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时间:2024.4.27

九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语文和各学科相比在现实中的应用比较广泛。但是,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较低,现将教学中的现象做一下反思,并试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表现

1、学生学习语文积极性不高

漠视语文的学生表现为对语文的学习抱无所谓态度,常常是上课想听就听,不想听就不听;课后作业有时间就做,没时间就不做甚或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特别是语文基本功较好的学生,认为语文过去学得不错,可以先放一放,临上阵前再搞突击,于是,语文就被他们打入了“冷宫”。他们认为语文可学可不学,因为学得再认真,在中考中也考不到数理化那样的高分,不认真学,分数也低不到哪儿去。

2、应付老师,平衡自己

这些学生迫于考试和老师的压力,对语文的态度比冷漠型要积极些,但也只是应付,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只是满足于上课听讲,课后完成老师布置的书面作业,满足于老师问起时,有“我已认真学过了”的回答;扪心自问时,也可以“我已努力过了”聊以自慰。他们从不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作积极的思考,从不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更谈不上读一些课外书籍,学习始终处于被动状态。

3、担忧焦虑却不知所措

这类学生对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但由于基本功差和学习方法不当等原因,尽管在语文学习上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但考试成绩不见提高甚至出现倒退,于是,他们便对语文学习失去了信心,怕上语文课,怕碰语文书,对能否学好语文存在忧虑。随着考试的临近,心情极度紧张;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力,知觉范围变窄,思维刻板,情绪慌乱,时刻担心失败,并想象失败后的情境,无法发挥正常水平。这样几个轮回之后,他们有种一筹莫展的感觉,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4、投机取巧

有些学生不是不能学好语文,也不是不知道语文重要,而是认为初中语文不考课本,试题全部来自课外,抱着投机取巧的心理,大搞题海战术,今天一套资料,明天一套试题,见题就做,企图能够“碰”上中考试题,对老师提出的紧扣课本、多读文章、培养语感的要求充耳不闻。还有一些学生,题目也不做。他们抱着“我聪明”、“我运气”的心理,等到考场“超常发挥”。这是一批最典型的投机取巧者。

二、成因

1、认识的偏差

有的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需要我们一个一个词语的积累、一篇一篇文章的阅读、一次一次说话的练习、一个一个片断的写作,就像砌房子一样,一块石头、一个砖头、一抹水泥、一张瓦片、一颗钉子、一根木条,你就得一点一滴的垒和砌,嫌麻烦就不行。而有些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特点缺乏充分的认识,认为上课听听、课后做做练习就可以提高,从不注意观察生活,从不读课外读物,从不多写一篇文章。抱着这样的认识学习语文,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语文学习》杂志有一句醒目的标题语:“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句话含义是丰富的,但它至少说明一点: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把语文学习仅局限于课内是不行的。有的学生不能认识语文成绩提高的渐进性。较之其它学科,中考语文更侧重于能力的考查,而能力的高下是综合素质的表现,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奏效的,这就是所说的“渐进性”。语文学习往往会出现花了一些时间而看不出成效的现象,但是只要能坚持不懈,付出定有回报。有些学生的功利心太强,一旦努力没有效果,马上就打退堂鼓,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殊不知一旦抛开语文不学,或不能坚持不懈地学习,很快就会看出退步来,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就是这个道理。还有的学生不能认识课内和课外的关系。近几年来,为有利于对考生能力的测试和人才的选拔,中考命题材料几乎全部取自课外,有些教师和学生便产生了一种错觉,课本对中考已经没有

作用,于是,本来就有投机心理的学生对复习资料倍加青睐,却把语文课本束之高阁。殊不知,“教材是个例子”(叶圣陶先生语),中考试题与教材的关系是“流”与“源”的关系,正所谓“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

2、学生自我调适能力不强。学生偏科,因素很多。进入初中,产生偏科,重理轻文,则主要是因为理科的题目透明度高,答案标准,成就感强,而文科的题目透明度低,答案模糊,就是花了时间做了,也不知对否。特别是写作类题目,有时是绞尽脑汁、搜肠刮肚写出来的,自认为不错,常常因偏题等原因被老师判为不及格。与其这样吃力不讨好,还不如去解理科题目,“解题目多带劲,解出一道难题多够刺激”。就是喜欢文科的同学也宁可花时间在政治、历史上,因为这些学科投入少,见效快,在这种心态下,一些本来对语文感兴趣、语文学得较好的学生对语文学习也失去了热情。再加上考试复习阶段,各科老师都感到课时紧,任务重,往往通过发资料、做作业的方式挤学生的课余时间,真是“无边作业萧萧下,不尽资料滚滚来”,学生的课外时间都忙于完成这些需要上交的书面作业,不知不觉就把“语文学习要多读书”这些无需上交的“软作业” 抛到九霄云外了。

