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黄山奇松》评析(倪锡余)

时间:2024.3.31

语文《黄山奇松》评析(倪锡余)

苏教版第九册第16课第90页 教者:倪锡余

【活动掠影】

课例研讨范围

区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比赛课

校级“以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有效性”研究课

课题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课文中的生字,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用“屹立”和““郁郁苍苍”造句,会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小组内讨论交流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语文合作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⑴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黄山奇松的特点,感受它们生命力的顽强,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⑵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课题研究重点

信息技术提升语文有效性的组织与实施研究

教学准备

教师:白板运用设计与制作、收集相关图片资料;

学生:实行关于黄山的综合性学习,完善收集整合文本图片资料

【教学活动实录】

一、复习导入—复习旧知,引出重点

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黄山它被誉为

生:天下第一奇山(齐说)

师:它以四绝闻名于世,即

生: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齐说)

师:特别是四绝中的“奇松”,人们对它更是 [白板展示“黄山四绝”图片] 生:情有独钟(齐说)

师:[白板展示黄山松图片]瞧!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走进黄山,我们齐读课题,注意老师用红笔写的字了吗,是什么呢?

生:奇(齐说)

师黄山的松奇在哪儿呢?我们一起去感受一番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图文对照,批注点评

师:同学们,黄山最妙的观松松是被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了。请大家快速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为什么玉屏楼被称为“黄山绝胜处”?

生:在这里我们可尽睹三大名松的风采

生: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

生:这里的景色最美

师:这就是“黄山绝胜处”是观赏奇松最好的地方

师: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你们最感兴趣的哪一个呢?想不想看一看?

生:我最喜欢“迎客松”

师:瞧!这就是黄山第一大名松迎客松。请同学们结合图片,从课文中找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细细地品读,并体会一下迎客松奇在哪呢?[白板出示迎客松图象]

生: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从这句话

中的“姿态优美”感受到了迎客松的美。[白板设计:在图片右侧出示这段文字,老师根据学生发言在“姿态优美”下画上着重号]

师:还有哪里看出了迎客松的“奇”?

生:“枝干遒劲” 的“遒劲”,体会迎客松的雄健有力,[白板设计:在“遒劲”下画上着重号,批注,雄健有力]

师:让我们一起看看迎客松的枝干是怎样地粗壮有力。[白板设计:通过白板放大图片,聚焦迎客松的枝干,让学生从视觉上直观感受“遒劲”]

生:“郁郁苍苍,充满生机”体会了它的茂盛,生命力顽强。[白板设计:在“郁郁苍苍,充满生机”下画着重号]

生:“饱经风霜”体会它的古老顽强的生命力。[白板设计:在“饱经风霜”下画着重号] 师:你对这个词是怎么理解的?用这个词我们还能形容什么对象呢?

生:“饱经风霜”是指经历的许许多多的风风雨雨。一般都是来形容人或建筑物的。

师:瞧!从老爷爷的脸上,你看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白板设计:出示老爷爷的图片,聚焦脸部特写]

生:老爷爷额头上布满了皱纹,他一定经历了许多坎坷。

师:是啊!老爷爷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从他的皱纹里我们可以体会到他是饱经风霜的,那我告诉你,迎客松已经在高高的悬崖上生长了八百年,岁月的流逝,自然环境的变化会给它留下什么呢?你能想象出迎客松的枝干会是什么样的呢?[白板设计:再次聚焦迎客松的树干]

生:树皮变得开裂,斑驳

生:上面满是伤痕

师:而它的叶是怎样的呢?

生:仍是那么郁郁苍苍,充满生机(齐说)

师:它的生命力是那么的顽强,你能通过朗读把你的体会读出来吗?

生练读,师指名读,齐读

师:迎客松还奇在哪里呢?

生: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白板设计:出示这段文字]

师:这句话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呢?

生: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师:从你感受到了什么呢?

生:“热情的欢迎”体现了迎客松非常热情

师:是啊!迎客松斜伸出去的手臂多像热情好客的主人啊!远方的宾客慕名而来了,这位热情的主人会怎样欢迎呢?想一想,它会以什么样的姿态去迎接贵宾呢。(小组讨论交流)现在你就是迎客松,你会怎样来欢迎宾客呢?

生表演

师:多么热情的迎客松呀,我们能把它读好吗?请同学们先练一练,呆会儿我们比比,哪棵迎客松最热情。练读第二句。(指名读齐读)

师:迎客松不愧为一大奇松,它姿态雄伟生命力顽强,你知道人们是怎么评价它的吗? 生: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白板设计:出示这段文字]

师:人们对它的评价怎么样?

生:很高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了?

生:“代表”“象征”体现了人们对它的评价很高[白板设计:老师在“代表”、“象征”下画上着重号]

师:你是如何理解“代表”“象征”的呢?

生:人们看到迎客松就会想起黄山奇松,看到黄山奇松就会想起黄山

师:你真会读书。你是真真读懂了这句话,你能把它表达的意思读出来吗?(指名读) 师:迎客松是那样的奇特,让我们通过朗读把你对迎客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读出来吧 (生看白板,齐读描写迎客松的句子)

师:你们还想看什么松?

生:陪客松

师:[白板出示陪客松图片]瞧!这就是陪客松了,请同学们仔细看看图,再读读描写它的句子,说说你觉得陪客松奇在哪儿?

生:“绿色的巨人”体会它的高大挺拔,苍翠茂盛[白板设计:出示“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正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师圈画出“绿色的巨人”]

师:是啊,陪客松高大挺拔,真像一个正陪同游人观赏黄山风光绿色的巨人。它的神奇之处就在这里,你能把它读好吗?(指名读)

师:最后我们去看看送客松[白板出示送客松图片]看了送客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觉得它的神奇之处在哪呢?[白板设计:出示描写送客松的句子]

生:姿态独特,枝干蟠曲,就像“天然盆景” [白板设计:圈画“天然盆景”]

师: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他的枝干是弯弯曲曲的,就像什么呢?

生:盆景

师:[白板设计:在送客松图片左边出示园林盆景图,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但盆景是经过园艺工人修剪出来的,而送客松却是

生:天然的(齐说)

师:从这儿我们感受到了它的神奇。

生: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从“依依不舍”体会它的热情。[白板设计:圈画“依依不舍”]

师:送客松是那样的依依不舍,送客松好像在说什么?

生:我好舍不得你们走呀,黄山还有许多美景呢

生:再见了,朋友!希望你们以后能再来黄山。

??

师:多么好客的送客松呀!你能把它的热情读出来吗?(生练读送客松的句子。)(指名读) 师:刚才同学们所见到的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这三大名松虽各有特点,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

生:(齐说) “奇”

师:现在,我们已登上玉屏楼去看着这黄山的三大名松啊!让我们大家一起美美的朗读第二自然段,再次领略一下三大名松的“奇”,老师给你配上音乐。(女生读“迎客松”,男生读“陪客松”,齐读“送客松”) [白板设计:出示描写三大名松的句子,播放音乐,学生配乐朗读]

三、其他松—想象练说,自主操作

师:同学们,玉屏楼前的三大奇松是最有代表性的,其实黄山上还有许许多多的松树,真是数不胜数,咱们在去看看其他的奇松好吗?请同学们自读第三自然段说说你有什么体会?

生:黄山松数量多,而且形态各异

生:黄山的松千姿百态

师: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呢?

生: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

师:黄山奇松只有这些吗?

生:不是,还有许多(齐说)

师: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生:省略号

师:是啊,黄山上的奇松有许许多多,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呢?

生:想(齐喊)

师:[白板出示黄山十大名松的图片,学生观赏]你觉得黄山松还像什么呢?

生:像龙

生:我觉得像蘑菇

生:我觉得第三幅像老鹰

??

师: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但刚才同学们说得都比较简单,现在请同学们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幅图,模仿一下三大名松的写法,可以运用文中的优美词句,向大家介绍一下黄山松。(生交流讨论,指名说)

生:我最喜欢的是第5幅黄山奇松。这棵黄山松外形像一条腾飞的卧龙。大家请看在树干顶部,分两枝盘屈生长,右枝茂盛中间分叉,好似巨龙怒吼,左枝细长,向后弯曲延伸,好似龙尾。你看它昂首挺立,很有龙出升天的感觉!所以我给这棵松起名为“巨龙腾飞” [白板设计:让学生上台边解说边操作白板,向大家介绍其中一棵黄山奇松。]

??

师:刚才几位同学介绍的真不错,抓住了黄山松的奇特外形,有的还用上了书上的一些词句,真是活学活用啊

师:黄山的松千姿百态,是它们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

生:(跟说)更加神奇,更加秀美

师:谁来能把黄山奇松的千姿百态美美的读出来呢?(指名读)[白板设计:出示课文第三节]

师:我觉得,我们在读的时候应放慢速度,这样才能把黄山奇松的千姿百态,它的神奇秀美给读出来。(齐读)

四、总结全文—课外拓展,综合训练

师:黄山的松是神奇的,是黄山上不可缺少的一道亮丽风景。[白板出示黄山全景,出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两次游览黄山后,发出这样的感叹,他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谁能来说一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生:去过五岳之后就不想去看其他山了,去过黄山之后就不想去看五岳了。

师:可见黄山的风景确实令人着迷。

师:相信同学们看了黄山的奇松有很多体会,但却没有机会说,下面就让我们以作业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吧。[白板设计:出示作业要求]

1、 模仿文中“迎客松”的写法,选择自己喜爱的一种松树写下来。

2、 把自己喜爱的松树画下来。

【反思与评析】

在世界教育改革风浪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经成为最重要的议题。我国高度重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在新课程中明确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内容。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样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最高的目标乃是有效地改善学生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之前,学生的学习仍然进行,许能够取得一定的学习效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后,将有效地改善学习,等新传统的学习观念,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构筑面向未来社会的学习文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白板这一新型教学辅助工具走进了我们教师的课堂,白板以其优越的直观性、情景性、交互性辅助教学,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这节课我利用白板辅助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品读、感悟、想象,在教学中努力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充分动起来,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提高了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在课上我以“白板”这一辅助工具,充分彰显白板技术的独特功能,帮助学生进有有效的学习

一、直观展示:创设鲜亮的视觉效果情景,激活学习情趣,提升有意注意

在教学中,白板可以活化教材,能够很方便的补充一些教学资源,如对课文背景的补白,在课堂中,随时可以在白板上插入图片、影像、音乐,这与传统的课堂存在着明显的不同。教学资源的补充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学生的学习,使其更为有效。

