?你为什么那么沮丧?”

“我是只不会叫的狗。”

“我教你好啦。”

用心 爱心 专心

于是,这只狗又开始学习狼叫。

一天,一群猎人正在打猎,隐约地听到幽幽的狼叫。

“砰??”一声枪响,那只不会叫的狗倒在血泊中。

(东北师大附中 赵乐天)

四、关于童话

1.童话的定义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一般故事情节神奇曲折,生动浅显,对自然物往往作拟人化的描写,能适应儿童的接受能力。

(《辞海》)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重要体裁。是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多采用夸张、拟人、象征等表现手法去编织奇异的情节。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也是童话反映生活的特殊艺术手段。童话主要描绘虚拟的事物和境界,出现于其中的“人物”,是并非真有的假想形象,所讲述的故事,也是不可能发生的。但是童话中的种种幻想,都植根于现实,是生活的一种折光。童话创作一般运用夸拟人化手法,并遵循一定的事理逻辑去展开离奇的情节,造成浓烈的幻想氛围以及超越时空制约,亦虚亦实,似幻犹真的境界。此外,它也常常采用象征手法塑造幻想形象,影射、概括现实中的人事关系。

(《儿童文学辞典》)

我用我的一切感情和思想来写童话,但是同时我也没有忘记成年人。当我在为孩子们写一篇故事的时候,我永远记住他们的父亲和母亲也会在旁边听。

(安徒生 叶君健《安徒生童话全集·译者前言》)

最奇妙的童话都是从真实的生活中产生出来的,否则我的美丽的接骨树丛就不会从茶壶里冒出来了。

(安徒生 《儿童文学研究》19xx年第1辑)

童话中的形象是从生活中来的,但是,并不是生活中实际存在的,甚至也不是生活中可能存在的。童话的形象是象征性的形象,并且具有极大的夸张性。

(贺宜 《小百花园丁杂说》)

生气勃勃的、富有诗意的想象力是培养儿童作家的一系列必备条件中的不可或缺的条件:儿童作家应当通过幻想并且凭借这种幻想去打动孩子们。

(别林斯基《新年礼物·霍夫曼的两篇童话和伊利涅依爷爷的童话》)

用心 爱心 专心

2.童话的类型

从表现方法上看:

(1)拟人体童话,即将大自然中的动物、植物或者世界上一切没有生命的东西,赋予人的生命,模拟人的语言,成为童话中的“人物”。

(2)常人体童话,即以普通的人物作为主人公的童话。

(3)超人体童话,即把童话中的人物形象塑造成一些超自然的、幻想的、想象中的形象。 但这三者并非截然分开的,有时互有联系。也就是说,在这篇童话中,可能既有常人体表现方法,也有拟人体表现方法。以此类推,其他也是如此。

从表现题材上看:

(1)知识童话(也称“科学童话”),即把神奇的科学世界或者未来世界的远景用童话的形式表现出来,引起少年儿童的浓厚兴趣。

(2)文学童话(又称“品德童话”),即是由作家个人创作的童话,具有文学作品的书面特色,而平时所说的“童话”则默认为“文学童话”。

3.童话的阅读方法

童话是同学们最喜爱的一种文学样式。它源于古代的神话和传说,具有奇妙的幻想、曲折的情节、优美的语言、有趣的内容。阅读童话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理解童话中的幻想内容

童话的魅力来自于它的幻想和夸张。这既是童话的艺术手法,也是区别于其他文学样式的地方。正因为如此,所以童话里的人物是虚构的,环境是假设的,情节、事件也不是生活中所实有的。但幻想不是胡思乱想,夸张不是不合逻辑的随意编造,它们都离不开社会现实而独立存在。我们在理解时应该把它作为客观生活的反映。

(2)把握童话中的比拟特征

比拟,包括拟人和拟物,就是通常说的人格化手法。童话作品常常把非人的有机物、无机物以及抽象的思想、概念比拟成人,赋予人的思想感情、行为动作和说话做事的能力。这样,猫狗虎豹、花草树木、一沙一石,一旦进入童话领域,就“活”起来了,就成为具有喜怒哀乐、七情六欲的生灵。因此,我们在阅读童话时,千万不能孤立地、静止地看待非人的有机物、无机物,而要把它们看做活生生的人。

(3)重视童话的现实意义

不论是童话的幻想、比拟、夸张,还是它的思想内容,都源于现实生活,折射于现实生活。例如,社会上有冻死孩子的事情,才出现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那样的童话;世