三、调整措施

1、变语文教学目标为学生的主体需要。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需要能生成目的,目的能推动行动,行动能优化心态。初中学生学习语文之所以出现种种消极心理,很大程度上是部分同学认为凭着以前积累的老底够了,“我不需要学了”,如果能让他们自己发现知识上的“空洞”,产生“我想学,我要学”的心理,他们就能付诸行动。笔者曾在学生中搞过一个试验,让学生分析、提炼、积累课本中的作文素材。把班级分成6个组。一个小组负责一单元课文和读本的内容。每个小组指定一个组长。组长负责把本单元里的重要课文分配到人。然后收集整理的资料,并加工处理,如修改、装订等。准备工作做好后,班上组织交流。最后教师收齐,装订成册,作为一个学生课题来处置。这样,原来不够重视课本的人,懂得了课本的价值;原来

感到作文无料可写的人,也大有收获。因而,他们再也不小看课本,这以后,有一些学生还自觉梳理所有课本里的知识材料。他们再也不认为课本无用了。因此,教者要善于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需求,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离开了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效果当然不会很理想。

2、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诱人的情境。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爱好和兴趣在学习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者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实践中,虽然我不善于创设诱人的情境,但我感到应该朝这方面努力。因为这样做,可以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气氛。如复习诗歌的艺术创作手法时,《诗经》里“赋”与“兴”手法的运用往往成为学生理解的难点。朱熹关于“赋”“比”“兴”的定义虽然准确简洁,但老师如果照本宣科,学生会感到既难以理解,又枯燥无味。怎样才能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生动?我在讲“赋”和“兴”时引入了同学们喜欢和熟悉的流行歌曲。讲“赋”时,在解释了“赋”的含义实际上就是直接进行叙述或描写后,我引了《小芳》的歌词:“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长得美丽又善良,一双美丽的大眼睛,辫子粗又长??”指明这种从多方面进行描写的方法实际上就是古代所说的“赋”。讲“兴”时,我引了《纤夫的爱》的歌词:“天不刮风天不下雨天上有太阳,妹不开口妹不说话妹心怎么想”,讲清了“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辞”的含义。这种以俗解雅的方法,在教学中显得轻松风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复习语文的兴趣。卢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我想,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真的能化“压力”为“魅力”,让“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学生学习语文的消极心理就可逐渐消除,而走向积极。


第二篇: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


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1)

东方红中学   徐飞燕

初中语文是基础教育阶段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作为学生继续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语文教学历来受到更多的重视和关注。作为语文教师的你,也许会有这样的困惑,当你抱着敬业的精神、负责的工作态度在阅读教学中认真地分析每篇课文的主题思想、写作特点或按考点对学生进行各种训练的时候,你却发现,学生思维能力并未因此而取得你理想中的结果,你一定在反思问题,这也正是新课程试图改革的问题所在。

今天在这里我就结合九年级语文教材现代文阅读教学部分的特点谈一谈新课标阅读教学如何实施?力求通过共同的交流,探讨、努力来解决日常教学中最令人困惑的问题。

一、新课标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教学是师生共度的特殊旅程

新课改下的阅读教学要求我们树立大教材观、大语文观,课本只是教材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教师的目光既要盯着教科书,又要盯着学生和社会,教学应成为师生共度的一段特殊的旅程,它目标明确、涉及空间广、经历时间长、活动丰富。教师要引导学生拣取“旅程”中最美的“贝壳”有了这样的观念,就会把课堂的重点放在《背影》、《春》、《白杨礼赞》、《出师表》、《岳阳楼记》这类文质兼美的经典作品上,就会让学生多读多背,古今中外的典范作品;教材不是法典,教材不是圣经。时代在发展,教材也在发展,教材再先进,印刷出来的日期也是昨天的,因此作为直接与学生对话的一线老师,我们不能囿于教材,正像《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选文所建议的;虽不是教材上的文章,只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只要“体现时代发展的需要……”“只要符合语言文质兼美的特点……”都可以拿来做教材,有了这种课程意识,就能钻在教材之上,把教材看做一种可以改造的客观存在,积极审视教材,科学处理加工教材,准确地选用教材,就会对教材进行大胆的增删取舍,去掉无关宏旨的东西,创造性的拓展教材,整合教材,引导学生欣赏“旅途”中的人文景观,用教材中的文字所承载的民族文化来发展学生的纯洁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完善的性格。

(二)新理念下阅读教学应实现三个转变。    

1、变训练为主为积累为主。

当前的语文教学中有一种倾向,就是把语文教学简单地当成是语文训练,而这种训练的简单化、试题化,使语文教学没有了语言美、情调美、节奏美、音韵美、形象美的鉴赏与评价。不但不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反而妨碍了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一个人语言能力的形成,“习得”远远重于“学得”。而学生书面语言的“习得”,主要得益于诵读积累。通过反复的诵读,学生把要学习的语言烂熟于心,在语言运用时,自然就会奔涌而出。但在我们大多数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朗朗的书声不见了,取而得之是繁琐的分析和训练。即便根据教材的要求背诵一些篇章,也大多数是为背诵而背诵,不能够通过朗读和背诵来体味、欣赏文章从语言到内容的美。我们常常可以见到这种情况,有些学生为了完成背诵作业,看着书读一句背一句,一句一句地硬读、硬记、硬背。这样的背诵,一点乐趣也没有,而且效果也未必好,读得快、忘得也快,起不到语言习得的作用。因此在指导学生背诵时,要从多方面促进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从音节上,体会语文抑扬顿挫的美,从感情、神韵上,理解文章整体的美。从而使学生形成敏锐的语感,使书本上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