在教学《黄山奇松》之前,我曾在班里做过一个调查,我班的学生有近一半是外来工子弟,平时很少有机会出去旅游。经统计我班去过黄山的只有2个,针对学生对黄山松知之甚少,很难体会到黄山松的神奇秀美的实际情况,我利用白板给学生提供各种资源,找到了许多图片,并配以音乐,激情渲染,让学生有直观感受,产生探究欲望。在教学过程中,我出示了大量的黄山奇松的图片,学生一下子被这美景所吸引,对“黄山奇松”有了一个直观形象的了解,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文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情境展现:化静为动化虚为实,提升与文本对话的有效性

利用白板出示图片等教学资源是其根本就是为是创设情景,将抽象的文字素描转化为形像的图片画面,将生活中的真实影子移至课堂,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这节课是问题解决课,我抓住文章主线引领全文,抓住“黄山松‘奇’在哪里?”这个大问题来贯穿全文,让学生把这节课对黄山奇松奇特的感受充分表达出来,以图辅读,以读促悟,努力让课堂充满语文味。比如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我不急于让学生一下就体会到“奇”,而是让学生先通过“遒劲”和“饱经风霜”来感受奇松顽强的生命力,此时我先让学生观察迎客松的图片,其中“枝干遒劲”学生理解不深刻。在设计白板运用时,我通过白板放大聚焦,充分让学生直观感受枝干“遒劲”的有力,再读出

这种生命力来,接着抓住“饱经风霜”一词体会奇松生长过程中的艰辛,通过小组综合性学习对“饱经风霜”进行交流,学生能够理解“饱经风霜”的含义,但感受不深,我利用白板出示了一幅老爷爷的图片,聚焦面部特写,引导学生观察,从老爷爷的脸上,你看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通过感受,再次观察迎客松的枝干,学生对于“饱经风霜”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此时再读再悟,学生很容易体会到松树的“奇”之所在,图为读服务,读为悟服务,悟反过来促进朗读的提高。在让学生理解课文时,我也努力创设情境,比如学生都知道迎客松伸出手臂是在迎接客人,可这样理解太平淡了,怎样调动学生的感受呢?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假如你就是迎客松,你会对前来参观的客人说些什么?同时我出示“迎客松”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迎客松的姿态,接着我让全班同学交流。通过这一形式,学生离迎客松就近了,对迎客松的奇特感受就更深了。

三、交流互动:以白板技术性激活多元多向互动提升教学有效性

“白板“辅助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体现在它的交互性。与一般的多媒体辅助教学不同。我们可以利用它随时的对学生的发言、材料的展示进行整合归纳,让学生可以更直观的了解学习的要点。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让课堂更加活跃。比如在讲到“迎客松”的奇特时,我先出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学生自读感受交流。当学生讲到“枝干遒劲、饱经风霜”等词时,我适时的根据学生的发言在白板上用笔作下了批注。学生多种感观相结合关注到学习重点,同时了学习了批注的方法。当然,学生也可以自己动手在白板上进行操作。如看图介绍黄山奇松时,学生就一边向其他同学介绍一边操作白板,学生根据自己介绍的重点,及时的对图片放大缩小聚焦圈画等。听的同学更兴趣深厚,关注度极高,学习氛围更为深厚

白板辅助教学,可以更好地促进教师教学,也能促进学生更有效地进行学习。 然而反思一下我们平时的教学习惯,由于时间、精力、学校硬件设施的局限,平时可能更多的仍是一支粉笔,一本书的教学。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只是停留在表面的作秀,而没有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日常的一切教学活动中去。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跟历史的发展一样,需要一个过程,可能这个过程很长很长,我们教师要在实践中取其优点,克服各种困难。合理地使用信息技术在课程中发挥基本的知识载体、教学媒介和交流工具的功能。让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帮助教学的改革,促进有效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第二篇:苏教版语文第8册 黄山奇松 一


市内公开课黄山奇松教案第二课时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848

市内公开课黄山奇松教案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引入情境。

1、俗话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享有“天下第一奇山”美称的黄山它以“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闻名于世。上节课,我们游览了黄山,谁来说说你对黄山的印象?

2、我们还知道,人们对四绝之中的奇松特别有感情,正如课文中说的一样,更是情有独钟。只要你来到黄山上,你就会看到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潇洒、挺秀的奇松,今天,我们一起尽情饱览一下“四绝”之首的黄山奇松。黄山奇松“奇”在哪?(板书:奇?)这节课我们就围绕这个问题来感悟课文。

二、激情导读,感受奇松。

1、要知道黄山奇松“奇”在哪,就必需首先走进奇松,好好的认识一下黄山奇松。同学们看,这是一张黄山游览路线图(出示图片),如果要让我们去寻个最佳观赏点,去看看这千姿百态的奇松。你会选择什么位置?(玉屏楼)你怎么知道玉屏楼是最佳观赏点?指读第二节第一句,解释“黄山绝胜处”。

2、举目四望,在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

请同学们速读第二小节,用横线、波浪线,虚线分别划出描写几种松的句子。划好了吗?谁愿意来读一读?指名分别读三大名松。(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师评:读得很流利,相信这节课感受了黄山奇松的奇特之后,你们会读得更棒!

3、“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你瞧,好客的迎客松正翘首盼望我们的到来呢!(出示图片)你从哪里感受到它的神奇?

① 迎客松姿态优美??

a、理解“遒劲”、“郁郁苍苍”。

“遒劲”是什么意思?(雄健有力)

(出示图片)观察“遒劲”,这回你会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什么是“遒劲”了吗?(笔直有力,粗壮雄健,有气势。)

看到“郁郁苍苍”,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

b、大家试着读一读这一句话,看能不能不要老师教,就能一下子把迎客松顽强的生命力给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C、这棵迎客松枝干是如此的遒劲,郁郁苍苍,充满生机,这并不稀奇啊?你觉得呢?你觉得它“奇”在哪儿呢?(虽然??却??)

那么“饱经风霜”四个字中到底包含了迎客松成长过程中的多少艰辛呢?结合你们上节课搜集到的资料说一说。(要点包括:生长在岩石缝中,忍受风吹日晒,没有泥土,仅靠一丁点空气或腐败花草的营养过活等)。

D、师小结:是啊,黄山上但凡尺把高的松树都生长了几十年,可想而知,这么高大的迎客松不知经历了多少烈日暴雨,风吹雨打!据说它已有1000岁了。正如课文所说它饱经风霜,他顽强的活下来了,奇不奇?不仅如此,它还能长得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奇不奇?这本身就很“奇特”,大家能把迎客松的奇给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e、除此以外,迎客松还“奇”在哪儿呢?知道为什么叫它迎客松吗?同学们伸

出手臂,对照图画想象。师请学生示范动作。

(师生扮演环节)师邀请一位学生交流:师:迎客松,你好!学生:你好!欢迎你们来黄山参观!(配合动作)师:谢谢!接着师同全班同学交流。

它如同好客的主人在欢迎宾客的到来,奇特不奇特?大家能把迎客松的奇给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f、同学们,迎客松生命力是那样的旺盛,姿态是那样的独特,它代表着黄山奇松,更象征着整个黄山。我觉得咱们在读的时候不光要把迎客松的奇、美给读出来,还要把作者对迎客松的赞叹,喜爱之情给读出来。你们能用自己的朗读把作者的情感表现出来吗?大家试着再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4、在被迎客松热情地迎上山后,接着谁来陪同我们游览黄山风光?

(出示图片)仔细看图,陪客松“奇”在哪里。交流:从这个比喻中我们能感受到陪客松的什么特点?

读出陪客松的特点来。板书(如同??)

5、当饱览了美丽的黄山风光后,谁来与游客依依不舍地道别?送客松奇在哪里?

①出示描写送客松的句子。送客松姿态独特,??

a、这里有一个打比方的句子,是把什么比作什么?

“盆景”大家都见过吧,谁能把自己对盆景的了解说一说?(人工加工的植物)这里把送客松比作“天然的盆景”似乎有些矛盾?(送客松没有经过人工的加工,也能像精雕细琢的盆景一样姿态优雅。)奇不奇?

b、谁能把这种奇给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板书:比作??,好像??)

6、师小结:玉屏楼前的三大名松果然是那样的神奇,让我们用饱含情感的朗读再一次去体会这三大名松的神奇、秀美。配乐读第二小节。

三、观看录像、升化情感。

1、同学们,玉屏楼前的这三棵奇松最具代表性,其实黄山上还有许许多多千姿百态的奇松,咱们再去看看其它的奇松好吗?(出示录像,教师范读第三节)

2、(生看录像:伴以优美的音乐,出示各种黄山松的画面及名称,教师有详有略地解说——倒挂松、竖琴松、双龙松、黑虎松、探海松、孔雀松、卧龙松??)

师:(作怀抱竖琴,弹拨状)你会听到怎样的琴声呢? 生:风一吹,一根根琴弦发出了动人的琴声,真让我陶醉! 师:(指双龙松的顶部)这两条龙探出了脑袋,想干什么呢? 生:双龙松探出脑袋,仰望天空,欣赏着黄山美丽的风采,又盼望着有一天自己能在天空中上下飞舞。

师:(指孔雀松)孔雀又在干什么呢?

生:孔雀松回过头来张望,好像在欣赏自己开屏的羽毛,越看越美,情不自禁地说:“你们看,我的羽毛多美!”

师:大家的想象很丰富,请你选择喜欢的一种松树写下来,写出它姿态的“奇特”。可用上刚才说过的词语。别忘了用上比喻、拟人等手法,让你的介绍更生动。

师:谁愿意来读读你自己笔下的黄山奇松呢? 交流。

①课文学完了,回顾我们上课前的问题,你有答案了吗?

黄山松奇特不奇特?(改板书奇?为奇!)

②总结:黄山——这一举世奇景,它不仅是山,也是海,是山之海,云之海,松之海,花之海,光之海,诗之海,是一片画的海洋。你想去黄山旅游吗?生(激动地):想!让我们一起去欣赏!

【板书设计】 16、黄山奇松

迎客松

陪客松 奇?(后改为“!”)

《黄山奇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作者:徐凤 浏览人数:753 发布时间:2010-11-01 19:08:45

一、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黄山奇松》,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黄山被誉为( ),以“四绝”闻名于世,有( )、( )、( )、( ),而人们对黄山奇松(指板书),更是( )。山顶上,( ),处处都有它们( )、( )的身影。正所谓:峰奇石奇松更奇,云飞水飞山亦飞。

二、新授

1、“黄山之美始于松”。来到黄山,欣赏奇松,最好的去处便是玉屏楼了。(出示第一句话)

谁来读?

评价:玉屏楼作为最妙的观松处是大家公认的,也是历史名人所称誉的,“当然是”多么肯定。谁再读?

评价:真是毫无疑问!一齐读。

2、现在就让我们随着课文,随着作者来玉屏楼,欣赏一下楼前悬崖上的“三大奇松”,有“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板书)。默读第二自然段,划出描写“三大奇松”形态的句子。

谁来读读描写迎客松的句子?