用心 爱心 专心

界上有虚伪的、自欺欺人的人,才出现像《皇帝的新装》那样的作品;还有善与恶、苦与甜、笑与哭等情景在童话里的出现,无一不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因此,我们随作者进入了一个个美妙神奇的童话世界,与作品中的人物一起上天入地、嬉笑怒骂的时候,决不能小视它的现实意义。4.童话的逻辑性童话的逻辑性是指幻想和现实结合的规律。所有的童话都是虚构的,但有的读起来似乎入情入理,而有的却觉得牵强附会,原因就在于前者符合童话的逻辑,而后者却忽略了这一点,以致破坏了整个故事的合理性。

童话的逻辑性建筑在假定之上,即作者必须为幻想人物的活动、虚构的故事情节的发展提供一个假设的条件,然后从这一假定的前提出发,使事物按照自己的逻辑发展下去,使假想的人物在假想的生活环境条件下,合理地自然地发展。在一些超人体的童话中,并不是随意地让一个平常人腾云驾雾,各种魔术仙法也不会无缘无故地施展,只有童话人物被赋予超人的能力,获得某种“宝物”,或者当这个人物进入一个足以产生魔法的境地以后,才会发生奇境。例如《五彩云毯》中,主人公采集云朵、织云毯、到日宫去拜访太阳神等等,就因为她是仙女,才能完成这些事情,而换作凡人,若无一定的条件,就不符合童话的逻辑了。因此,如果超人体童话,不揭示出种种超人力量产生的原因,童话所描写的一切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例如《音乐树》中,地上长出了音乐树,也是有一定童话逻辑的,正如作品中所写:“这树是那块小提琴的碎片长成的,贝西的血汗浇灌了这块土地,他的音乐又给了它生命,使它变成一种奇特非凡的树。”

童话的逻辑性还要求在安排人物思想活动、角色之间相互关系、事件发展变化等方面,必须遵循生活规律和自然规律。也就是说,童话描述的虽然是超脱现实的幻想世界,但其中的人物、现象却仍然要严格地遵守真实生活的逻辑性。比如,作者尽可以讲述小羊如何和凶恶的狼打交道,但如果写一只初生的羊羔竟然吃掉了狼,那就显得十足的荒唐。在《山米,猫妈妈的孩子》中,小松鼠山米之所以能成为猫妈妈的孩子,是因为它失去母亲,而母猫正好又失去小猫,在这种特殊条件下,山米由母猫喂养长大,彼此才能互相接纳。作品中,山米并未成为小猫,而仍然保持松鼠的种种特性。如果把它写得如同小猫,就不符合童话逻辑了。常人体童话也是如此,人物的种种活动都与他们的身份、性格等相符。例如《小偷偷歌星》中,两个小偷把歌星都偷来了,看来荒诞不经,但这种夸张完全符合两个高明小偷的特性,也符合童话逻辑。

童话的逻辑性能使虚构的故事得到合乎逻辑的发展,也就是使假戏真做,使作品获得强烈的艺术真实性。但是,运用童话的逻辑并不能改变童话本身纯虚构的性质,让读者真去相信种种假想的故事,相反,它只能突出童话虚构的性质和作用。

用心 爱心 专心

科学童话尤其要注意童话的逻辑性,更要符合科学逻辑性,不允许违背科学规律和科学实际的情况存在。例如《怕出汗的冬瓜王子》中,如果写冬瓜王子十分满意地“治好”了出汗的“毛病”,取得良好的效果,就不合科学的逻辑了,同样也不符合童话逻辑。

5.童话与其他文学样式的异同点

(1)童话与动物小说的异同点

这里的童话,主要是指拟人体童话,因为超人体和常人体与动物小说的区别一目了然。 拟人体童话中以动物为主人公的童话,看来与动物小说很相似,因为它们的主人公都是动物。 但是,二者还是有区别的。

顾名思义,拟人体童话归属于童话,而动物小说则归属于小说。前者运用的是童话写法,后者用的是小说写法。

因此,动物小说的表现手法是“实”的,而拟人体童话则是变形的。前者围绕主人公的人和物(周围环境)犹如“写真式”的“照片”,而后者围绕主人公的人和环境则如变形的“卡通”。