2、变深入分析为培养悟性。

多年以来,语文教学一直把重点放在分段、概括段意、归纳主题思想、分析写作特点上。然而,阅读能力的低下,又一直是我们语文教学亟特解决的问题。这不能不从阅读的本质上引起我们的思考。

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我们过分强调教师的“主体”作用,看不到学生的“主体”作用。只相信自己“讲课”的功能,不相信学生的自学能力,认为只有讲得多、讲得深、讲得透,学生才能学得多、学得深、学得好,“多讲总比少讲好”特别是教一些难度较大的教材时,就更不相信学生有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于是越俎代庖,以教师的分析取代了学生的思考,要知道:“抱着的孩子,永远不会走”。

那么什么是阅读呢?朱绍禹先生认为:“阅读就是通过视觉认识书写的文字符号,从中获取思想的程序。”可以这样认为,阅读是学生发展的需要。学生通过阅读来吸收知识、学习语言、开阔视野,使思想更具体、更充实,为认识和理解新问题提供依据,同时阅读中吸引的语言材料和思维材料为表达做了必要的心理准备,语文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应是帮助学生构建其充实而高尚的精神世界——塑造健全人格,净化心灵空间,发展创造思维。从这一阅读的本质出发,语文教学中的阅读就必须变深入分析为培养悟性,只有这样才能发挥阅读教学应该发挥的作用。

3、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

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学生的阅读活动往往是被动的,也就是说,他们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去领会作者的意图,去感受教师对教材的理解。这样的阅读,偏离了阅读的本质,也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因此,要变学生的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那么,怎样使学生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呢?这就需要教师善于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地随着文章的思路去读。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思想、知识与语言,对文章进行分析、综合和评价,力求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这样,才能进入高层次的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民主、科学、个性”的思想应成为阅读教学的灵魂

面向新世纪的语文教育,应该让“民主、科学、个性”的理念成为阅读教学的灵魂。

所谓“民主”,首先意味着教师应该把自己视为与学生一起探索真理的朋友和同志,在阅读教学中既能与学生朋友般地交流感情,又鼓励学生公开指正老师的教学错误。另外,阅读教学应该面向每一位学生。

所谓“科学”,意味着我们的阅读教学应既符合阅读自身的规律(比如整体把握而不是肢解课文,注重人文而不仅仅是知识等等),同时又符合学生阅读文本的认识规律,视学生为具有独立人格和主观能动性的人,而不是程序化的“阅读机”。

所谓“个性”,即允许学生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不同的看法。“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的“引导”不应把五六十个学生的思想、意志统一于自己一人的思维框架之中。当然,对作品一些基本要素的认识应该尽可能一致,但这不应是对教师权威不容置疑的膜拜,而是在独立思考和参与集体研讨后对真理的由衷折服。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心灵舒展和精神个性,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鼓励学生思考的批判性、思维的独特性和思想的创造性,并在此基础上,让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展开心灵的对话甚至思想的碰撞,努力使整个阅读教学课堂具有一种开放性的学术氛围。

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2)

东方红中学  徐飞燕

(一)、课堂阅读教学要由封闭走向开放

1、教学内容要开放

“教材只是例子”,教每一篇课文的目的绝不仅仅是让学生把这一篇课文“吃透背熟”,而是以课文为引导,帮助学生掌握一些语文规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把握课文重点、难点当然是必要的,但这绝不应该是课堂教学的唯一内容。我们应该有机地结合课文思想感情和读写知识,自然而然地引进一些经典名著或优秀时文,“把时代的活水引入课堂”(于漪语),以此为学生打开一扇扇文化的窗口,进而将学生的阅读视野由课文引向生活中一切有益的读物,引向“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社会天地。

2、教学形式要开放

比起过去“时代背景、作者介绍、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等几大步骤的语文课堂教学,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显然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许多本来不乏科学性的新的教学形式又逐渐在“语文教改”的包装下成为语文课堂教学新的公式化程序,僵化了语文教学。在开放性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也要讲究模式,但决不模式化。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课文教材及不同的训练重点,灵活多变地采用多种教学形式,甚至让学生也参与教学形式的设计与实践。共同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如质疑式(其操作程序为:学生质疑→带疑阅读→尝试讨论→小组交流→解疑存疑)讨论式(其操作程序为:出示讨论题目→定向学习材料→组织小组讨论→开展全班交流)辩论式(其操作程序为:学习新材料→确定讨论题目→分组做准备→两组展开辩论→辩后师生总结)茶馆式(其操作程序为:课前预习教材→ 七嘴八舌谈见解→教师适当作点评)等等。这样的阅读教学课堂一定会充满勃勃生机。

3、学生思维要开放

语文课应成为学生思维的自由王国,而不只是教师思想的橱窗。在这样的语文课中,对一篇课文的理解和分析,不应只有教师的声音,教师更不应该把自己的观点定于一尊,而应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看法,尊重学生的思考权利和精神自由,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富有创造性的观点或看法;努力使整个课堂阅读教学具有一种开放性的学术氛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既有共同的提高也有不同的收获,这样的语文课即使结束以后,学生的思想也不会停止,他们的思想仍在继续展翅飞翔。