自由地轻声读一读,看看你的脑海里能否出现迎客松的样子。

同学们,读着这些文字,你的脑海里能出现迎客松的样子吗?(一边读着文字,

一边在脑海里想象画面,是学习语文的好方法。)

现在就让我们一同来目睹一下迎客松。你们看:它的姿态( ),枝干苍劲有力,这就叫(遒劲),虽然( ),却仍然( ),充满( ),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 ),竟如同一个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板书)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姿态多么奇特!谁来读这段话?

迎客松年代久远,扎根在石缝中,屹立在黄山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经历了多少烈日暴晒,多少风吹雨打,可它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请大家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

无论是 还是 ,迎客松总是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一千多年来,迎客松经历了很多艰难困苦,这就叫“饱经风霜”。虽然它( ),却仍然( ),( )。它的生命力多么顽强!这是多么不可思议,这又是多么神奇!谁再来读这段话?

听了你的朗读,我们的眼前出现了这样的一幅画面:

同学们,这迎客松不就是一幅美丽的画,一首优美的诗吗?咱们一起读一读。(配乐)出示:

迎客松姿态优美,

枝干遒劲,

虽然饱经风霜,

却仍然郁郁苍苍,

充满生机。

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

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

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同学们,我相信迎客松的优美已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心里。你能根据老师的提示来说一说吗?先自由地背背。

迎客松姿态 ,枝干 ,虽然 ,

却仍然 , 。它有一丛 斜伸出去,如同 热情地 。

评价:真不错!咱们一起说。

3、如今,只要有人提到黄山,人们自然就会联想到迎客松,谈起迎客松,人们自然就会联想到黄山,迎客松已成为了黄山的代表与象征。正如文中所说:(出示:如今,??象征)

4、人们上黄山游览,不仅有迎客松热情的欢迎,还有陪客松真诚的陪同,更有送客松的挽留。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想一想哪棵是陪客松,哪棵是送客松?

评价:同学们,好眼力!你是怎么知道的?谁来说一说?课文中又是怎么说的?谁来读读?

陪客松也很奇特,如同巨人站在山顶,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风光,(板书:陪同观赏)多么热情。一齐读。(出示有关句子)

送客松又是什么样的?谁来读读有关的句子。

同学们,你们看,送客松姿态独特,枝干曲折环绕,这就叫(“蟠曲”),游人把它比作(“天然盆景”)。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这就叫依依惜别。(板书)谁来读?

评价:送客松多么舍不得游人离去呀!它向 (引读)

有一首诗就赞美了送客松,自由读读。

岩前倩影侧枝伸,青翠容颜满面春。黄海大夫真好客,天天挥手送游人。

“倩影”是谁美丽的身影?“黄海大夫”指得是谁?一齐读。同样的送客松,不同的人用不同的语言都表达了它的独特,它的好客。

咱们再一起读读课文中描写送客松的句子。

同学们,刚才我们一同欣赏了玉屏楼前的“三大奇松”(出示图片)感受到他们的与众不同,非常奇特。待会儿老师请同学上台来介绍这三大奇松。每人选一棵,自由背背相关的文字,当然,你也可以加上自己的语言。

上台来介绍要大方,不能害羞,开头可以加上大家好,请看:

谁能到台前指着迎客松向大家介绍一下?

评价:好一棵优美的迎客松! 送客松姿态很独特。

课文的的语言美,同学们介绍得也很美!

小结:迎客松,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陪客松如同巨人屹立山顶,陪同观赏;送客松如同天然盆景,与游人依依昔别。三大名松的形态很奇特,人们的想象也

很独特,他们顽强的生命力更是神奇!让我们再次领略一下黄山松的魅力吧!齐读第二自然段。

5、玉屏楼前的三大名松是最具代表性的黄山松,在黄山还有很多奇松,千姿百态。自由读读第三自然段。

谁来读?

现在就让我们亲眼目睹一下千姿百态的奇松。(欣赏图片)

评价:黄山松的确是(千姿百态)。它们装点着美丽的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齐读第三自然段。

三、总结

今天,我们随着课文观赏了千姿百态的黄山松,用一个字概括一下黄山松的特点就是“奇”,黄山到处是岩石,到处是奇松,所以人们长说:黄山“无处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让我们再读课题。(指板书)

四、拓展延伸

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两次游览黄山后,发出这样的感叹: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

同学们,我国有很多名山大川,“五岳”是我国的五大名山,有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游览过这五大名山,就不需要再去看山了,可是游览过黄山,连这五大名山都不需要看了。黄山真不魁是“天下第一奇山”。

黄山已被列入《世界双遗产名录》,它与黄河、长江、长城并称为中华民族的象征。美丽的黄山,以她博大的胸怀,张开了热情的手臂,迎接着五湖四海的朋友们。孩子们,有你,有我,有他,有我们在座的每一位。今天的课,我们就上到这儿。下课。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黄山奇松》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有配套课件)

黄山奇松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引入情境。(2分)

1、上节课,我们游览了黄山,谁来说说你对黄山有了哪些了解?(“五岳归来不看

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享有“天下第一奇山”美称的黄山它以“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闻名于世。)

2、我们还知道,人们对四绝之中的奇松特别有感情,正如课文中说的一样,更是情有独钟。只要你来到黄山上,你就会看到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潇洒、挺秀的奇松,今天,我们一起尽情饱览一下“四绝”之首的黄山奇松。解决同学们上节课留下的问题:黄山奇松“奇”在哪?(板书:奇?)

二、激情导读,感受奇松。

1黄山这么多的奇松,要想写尽,恐怕千言万语也不够啊,如果你们就是作者,你准备怎么写呢?生:我打算写一种,写得很详细,很具体。

生:我准备有详有略。

生:我会选最美的,情有独钟的松树。

师:你真了不起,作者就是你这么想的!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本文重点描写的是哪几棵黄山奇松?(生快速默读)

2、反馈交流:

师:谁来说说。

生:作者重点选取的是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这三棵奇松。

师:来,我们一起写下这三棵奇松的名字。

(师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3、谁愿意来读一读?指名分别读三大名松。(5分)

师评:读得很流利,相信这节课感受了黄山奇松的奇特之后,你们会读得更棒!

4、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你瞧,好客的迎客松正翘首盼望我们的到来呢!(出示图片)你从哪里感受到它的神奇?(生读)

5、 迎客松姿态优美??

a、理解“遒劲”

师:这句话中有一个词语——(点击课件:“遒劲”变红)一起读。

师:知道它的意思吗?(沉默)请你读——(生读)我觉得你读得特别有力量,为什么这样读?

生:我觉得遒劲这个词,给人感觉就是很有力量的意思。

师:我真佩服你,遒劲就是强健有力的意思,来,大家一起读,读出它的力量! b、品“饱经风霜”——“顶峰傲雪”。

师:还有一个词——(点击课件:“饱经风霜”)读!

师:如果你就是这一棵迎客松,你就站在陡崖边,你经历了什么?

生:我经历了风吹日晒。

生:我经历了狂风与暴雪。

7、你能说几句话吗?出示幻灯片。(生长在岩石缝中,没有泥土,仅靠一丁点空气或腐败花草的营养过活。狂风猛烈地扑向它,妄想将他连根拔起;滂沱大雨泼向它,企图让它屈服;雷电气势汹汹冲它狂吼,似乎要将它劈成两半;火辣辣的太阳要将它烤焦;厚厚的积雪重重地压在它的身上,恨不得把它压垮;凛冽的寒风要将它冻僵。)

8、师:对,这就是“饱经风霜”(风霜读重)迎客松,你经历了多少年的风霜雨雪、风吹日晒?

生陷入思考中,无人回答。

师:你猜——

生:(扳着小手指)十几年吧??

生:很多年吧,应该有十几年吧??

师:对,很多年!不过不是十几年,而是1000多年啊!(生一片惊叹声)

师:当你想到这棵迎客松已经1000多岁了,经历了1000多年的风霜雨雪,这就叫——饱经风霜(饱 读重)

师:多么简单的一个词,多么简单的四个字,可它饱含了迎客松成长过程中的多少艰辛啊!这不禁让我想起陈毅元帅写下的一首诗,《青松》“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生: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c、看到“郁郁苍苍”,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

大家试着读一读这一句话,看能不能把迎客松顽强的生命力给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d、师小结:是啊,由于生长环境的恶劣,黄山上但凡尺把高的松树都生长了几十年,他们的根通常是树干的几倍乃至几十倍,所以如课文所说它饱经风霜,却能顽强的活下来,奇不奇?它的奇就在于——老师送它两个字(板书 境绝)不仅如此,它还能长得郁郁苍苍,充满生机,这么顽强的生命力真是奇的令人叫绝啊,大家能把迎客松的奇给读出来吗?(齐读第一句)

e、知道为什么叫它迎客松吗?指名读。

师:如果你是迎客松,你会对人们说什么或者是欢迎词?

生:朋友,欢迎您到黄山来!

生:我们黄山欢迎您!

师:如果加上动作说就更好了,试试吧

师:这真有种让人宾至如归的感觉啊,就把这份热情读出来——

课件出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指名读。要求加上动作。)

9、师: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后人更有诗赞叹:幻灯片出示

f、同学们,迎客松生命力是那样的旺盛,姿态是那样的独特,它代表着黄山奇松,更象征着整个黄山。我觉得咱们在读的时候不光要把迎客松的奇、美给读出来,还要把作者对迎客松的赞叹,喜爱之情给读出来。你们能用自己的朗读把作者的情感表现出来吗?大家试着再读一读。(齐读迎客松)(10分)

4、出示陪客松图片,这是什么松?

出示: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正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

你似乎听到它陪着游客说着什么?

陪客松在玉屏楼前,古松亭亭玉立,姿态秀丽,似长年累月既陪伴游人观景,又陪游人小憩,让人倍感亲切,故名“陪客松”。

读出陪客松的特点来。(3分)

5、当饱览了美丽的黄山风光后,谁来与游客依依不舍地道别?送客松奇在哪里? ①出示描写送客松的句子。送客松姿态独特,??

a、这里有一个打比方的句子,是把什么比作什么?

“盆景”大家都见过吧,谁能把自己对盆景的了解说一说?(人工加工的植物)那是谁精雕细琢、培养这棵天然盆景的呢?(大自然、黄山。)

b、谁能把这种奇给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6、师小结:玉屏楼前的三大名松果然是那样的神奇,让我们用饱含情感的朗读再一次去体会这三大名松的神奇、秀美。配乐读第二小节。(6分)

三、观看录像、升化情感。(6分)

1、同学们,玉屏楼前的这三棵奇松最具代表性,其实黄山上还有许许多多千姿百态

的奇松,你从课文哪里知道的?师引读第3小节。你能仿照板书说一说黄山奇松奇在哪吗?(板书 量多、千姿百态)

2、一起来欣赏。出示各种黄山松的画面及名称,教师有详有略地解说——倒挂松、竖琴松、双龙松、黑虎松、探海松、孔雀松、卧龙松、蒲团松、贴壁松、扇子松、竖琴松??)