拟人体童话的主人公虽然是动物,但其实是人,是以动物形态出现的人,其思想是人的思想。也就是说,这里的动物其实是人格化的动物。

动物小说的主人公也是动物,这种动物应是更具备生物学特性的动物,应比拟人体童话中的动物有更多的动物特性,它对动物的描写应该力求精确,比童话有更高的要求。即使在细节描写上,也不能脱离动物学的要求。拟人体童话虽然也有“物性”的要求,但它可能视情节需要,可有稍许的违背,例如,长颈鹿是无法发声的,但因情节需要,可以让它说话。 动物小说是通过动物的习性、动物的生活、动物的环境等等来表现社会问题的。拟人体童话则是通过人格化的动物,表现人的生活、人的思想感情、人的社会环境,以此表现人生,表现社会。

(2)童话和寓言的异同点

寓言和童话有很多相似之处:它们的故事都是假托的、创造的、幻想的,都可以采用各种生物或非生物来充当故事的角色,也都富有教育意义。

但寓言和童话也各有不同的特点:

寓言的篇幅一般较为短小,结构单纯,语言朴素,幻想的程度也较轻。而童话的篇幅较长,长篇可达数万字,短小者一般也有一二千言。

童话的结构比较曲折,能细致地刻画人物形象,幻想也比寓言更为丰富、奇特。

用心 爱心 专心

童话的主要对象是儿童,它描写的内容、表现的生活,也都照顾到儿童的知识范围和心理特点,所运用的语言也易为儿童接受。而寓言虽然也是儿童文学的一种重要体裁,但它并不是儿童文学专有的样式。

(3)童话与科幻小说、科幻故事的异同点

科学童话与科幻小说、科幻故事的共同之处在于“幻想”。这三类中,不管是哪一类作品,倘若缺少“幻想”,这个作品就会注定失败。

但科幻小说、科幻故事的“幻想”主要表现在内容上,而科学童话的“幻想”则表现在形式上。我们可以看到有些拟人体科学童话,由于童话特点不足,以致看起来仍像科幻小说或科幻故事。原因是人物和环境太“实”,缺乏一定的“变形”。正如漫画作品一样,如果把人物或动物画得太实,而未进行夸张、变形,那么,所画的作品就会变成一般的动物画或人物画。试想,漫画家把《白雪公主》中的小矮人画成普通的胖老头,把《米老鼠和唐老鸭》中的米老鼠、唐老鸭、小狗普拉托画成我们常成的老鼠、鸭子和狗,那么,那些“形象逼真的”“人物”也就毫无可爱之处,无法吸引读者了。

在拟人体科学童话中,这种困难似乎要少些。因为,在这类作品里,“人物”是动植物或一些无生命的东西,跟科幻小说、科幻故事的区别是一目了然的。

五、文章赏析

罗大里的短篇童话无疑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总是令人充满着期待。这个《不会叫的狗》也是如此。让我们从心理学分析的角度来看看这个童话吧。

著名瑞士心理学家荣格的原型理论认为,原型是透过个人潜意识中的情结呈现出来的,每一个个人情结都可以发展出他的一个具有独立个性的子人格。每个人都会有一些难以忘怀的往事,特别是那些能够触动自己,让心灵震颤,可以引发无限情绪的个人生命历史的瞬间,也许这些事已经被我们忘记了,然而它会隐藏在我们特定情绪的背后变着法地捉弄我们,这样的心灵往事我们就可以把它叫做情结。因为在我们生命的历程经由各种因素铸成了某些情结,于是就发展了我们多样化的性格,每一个性格侧面似乎有它独特的生命,与其他的性格侧面不同,于是我们把具有独立个性的那个性格侧面称做子人格。每一个生命都是多样化的,是复杂而善于变化的,因为在我们心灵深处有着多样化的子人格。他们是我们的内在英雄,潜伏在我们身体之中,随时听从主导人格的召唤,该出手时就出手,决不含糊。(摘自《内在英雄》)

《不会叫的狗》的阅读意义和价值呈现在哪里呢?

用心 爱心 专心

我们完全可以把这个故事看做是一个人(不会叫的狗)在心灵世界的成长剧。并且这个剧的最后落幕要由你来完成,这也是罗大里的被人称道之处,会让你真正地置身于这个心灵世界里。

主人公是一个不会叫的狗,可是“它自己倒不在乎,一点儿也没发现它还缺些什么”。从这个意识层面上来说,此时的小狗正处于人生最混沌快乐的幼儿期,它对自己一无所知,也可以说,对于自我的意识还很模糊,还没有萌芽。

当小镇上的动物们指责小狗不会叫的时候,其实已经意味着小狗开始了对自我的思考,“不会叫”意味着把它和别的狗区分开了,“我”还是不是狗呢?我又是谁?生活的目的是什么?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从幼年时照镜子时就开始面临身份的困惑和难题了。