4、教师思想要开放

中学语文教师的确不应该仅仅是文章学、修辞学、语言学、考试学的分析家甚至只是教材与教参的熟练操作者,而首先应该是文明的传播者、思想的启迪者、人生的导航者——即真正意义上的“高师精神”(法国作家季洛杜语)的体现者。语文教师要融入文化的变革之中,追求先进文化的先进思想。当然,这绝不是要让语文课又成为“政治课”,而是要恢复语文课“人文性”的特点。面对教材上的任何一篇课文,教师都应站在人文精神的高度来设计自己的课堂教学。

(二)、把“教”的过程变成“学”的过程

阅读任何一篇文章,都是读者根据自己的生活阅历和主观意志审视、感受文本内容及思想感情,进而产生联想或生成新的思想感情的过程。但是在传统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用自己的教学愿望将学生巧妙地引入自己的教学设计,而忽视了学生自己去领悟和感受的过程。这就是所谓以“教”代“学”。在这样的阅读教学中,我们考虑得比较多的是如何“教”,但即使教师的教学思路非常清晰,课堂表达非常清楚,也不过是用教师的思维代替了学生的思维。现在,我们应更多地思考学生如何“学”,即以学生的求知需求为主线,追求教师和学生面对作品(课文)的平等对话,进而让读者(教师和学生)与作者实现心与心的交流。在这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力求贯穿两条线索;学生的“学”(感受、质疑、钻研、讨论、联想、感动等等)和教师的“教”(引导、求疑、交流、争鸣、释疑、归纳等等),这两条线索通过教师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情感体验和人格熏陶交织在一起。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的主导性主要体现在通过对符合学生求知欲望、阅读心理、知识背景的巧妙引导,让学生自己感悟作品,引导的线索是学生对课文的质疑(这是学生主动钻研的思想火花),围绕学生所提的问题展开研讨,从而把学生的阅读欣赏引向作品的深处,也引向学生心灵的深处。

课堂是实施新课轮的主阵地,而阅读教学又是课堂的重头戏,那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该如何来组织阅读教学呢?接下来结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材现代文阅读部分的特点,我想谈一谈自己的几点思考:

二、 九年级的上册语文教材现代文阅读的特点及分析

九年级的上册语文教材现代文阅读部分共五个单元,17篇课文,19篇文章,其中新入选的篇目有13篇,在这些篇目中既有现代名家旧作,又有当代名人新作,外国作品的比例略有提高,课文负载的文化内容比以往要丰富得多,价值取向也更为开放和开阔,一眼望去,荡漾着斑斓的文化色调,这样更为贴近学生的心理需求有助于培养学生兴趣。为了与编者意图相巧合,切实保证阅读教学落到实处,我打算从如下两方面开展工作:

(一)采用单元教学法

单元教学法就是遵循教材的编排体系,把体裁、题材或表达方式等方面基本相同或相似的若干篇课文作为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教学阶段,从整体出发确定教学目标、要求,制定施教方案、课时等等,这样就变一册教材几十个教学目标、要求为几个教学目标要求。这样有利于克服教学中的盲目性、随意性,加强教学的计划性和体现教学的阶段性,使学生得到较为系统的知识,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针对九年级语文上册阅读教学中19篇文章,我是这样处理的:

1、以单元知识为纲。

主要通过教师讲解,指导学生弄清概念、要点,为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从客观上把握知识结构、规律,做好学习课文进行训练的理论准备,使学生在读写听说训练中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具有克服困难完成任务的能力。学生若能把握不同文体的知识结构,明确每单元的学习目标,掌握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阅读时就能有的放矢,从而准确把握文本要旨,像在上新课前我针对散文、议论文、戏剧文学的不同特点,帮助学生建立了如下知识体系,并将本册书一至五单元的主要内容及学习目标展示给学生,让他们对本册书有一个感性的整体把握。

知识体系

散文

1、散文的特点:作者对人生、社会、自然的感悟。

2、散文的线索:时间推移、地点转换、记叙线索、感情线索还有含义深刻的语句贯穿全文。

3、散文的表现形式:借物喻人,以小见大,侧面暗示,象征等艺术表现形式。

4、散文的语言:优美、细腻、亲切含义深刻。

5、散文阅读要求:了解分类,明确特点;理清线索,抓住文眼;品味语言,领会意境。

议论文

1、论点的判断和归纳。

2、论据的判断与补充,论据的要点,论据与论点与关系。

3、论证的方法与判断。

4、议论文论证的方式:立论和驳论。

5、议论文的阅读要求:把握论点,理解论据,分析论证。

戏剧文学

1、戏剧是综合语言、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成像所构成的舞台艺术。

2、戏剧文学的重要内容:戏剧冲突和戏剧语言。

3、戏剧冲突的构成:(1)人与人之间的冲突;(2)人与社会间的冲突;(3)人物本身内心矛盾冲突;(4)喜剧性冲突和悲剧性冲突。

4、戏剧语言:人物台词和舞台说明。

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3)

东方红中学  徐飞燕

第 一 单 元

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描写生命,讴歌生命,是文学永恒的主题。

本单元以“生命的颂歌”为话题组织了四篇课文。它们以不同的文学形式,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一幅幅色彩鲜明的生命画卷,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这些课文融进了作者对生命的独特感受和深沉思索,这对于培养我们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感,提高对生命意义的认识,是大有裨益的。