师:(作怀抱竖琴,弹拨状)你会听到怎样的琴声呢?

生:风一吹,一根根琴弦发出了动人的琴声,真让我陶醉!

师:(指双龙松的顶部)这两条龙探出了脑袋,想干什么呢?

生:双龙松探出脑袋,仰望天空,欣赏着黄山美丽的风采,又盼望着有一天自己能在天空中上下飞舞。

师:(指孔雀松)孔雀又在干什么呢?

生:孔雀松回过头来张望,好像在欣赏自己开屏的羽毛,越看越美,情不自禁地说:“你们看,我的羽毛多美!”

师:大家的想象很丰富,请你选择喜欢的一种松树写下来,写出它姿态的“奇特”。可用上刚才说过的词语。别忘了用上比喻、拟人等手法,让你的介绍更生动。 师:谁愿意来读读你自己笔下的黄山奇松呢? 交流。

①课文学完了,回顾我们上课前的问

《黄山奇松》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010-10-13 12:55:59| 分类: 原创 | 标签: |字号大

小 订阅

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并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领会文章第二自然段“先总后分”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解题导入。

导入:

1、同学们,你曾经去过什么地方?指名说一说。

2、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曾经领略了庐山的云雾的瞬息万变;也曾经欣赏

过吉林雾凇的千姿百态。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一起去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的——黄山(板书课题:黄山)。

3、黄山位于安徽省境内,以“四绝”闻名于世,你知道是哪四绝吗?生答。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16课,一起来领略一下黄山奇松的风采。我们先来把课题读一遍。

4、解题:同学们,通过预习,你知道课题中的“奇”是什么意思?(奇特、奇异、奇怪、神奇??)

5再读题:你能带着心中那份的好奇与向往再读一读课题吗?(指导读好“奇”字)

二、 初读课文,感知奇松。

(一)激趣初读:

黄山的松树“奇”在哪些地方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读完之后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二)检查读书:

1、首先,老师要先检查一下,看你在通往黄山峰顶观松的路上还有障碍吗?

2、出示:(指名读,正音)

陡崖 盆景 宾客

玉屏楼 屹立 卧倒

郁郁苍苍 姿态优美 依依不舍

3、同学们,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老师要告诉你一个读好词语的窍门:词语也是有感情的,我们要读出词语的感情就要走进它们的“内心”,你明白吗?

4、自己练读。再指名说说你是怎么读好词语的?

5、找一名读得好的同学说说,并当小老师。(你读得真好,你贵姓啊?咱们一起来跟x老师读一读,好吗?)

6、说一说,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你从哪里知道的?愿意把那一段读给大家听吗?

7、指名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再正读音,读通句子。)

三、 品读课文,感知内容

(一)感悟第二自然段

1、同学们,听了他们的朗读,黄山的松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最喜欢哪棵松?

2、大声朗读你最喜欢的那棵松,记住“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边在书上标画出你

喜欢它的理由。待会儿我找读得最认真的同学来展示你的读书成果。

3、生再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4、指名说一说:谁愿意来展示一下?(你最喜欢哪棵松?能说说你的理由吗?你愿意把他读给大家听吗?)老师教你一个妙招:边读边想象松树的形态和特点,做到“形存于胸,情融于文”,那就一定能赢得老师和同学们的掌声。

5、师评朗读“迎客松”语段:(指导读好重点词语)

①呀!迎客松还会把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多奇特啊!谁再来试试?

②多么热情的迎客松啊,难怪会吸引那么多中外游客前往黄山旅游。

回归:迎客松的姿态多么——优美,枝干多么——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它斜伸出来欢迎宾客的手臂不得不让我们由衷地赞叹:黄山“迎客松”的姿态真——奇呀!

师评朗读“陪客松”语段:(指2—3名学生读)

①老师听出了这棵陪客松长得十分翠绿、充满生机。

②你读的这棵陪客松又是那么高大,像巨人一样。

③你感受到的这棵陪客松又是那么好客。

回归:从你们的朗读中,老师感受到黄山“陪客松”的姿态也真——奇呀!因为它像“绿色的巨人”,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是那么好客!

师评朗读“送客松”语段:(指2—3名学生读)

①听了你的朗读,老师想到了我们告别亲人或朋友时伸长手臂,互诉再见的感人情景。

②听了你的朗读,我们感受到了迎客松向游人道别时的依依不舍。

回归:送客松的姿态多么——独特,枝干多么——蟠曲,游人把它比作——“天然盆景”。它还会向山下的游人伸出——长长的“手臂”,还会跟游人——依依不舍地告别。黄山“送客松”的姿态也真——奇呀!

6、听了同学们如此精彩的朗读,老师也一时技痒,能给我个机会吗?(师范读第二自然段)

8、小结写作方法:

这们美的一段话,如果在段首或段尾加上简短的一两句总括性语言,层次就更清楚了,这种写法就是“总——分”或“分——总”。文中对三大名松的描写在段首就加了两句总起句,这段话就更具体了。“先总后分”这也是我们在平时写作中常用的一种写作方法。

(二)精读首段,感悟情有独钟:(第一自然段)

过渡:黄山的奇松不仅姿态奇特,它们生长的环境也十分独特。它们都生长在哪些地方?

1【观赏生长在特殊环境中的迎客松图片】

看,这就是生长在黄山山顶上、陡崖边的黄山松!

看了这些图片,你感受到了什么?(黄山松生长的环境极其恶劣)

教师补充资料:

黄山有三大主峰,其中莲花峰是三大主峰之一,它的海拔大约有1873米,而黄山松就长在这峰顶,高不高?

再看这陡崖,非常陡峭,看似笔直,而黄山松就扎根在那样的陡崖上,险不险?

理解【处处】:如此恶劣的环境中,这么艰苦的条件下,黄山只长了一棵、两棵松树吧?(不是,处处都是,长了无数棵。)

理解【潇洒 挺秀】:“潇洒”、“挺秀”一般是用来形容人的外貌,在这儿却用来形容黄山的松树,形容它长得像人一样风姿洒脱,挺拔秀丽,而且,还是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中,难怪会称它们为——黄山奇松了!也难怪人们会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呢!(板书:情有独钟)

2齐读第一自然段:屏显【第一自然段文本】

读到这儿,让我们班的同学来读好文中的第一自然段,应该没问题吧!

(三)引读末段,升华情感:(第三自然段)

1、引读:黄山松的姿态不止有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这三种,还有许多许多种,,可以说是千姿百态。它们或——??更加神奇,更加秀美。

2、升华情感:黄山松生长环境如此奇特,姿态如此神奇,难怪人们对黄山“四绝”中的奇松,更是——情有独钟。这“情有独钟”是人们对黄山奇松的特别偏爱,这“情有独钟”是人们对黄山奇松的感情专一,这“情有独钟”是人们对黄山奇松崇高的敬佩,这“情有独钟”是人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与赞美。

五、总结全文

今天,老师和同学一起领略了我国的又一处奇丽风光:黄山奇松,初步感受了黄山松的奇美。下一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黄山,感受黄山松的独特魅力。

六、作业设计:

《黄山奇松》公开课教案 2011-09-30 07:45:09|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字号大

小 订阅

《黄山奇松》公开课教案

白沙王小学 齐加山

一,描述情境,激趣导入。

1,同学们都知道,我们的祖国疆域辽阔,在这广阔的土地上,有田园、山野,有飞瀑、流泉,有江河湖海,还有壮丽的山川丛林。它们相互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幅动人的天然美景。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黄山去看一看。看,这就是黄山。它位于我们安徽省的南部,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黄山之奇,在于它有“四绝”,那就是千姿百态的奇松,奇形怪状的山石,变幻无穷的云海和四季恒温的温泉。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欣赏的是四绝之一的“黄山奇松”。

( 板书课题)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2,说到黄山,同学们有没有听说过这样一句话(课件出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3,这句话就是赞美有着“天下第一奇山”的我们安徽的黄山,现在就让我们去领略黄山的奇异风光吧——先请同学们来欣赏短片。

请大家仔细看,看看短片里的景物你对什么情有独钟。

(播放视频——黄山风光)

二,整体读文,感受黄山。

1,师:黄山美不美呀?黄山神奇不神奇呀?(生答)刚才老师说了,黄山之奇在于它有四绝,是哪四绝呢?(生答,出示课件)

师:在黄山的四绝中,你最情有独钟的是什么呢?(生答)

师:那我们这篇文章的作者最情有独钟的又是什么呢?(也是黄山奇松)

同学们,你们想知道黄山奇松,它奇在何处吗?(生:想)

那好,带着这个疑问,让我们走进《黄山奇松》。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词。

2,:反馈交流。

(1),课件出示生词:情有独钟 陡崖 姿态优美 遒劲 饱经风霜

郁郁苍苍 充满生机 宾客 屹立 千姿百态

(2),生读

师:你的声音非常响亮,我特别喜欢听你的声音,不过有两个字的读音要注意——来,跟老师一起读——

师: 现在你会读了吗?能读准了吗?(生答:能)那敢不敢再读一遍,来给他点掌声——

师:还有谁想读?(生读)

师:读的真好,普通话也不错。现在就由你带着大家把生词再读一遍.

师:词语读准了,如果把这些词语放入文中,你还能读好吗?(能)

3,(课件出示:自由浏览课文,边读边画出你情有独钟的句子,再仔细品味品味,把自己情有独钟的理由说一说。)

(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时间要给充分。)

三,品读课文,感悟神奇。

1,师:读好了吗?谁先来读出自己情有独钟的句子?

生:山顶上,陡崖边,处处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

师:(课件出示:山顶上,陡崖边,处处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为何对这句情有独钟?

生:生命力的顽强。

师:你从哪里读出?

生:因为它生活在陡崖边,山顶上。

师:是啊,这就是黄山松的奇啊! (板书:山顶上 陡崖边 )

师:它不与其它松树一样随遇而安,黄山奇松生长的环境都是——(指着板书:山顶上)

都是——(指着板书:陡崖边)怪不得人们对黄山松情有独钟了。谁也想读这句——(生读)

师:我特别喜欢你读潇洒、挺秀的样子。能再给大家读一遍吗?(生再读)

师:黄山松生得潇洒,你读得潇洒。

师:你情有独钟的句子是哪句?

生:黄山松千姿百态。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它们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

师:你读得真好,说说看,你为什么对这段情有独钟呢?

生:这一段是总结段,我喜欢黄山松的千姿百态。

师:(板书:千姿百态)这种千姿百态可以用一个字来形容——(手指课题中的“奇”)

师:有多少种姿态啊,你来读——(生读)

师:为什么你能读得这么美呢?