与经典的童话故事不同,经典童话在抛出主人公面临的巨大困境的时候,就安排他们离家,开始寻找自我的旅程,有被迫离家的,比如《白雪公主》中白雪公主被猎人带到森林里;有主动离家的,比如《丑小鸭》中的丑小鸭不堪忍受动物对它的嘲讽。本故事中的小狗没有离家,而是得到了同情它的小公鸡、杜鹃的帮助,这也表明了作者内心的温情,但还是躲在了树林里悄悄练习,可是小公鸡和杜鹃并不知道小狗内心的真正需要,这也说明,在人成长心理不断成熟的过程中,是要不断地经受挫折的,才能增长独自应付困难处境的能力。 有趣的是,作者抛出的三个结尾,第一个结局小狗成为语言大师,但其实它的心灵并没有得到成长,它依然不知道一只真正的狗应该是什么样的,成长在这里停滞了;第二个结局小狗虽然是作为“看家狗”的名义存在的,但是它也仍然不知道生活的目的是什么,在失去自由和沉默无语的一生中心态畸变;第三个则是它经历了种种困难后终成正果,发现了真正的生活的意义,并且获得了自身的安全感,得到了心灵的成熟。

所以,作者在这本书后又附上了对结局的评价:

我坚决支持第三种结局。找到真正的老师是十分重要的,这比成为马戏团的明星或者每天有现成的一碗浓汤喝来得更重要。

用心 爱心 专心

更多相关推荐:
七年级上数学教学反思

七年级上数学教学反思徐得粉初中数学是一个整体初二的难点最多初三的考点最多相对而言初一数学知识点虽然很多但都比较简单很多同学在学校里的学习中感受不到压力慢慢积累了很多小问题这些问题在进入初二遇到困难如学科的增加难...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张北县第二中学范俊慧整式这节课作为本章起始课显得尤其很重要核心概念是单项式与多项式的概念及由此归纳出的整式的的概念这也是本节课教学重点通过数与式之间的联系教材中蕴含的主要数学思想方法有类比...

七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反思

七年级数学教学反思梁熙先新课程标准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对教师新课程的培训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作者从对于新教材的认识教师应采取的教学方式两个方面粗略谈了谈自己的体会新教材的中心价值转移到了学生怎样使用教材...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正数和负数对于初一新生来说本节课的语言方面感到很吃力因为之前他们学的数学都是藏文版现在他们既要克服语言的障碍又要理解题意本节课是我在学生对温度有一定的认识对负数有了初步感知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了...

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反思

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反思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岗位上已经顺利的度过了一个学期在这一期七年级数学教学的整个学期中我们学习了七年级上册全部内容在期末结束的这几天里我认真地反思了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成绩的取得源于我和学生...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八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贾运国我们常有这样的困惑不仅是讲了而且是讲了多遍可是学生的解题能力就是得不到提高也常听见学生这样的埋怨巩固题做了千万遍数学成绩却迟迟得不到提高这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了诚然出现上述情况涉及方方...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5

七年级数学教学反思威宁县思源实验学校陈昌盛担任七年级数学教学工作快半年来在不断地摸索和学习中进行教学认真回顾这半年的教学工作现对自己的观点和做法进行重新思考将反思所得总结如下要想让七年级学生整堂课都全神贯注的听...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角的比较1》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432角的比较1曲中附中王卫华这一节课一开始就是通过线段的比较引入角的大小比较让学生有目的地探索问题通过类比线段的大小比较的方法自然得到角的比较方法并通过问题串和练习进行了分析课后反思本节课发现在分析的...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介绍教学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介绍教学反思天池店中学邰虎林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介绍这节课体现了数学学习数学教学活动评价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本理念突出了以下特点1重视科学关注文化本节课重视数学的科学价值同时关注其文化内涵结合...

七年级数学上册 简谈如何进行初中数学教学反思 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数学教学论文20xx20xx刘娟塘湖初级中学用心爱心专心简谈如何进行初中数学教学反思摘要本文结合教学经验就初中数学教学反思的内容于方法加以阐述内容包括教学反思的内涵及重要性就教学过程的诸多方面进行反思并提...

七年级数学上册期中教学反思

七年级数学上册期中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数轴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温度计的类比认识数轴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2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的概念知道互为相反数的一对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关系3会求一个有理数的相反数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教学反思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教学反思我上的是七年级8182班数学到目前已经开学了一个月半教学内容只上了第一章有理数总的来说进度有点慢但是经过为期一个月半的了解这些学生基础属于较差的81班总的42人能跟上老师思路的大概7...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4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