《骆驼赋》是一篇撼动人心的作品。作者借物喻人,通过对顽强坚忍的骆驼和英勇献身的驼工的刻画,热情地歌颂了珍爱生命、为抢救国家的公共财产而壮烈牺牲的英雄,以及“为勘探和开发油沙山而献身的”烈士们,表达了对自然界中生命物质的热爱之情和对人类生命价值的深层思考。

《我的四季》是一篇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和深刻的哲理意味的美文,作者运用象征的手法将生命的劳作、艰辛、期待、收获浓缩在人生的四季时里,告诫我们,不论在生命的哪一个阶段,我们都应坦然地面对付出与收获,都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这是谁也逃避不了的责任。

《安妮日记》真实地记录了一名成长中的少女在遇难前两年藏身密室时生活和情感。日记中,她以朴实流畅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在特定的时代、特定的处所、特定的年龄阶段对法西斯和战争的憎恨,对生命与和平的渴望,对战争与人性的思考,对理想和未来的憧憬。这些日记充分现出人性深处闪光的东西,奏响了生命的赞歌。

《热爱生命》是美国的小说家杰克?伦敦1906年创作的著名短篇小说。这部小说以雄健粗犷的笔触,记述了一个悲壮的故事,生动地展示出人性的伟大和坚强。小说把人物置于近乎残忍的恶劣环境之中,让主人公在与寒冷、饥饿、伤病和野兽的抗争中,在生与死的抉择中,充分展现出人性深处闪光的东西,生动逼真地描写出了生命的坚忍与顽强,有着撼人心魄的力量。

阅读中我们应正确地理解作者和编者的意图,学习主人公身处绝境仍不放弃生命、执著理想的精神和顽强不屈的坚忍品质,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规划自己的人生道路。

由于本单元课文所反映的时代与我们的生命有一定的距离,有的课文还是从原作中节选的部分内容,因此,我们在学习前应依据“知人论文”的原则,查阅相关的背景资料,还原文中的情境,这样才能走进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体会人物的感情。

学习本单元课文,还应注意带着自己的情感体验去品味文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通过潜沉涵咏,含英咀华的体味过程,探求语言的形象感和情味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主旨和作者的感情。

第 二 单 元

本单元阅读部分以“风景无限”为话题,所选的四篇文章,分别写了四处自然风光,给我们以美的熏陶。更重要的是使我们认识到自然是人类的朋友,人类从自然界中得到感悟,发现自我,从而提升了人格精神和审美能力。

读游记散文,要弄清游(行)踪,即游览顺序。游览顺序一般指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

读游记散文,还要能抓住景色特征,领悟文章的意境。

读游记散文,还要揣摩语言。品味文章中蕴藏的情景之美,体会作者渗透在景物描写中的思想感情。

学习前,要指导学生阅读《谈谈散文欣赏》这一学法指导短文,并结合已学过的散文进行有关知识和介绍和归纳。学习前,还可以查阅作品的背景资料或作者的生平、经历,因为这几篇文章明写山、水、草原风光,实则于字里行间,寄予了几多人生意味和情怀。如果要准确把握其思想脉搏,还需要知人论世,多一点作者身世处境和写作时代等背景材料的了解。学习中,指导学生在整体感知文本和品味语言后,根据各自然风景给予人们的种种启示,大胆发表对文章的主旨的见解。学习时还可以大声地朗读,在朗读中品味文章的神气、写作上的妙处,领会写景文章的一般路数,深入体味作者的感情,并有所感悟。

第 三 单 元

本单元阅读部分选编了四篇课文,有对历史人物的评述,有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有对人生价值的探讨,还有平凡人物的生活记录。我们在学习这些课文时,会为仁人志士忧国忧民的情怀所感染,为文化大师的真知灼见所折服,为普通人对社会的强烈责任心而深深感动。

我们今天生活在相对优裕的环境中,面对来自各方各面的物质诱惑,容易只关注自身利害得失,满足于感官的刺激与快感,往往缺乏博大的胸怀和开阔的视野。学习中要指导学生体察民族精英们崇高的思想境界,强烈的忧患意识以及他们对人生的深入思考,从而形成对于国家、社会乃至于自身的责任感,增强民族自信心,为民族振兴而奋斗。其次,在课文的阅读中了解议论文的有关知识,学习作者阐述观点,分析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同时,还要求掌握议论文准确、严谨的语言特点,品味不同作者各自的语言风格。

第 四 单 元

本单元的阅读话题为“艺术长廊”,共有4篇课文,5篇文章。艺术的门类很多,本单元课文主要涉及到音乐艺术、舞蹈艺术、绘画艺术和建筑艺术。艺术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人类情感的产儿。学习有关艺术的文章,借助语言欣赏各种艺术,可以使学生思想上受到启迪,情感上得到熏陶,心灵上获得愉悦;并且可以提升学生审美趣味,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舞蹈艺术、绘画艺术和建筑艺术主要诉诸人的视觉,它们有形状与色彩,它们既是静止的,又是鲜活“流动”的,用语言描写它们实非易事;音乐艺术则是诉诸人的听觉,虚无缥缈,难以捕捉,用语言表现它,让读者可知可感,如同亲耳聆听,更是不易。而本单元的几篇文章,作者都能恰到好处地运用各种手法,将几种艺术形式,或者有关的艺术作品、艺术观点,介绍(阐述)得清楚、生动或深刻,让读者如睹其形色,如闻其声音,或者如同当面聆听教诲,受到感染,受到启发。这里面的窍门值得我们研究和揣摩。