生:因为我在读的时候,边读边想象黄山奇松的样子。

师:边读边想象,这是读书的一种好办法。来,让我们一起尝试着边读边想象。(生自由读)

师:(课件出示)看,是不是就是你们想象的呀?

师:我看着有些同学读书时的表情,都觉得特别美,特别有滋味。(找准一位表情最丰富的学生)你的表情最美,你来读给大家听——(生读)

师:你把省略号都读出来了——大家再听——(生再读)

师:多美的黄山奇松啊,多美的文字啊,多美的声音啊,让我们有着身临其境的感觉!我都有种陶醉的感觉了!来,请大家看大屏幕一起读(课件出示)

师:还有谁来读出自己情有独钟的句子?(生举手)

师:你情有独钟的句子是——

生: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师:说说令你情有独钟的原因?

生:我喜欢迎客松的姿态优美,令人神往。

师:看得出来,你是一个爱美的孩子,那你能美美地读出来吗?(生读)

师:相信每位同学都有自己情有独钟的句子。那好,就请同学们再读,要有滋有味

地读,读出黄山松的奇,读出你的情有独钟,待会我们看谁读得最好?

(生自由练读,教师巡视指导,并提醒坐姿。)

师选好4位学生,展示读。

师:这么多的奇松,要想写尽,恐怕千言万语也不够啊,如果你们就是作者,你准备怎么写呢?

生:我打算写一种,写得很详细,很具体。

生:我准备有详有略。

生:我会选最美的,情有独钟的松树。

师:你真了不起,作者就是你这么想的!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本文重点描写的是哪几棵黄山奇松?(生快速默读)

2、反馈交流:

师:谁来说说。

生:作者重点选取的是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这三棵奇松。

师:来,我们一起写下这三棵奇松的名字。

(师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3、(课件出示迎客松图片)品“饱经风霜”

师:你们能说出它的名字吗?——

课件出示: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4、品“饱经风霜”

师:文中有一个词——(点击课件:“饱经风霜”)读!(点击出示图片)

师:如果你就是这一棵迎客松,你就站在陡崖边,你经历了什么?

生:我经历了风吹日晒。

生:我经历了狂风与暴雪。

师:对,这就是“饱经风霜”(风霜 读重)迎客松,你经历了多少年的风霜雨雪、风吹日晒?

(生陷入思考中,)。

师:你猜——

生:(扳着小手指)十几年吧??

生:很多年吧,应该有几十年吧??

师:对,很多年!不过不是十几年,而是800多年啊!(生一片惊叹声)

师:当你想到这棵迎客松已经800多岁了,经历了800多年的风霜雨雪,这就叫——饱经风霜(饱 读重)

师:多么简单的一个词,多么简单的四个字,可它饱含了迎客松成长过程中的多少艰辛啊!

一起读句子(课件出示句子)你来读——(生读)你读得有些沉重,这个词让你想到了什么?

师:迎客松不愧为一大奇松,古朴苍健,姿态优美,充满生机,这让我们感到欣喜,也让我们感到自豪,再读这句话。(指名读,齐读)。

师:这不禁让我想起陈毅元帅写下的一首诗,《青松》“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生: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师:让我们一起再读这句话。(生读)

5、悟“热情好客”

师:不错,读出了它顽强的生命力,那你们知道它为什么叫迎客松吗?

生:因为它有一丛??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师:作者的想象力丰富,你们的想象力更丰富,这好客的迎客松正翘首盼望着客人的到来呢!

师:如果你是迎客松,你会对人们说什么或者是欢迎词?

生:朋友,欢迎您到黄山来!

生:我们黄山欢迎您!

师:如果加上动作说就更好了,试试吧

师:这真有种让人宾至如归的感觉啊,就把这份热情读出来——

课件出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指名读。)要求加上动作。

师: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课件出示相关图标)

师:这就是黄山第一奇松——迎客松。让我们带着对它的赞美与敬意一起读描写迎客松的句子。(课件出示完整的描写迎客松的句子)。

6,同学们,你们愿意将迎客松永远留在自己的脑海里吗?(愿意)怎么办?(指名说)下面,请同学们抓紧时间把这段话背下来,待会儿,咱们看看哪位同学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住写迎客松的几句话。

7,听你们背诵,真是一种享受。我觉得咱们已经来到了黄山,来到了玉屏楼下,迎客松就生长在这里。它旁边还有陪客松、送客松。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陪客松和送客松的部分。(课件出示陪客松和送客松)

8,谁能用简单的语言概括一下陪客松和送客松的特点?(生总结回答,师根据生的回答板书)

9,同学们,读完了课文第二节。看完了玉屏楼前的三棵奇松,我们一定会被枝干遒劲的迎客松,形似巨人的陪客松,姿态独特的送客松给深深地吸引住,下面我们再看看这三棵奇松,好吗?(来到了黄山最妙的观松处玉屏楼,你举目望去,首先就会看到迎客松。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教师引读第二节。)

(三)、观看录像、升化情感。

1、同学们,玉屏楼前的这三棵奇松最具代表性,其实黄山上还有许许多多千姿百态的奇松,咱们再去看看其它的奇松好吗?(出示录像,教师范读第三节)

2、黄山松的确是千姿百态。它们装点着美丽的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看完了录像,咱们再来读一读课文最后一节吧!(齐读)

3、这段话主要讲了黄山上还有许多许多千姿百态的奇松,文中的省略号更能说明黄山奇松形态多,我觉得咱们在读的时候再放慢速度,这样就更能把黄山奇松千姿百态给读出来。咱们再一起读一遍,好吗?(齐读)

(四)、布置作业:

同学们,黄山集中了我国许多名山的特点,如泰山的雄伟,华山的险峻,峨眉山的秀丽。这些景色,黄山全有,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两次游览黄山后,发出这样的感叹,他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可见,黄山的风景的确令人着迷。同学们,可以记下这句话,回去后还可以把黄山的奇松介绍给爸爸妈妈,说不定爸爸妈妈听了你精彩的介绍后,暑假就能带你到黄山去游玩呢!

板书设计

16、黄山奇松

生命力强: 山顶上 陡崖边

迎客松:伸出手臂 欢迎宾客

千姿百态 松以黄山奇

陪客松:绿色巨人 同人观赏 黄山因松秀

送客松:伸出长臂 依依告别

区公开课《黄山奇松》教学案例与反思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2290

区公开课《黄山奇松》教学案例与反思

一、教材分析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5单元的中的一篇课文,本单元是一组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美文。其中《黄山奇松》是本单元的首篇,在本单元中起着提纲挈领、举一反三的示范作用。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文章集景色美、语言美、情感美于一体,令读者赏心悦目、心驰神往、浮想联翩。

全文共三个自然段,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每个自然段可以独立成段。第一自然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写出了它们的“奇”,是全文的重点段。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美。全文结构上,按“总分结合,点面结合”的方式谋篇,是一篇陶冶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语言素养的好

教材。本课计划安排二课时来完成,其中第一课时着重读准读通,扫除障碍,整体感知。第二课时精读品悟第二自然段,积累内化“精妙”的语言,体会作者的写作特色,发挥充分的想象。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会写本课六个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3、会用“屹立”“饱经风霜”造句。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5、了解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法,学习和应用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2、引导学生品读、感悟、想象,用各种方式激起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3、为了促进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创造精神,教学活动中可将看图、看书、训练融入质疑、梳疑、解疑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动起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黄山奇松的奇特、景色的优美,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从课文中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教学难点: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四、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本课教学中,力求为学生创设个性化的阅读空间,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唤起情感的升华,从而让学生的心灵和文本发生思想的碰撞,进而能认识美、感受美,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五、教学方法:

放手让学生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黄山奇松的奇特,并借助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教师的牵引指导、学生的反复朗读和交流讨论,把握课文的内容,完成教学任务。

六、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收集有关黄山的资料

七、教学时间:2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引入情景。

1、同学们我们知道享有“天下第一奇山”美称的黄山以“四绝”闻名于世,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指知道这四绝分别指什么?(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多媒体画面(黄山四绝)我们还知道,人们对“四绝”之中的奇松特别有感情,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是(情有独钟)。

2、黄山“无处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难怪古人说:“黄山之美始于松。”今天让我们再次进入这块美丽、神奇的土地,去触摸黄山松,去欣赏黄山松,去感受黄山松!我们继续学习16课黄山奇松。看看黄山奇松到底奇在什么地方?

(二)、导读,感受奇松。

1、过渡: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去观赏黄山奇松,好吗?要想观松,最好的去处就是(玉屏楼),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 (板书:迎客松 陪客松 送客松)

2、读第二自然段,分别找出描写这三大奇松的句子,用( )表示出来。这三大奇松有什么特点?“奇”在哪里?

3、小组合作学习。

4、讨论交流。

(1)品味迎客松

三大名松中,作者评价最高的又是哪棵呢?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 出示: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换词析义:乃至——甚至

感受黄迎客松的地位:一提到黄山的松树,就马上会想到——迎客松;一提到黄山,也会马上想到——迎客松,因为——齐读该句“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过渡:作者为何对迎客松评价如此之高呢?迎客松到底何奇之有呢?瞧,(多媒体展示画面)这就是黄山第一名松迎客松,请同学们结合资料,从课文中找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细细品读,体会迎客松奇在哪儿?

交流:

一奇 在模样

姿态优美遒劲(理解):笔直有力,粗壮雄健,有气势读好这个词。 “郁郁苍苍”:谈谈对这个词的理解

二奇 在饱经风霜却生命力强

迎客松已经在高高的悬崖上生长了近千年,“饱经风霜”这个词到底包含了迎客松成长过程中的多少艰辛呢?请同学们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想象一下:

(要点包括:生长在岩石缝中,忍受风吹日晒,没有泥土,仅靠一丁点空气或腐败花草的营养过活等。下无寸土,只得扎根于山岩裂缝之中;置身于海拔1700多米的悬崖,饱受风吹日晒;从坚硬的岩石中、从雨后的空气中、从腐烂的花草树叶中,汲取一切可以汲取的营养;尺把高的小树就已经生长了几十年;迎客松更是历经了800多个寒来暑往。) 师小结:是啊,黄山上但凡尺把高的松树都生长了几十年,可想而知,这么高大的迎客松不知经历了多少烈日暴雨,风吹雨打!据说它已有1000多岁了。正如课文所说它饱经风霜,它顽强地活下来了,奇不奇?不仅如此,它还能长得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奇不奇?这本身就很“奇特”,大家能把迎客松的奇给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风撼不动它,雪压不断它,它仍然那么根深叶茂,四季常青,郁郁苍苍,充满生机。更难得的是它还那么潇洒、挺秀,真是一棵奇树!再读。 它就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经历了各种风风雨雨,所以读“饱经风霜”这个词时,稍慢一些,突出它的沧桑感。(指名读,男生齐读)

这棵迎客松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枝繁叶茂,长得蓬蓬勃勃,多像一个充满活力的少年啊!(指名读女生齐读)

连起来把整个句子读一读。

正因为这样,再读: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三奇 热情好客

“迎客松的奇还表现在哪里?”