学习本单元,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提高艺术素养,因此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借助多种媒体,创设适当情境,观看、聆听,欣赏、感悟。学习通过语言媒介来感受艺术,学习运用多种手法,选择准确生动的语言去描写、表现艺术,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应该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联系生活、欣赏和经验去展开想象和理解感悟,在获得丰富的感性体悟的基础上进入理性层面。

第 五 单 元

第五单元是本套教材的特色单元,阅读部分由学法指导短文《如何欣赏戏剧》《威尼斯商人》(第四幕第一场)剧本以及一组相关资料组合而成。编者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和课程标准的理念,希望我们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活动,改变过去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借助相关的资料,调动阅读的积累和综合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自主欣赏经典的戏剧作品;并由此拓展开去,通过阅读系列戏剧作品了解戏剧的特点,习得鉴赏戏剧作品的方法,提高鉴赏戏剧作品的能力。

“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戏剧是生活的镜子,折射出人生的悲欢离合。欣赏戏剧,可以使我们见识人生百态,品尝生活百味。

《威尼斯商人》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戏剧家莎士比亚的早期重要剧作,也是戏剧史上的经典作品。课文节选的一场戏,描写了威尼斯法庭审判“割一磅肉”的契约纠纷案的经过。莎士比亚以奇伟的笔触,对英国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历史转折时期的英国社会作了十分形象深入的描画,反映出人文主义思想同封建社会以至于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尖锐冲突,资本主义早期商业资产阶级与高利贷者之间的尖锐冲突,批判了封建制度的残酷黑暗及对人性的禁锢,表现了作者对资产阶级社会中金钱、法律和宗教等问题的思考。

剧中所塑造的夏洛克这一人物形象,以及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安东尼奥、鲍西娅等人物形象,分别集中体现了人性的善与恶。作者通过对他们的褒贬,表达了崇高正义、仁爱和友谊的人文主义内涵。

阅读《威尼斯商人》,我们不仅会被莎士比亚戏剧中尖锐的戏剧矛盾,既有个性化,又富有诗意的语言所折服,更会强烈地领悟到力量的较量就是智慧的较量的道理,体会到作者寄寓于主人公身上的崇高仁爱、友谊、爱情的人文主义理想。

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4)

东方红中学  徐飞燕

语文主要任务是在语文知识指导下进行阅读训练,紧紧抓住与单元要点密切相关的内容,大胆取舍,突出重点地在每单元中选取1-2篇集中体现单元教学要求的课文进行精讲示范,授之以渔,即不但要把课文内容和技巧传授给学生,让学生理解掌握而且要通过示范把如何读写这类文章的方法和技能教给学生,使学生在读写实践中加以运用。

对教材的其他部分则略讲甚至不讲,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去思考,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在备课时吃透教材,了解学生,抓住关键,只有做到了这些才能把要解决的问题凝练在有限的讲述中,具体来讲每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它上承导读,下与重点训练项目相呼应,又是学生开始接触的新内容,要靠老师的指点、讲解、引导,且要结合课文第一题来进行精讲,至于后几篇课文给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时间和锻炼的机会要多些,如本  册书19篇现代文中,我就准备精讲《骆驼赋》、《白杨礼赞》、《事事关心》、《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明湖居听书》、《威尼斯商人》(节选)这几篇文章。在操作中总的思路是这样的:

讲读课文教师要起引导作用,带领学生理解和掌握规律性的知识和能力,即站在前边领着学生走路;课内自读课文教师要起到指导作用,指出达到目标的方向和途径,让学生自己去走,即站在旁边看着学生走路;课外自读课文教师要起监督作用,只提最后目标和原则要求,让学生自己寻找道路,自己去走,即站在后边鼓励学生走路。

3、以单元训练为用

教学的最后阶段要针对本单元知识系统,选取切合单元训练要点的热点材料进行全面检测和评价,使师生获得反馈信息并及时矫正。训练时要克服片面性、随意性要有指导性,要重视学生的经历、体验、感悟学习的过程而不能一味强调最终的结果。

(二)遵循“多读少讲”的原则

新课改在我们黄陂区实施快三年了,尽管许多老师转变了教学观念,积极适应了新课改的形势,但目前语文课上大量的时间还是属于我们老师,而不是属于学生,一节语文课,学生读书时间只有几分钟,大部分时间被老师烦琐的分析和频繁的提问占去了,一篇几百字的课文,往往要花费两三课时甚至更多的时间去讲,使学生的阅读量无法增加,阅读速度也大受影响,所以我认为培养阅读能力,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速度必须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去完成,而不是在听老师讲解的过程中去提高。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从繁说细讲中解脱出来,要遵循“多读少讲”的原则,大胆地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在读书中理解体会,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就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毕竟任何能力都是学习主体“悟”后“练”出来的,而绝非是“讲”或“听”出来的,不多读、熟读而只去听听所谓“讲析”是全然无用的。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老师皓首穷经,遍查百家,目的是为了给学生讲深讲透,让学生听懂,嚼得越碎越好,生怕有半点疏漏,长此以往喂给学生细碎的食物,学生们又如何学会自觅食物,如何长得健壮?唯有多读、精读才能把文章与读者个体相融合,才可能把文之神韵与读者心神维系在一体,才能达到人文合一的境界,才能读出韵味,读出问题。

按新课标要求,九年级这一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而现实中有多少学生达到了这一目标,苏霍姆林斯基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形成进行长达15年的研究,结论表明要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阅读时间不能少于200小时,如果达不到180万字,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只能是一句空话,鉴于此,语文课的课时应拿出 甚至 的时间让学生自由阅读、经典、名作和时文选粹、应读、可读之书等等,都可以尽兴去读,越多越好,特别是读经典和名著,和大师直接“对话”,使学生在全类所共同创造的优透文化遗产中尽情徜徉、玩味、思索并汲取、消化,其好处将是终身受用不尽的。

像教材中,《夏之绝句》、《白杨礼赞》、《乌篷摇梦到春江》、《托起草原》、《我们的风景》包括第四单元的四篇课文,我们完全可以大胆地让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在朗读中体会感情,把握写作意图,教师无须干预太多,可针对每篇课文围绕“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这个方面来展示思考题。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要真正做到“不熟读课文不开讲”,事实上一节好的语文课,应当书声朗朗,以发展学生的语言;应当议论纷纷,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应当情趣融融,以丰富学生的情感。所以在语文教改的今天,作为语文教师应深刻意识到,少读,对语文教学是釜底抽薪!少读,对学生能力的养成是致命一击!作为语文教师要大胆地还课堂时间于学生!

语文备课组工作计划

                                   徐飞燕

指导思想

初中是一个关键且紧张的学期,在继续坚持以课改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思想,以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和阅读鉴赏能力为重点的基础上,力争做到“深入探究语文教材,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知识面、阅读面,弘扬中国民族文化”,在此基础上,有计划有步序地做好全面的复习迎考,为迎接6月份的中考作最后的冲刺。。

具体内容及措施   

1.认真、深入钻研教材,尤其是中考考纲,根据学生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制定符合学生实情的复习计划,把新教材作为复习的依据纳入教学中。

(1)对教材的处理

(2)复习计划

2.备课组统一进度(按照区统一教学进度进行教学),集体备课(每周三第二节课为固定时间备课,平时在教学中有问题和建议随时通气和沟通)。

3.定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能力进行检测,以了解学生语文学习的根据学校要求,

(1)本学期安排四次考试,除了常规的期中、中考以外,再进行两次月考。认真做好每次考试的评讲,同时对试卷及学生的考试质量作全面的分析,及时反馈,为下一阶段的教学工作及所采取的措施打好基础。

4.备课组统一作业要求,在加强语文基本功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和写作的能力。

5.备课组之间加强听课,互相学习探讨,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6.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教学教研活动。

7.本学期教学安排:

根据区语文教研室统一安排。

语文备课组总结

                  徐飞燕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确立语文教育新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提高,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拓宽学习和运用语文的领域,联系生活,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在第一个学期里,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享受学习语文的快乐,并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好基础。教师切实处理好单篇课文和单元综合性学习的关系,品味理解课文文化内涵,表达情感和加强语文基础训练的关系,引导学生自主独立学习,因材施教,灵活处理。我们初三语文备课组团结协作,不断奋斗,同心协力,使我校的语文成绩提升了一个档次。具体做法如下:

提高效率,充分利用时间。时间是非常珍贵,正确对待,可以让学生收获很多。这个时候的学生其实最害怕考不好,又想最考好,最不愿学习的学生也开始认真起来,如果正确引导考前学生的学习心理,鼓励并帮助学生复习,就会让后进生也有很大进步。

在第一学期,我们重视学生的心理辅导,一边释放学生的迎考压力,让学生在心理上接受中考,认为中考其实就是平时学习的表现,没有什么可怕的。另一方面重视学生的作业,坚持每天作业认真批改,有问题当面指出,认真指导学生改正,并同时给学生最大的鼓励,让学生在老师面前也不会感到紧张反而更加轻松而能够更认真地来学习。一般认为,越到考试前,越应让学生放松,这没有错,但如果让学生回到家里自己放松,自己复习,像我们这样的学校的学生很难做到。基础好的,不知干什么,基础不好的,索性就放弃了,反正就那样了。我们学校在考前两天也让学生在学校自己复习,老师指导,这样考前学生还能以较为平静的心情来思考自己的不足,很容易找到差距,主动地找老师帮助,进而赶上去,这个时候,如果老师去辅导平时不愿学习的学生,往往也会有很大的成效。这个时候的老师,一般不会发火,心平气和,自然平等,辅导的效果也就明显了。所以在期末考试中成绩进步特别大。