出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这句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同学们,请伸出手臂,再看看图,这一丛斜伸出去的枝干,像不像主人的手臂?正因为太像了,所以人们把它叫做“迎客松”。作者的想象力太丰富了,但老师相信我们班同学的想象力更丰富。有朋自远方来,不

亦乐乎?好客的迎客松正翘首盼望热情地欢迎我们的到来呢?它会说哪些欢迎词?(学生热情交流欢迎词,并加上动作)

喜欢迎客松的同学一起站起来(停顿),伸出你热情的手臂,大声地说:各位宾客欢迎你们!

通过朗读把你对迎客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达出来。

正因为这样,再读: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师:同学们,迎客松雍容华贵,仪态万方,让人魂牵梦萦,流连忘返。她的倩影走进了各族人民的心中。北京人民大会堂安徽厅也陈列着巨幅铁画《迎客松》,象征着我们中华民族的热情好客。伴随着改革开放,它正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学到这儿,你觉得这是一棵怎样的迎客松呢?

填空:( )的迎客松(不屈不挠生机勃勃热情好客)

对,它是我们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生机勃勃、热情好客的象征啊! 补充故事:邓小平逝世,黄山松为他送行。邓小平逝世时,央视精选画面为邓小平送行,迎客松能担此重任,可见其地位高,意义之大。迎客松作为国之瑰宝当之无愧啊!

正因为这样,再读: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由此,我想到了在作者的笔下,它仅仅是一棵松树吗?它简直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呀!这不仅是黄山松的热情,而且是黄山的热情,是整个黄山人的热情。你能饱满着这种情感,把迎客松的姿态优美、勃勃生机、热情洋溢读出来吗?

学到这儿,你再来读课文,就会对迎客松更多一份赞美、敬重、仰慕齐读(或将角色感情带进去,想象不同的身份读,如导游、游客、黄山主人等,或欣赏,或自豪,或惊讶,或陶醉)

(2)自学欣赏“陪客松、送客松”的奇美

A、过渡:黄山松真神奇呀!关于“陪客松、送客松”,我相信在座的同学们能够自己学好向我们介绍,就按照学“迎客松”的方法。 小结学法,板书:读句子、划词语、读句子、感奇特。

B、学生自读。

C、交流。

陪客松

出示:抓“绿色的巨人”体会陪客松的高大挺拔、苍翠茂盛,补充讲陪客松的高度,进一步体会比作“巨人”的妙处。

看,陪客松正伸展那宽大的肩膀,遮挡住炎炎烈日,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那博大的胸怀,那浓烈的情感,那无私的奉献怎能不让我们心生爱意?通过朗读来表现。

如果陪客松会说话,它会对游客说些什么?

送客松

你觉得它的神奇之处在哪儿呢?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它的枝干是弯弯曲曲的,就像什么呢?

把送客松比作“天然盆景”用意何在?盆景是园丁精雕细琢的刻意造型,为的是追求它优美的姿态,培养这棵天然盆景的园丁又是谁呢?——大自然、黄山

多媒体展示送客松图片有一首诗写得好:岩前倩影侧枝伸,青翠容颜满目春。黄海大夫真好客,天天挥手送游人。多么热情的送客松啊,像在挥手告别,又仿佛在作揖送客,又俨然在伸手挽留。它对远去的游客说些什么?

多么好客的送客松啊!能把它的热情读出来吗?练读、指名读。 指点:依依不舍的样子能读出来吗?小手能伸出来演一演吗? 多么好客的送客松,像人一样的挽留你,愿意读的站起来读。

师小结:三大名松的确美,的确奇,美在姿态奇特,更奇在它们仿佛通了灵性,好像成了黄山的主人:有的伸出手臂,把你迎上山;有的伴你左右,陪你看风景;还有的送你下山,伸出长手臂,向你告别!真是奇松啊!相信同学们也一定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了吧!让我们伴着美妙的音乐在一起把读一读,感受黄山奇松的神奇魅力。

(三)、观看录像,升华情感。

1、同学们,玉屏楼前的这三棵奇松最具代表性,其实黄山上还有许许多多千姿百态的奇松,咱们再去看看其它的奇松好吗?播放录像。

2、黄山松的确是千姿百态。它们装点着美丽的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看完了录像,咱们再来读一读课文最后一节吧!(齐读)

3、这段话主要讲了黄山上还有许多许多千姿百态的奇松,文中的省略号更能说明黄山奇松形态多,我们在读的时候再放慢速度,边读边赏,这样就更能把黄山奇松千姿百态给读出来。咱们来试试。练读,指名读。

4、结合欣赏到的图片,想象说话:

黄山松千姿百态,有的像( ),有的如同( ),有的仿佛( ),有的状如( )??

四、创意广告词:

宁夏的旅行社准备开辟“黄山七日游”的游览线路,请你代写一句广告词。

五、小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黄山,领略了黄山奇松的风姿。它们美得奇,奇得艳,真是让人大饱眼福,难怪旅行家徐霞客两次游览黄山后,写下了这样的名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六、作业设计。

黄山奇松真是别有情趣,请你任选一个画面,用你细致的观察、丰富的想象让这美丽的松树动起来、活起来。请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

七、教后反思:

新课程标准要求:各学科能够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加强过程性、体验性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改变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方式,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一)、创设情境

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用画面再现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用语言描绘情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真切体验,达到景与情的统一、情与景的交融。在课堂上,我引导学生多种感官共同参与,进行看、听、想、

品一体化的语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立体的语言信息。另外,情境教学法能充分地再现课文优美的意境,使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美,用自己的语言去表现美,用自己的画笔去创造美。在教学“送客松”时,创设情境,驱谴学生的想象。想象能使学生进入课文描述的情景中,又能超越教材本身,使学生的思维呈现出多元态势,还能培养学生不受制约、纵横思考的习惯。录像中迷人的黄山风光,优美动听的旋律,点燃了学生的情感火花,激起了学生畅所欲言的愿望。学生仿佛成了黄山上的“迎客松”,正在欢迎前来参观的游人呢。同学们在侃侃而谈中真切地体会到了迎客松的神奇,大自然的壮丽。

(二)、合作学习

“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一下,还是一个苹果;但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就有两个甚至多于两个的思想。”这是英国大文豪肖伯纳说过的一段话,它与新课程理念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相通的。《课标》又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教学迎客松时,理解“枝干遒劲,饱经风霜,郁郁苍苍”这几个词,我没有自己来讲解,而是通过学生自己之间的交流来理解,如果学生解释的不太完整,老师再补充,提醒,这样,记得更牢固,理解的更深刻,最后都能将自己所体验到的情感通过读来传达。

(三)、读中感悟

《语文新课程标准》反复强调培养学生独特的感悟,这就需要教师给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反复诵读,细细品味,以读代讲,避免了满堂问的现象,放手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投入到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了解,在朗读中感悟黄山松的“奇”。也正是这样宽松的学习环境,学生才有机会说出自己的独特感悟,促进自身个性的发展,点燃创造的火花。

(四)、想象创作

课文第三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勾勒了黄山松的千姿百态。这一处正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想象能力的切口。我利用课件展示了几种姿态不一的黄山松。学生在和谐、充满美感的教学氛围中欣赏着一幅幅的奇松图,会想象出更多不同姿态的松树形象,极大丰富了课文内容。随即老师用语言激励学生放飞想象,补充在省略号处。此时学生扬起了想象的风帆,开启了思维的闸门,情绪高昂。最后,老师还让学生选择其中一种奇松,展开丰富的想象,仿照迎客松的写法说说并写一写。课堂教学达到了“任情感激荡,任思维涌动,任想象飞翔”的高潮。

(五)、联系生活

创意广告词这一环节的设计能联系生活,让学生走进文本,又走出文本,并超越文本,使课堂充满浓浓的创新气息和多姿多彩的生活情境。把学习语言文字与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过程融为一体,使语文学习展现生命活力。

《黄山奇松》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屹立”、“郁郁苍苍”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3、观察图片,任选一种松树,仿照课文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引入情境。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黄山奇松》这篇课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黄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卡片出示“天下第一奇山”),它以“四绝” 闻名于世,这“四绝”是指——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卡片出示“奇松、怪石、云海、温泉”)。我们还知道,这“四绝”中,人们最喜爱的是——黄山奇松,正如课文中说的一样,更是“情有独钟”(卡片出示“情有独钟”,齐读)。只要你来到黄山上,你就会看到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潇洒、挺秀的奇松。

二、激情导读,感受奇松。

1、今天,咱们就一起去观赏黄山奇松。告诉大家,要想看松,最好的去处就是曾被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玉

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请同学们好好地读读课文第二节,待会儿告诉大家?(学生自由读)

2、同学们,在玉屏楼前,你看到了哪些奇松?

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3、下面请同学们再好好地读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用浪线划出描写陪客松的句子,用虚线划出描写送客松的句子。

4、请三位同学分别读一读。

5、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描写迎客松的句子,一边读一边想,在你的头脑中迎客松究竟是什么样的?

投影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1)同学们,你们在读的时候,头脑中出现了迎客松了吗?它是什么样子的?(指名说)

(2)大家说得挺好,愿意看看真的迎客松吗?(映示迎客松)怎么样,真的迎客松和你想的一样吧!