研究中考,把握考试方向。中考的研究始终贯穿在初三整个学年中,研究中考就是为了能让学生和老师少走弯路,少费力气,在最短的时间做最高效的工作。

尤其是10年的各地中考卷,我们在本学期就着手研究,对以往的中考卷,我们首先集体讨论,再精心选择更能代表更适合苏州市语文中考考情的考卷,有时,一份题目只选择做最好的题目,不盲目,有目的,努力达到事半功倍。在园区一所初中,毕业班学生一年中考卷要大概做到50套左右,如果这样做下去,研究下去,老师研究,学生研究训练,学生在中考中就很少有怕的题目了,他的成绩也应该会比较优秀。所以正确的研究带动了我校同学的学习质量。

重视基础,牢抓基础知识。基础知识对所有的考生都很重要,谁都不愿意在基础题上失分,也失不起分,基础过关,差生就会减少,重视基础,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对我们这样的学校尤其要强调。

在第一个学期中,我们语文备课组,坚持古诗文字词考一次试默写一次,每一次都认真批改,每个字都不放过,每个学生都不放过,考过的卷子上的基础知识也是只要是字词诗文默写错了,就让学生再背再记再默写,必须过关。翻译句子同样如此,文言文中的重要句子每一句都按照教参印出来,发给每一位学生,先记再默,努力在这些方面不失分。

针对重点篇目,我们语文备课组老师分工合作,把要求背诵的古诗文放到一张纸上,逐个学生过关,先是组长,再是到老师那里,严格把关,努力不落下一个学生。所以在期末的考试中,我校进步明显。

讲究策略,狠抓后进学生。在教育学生过程中,我们老师都讲究策略,采用很多种有效的方法来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我们学校后进生较多,所以我们把我们的策略重点放在抓后进生上。

后进生令老师头疼,如果哪个老师能疏通后进生哪个老师的教学质量就会突破,所以我校语文组老师针对自己班级的后进生,每次考完试就一个个谈话,既批评又鼓励,并且让学生分析试卷,找到自己的不足,且要制定目标,采取行动,在语文学习上不让后进生放松。在期末考试中我校后进生进步非常大。这离不开我们平时的付出。

综合来看,只要去研究,只要在时间上保障,只要自己去想法,去抓,方法总是会找到,语文备课组,会在下学期继续努力,团结协作,共同前进,把我校的语文成绩推向更优!

更多相关推荐:
初三语文教学反思

初三语文教学反思孙振20xx年6月27日20xx年中考刚刚过去本人有幸参加了中考语文阅卷工作紧张的阅卷工作持续了五天6月16日至6月20日阅卷后忐忑地等待着中考成绩成绩揭晓后对照中考试卷和成绩并根据自己在中考阅...

中学语文教学反思

中学语文教学反思郧西城北中学祝伟在推进语文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发现了语文教学的严重问题,也感到了自己在作为一个母语教师肩头责任的重大。于是不断的进行探索和思考、总结,和大家共同交流。对自己在工作中的一些体会做一…

九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九年级语文教学反思初三语文教学与初一初二有明显不同所有的指向那就是一切为了中考为了中考的一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应对及操作中考试题的策略和方法更为重要一知识点的梳理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学生到了初三相应的知识...

九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

九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九年级语文教学与七八年级有明显不同它所有的指向都较势利那就是一切为了中考为了中考的一切所以它的教学导向旨在引导学生应对及操作中考试题的策略和方法上一知识点的梳理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学生到了九...

九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九年级语文教学反思林治松今年我带九年级语文我的观点是以素质教育为根本结合应试教育的方法策略大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并提高应试技巧应该是目前初三语文教学的最佳结合点一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是根本语文素养的提高虽然有一...

初三语文教学反思总结(黄萍)

初三语文教学反思黄萍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初三语文的教学工作,在工作中,我感觉到,兴趣和智力是嫡亲姐妹,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如果一个人对认识事物缺乏浓厚的兴趣,那他的智力的培养和发展就…

九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

1诗两首教学反思时代的发展要求教育教学形式的改革和完善教师应学习课改理论遵循课改要求体现课改特色尊重学生自主阅读中的情感体验注重教学的双边互动注重阅读方法的训练和指导使学生能把握文本的精要学有所得在教学我爱这土...

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

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1东方红中学徐飞燕初中语文是基础教育阶段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作为学生继续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语文教学历来受到更多的重视和关注作为语文教师的你也许会有这样的困惑当你抱着敬业的精神负责的工作态度在...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随着意味新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师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尽管在每次培训中我都能认真参加刻苦钻研对语文这门课程的性质语文的读说听写四种基本能力的培养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实践中的综合实践...

九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九年级语文教学反思九年级语文教学与七八年级有明显不同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梳理总结好三年所学特别是要高度重视学生中考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应对及操作中考试题的策略和方法更为重要一知识点的梳理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

九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九年级语文教学反思初三语文教学与初一初二有明显不同所有的指向那就是一切为了中考为了中考的一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应对及操作中考试题的策略和方法更为重要一知识点的梳理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学生到了初三相应的知识...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反思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反思这学期我所带的班级是1班和5班两个住读班教学的担子比上期更加重初三语文教学与初一初二有明显不同他所有的指向都较势利那就是一切为了中考为了中考的一切因此初三语文的教学要兼顾到很多方面既要估...

九年级语文教学反思(5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