(3)齐读描写迎客松的句子。

(4)看着这棵姿态优美、枝干遒劲的迎客松,读了描写迎客松的这几句话,老师相信大家一定有什么话要说吧!或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指名说)

①课前,老师查了资料,黄山上尺把高的松树都生长了几十年,可想而知,这么高大的迎客松,不知经历了多少烈日暴晒,多少风吹雨打,所以文中说它饱经风霜(卡片出示“饱经风霜”),但它却仍然郁郁苍苍(卡片出示“郁郁苍苍”),充满生机。这儿完全可以看出迎客松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大家试着读一读第一句话看能不能不要老师教,就能一下子把迎客松顽强的生命力给读出来。(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②知道为什么叫它迎客松吗?它如同好客的主人欢迎宾客的到来。这句话实际上就写出迎客松的奇特所在。大家能把迎客松的奇给读出来吗?(指名读)

③指名读第三句。把这句话改一个说法,用上“不仅??而且??”。(迎客松不仅是黄山松的代表,而且成了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师:黄山上的松太多了,它们千姿百态,形态各异。(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WWW.Lspjy.cOm 原文地址/thread-156533-1-1.html)但是人们只要一提到黄山奇松,就不由地会想起——迎客松。迎客松就代表着黄山奇松。实际上这句话还清楚地告诉我们,迎客松不光代表着黄山奇松,它还象征着整个黄山。

投影出示:人们提到黄山就会想到________,看到迎客松就会想起________。

同学们,现在这句话理解了吗?能读好吗?(指名读,注意“乃至”后适当加重语气。)

(5)同学们,迎客松生命力是那样的旺盛,姿态是那样的独特,它代表着黄山奇松,更象征着整个黄山。我觉得咱们在读的时候不光要把迎客松的奇、美给读出来,还要把作者对迎客松的赞叹,喜爱之情给读出来。你们能用自己的朗读把作者的情感表现出来吗?大家试着再读一读。(自由读、齐读)

(6)同学们,你们愿意将迎客松永远留在自己的脑海里吗?怎么办?(指名说)下面,请同学们抓紧时间把这段话背下来,待会儿,咱们看看哪位同学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住写迎客松的几句话。

6、听你们背诵,真是一种享受。我觉得咱们已经来到了黄山,来到了玉屏楼下,迎客松就生长在这里。它旁边还有陪客松、送客松。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陪客松和送客松的部分。待会儿,咱们举行一场朗读比赛。告诉大家,要想读好这两部分并不难,只要你边读边在脑海里想象画面,眼前出现奇松的样子,你就一定能读好,一定能够站到领奖台上。大家准备一下。(学生自由读)

(学生自由朗读,指名比赛朗读,师生评点。)

7、同学们,读完了课文第二节。看完了玉屏楼前的三棵奇松,我们一定会被枝干遒劲的迎客松,形似巨人的陪客松,姿态独特的送客松给深深地吸引住,下面我们再来观赏这三棵奇松。

引读:来到了黄山最妙的观松处玉屏楼,你举目望去,首先就会看到迎客松。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三、观看录像,升华情感。

1、同学们,玉屏楼前的这三棵奇松最具代表性,其实黄山 上还有许许多多千姿百态的奇松,咱们再去看看其它的奇松好吗? 播放录像。

2、黄山松的确是千姿百态。它们装点着美丽的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看完了录像,咱们再来读一读课文最后一节吧!(齐读)

3、这段话主要讲了黄山上还有许多许多千姿百态的奇松,文中的省略号更能说明黄山奇松形态多,我们在读的时候再放慢速度,这样就更能把黄山奇松千姿百态给读出来。请同学们再一起读一遍。(齐读)

四、作业:

同学们,黄山集中了我国许多名山的特点,如泰山的雄伟,华山的险峻,峨眉山的秀丽。这些景色,黄山全有,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两次游览黄山后,发出这样的感叹,他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投影出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可见,黄山的风景的确令人着迷。同学们可以记下徐霞客的这句话,回去后还可以把黄山的奇松介绍给爸爸妈妈,说不定爸爸妈妈听了你精彩的介绍后,暑假就能带你到黄山去游玩呢

本篇文章来源于 多彩教育网|教师的网上家园

原文链接:/article/view_33116.html

黄山奇松 》公开课优质课原创教学设计板书教案(苏教版)1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新词的意思。

3、 理解课文的内容,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强烈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受黄山松的奇、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揭示课题

一、谈话导入,俗话说得好“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以大自然的神奇造化使人赞叹,如果没有到过黄山,读了课文大饱眼福

1、板书:黄山奇松

齐读课题

1、过渡:我们知道,学习一篇文章,要一边读一边想。我们就从读课题开始边读边想,好吗? 2、提问: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课题,根据课题提出问题。如:黄山在哪?黄山名称是怎么来的?黄山有哪些奇松?奇在哪里?为什么课文要以黄山奇松作题目?黄山除了有奇松,还有什么奇???

学生质疑

2、简介黄山:黄山在安徽省地黄处黄山市境内,是闻名世界的旅游胜地,长约40千米,宽约30千米,四季风景如画,要数松树最为神奇。今天,我们欣赏课文,重点就是描叙黄山奇松的。

3、谈话:黄山风景秀丽,其中要数松树最为神奇。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重点就是描述黄山松的奇景的。

(1)给课文各自然段写上序号。

(2)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顺句子和课文。

(3)读读下面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陡崖 屹立 遒劲 郁郁苍苍

宾客 饱经风霜 情有独钟

按要求自学课文,理解字词意:陡崖:陡峭的山崖

屹立:高高直立

遒劲:雄健有力。

郁郁苍苍:形容树木长得茂密,一片青绿。

饱经风霜:长期经受过自然界的各种锻炼。

情有独钟:感情专一,特别偏爱。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①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1、检查生字:出示生字,这是课文中的生字,⑴你会读了吗?你觉得在读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⑵谁愿意把生字组成词语,领着大家读一读?⑶这些生字你还能组成别的词语吗?

出示图片,谁能看着图画说一说奇松怎样的潇洒(枝条舒展)与挺秀(树干高耸)?

联系课文说说“四绝”、“情有独钟”的意思

1.四绝的“绝”是什么意思?

(义项选择:①断绝;②完全没有了,穷尽;③独一无二的,没有能赶得上的。)

3.文中哪一个词语是表示人们特别偏爱的?

(钟:(情感等)集中。钟爱、钟情)

(情有独钟:感情专一,特别偏爱。)

联系课文说说“饱经风霜”和“郁郁苍苍”的意思,并用“郁郁苍苍”造句。

那么“饱经风霜”四个字中到底包含了迎客松成长过程中的多少艰辛呢?充分挖掘“饱经风霜”一词的内涵:

下无寸土,只得扎根于山岩裂缝之中;

置身于海拔1700多米的悬崖,饱受风吹日晒;

从坚硬的岩石中、从雨后的空气中、从腐烂的花草树叶中,汲取一切可以汲取的营养;

尺把高的小树就已经生长了几十年;(迎客松更是历经了800多个寒来暑往。) 可是黄山松树不仅风撼不倒,雪压不断,而且根深叶壮,四季常青,郁郁苍苍、充满生机,更难得的是还那么潇洒、挺秀。你说,这样的松还不能称为是奇松吗?

迎客送更是历经了800多个寒来暑往,仍然充满生机,被誉为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实在是当之无愧啊!

把送客松比作“天然盆景”用意何在——盆景是园丁精雕细刻、刻意造型,为的是追求它优美的姿态。??那培养这棵天然盆景的园丁又是谁呢——大自然、黄山

1)默读第三节,想想“千姿百态”是什么意思?文中列举了哪些不同的姿态?可以进入“图片集锦”欣赏千姿百态的松树。2、 动作理解“屹立”、“斜出”、“弯曲”、“仰”、“俯”、“卧”等。

2、检查读书:课文读得怎么样了?谁愿意来读读课文?

⑴当一个同学读的时候,我想请其他同学和我一起做评委,我们要认真听,并且要对他的朗读进行评价。”好吗?⑵指名朗读,即时评价。

③课文每一自然段各讲了什么?

同桌讨论小节意思

①指名分节读课文,教师相机正音。

认真听读,指出存在的问题

③交流各自然段的意思

总分总的结构。

那么先总写什么,然后分写了什么,最后又总写了什么,现在你能说出来吗?

总写了黄山的四绝,再分写了黄山的三大名松,最后又总写了黄山松的千姿百态。

●第一段:写人们对情有独钟。

集体交流

●第二段:具体描绘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

●第三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让黄山更加秀美。

三、再读课文,初步感受奇特之处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

1、 黄山松千奇百怪,姿态万千,其中以“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最有名。

2、 课件出示三棵松树,让学生辩一辩。

3、 交流并说出理由。

《黄山奇松》公开课教案

北桥中心小学 张兵吉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

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三、教学难点:

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引入情境。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黄山奇松》这篇课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黄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松”,它以“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闻名于世。我们还知道,人们对四绝之中的奇松特别有感情,正如课文中说的一样,更是情有独钟。只要你来到黄山上,你就会看到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潇洒、挺秀的奇松。

(二)、激情导读,感受奇松。

1、今天,咱们就一起去看看黄山奇松,好吗?告诉大家,要想看松,最好的去处就是曾被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请同学们好好地读读课文第二节,待会儿告诉大家?(学生自由读)

2、同学们,在玉屏楼前,你看到了哪些奇松?(指名说,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3、下面请同学们再好好地读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描写迎客

松的句子,用浪线划出描写陪客松的句子,用虚线划出描写送客松的句子。

4、划好了吗?谁愿意来读一读。

5、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描写迎客松的句子,一边读一边想,在你的头脑中迎客松究竟是什么样的?(出示句子)

指导朗读:

⑴、同学们,你们在读的时候,头脑中出现了迎客松了吗?(指名说) ⑵、大家说得挺好,愿意看看真的迎客松吗?怎么样,真的迎客松和你想的一样吧!看着这棵姿态优美、枝干遒劲的迎客松,读了描写迎客松的这几句话,

老师相信大家一定有什么话要说吧!或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指名说) ①、课前,老师查了资料,黄山上尺把高的松树都生长了几十年,可想而知,这么高大的迎客松,不知经历了多少烈日暴晒,多少风吹雨打,正如文中说它饱经风霜,但它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这儿完全可以看出迎客松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大家试着读一读这一句话看能不能不要老师教,就能一下子把迎客松顽强的生命力给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②、知道为什么叫它迎客松吗?它如同好客的主人欢迎宾客的到来。这句话实际上就写出迎客松的奇特所在。大家能把迎客松的奇给读出来吗?(指名读)

③、是的,黄山上的松太多了,它们千姿百态,形态各异。但是人们只要一提到黄山奇松,就不由地想起迎客松,迎客松就代表着黄山奇松。实际上这句话还清楚地告诉我们,迎客松不光代表着黄山奇松,它还象征着整个黄山。(出示:人们提到黄山就会想到,看到迎客松就会想起。)同学们,现在这句话理解了吗?能读好吗?(指名读)

⑶、同学们,迎客松生命力是那样的旺盛,姿态是那样的独特,它代表着黄山奇松,更象征着整个黄山。我觉得咱们在读的时候不光要把迎客松的奇、美给

读出来,还要把作者对迎客松的赞叹,喜爱之情给读出来。你们能用自己的朗读把作者的情感表现出来吗?大家试着再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⑷、同学们,你们愿意将迎客松永远留在自己的脑海里吗?怎么办?(指名说)下面,请同学们抓紧时间把这段话背下来,待会儿,咱们看看哪位同学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住写迎客松的几句话。

6、听你们背诵,真是一种享受。我觉得咱们已经来到了黄山,来到了玉屏楼下,迎客松就生长在这里。它旁边还有陪客松、送客松。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陪客松和送客松的部分。待会儿,咱们举行一场朗读比赛。告诉大家,要想读好这两部分并不难,只要你边读边在脑海里想象画面,眼前出现奇松的样子,

你就一定能读好,一定能够站到领奖台上。大家准备一下。(学生自由读) (学生朗读)

7、同学们,读完了课文第二节。看完了玉屏楼前的三棵奇松,我们一定会被枝干遒劲的迎客松,形似巨人的陪客松,姿态独特的送客松给深深地吸引住,下面我们再看看这三棵奇松,好吗?(来到了黄山最妙的观松处玉屏楼,你举目望去,首先就会看到迎客松。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教师引读第二节。)

(三)、观看录像、升化情感。

1、同学们,玉屏楼前的这三棵奇松最具代表性,其实黄山上还有许许多多千姿

百态的奇松,咱们再去看看其它的奇松好吗?(出示录像,教师范读第三节)

2、黄山松的确是千姿百态。它们装点着美丽的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看完了录像,咱们再来读一读课文最后一节吧!(齐读)

3、这段话主要讲了黄山上还有许多许多千姿百态的奇松,文中的省略号更能说明黄山奇松形态多,我觉得咱们在读的时候再放慢速度,这样就更能把黄山奇松千姿百态给读出来。咱们再一起读一遍,好吗?(齐读)

(四)、布置作业:

同学们,黄山集中了我国许多名山的特点,如泰山的雄伟,华山的险峻,峨眉山的秀丽。这些景色,黄山全有,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两次游览黄山后,发出这样的感叹,他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可见,黄山的风景的确令人着迷。同学们,可以记下这句话,回去后还可以把黄山的奇松介

绍给爸爸妈妈,说不定爸爸妈妈听了你精彩的介绍后,暑假就能带你到黄山去游玩呢!

(五)、板书设计

16、黄山奇松

迎客松

陪客松 潇洒 挺秀

送客松

“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

饱经风霜,郁郁苍苍

本文摘自: flash课件资源网() 详细出处请参考:/thread-21665-1-1.html苏教版语文第8册 黄山奇松 一、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通过朗读培养学生对优美的语言的感受能力;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描写黄山奇松的。 三、教学对象: 本课为苏教版第8册中的一篇美文,相对于中年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已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并对文质兼美的文章具有一定的鉴赏能力,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并非难事。然而并非所有的学生都去过黄山,怎样在头脑中形成黄山奇松那千姿百态的形象,从而更准确地感知美、表现美,则需要教师对其进行引导,本课件的设计正是为了实现这一最终目标。 四、教学媒体设计: 本课件虽然是用交互性不强的powerpoint制作的,但是它制作简便,贴近教师教学的实际,制作耗时不过6、7

小时,而且取得的课堂教学效果较好。从教材特点出发设计多媒体课件,可以帮助学生突破课文重难点,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多媒体课件,可以适时将学生引入教学情境,感受更加真切。多媒体课件在本课中所起的作用也十分显著。一幅幅精美的图画,动听的乐曲,还有最具魅力的录象,均为本课教学锦上添花。 五、教学策略: 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关注了教材与学生实际相结合的规律,教学从整体入手,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1、初步感知教材,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一、黄山奇松“奇”在哪儿?二、黄山奇松究竟有多奇?然后再让学生去文中找一找相关的语句,想象书中描写的画面,体会人们观赏黄山奇松时的所思所想。 2、教师又带领学生由情入境,将美好的语言文字记在心里,就如同在心里刻记下动人的画面。随后,教师安排了一个实践活动,让学生当“小导游”,向中外游客介绍黄山奇松。这样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学习,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能更好地学生促进对课文的阅读、领悟和背诵,感受语文在生活中的作用和魅力。 3、本着读写合一的原则,由读向写迁移,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一幅幅黄山怪石的图片资料,入情入境,模仿黄山奇松的写法,展开丰富的想象,练写黄山怪石,不仅深化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对学生进行了潜移默化的写作指导。 另一方面,课文语言优美,词汇丰富,又描绘了黄山奇松奇特的景色,所以,教师为了配合本课的教学,精心设计了过渡语、小结语。这样充满感情的叙述,富有诗意的渲染成了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桥梁,也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 再者,从教学重点的确立上看,教师着重通过朗读的指导,激励学生在赏读中积累内化。让学生边读边想象,以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意境美,从而体会黄山奇松的奇特,受到美的陶冶,激发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这一重点的确立,使教师明确了教学的主次,将更多的时间放给学生,让学生以读促悟,促进他们自主学习。 六、教案设计(教学内容): 第二课时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一块学习9、黄山奇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黄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那里“峰奇石奇松更奇,云飞水飞山亦飞”,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图片)闻名于世。而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情有独钟。只要你来到黄山,就会看到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潇洒、挺秀的奇松。(播放录象) (二)、赏读课文:

第二节 1、看,这是一张黄山游览路线图(图片),让我们去寻个最佳观赏点,一起去看看这千姿百态的奇松。你怎么知道玉屏楼是最佳观赏点?指读第二节第一句,解释“黄山绝胜处”。 2、举目四望,在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 速读第二小节。指名分别读三大名松。3、“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你瞧,好客的迎客松正翘首盼望我们的到来呢!(图片) 迎客松有什么特点?解释“遒劲”、“郁郁苍苍”。 师小结:是啊,黄山上

但凡尺把高的松树都生长了几十年,可想而知,这么高大的迎客松不知经历了多少烈日暴雨,风吹雨打!据说它已有1000岁了。正如课文所说它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指导朗读。齐读。4、迎客松为何得名呢? (出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这句把什么比做什么? 同学们伸出手臂,对照图画想象。 黄山松何其神奇,你能把迎客松的神奇读出来吗?指名读。5、请把如此神奇的迎客松记在自己的心里,练习背诵。6、自由读陪客松、送客松两部分,运用先抓特点再想象的方法去赏析,看谁能通过朗读展现两大名松的美与奇。学生自由练读。 7、在被迎客松热情地迎上山后,接着谁来陪同我们游览黄山风光? (出示图片)仔细看图,陪客松有什么特点?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想象陪客松的美与奇。 指导朗读。8、当饱览了美丽的黄山风光后,谁来与游客依依不舍地道别? (出示描写送客松的句子) 写送客松主要抓住它的什么部分来写? 枝干有什么特点?送客松姿态十分独特,人们望着它产生什么联想?你会想到什么? 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它的神奇。9、现在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登上黄山的绝妙观松处,去观赏姿态独特的黄山松。配乐朗诵第二节。10、请你选择你最钟爱的松树尝试背诵下来。11、请学生作小导游,上台介绍三大名松。 (第三节) 玉屏楼前的这三棵奇松最具代表性,其实黄山上还有数不尽的奇松呢。(录象)指导朗读第三节。 (三)、练笔: 奇松是黄山四绝之一,课文抓住它的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将黄山奇松的奇写得淋漓尽致。请你学习这种写法,尝试写“黄山怪石”。学生练习,指名说。 (四)、总结: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天下名景集黄山”,这些都是人们对黄山的赞美。除了课文中提到的“四绝”,还有日出、晚霞、华彩、佛光、雾凇……这数不尽的美景令黄山不愧为人间仙境。今天,我们以点见面,透过奇松,领略了黄山的雄峻瑰奇,同学们还可以把黄山奇松介绍给爸爸妈妈,说不定暑假里他们会带你去看奇松,观怪石,赏云海,泡温泉呢!

更多相关推荐:
语文学科评语

你是一个语言积累很丰富的孩子在古诗这个方面尤为突出每个老师和同学都为你这个方面的才能而赞叹不已这种积累对于你学习语文数学很有帮助你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以及朗读能力都很强有良好的倾听能力课堂上积极...

语文学科评语

1你能熟练地用铅笔写字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按时完成作业能认真检查及时纠错簿本整洁你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对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老师希望你以后上课时认真听讲发言再踊跃一些加油2课堂上的你专心听讲积极发言发言时态度自然意...

语文评语

1你是一个聪明可爱对工作认真负责的孩子有较强的领导才能交给你的任务老师非常放心你的朗读能力作文能力较强望继续发扬课堂上你发言积极声音洪亮每次听到你精彩的发言我就感到由衷地欣慰这都是你的优点应继续保持但你在做作业...

语文评价语

语文尹伟华你们合作小组配全真默契你的思维真活跃你的知识面真广你是纪律小明星七十双眼睛看向你老师欣赏你的才智你真棒你为你的红领巾添了光彩老师想收藏你的字因为你的字真漂亮韩芳你真会合作是其他同学学习的榜样相信你的表...

语文作文评语大全

小学生作文评语集锦1你很善于观察生活能敏锐的捕捉一个个有意义的瞬间你是个很有潜力的学生2文章的语言很流畅也写出了老师的感受你是老师的知音希望我们共同切磋在文学的百花园中采撷芬芳的一束3对不起这一段老师没有读明白...

语文学科评语

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强,爱读书,思维敏捷,善于观察生活,写作的灵感来自你平日的积累。基本功扎实,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爱读书是你写作的一个法宝,自信地将你的收获与大家分享是快乐的事。基本功扎实,踏实,努力地学习,记住…

语文作文经典评语大全(教师必备)

初中作文批改评语范例一字迹A书写清秀整洁犹如海滨小城的街道一样找不到一点脏端端正正的字迹让人看了真舒服你的字像印的一样漂亮B随随便便字哪能不像猫掏的似的字不在格子中间当然看起来不顺眼你的字东倒西歪是不是今天风太...

检查教案评语

指导老师对教案的评语1该节课教学目标清楚明白教学内容主次分明具体易激发兴趣引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练习设计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结构合理衔接自然紧凑形式多样重难点把握准确分量与难度适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学法指导得...

语文教师作文批改常用评语集锦

作文评语作品的构思是巧妙的文笔也是简洁流畅想象大胆富有创造力文章读起来新颖奇特极具吸引力想象力较丰富极具新意开头自我介绍引入下文另外文章语言简明扼要风格幽默误诙谐文章不长但过程叙述得很清楚人物的活动描述得也具体...

小学语文教师常用作文评语

小学语文教师常用作文评语1简单交待时间地点和结果语言简练规范开篇吸引人以开头较有新意前因后果娓娓道来开篇简明扼要精炼有序重点描述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以景喻情开头颇有新意倒叙开头渲染意境开头直奔主题也是一种写法开头很...

语文教师作文批改常用评语集锦

作品的构思是巧妙的文笔也是简洁流畅想象大胆富有创造力文章读起来新颖奇特极具吸引力想象力较丰富极具新意开头自我介绍引入下文另外文章语言简明扼要风格幽默误诙谐文章不长但过程叙述得很清楚人物的活动描述得也具体真实可信...

小学语文作业评语集锦

小学语文作业评语集锦星空心语这使我镇小学教师在学生作业批改中所积累的一些评语20xx年区教研室曾在区教育局网站发布在全区推广使用受到了全区小学教师的一致好评借博客平台再次与您分享并敬请提出宝贵意见低年级语文你近...

语文评语(56篇)